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16949-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5
德信诚培训网不合格品控制程序龟形图过程识别:过程 区分 顾客导向过程 管理过程 支持过程过程关联图使用什么方式? (材料/设备/装置) 试验或检验设备、办公设施由谁进行? (能力/技能/知识/培训) 技术、质量人员输入 要求是什么? 内外部不合格信息 不合格的控制 过程 过程名称输出 (要交付的是什么?) 处置的决定 (不合格品处 置报告) 改进的措施 , (纠 正措施计划)如何做? (方法/程序/技术)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使用的关键准则是什么? (测量/评估) 措施一次达成率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好好学习社区德信诚培训网不合格品控制程序1 目的 对可疑和不合格的产品或材料进行标识、记录、评审、隔离和处置,使生产 过程中各阶段所产生的不合格品得到有效控制,防止不合格产品被误用,确保不 合格品不流入下一流程或交付至顾客。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从产品进厂到制造、交付全过程的不合格品控制,包括可 疑产品的控制。
3 引用文件 QP-8.5-01 QP-7.4-01 QP-4.2-02 4 术语和定义 不合格品: 不符合顾客要求和规范的产品或材料。
一般性不合格品: 指显著性返工品、 只能报废的不合格品以及需退回供方的 不合格器材。
可疑的产品或材料: 任何检验和试验状态不确定的产品或材料。
返工: 对不合格品采取的措施,以满足规定要求。
返修: 对不合格品采取的措施,以达到预期的使用目的(尽管产品可能不符 合原始要求) 。
让步接收: 指对使用或放行未能满足顾客和/或规定要求的产品和/或服务 的授权。
降级: 指对不合格品改变等级,以使其满足不同的规定要求。
5 职责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采购控制程序》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5.1 各相关部门: 负责生产过程发现不合格品的记录、标识、隔离、审理。
负责交付产品不合格品的记录、标识、隔离、审理。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好好学习社区德信诚培训网负责生产过程发现的不合格品向顾客提出让步接收申请。
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1、目的:对产品的标识和可追溯性作出规定,以防止产品在实现过程中的混淆和误用,并达到产品的追溯性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产品在进货、生产、检验、贮存、交付等全过程中产品的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
3、职责3.1本程序由生产部归口管理,并由生产部规定产品及其检验状态标识内容和方法。
3.2 技质部、车间和仓库按规定要求实施产品的标识和检验状态标识。
3.3 技质部、生产部不定期检查标识实施的符合性。
4、过程程序:4.1标识的范围生产和服务全过程的采购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和最终产品。
4.2 标识的分类4.2.1标识可分为产品标识(对有追溯要求时采用唯一标识)、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检验)状态标识。
4.2.2监视和测量状态标识分为“待检”、“合格”、“不合格”、“待判定”四种。
其中不合格品处置的分类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4.3产品标识4.3.1产品标识的方式a)原材料库、成品库的库存产品采用货卡、标识卡标识。
b)在周转过程中的产品采用生产任务计划书、标识卡或工艺文件、标签等作产品标识。
c)最终成品采用生产任务计划书、标识卡或产品检验合格单或检测报告标识。
4.3.2产品标识的内容a)原材料标识的内容包括:编号、名称、规格、材料牌号、产地、进公司日期等。
b)周转产品标识的内容包括:产品型号规格、名称和流转途径等,具体按标识卡设定内容实施。
c)成品标识的内容包括:产品名称、规格型号、及生产日期等。
4.4监视和测量状态标识4.4.1监视和测量状态标识的方式监视和测量状态标识可以用标牌及分区堆放等方式进行。
具体规定如下:a) 待检品:凡未经检验的产品均应放在“待检区”或挂“待检”标牌进行。
