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理化设计理论Word版
- 格式:doc
- 大小:309.50 KB
- 文档页数:8
公理设计理论简析公理化方法是一门科学发展到成熟阶段后,依照其所提供的理论知识,从中抽取出一些基本概念和不加证明的原始命题作为定义、公理,然后运用逻辑规则演绎出若干条定理,构成理论系统。
作为一种有效的思维方法,“公理化”提供了一种对科学问题处理的普遍技巧,乃是一种在科学领域具有普遍意义的研究方法,公理化思想日益成为各门学科研究的指导思想之一⋯。
公理化方法可以揭示一个学科系统或其分支的内在规律性,使其系统化、逻辑化,从而有利于人们的接收和掌握。
在设计领域里建立类似自然科学的严谨公理化体系,为指导设计过程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对现代设计学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许多科学技术领域把它们的进步归功于公理的存在与发展,它们已经历了从基于经验的实践向采用基于公理的科学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过渡。
在这种意义上,公理设计实际上是追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趋势。
科学发展史证明科学公理同许多重大科学理论的发现和建立密切相关,鉴于科学公理对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作用,Sub教授认为,设计公理的发现将可能导致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科学化与设计创新,并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公理设计概念,他们首先形成12条设计假定,后来经过不断实践和研究,最后归结为2条设计公理,并出版了介绍这些公理及相应理论产生过程的专著——《设计原理》,在工程设计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公理设计虽然是在1978年提出的一种产品开发、设计方法,但是到20世纪90年代这种方法才日益受到重视。
公理设计理论通过对大量成功设计实例进行分析归纳,抽象出设计过程本质。
它包含的主要概念:域、层次结构、映射和两条设计公理及若干条定理和推论口1。
该理论认为设计是一个自顶向下的过程,可以从设计抽象概念的高层次到详细细节的低层次逐步展开,并在各个域中曲折进行设计问题的求解。
它通过之字型展开和映射矩阵的构建,可大大减少方案搜索的随机性,缩短设计中的迭代过程,减弱设计过程之间的耦合,提高设计过程并行度,使设计更具创新性。
新古典静态理性公理化体系及其局限(讨论稿)引言:何谓经济理性?在经济学研究中,经济人与理性行为的表述是一致的。
前者是行为主体,后者是行为本身。
二者都是我几通常所谓的经济理性的不同侧重的表述方式。
S.Hargreaves-Heap对“经济人”的定义是:经济人的称呼通常是加给那些在工具主义意义上的理性人。
(他们)具有完全充分有序的偏好、完备的信息和无懈可击的计算能力。
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们会选择那些能够比其它行为更好满足自己偏好的行为。
这里的理性是一个手段——目的的概念,不存在偏好的来源或价值问题(《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二卷,57--58)。
同时,Amartya Sen对“理性行为”也给了定义:在确定性的情况下,理性行为有两种主要的探讨方式。
第一中是强调内在的一致性:理性行为必须符合这一要求,即来自于不同子集的各种选择应以一种有说服力的、成体系的方式相互对应(通常被解释为偏好,x比y较受偏好或y与x无差异)。
第二种方式,是以对追求自身利益的推断来表示的(同上,第四卷,73)。
更为通俗的表述在周惠中那本比较流行的中级微观教材中:人的理性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首先,人的理性表现在确立其所追求目标的过程中。
其次,一旦目标选定,理性就表现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
