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行政裁量权的法律控制学位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59.00 KB
- 文档页数:11
试论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摘要】目前我国的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存在着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学界提出了许多可行的解决办法。
基于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影响因素视角下的行政自由裁量权控制方案可以包括:完善立法、规范抽象行政行为,重构行政主体职权,推行行政裁量格次化,建立行政裁量先例制度,加强行政人员的素质等诸多方面。
【关键词】行政自由裁量权;影响因素;控制一、引言行政自由裁量权是行政权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中最易引发争议和滥用的部分。
怎样控制与监督行政自由裁量权,使行政自由裁量权恰当而合理的行使历来就是行政法学界一个热门话题。
针对如何控制与制约行政自由裁量权,学界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究。
笔者陋闻,这些研究或以行政自由裁量权应该遵循的法律原则为视角或以程序法等视角来探究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方式,而少有以影响行政自由裁量权行使的因素为视角来探究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问题。
①本文将立足我国行政自由裁量权的现状与问题,在全面分析影响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各类因素的基础之上,尝试提出一个较为全面的行政自由裁量权控制与监督方案。
二、当前我国行政自由裁量权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行政自由裁量权所表现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先天不足——授予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法律、抽象行政行为不完善。
首先,法律、抽象行政行为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范围授权不明晰,往往造成行政自由裁量的结果合法但是不合理的情形。
囿于立法技术的局限,现行法律、法规(抽象行政行为)对涉及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概念、对象、标准、幅度的规定显得不够科学和严谨;受不同立法思想的影响,还往往出现法律、抽象行政行为互相矛盾的情形。
②其次,由于各个行政主体的职权又常常出现交叉重叠的情形,部门之间的行政自由裁量权限因此出现交叉,导致行政自由裁量权在行使过程中出现混乱。
再次,行政自由裁量权的程序立法的缺位。
在我国,特别是行政立法、执法中长期存在着“重实体,轻程序”的偏差。
③缺乏程序的制约,行政恣意和专横便成为了可能。
论我国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法律控制一、行政自由裁量权(一)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含义自由裁量权广泛的存在于国家的立法、执法、司法的活动中,关于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内涵,各国学者有不同的主张。
例如,在美国的一位学者认为行政自由裁量权是在特定的情况下依特定的职权以公平、公正的行为方式作出决定的权力。
现在普遍的认为行政自由裁量权是指行政主体根据法律、法规在其职权范围内,基于法律、法规及行政目的和精神,针对具体的行政法律关系,自由的作出公正而合理的行政决定的一种权力。
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实质就是赋予行政主体的一定判断和选择的余地,这就意味着行政主体不必完全地拘于法律和行政法规的严格的规定。
(二)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法律特征行政自由裁量权是国家行政权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具有以下的特征:1.从权力的来源上来看行政自由裁量权由法律直接授予,即具有法定性。
由于我国行政法渊源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等等。
因而法律赋予行政主体享有自由裁量权比较广泛,可以是法律、法规的明文规定,也可以是没有法律、法规的直接规定,但是必须是能够根据法律推理、法律解释等方法可以理解为是法律的授予。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机关在可以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对“是否将证据先行登记保存”,从该法的规定可以看出行政诉讼法赋予行政机关可以作为也可以不作为的选择。
2.从权力的特点来看,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具有特定的自由性。
法律赋予行政主体享有行政自由裁量权并不意味着行政主体行使权力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任意地行使,而是应该判断怎样的行使以及何时行使才能有效地处理行政法律关系中的作为和不作为的行政决定。
因此,行政主体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只是拥有相对的自由,它也会受到法律、行政法规等等多种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制度的制约。
(三)我国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情形根据我国现阶段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将我国行政自由裁量划分为以下几种情形:1.行政处罚中的行政自由裁量权。
行政机关的人员对行政相对人作出行政处罚时可以在法律规定的幅度内自由的选择。
论行政自由裁量权及其法律控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行政自由裁量权及其法律控制的问题。
在我们将对行政自由裁量权进行概述。
在首先介绍了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定义,其次讨论了其范围和限制。
接着分析了法律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和司法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审查。
