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来曲唑或可成为治疗异位妊娠新方法(完整版)
- 格式:doc
- 大小:403.50 KB
- 文档页数:9
来曲唑和氯米芬临床促排卵效果的比较(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比较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LE)和氯米芬(CC)促排卵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2例不孕妇女随机分成2组,其中来曲唑组28例,氯米芬组34例,2组分别于月经周期第3~7天每天口服来曲唑2.5 mg或氯米芬50 mg,均于月经第11天开始阴道B超监测卵泡大小和子宫内膜厚度。
至最大卵泡平均直径(MFD)≥18 mm时,肌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0000 U。
结果肌注HCG当日最大卵泡MFD、周期排卵率、异位妊娠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来曲唑组HCG日优势卵泡数、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宫颈黏液评分、临床周期妊娠率均优于氯米芬组(P0.05)。
其中来曲唑组发生未破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1例,而氯米芬组有3例。
2组均未出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结论来曲唑用于不孕妇女的促排卵治疗优于氯米芬,将来有可能替代氯米芬作为一线的诱发排卵药物。
【关键词】不孕症;来曲唑;氯米芬;促排卵药物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letrozole(LE) and clomiphene citrate (CC) on ovulation induction. Methods 62 infertile women with type Ⅱreproductive endocrine abnormalit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28 women in LE group and 34 women in CC group. The women in both groups took 2.5 mg letrozole and 50 mg clomiphene citrate respectively, once a day successively from the third to the seventh day of menstrual period (5 days). The follicle diameter and endometrial thickness were monitored by the transvaginal ultrasound as of the eleventh day. When the max follicle diameter (MFD) was ≥18 mm, the women were injected with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HCG) 10000 U intramuscularly. Result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MFD on HCG days, cycle ovulation rate and ectopic pregnancy rate (P0.05). LE group had the higher average dominant follicle numbers, endometrial thickness on HCG days, cervical mucus scores and clinical pregnancy rate than CC group (P0.05). There was one patient with luteinized unruptured follicle syndrome (LUFS) in LE group and three in CC group. Neither of the groups had ovary overstimulation syndrome. Conclusion Letrozole has more advantage than clomiphene citrate in ovulation treatment of infertile women. It is expected to replace clomiphene citrate as a first-line drug to induce ovulation.Key words: infertility; letrozole; clomiphene citrate; ovulationinduction排卵障碍是引起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
来曲唑促排卵治疗的临床观察(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作者:徐明彩张亦文王海燕徐志彦鲍修华【关键词】来曲唑促排卵临床观察促排卵治疗是辅助生殖技术中重要的一部分。
既往临床上用于促排卵的药物有氯米酚和促性腺激素类药物,可单独应用或联合应用,近10年左右芳香酶抑制剂—来曲唑促排卵的研究越来越多,并证实了其促排卵的效果。
来曲唑开始应用于克罗米酚(clomiphene citrate,CC)促排卵失败的患者,妊娠率33 %[1]。
大多数研究是与CC对照,也有的比较了来曲唑(letrozole,LE)和促性腺激素类药物的促排卵作用,结果发现使用LE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注射日的卵泡数(8 mm)和优势卵泡数(14 mm)显著增加[2]。
有报导比较了CC组、卵泡刺激素组(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LE组、CC加FSH组、LE加FSH组的妊娠失败率、多胎妊娠率、流产率及异位妊娠率,LE促排卵不仅妊娠率提高,而且发生流产、异位妊娠及多胎妊娠的危险大大下降[3]。
