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国际要素流动
- 格式:ppt
- 大小:471.50 KB
- 文档页数:38
国际生产要素流动的影响因素分析在全球化的今天,国际生产要素流动已成为经济领域中一个举足轻重的话题。
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资本、劳动力、技术以及自然资源等,其流动对于参与国家的经济增长和贸易关系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国际生产要素流动的影响因素,分析其内容与方法。
一、宏观经济因素首先,宏观经济因素是国际生产要素流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以资本流动为例,资本流动的大小和方向主要由宏观经济因素决定。
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利率水平、国际收支平衡等因素都会对于资本流动的规模和方向产生影响。
例如,实施放松的货币政策会减少国内利率水平,从而导致外资的流入增加。
此外,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也会对于劳动力流动产生影响。
例如,政府通过税收政策的调节,降低实际工资的水平,使得某些国家的劳动力成本降低,从而导致一些跨国企业把生产要素转移至该国。
二、产业变化因素其次,产业变化因素是国际生产要素流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产业的兴衰和变化本身就会带动着要素的流动。
以技术流动为例,随着信息化和科技的发展,很多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都被高科技、高增长的产业所取代,如IT行业、生物医药、新能源等。
这些新兴的产业需要更多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和先进技术等要素的支持,从而推动这些生产要素的流入。
与此同时,一些产业技术老化、竞争力下降的国家则会面临着一波人口和资本的流失。
因此,如何应对产业变化,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将成为国际生产要素流动的增量和减量的关键性因素。
三、政策环境因素最后,政策环境因素是国际生产要素流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政策环境的良好与否,会影响到生产要素流动的速度、方向和规模。
竞争性退税政策、出口配额等政策措施,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增加产品出口的数量和产值。
此类政策对于投资资本和技术的流入也会产生一定的吸引力。
相反,若政策环境不佳,缺乏公正的市场监管和执法,不仅会影响到投资信心,也会使劳动力和资本更倾向于流入与其违反劳动、人权的国家。
第二章1.绝对优势:按照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当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使用一种生产要素——劳动时,如果刚好A国家在一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高,B国家在这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低,则A国该商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两国按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专业生产分工并参与贸易,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
这种贸易利益来自专业化分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3.派生需求:源于对消费品的需求的工业产品的需求。
4.贸易所得:作为一种降低进口关税和其他贸易自由化国家经验结果的净效益。
5.一般均衡分析:是指(与局部均衡分析相反)把各种市场和价格的相互作用都考虑进去的分析。
一般均衡分析,是指在充分考虑所有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情况下,考察整个经济系统完全达到均衡状态时的状况,和达到均衡的条件。
6.非贸易品:本质上不可以贸易流通的商品。
7.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8.局部均衡分析:也称局部均衡分析,在假定其他市场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孤立地考察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或均衡状态,而不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9.贫民劳动论:如果来自外国的竞争建立在低工资的基础上,那么这种竞争就是不公平的,而且会损害其他参与竞争的国家,这种结论被称为贫民劳动论。
10.生产可能性边界:生产可能性边界,也称生产可能性曲线,也可称为转换线,简称PPF。
生产可能性边界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反映了资源稀缺性与选择性的经济学特征。
11.相对需求曲线:表示本国和外国被需求的劳动之比的曲线,英文简写为RD。
12.相对供给曲线:表示本国和外国可供给的劳动之比的曲线,英文简写为RS。
13.相对工资:是指该国工每小时的工资与外国工人每小时的工资的比值。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1. 引言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是指劳动力、资本、技术和资源等生产要素跨越国家边界进行流动的现象。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对全球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的意义、原因和影响,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2.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的意义2.1 优化资源配置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可以促进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
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资源禀赋,通过流动,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例如,劳动力短缺的国家可以引进外国劳动力,满足劳动力需求;资金不足的地区可以吸引外国资本投资,推动经济发展。
这样,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有助于促进各国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全球经济的效率。
2.2 促进技术转移与创新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也有利于技术转移与创新的扩散。
跨国公司的投资和合作使得技术和知识得以流动,从而促进技术的传播和创新的发展。
技术转移和创新不仅有助于提升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竞争力,还可以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
2.3 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起到积极作用。
外国直接投资的引进可带来资金和技术的支持,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同时,国际劳动力的流动也为各国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尤为重要,可以帮助他们克服就业问题和经济发展的困境。
3. 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原因3.1 经济利益驱动经济利益是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主要推动力。
通过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跨国公司可以获得更低的生产成本和更高的利润率。
比如,一些发展中国家拥有廉价劳动力,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以降低成本并扩大利润。
此外,国际间的资金流动和技术转移也可以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
3.2 市场需求和供给不平衡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也受到市场需求和供给的不平衡影响。
一些国家的劳动力供给过剩,而其他国家则面临劳动力短缺。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市场的需求和供给不断变化,通过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可以实现供需的平衡,满足各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高三总复习教学案――城市区位一、城市区位因素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文因素,自然因素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人文因素包括自然资源开发和______________发展。
(1)地形与城市区位温带和寒带的城市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原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例如:我国城市主要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美国三大城市带位于平原上。
热带城市分布在_________:原因: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
例如:巴西城市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上,而不是亚马孙平原上。
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如汾河、渭河谷地城市的分布.(2)气候与城市区位城市分布在气温和降水_________的________纬度沿海地区我国特大城市中只有包头、兰州、乌鲁木齐位于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世界三大片城市密集区:大约60°N以南的欧洲地区、日本、朝鲜半岛和我国东部沿海和平原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3)河流与城市区位原因:河流的_________和_________功能,古代更明显,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河流城市区位包括:①河运的起点或终点,如江西赣州;②河流干支流___________,如宜宾、武汉、重庆分别位于岷江、嘉陵江、汉水与长江干流汇合处;③河口处,如上海、天津、广州等。
(4)自然资源与城市区位自然资源开发导致人口集聚,产业集中,形成城市。
例如:煤矿发展起来的城市:山西大同市、唐山开滦,英国的伯明翰等。
石油城市:英国的阿伯丁、中国的大庆、玉门。
铁矿发展起来的城市:鞍山、包头、攀枝花。
(5)交通与城市区位不同交通运输时代,城市产生的区位因素不同,古代城市:南方多位于河流汇合处,北方多位于大道汇合处,如邯郸;现代城市:铁路公路沿线形成城市.铁路枢纽兴起城市如石家庄、郑州、蚌埠、宝鸡,株洲有京广、浙赣、湘黔通过,是个火车拉来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