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2)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3
体育路小学课时授课计划
体育路小学课时授课计划
体育路小学课时授课计划
体育路小学课时授课计划
体育路小学课时授课计划
体育路小学课时授课计划
体育路小学课时授课计划
体育路小学课时授课计划
体育路小学课时授课计划
体育路小学课时授课计划
体育路小学课时授课计划
体育路小学课时授课计划
体育路小学课时授课计划
体育路小学课时授课计划
体育路小学课时授课计划
体育路小学课时授课计划
体育路小学课时授课计划
体育路小学课时授课计划
体育路小学课时授课计划
体育路小学课时授课计划。
第16讲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讲解知识点1: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1)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接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3)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典型例题例1: 52+52×35+25(58- 58×35)÷512解析:(1)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解答: 52+52×35+25(58- 58×35)÷512= 52+32+25=(58- 38)× 125= 4 25 = 14 × 125= 35变式题1:在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中,应先算( )里面的,再算( )里面的,最后算( )。
算式(12+ 23× 34)÷16的第一步要先算()法,算式最后的结果是( )。
变式题2:13+ 23× 5416×23÷( 45- 815) (37- 13)÷ 121知识点2:整数运算律的推广整数的运算律或运算性质对于分数同样适用。
恰当地运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可以使计算简便。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减法的运算性质: 除法的运算性质:典型例题例2: 用简便方法计算(13 - 14 )×12 79÷115+29×511(59 + 125 )×9 + 1625 43× 4144解析:(1)此算式应用乘法分配律计算简便(2)先把分数除法变成乘法,再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 (3)先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再用加法结合律 (4)把43写成(44-1),再利用乘法分配律解答:(13 - 14 )×12 79÷115+29×511= 13 ×12 - 14 ×12 = 79 × 511 +29×511= 4 - 3 = (79 +29)×511= 1 = 511(59+ 125)×9 + 162543× 4144= 59×9 + 125×9 + 1625= (44-1)× 4144= 5 + (925 + 1625 ) = 44× 4144 - 1×4144 = 5 + 1 = 41 - 4144 = 6 = 43344变式题1:用简便方法计算:819÷7 + 17× 619(37- 13)÷ 1211311- 47÷ 45- 27( 57+ 19)×7 + 29变式题2:用简便方法计算:24×(16+ 18) 49×511+ 79×511牛刀小试1、算一算。
《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本课是学生在经历了上学期的运算,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运算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目标的定位,应该是既注重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又要重视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所以,这一次四则运算知识的教学也正是加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训练的一次好机会。
一、过程:对于同一级混合运算,大多数学生已经知道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来计算,对于为什么按这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是非常清楚。
为了使学生明确同一级混合运算顺序的道理,在课伊始,我设计了口算活动,出示:16+4+2325×4×2100-25-1024÷8×6,既帮学生回忆旧知,突出了同级运算,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接下来,借助课本情境图,放手让学生根据主题图题图自主解决问题,在全班进行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这样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了混合运算的顺序。
这个环节上,学生配合较好达到了设计目的,呈现了轻松的课堂气氛。
学生在总结运算顺序时说的比较到位,没有花费较多时间,并且学生都能理解。
巩固应用这个环节,我首先设计了几道脱式计算,接着设计了”找错误”,以此加强学生对混合运算顺序的掌握;另外,还设计了“根据下面的分步算式,把他们写成综合算式”对学生来说有点难度学困生多错较多。
最后安排了课本第5页的“做一做”两道解决问题,既培养了学生运用综合算式解决生活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让学生体会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一、教学思路在以前的教学中也提到过这样的运算顺序,但是不是非常透彻,大多数学生已经知道,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但也有个学生不是非常清楚。
