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学习障碍儿童
- 格式:ppt
- 大小:369.50 KB
- 文档页数:22
小学儿童的学习障碍学习障碍是指一个异质群体在听、说、读、写、推理和数学能力的获得和运用上有明显的困难和障碍。
这些个体内在的障碍可能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造成的,并且可能会贯穿一生。
学习障碍的基本特征(1)差异性: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实际成绩远低于其实足年龄和智力水平应该达到的成绩。
(2)缺陷性:有特殊的行动障碍,这种儿童在很多科学方面能学得很好,但不能做其他儿童很容易做的事。
(3)集中性:学习障碍儿童的缺陷往往集中在包括了语言或算术的基本心理过程中,因此,他们常常在学习、思考、说话、阅读、写作、拼写或算术方面出现障碍。
(4)排除性:学习障碍的问题不是由听力、视力或普通的心理发育迟缓问题引起的,也不是由情绪问题或缺乏学习机会引起的。
(5)可逆性:学习障碍是可逆的,依靠合适的教育训练可以加以改变,这与因为智力落后、感官损失造成的学习问题根本不同。
(6)贯穿性:学习障碍可以贯穿于毕生发展过程中,不仅儿童存在学习障碍,成人也可能具有学习障碍,并且开始成为研究关注的一个热点。
学习障碍主要表现在学龄期。
学习障碍的分类1997年,美国联邦教育署特殊教育处按口头表达、听讲的理解、书写的表达、阅读的基本技巧、阅读的理解、算术运算、数学推理等七个方面分为三类(1)语言接受和表达方面的学习障碍(2)阅读和书写方面的障碍(3)算术方面的学习障碍柯克等将学习障碍分为两个类型(1)发育性学习障碍。
是指一个学生应该具有的、达到学业目标的基本学习能力产生障碍,这些学业目标是指注意、记忆、知觉、思维和口语等技能;(2)学业性学习障碍。
是指那些通过学校学习获得的能力出现障碍,这些能力主要包括阅读、算术、书写、拼音和写作。
运用聚类分析法确定了学习障碍的四种类型。
(1)第一型占33%,指语言技能一般,序列和空间能力缺乏,概念能力较强,独立性较差和注意力不集中;(2)第二型占10%,算术和图形排列及一般能力较好,学习,成绩较差,在教师评价的行为量表中排名较低,在集体中比较自私,攻击性较强,注意力很不集中;(3)第三型占47%,概念能力高于平均水平,学习成绩中等,注意力不集中,性格较外向;(4)第四型占10%,学习成绩中等,语言能力中等,序列和空间能力缺乏。
儿童学习能力障碍的心理特点和能力特征常常表现出不同的类型特点。
从类型上一般分两种:发展性学习障碍和学习性学习障碍。
发展性学习障碍是指一个学生应该具有的、达到学业目标的基本学习能力产生了障碍,这些学业目标是指注意、记忆、知觉、思维和语言等技能;学习性学习障碍是指那些通过学校学习获得的能力出现障碍,这些能力主要包括阅读、算术、书写、拼音和写作。
儿童学习能力障碍在行为和学习上又表现为四种特征:第一种特征为语言能力障碍。
语言是人类在生活、学习、工作、交友中的相互交流工具,是人类与其他动物区别的主要标志之一,其发育过程很复杂,需要经过一个相当漫长的时间。
孩子从不会说话到会说话要经历三个阶段,也就是首先要学会发音,然后会理解语言,最后才会表达语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些年龄已经5-6岁甚至7岁以上的孩子,很少说话,跟其交流时,说话不是颠三倒四就是语音不清,或者喋喋不休、内容重复等。
有这种特征的孩子,基本就属于语言能力发展上出现了障碍。
一般而言,儿童语言发展出现障碍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听”的原因,二是“说”的原因。
听是婴幼儿时期的孩子接收外界环境刺激的关键,除非是生理上出现了病变,大多数语言发展出现障碍的孩子去医院做听力检测时是正常的。
有的孩子语音不清往往就是在孩子0-3岁期间,缺乏清晰明确的语言环境刺激,造成了孩子的听觉分辨能力出现了发育障碍,孩子到了正常的语言交流年龄阶段,就容易出现把“吃”说成“七”,把“人”说成“银”等口齿不清的现象。
语音不清时,往往又招到伙伴们的嘲笑,这让孩子心理自卑,畏惧表达,最后语言能力出现了严重的障碍。
孩子从听到说,要经过一个从听觉定向、听觉分辨再到发声说话的过程,它要求孩子在生理上学会控制和调节呼吸器官、共鸣器官,最后精确地协调脸、嘴、颈、腹等各个部位几十块肌肉的运动,而这些运动又都受到大脑神经系统的指挥。