在强调了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规范化重要性,呼吁加强法律对其监管,以及完善司法审查机制。
通过深入探讨这些问题,旨在建立起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更有效控制机制,保障公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公正。
【关键词】行政自由裁量权、法律控制、司法审查、规范化、监管、审查机制1. 引言1.1 论行政自由裁量权及其法律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是指行政机关在法律和规章的规定下,根据具体情况自由判断并依法采取相应行为的权力。
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合理行使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和灵活性,但也容易导致滥用和不当行使。
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法律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主要体现在法律和司法两个方面。
法律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主要包括对行使权力的限定和规范,确保行政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共利益的要求。
司法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审查则是实现法律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司法审查,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2. 正文2.1 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定义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定义是指行政机关在法定的框架下,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自由决策和裁量的权力。
这是行政机关因应复杂的社会现实和多样化的情况所必然具有的一种权力,也是行政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本质是在特定的法定框架下,行政机关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由选择行使权力的一种权利。
在处理各种具体案件时,行政机关需要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进行权衡和裁量,从而做出符合法律和公共利益的决定。
行政自由裁量权与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大小、范围和内容都应受到法律的严格限制和约束。
在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权时,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使权力,不能随意滥用权力或违法行使权力。
行政自由裁量权也受到行政诚信原则、公平原则、合理原则等法律原则的制约和规范。
本科毕业论文论行政自由裁量权及其法律控制Concerning 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 and their legal control学院名称:(江苏XX大学)专业班级:(10级法学)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指导教师职称:()2012年3月目录一.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概念 (1)(一)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含义 (1)(二)行政自由裁量权的特征 (4)1.行政自由裁量权来源于法律的授权。
(4)2.行政自由裁量权是一种弹性权力。
(4)3.行政自由裁量权是一种特定化的权力。
(4)(三)我国法律制度中的行政自由裁量权 (4)1.行政主体可以选择作为或不作为行政行为 (4)2.行政主体可以在法律列举的范围内,选择具体的行政行为模式 (4)3.行政主体可以在一定幅度与范围内为一定行政行为 (4)4.行政主体可以自由为行政行为的其他情形 (4)二.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权应遵循的基本规则 (4)(一)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权应当符合法律的价值取向 (4)(二)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权应当出于合理的动机 (4)(三)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权应当符合法定的行政程序 (4)三.行政自由裁量权存在的必要性与被滥用的可能性 (1)(一)行政自由裁量权存在的必要性 (4)1.行政自由裁量权是行政法治发展与需要的结果 (4)2.行政自由裁量权是弥补立法缺陷的必然要求 (4)(二)行政自由裁量权被滥用的可能性 (4)1.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弹力性 (4)2.行政司法实践的证实 (4)四.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法律控制 (4)(一)立法方面的控制 (4)1.行政行为规范化 (4)2.行政行为程序化 (4)3.行政救济司法化 (4)(二)执法方面的控制 (4)1.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弹力性 (4)2.行政司法实践的证实 (4)(三)司法方面的控制 (4)1.国外对行政自由裁量权实施司法控制的经验 (4)2.完善我国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司法审查制度 (4)论行政自由裁量权及其法律控制摘要:通过裁量基准规制行政自由裁量权,以保证行政自由裁量权正当合法地行使。
论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是行政机关在行使其职能和权力过程中所拥有的自主决策权和自由裁量权。
这种权力让行政机关可以更加灵活地适应各种复杂的行政情境,提高行政效率,但它也可能导致滥用职权、权力滋长等问题。
因此,对于行政自由裁量权,必须建立合理的监督和控制机制,以保证其行使是合法、合理的。
一、行政自由裁量权的现状行政自由裁量权是行政机关根据法律规定,通过裁量决策来完成具体工作的权利。