【标识与追溯管理程序】版本: A 制订日期:20**-**-** 版次:1生效日期:20**-**-** 页次:1/4文件编号:*****版本/版次: A-1文件编号: *****标识与追溯管理程序1. 目的:确保本公司各阶段产品均有明确的标识与追溯。
2. 范围 :主要原物料、在制品、半成品、成品均属之。
3. 责任和权限:3.1 在制品、成品的标识:生产课3.2 原物料、在制品、半成品、成品的检验状态的标识:品质保证课3.3 A库B库存品的标识:生产管理课3.4 成品库存的标识:输入输出课4. 用语定义:无5. 作业内容:5.1 标识:5.1.1 进料库存品的标识:5.1.1.1 供应商提供的原料经输入输出课仓库人员确认,填写《原辅材料进料标签》,并分为三种颜色:每季的第一月份入库的用白色标签;每季的第二月份入库的用黄色标签;每季的三月份入库的用兰色标签标识,并通知品保人员检验。
5.1.1.2 原料经品保实验室检验后,合格品则在《原辅材料进料标签》上盖“合格”章;不合格品则在《原辅材料进料标签》上盖“不合格”章,并且立即做退货处理;特采品则在《原辅材料进料标签》上盖“特采”章。
5.1.1.3 原料在仓库保管时,须配有《物料管制卡》。
5.1.2 CMB制程的标识:5.1.2.1 产品CMB作业后之半成品放铁篮筐,填写《B橡胶半成品标签》版本/版次: A-1文件编号: *****标识与追溯管理程序入B仓库,并放入铁筐的塑料袋中。
实验室人员对该批B橡胶检验后,对其判定。
合格品则在《B橡胶半成品标签》上盖“合格”章;不合格品则在《B橡胶半成品标签》上盖“不合格”章;并按照《不合格品管理程序》处理;特采品则在《B橡胶半成品标签》上盖“特采”章。
5.1.3 WS 押出后加工制程的标识5.1.3.1 押出每次生产前根据生产指示,在相应的LINE指定位置标识车种和品名。
5.1.3.2 产品在押出作业后之半成品放在推车上,填写《制程转移识别票》,放在押出暂存区。
德信诚培训网TS16949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控制程序龟形图过程识别:过程 区分顾客导向过程管理过程支持过程过程关联图使用什么方式? (材料/设备/装置) 标识牌、印字工具由谁进行? (能力/技能/知识/培训) 技术员,操作者,检验员输入 要求是什么? 顾客要求,公司内部要求 产品标识和可 追溯性管理过 程 过程名称输出 (要交付的是什么?) 正确的合格的标识如何做? (方法/程序/技术) 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使用的关键准则是什么? (测量/评估) 标识不合格率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好好学习社区德信诚培训网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1 目的 在接收、生产和交付的各阶段为防止混用,以适当方式标识产品。
当合同、 法律规定或管理需要有可追溯性要求时,对每个或每批产品进行唯一性标识。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在接收、生产和交付的各阶段需要标识的产品。
3 引用文件 QP-8.2-05 QP-8.3-01 QP-7.4-01 4 术语和定义 产品标识:指用适当的方法在生产、服务运作全过程的采购产品/材料、在 制品、成品或包装物上做出适当的标记或标签。
可追溯性:指根据或利用所记载标识的记录,追溯一个项目或实体的历史、 应用情况或用途或所处场所的能力。
检验与试验状态:指材料或产品有无进行检验和/或试验,以及经检验和/ 或试验之后合格与否的状态。
5 职责 5.1 技质部负责规定标识的方法,并组织对存在问题的追溯。
5.2 各部门负责接收、生产和交付各阶段产品的标识、维护。
6 工作流程和内容 6.1 标识策划 6.1.1 产品标识方法: 各检验、生产过程、仓库贮存阶段的所有产品、原材料/辅助材料、在制品、 成品等, 各部门均需根据产品实际所需的标识状况和本部门实际的生产状况对其 《产品监测和测量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采购控制程序》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好好学习社区德信诚培训网以适当的标识方法进行标识;产品标识的方法可用标签、批次号、颜色、符号、 堆置区域等形式进行划分,标识应清晰和易于识别。
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1 目的在进货验收、生产、交付的全过程中以适当方式标识产品 , 并对产品是否经过检验和试验以及合格与否进行标识 , 确保产品的可追溯性和防止不同状态的产品被混淆或误用。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在进货验收、贮存、生产、包装、交付全过程。