所以本课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下面两个步骤进行教学:(1)让学生尝试完成:13+29-15=2×15÷3=说说你是怎么算的?主要说算的顺序。
通过学生个别说,自己说,同桌说的方式理解同一级的运算顺序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的。
课时教案主备教师:执教教师:()教学内容: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P4 例1、例2)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2.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知道算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根据算式的意思来说明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教学难点:根据算式的意思来说明运算顺序教材分析:以主题图“冰雪天地”的“滑冰区”为背景,提供了一天上、中午滑冰人数的变化信息,通过应用加减法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来明确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以“冰雪天地”接待游人的信息为素材,通过解决归一问题,整理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解决“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教材呈现了学生的两种不同解法,一种是先求出平均每天接待的人数,再求6天一共接待的人数;另一种是先算出6天里有几个3天,再用算出的结果去乘3天接待的人数。
在例1、例2的基础上,教材总结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学情分析: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先在小组里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交流时,学生可能只说出问题,丢掉相关的条件,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整地表述条件和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问题的整体性。
另外,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用一步计算解决的,也可能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计算解决的,只要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总课时:1课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预设: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根据图中提供有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么解决?二、新知探究(一)加减混合1.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
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在滑冰吗?列式计算,并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2. 反馈交流。
(1) 72-44=28(人)(2)72-44+85=113(人) 28+85=113(人)72-44表示什么?28+85又表示什么?(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说说哪一种方法好?为什么?(方法(2)可以少写一个中间数,因此更简便。
六年级数学分数混合运算试题答案及解析1.一本书120页,第一天看了全书的,第二天从第()页看起。
A.48B.72C.81D.49【答案】D【解析】120×+1=48+1=49(页)答:第二天从第49页看起。
2.饲养场养白兔51只,占兔子总数的,要求()可以列式为“51÷35”A.黑兔只数 B.兔子总数 C.无法确定【答案】B【解析】列式为“51÷”是求兔子总数是多少。
3.(+)×(1-)【答案】【解析】这道题里面有两个括号,需要先算括号里的加法和减法,再算括号外的乘法。
+=,1-=,×=【考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4.×÷【答案】【解析】分数混合运算,此题只含有同一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先算×=,再算÷=。
解:×÷=××=【考点】分数乘除混合运算。
5.++【答案】【解析】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关键是看是否可以进行简便计算,看是否有同分母的,可以先算同分母的;此题和同分母,而且相加的和是1,利用加法的交换律,把和交换位置,先计算+。
解:++=(+)+=1+=【考点】加法的交换律的应用。
规律总结: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及减法和除法的性质的运用可以使计算简便。
6.÷[×﹙+﹚]【答案】【解析】思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要看清算式中都包括什么,然后根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方法进行计算。
名师详解:先确定算式中包含哪些运算符号,按照计算顺序有中括号、小括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解题过程如下:÷[×﹙+﹚]=÷[×(+)]=÷[×]=÷=×=易错提示:读清题目,弄清计算顺序。