在现实生活中,行政机关在行使该权力时,必须坚持法律规定和国家管理机构的原则,切实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利益,实现合法、公正、公平和便利的管理政策和政策目标。
然而,现实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滥用或疏忽。
首先,由于法律和规章制度不完善,导致行政机关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存在许多盲区和漏洞。
其次,一些行政机关以“行政方便性主义”的名义,将自由裁量权与不合理的利益诉求纠缠在一起,从而损害了公共利益和公共利益。
再者,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导致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行政机关可能存在“权力过载”的情况,滥用职权,从而伤害了公众利益。
二、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机制为了保护公共利益和公共利益,避免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滥用或疏忽,必须建立合理的监督和控制机制。
下面将从立法、政策和实践三个层面,探讨如何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
1、完善法律体系首先,需要完善法律体系,明确行政机关行使自由裁量权的范围和条件。
制定出更加明确和具体化的法律规定,保证行政机关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必须坚持法律规定和国家管理机构的原则,切实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利益,实现合法、公正、公平和便利的管理政策和政策目标。
此外,还需要完善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为行政机关行使自由裁量权制定具体的政策和操作标准,防止滥用职权和权力滋长。
2、强化内部监管其次,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监管。
行政机关应该设立专门的职务监察机构,对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权行使进行全面、严格的审核和监管。
Abstract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 is that the Chief of the main provisions of the law within the scope and magnitude,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law, purpose, spirit, self-seeking Panduan the best combination of factual and legal points and to provide a specific administrative act or not to power. The existence of 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 is necessary, but the executive power in the discretion of the rapid expansion and bring about a series of social problems, it is necessary to control it. Based on the Legal Control of 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face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legislation and the discretion of the problems of abuse,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put forward on this basis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Key Words: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Administrative penalty;Abuse of power试论我国行政裁量权的法律控制行政裁量权是行政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行政权力中最显著、最活跃的一部分权力,是行政主体提高行政效率之必需的权限,它能使行政执法者审时度势、灵活机动、大胆地处理问题。
略论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4)行政法论文(1)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略论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4)行政法论文(1),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三、司法控制(一)出发点:合理性原则在立法没有跟进时,司法审查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作用局限在几个词上:摘《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二)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做出具体行政行为:5、滥用职权的。
(三)被告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判决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四)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可以判决变更。
与我国不同,20世纪在西方出现的“新滥用权力”理论将以上均归结为“滥用自由裁量权”,因为它具有“更大的隐蔽性,比如拖拉作风、官僚主义、专横等,严重损害着相对人的合法权利和利益”42,伯纳德教授甚至说,“(司法)复审自由裁量权是法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我们可以用来衡量行政法制度有效性的可靠标准是允许法官复审自由裁量权的程度”,“大法官道格拉斯说:当法律使人们免受某些统治者-----某些官员、某些官僚无限制的自由裁量权统治之时,法律就到达了最佳状态----无限自由裁量权是残酷的统治。
它比其它人为的统治手段对自由更具有破坏性”43。