换句话说,孩子在婴幼儿期的感知统合出现了失调,大脑的神经系统与身体各部位的肌肉无法协调,尤其是大脑神经系统与配合发声的肌肉出现了不协调时,语言能力就很难得到正常的发展。
学习障碍儿童教学教案教案标题:帮助学习障碍儿童提高学习能力的教学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学习障碍儿童的特点和需求;2. 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帮助学习障碍儿童克服学习困难;3. 促进学习障碍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教案步骤与建议:步骤1:了解学习障碍儿童的特点和需求1.1 通过研究相关文献和参考资料,了解不同学习障碍类型(如阅读障碍、写作障碍、计算障碍等)的特点和影响;1.2 与学校的特殊教育教师、专业人士或学生家长沟通,了解特定学习障碍儿童的个体需求。
步骤2: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2.1 分析学习障碍儿童的优势和挑战,确定教学策略的重点;2.2 基于学习障碍儿童的个体差异,制定符合其学习需求的差异化教学方法,例如:- 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如视觉、听觉、动手实践等,以满足不同感知渠道的学习需求;- 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和时间安排,帮助学习障碍儿童提高学习自律性;- 使用图表、图示等视觉辅助工具,帮助学习障碍儿童理解和组织知识;- 提供个别辅导和小组合作学习机会,促进学习障碍儿童的互动与自信。
步骤3:促进学习障碍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3.1 设计学习活动和任务,关注学习障碍儿童的兴趣和个人喜好;3.2 鼓励学习障碍儿童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想法,加强积极反馈和奖励;3.3 注重学习障碍儿童的情感和心理需求,提供支持和鼓励,避免消极情绪的产生。
步骤4:评估教学效果和调整教学策略4.1 制定评估计划,收集学习障碍儿童的学习数据和反馈信息;4.2 分析评估结果,评估教学效果;4.3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进一步优化教学目标和方法。
教案实施时的注意事项:1. 提供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帮助学习障碍儿童建立积极学习态度;2. 与学生家长和学校其他教师保持沟通,共同为学习障碍儿童提供全方位的帮助与支持;3. 关注学习障碍儿童的情感和心理需求,避免给予过多的负面评价和压力,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4. 持续关注学习障碍儿童的进展,根据他们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儿童学习障碍目录概述简介学习障碍儿童的早期表现特征入学后的表现治疗措施概述简介学习障碍儿童的早期表现特征入学后的表现治疗措施展开编辑本段概述儿童学习障碍(简称LD)问题最近十多年来,受到我国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医学方面的广泛关注。
这是因为,这种病症在儿童中的发生率占到6%左右,并且给这类儿童本身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多烦恼和痛苦,也给家庭和学校带来很多问题、负担和无奈。
我国是儿童大国,在重视教育重视知识的今天,儿童在学习和认知方面出现的问题成为家庭、学校、医疗保健乃至社会关注的焦点,各方面试图对学习障碍这一问题有个较全面的认识,并能够采取一些针对性的预防、干预和保健措施。
编辑本段简介典型的儿童学习障碍有别于我们通常讲的学习困难,后者可能由多种先天或后天不良的原因所造成。
而这里所说的学习障碍意思相对狭窄,一般指那些智力正常儿童在阅读、书写、拼字、表达、计算等方面出现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学习困难的状态。