7.(浦口区)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怎样算.226÷2+14×5 8×(﹣) 1÷(1﹣0.9)×÷×【答案】183;3;10;.【解析】(1)先算除法和乘法,再算加法;(2)利用乘法分配律简算;(3)先算减法,再算除法;(4)调整运算顺序,先算除法,再算乘法.解答:解:(1)226÷2+14×5=113+70=183;(2)8×(﹣)=8×﹣8×=6﹣3=3;(3)1÷(1﹣0.9)=1÷0.1=10;(4)×÷×=÷××=.点评:混合运算的关键是抓住运算顺序,正确按运算顺序计算,适当运用运算定律计算.8.在横线上填“<”、“>”或“=”.×;÷.【答案】<,>【解析】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一个数(0除外)除以小于1的数,商大于这个数;一个数(0除外)除以大于1的数,商小于这个数;据此解答.解答:解:×<;÷>故答案为:<,>.9.计算下面各题×+×9÷﹣÷÷(+)×75%3﹣×﹣(﹣÷6)×+×15﹣【答案】(1)×+×=×(+)=×1=;(2)9÷﹣÷=9×﹣×9=0;(3)÷(+)×75%=÷×=×2×=;(4)3﹣×﹣=3﹣﹣=3﹣(+)=3﹣1=2;(5)(﹣÷6)×+=(﹣)×+=+=;(6)×15﹣=×(15﹣1)=×14=10.【解析】解:(1)×+×=×(+)=×1=;(2)9÷﹣÷=9×﹣×9=0;(3)÷(+)×75%=÷×=×2×=;(4)3﹣×﹣=3﹣﹣=3﹣(+)=3﹣1=2;(5)(﹣÷6)×+=(﹣)×+=×+=+=;(6)×15﹣=×(15﹣1)=×14=10.【点评】分数混合运算的关键是抓住运算顺序,正确按运算顺序计算,适当利用运算定律简算.10.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54 14÷(×)×+××86 (+)÷.【答案】3;52;;;3;.【解析】(1)(3)(6)根据运顺序直接计算即可;(2)(4)(5)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解:(1)÷÷,=××,=3;(2)(+)×54,=×54+×54,=42+10,=52;(3)14÷(×),=14÷,=14×,=;(4)×+×,=×(+),=;(5)×86,=×85+,=3;(6)(+)÷,=×,=.【点评】解答此类计算题,注意运算顺序,合理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11.一件商品,先提价,再降价,现价是原价的()A.B.C.D.【答案】A【解析】提价的单位“1”是原价,设原价为1,那么提价后的价格就是原价的1+,用乘法求出提价后的价格;再把提价后的价格看成单位“1”,现价是提价后价格的1﹣,用乘法求出现价,然后除以原价即可.解:设原价是1,那么:1×(1+)×(1﹣)=1.1×0.9=0.99,0.99÷1=,故选:A.【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分清两个单位“1”的区别,找清各自以谁为标准,再把数据设出,问题容易解决.12.用递等式计算.+++×+× 5.93﹣0.64+0.07﹣0.361﹣÷÷4×÷(+)【答案】2;;5;;;.【解析】(1)利用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简算;(2)利用乘法分配律简算;(3)利用加法交换律与减法的性质简算;(4)先算除法,再算减法;(5)先算除法,再算乘法;(6)先算加法,再算除法.解:(1)+++=++(+)=1+1=2;(2)×+×=×(+)=×1=;(3)5.93﹣0.64+0.07﹣0.36=5.93+0.07﹣(0.36+0.64)=6﹣1=5;(4)1﹣÷=1﹣×=1﹣=;(5)÷4×=××=;(6)÷(+)=×=.【点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关键是抓住运算顺序,正确按运算顺序计算即可.13.植树节,东方小学把栽21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6人,二班有44人,三班有50人.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答案】一班栽树69棵,二班栽树66棵,三班栽树75棵.【解析】解:46+44+50=140210×=69(棵)210×=66(棵)210×=75(棵)答:一班栽树69棵,二班栽树66棵,三班栽树75棵.14.一壶油,用去,还剩5kg,求为壶油原来有多少kg的正确列式是()A.5+5×B.5÷C.5÷(1﹣)D.5÷(1+)【答案】C【解析】将总量当作单位“1”,根据分数减法的意义可知,用去后还剩下全部的1﹣,又还剩5kg,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用剩下数量除以其占总数的分率,即得这壶油原来重多少千克.解:5÷(1﹣)=5÷=(kg),答:这壶油原来有kg.故选:C.【点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15.脱式计算(写出主要过程,能简算的要简算)+++ 23﹣×÷÷(﹣)+×4+ 1÷[(﹣)×] ÷3+÷5.【答案】(1)+++=(+)+(+)=1+1=2(2)23﹣×÷=23﹣×18=23﹣6=17(3)÷(﹣)+=÷(﹣)+=﹣+=﹣(4)×4+=×(4+1)=×5=2(5)1÷[(﹣)×]=1÷[×]=1÷=(6)÷3+÷5=×(+)=×1=【解析】(1)运用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简算;(2)先算除法和乘法,再算减法;(3)先算括号内的减法,再算括号外的除法和加法;(4)运用乘法分配律简算;(5)先算小括号内的减法,再算中括号内的乘法,最后算括号外的除法;(6)把除法变为乘法,运用乘法分配律简算.解:(1)+++=(+)+(+)=1+1=2(2)23﹣×÷=23﹣×18=23﹣6=17(3)÷(﹣)+=÷(﹣)+=﹣+=﹣(4)×4+=×(4+1)=×5=2(5)1÷[(﹣)×]=1÷[×]=1÷=(6)÷3+÷5=×+×=×(+)=×1=【点评】完成此题,注意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灵活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简便计算.16.求未知数X.x÷=﹣x=(1+)x=.【答案】(1)x÷=x÷×=×x=(2)﹣x=﹣x+x=+x=+x﹣=+x﹣=x÷=x÷×=x1=xx=1(3)x+x=(+)x=x=x÷=÷x=×x=(4)(1+)x=x=x÷=÷x=×x=【解析】(1)根据等式的性质,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求解.(2)根据等式的性质,在方程两边先同时加上x,再同时减去,最后同时除以求解.