3 职责3.1 技术质量部负责制定标识和可追溯性的规定。
3.2 生产供应部和仓库执行产品标识可追溯性有关规定 , 生产供应部负责生产全过程的半成品和工艺装备的标识 , 仓库负责原材料和成品的标识。
3.3 技术质量部做好产品质量状态的标识和对各种标识的核对和记录。
4 工作程序4.1 产品的标识和可追溯性4.1.1 原材料进公司仓库待验时单独堆放 , 挂上 " 原材料待检 " 标牌。
4.1.2 原材料检验合格后入库 , 应堆放在 " 合格区 " 内 , 并建 " 原材料收发卡 ", 不得混批 , 要分开堆放。
4.1.3 不合格原材料应放入不合格材料区内 , 挂 " 不合格区 " 标牌。
4.1.4 顾客财产单独堆放、挂牌 , 并标明为顾客财产 , 专料专用。
4.1.5 在加工工序流转过程中用 " 过程质量记录卡 " 标识 , 过程生产用标牌 " 合格区 " 、" 待检区 " 、 " 半成品中转区 " 、 " 备料合格区 " 等标识。
4.1.6 半成品外协标识 , 该单有产品图号、批次号、数量、加工内容、日期等 , 委托加工完后回公司用 " 入库单 " 标识 , 由成品检验员收集外协 " 合格证 " 并保存。
4.1.7 成品用标牌 " 成品中转区 " 、 " 成品待包装区 " 等标识。
4.1.8 产品包装 , 在产品的内包装盒、外包装箱上分别贴上 " 合格证 " 或" 包装标签 ",内容有产品图号、名称、批次号、数量、日期等 : 检验员开 " 入库单 " 入库 ,入库后建 " 成品收发卡 " 。
TS16949程序文件APQP控制程序一、目的本程序旨在规范产品质量先期策划(APQP)的过程,确保新产品或更改产品的开发能够满足客户的要求,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开发成本和风险。
二、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新产品或更改产品的开发项目。
三、职责1、项目小组负责制定和执行 APQP 计划。
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定期向管理层汇报项目进展情况。
2、销售部门收集客户需求和期望,传递给项目小组。
与客户沟通,获取产品相关信息和反馈。
3、设计部门负责产品的设计和开发。
制定产品规范和技术要求。
4、工艺部门负责制定生产工艺和流程。
设计工装夹具和检具。
5、采购部门负责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采购。
确保供应商按时提供合格的产品。
6、质量部门制定质量控制计划和检验标准。
参与产品的测试和验证。
7、生产部门负责产品的试制和生产。
提供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8、管理层提供资源支持和决策指导。
审批 APQP 计划和相关文件。
四、APQP 过程1、计划和确定项目销售部门获取客户需求和期望,包括产品规格、数量、交付日期等。
项目小组对客户需求进行评估和分析,确定项目的可行性。
制定项目计划,包括项目目标、时间表、任务分配等。
2、产品设计和开发设计部门根据客户需求和项目计划,进行产品设计和开发。
制定产品规范和技术要求,包括材料、尺寸、性能等。
进行设计评审,确保设计满足客户需求和相关标准。
3、过程设计和开发工艺部门根据产品设计,制定生产工艺和流程。
设计工装夹具和检具,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进行过程评审,确保工艺设计满足生产要求和质量标准。
4、产品和过程的确认生产部门进行产品的试制和生产。
质量部门对试制产品进行测试和检验,验证产品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
对生产过程进行评估,确认过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5、反馈、评定和纠正措施收集客户和内部的反馈意见,对产品和过程进行改进。
对改进措施进行验证和评估,确保问题得到解决。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程序编号: XYQ。
B。
07.09版本: 第B版页码:第 1 页/共 4页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受控状态:受控编号:会签:2005年7月1日发布 2005年7月1日实施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1目的对原材料进货至产品交付各阶段的产品进行标识/记录,以实现可追溯性的目的.2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原材料入库,半成品、成品的生产、包装直至交付的全过程。
3职责3。
1 产品工程部和质保部负责编制《产品标识的相关规定》,并对标识的使用进行监督。
