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 格式:doc
- 大小:268.50 KB
- 文档页数:22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一、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1、自然资源的含义: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称为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利用二、总量丰富,人均不足1、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和特点2、我国自然资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1)存在的问题: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还将大幅度增加,我国自然资源相对短缺,人均不足且仍在下降的状况更加突出。
(2)解决措施:①培养节约能源的意识;②开发新材料、新能源;③改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资源的回收和循环利用、增殖使用;④扩大铁矿石、石油等重要资源的进口渠道。
第二节土地资源一、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1、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2、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类型齐全,但是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一少”、“一多”、“一不足”、“一突出”(耕地少、难以利用的土地多、后备耕地不足、人口与耕地矛盾突出)3.土地资源的优势:我国土地类型齐全,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林、牧、渔、工矿业生产和城乡建设。
4.后备耕地不足:我国荒漠、石山、永久积雪等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较多,后备耕地不足,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二、地区分布不均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1、存在的问题:我国破坏土地资源的现象严重,其中,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等问题尤为突出。
3、基本国策:我国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3、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1)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2)在农耕地区,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基本农田保护。
(3)在牧区,建设人工草场,保护天然草场。
(4)在易遭受风沙侵袭、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营造防护林,治理沙化、盐碱化。
第三节 水资源一、时空分布不均二、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1、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主要措施:兴建水库。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目录1.自然资源定义: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资源,如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称为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必备的两个条件:①存在自然界中②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3.自然资源分类①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称为可再生资源。
例: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利用方式:合理利用,注意保护和培育,便能够实现可持续利用。
②非可再生资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相对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的是非可再生资源。
例:矿产资源,如煤、石油、铁矿等。
利用方式:珍惜和节约使用4.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空间分布不均衡。
◎我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占有量却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我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我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5;◎我国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径流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我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
5.保障自然资源供给的主要途径:①培养节约能源的意识。
②开发新材料、新能源。
③改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资源的回收和循环利用、增殖使用。
④扩大铁矿石、石油等重要资源的进口渠道。
1.我国的土地资源特点:我国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人均占有量少;山地多,平底少,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后备耕地资源不足。
2.读土地资源类型图,填空。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名称:A.以水田为主的耕地,B.以旱地为主的耕地,C.林地,D. 草地。
(2)A、B 两类土地利用类型集中分布在东部湿润区、半湿润区(填干湿区),两类土地利用类型的界线是秦岭—淮河,该界线与我国 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及1 月份0°C 等温线大体一致。
(3)图中 C 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分布在东北、东南、西南的山区,而西北和北部高原的大部分地区这种土地利用类型很少分布。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知识点基础知识1、这些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或水和水能)等等都是自然资源。
2、有些自然资源,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或(循环利用),属于(可再生)资源。
例(水资源)等。
如果利用合理,便能实现(永续利用)。
3、有些自然资源,总是用一点就少一点,是(非可再生)资源,例如(矿产)资源等。
4.我们吃的稻米和小麦等粮食,都是利用(土地)资源收获的农产品,写字用的铅笔芯是用矿产资源石墨制作的。
5.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6.我们应该正确的认识我国自然资源国情,从而科学合理的去(利用)资源,(保护)资源。
7、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8.根据土地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我们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筑用地等。
9、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的土地)多,(后备资源)不足 .10.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为我国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但是(人均资源占有量)小,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合理,(人与耕地)矛盾突出。
11.东部季风区集中了全国90%以上的(耕地林地),是我国农、林、渔的主要分布区。
12、耕地主要分布在(季风区),这里属于(湿润、半湿润)地区,地形以(平原及低缓的丘陵)为主。
13、林地主要分布在(季风)区,这里属于(湿润)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
14、草地主要分布在(非季风区),这里属于(半干旱)地区,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15、西部内陆地区集中了沙漠、戈壁、石山、高寒荒漠、永久积雪和冰川等(难以利用)的土地,因而土地资源的(利用程度)较低。