本研究比较了LE、LE+人绝经促性腺激素(human menopausal gonadotropin,HMG)、HMG、CC+HMG、CC组的促排卵方案之间的子宫内膜厚度、成熟卵泡数、优势卵泡数、hCG日天数、周期妊娠率、生化妊娠率、自然流产率等,以探讨LE促排卵的效果。
对象与方法1.对象:选择2007年04月01日至2008年04月01日于威海市妇儿医院生殖医学科就诊,行LE或LE+ HMG促排卵指导同房或行夫精宫腔内人工受精的不孕症患者58例。
该58例患者夫妇双方均经过不孕不育的系统检查,女方检查生殖内分泌各项激素正常,有异常的25例先对症治疗(高雄激素10例,高黄体生成素15例,用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后降至正常);输卵管通畅试验检查至少有一侧输卵管通畅且通畅侧排卵;宫腔镜检查排除宫腔内的异常。
不同剂量来曲唑对耐克罗米酚的PCOS患者促排卵治疗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来曲唑(LE)对耐克罗米酚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促排卵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耐克罗米酚的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均未出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及多胎妊娠。
结论: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可以用于对耐克罗米酚的PCOS患者促排卵治疗,促排卵的效果与剂量有关,妊娠率与剂量无关,临床应用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来曲唑;克罗米酚;促排卵;卵泡发育来曲唑(Letrozole,LE)是非甾体类第三代芳香酶抑制剂,可阻断芳香化酶活性,在月经早期服用可通过降低雌激素合成,解除雌激素对垂体的负反馈抑制,刺激垂体卵泡刺激素(FSH)分泌增多,诱发卵泡生长发育与排卵[1]。
对于耐克罗米酚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ovarian syndrome,PCOS)患者,可选用外源性的促性腺激素,而应用外源性促性腺激素常引起多胎妊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应用上有其局限性[2]。
本研究采用3种不同剂量LE口服对耐克罗米酚的PCOS患者进行促排卵治疗,探讨LE 在对耐克罗米酚的PCOS患者促排卵治疗的最佳剂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2006年4月~2007年9月就诊于我院妇产科生殖中心的耐克罗米酚的PCOS患者73例,年龄22~34岁,平均(27.18±2.14)岁。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LE分为2.5 mg,5.0 mg和7.5 mg 3组,其中2.5 mg组25例,其余2组均为24例。
征得患者同意后口服LE促排卵治疗,记录卵泡发育个数、大小、成熟时间、排卵情况及子宫内膜厚度,随访妊娠相关情况。
1.2 方法:符合标准的妇女自愿加入本研究,治疗方案如下:自月经周期3~7 d,用LE(芙瑞,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2020年子宫内膜异位症诊疗领域新进展(全文)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育龄期女性的常见病,影响人群广泛,近几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近日,妇产科在线特邀北京协和医院冷金花教授从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及长期管理三个方面对2020年子宫内膜异位症诊疗领域的新进展进行了盘点。
内异症发病率近年来呈明显增高趋势,全球内异症患病人群已达1.7亿,每年内异症患者医疗费用达8000亿美元。
内异症在育龄期女性中的发病率为10%~15%,妇科手术中有5%~15%患者被发现内异症的存在;80%的患者合并明显痛经,半数的内异症患者合并不孕。
据临床数据统计,在慢性盆腔疼痛的女性中,80%存在内异症;不孕女性中,30%~40%是内异症所致。
内异症影响广泛,危害巨大,需要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及长期管理。
一、内异症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一)内异症的早期诊断应为临床诊断目前内异症的诊断“金标准”是手术及病理诊断,从患者最初出现症状到明确诊断,需要长达4~10年不等。
手术诊断的延迟给广大患者带来不少危害,包括增加了疼痛和不孕的风险,增加了痛觉敏感发生的可能,病灶长时间累积形成粘连,增加了手术难度并且延误有效治疗的时限,各种症状给患者带来了精神及心理上的痛苦。
因此,内异症的早期诊断应为临床诊断,早治疗即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进行合适的干预,这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
(二)内异症早期诊断的方法内异症的临床诊断包括评估症状、追溯病史、专科查体和辅助检查四个步骤。
首先,对病史来说,多国指南提出,各种类型的盆腔疼痛症状(如慢性盆腔痛、痛经、性交痛、周期性胃肠道及泌尿系症状)合并不孕时,即应怀疑内异症的存在。
其次,盆腔超声和磁共振成像也能评价内异症的存在。
目前还没有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的血清标记物可以辅助诊断内异症,血清CA125水平也不推荐作为诊断内异症的标准。
找到内异症早期诊断的可靠标记物也是众学者将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三)内异症早期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对于临床诊断内异症的患者,推荐尽早开始经验性药物治疗。
来曲唑在PCOS促排卵治疗中的应用摘要】来曲唑应用于人的促排卵治疗,并取得良好的结果。
但由于芳香化酶抑制剂基本的适应证是绝经后妇女的乳腺癌治疗,PCOS患者应用来曲唑,单卵泡的发生率高于CC组,多胎妊娠率较低。