3.1 质保部负责确定可追溯性标识的方式和方法,并对标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3.2 供应部负责对进货物资贮存产品进行标识及标识防护.3。
3 生产部负责对生产过程产品进行标识及标识防护。
3.2各部门严格执行《产品标识的相关规定》.4。
工作程序4.1 进货标识4。
1。
1进货物品验证合格后,仓库保管员应按依据交货单或来料合格证,将其转化成公司进货批号,标识方式按本程序4.1.2条款实施,填写在《材料记录卡》或《外购件记录卡》上。
4。
1。
2 批号标识方法XX XX XX XX批次月份年份原料/产品代号4.1。
3 原材料入库后,仓库管理员必须做好标识记录,贴上进料标签,该批料用完,相应生产记录标识统一归仓库存档。
4。
1.4 仓库按入库批次、《检验委托单》号,分类记录保存;为保证“先进先出(FIFO)",新来的原料要注意与上次送来的原料分开。
4。
1.5生产部门根据生产任务到仓库领取产品的所有物料,领料单上要标明该物料的标识号,仓库按照先进先出原则逐批发料。
4.2生产过程标识4。
2。
1生产过程中的产品标识,必须依照《产品标识的相关规定》执行.4。
2.2每一批产品以第一道工序生产日为该批产品生产批号,生产车间应将该生产批号填写在《制造工序卡》上。
如涉及多零件或混合料的应在《制造工序卡》上记录每一零件或混料进货批号。
按本程序4。
2.3条款实施。
4。
2.3 生产批号标识方法生产批号标识、方式XX XX XX XX生产日期生产月份生产年份产品代号4。
文件名称: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文件编号:DF-G∕B(02)15-2017总页数:版本版次: AOL目的防止不同类别、不同检验状态的产品混用和误用。
当有规定时,实现产品的可追溯性。
2.范围适用于物料、半成品和成品的产品标识及检验状态标识。
3、定义3.1所有生产物料/在制品、半成品、成品,在此都被定为【产品】。
3.2于公司内各个场所放置之产品,依其本身品质状况、产出日期等,加上适当标识称之为“状态标识”,状态标识可分为:3.2.1进料检验/过程检验/成品检验/出货检验产品合格时,使用绿色、灰色或印有‘检'字的白色塑料箱。
3.2.2进料检验/过程检验/成品检验/出货检验时产品不合格时,使用红色塑料箱。
3.2.3进料检验/过程检验/成品检验/出货检验产品待检时,使用印有‘生’字的白色塑料箱。
3.3于公司内各个场所放置之产品,依其本身品质、类别、规格,放置于适当地线区域内的称之“区域标识”,区域标识可分为:3.3.1合格品区一划线圈定区域,将合格产品放于内,产品包装物上摆放合格品标识。
3.3.2不合格品区一划线圈定区域,将不合格品放于内,产品包装物上摆放不合格品标识。
3.3.3待检区一划线圈定区域,当设备发生故障时,将待检产品或可疑产品放于内,产品包装物摆放品名标识。
3.4品名标识:即将产品的名称/数量/批次/生产单位等信息写在标识卡上,摆放在产品的包装物上。
4.职责3.1生产部负责执行本程序(所有标识的编制、修订和有效性监督等)。
3.2检验人员负责检验状态标签或印章的使用,负责产品或半成品、成品检验状态的标识。
当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组织对其进行追溯。
操作者负责自己生产的产品名称、规格、生产者的标识。
5.95.10货物料标识5.10.1料进厂,库管员负责将其放置于检验员指定区域,并填写《物资入厂检验申请单》。
5.10.2检验合格的物料,由检验员填写《入厂检验报告单》,库管员根据物料名称、规格、数量等内容办理入库手续,并将该批物料置于相应合格品区域。
变更记录1目的:通过对产品标识、检验与试验状态标识以及可追溯性要求做出规定,来确保产品的要求符合规定和保持其可追溯性。
2范围:适用于原材料、辅助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标识和追溯。
3职责权限:3.1原料仓库负责原材料仓库产品的标识。
成品仓库负责成品仓库产品的标识。
3.2制造中心负责半成品区和生产过程中半成品的产品标识和检验试验状态标识。
3.3品质部负责进货检验、过程巡检、成品入库检验、出厂抽检的检验试验状态标识。
3.4在有可追溯性要求的场合,品质部应控制和记录产品的唯一性标识,从而确保产品的可追溯性。
4定义:4.1标识:通过在产品、包装物品和周转箱上特定的编号或可比较的记号和更改状态的标记,作出清晰的、唯一性、可令人理解的标记。
4.2产品标识:用于识别产品(包括半成品、成品、外购件等)的型号和供应商等特征的标记,可以在产品上用刻、腐蚀、铸、冲和铆等方法做出永久性标识,也可以在产品上用粘贴的方法做出标签等非永久性标识。
