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语文第五单元群文阅读古典名著
- 格式:doc
- 大小:106.50 KB
- 文档页数:10
五年级经典名著群文阅读学科: 语文年级: 五年级单元: 第五单元课题: 《新语文主题阅读》《伯乐和骏马》《张良的故事》《桃园三结义》《刘姥姥醉卧怡红院》课型: 群文课时: 一课时主备: 刘文娇单元知识、方法主线:学法: 把握内容结合内容感悟形象积累语言教学目标:1( 继续落实学生画记重点词语,简洁概括故事内容,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2. 结合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3.对比朗读,感受原著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制定依据:教材分析《伯乐和骏马》讲述了苏代给淳于髡讲伯乐的故事,请淳于髡当伯乐向齐王推荐自己。
伯乐:春秋时秦国人,善于相马,后来比喻善于发现和选用人才的人。
伯乐相马,“伯乐引见”这个故事体现了苏代办事讲究策略,机智聪慧。
《张良的故事》张良见到一个老人故意把鞋子抛到桥下让他去捡,他忍气去捡,最终得到一本兵书,使他辅佐刘邦夺取了天下。
检鞋穿鞋,见面赠书这个故事体现了张良忍让敬人,耐心刻苦。
《桃园三结义》: 黄巾起义后,刘备准备大干一番事业,结识了张飞、关羽,结拜为兄弟。
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刻画人物的外貌,体现三人胸怀大志,志同道合,。
《刘姥姥醉卧怡红院》贾母设宴招待刘姥姥,席间凤姐故意戏弄刘姥姥,引得众人大笑。
刘姥姥喝醉后误进怡红院。
插花、摔跤、吃饭、换杯,磕头等场景和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一个察言观色,哗众取宠的刘姥姥。
这四篇文章,故事情节通俗易懂,因此只落实熟读课文,结合课文感受人物形象,体验读名著的乐趣,激发阅读兴趣。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一组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体验依据课文重点语句,抓住细节品读人物形象,难点是学生结合内容品出人物的个性。
前置性作业:1默读相关文章,了解故事大意。
2用心品味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教师活动教学环节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
1认真倾听。
激发兴趣阅读名著,就是在与古代先贤对话,就是与历史握手。
明确学这节课,让我们走进《新主题阅读》中的《咀嚼经典》2齐读《咀嚼经典》的导积累语言习内容专题。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国古典名著之旅”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本单元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第五组学习课文,人文主题以“中国古典名著之旅”,安排了四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项教学内容。
四篇课文分别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著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相和》;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
《将相和》是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
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学生感受故事的曲折生动和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把握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抓住关键语句体会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学习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草船借箭》的故事以“借”为主线,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
教学时,要重点围绕“神机妙算”一词说一说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从而体会诸葛亮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学习本文,要让学生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景阳冈》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武松饮酒后,独自过冈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最终打死老虎的故事。
课文中武松的形象栩栩如生,让人过目难忘。
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方法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在描写武松与猛虎搏斗的过程中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表现了武松打虎时的惊心动魄的场面,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武松的英雄气概和豪放、勇敢、机智的性格。
《猴王出世》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的故事。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走近中国古典名著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组“走近中国古典名著”整组教学设计目录五年级下册第五组“走近中国古典名著”教材简介2“中国古典名著之旅”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3第18课《将相和》课时教学设计5第18课《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9第19课《草船借箭》课时教学设计11第19课《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4第20课《景阳冈》教学设计17第21课《猴王出世》教学设计21“中国古典名著之旅”单元总结课设计24五年级下册第五组“走近中国古典名著”教材简介悠悠中华,流传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篇章。