诚然,我们说行政自由裁量权时,我们的真正含意是行政官员或行政机关拥有从可能的作为和不作为中做选择的自由权,但是,“法院有权保障,所作之选择并非以行政官的个人意志为转移,因此有众多学者提炼出司法控制自由裁量权的内核:行政合理性原则正是对自由选择权的理性所作的基本描述,并将出发点定义为“立法目的”或称“实质合法”,一方面注重情势的选择,另一方面与道德保持界线。
(二)具体标准然而如何确定自由裁量是适当、合理而非滥用呢?单就现行政诉讼法的几个概念太过粗糙,可作进一步细化。
这涉及司法的自由裁量权问题,它有赖于司法内外环境的全面改观,但可以审查的实践作一些力所能及的考虑:1、是否符合法律目的。
任何法律的制定都是基于一定的社会需要,为了达到一定的社会目的,而执法者可能故意偏离立法目的。
Abstract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 is that the Chief of the main provisions of the law within the scope and magnitude,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law, purpose, spirit, self-seeking Panduan the best combination of factual and legal points and to provide a specific administrative act or not to power. The existence of 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 is necessary, but the executive power in the discretion of the rapid expansion and bring about a series of social problems, it is necessary to control it. Based on the Legal Control of 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face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legislation and the discretion of the problems of abuse,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put forward on this basis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Key Words: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Administrative penalty;Abuse of power试论我国行政裁量权的法律控制行政裁量权是行政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行政权力中最显著、最活跃的一部分权力,是行政主体提高行政效率之必需的权限,它能使行政执法者审时度势、灵活机动、大胆地处理问题。
行政自由裁量权在其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积极的能动作用,即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运行能起到维护公共利益,维持公共秩序,提高行政效率,满足社会需要,实现国家权能的作用;另一方面,对行政相对人的权益可能造成侵害,从而对行政法治构成威胁。
同时,行政裁量权又是必须加以控制的权力,否则将物极必反,所以进一步研究与探讨行政裁量权及其法律控制是非常必要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行政裁量权法律控制的意义权力的授予与控制总是同时存在的,行政裁量权也不能例外。
英国著名法官霍尔斯伯勋爵指出:“自由裁量是指任何事情应在当局自由裁量权范围内去行使,而不是按照个人观点行事,应按照法律行事,而不是随心所欲。
它应该是法定的和固定的,而不是独断的、模糊的、幻想的,它必须在所限制的范围内行使”。
所谓行政裁量权的法律控制,是指行政主体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和幅度内,对具体行政行为的自行决定权,即对行为范围、方式、种类、时限等的选择权。
行政裁量权是行政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行政权力中最显著、最活跃的一部分权力,是行政主体提高行政效率之必需的权限,它能使行政执法者审时度势、灵活机动、大胆地处理问题。
同时,行政裁量权又是必须加以控制的权力,否则将物极必反,所以进一步研究与探讨行政裁量权及其法律控制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
(一)有利于提高处理行政事件的效率行政机关所管理的范围非常广泛,各种行政事项纷繁复杂,为了使行政机关能够审时度势、灵活及时的处理行政事项,不至于在复杂多变的问题面前束手无策、错过时机,法律、法规必须赋予行政机关在规定的原则和范围内行使自由裁量权,从而灵活果断地解决问题,提高行政效率。
否则,本来应由行政机关解决的问题将因无具体、明确、详尽的法律规定而不能及时解决,从而不可避免的降低了行政效率。
当前,随着依法行政步伐的加快,必然要加强行政管理,讲效率,因而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权也会越来越大,这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但也要对其加以一定的限制。
行政裁量权从权利约束理论来看不是不受限制的权力,在法治社会中,一切权力都要受到法律的限制。
行政裁量权作为一种被依法授予的权力,首先,它要受到授权法的限制,行政裁量权只有在一定范围内有自行选择是否行为及怎样行为的权力,如果超出了法律的限定就是滥用职权。
其次,行政法的目标和宗旨也表明,行政权的存在是以国家权力与职责、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权利和义务的相互作用为前提。
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权利是行政法的主旨和价值追求,虽然从行政法的内容看,行政法大部分是授予行政机关职权、行政行为程序等内容的行政主体规则,但从其实质看,管理职能的实现,行政效率的提高,最终还是要通过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行政管理相对人权利的实现来保证。
因此,滥用行政裁量权以牺牲公民的权利保障为代价谋取行政效率的提高不是法治国真正追求的目标所在。
因此,对行政裁量权约限的实质就是在提高行政效率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保障行政相对人的权利。
①(二)有利于公民的合法权利得到实质性的保障进入21世纪,人们的合法权利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立法中应当明确规定那些在任何时候都不得克减或剥夺的权利,例如,生命权、思想和良心自由等,设定权利保障的最低限度,防止行政机关滥用行政裁量权来任意限制公民权利。