由于现代经济学是在给定个人偏好(即目标)的前提条件下讨论问题,因此所研究的的理性行为,主要是实现既定目标过程中的理性行为,一般不研究选择确定目标过程中的理性行为(周惠中,2019,2--3)。
综上所述,所谓经济理性,也即效用函数确定条件下的最大化选择及其行为。
可以将其展开为两个层次:(1)效用函数的确定;(2)效用函数的最大化计算。
这一定义在现代经济学(也即主流的新古典体系中)研究中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可和运用。
其公理化形式也在古诺、帕累托、瓦尔拉斯、马歇尔、冯·诺伊曼、希克斯、阿罗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前者由德布鲁在其《价值理论——对经济均衡的公理分析》(1959)及其系列文献中完成,后者及其相应的新古典比较静态分析方法由萨缪尔森在其博士论文《经济分析的基础》(1947)中完成。
公理化设计理论公理化设计方法是指存在着能够指导设计过程的基本公理,以及由公理指导的设计方法。
它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 Nam P Suh教授于1990在《The Principles of Design》一书中正式提出的。
公理化设计理论是设计领域内的科学准则,通过指导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做出正确的决策,为创新设计或改善已有的设计提供良好的思维方法。
一、公理化设计的四个“域”域是不同设计活动的界限线。
公理化设计将设计过程分为四个域,即用户域(Customer domain)、功能域(Functional domain)、结构域(Physical domain)、工艺域(Process domain)。
域的结构及域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相邻的两个域中,左边的域是“要达到的什么目标(what)”,而右边的域是“选择什么方法来实现左边域的要求(how)”。
四个域中的元素分别为:顾客需求项(customer needs),表示顾客使用产品的目的;功能需求项(functional requirements),表示在功能层次上对产品设计目标的说明;设计参数(design parameters),表示实现功能的载体;过程变量(process variables)表示制造过程所涉及的主要因素。
图1域的结构及域间关系在公理化设计中,功能域和结构域之间是直接的“之”字映射关系,如图2所示,即把某个功能与某个(些)结构直接对应起来,这种直接映射只是表明了“载体具有的功能”的关系,而没有说明“功能被载体实现”的原因。
图2功能域向结构域映射原理二、公理化设计理论的基本公理公理化设计是一种结构性设计方法,其目的是通过建立评估潜在的设计活动的准则,并提供实现这些准则的手段来改进设计行为。
这些准则便是:独立性公理和信息最小公理。
1.独立性公理独立性公理是指保持FRs的独立性,同时指明了FRs与DPs之间应有的关系。
这就是说,设计方案必须满足每一个相互独立的功能需求,而不影响其他的功能需求,即DPs不能与其他的FRs存在牵连关系。
公理化思想与欧几里德所谓公理化方法(或公理方法),就是从尽可能少的无定义的原始概念(基本概念)和一组不证自明的命题(基本命题)出发,利用纯逻辑推理法则,把一门数学建立成为演绎系统的一种方法。
所谓基本概念和公理,当然必须反映数学实体对象的最单纯的本质和客观关系,而并非人们自由意志的随意创造。
如所共知,希尔伯特1899年出版的《几何学基础》一书是近代数学公理化的典范著作。
该书问世后的二、三十年间曾引起西方数学界的一阵公理热,足见其影响之大。
希尔伯特的几何公理系统实际是在前人的一系列工作成果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书中的公理条目也曾屡经修改。
直到1930年出第七版时,还作了最后修改。
这说明一门学科的公理化未必是一次完成的,公理化过程可以是包含一些发展阶段的。
谈到数学公理化的作用,至少可以举出如下三点:(1)这种方法具有分析、总结数学知识的作用。
凡取得了公理化结构形式的数学,由于定理与命题均已按照逻辑演绎关系串联起来,故使用起来也较方便。
(2)公理化方法把一门数学的基础分析得清清楚楚,这就有利于比较各门数学的实质性异同,并能促进和推动新理论的创立。
(3)数学公理化方法在科学方法论上有示范作用。
这种方法对现代理论力学及各门自然科学理论的表述方法都起到了积极的借鉴作用。
例如,20世纪四十年代波兰的巴拿赫(Banach)曾完成了理论力学的公理化;物理学家还把相对论表述为公理化形式,等等。