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项教学内容。
4篇课文有根据司马迁《史记》中著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相和》;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有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回的《猴王出世》。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这也是本组教学的重点。
本组教学,根据选编的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可指导学生重点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本组4篇课文在这两个方面比较突出,学生对这两个方面也比较感兴趣。
通过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达到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兴趣的目的。
其次要注意适度拓展,举一反三。
本组课文都是节选或改编的,教学时,要注意由此生发开去,虽然不要求学生通读原著,但可以查查相关资料,听听他人介绍,读读某些章节,让学生知道这些名著的存在。
名著的魅力是多方面的,仅通过一组教材的学习和阅读几篇课文,要让学生全面感受名著的魅力,是远远不够的。
第五单元简析教材简析本册教材再次安排了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的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绚烂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它滋润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子女。
本组教学设计,重在指导学生要点感觉故事情节的波折生动,人物形象的绘声绘色,经过领会这些,达到感觉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兴趣的目的。
在教学设计中,还着重适量的拓展,贯通融会。
教学设计目标1、学习本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诵课文,感觉人物的美好质量。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感情,激起学生爱念书和采集资料的习惯。
教学设计要点学习本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有感情的朗诵课文,感觉人物的美好质量。
教学设计难点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感情,激起学生爱念书和采集资料的习惯教具学具课文图片和录像,有关资料等。
教法学法自主沟通,合作研究课时分派18、将相和2课时19、草船借箭2课时20*景阳冈1课时21*猴王出生1课时口语社交与习作五2课时回首拓展五1课时课题: 18、将相和五年级下册科目:语文主备人:教学设计内容18、将相和教学设计目标 1. 认读本课的生字:璧、蔺等生字,会写:赵、拒等生字。
2.理解文中三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3.学习第一个故事,感觉蔺相如的有勇有谋。
教学设计要点认识三个故事的主要内容,理清各个故事的内在联系教学设计难点学习第一个故事,感觉蔺相如的有勇有谋教学设计准备文中插图有关资料教学设计方法自读自悟法教学设计时间2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步骤教学流程资料增补激趣导入研究新知讲堂练习讲堂小结作业部署一、揭题怀疑1、出示课题。
理解:“和”,就是随和。
2、怀疑激趣。
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将”和“相”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他们为什么随和?二、初读感知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简单介绍历史背景。
3、迅速阅读全文,把“将”、“相”的名字用________画下来。
同时想想,这篇文章讲了几个小故事?用自己的话简单归纳一下。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导读-人教新课标共44张一. 教材分析《中国古典名著导读》是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五组的内容,本组教材安排了四篇课文,分别是《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和《红楼梦》。
这四部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这组教材,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他们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有较高的兴趣。
但古典名著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与现实生活有所不同,学生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理解古典名著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的基本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的基本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古典名著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古典名著的基本内容和人物形象;2.阅读法:学生自主阅读古典名著,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4.表演法:学生表演古典名著中的经典片段,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古典名著的内容,了解学生的情况,设计教学方案;2.学生准备:预习古典名著,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和人物形象;3.教学资源:准备与古典名著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古典名著中的经典片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辛勤园丁106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以“中华古典名著”为专题。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语文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激发孩子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并非苦口婆心的说教就可以达到,在尊重教材特点的基础上,在本组课文的教学伊始,我确定了:努力体现这样一个教学理念,就是让人物形象“活”起来,架起学生与小说人物对话的桥梁。