16.从农田类型看,我国北方以(旱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17、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面积超过180万平方千米。
我国耕地逐年减少,流失严重,加剧了(人口与耕地)的供需矛盾。
初中地理知识归纳总结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一、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4月22日世界地球日)1、自然资源: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
2、分类: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能够循环使用,如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非可再生资源——用一些就少一些,如矿产资源。
3、特点: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不足,相对短缺。
二、土地资源(6月25日世界土地日)1、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2、各类土地构成比例不合理:耕地、林地少,难以利用的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3、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⑴优势:总量丰富、类型齐全,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⑵劣势:人均占有量少、比例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各种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4、分布地区⑴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
这里土地利用程度高,其中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和低缓的丘陵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的山地。
⑵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
这里难利用土地多,土地资源的利用程度低,牧业在该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占主要地位。
⑶北方旱地与南方水田的差异:北方地多水少,以旱地为主;南方水多地少,以水田为主。
5、存在的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等。
6、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三、水资源(3月22日世界水日;3月22-28日中国水周)1、水是宝贵的资源⑴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是深层地下水。
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
⑵水危机的原因:用水量增加、水污染、水浪费。
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⑴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季多、冬春季少且年际变化大。
合理利用每一滴水:由于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均,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有必要兴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工程(如:引黄济青、南水北调)。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1、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2、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
3.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4、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不均匀表现为: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最多的地区是青藏高原;最少的是四川盆地。
5、我国自然资源特点是:①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②分布广泛,相对集中;煤、铁、石油,北方居多,有色金属,南方居多。
6、我国的煤、铁、石油、有色金属矿的主要产地煤:河北—开滦、峰峰;山西—大同、阳泉、西山;陕西—神府;黑龙江—鸡西、鹤岗;江苏—徐州;内蒙古—霍林河;河南—平顶山;安徽—淮南、淮北;四川—攀枝花;贵州—六盘水。
铁:辽宁—鞍山、本溪;安徽—马鞍山;湖北—大冶;海南—石碌;四川—攀枝花;河北—迁安;内蒙古—白云鄂博。
石油:黑龙江—大庆(最大);山东—胜利;河北—华北;辽宁—辽河;山东和河南之间—中原;新疆—克拉玛依。
有色金属矿:江西德兴—铜;江西大余—钨;云南个旧—锡;云南东川—铜;湖南锡矿山—锑;湖南水口山—铅锌;贵州铜仁—汞;甘肃金昌—镍;广西平果—铝;内蒙古白云鄂博—稀土;山东招远—金。
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1、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生存最基础(本)的自然资源。
5、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是: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草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耕地、林地比重小,草地面积广大,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
6、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以及低缓丘陵地区;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人工林和次生林分布东南部山区;草地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内陆地区。
6、我国难以利用的土地分布在新疆、内蒙古的干旱荒漠,青藏高原的高寒荒漠等。
8、我国的林业方针是:“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
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1、我国水资源总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低,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其地区分布具有:“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知识点归纳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1.我国自然资源的总特征(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我国资源概况:陆地面积——世界第三:矿产资源总量——世界第三;耕地面积——世界第四;河流年径流量——世界第六;森林面积——世界第六)4月22日为世界地球日。
2.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如交通用地等)3.土地不利条件: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
尤其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4.土地资源的分布: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地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90%以上)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该区还集中了大量的难利用和未利用土地)耕地与水资源南北差异:北方以旱地为主,且耕地资源比例大(60%),但水资源比例仅20%南方以水田为主,且耕地资源比例小(40%),但水资源比例达80%5.当前的土地问题:水土流失;乱占耕地;土地荒漠化。
6.土地法:《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全国土地日—6月25日7.我国土地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8.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而人类所需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水量的2.5%。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98%是冰川、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