公理化方法的历史发展,大致可分成三个阶段:一是公理方法的产生阶段,大约在公元前三世纪,希腊的哲学家和逻辑学家亚里斯多德(Aristotle)总结了古代积累起来的逻辑知识,以演绎证明的科学(主要是数学)为实例,把完全三段论作为公理,由此推导出别的所有三段论(共分了十九个格式)。
因此可以认为,亚里士多德在历史上提出了第一个成文的公理系统。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方法深深地影响了公元前三世纪的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后者把形式逻辑的公理演绎方法应用于几何学,从而完成了数学史上的重要著作《几何原本》。
公理化设计理论公理化设计方法是指存在着能够指导设计过程的基本公理,以及由公理指导的设计方法。
它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 Nam P Suh教授于1990在《The Principles of Design》一书中正式提出的。
公理化设计理论是设计领域内的科学准则,通过指导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做出正确的决策,为创新设计或改善已有的设计提供良好的思维方法。
一、公理化设计的四个“域”域是不同设计活动的界限线。
公理化设计将设计过程分为四个域,即用户域(Customer domain)、功能域(Functional domain)、结构域(Physical domain)、工艺域(Process domain)。
域的结构及域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相邻的两个域中,左边的域是“要达到的什么目标(what)”,而右边的域是“选择什么方法来实现左边域的要求(how)”。
四个域中的元素分别为:顾客需求项(customer needs),表示顾客使用产品的目的;功能需求项(functional requirements),表示在功能层次上对产品设计目标的说明;设计参数(design parameters),表示实现功能的载体;过程变量(process variables)表示制造过程所涉及的主要因素。
图 1域的结构及域间关系在公理化设计中,功能域和结构域之间是直接的“之”字映射关系,如图2所示,即把某个功能与某个(些)结构直接对应起来,这种直接映射只是表明了“载体具有的功能”的关系,而没有说明“功能被载体实现”的原因。
图 2功能域向结构域映射原理二、公理化设计理论的基本公理公理化设计是一种结构性设计方法,其目的是通过建立评估潜在的设计活动的准则,并提供实现这些准则的手段来改进设计行为。
这些准则便是:独立性公理和信息最小公理。
1.独立性公理独立性公理是指保持FRs的独立性,同时指明了FRs与DPs之间应有的关系。
这就是说,设计方案必须满足每一个相互独立的功能需求,而不影响其他的功能需求,即DPs不能与其他的FRs存在牵连关系。
摘要:公理化设计为产品的功能―结构映射提供了一种框架,引导设计人员从功能域到结构域的映射。
本文提出了一种从功能域到结构域具体的实现方法,通过建立映射模型,用最优化方法求解模型。
同时,该方法还将公理化设计和参数化设计进行了集成。
关键词:公理化设计映射最优化求解前言公理化设计过程指导设计者遵循一定的步骤,使用全部现在有的设计工具和软件,高效地完成创新设计或者诊断并纠正现存设计中的不足[1]。
公理化设计将设计活动分为用户域、功能域、结构域和工艺域[2]。
每一个域代表着一种设计活动。
其通过相邻设计域“之“字形映射进行问题求解。
其中,从功能域到结构域的映射是公理化设计过程的关键部分。
公理化设计为产品的功能―结构映射提供了一种框架,引导设计人员从功能与到结构域的映射,而公理化设计原理并不能提供从功能域到结构域具体的实现手段[3]。
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功能―结构映射,并且和参数化技术相结合,为产品快速设计提供一种模式。
1.公理化设计功能―结构映射模型的建立1.1.公理设计功能―结构映射原理公理化设计功能域到结构域采用“之”字形映射方式,设计人员首先必须明确产品应具有什么样的功能,从而确定出产品的总功能要求。
然后从总功能出发,确定满足总功能要求的总体设计参数,当总功能需求满足后,根据总设计参数来进行功能分解,再根据子功能确定该级的设计参数,当子功能完全满足后,再分解下一级子功能,以此类推,直至分解到子问题全部解决为止[4]。