具体谈谈三点做法:一、品读语言文字,让人物在纸面上站起来我觉得形象化的语言,是刻画人物形象的最好的载体。
那么要让孩子们感悟形象、树立形象、再现形象、描绘形象,让几千年前的那个人站立在面前,那就必须品读课文当中富有形象色彩的语言。
在《草船借箭》这篇课文的教学当中,我主要抓了两处非常形象的语言点。
第一处呢?就是“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从把握人物形象这个角度来看,这句话大有内涵。
对于这样一句写天气情况的句子,我这样让孩子们设想,因为这个时候诸葛亮和鲁肃都坐在船里面,他们都看到了这场大雾,那么假如你是鲁肃,你看到这场大雾是什么反应、什么感受?把你的反应、你的感受读出来。
很显然,因为鲁肃他并不知道三天之后长江之上有那么大的雾,而且鲁肃和诸葛亮坐在船上,船又是驶向曹军水寨的,雾这样大,前方的情况看不清楚,过去的话非常危险。
所以,当鲁肃看到这场大雾的时候,他会感到非常吃惊,课文中这样写到,鲁肃吃惊的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他会感到害怕,这就是鲁肃这个人物的形象。
有这样一个人物形象,他对环境会作出这样一种反应。
于是我就引导孩子通过自己的朗读,把鲁肃的这种感受读出来,进而去感悟鲁肃这个人物的形象。
而诸葛亮呢?正好相反,为啥?因为诸葛亮三天之前早就算准了这场大雾,他知道,所以他看到这场大雾不但不吃惊,反而在心中是非常高兴、非常得意。
看,大雾果然出现了.第二个点就是‘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五下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教学建议本单元采用“课文带名著”的编排方式,从课文的学习,引出相关名著的介绍。
包括名著的主要内容、历史地位、作者及所塑造的典型人物和故事。
如,学了《将相和》,了解《史记》;学了《草船借箭》,了解《三国演义》;学了《景阳冈》,了解《水浒传》。
学生学的是一篇篇课文,了解到的却是一本本名著,这样的编排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而且给学生打开了阅读古典名著的窗口。
这一组课文的编排,与六年级下册的外国名著导读的编排意图是一致的: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阅读整本书,感受文名著中主人公的形象;同时在习作方面提出缩写的要求/教材第一次提出这方面的训练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育,如果只停留在单篇短章的阅读而不关注整本书的阅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会很高,也不全面,不能算真正学会了阅读。
因为篇章固然便于精细研读,但在实际生活中需要这样精细研读的机会并不多,更多的是阅读相关书籍,讲究的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去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何况在通常情况下,整本的书同篇章相比,知识的容量总要大些,思路的拓展总要复杂些。
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与名著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当课文内容相对独立的时候,“课文带名著”重在引出对名著的介绍。
如,课文《将相和》改写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几个独立而完整的小故事,这些故事与《史记》中的其他章节没有多大的联系。
又如,课文《猴王出世》和《景阳冈》虽然都节选自两部长篇小说,但故事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因此,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带出对古典名著的介绍,使学生知道所学的课文分别出自哪部名著,这些名著大致讲了什么内容,作者是谁,有哪些大家很熟悉的故事出自这些名著,这些名著的地位和价值如何,等等。
当然,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老师也应该鼓励他们去更多地了解名著。
如,《将相和》最后写道:廉颇和蔺相如“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根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了六国,赵国也包括在内。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分校课时教案活页纸西游记名著导读一、故事导入创情境出示插图,这些故事你们都知道吗?读故事名称,这些故事都出自《西游记》,今天我们就走进这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开展一次学科实践活动。
二、知识竞答英雄榜1.问卷调查:同学们都特别爱读《西游记》,我来调查一下,你们对西游记文化知识的了解。
(推送调查问卷)反馈调查情况2.知识竞答:通过调研,我发现你们不仅爱读书,还读得很细致。
下面我们就开展一个知识竞答PK活动✓用pad随机分组-兵器馆、封号馆、磨难馆、精怪馆✓在pad上推送馆内必答试题✓小组内讨论答案✓集体反馈,小组积分抢答3道题,评价点赞3.经验分享:这一轮的PK对决,同学们学的很开心,我来采访一下获胜者,你有什么体会呢?三、走进故事话西游1.激发动机:活动中我们触摸到很多生动精彩的西游故事,这让我们迫不及待地想读进去。
质疑:这么多的故事又这么长,我们怎么能很快地记住他们呢?老师推荐一种梳理概括情节图的方法。
2.方法推荐:出示范例:人物+事件(把握人物关系;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进行阅读✓写故事梗概-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进行表达✓提炼思维线-提炼出人物与事件的联系,表现情节发展✓绘制人物关系图发散思维:除文字外,你也可以利用导图、连环画等你喜欢的方式记录故事情节。