9.水资源现状:水资源总量排世界第六,但人均排名靠后。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污染、浪费严重——水资源短缺世界水日:3月22日。
中国水周:3月22日至28日。
10.水资源分布特征:A时间分布:夏秋多,冬春少——解决措施:兴建水库,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
B空间分布:东多西少,南丰北缺(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解决措施:跨流域调水(如引滦入津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南水北调工程】西线: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入黄河=解决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中线:长江中游的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经郑州、石家庄等城市一直流向北京、天津。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单元知识总结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单元知识总结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单元总结一、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4月22日世界地球日)1、自然资源: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
2、分类:①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能够循环使用,如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②非可再生资源——用一些就少一些,如矿产资源。
基本特征:①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全。
我国是世界资源大国。
不仅如此,我国还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矿种比较齐全的国家之一。
②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许多资源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后列。
③自然资源形势严峻。
由于利用不当、管理不善,自然资源遭到破坏和浪费的现象严重。
自然资源的特点:①从那里来→自然界;②对人类有何意义→有使用价值;分类:①可再生资源:可以循环使用的资源,我们应合理利用,并注重保护和培育,实现永续利用;②非可再生资源:在人类历史时期用一点少一点,我们应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我国的资源现状:资源丰富,人均不足例:P61、62活动1、2人口与资源的矛盾:①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还会不断大量增长;②人民生活水平和生产能力的提高,自然资源的消耗也持续增长;③我国资源利用不当,保护不力、管理不善、破坏和浪费严重。
对策:节约资源,保护资源3、特点: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不足,相对短缺。
二、土地资源(6月25日世界土地日)1、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2、各类土地构成比例不合理:耕地、林地少,难以利用的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3、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⑴优势:总量丰富、类型齐全,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⑵劣势:人均占有量少、比例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各种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①我国主要利用的土地类型有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
②特点:a我国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b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少;c农业用地绝对数量多,人均占有量少;d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
第三章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学会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3.学会运用资料说明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举例说明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建设的大型工程。
5.学会以水土资源为例归纳我国的资源国情特征,提高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并能够付诸行动。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出我国资源总量多,人均少,利用不尽合理的国情特点。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挂图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家庭小调查,现在谁能够告诉老师:你家现在居住地周围的环境在你爷爷十三四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在你爸爸十三四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现在又是什么样子?【提问】刚才很多同学说到自己家现在居住的地方以前是林地或者耕地。
现在老师根据大家的调查结果绘制三幅示意图,每一幅示意图中只有一条趋势线是对的,你们能够判断出来吗?【讲解】我们根据家庭小调查总结出了我县森林资源总量、人均占有量的变化趋势。
这种趋势不仅仅适用于我县的森林资源,它也同样适用于我国全国各地的很多种资源状况可见我国自然资源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
【板书】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况和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一、自然资源的概况【讲授新课】请大家看书中一组数据,你能否根据数据概括出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板书】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征:总量多、人均少,【提问】提据以前所学过的世界地理知识,你能不能说说在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方面,我国与日本、美国、加拿大相比有什么区别?【提问】中国林木资源的应用是否也有如此问题?【讲解】我国在资源利用方面还存在着很多利用不尽合理的问题,如有些资源利用不当或管理不善,还有些资源遭到了破坏和浪费,这样就更加重了我国资源形势的严峻性。
【板书】利用不尽合理【提问】你身边有哪些对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的现象?【提问】我们应该用什么实际行动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呢,大家讨论一下。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一、自然资源与我们【自然资源】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益用价值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
如:土地、阳光、水、水能、矿产、丛林等。
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
【自然资源的分类】可重生资源:在较短时间内能够更新、重生或许能够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
如,土地、阳光、丛林、水、水能等。
非可重生资源:在较短时间内不可以更新,重生或许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
如,矿产资源。
非可重生资源老是用一些就少一些。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关于可重生资源,假如利用合理,并且注意保护和培养,便能够实现永续利用;关于非可重生资源,我们应当十分珍惜和节俭使用。
二、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从总量看,我国有很多自然资源位居世界前列,不单总量大,并且种类多,是货真价实的资源大国。
但因为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人均不足,相对欠缺。
第二节土地资源一、土地资源的【土地资源利用种类】依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情况,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