(3)先乘法分配律进行化简,再根据等式的性质,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求解.(4)先计算1+,再根据等式的性质,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求解.解:(1)x÷=x÷×=×x=(2)﹣x=﹣x+x=+x=+x﹣=+x﹣÷=x÷×=x1=xx=1(3)x+x=(+)x=x=x÷=÷x=×x=(4)(1+)x=x=x÷=÷x=×x=【点评】此题考查了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即方程两边同加、同减、同乘或同除以某数(0除外),方程的左右两边仍相等;注意“=”号上下要对齐.17.一个与的和等于4的,这个数是多少?【答案】.【解析】根据乘法的意义,先求出4的是多少;然后根据在加法中一个加数等于和减另一个加数,所以这个数为4×﹣.解:4×﹣=1﹣=答:这个数是.【点评】本题也可通过设这个数为x,列方程完成:x+=4×.18.计算下列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0.6+÷×(÷)24×(﹣﹣)【答案】0;;;7【解析】(1)利用加法的结合律与减法性质计算;(2)先算除法,再算加法;(3)先算小括号内的除法,再算括号外的乘法;(4)利用乘法的分配律计算.=(+)﹣(+0.6)=1﹣1=0(2)+÷=+×=(3)×(÷)=×=(4)24×(﹣﹣)=24×﹣24×﹣24×=16﹣3﹣6=7【点评】考查学生对四则运算法则以及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的掌握情况.19.直接写出得数÷3= 1.39+0.11= ×= ﹣= 3﹣1=7×÷7= (+)×24= ×2÷= ﹣= +0.625=【答案】÷3= 1.39+0.11=1.5 ×=﹣= 3﹣1=7×÷7=(+)×24=14 ×2÷=﹣=+0.625=1【解析】根据分数、小数的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即可.解:÷3= 1.39+0.11=1.5 ×=﹣= 3﹣1=7×÷7=(+)×24=14 ×2÷=﹣=+0.625=1【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四则运算,计算的结果是分数的,要化为最简分数.20.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0.25×1.3×4﹣+﹣×+÷(1÷+÷1)×.【答案】1.3;;;;【解析】(1)根据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便计算;(2)根据加法交换律和减法的性质简便计算;(3)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法;(4)先计算小括号里面的除法和加法,再计算括号外面的乘法.解:(1)0.25×1.3×4=0.25×4×1.3=1×1.3=1.3(2)﹣+﹣=1﹣=(3)×+÷=+=(4)(1÷+÷1)×=(6+)×=×=【点评】考查了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四则混合运算.注意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灵活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简便计算.21.一个饲养厂,养鸭1200只,养的鸡比鸭少,养的鸡有多少只?【答案】480只.【解析】根据“养的鸡比鸭少”,把鸭的只数看做单位“1”,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要求养鸡的只数,也就是求1200只的(1﹣)是多少,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乘法计算.解:1200×(1﹣),=1200×,=480(只);答:养的鸡有480只.【点评】此题考查分数四则复合应用题,解决关键是找准单位“1”,如果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求比较量,就用乘法计算.22.计算.×÷×(+)×2.4÷7+×÷÷2﹣÷﹣.【答案】(1);(2)3.4;(3);(4);(5)0.【解析】(1)根据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算;(2)、(3)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4)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计算;(5)先算除法,再根据减法的性质进行简算.解:(1)×÷×=1×=;(2)(+)×2.4=×2.4+×2.4=1.6+1.8=3.4;(3)÷7+×=×+×=(+)×=×=;(4)÷÷=÷=;(5)2﹣÷﹣=2﹣﹣=2﹣(+)=2﹣2=0.【点评】考查了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四则混合运算.注意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灵活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简便计算.23.一件商品涨价后,又降价,现价与原价相比较()A.下降了 B.提高了 C.一样【答案】A【解析】将商品原价当做单位“1”,则涨价后的价格是原价的1+,再把涨价后的价格看作单位“1”,又降价,则降价后的价格是降价前的1﹣,即是原价的(1+)(1﹣),计算后比较即可.解:(1+)(1﹣)==,即现价是原价的,下降了.故选:A.【点评】完成本题要注意第一次涨价与第二次降价分率的单位“1”是不同的.24.计算下面各题,能简便计算的要简便计算。
小学5年级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习题大全(共1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2四则混合计算(一)同级运算:只含有同级的运算(只含有加减或者乘除的运算).运算顺序从左至右。
例如:12+23-23 12×23÷32(二)不同级混合运算: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