3.推送故事:老师推送三份导读材料,选择其中一个故事阅读;梳理概括情节图;并申请展示。
4.交流指导(方法、效果)四、聚焦情节说短长1.走进原著:(1)刚刚我们阅读的故事分布在原著的不同章回里,读各章回标题(2)在原著59-61三个章回,写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的故事,突出了牛魔王家族在西行路上的强大势力。
2.感受魅力:我们看一组由名著改编的连环画3.评价人物:你认为故事中的孙悟空有怎样的特点,说说理由。
预设:勇敢机智骁勇善战嫉恶如仇五、设置悬念深阅读阅读期待:故事的结果怎样呢?让我们带着这种期待走进《西游记》尽情阅读吧!布置作业:结合《三调芭蕉扇》阅读,完成练习:1.补全故事的结尾(牛魔王赶来变成八戒,夺走了真扇。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导读-人教新课标一. 教材分析《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组内容为中国古典名著导读,本组教材选取了我国古代文学的精华,旨在让学生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本组教材内容丰富,包括《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经典名著的节选,这些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本组教材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名著的基本内容,欣赏古典文学的魅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认知发展上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
但在阅读古典名著时,可能会遇到一些生僻的字词、古代文化知识等难题,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可能对名著中的人物关系、故事情节等有一定的兴趣,但可能缺乏对名著深层次内涵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体会名著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名著的基本内容,掌握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学会欣赏古典文学的魅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名著的基本内容,掌握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学会欣赏古典文学的魅力。
2.难点:深刻理解名著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名著的基本内容、人物关系等,引导学生掌握重点知识。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名著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合作能力。
3.表演法:学生分组表演名著片段,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4.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组教材。
2.参考资料:关于名著的资料、图片、视频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中国古典名著之旅一、复习、预习,初步培养学生对古典名著的学习兴趣。
1、《将相和》,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
注意体会蔺相如和廉颇的人物形象。
2、《草船借箭》,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先写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箭如期如数交给周瑜,周瑜自叹不如。
分析诸葛亮的“笑”以及诸葛亮和周瑜的个性特征。
3、《景阳冈》,感受武松的人物形象和打虎过程。
4、《猴王出世》,感受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
二、课外知识的延伸,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1、《史记》中的“一字千金”的故事。
一字千金的故事,出自《史记》卷八十五,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
话说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这四个人都是礼贤下士结纳宾客,门庭若市。
而吕不韦呢?这时候他已被秦王赢政尊为相国,号“仲父”,封文信候,食河南洛阳十万户。
大家说这个吕不韦是不是很厉害?人家封万户候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他是十万户,家僮过万。
可他就这么威风,秦国如此之强大,在下士喜宾方面却不如人家,这让吕不韦很是羞愧,所以他也给出高规格待遇,广招天下志士,终于有食客三千。
也许是当时比较流行出书(这点延续了两千年),吕不韦就让他的门人食客人人将自己所听到看到的写出来,集成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多万字,以为上通天地万物下通古往今来之大全,这大家都知道了,就是《吕氏春秋》。
书写成之后,就放到咸阳门楼上,并在上面悬挂了千金,相当于多少人民币虽不得而之,但肯定也不少啦,遍请天下诸候名士宾客观看,如有能增或减一个字的,就赠予千金。
这就是一字千金了。
2、三国歇后语。
诸葛亮哭周瑜——假戏真做诸葛亮草船借箭——满载而归诸葛亮斩马谡——不念旧情诸葛亮焚香弹琴——故弄玄虚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3、“三十六计”。
依序为: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走进名著《西游记》阅读指导课创新整合点:通过讲故事,激起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结合视频片段,让学生思考、感受古典文学名著的语言魅力。
教材分析:《西游记》是中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宫殿。
学情分析:学生大都看过电视剧《西游记》或有关通俗读物,对剧中人物及主要故事情节都很熟悉,学习热情高涨,很容易进入历史情境。
五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有很强的求知欲,但认识能力还不高,仍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需要教师点拨帮助。
