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 格式:ppt
- 大小:900.05 KB
- 文档页数:11
线路/路基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佛线轨道工程设计丁静波,曹亮(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轨道工程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55)摘要:简要阐述广佛线工程概况及轨道主要技术标准,分别对轨道扣件、地下线整体道床、岔区合成轨枕道床、轨道减振设计进行阐述,并论述了中等减振双层非减振扣件设计,以及金融高新区站A30地段下穿线路的轨道减振方案,提出夏南车辆段轨道设计及接口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广佛线;轨道工程;设计中图分类号:U239.5:U2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954(2012)04—0025—03D e si gn of T r ac kE ngi ne er i ng of G uangzhou—Fos hanM et r oi n Pear l R i ver D el t a I nt er ci t y R api d R ai l T r ans i tD I N G J i ng—bo,C A0L i an g(Tr ack E ng i ne e ri ng D es i g n and R e se a rc h I nst i t ut e,C hi na R ai l w ay E ng i ne e ri ngC onsul t i ng G r o upC o.,Lt d.,B ei j i ngl00055,C hi na)A bs t r ac t:T hi s pa pe r bri ef l y des cr i bes t he gene r al s i t uat i on a nd t he m ai n t echni cal s t and ar ds of t r ackeng i neer i ng of G uangz hou—f bs ha n M e t r o,i nc l udi ng t he r a i l f as t eni ngs,m onol i t hi c t r ack be d,t r ac kbed w i t h com posi t e s l eeper s of t ur no ut a r e a,a nd r ai l vi br at i on r educ t i on de si gn.F ur t her,t hi s pa pe ri nt r o duces t he des i gn of doubl e—l ayer nonl i near vi br at i on—dam pi ng f as t eni n gs,a nd di s cu s s es t he vi br at i onde duct i on s chem e of t he r ai l s of m et r o t unn el of A30s ect i on at Ji nr ongga oxi n S t at i on.F i na l l y,t he r el evant i s sues i n t r ack des i gn a nd i n i nt er f ace des i gn of X i a’nan r ol l i ng s t ock dep ot a r e poi n t ed out.K ey w or ds:G ua ngz hou—f bs han M et r o;t r a ck en gi ne er i n g;d esi g n1广佛线工程概况及主要技术标准珠江三角洲城际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线(简称广收稿日期:2011—09—22作者简介:丁静波(1979一),男,工程师,2002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工学学士。
珠三角城际轨道站场TOD发展总体规划纲要11.16珠三角城际轨道站场TOD发展总体规划纲要二〇一一年十一月目录一、总则 (4)1.1制定目的 (4)1.2法律地位 (4)1.3规划依据 (4)1.4指导思想 (5)二、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 (7)2.1战略定位 (7)2.2发展目标 (8)三、总体部署 (9)3.1区域级功能节点 (9)3.2城市级功能节点 (11)3.3片区级功能节点 (12)四、 TOD发展规划指引 (12)4.1基本要求 (12)4.2土地使用规划指引 (14)4.3交通组织规划指引 (16)4.4城市设计规划指引 (19)五、站场TOD综合开发规划的技术规定 (21)5.1成果构成 (21)5.2编制内容 (22)六、综合开发机制与支持政策 (25)6.1珠三角城际轨道站场TOD综合开发机制 (25)6.2完善支持政策体系 (27)一、总则1.1制定目的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出发,为加强对珠三角城际轨道站场TOD发展的规范和引导,积极稳妥推进城际轨道沿线土地综合开发,引领区域空间发展模式创新,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1.2法律地位本规划纲要是指导珠三角城际轨道站场TOD 发展的行动纲领,按照本规划纲要分批制定的珠三角城际轨道站场TOD综合开发规划是编制、调整相关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站场TOD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方案的依据。