【我领土地资源的优势】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种类齐备,为我国就地取材、全面发展农、林、牧、渔业生产供给了有益条件。
【我领土地土地利用种类的组成特色】耕地、林地少,难利用的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尤其突出。
二、土地资源散布不均【耕地、林地、草地的散布】类型主要分布区名称季风区或非季风区干湿地域主要地形种类耕地季风区润湿区和半润湿区平原和低缓的丘陵林地季风区润湿区和半润湿区山地和丘陵草地非季风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高原和山地未利用的土地非季风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荒漠、沙漠、石山、冰川【三大林区】林区名称东北林区西南林区东南林区散布区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东南丘陵地域区和喜马拉雅山南坡主要树种针叶林(兴安落叶常绿阔叶林(红木、楠木)经济林(茶树、毛竹、马尾松、漆松、红松)树)林区特色最大的天然林区第二大天然林区人工林区【四大牧区】牧区名称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分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布优秀畜种三河牛、三河马细毛羊、伊犁马牦牛、河曲马牦牛、藏绵羊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我领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确实保护耕地”做到合理利用、节俭耕地、保护耕地。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1、什么是自然资源:存在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
2、我国自然资源的总特征(基本国情):。
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
3、对于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便能够实现永续利用;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4、自然资源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
科学技术进步不断拓展资源开发和保护的空间:空气、风景。
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1、“”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均耕地面积不及世界的1/3。
2、各类土地资源齐全,面积较广,所占比重大。
而、所占比重相对偏小。
中国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可开垦为耕地的荒地。
3、耕地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
4、林地分布在、(天然林)、和山区(人工林和次生林)。
5、草地分布在部、部内陆地区。
6、北方地多水少——;南方地少水多——。
7、耕地存在的问题:人均少,后备土地资源,工矿与建筑用地占用及乱占耕地,使耕地面积减少——对策:提高耕地的生产力;适当开垦荒地,提高利用率。
8、林地存在的问题:管理不力,滥伐现象严重—对策:营林、护林、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9、草地存在的问题:超载,管理不力,造成退化——确定合理的载畜量,划区轮牧,防灾。
10、我国土地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1、中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特点:“”2、中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上:;大。
3、地区分布不均——。
工程(最大规模)。
4、时间分布不均——。
5、南水北调是解决、的缺水问题。
6、缓解缺水问题的根本途径: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第四节中国的海洋资源1、四大渔场:黄渤海渔场、(最大)、南海沿岸渔场、北部湾渔场。
2、四大盐场:盐场最大、淮北盐场、布袋盐场、莺歌海盐场。
3、海洋资源存在的问题:海洋灾害频繁、局部海域环境污染加剧、近海渔业资源衰竭。
成因:沿海工厂和城市向海洋排污、石油污染处于严重、赤潮的频频出现。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1.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正确态度是A.地大物博,大量消耗B.禁止使用非可再生资源,大量使用可再生资源C.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能不断得到再生,并积极探索新资源D.控制人口是提高人均占有量的唯一途径2.解决我国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措施主要是A.跨流域调水 B.节约用水 C.防治水污 D.兴修水库3.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低丘地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旱地4.下列关于我国土地基本国策的叙述正确的是A.计划生育 B.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C.做好土地的“开源”与“节流” D.在我国边疆大力开垦后备土地资源5.关于我国矿产资源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矿产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 B.矿产资源分布广泛,相对集中C.有色金属矿种类多,储量大] D.有些重要的矿产贫矿多,富矿少6、下面对于人类与自然资源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没有自然资源,人也是可以生活的。
B.作为可以不断循环的水资源,永远能满足人类的需要。
C.对于矿产资源,今后应加以保护,少利用或不利用。
D.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部分矿产资源枯竭等都是人类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造成的。
7.下列属于难利用的土地是()A.新疆的干旱荒漠地区B.黄土高原C.江南丘陵D.内蒙古草原8.我国可利用土地类型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A.草地B.林地C.耕地D.建筑用地9、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A.森林资源B.矿产资源C.水资源D.气候资源10、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A.铁矿石B.石油C.森林D.铜矿11.我们学习用的书本和纸张,原料来自()A.土地资源B.矿产资源C.森林资源D.水资源12.关于我国是世界资源大国的各种叙述,正确的有()A.耕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B.森林面积居世界第五位C.矿产资源总值居世界第三位D.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二位13.关于我国人均资源的说法,对的有()A.矿产资源我国为世界人均值的2/B.耕地和土地我国为世界人均值的l/3C.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世界人均值的l/2D.森林资源我国为世界人均值的l/714、.缓解我国人均资源不足的办法是()A.大力减少我国目前对自然资源的开发B.科学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资源,探索新资源C.使再生资源不断再生,不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D.大力进口我国缺少的各种自然资源15.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A.非季风区B.东部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C.西部高原及山地地区D.半湿润、半干旱地区16.我国林地主要分布在()A.东北、西北和西南边疆地区B.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东南部的山地C.华北、西北和东南地区D.东北山区、青藏高原以及西北山地17.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在()A.东部季风区B.东部平原和丘陵地区C.西部内陆高原和山地D.半湿润地区18.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土地资源类型少,耕地、草地比重大B.难利用土地比重小,后备土地资源不足C.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D.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后备土地资源充足19.淡水资源占全球水量的()A.97%B.2.5%C.98%D.0.3%20.目前,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A.97%B.2.5%C.98%D.0.3%24.“中国水周”为每年的()A.3月22日~28日B.4月22~28日C.7月1日~7日D.8月1日~7日二、综合题1、读“部分国家人均耕地比较图”及“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联系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部分国家人均耕地比较图我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1)我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_________位,耕地面积居世界_________位,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_________。