本课无非是引子和例子,主要目的还是为学生打开阅读古典名著的大门,激发阅读兴趣,创造一个交流学习古典名著的平台。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学会读古典文学名著的方法,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品读经典片段,让学生体会原著语言的精妙。
2、在学生的质疑交流中,引导学生懂得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
3、通过教师讲故事,读原文练习说话、欣赏电视片段激起孩子们阅读原著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学生更深入了解《西游记》的丰富内涵,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热爱祖国悠久灿烂历史文化的情感教学环境与准备:学校图书馆、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教师引用读书名言,导入本课。
2、师:“请大家看看是出自于哪本书?”(出示课件石猴出世的片段描写。
)⑴、这段描写选自哪本名著——《西游记》,这个石猴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孙悟空。
⑵、揭示课题二、回顾《西游记》有关常识学生们已经读完了青少版的《西游记》,通过选择题的形式,了解学生对《西游记》有关常识的掌握情况。
师:老师想出题考考大家,看谁的<<西游记>>知识最丰富,有没有信心?生答完后,老师:你们是用什么读书方法读完这本小说的呢?学生交流自己读书的方法。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五年级下册第五组“中国古典文学之旅”
教学设计
【本组说明】
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
这4篇课文分别选自《史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四部名著。
在同册同步阅读教材中,选编了5篇文章。
有根据《史记》中《孙子吴起列传》改编的《田忌赛马》;根据《三国演义》部分章节改写的〈火烧赤壁〉;根据《水浒传》第十二回选编的《汴京城杨志卖刀》;选自《西游记》的《齐天大圣》,选自《红楼梦》的《宝黛相会》。
至此,通过本组教材及同步阅读,学生初步接触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及《史记》五本中国古典名著。
本组教材将为学生打开中国古典名著的大门,让学生感受名著的魅力,并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设计理念】
1.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主题整合单元,以群文拓展主题,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运用实践的阅读能力。
2.以“知识树”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单元的学习内容及方法,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教学内容】
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10册第五组课文:《将相和》、《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
2.人教版《同步阅读》教材第10册第五组课文:《田忌赛马》、《火烧赤壁》、《汴京城杨志卖刀》、《齐天大圣》、《宝黛相会》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古典名著魅力,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兴趣;
2.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学习古典名著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3。
分享同步阅读中的体验,促进学生积极有效的课外阅读。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阅读浏览表
【教学步骤】
一、导入谈话
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历史的天空》(片断)
2.师: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可是,当我们阅读一本本古典名著时,在我们眼前,又会飞扬起那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同学们,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中国古典名著之旅,在文字的性灵中,去咀嚼、去感悟那一个个熟悉的名字。
(设计说明:通过音乐和教师的谈话,把学生的注意引向本节课主题,营造一个古色古香的氛围)
二、主题回顾
1.课件出示人物图片,学生说出人物姓名,该人物出自哪篇课文,节选自哪部名著?
蔺相如-《将相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诸葛亮-《草船借箭》-《三国演义》
武松-《景阳冈》-《水浒传》
石猴-《猴王出世》-《西游记》
2.哪篇课文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师随机完善知识树内容。
(设计说明:通过本环节回顾课本知识,并以“知识树”的形式进行归纳概括。
)
三、阅读概览(主要是对同步阅读课本课文的检阅,使用好阅读浏览表)
1.交流“阅读浏览表”1、2、3项内容。
同步阅读教材中,本单元编排了5篇课文,谁能说说文章的题目,以及选自哪一部名著。
2.小组交流“阅读浏览表”第4、8项内容。
五篇课文讲述了五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你最喜欢哪个故事?能简单地向同学做个介绍吗?也可以在小组讨论一下自己的疑惑之处。
3.全班交流,师随机完善知识树。
(设计说明:通过本环节,初步整理课外阅读材料,并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为后面的片断分享和精彩赏析作准备。
)
四、片断分享(主要汇报、分享对文本感性趣的体验)
生汇报“阅读浏览表“5、6、7”项内容。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选取探究点,进行深度及广度上的拓展。
古典名著之所以是经典,除了故事跌宕起伏,让人意犹未尽外,栩栩如生的人物也是关键。
,现在让我们继续将目光定格故事中的精彩句段,在这些句段的品读中走近人物。
预设一:《火烧赤壁》
在《草船借箭》中,我们知道曹操非常多疑,他又如何轻易相信黄盖向他投降呢?