运算顺序是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例如:12+45×5 12-45÷5(三)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计算顺序是小括号—中括号—括号外。
例如:12×[35-(35+4)÷3](四)四则运算中的简便运算。
1、加法(1)加法结合律:a+b+c=(a+c)+b在连加算式中.可以把任何两个和为整数、整十数、整百数的加数先加起来.再与其他加数相加。
例如:75+94+9572 12+998+2+88 =(75+72)+(94+95) =(12+88)+(998+2)=1+1 =100+1000(2)多加要减:在加法算式中.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加数凑成整整十数、整百数.后用和减去所凑的数。
例如:549+199=549+200-1=749-12、减法3(1)连减:a-b-c=a-(b+c)在连减算式中.可把后几个减数先加起来.再用被减数去减。
例如:149—98—2 2- 75-72=149—(98+2) =2-(75+72)(2)多减要加:在减法算式中.可以先把减数凑成整整十数、整百数再减.然后加上所凑数。
例如:456-198=456-200+2=256+23、乘法(1)乘法结合律:a ×b ×c=(a ×c)×b在连乘的算式中.可以先把任何两个积为整数、整十数、整百数的因数先乘起来.再于其他数相乘。
例如:75×94×14×169 38×25×4=(75×14)×(94×169) =38×(25×4)4= 10×41=38×100(2)乘法分配律:a ×b ±a ×c=a ×(b ±c )在求两积之和(差)的算式上.如果两积有相同的因数.可以先把不同因数相加(减).再以相同的一个因数相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单元测试提升卷(解析卷)提升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等级: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1.(2分)32×5÷32×5=()。
A.1 B.0 C.25【答案】C【详解】32×5÷32×5,=160÷32×5,=5×5,=25.故选D.2.(2分)计算3607+(935-525÷25×6),第一步应算()。
A.935-525 B.525÷25 C.25×6 D.3607+935【答案】B3.(2分)如果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128,那么被减数是( )。
A.128 B.64 C.46【答案】B【分析】被减数=减数+差,而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2=128,据此作答即可。
【详解】被减数=128÷2=64。
故答案为:B。
4.(2分)下列关系式中,错误的是()。
A.被除数=商×除数+余数B.余数=被除数-商×除数C.商=(被除数-余数)÷除数D.除数=被除数-余数÷商【答案】D5.(2分)把38+52=90、56÷4=14、14×90=1260合并成一道综合算式是()。
A.90×(56÷4) B.(38+52)×56÷4C.38+52×56÷4 D.(56÷4)×(38+52)【答案】D二、填空题(共27分)6.(3分)计算178-156÷12×13时,要先算________法,再算________法,最后算________法.【答案】除乘减【分析】在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中,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在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中,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7.(4分)根据乘、除法各部分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算式。
混合运算——同级运算教学内容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第一课时(同级运算)数学书P47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只含同一级的混合运算,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境,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帮助学生理解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情分析运算顺序是人们共同遵循的计算规则,是一整套合理的规定。
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了加、减、乘、除的基础知识,懂得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计算基础,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第一次学习综合算式的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因此,在让学生独立计算时进行演绎计算过程有一定的难度。
经历“观察算式——回忆运算顺序——规划计算步骤——按次序进行计算——反思并积累体会”的过程,既发展了他们数学思考的能力,又提升了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
以观察、比较、两人合作为主线,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
教学目标:1.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2.通过情境理解只含有加减法混合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只含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同级运算的计算方法和计算顺序。
教学难点:能正确书写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平台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同桌互相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6+9+8= 32-10-6=25+20-10= 48-8+17=这里有连加,还有连减,还有加减混合在一起的运算,今天我们就学习关于混合运算的知识(板书: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让学生回忆运算的顺序。