1.3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3)《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实施条例》(4)《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2009年修订)》(5)《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6)《珠江三角洲地区城乡规划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7)《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站场周边土地利用状况深化调查》1.4指导思想——区域一体化发展与突出各市、各站场发展特色相协调。
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二期工程车辆、信号咨询及监造服务采购项目招标编号:0724-1241A24N2092用户需求书时间:2012年10月目录第一章项目概况 (4)1.1 工程概况 (4)1.1.1 一期工程 (4)1.1.2 二期工程 (4)1.2 车辆概况 (4)1.3 信号系统概况 (5)1.3.1 一期工程 (5)1.3.2 二期工程 (5)1.4 工期策划 (6)1.4.1 车辆工期策划 (6)1.4.2 信号工期策划 (6)1.4.3 其他说明 (7)1.5 工期说明 (7)第二章机构与人员 (8)2.1 基本要求 (8)2.2 项目部 (8)2.2.1 项目经理 (9)2.2.2 专家组(非常设机构,由采购人根据需要提出要求) (9)2.2.3 综合管理 (10)2.2.4 咨询、监造工程师(含关键工程师) (10)2.2.5 其他 (10)2.3 人员配备及资格要求 (10)2.3.1 项目经理 (11)2.3.2 专家组人员要求 (11)2.3.3 咨询及监造人员一般要求(含关键工程师) (11)2.3.4 一般工作人员要求 (11)2.3.5 人员上岗与更换 (12)2.3.6 人员设置及基本工作量清单 (12)2.4 办公设施和交通工具的配备 (14)2.5 其它要求 (14)第三章咨询及监造服务要求 (16)3.1 服务工作的范围 (16)3.1.1 车辆咨询及监造的服务范围 (16)3.1.2 信号咨询及监造的服务范围 (17)3.2 服务工作的期限 (18)3.3 服务工作的依据 (19)3.4 服务工作的目标 (20)3.4.1 总体工作目标 (20)3.4.2 招投标及合同谈判咨询服务工作目标 (21)3.4.3 接口咨询服务工作目标 (21)3.4.4 设备监造服务工作目标 (21)3.5 服务工作的职能 (21)3.5.1 服务关系 (21)3.5.2 术语定义 (23)3.5.3 项目实施中各方职责的矩阵描述 (24)3.5.4 投标人与施工监理的界面划分 (41)3.5.5 其他要求 (42)3.6 服务工作的大纲 (43)3.6.1 服务大纲的总体要求 (43)3.6.2 服务大纲的专项要求 (44)3.6.3 合理化建议 (44)3.7 服务内容及要求 (44)3.7.1 基本服务要求 (44)3.7.2 车辆服务要求 (52)3.7.3 信号服务要求 (58)3.7.4 文件提交 (62)第一章项目概况1.1 工程概况1.1.1 一期工程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一期工程(以下简称广佛线一期工程)为国内首条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线路,起点为佛山魁奇路站,终点为广州沥滘站,线路全长32.16公里,共设21座车站,全部为地下站。
最新珠三角轨道交通规划2011年09月16日广州:地铁七号线开工一期先设9个站二期延伸至黄埔本报讯(记者杨进实习生杨致珩)迟迟未动工的地铁七号线,终于有了动静!记者昨日独家了解到,虽然七号线沿线车站和隧道尚未开挖,但起点位于广州南站西广场的大洲车辆段出入段已经悄悄开建了两年,目前已接近尾声。
记者昨日上午在广州南站西广场的地铁二号线广州南站A出口附近看到,这里已经用铁皮围起了一个面积近万平方米的工地,工地内只有一个出入口,四周堆满了钢筋、管道以及砂石。
沿线车站尚未开工记者了解到,这里将建为地铁7号线大洲车辆段出入段,明挖隧道总长为530米,最大基坑深为16米。
据介绍,该车辆段南侧为七号线入线段,中间为七号线左右线,北侧为出线段,也意味着该车辆段将有4条七号线的出入线路。
据了解,七号线首期工程是市重点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线路西起番禺区广州南站,东至大学城南,沿谢石公路、汉溪大道、南大干线、南村、大学城南铺设,线路全长约18.6公里,在番禺大洲村设有车辆段。
记者昨日获得的最新资料显示,七号线一期已确定只有9个站,分别为:广州南站、石壁、谢村、钟村、汉溪长隆、鹤庄、官堂、南村、大学城南站。
其中广州南站与二号线换乘,汉溪长隆与三号线换乘,大学城南与4号线换乘。
二期工程将延伸至黄埔区记者还获悉,七号线一期在与四号线交会后并不会停止,而是继续前往,一直延伸至黄埔区。
记者在七号线二期的前期研究和环评招标公告中看到,规划设计部门负责人介绍,七号线一期主要经过广州南站地区、汉溪长隆万博发展区、广州大学城,构建广州南站至大学城快速通道。
其中小谷围岛作为大学城发展区的核心,现其开发已初具规模,且由于四号线大学城南站建设时已同步建成七号线车站及部分区间,七号线一期工程终点站选在大学城南站,位于大学城中轴线,在保证近期客流的同时,能有效促进周边地块开发,使得轨道交通运营效益和周边地块开发实现双赢。