医学界倾向认为这类儿童所表现出的学习困难与其中枢神经系统的某种功能失调有关。
临床观察发现,这类儿童并不存在盲、聋、哑或智力低下(个别智力水平在临界状态),而且接受着正常普通的教育,或还可能伴有一些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
其实,儿童学习障碍问题早在19世纪中后期就为欧洲一些儿科医生所观察和报道。
他们发现一些孩子有着正常的智力,却无法阅读文章,其他方面与同龄正常儿童无异。
在以后的将近一个世纪的研究中,有许多学科的研究人员介入这个问题的探索,出现了很多与学习障碍相关或无关的病名称谓,诸如“纯字盲”“先天性词盲”“阅读无能”“失读症”“发育性语言障碍”“书写障碍”“计算障碍”“轻微脑损伤”“Strauss综合征”“轻微脑功能障碍(MBD)”等。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这些名称逐渐被淘汰,基本规范到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诊断标准ICD--10和美国医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DSM--4里,统称为特殊性学习障碍。
不过目前,国内外仍有不同的命名和诊断界定的出现。
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节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1)第三节肢体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8)第二节学习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12)第一节超常儿童的心理健康第一节单亲、离异、重组家庭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17)第二节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19)第三节流浪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21)第二节视觉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视觉障碍是由于视觉系统浮现结构或者功能上的缺损或者疾病,无法透过视觉吸取或者传递足够的资讯,而导致日常生活上的显著艰难及限制。
(一)盲 1、一级盲 2、二级盲(二)低视力 1、一级低视力 2、二级低视力1、对过程的影响2、对个性的影响1、情绪特征2、人际关系3、自我意识4、意志特征1、精神创伤期2、震惊、否认期3、悲哀及退缩期4、屈服及沮丧期5、重新认识期(重新肯定期)6、适应期(对应期 )7、自我接纳和自尊期1、情绪不稳定问题及其处理2、学习不专心问题及其处理 (1)注意力存在缺陷 (2)外部环境的干扰 (3)独立行走能力差(4)不良的家庭环境 (5)吸引教师注意 (6)学习目标不明确3、暴力行为问题及其处理4、畏缩、害羞问题及其处理5、逆反心理及其处理 (1)视觉障碍儿童的逆反心理及反抗行为 (2)视觉障碍儿童反抗行为的处理(一)音乐疗法 (二)沙盘游戏 (三)感触游戏教会儿童每次吃东西之前要洗手;如果他彻底看不见,匡助他学会吃各种食品的滋味;每次都让他坐同一个位子,筷子、碗、勺子都在同一位置,按同一顺序摆放,相同的食品最好放在桌子同一位置,并放在盘子的不同地方;手把手教他用杯子喝水,把喝水的杯子放在相同的位置,使用权他容易拿到,杯子最好是不易破碎的塑料或者不锈钢制品,以免伤害视障幼儿;应在家庭洗澡的地方以相同的方式教儿童学会洗澡,如果他一个人不能单独去洗澡的地方就要安排家人陪他去,还可以从屋里到洗澡的地方牵一根绳子,匡助他摸着绳子自己去洗澡的地方;告诉视障儿童洗澡时为防止别人看见,应在没人的地方洗澡或者在洗澡时关上门,并拉上窗帘;洗澡后要他穿干净的衣服,告诉孩子穿的衣服必须时常换洗,也可教他闻闻衣服的滋味,以了解自己所穿衣服是否脏了。
学障儿童的心理特征学障儿童的心理特征学习障碍儿童没有像其他残疾儿童那样的身体的、外部的特征,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学习困难。
专家在研究学习障碍儿童的特点时发现,除了智力正常和学习困难,学习障碍儿童还有着许多突出的心理特征。