(2)从下面两幅图可以看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低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国家。
我国耕地、林地、难利用土地分别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何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2、下图表示我国各省级行政区水土流失的面积,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大于1000万公顷的省级行政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疆面积较大,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小,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西面积较小,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南水北调引水工程图”,回答下列问题:南水北调引水工程图(1)南水北调工程,是指把___________水系丰富的水资源,通过引水工程调到我国缺水严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
(2)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计划是从___________(城市)的江都取长江水沿___________北上到达京津唐地区。
这条线路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大水系。
(3)中线方案利用长江上游的___________水库,向北到___________市后可沿___________山麓向___________市自流供水。
(4)这一宏伟工程的重要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回答:材料1:我国水资源从地区分布来看,南多北少,华北地区人口占全国24.1%,耕地占全国45%,而水资源占全国6%;从降水的季节分配来看,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在5月—10月,而华北地区则高度集中在7月、8月,这两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冬春季节则出现持续干旱。
材料2:华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人口分布集中的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本区人口增长特别迅速,农业用水、工业用水成倍增长,使淡水供应更加紧张。
⑴如材料所示,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除上述原因外,你认为造成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试分析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主要途径: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1.下列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正确的是()A.在陡坡上开垦梯田B.为了提高草场利用率,尽可能增加放牧牲畜数量C.洞庭湖大面积围湖造田D.农村新建住宅,尽可能选择荒坡地2.全国土地日是()A.3月25日B.10月15日C.6月25日D.12月15日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依法用地,规划用地B.因地制宜,合理利用C.占用基本农田,大力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D.加大对农田基本建设和环境治理的投入4.下列有关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非季风区B.我国的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地C.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以西D.我国的旱田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5.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A.冰川水B.河流水C.湖泊水D.地下水6.世界水日为()A.3月12日B.3月22日C.4月20日D.6月25日7.引滦入津工程是将滦河水引入海河水系,缓解()的严重缺水。
A.北京B.天津C.上海D.河北8.“引黄济青”工程是将黄河水引入()市。
A.青海B.青岛C.青藏地区D.山东省9.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和地区分布不均匀,主要是受()的影响A.季风气候B.洋流因素C.地形因素D.人为因素10、下列关于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展和生存的重要资源B.可再生资源C.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D.全球水体11.下列属于难利用的土地是()A.新疆的干旱荒漠地区B.黄土高原C.江南丘陵D.内蒙古草原12.我国可利用土地类型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A.草地B.林地C.耕地D.建筑用地13.下列属于难利用的土地是()A.新疆的干旱荒漠地区B.黄土高原C.江南丘陵D.内蒙古草原14.我国可利用土地类型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A.草地B.林地C.耕地D.建筑用地15、下列有关自然资源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等B.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C.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D.自然资源只要利用合理,就可以不断再生读图5“不堪重负的地球”,完成14-15题。
图516.该漫画反映了当前世界上存在着严重的A.环境问题B.人口问题C.资源问题D.水污染问题17.漫画所反映的问题可能产生的后果是A.劳动力普遍短缺B.资源短缺C.各国国防兵员不足D.全球人口老龄化严重18. A代表的地形类型是图7A.山地B.高原C.盆地D.平原19. 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正确态度是( )A.地大物博,大量消耗 B.禁止使用非可再生资源,大量使用可再生资源C.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能不断得到再生,并积极探索新资源 D.控制人口是提高人均占有量的唯一途径20. 下列关于我国土地基本国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计划生育B.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C.做好土地的“开源”与“节流”D.在我国边疆大力开垦后备土地资源二、综合题1、读下面“我国北方和南方水土资源比较图”及“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回答问题: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我国北方和南方水土资源比较图(1)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部________区。
大致以________一线为界,以北以________(耕地)为主,以南以________(耕地)为主。
(2)上述耕地分布特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水土资源的地区匹配是否合理?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漫画“愁”,回答下列问题:(1)地球母亲为何发愁?(2)这幅漫画揭示了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是___________。
(3)我国是否存在这些问题?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