据介绍,七号线二期工程将继续延伸至黄埔区,覆盖深井和长洲岛历史文化保护区、黄埔区商业中心,终点选择在黄埔大沙东站。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文本(送审稿)广东省人民政府二○○四年九月前言一、工作背景和工作过程珠江三角洲是当前我国最重要、最具发展活力、最有发展潜质的经济区之一,也是亚太乃至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现代制造业竞争力较强的地区之一。
在新的形势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城镇群的协调发展,对于珠江三角洲整合发展资源,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发展优势,消除发展障碍,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资源永续利用、环境不断改善、生态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遵循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广东“继续当好排头兵”的讲话精神,根据张德江书记关于“立足广东,着眼全国,面向世界,高起点地做好珠江三角洲城镇群规划,通过资源整合,增创发展新优势,提升珠江三角洲综合竞争力,推动广东省加快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指示,在省委、省政府与建设部的领导下,广东省建设厅、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广东省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的主要技术骨干联合组成了规划工作组,于2003年7月启动了本次《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
朝着张德江书记提出的“要拿出最好的成果”的目标,规划工作组在1995年《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群规划》和2003年“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调研”工作的基础上,认真研究、细致分析,反复地深入省直有关部门和各城市政府进行调研、走访、座谈、论证和征求意见,召开各种类型的研讨会、论证会、咨询会30余次,先后提交了两次阶段性成果:《规划》思路在2003年10月8日向省委、省政府和建设部的领导同志作了汇报;《规划》纲要在2004年1月13日提交给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进行了讨论。
在充分吸纳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深化、完善,于2004年5月完成了《规划》初步成果,2004年7月25日至26日,省委、省政府和建设部联合组织召开了专家评审会,对《规划》初步成果进行了评审(专家名单及《专家评审意见》后附)。
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本章概述·明要求〔课标导航〕1.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核心素养〕通过学习本章内容,能够结合不同国家的地区的交通运输线和站点的布局,明确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素,明确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结合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理解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明确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关系(综合思维).理解交通运输布局与聚落发展的关系,并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布局与人地和谐相处的关系(人地协调观)。
〔学法点拨〕本章包括两节内容,第一节,从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素及布局的原则入手,结合交通运输需求和资金两方面,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第二节,结合实例,用辨证的观点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和聚落发展的影响。
本章内容学习时关键在于结合课本实例进行分析、理解.〔生涯规划〕第一节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发挥综合运输优势等原则。
2.交通运输需求决定了交通运输线的标准和站点规模;交通运输布局应重点关注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大的点和线,并注意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和转运效率.3.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交通线、站的密度和质量,以及交通运输网的完善程度。
自主梳理·探新知一、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1.任务:交通线网、场站如何组织,客流、货流如何分配、引导。