(一)感知特征:尽管他们有完好的感官,但却不能精确地反映各种刺激。
例如他们难于从背景中觉察出对象,在视觉识别或听觉理解方面有困难。
他们的空间知觉发展很差,在判断距离、方向和大小方面有困难,难于区别部分与整体、左与右等。
(二)注意特征:有些儿童有对刺激的强迫性反映,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发生注意,不能把重要的事情从众多事情中分离出来,尤其表现在课堂上的分心。
有的儿童则注意不易转、移,常常专想某事或专做某事,不能根据新要求来转移注意。
(三)记忆特征:这类儿童很难保持和再现所获得的信息。
他们不易记住口头词语、书面词汇和计算结果。
他们也难于回忆出事物的形象和声音特点。
(四)言语特征:这类儿童的言语清晰度发展迟缓,难于根据标准的语法来用词造句。
有的儿童有严重的沟.通障碍,既不能正确理解别人的语意;又不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有的儿童则有持续言语症,即总是不断地重复某些语言。
(五)思维特征:思维过程紊乱是许多学习障碍儿童的一大特征。
他们在概念形成、分类、推理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困难。
(六)情绪特征:学习障碍儿童在性格上往往表现为退缩、自信心不足、自暴自弃,对人对事的态度较冷淡。
(七)社会交往方面:他们的社交能力往往要低于同龄儿童的水平。
他们与同伴的关系通常处理不好,常常陷入孤立地位,而且难于适应变化着的环境。
学习障碍儿童是一类表现各异、严重程度不一的障碍儿童,他们的心理特征如上所述,但并非每个学习障碍儿童都具有以上所有特征,对他们的教育和矫治是困难的,但他们却有相当大的发展潜能。
综上所述:学障儿童的典型特征主要表现在严重的学习问题上,这些问题问题主要包括阅读、写作、数学、记忆、元认知和行为、社会情感以及动机和自我意识方面。
学习障碍儿童的特征及干预(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学习障碍儿童的特征及干预内容摘要着名特殊教育专家科克1962年提出:是指听、说、读、写、算和沟通的获得和应用上表现出显着困难的一群不同性质的学习异常者的统称。
这一异常现象是个人内在的,一般被认为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的失常。
它不是由于不当的教学引起的,也不是心理疾病和聋盲等生理残疾引起的。
不是由于不良家庭环境和智力落后造成的。
我们要学习障碍儿童的特征及及时正确的干预。
关键词:学习障碍定义学习障碍特征学习障碍的干预1.学习障碍的定义及比较(1)美国公法学习障碍是指与理解、运用语言有关的一种或几种基本心理过程上的障碍,这使得个体可能表现出听、说、读、拼写、思考或数学运算能力的缺陷。
(2)“全美学习障碍委员会(NJCLD)”的定义学习障碍是一个统称,用于指称一个具有很大内部差异的特殊症候群,它通常表现为儿童在获得与运用听、说、读、写、推理及数学运算能力上的显着困难。
(3)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学习障碍是指,从发育的早期阶段起,儿童获得学习技能的正常方式受损,这种损害不是单纯缺乏学习机会的结果,不是智力发育迟缓的结果,也不是后天脑外伤或疾病的结果,它来源于儿童知识处理过程的异常,是由一组障碍所构成的,表现在阅读、拼写、计算和运动功能方面有特殊和明显的损伤。
(4)我国台湾学者的定义学习障碍是指在听、说读、写、算等能力与运用上有显着的困难者。
LD 可能伴随其他障碍,如感觉障碍、情绪困扰;或受文化刺激不足、教学不当等环境因素所影响,但不是由环境因素所直接引起的结果。
(5)我国大陆学者的定义1)学习障碍儿童具有如下特点:总体智商基本在正常范围内,也有的偏低或偏高;在听、说、读、写、计算、思考等学习能力的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表现为显着困难;大多数LD儿伴有社会交往和自我行为调节方面的障碍;其原因是个体内在的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不全所致;需要排除由于弱智、视觉障碍、听觉障碍、情绪障碍等或由于受经济、文化水平的影响,未能接受正规教育的原因所产生的学习方面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