公理化设计中功能域到结构域的映射过程可用数学方程来描述,即在层次结构的某一层上,功能域中的功能单元和结构域中的结构单元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数学形式如下所示:式中,为功能需求向量;为结构向量;为产品设计矩阵。
设计矩阵可表示为:矩阵的元素表示对应结构单元和功能单元的数学关系,由下式确定:公理设计要求设计的诸功能相互独立。
当有两个或多个时,设计结果必须能够满足中的每一个而不影响其他的 .。
即必须选择一组正确的去满足和保持它们的独立性。
公共设计原理.txt你出生的时候,你哭着,周围的人笑着;你逝去的时候,你笑着,而周围的人在哭!喜欢某些人需要一小时,爱上某些人只需要一天,而忘记一个人得用一生1. 公共建筑通常以交通、使用、辅助三种空间组成2. 美国著名建筑师沙利文提出的名言‘形式由功能而来’3. 密斯·凡·德·罗设计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采用的是“自由灵活的空间组合”开创了流动空间的新概念4. 美国纽约赖特设计的古根海姆美术馆的展厅空间布置采用形式是串联式5. 赖特的古根汗姆美术馆和贝律铭的华盛顿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是运用几何形构图6. 功能与流线分析是现代建筑设计最常用的手段7. 垂直方向高的建筑需要考虑透视变形的矫正8. 同样大小冷色调较暖色调给人的感觉要大9. 同样距离,暖色较冷色给人以靠近感。
10.欲使过高的天花板感觉低矮一点,该天花板宜选用明色和暖色。
11.若想柱子看起来比较粗,其饰面材料应采用浅颜色和暖色。
12.为保持室内空间稳定感,房间的低处宜采用低明度色彩。
13.医院手术室内装饰宜选用灰绿色。
14.色相、明度、彩度是色彩的三要素;物体的三元色为红、黄、蓝;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
15.光源与人眼处于0~30°时眩光最强烈。
16.尺度的概念是建筑物整体或局部给人的视角印象大小和其实际大小的关系17.美的比例,必然正确的体现材料的力学特征18.人民大会堂顶棚采用层层退晕的划分,加上满天星的灯光效果,主要为了解决顶棚下坠问题。
利用采光与灯光的不同效果,可以调整空间的尺度感。
19.不同文化形成独特的比例形式20.西方古典建筑高度与开间的比例,愈高大愈狭长,愈低矮愈宽阔21.‘稳定’所涉及的要素是上与下之间的相对轻重关系的处理22.总图布置要因地制宜,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紧凑,节约因地;适当处理个体与群体,空间与体形,绿化和小品的关系;合理解决采光、通风、朝向、交通与人流的组织23.要使一座建筑显得富有活力,形式生动,在构图中应采用对比的手法对比的手法有轴线对比、体量对比、方向对比、虚实对比、色彩对比24.要使柱子看起来显得细一些,可以采用暗色和冷色25.巴西国会大厦在体型组合中采用了对比与协调的手法26.展览建筑应使用穿套式的空间组合形式27.影剧院建筑空间组合的核心问题是观众厅、舞台、休息厅、门厅之间的关系28.博物馆设计一般要解决好三线问题——流线、视线、光线。
公理化设计理论
公理化设计方法是指存在着能够指导设计过程的基本公理,以及由公理指导的设计方法。
它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 Nam P Suh教授于1990在《The Principles of Design》一书中正式提出的。
公理化设计理论是设计领域内的科学准则,通过指导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做出正确的决策,为创新设计或改善已有的设计提供良好的思维方法。
一、公理化设计的四个“域”
域是不同设计活动的界限线。
公理化设计将设计过程分为四个域,即用户域(Customer domain)、功能域(Functional domain)、结构域(Physical domain)、工艺域(Process domain)。
域的结构及域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相邻的两个域中,左边的域是“要达到的什么目标(what)”,而右边的域是“选择什么方法来实现左边域的要求(how)”。
四个域中的元素分别为:顾客需求项(customer needs),表示顾客使用产品的目的;功能需求项(functional requirements),表示在功能层次上对产品设计目标的说明;设计参数(design parameters),表示实现功能的载体;过程变量(process variables)表示制造过程所涉及的主要因素。