其实,火烧赤壁之所以成功,还经历了“群英会蒋干中计”(反间计)、“献密计黄盖受刑”(苦肉计)、“阚泽密献诈降书”、“庞统巧授连环计”、“七星坛诸葛祭风”等一系列曲折离奇的故事。
有句歇后语叫“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就是说的他们的苦肉计。
小说中有这样的描写——“众官扶起黄盖,打得皮开肉绽,鲜血迸流,扶归本寨,昏绝几次。
动问之人,无不下泪”。
从这里,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黄盖?
预设二:《汴京城杨志卖刀》
1.作者为什么花那么多笔墨写牛二呢?(写牛二是为了衬托杨志的英雄侠义)
2.作者怎样写出了一个破落户泼皮形象?
⑴牛二的外貌——粗丑
⑵牛二的绰号——没毛大虫
⑶牛二的语言——蛮不讲理
⑷牛二的行为——欺蛮霸道
对这样一个破落户泼皮,杨志先是一让再让,最后忍无可忍,为民除害。
由此,你看到一个怎样的杨志?(英雄侠义)
预设三:〈齐天大圣〉
1.“齐天大圣”是什么意思?孙悟空为什么让玉帝封他这个称号?(说明悟空神通广大,敢于反抗权威。
)
2.孙悟空与巨灵神和哪吒的两场打斗有什么不同?从这两场打斗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悟空?(智勇双全)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的内容,是建立在学生自主交流的基础上的,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要善于观察分析学情,找到学生的疑难处入手,巧设探究点,切不可机械地按预设内容进行。
)
五、精彩赏析
刚才我们用经典镜头走近名著人物。
名著的魅力除了塑造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还有语言的精美、准确。
现在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这一段语言文字上,看你能有什么收获。
课件出示:归坐细看时,真是与众不同: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似娇花照水,行动处如弱柳扶风。
1.哪一句写得最生动?读这样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黛玉?做批注。
2.在语言的结构上,你发现曹雪芹用了哪些语言的密码?
(作者用了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
“闲静时”对“行动处”;“似”对“如”;“娇花照水”对“弱柳扶风”。
这一组句子写出了林黛玉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娇花”和“弱柳”则写出了黛玉的柔弱美、病态美。
)
3.这样的语言还有很多很多,找到这样的描写,读一读,背一背。
(设计说明:对第三学段学生来说,不仅要关注文章写了什么,更要思考作者是怎么写的。
引导孩子细细品味名著中语言文字的魅力,能促进孩子对书籍而不是电视剧的兴趣)
六、主题拓展(主要与生活联系、延伸;推荐相关主题的名著;能引起学生对该组主题产生主动的阅读兴趣的活动设计等)。
1.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画面展现几部名著中的图片。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善于谋略的孙膑,精忠报国的黄盖,反抗权威、智勇双全的悟空,柔弱善感、秀外慧中的林黛玉。
在我国古典名著中,这样精彩的人、精彩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图片。
2.生制定名著阅读计划。
同学们,每一个画面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
阅读名著,能增益智慧,提升素养。
今天,我们只是初步感受了中国古典名著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
你对哪部名著感兴趣?你最想阅读关于哪方面的内容?请写一个简单的阅读计划吧。
3.结束语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孩子们,这节课,只是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的一个起点,希望你们能按照自己的阅读计划,坚持沐浴在古典名著的甘泉里,把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设计说明:在恢宏的乐曲中结束课堂,给人余音绕梁的感觉。
随音乐出现的名著图片,能进一步激起孩子阅读名著的愿望。
)
附录
1.板书设计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