来曲唑在排卵率、周期妊娠率和患者妊娠率方面没有显著优于CC。
【关键词】来曲唑 PCOS 促排卵治疗【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3-0253-02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妇女最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之一,是引起无排卵性不孕和高雄激素血症的主要原因。
促排卵在不孕症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CC治疗周期的流产率约为20%。
CC导致的这种排卵率与妊娠率的不一致,以及较高的流产率主要与其抗雌激素作用以及使早卵泡期LH水平升高有关,这些对卵子质量、子宫内膜和宫颈黏液都有不良影响。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24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采取来曲唑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24例PCOS患者,年龄20~35岁,不孕1~6年。
1.2 方法来曲唑可能较 CC有更大的优势,因为其没有CC的外周抗雌激素作用。
对正常排卵妇女的来曲唑(2.5mg,qd,3~7天)和CC(50mg,qd,3~7天)的随机对照研究发现,来曲唑组虽然雌激素水平极低,但两组内膜厚度相似。
发现2.5mg的来曲唑排卵率达84.4%,周期妊娠率达19%。
2 结果PCOS组排卵率为75%、妊娠率为25%,正常排卵组平均子宫内膜厚度为0.8cm、妊娠率为10%。
3 讨论健康人单次口服来曲唑2.5mg,1小时后达到最大的血浆浓度,其吸收不受食物和年龄的影响。
来曲唑在外周组织的分布迅速而广泛,在血浆中60%的来曲唑与蛋白(主要是白蛋白)呈弱的结合。
其主要经肝代谢成没有药物活性的甲醇代谢产物。
90%的来曲唑经肾排泄,4%经粪便排泄。
经尿排泄的来曲唑中,5%是未经代谢的来曲唑。
来曲唑和氯米芬临床促排卵效果的比较(作者: 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比较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LE)和氯米芬(CC)促排卵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2例不孕妇女随机分成2组,其中来曲唑组28例,氯米芬组34例,2组分别于月经周期第3〜7天每天口服来曲唑2.5 mg或氯米芬50 mg,均于月经第11天开始阴道B超监测卵泡大小和子宫内膜厚度。
至最大卵泡平均直径(MFD) >18 mm时,肌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0000 U。
结果肌注HCG当日最大卵泡MFD、周期排卵率、异位妊娠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来曲唑组HCG日优势卵泡数、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宫颈黏液评分、临床周期妊娠率均优于氯米芬组(P0.05)。
其中来曲唑组发生未破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 )1例,而氯米芬组有3例。
2组均未出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结论来曲唑用于不孕妇女的促排卵治疗优于氯米芬,将来有可能替代氯米芬作为一线的诱发排卵药物。
【关键词】不孕症;来曲唑;氯米芬;促排卵药物Abstract :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letrozole (LE) and clomiphene citrate (CC) on ovulation induction. Methods 62 in fertilewome n with type II reproductive en docri ne abno rmalit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28 women in LE group and 34 women in CC group. The women in both groups took 2.5 mg letrozole and 50 mg clomiphe ne citrate respectively, once a day successively from the third to the seve nth day of men strual period (5 days). The follicle diameter and endometrial thickness were monitored by the transvaginal ultrasound as of the eleventh day. When the max follicle diameter (MFD) was >18 mm, the women were injected with huma n chori onic gon adotrop in (HCG) 10000 Uintramuscularly. Result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ee was foundbetwee n the two groups in MFD on HCG days, cycle ovulati on rate and ectopic pregnancy rate (P0.05). LE group had the higher average dominant follicle nu mbers, en dometrial thick ness on HCG days, cervical mucus scores and cli ni cal preg nancy rate tha n CC group(P0.05). There was one patie nt with lute ini zed un ruptured follicle syndrome (LUFS) in LE group and three in CC group. Neither of the groups had ovary overstimulation syndrome. Con clusi on Letrozole has more adva ntage tha n clomiphe ne citrate in ovulation treatment of infertile women. It is expected to replace clomiphene citrate as a first-line drug to induce ovulation.Key words: in fertility; letrozole; clomiphe ne citrate; ovulati onin ducti on排卵障碍是引起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