2.目的:实现区域运输的合理化,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影响因素(1)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现有的经济水平和技术、装备条件。
(2)受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影响。
(3)考虑当前交通运输实际,并预测客流、货流未来发展趋势.4.原则:依据运输要求, 适度超前,因地制宜,尽量少占土地,发挥综合运输优势等。
5.发展变化:区域交通运输布局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其变化使区域交通运输布局逐渐趋向完善、优化.二、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1.交通运输需求量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1)交通运输需求量小,布局的交通线标准较低,站点规模较小.(2)交通运输需求量大,布局的交通线标准较高,站点规模较大。
1 总论1.1 规划名称及项目背景规划名称:《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调整)》、《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2~2016)》东莞市于2004年编制完成了《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2008编制完成了《东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于2009年7月通过了国家相关部门的审批。
为结合珠三角城际轨道线网及各镇区发展需要,对原有的2号线虎门至长安段、3号线常平以东段等线路进行了局部调整,远期规划形成4条市域骨干线路,总长219.2km,共设置车站总76座,其中城市轨道间换乘枢纽车站4座,途经22个镇区。
图1-1 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图1.2 规划范围与年限规划范围即东莞市域范围,包括32个镇街,面积为2465平方公里。
近期建设规划拟定年限为2020年。
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建设时序方案线路起终点站长度(km)开工年完工年累计通车里程(km)1.3规划主要内容(1)1号线(一期)工程1号线工程起点望洪站位于洪梅镇、望牛墩镇交界处西部干道与望洪路路口北侧,本站与穗莞深城际线及佛莞惠城际线形成综合换乘枢纽。
出望洪站后,线路往东高架跨过赤滘口河沿西部干道进入道滘镇,后跨过广深高速后沿万江路进入万江街道,在新人民医院站前线路由高架转入地下。
出汽车总站后,线路拐向东南下穿东江,沿鸿福西路进入南城街道,在鸿福路站与2线换乘。
而后线路沿鸿福东路进入东城街道,过新源路站后线路向南拐入莞长路(107国道),在东城南站与莞惠城际线换乘。
过水濂山路站后进入大岭山镇,经建设路进入松山湖片区,并在此设松山湖站与R3线换乘,线路下穿莞深高速后,沿松佛路进入大朗镇,在湿地公园站后线路经富民中路拐入黄江镇,在莞深高速公路黄江收费站南侧设黄江中心站,也是本次设计的终点站,本站与R4线换乘。
图1-2 1号线平纵断面示意图1号线(一期)全长58.285公里,共设21座车站,其中地下站12座,高架及地面站9座,5个为换乘站。
(2)3号线一、二期工程3号线一、二期工程起点长安新区南站位规划长安新区临海商务区南端。
广州获批新建7条地铁线(广州地铁网)/广州市新一轮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近日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同意广州新建7条共228.9公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这标志着广州轨道交通建设将进入新一轮大发展。
规划实施后,全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超过500公里,届时市民利用包括地铁在内的公共交通出行率将达60%。
经过近20年的建设,广州已建成开通地铁一至五号线、八号线、广佛线广州段、珠江新城旅客自动输送系统,共8条线路222公里,日均客流量接近500万人次。
同时目前在建的还有六号线首期、广佛线西朗至沥滘段、八号线凤凰新村至文化公园段、六号线二期、七号线一期和九号线一期等6条线路,长约93.8公里。
按照覆盖城市近期重点建设区域,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加强城乡统筹,充分考虑衔接铁路、城际轨道、公路等重要交通枢纽的选取原则,国家发展改革委此次批复的七条新线分别为:1为加强城市北部地区、城市中心区与珠江前航道河南地区的组团内交通联系,覆盖石井工业区、黄金围物流区、同德围居住区、康王路商业街、海珠区西部旧城中心、东部新城中心和琶洲会展中心等各区主要客流集散点,建设轨道交通8号线北延段工程(白云湖~文化公园),长约15公里。
2为加强老城区、新城区、发展区与城市副中心联系,在缓解老城区地面交通压力、疏导交通,引领发展区轨道周边集聚发展,建设轨道交通13号线首期工程(鱼珠~象颈岭),线路长约28.3公里。
3为解决从化到广州中心组团的交通需求,兼顾沿线组团开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外围组团与中心区的联系,尽快实现广州都市1小时交通圈,建设14号线一期工程(嘉禾望岗~街口),线路长约51.2公里。