4.3质量标识:用于识别产品(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外购件等)的检验或试验状态的标识,分待检、合格、不合格和回用等状态,可以用标签、印章、区域、标牌和各种记录等方式表示4.4包装标识:用于产品(包括半成品、成品、外购件等)的包装箱(或袋)上,能识别产品的名称、图号、数量、重量、生产日期、保质期和防护要求等的标识。
包装标识可采用标签和印刷等方式表示。
4.5追溯性标识:体现以上标识内容,并可以追溯到外部供方等原始状态信息的标识。
根据记载的标识,追踪实体的历史和应用情况及所处场所的能力。
5作业内容:5.1作业流程图作业流程权责单位/负责人文件名称:玲珑电子有限公司标识可追溯性控制程序文件类别制订日期版本版次二阶文件A/0文件编号实施日期页次3/6受控印章栏标识要求技术部/技术人员标识设计方案.标识的策划生产单位/工艺员NOYES审批生产单位/审批人员原材料、外购件的标识各单位/仓管员、口/-U员、生产者检验物料状态标识质量状态标识:合格卡、不合格品回用卡、待检卡生产过程中产品的标识各单位者/检验员、生产完工产品的标识各单位者/检验员、生产合格卡、标牌、不合格品、回用卡、待检卡合格卡、不合格品回用卡、待检卡库存产品的标识各单位者/检验员、生产可追溯性要求合格卡、不合格品回用卡、待检卡各单位者/检验员、生产铭牌、说明书等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控制各单位者/检验员、生产品质部/检验员YES继续运行5.2标识和追溯管理工作流程标准序号流程块工作内容或标准标识的策划原材料、外 购件的标识技术部根据股司或公司的要求对产品提出明确的标识要求。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程序编号:XYQ.B.07.09
版本:第B版
页码:第 1 页/共 4页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受控状态:
受控编号:
会签:
2005年7月1日发布 2005年7月1日实施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1目的
对原材料进货至产品交付各阶段的产品进行标识/记录,以实现可追溯性的目的。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原材料入库,半成品、成品的生产、包装直至交付的全过程。
3职责
3.1 产品工程部和质保部负责编制《产品标识的相关规定》,并对标识的使用进行监
督。
3.1 质保部负责确定可追溯性标识的方式和方法,并对标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3.2 供应部负责对进货物资贮存产品进行标识及标识防护。
3.3 生产部负责对生产过程产品进行标识及标识防护。
3.2各部门严格执行《产品标识的相关规定》。
4.工作程序
4.1 进货标识
4.1.1进货物品验证合格后,仓库保管员应按依据交货单或来料合格证,将其转化成
公司进货批号,标识方式按本程序4.1.2条款实施,填写在《材料记录卡》或《外购件记录卡》上。
4.1.2 批号标识方法
XX XX XX XX
批次
月份
年份
原料/产品代号
4.1.3 原材料入库后,仓库管理员必须做好标识记录,贴上进料标签,该批料用完,
相应生产记录标识统一归仓库存档。
4.1.4 仓库按入库批次、《检验委托单》号,分类记录保存;为保证“先进先出(FIFO)”,
新来的原料要注意与上次送来的原料分开。
4.1.5生产部门根据生产任务到仓库领取产品的所有物料,领料单上要标明该物料的
标识号,仓库按照先进先出原则逐批发料。
4.2生产过程标识
4.2.1生产过程中的产品标识,必须依照《产品标识的相关规定》执行。
4.2.2每一批产品以第一道工序生产日为该批产品生产批号,生产车间应将该生产
批号填写在《制造工序卡》上。
如涉及多零件或混合料的应在《制造工序卡》上记录每一零件或混料进货批号。
按本程序4.2.3条款实施。
4.2.3 生产批号标识方法
生产批号标识、方式
XX XX XX XX
生产日期
生产月份
生产年份
产品代号
4.2.1 生产部根据产品的技术、工艺要求及规范,给予生产过程中的原料、半成品、
在制品和产品适宜的标识,并保持清洁、完善。
4.2.2 质保部对生产过程中的原料、半成品、在制品和产品,依据《产品标识的相
关规定》的要求,给以适宜的合格、不合格、返工、待处理和报废等标识。
4.3产品或半成品流转过程中必须按《产品标识的相关规定》进行标识贮存。
4.4成品交付时,销售部应在产品外包装箱上记录生产批号标识。
4.5质保部不定期对可追溯性标识进行检查。
4.6对于顾客投诉,由质保部可以通过产品标签上的批号(即工序流程卡号)来实
现可追溯性。
4.7 凡是没有标识的产品、原材料、半成品等均为可疑产品,所有可疑产品均为不
合格品。
5.附件
5.1 《产品标识的相关规定》
5.2 《制造工序卡》
5.3 《材料记录卡》
5.4 《外购件记录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