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一边读,一边猜》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word 版)
- 格式:docx
- 大小:205.51 KB
- 文档页数:9
小学三年级语文《一边读,一边猜》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掌握《一边读,一边猜》这篇群文的基本内容;2. 学会正确运用猜词猜意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分享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一边读,一边猜》群文教材;2. 教学媒体:投影仪、PPT课件;3. 教学工具:黑板、白板、彩色笔、钟表、奖品(以小红花等鼓励学生)。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题目中提到的群文阅读教材,并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群文阅读。
2.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阅读策略,并加以鼓励。
Step 2:预测猜测(10分钟)1. 展示群文教材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内容,猜测文章可能讲述的故事或主题。
2.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合理的标题,并说出自己的猜测理由。
Step 3:整体阅读(15分钟)1. 教师根据学生的猜测意见,给出一些提示。
2. 以课堂阅读的方式,带领全班学生一起朗读《一边读,一边猜》群文。
3.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插图所展示的内容,整体把握文章大意。
Step 4:细节理解(20分钟)1. 学生重新阅读文章,并分组讨论回答问题:“小男孩和小女孩分别猜中了几个词?”,“他们是如何猜对的?”。
2. 几个小组分别汇报得分最多的一个答案,并进行答案的比较和讨论。
Step 5:扩展思考(10分钟)1. 提问:“你觉得小女孩最后为什么选择自己的名字?”。
2. 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并鼓励学生展开思维讨论。
3. 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并引导学生从学会互帮互助和理解他人的角度进行思索。
Step 6:阅读分享(10分钟)1.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文字进行朗读,可以选择让同桌猜测这段文字的意思。
2. 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教师进行点评与肯定。
Step 7: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策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12教育版群文议题:一边读,一边猜的阅读方式就叫预测(有依据才能做出合理的预测)选文篇目:《不留余地的狼》、《田鼠太太的狼》、《公主的猫》、《七只瞎老鼠》、《爱德华——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三只小狼和一只大坏猪》。
选文来源:群文阅读1+X 读本。
教学目标:1.在一边读,一边猜的过程,认识到预测可能和原文的内容有点接近,也可能完全不一样,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预测一定有依据,有依据才能做出合理的推测;2.把学生无意预测引向主动预测,通过预测之后的验证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3.在有依据的预测过程中,提炼出推测故事情节有哪些依据,从而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
教学重难点:提炼推测故事情节的依据,认识到有依据的推测才是合理的预测,培养孩子的预测能力,让阅读变得趣味化,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教学课程:一、猜谜语,激趣导入:1.师谈话:孩子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那听好了(PPT 出示谜语),老师读谜语:(像狗不是狗,牙齿尖尖穿绿袍,吃肉喝血性残暴,打一动物,谜底是什么(狼),你是怎么猜到的,能告诉老师吗?);2.能抓住狼最重要的特点:样子像狗,牙齿很尖,而且是食肉动物来猜谜语,真是一个在动脑筋的孩子;3.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就和“猜”有关,(出示课题)请全班齐读课题《一边读,一边猜》(板书课题)二、读《不留余地的狼》提炼预测的依据:(一)对题目进行预测。
1.师谈话:课题是什么意思呢?评价:说得真好,像这样一边读,一边猜的阅读方式就叫“预测”(板书:预测)。
这节课我们要读的第一个故事是:全班读《不留余地的狼》;2.师: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狼?(不留余地的狼),看到这个题目,谁来预测一下课文有可能会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评价:孩子们预测的故事太精彩了,老师迫不及待地想读一读课文了。
)(二)了解故事情节。
1.师:请全班齐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想一想,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狼把动物通道的另一端堵上,就等着动物们来送死。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选文一
《田鼠太太的项链》绘本,用PPT呈现
选文二
不留余地的狼
文/陈仓
有一天狼发现山脚下有个洞,各种动物由此通过。
狼非常高兴,他想,守住山洞就可以捕获到各种猎物。
于是它堵上洞的另一端单,等动物们来送死。
第一天,来了一只羊。
狼追上前去,羊拼命的逃。
突然,羊找到一个可以逃生的小偏洞,从小洞仓皇逃窜。
狼气急败坏地堵上这个小洞,心想,再也不会功败垂成了吧?
