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训》—1号办公楼手工绘图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21.12 MB
- 文档页数:40
bim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训教程BIM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训教程第一章:BIM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概述1.1 BIM的概念和发展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是一种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建筑设计、施工和管理方法。
它将建筑各个阶段的信息整合到一个模型中,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建筑工程的效率和质量。
1.2 BIM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中的应用BIM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BIM模型可以自动生成工程量清单,减少人工计算工作量,提高计量的准确性和效率。
(2)BIM模型可以实现材料和构件的自动定位和计量,减少了误差和纠错的可能性。
(3)BIM模型可以与成本管理软件集成,实现工程造价的实时控制和预测,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
(4)BIM模型可以实现工程量的动态更新和变更管理,方便计量与计价工作的变更控制。
第二章:BIM建筑工程计量的基本原理与方法2.1 BIM建模中的计量单位和精度在BIM建模中,计量单位和精度的选择对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计量单位的选择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精度的选择应根据具体工程的需要进行调整。
2.2 BIM建模中的构件定位和计量方法BIM建模中的构件定位和计量方法可以分为手动定位和自动定位两种方式。
手动定位需要人工输入构件的坐标和尺寸信息,而自动定位可以通过BIM软件自动识别和计量构件。
2.3 BIM建模中的工程量清单生成方法BIM建模中的工程量清单可以通过两种方式生成:手动计算和自动计算。
手动计算需要根据构件的属性和数量进行逐项计算,而自动计算可以通过BIM软件自动生成清单,大大提高了计量的效率和准确性。
第三章:BIM建筑工程计价的基本原理与方法3.1 BIM建模中的材料量计算方法BIM建模中的材料量计算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手动计算和自动计算。
手动计算需要根据构件的尺寸和材料属性进行逐项计算,而自动计算可以通过BIM软件自动生成材料清单,减少了计算工作量和误差。
第一章·界面介绍及三维制图原理第一节·软件概述在本章节中,我们将概念性地了解Revit Architecture软件的基本构架关系和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初步熟悉Revit Architecture 2015的用户界面和一些基本操作命令工具,掌握三维设计制图的原理,以及Revit Architecture作为一款建筑信息模型软件的基本应用特点。
1·软件的五种图元要素:(1)主体图元:墙、楼板、屋顶、天花板、场地、楼梯、坡道等。
(2)构件图元:门、窗、家具、植物等三维模型构建。
(3)注释图元:尺寸标注、文字注释、标记和符号等。
(4)基准面图元:标高、轴网、参照平面等。
(5)视图图元:楼层平面、天花板平面、三维视图、立面图、剖面图等。
2·“族”名词解释和软件的整体构架关系(一)“族”——Revit中有三种族:内建族(仅项目使用)、系统族(基本建筑图元)、标准构建族(可重复利用)。
(二)软件的整体构架关系:Revit软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图元、族、模型、项目之间是相互影响,互相关联的。
所以我们在应用软件进行设计,参数设计及修改时,需要从软件的整体构架关系来考虑。
3·Revit软件的应用特点:首先要建立三维设计和建筑信息模型的概念,创建的模型具有现实意义:比如创建墙体模型,它不仅有高度的三维模型,而且具有构造层,有内外墙的差异,有材料特性、时间及阶段信息等,所以,创建模型时,这些都需要根据项目应用需要加以考虑。
关联和关系的特性:平立剖图纸与模型,明细表的实时关联,即一处修改,处处修改的特性;墙和门窗的依附关系,墙能附着于屋顶楼板等主体的特性;栏杆能指定坡道楼梯为主体、尺寸、注释和对象的关联关系等。
参数化设计的特点:通过类型参数、实例参数、共享参数等对构件的尺寸、材质、可见性、项目信息等属性的控制。
不仅是建筑构件的参数化,而且可以通过设定约束条件实现标准化设计,如整栋建筑单体的参数化、工艺流程的参数化、标准厂房的参数化设计。
BIM培训BIM优化事业部目录1 .BIM 基础知识2 .BIM 的现状3 .BIM 的未来1BIM 基础知识BIM, 即指基于最先进的三维数字设计和工程软件所构建的“可视化”的数字建筑模型,为设计师、建筑师、水电暖铺设工程师、开发商乃至最终用户等各环节人员提供“模拟和分析”的科学协作平台,帮助他们利用三维数字模型对项目进行设计、建造及运营管理。
对于设计师、建筑师和工程师而言,应用BIM 不仅要求将设计工具实现从二维到三维的转变,更需要在设计阶段贯彻协同设计、绿色设计和可持续设计理念。
其最终目的是使得整个工程项目在设计、施工和使用等各个阶段都能够有效的节省能源、节约成本、降低污染和提高效率。
BIM1.0 主要应用于建筑设计阶段,以模型为主、应用为辅,关注设计形式是否美观,空间运用是否合理,一般通过渲染等技术实现建筑设计的效果图制作,以炫丽的形式语言供甲方赏阅。
BIM 2.0不再停留在视觉呈现上,而将应用重点转向建筑建造阶段,以模型为基础,应用为主,重点关注使用者对数据信息的应用。
在BIM2.0阶段,使用者可以通过虚拟建造过程实现对进度安排、物料采选、施工流程等方面信息的提前了解,同时,模型数据还可以为建造方提供例如造价预算等方面的数据信息应用。
BIM 3.0的技术应用呈现出从施工技术管理应用向施工全面管理应用拓展、从项目现场管理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延伸、从施工阶段应用向建筑全生命周期辐射的三大典型特征。
它标志着BIM应用从理性走向攀升阶段。
在此阶段,BIM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仍然是全行业中应用深度最深、价值体现最明显的,并且利用BIM技术解决施工过程中的管理问题效果显著。
在工程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BIM模型的内容与细节该如何掌握与要求是大家都一直希望能有一套准则或规范可以依循的。
但目前国内还没有完整的并可实施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各公司一般会参考美国建筑师协会(AmericanInstituteofArchitects,简称AIA)2008年的E202号文件中提到的LevelofDevelopment(简称LOD),从100到500有5个阶段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