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原则正确合理地应用抗肿瘤药物是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复发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重要手段,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卫生部《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精神,鉴于抗肿瘤药物有明显毒副作用,可给人体造成伤害,对抗肿瘤药物的应用要谨慎合理,特制定以下基本原则,请各临床科室认真组织学习,严格遵照执行。
一、权衡利弊,最大获益力求患者从抗肿瘤治疗中最大获益,是使用抗肿瘤药物的根本目的。
用药前应充分掌握患者病情,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权衡患者对抗肿瘤药物治疗的接受能力、对可能出现的毒副反应的耐受力和经济承受力,尽量规避风险,客观评估疗效。
即使毒副作用不危及生命,并能被患者接受,也要避免所谓“无效但安全”的不当用药行为。
二、目的明确,治疗有序抗肿瘤药物治疗是肿瘤整体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应针对患者肿瘤临床分期和身体耐受情况,进行有序治疗,并明确每个阶段的治疗目标。
三、医患沟通,知情同意用药前务必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说明治疗目的、疗效、给药方法以及可能引起的毒副作用等,医患双方尽量达成共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四、治疗适度,规范合理抗肿瘤药物治疗应行之有据,规范合理,依据各专科公认的临床诊疗指南、规范或专家共识实施治疗,确保药物适量、疗程足够,不宜随意更改,避免治疗过度或治疗不足。
药物疗效相近时,治疗应舍繁求简,讲求效益,切忌重复用药。
五、熟知病情,因人而异应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种族以及肿瘤的病理类型、分期、耐受性、分子生物学特征、既往治疗情况、个人治疗意愿、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综合制定个体化的抗肿瘤药物治疗方案,并随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
特殊年龄(新生儿、儿童、老年)及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患者和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需使用抗肿瘤药物时,应充分考虑上述人群的特殊性,从严掌握适应证,制定合理可行的治疗方案。
六、谨慎处理不良反应必须参见说明书谨慎选择、合理应用抗肿瘤药物,充分认识并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毒副作用,施治前应有相应的救治预案,毒副反应一旦发生,应及时处理。
来曲唑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来曲唑
英文名称:Letrozole
【适应症】
1.治疗绝经后晚期乳腺癌(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阳性者或受体状况不明者),多用于抗雌激素治疗失败后的二线治疗;
2.用于局部晚期或扩散的绝经后乳腺癌的一线治疗(国外资料);
3.用于接受过他莫昔芬标准辅助疗法5年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的延伸性辅助治疗(国外资料);
4.用于激素阳性的乳腺癌早期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20093059
【生产企业】
企业名称:重庆圣华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地址:重庆市南岸区涂山镇黄荆坡村任家湾。
来曲唑的作用来曲唑(Lamotrigine)是一种用于治疗癫痫和躁郁症的抗癫痫药物。
它属于钠通道阻滞剂药物。
来曲唑的作用机制与其他抗癫痫药物有所不同。
它通过阻止神经逆行传递,减少谷氨酸的释放,从而减少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起到抗癫痫的作用。
此外,它还具有稳定神经细胞膜的作用,减少钠离子的进入细胞,对抗癫痫的发作。
来曲唑主要用于治疗癫痫病发作。
它可用于控制部分性癫痫的发作,如复杂部分性癫痫、简单部分性癫痫等,也可用于控制全身性癫痫的发作,如全面性发育迟滞癫痫、偏振癫痫等。
来曲唑在癫痫的治疗中通常作为辅助药物使用,与其他抗癫痫药物联合应用,以增强控制癫痫发作的效果。
除了用于控制癫痫发作外,来曲唑还可用于治疗躁郁症。
躁郁症是一种情感障碍,患者会经历情绪波动,表现出情绪激动、多动、自我评价过高,而后又陷入抑郁、疲倦、对未来感到无望等情绪低落状态。
来曲唑具有抗抑郁和抗躁动的作用,可用于减轻躁郁症的症状。
与其他药物相比,来曲唑的副作用相对较少。
一些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皮疹等。
在使用来曲唑时,应定期监测白细胞计数,以防止药物引起的血液系统问题。
此外,来曲唑还有可能引起皮肤过敏反应和严重的皮肤剥脱症(Stevens-Johnson综合征),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皮肤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来曲唑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