4为加强东部新城区、萝岗区、增城区与中心区的快速交通联系,解决外围组团到广州中心组团的交通需求,兼顾东部新城开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和新城发展,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等功能带的发展,建设轨道交通21号线工程(天河公园~增城广场),线路长约58.7公里。
广东省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初探胡友生【摘要】广东省城际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对于缓解广东省内外交通压力,满足高速发展的广东经济和城市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广东省城际轨道交通存在的问题,采用多模块网络层次分析法的线网规划方法,在广东省城镇空间布局和产业发展格局的宏观指导下,详细分析城际客运需求,提出广东省城际轨道交通线网架构,并通过不同线网架构的优缺点分析,给出推荐线网方案.【期刊名称】《铁道经济研究》【年(卷),期】2011(000)001【总页数】5页(P12-16)【关键词】城际轨道;线网规划;方案架构【作者】胡友生【作者单位】铁道部运输局运力资源策划部,北京,100844【正文语种】中文广东省现辖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等21个地级市,地处我国南大门,毗邻港、澳地区,是中国通往世界各地的主要门户之一。
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经济指标,持续多年居全国各省、市(区)首位,广州、深圳、佛山人均GDP均超过10 000美元大关,超过中上等国家收入水平标准。
全省2008年城镇人口占63.4%,其中珠三角地区城市化率已经超过70%,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
通过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广东必将实现跨越式发展,经济将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广东省交通发达,高速公路网覆盖所有地级市,以10条国道为骨架的全省公路网把全省城乡以及其他运输方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已初步形成以公路干线为骨干,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相配套的综合客运体系。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公路为主导的城际交通模式已经逐渐显示出其能力上的制约,高速公路和省道运输负荷严重,运能紧张,部分高速公路出现拥堵。
在广东省人多地少,环境承载力有限的情况下,不适宜再大规模拓展公路交通,必须建立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可持续发展的城际交通模式。
国铁既有线作为货运主通道和中长途普速客车通道,能力上无法满足大量城际客流需求;客运专线的性质决定其在站点设置、运营组织等方面以适应中长途跨境客流出行为主特征,无法适应城际客流特点;城市轨道交通是服务城市内部的轨道交通系统,主要承担各城市内部交通客流。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交通体系规划 (图)《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交通体系规划(图) 整合区域高速公路、铁路、城际轨道、航道和机场、海港、内河航运港等交通通道和交通枢纽,构筑由“两环六横十三纵”的高速公路网络、“三横七纵”的干线铁路网络、“四横四纵”的城际轨道网络、“三横三纵”的干线航道网络以及由五大机场、四大深水枢纽港区共同组成的水陆空并举、干支相连、集疏成网的综合交通体系,形成多元化交通方式一体运作、多层次交通枢纽紧密联系、多方位交通通道网络分布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对外强化区域辐射、对内促进区域协调的交通运输功能。
1、航空:强化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作为枢纽机场的核心辐射作用,发挥深圳机场作为区域航空枢纽的重要补充作用,加强珠海机场对广东西翼地区的干线机场服务功能,条件成熟时建设惠州、肇庆支线机场,并通过通航权资源开放和机场经营权开放,促进珠江三角洲主要机场之间以及与香港、澳门机场之间的经营协作,整合“大珠三角”的航空资源。
2、水运:发挥广州、深圳、珠海三个国家级主枢纽港的主导作用,培育惠州枢纽港。
重点发展广州南沙、深圳盐田、深圳西部港区、珠海高栏等深水港区,培育惠州大亚湾等深水港区,加强佛山、江门、东莞、中山、肇庆等支线港、喂给港与各主要深水港区的联系。
利用珠江三角洲河网密布的特点,发展以西江为主,北江、东江为辅的内河航运网络,加强港口的陆路疏运网络的建设,改善港口与腹地之间的交通联系。
3、高速公路:适时建设(东岸)机荷高速跨珠江口连接(西岸)西部沿海高速、江中高速的南部跨海高速公路通道;延伸常虎高速、莞惠高速向西经西岸都市区至云浮、广西,向东至揭阳、福建,形成珠三角中部高速公路通道;建成京珠高速、粤赣高速、广贺高速、广梧高速、广清高速(北延)、广从高速(北延)、博深高速(北延),打通出省高速公路通道;建设珠三角北部高速、广珠西线(太澳)高速、江肇高速、江珠高速、广深沿海高速、增深高速、深惠沿海高速,加强城镇群内部及与港澳之间的交通联系,与现有高速公路一道,形成完善的高速公路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