此外,对于受到侵害的权利应当给予相应的救济,允许公民通过提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国家赔偿等程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且对公民因合法行政裁量权的行使所造成的损失予以相应的补偿。
②对权利的确认和保护是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根本宗旨,“法律规则的首要目标是使社会中各个成员的人身和财产得到保障, 使他们的精力不必因操心自我保护而消耗殆尽。
”如前所述, 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行使极易造成行政相对人的权益受损。
为了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控制滥用自由裁量权, 许多国家在行政程序规范中设置了情报公开制度、告知制度、说明理由制度、职能分离制度等等。
我国的一些法律法规中也规定了行政相对人的程序权益。
如陈述权、申辩权、要求行政公开权、请求举行听证权、行政救济权、司法救济权等。
这些程序权益一旦转化为行政相对人的行为, 将汇合成巨大的社会力量, 以抗衡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滥用,从而增强行政主体的自律意识, 遏制由滥用权力而异化腐败状况的发生。
(三)有利于修正对自由裁量权的错误认识自由裁量权不是无限制的自由,自由裁量权的所谓“自由”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的“自由”。
正如英国法学家威廉·韦德所说,“在公法中没有不受约束的自由裁量权,……绝对的和无约束的自由裁量权的观点应受到否定。
为公共目的所授予的法定权力类似信托,而不是无条件的授予。
”美国行政法学家施瓦茨说:“无限自由裁量权是残酷的统治,它比其他人为的统治手段对自由更具破坏性。
”因此,为预防和控制负效应的出现,必①施发宏.对行政裁量权的司法审查[D].山东大学.2008.②郑宁.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行政裁量权及其规制之道[J].新疆社科论坛,2007(1):41.须对自由裁量权进行控制,既要充分发挥自由裁量权在行政管理中不可代替的作用,又要严格控制其消极的作用。
正如历史学家阿克顿勋爵说的那样“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
行政权就像一把双刃剑,给社会带来高效行政;为人们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具有局限性和危险性。
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必须符合执法的效能原则,注重法律效益。
执法的效能原则是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必须遵循的一个主要原则。
所谓效能原则,就是指在保证依法行政的前提下,要求国家行政机关在对社会实行组织和管理的过程中,能有效的发挥功能以取得最大的行政执法效益。
法律效益包括法律的实施是否给人们或社会带来某种有效的利益和好处,法律的社会功能和社会目的是否有效的实现及实现到什么水准。
二、我国行政裁量权法律控制的现状在我国,有学者认为,“凡法律没有具体规定,行政机关在处理具体事件时,可以依照自己的判定采取适当的方法的,是自由裁量的行政措施。
”这是对行政措施分类时指出的,可以说是我国对自由裁量权概念的最早表述。
有学者认为,“我国的行政自由裁量权应该是行政主体(能以自己的名义对外行使行政权,并对行为后果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在法定权限范围内就行为条件、行为程序、作出作为与否和作出何种行为作合理选择的权力。
”①从各学者的表述中不难看出,他们对自由裁量权的实质理解是一致的,即行政自由裁量权是行政主体在权限范围内,行政权力缺乏羁束性规定的情况下,便宜行使的权力。
我国对行政自由裁量权司法审查的主要依据是1989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可以说,在《行政诉讼法》的指导下,对行政自由裁量行为的司法审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滥用。
但具体到司法实践中,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司法控制还存在有不足之处。
(一)我国行政裁量权法律控制的优点1.行政主体合理地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权, 能促使行政管理快速高效行政实际上是对法律的执行, 它要求对复杂多变的行政事务作出及时有效的决断, 以保持各种社会关系的连续性和社会活动的正常开展, 因此, 它的基本要求是快速高效。
这样, 为了保证行政管理的快速高效, 客观上需要为行政权力的运行设置一个自由裁量的空间。
2.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设定和运行, 能充分发挥行政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 更好地管理公共事务, 提高行政效率现代社会的行政权不仅仅局限于治安、国防和外交, 而是渗透到生产、生活、社会福利和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
加上行政管理的专业性、技术性的不断增强, 立法机关不①徐景波.论行政自由裁量权及其法律控制[D].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2009.可能制定出包罗万象、周密的法律来满足行政管理各个方面的需要, 而且, 即使有相应的法律规范存在, 也不可能对行政活动的每一环节详尽无遗的全面规范。
在这种情况下, 行政自由裁量权作为确保政府充分发挥能动作用的重要方式, 就得以合理存在并不断扩大。
行政自由裁量权允许行政执法者在实施具体行政管理时考虑到具体社会关系的特殊性, 在法定裁量范围内调动执法者的主观能动性, 最大限度地保证立法意图的实现。
(二)我国行政裁量权法律控制的缺陷1.法律与法规对行政授权过滥我国法律、法规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规定过于原则宽泛,制度不完善,相应的程序性规范也不健全,这使得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行使缺少合理周延的制度边界和有效的程序性控制。
2.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任意无常, 违反同一性和平等性, 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法律法规授权行政主体可以在规定的种类和幅度范围内自由选择措施, 但同时又赋予行政主体在一定条件下有权变更和撤消相应的自由裁量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