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按次序进行计算。
)二、探究新知(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问题:1. 同学们在做什么呢?2. 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和图书馆人数有关的信息,还提出了什么问题?3. 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两人互相讨论)(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从题目中获得有关的信息,提供相互讨论的机会,在讨论的过程中思考如何列算式表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二)反馈交流,总结加减运算的顺序分步算式综合算式53-24=29 53-24+38=6729+38=67引导:像53-24+38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
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课本1-5页例1、例2,练习一1、2、3题
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水平。
过程与方法:自主探索,交流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探索,发现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掌握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使用综合算式解应用题
教学准备:主题挂图
教学设计:
一、课前自学,预习要求
1、看:课本P1-5,例1‘例2
2、想:图中人们在干什么?“冰天雪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
的?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么解决?
“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
3、做:列式计算,并说明运算顺序
246+83-157 357÷3×59
尝试做第5页做一做
二、自学反馈
1、检查预习作业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交流讨论
三、关键点拨
1、自学例1
(1)出示主题图
问:图中人们在干什么?“冰天雪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问: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么解决?
学生提出问题啸聚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2)出示例1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问:你是怎样列式的?每一步是表示什么意义?
学生列分步和综合算是都能够
对比分步和综合算式
问: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实行运算?
总结: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
2、自学例2
出示例2
学生读题,问:“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
问:3天接待987人怎样用线段图表示?
6天里接待多少人又怎样用线段图表示?
学生自己尝试画图,组内交流
学生在画图的基础上解答问题
全班交流
问:你是怎么解答的?每一步计算结果表示什么实际意义?
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总结:乘除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
3、检查尝试练习
第5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订正时说明解题思路和运算顺序。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1题
学生口算,全班交流时说明各题的运算顺序
2、练习一第2题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弄清便宜与贵的含义后独立解答,订正时说明思路,并强调运算顺序
3、练习一第3题
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时注意学生所列综合算式是否准确,说明解题思路,强调运算顺序。
五、小结。
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实行汇报。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
(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
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实行回忆概括。
板书设计:四则运算(一)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
照这又有85人到来。
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72-44+85 (1)987÷3×6 (2)6÷3×987
=27+85 =329×6 =2×987
=113(人)=1974(人)=1974(人)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
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反思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