例如,与枸橼酸、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药物的合用可能会导致来曲唑浓度升高,增加副作用的风险。
因此,在使用来曲唑之前应告知医生关于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避免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
总的来说,来曲唑是一种有效的抗癫痫和抗躁郁症药物。
经过医生合理的用药指导和剂量调整,它能够有效控制癫痫发作和减轻躁郁症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
然而,使用过程中应警惕其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定期监测患者的血液指标和皮肤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护理干预在辅助生殖技术中应用来曲唑促排卵患者的应用作者:曹莹丽来源:《中外医疗》 2012年第8期曹莹丽(山西省人民医院太原 030012)【摘要】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中来曲唑促排卵治疗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
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采用来曲唑促排卵的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及护理干预的150例的不孕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 150例患者中成功妊娠52例,妊娠率达54.67%,其中异位妊娠2例、卵巢并发轻度过度刺激综合征3例,无多胎妊娠出现。
结论来曲唑具有促进单胎排卵的优势,在治疗中加入心理、治疗和饮食护理干预,有利于辅助生殖技术来曲唑促排卵的治疗成效提高。
【关键词】来曲唑护理干预促排卵【中图分类号】 R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2)03(b)-0147-01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辅助生殖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孕症的临床治疗疗效也取得了较大提高,而促排卵是其中的难点、重点,对不孕症患者采用促排卵治疗方案是成功与否的关键。
来曲唑在促排卵方面表现出较多优势而被广泛应用并表现出可能成为促排卵一线药物的趋势[1],为进一步提高辅助生殖技术中应用来曲唑促排卵的治疗成效,我院在排卵治疗的护理过程中加入了护理干预,效果较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我院共对150例知情并签署同意书的不孕症患者采用了来曲唑促排卵的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及护理干预,患者年龄25~42岁,平均34.5岁;不孕之间为3~9年;150例患者中72例为多囊卵巢综合征、2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45例盆腔或输卵管因素、13例为免疫性不孕,其中输卵管因素致不孕的患者经影像学或腹腔镜检查显示输卵管至少有一侧通畅。
1.2 治疗方法在患者黄体酮撤药性或月经周期出血第3天开始口服来曲唑促排卵,并经阴道B超对子宫内膜和卵泡发育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并依据子宫内膜的形态、厚度和卵泡个数、大小等状况来调整来曲唑服用剂量,一般口服剂量在2.5~5mg/d。
-486-第26卷第8期Vol.26,No.82006年8月Aug. 2006生 殖 与 避 孕Reproduction & Contraception randc@芳香酶抑制剂——来曲唑促排卵作用的研究进展李 莉 章汉旺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生殖中心, 武汉, 430030)【摘要】 随着人工助孕技术的广泛应用, 促排卵治疗也成为是辅助生殖技术中首要而关键的一步。
然而临床上常用的促排卵药物克罗米酚及促性腺激素类药物(主要FSH)等引起一些副作用,致使临床妊娠率一直徘徊不前, 新的促排卵药物的诞生已成为必然。
现许多学者发现治疗雌激素依赖性疾病的芳香酶抑制剂-来曲唑(LE)用于促排卵后,无类似克罗米酚的抗雌激素作用,促排卵效果好,对宫颈黏液、子宫内膜、性激素水平等影响小,发生流产、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多胎妊娠的危险低,同时可提高卵巢反应不良患者对促排卵药物的敏感性,减少联合使用的促性腺激素类药物的剂量,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
因此LE 可能成为新一代一线促排卵药物。
关键词: 来曲唑(LE); 促排卵中图分类号: R711. 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253-357X(2006)08-0486-05通讯作者: 章汉旺; Tel/Fax: +86-27-83662153;E-mail: HWZhang605@促排卵是辅助生殖技术中首要而关键的一步。
现临床上用于促排卵的药物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口服的克罗米酚(clomiphene citrate, CC); 另一种是可注射的促性腺激素类药物, 主要是重组的促卵泡生成激素,然而这些药物带来了一些副作用,如宫颈黏液质量差、子宫内膜薄、子宫内膜成熟延迟、卵泡未破裂黄素化、高排卵率低妊娠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O H SS )、多胎妊娠以及卵巢肿瘤等。
近来国外许多研究报道, 治疗雌激素依赖性疾病的芳香酶抑制剂—来曲唑(letrozole, LE)可作为生育调节剂用于促进人和动物模型卵泡的发育[1,2], 同时发现其副作用小、促排卵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