图 1域的结构及域间关系
在公理化设计中,功能域和结构域之间是直接的“之”字映射关
系,如图2所示,即把某个功能与某个(些)结构直接对应起来,这种直接映射只是表明了
“载体具有的功能”的关系,而没有说明“功能被载体实现”的原因。
图 2功能域向结构域映射原理
二、公理化设计理论的基本公理
公理化设计是一种结构性设计方法,其目的是通过建立评估潜在的设计活动的准则,并提供实现这些准则的手段来改进设计行为。
这些准则便是:独立性公理和信息最小公理。
1.独立性公理
独立性公理是指保持FRs的独立性,同时指明了FRs与DPs之间应有的关系。
这就是说,设计方案必须满足每一个相互独立的功能需求,而不影响其他的功能需求,即DPs不能与其他的FRs存在牵连关系。
公理化设计中,设计域间的映射过程可以用数学方程来描述,即在层次结构的某一层上,设计目标域与设计方案域中的特性矢量间有一定的数学关系,如功能域中的功能需求与物理域中的设计参数之间
的关系可表示为
(1)
式中,1}{⨯m FR 为功能需求向量;1}{⨯n DP 为设计参数量;n m A ⨯][为产
品设计矩阵,式(1)称为产品设计方程式。
设计矩阵][A 可表示为
⎥⎥⎥⎥⎦
⎤⎢⎢⎢⎢⎣⎡=n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21222
2111211 ][ (2) 矩阵][A 的元素由下式确定
j
i ij DP FR A ∂∂= (3) 若取功能需求与设计参数相等(即j i =),则根据][A 的不同形式,设计可分为三种类型:
(1)非耦合设计(Uncoupled Design ):当A 为对角阵;
(2)弱耦合设计(Decoupled Design):当 A 为上三角阵或下三角阵;
(3)耦合设计(Coupled Design):A 既非三角阵也非对角阵。
2. 信息最小公理
信息公理是指在满足独立性公理的条件下,信息量最小的设计是最优设计。
对于同一个设计任务,不同的设计者可能得出不同的设计方案,也很可能这些方案都满足独立公理,在评价时 应以具有最少信息含量的设计为最好设计。
11}{][}{⨯⨯⨯=n n m m DP A FR
三、公理化设计过程
公理化设计能有效地指导设计人员完成创新设计,其设计过程如图3所示。
图 3公理设计过程框架图
四、公理化设计存在的不足
1.在新产品设计过程中,公理化设计只是引导设计人员进行从功能域到结构域的“之”字形映射,并提供对映射进行评价的理论依据,而公理化设计原理并不能提供从功能域到结构域具体的映射实现手段。
2.公理化设计原理提倡进行创新性的设计,在实际产品设计中,设计过程是一种以经验为基础的活动,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时往往会利用以前的设计案例,而公理化设计并不能支持这种经验性设计行为。
参考文献
[1]罗时飞,宋慧军,林志航. XML相关技术在基于公理化设计的概念设计产品模型中的研究. 机床与液压. 2003.
[2] 朱龙英,朱如鹏,刘正埙. 公理化设计理论研究及其应用进展. 机械设计与研究. 2004.
[3] 王平. 基于公理化的产品设计理论及应用研究.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6.
[4] 邹峰. 公理化六西格玛设计方法的研究. 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7.
[5] 宋慧军,林志航. 公理化设计支持的概念设计产品模型.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2002.
[6] 张广军,唐敦兵. 基于改进型功能方法树的公理化设计. 工程设计学报. 2009.
[7] 朱龙英,朱如鹏,刘正埙. 基于公理化设计的产品需求分析研究. 机床与液压. 2004.
[8] 唐敦兵,钱晓明,王晓勇,楼佩煌. 基于公理化设计矩阵与设计结构矩阵同步演化的产品设计.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2007.
[9] 朱春燕,唐敦兵. 质量功能展开和公理化设计集成模型的研究
. 机械设计. 2008.
[10] 王平,高德平. 柴油机曲轴的公理化设计. 机械科学与技术. 2004.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