第二天,来了一只兔子。
狼奋力追捕,结果,兔子从洞侧面的更小一点的洞口逃生。
于是,狼把类似大小的洞全堵上了。
狼心想,这下万无一失,别说羊、兔子,就是连鸡、鸭等小动物也都跑不了。
第三天,来了一只松鼠。
第四天,。
三年级群文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接触多种文本,提高阅读量和阅读速度。
2、培养学生比较、整合、分析信息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多篇文本的主要内容。
帮助学生掌握群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篇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比较和整合。
怎样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阅读多篇文本。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四、教学准备1、选择合适的文本材料,包括故事、童话、科普文章等。
2、制作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文本和引导阅读。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3 分钟)同学们,平时我们读一篇文章,能了解一个故事或者一些知识。
今天呀,老师要带大家一起读好几篇文章,这就叫群文阅读。
通过群文阅读,我们能收获更多的乐趣和知识,大家期待吗?(二)阅读文本一(10 分钟)1、老师发放第一篇文本,让学生快速阅读。
2、提问:这篇文章讲了什么?3、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关键信息,如人物、事件、结果等。
(三)阅读文本二(10 分钟)1、发放第二篇文本,同样要求快速阅读。
2、小组讨论:这篇文章和上一篇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3、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
(四)阅读文本三(10 分钟)1、发放第三篇文本,学生自主阅读。
2、思考:这三篇文章中,你最喜欢哪一篇?为什么?(五)比较与整合(12 分钟)1、引导学生将三篇文章放在一起,比较它们的主题、结构、写作手法等方面的异同。
2、让学生尝试总结从这三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
(六)拓展阅读(5 分钟)老师推荐一些相关的书籍或文章,鼓励学生课后继续阅读。
(七)总结(5 分钟)今天我们一起进行了群文阅读,读了好几篇有趣的文章。
通过群文阅读,我们能够更快速地获取信息,还能学会比较和思考。
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多多进行群文阅读,让自己成为阅读小能手!六、教学反思在本次群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们表现出了较高的积极性,但在比较和整合信息的环节,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三年级一、教学目标。
1. 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学会在多篇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
2. 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和总结能力,通过群文阅读发现文章之间的异同点。
3.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阅读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引导学生掌握群文阅读的方法,如快速浏览、精读重点段落等。
- 帮助学生梳理多篇文章的内容,找出共同主题和不同之处。
2. 教学难点。
- 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对多篇文章进行分析和评价,形成自己的观点。
- 引导学生将群文阅读中获取的知识和方法迁移到其他阅读情境中。
三、教学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1. 展示一些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秋天的景色。
2. 提问学生对秋天的印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秋天的群文阅读。
(二)阅读文章(15分钟)1. 分发三篇文章的阅读材料给学生。
2. 指导学生先快速浏览三篇文章,整体感知文章的大致内容,要求学生在5分钟内完成。
3. 然后让学生精读每篇文章,圈出生字词,标记出描写秋天景色、声音等方面的语句,10分钟内完成。
(三)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 - 5人。
2. 提出讨论问题:- 这三篇文章在描写秋天时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如都描写了秋天的景色、秋天的收获等)- 三篇文章在描写秋天时又有哪些不同之处?(可以从描写的角度、写作手法等方面分析)- 你最喜欢哪一篇文章?为什么?3. 每个小组安排一名记录员,记录小组成员的发言要点。
(四)小组汇报(10分钟)1.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2. 其他小组的同学认真倾听,并可以进行补充或提出疑问。
(五)总结归纳(5分钟)1.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对三篇文章进行总结归纳。
- 强调三篇文章在描写秋天方面的共同主题,如秋天的美丽、秋天的变化等。
- 总结三篇文章在描写手法上的不同,如有的用比喻,有的用拟人等。
2. 再次强调群文阅读的方法和要点,如快速浏览抓大意、精读找关键等。
宜宾市农业街小学校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周益琴)一、图片导入,猜读揭题(3分钟)1.出示有许多小动物的图片,学生看图猜图内容。
2.教师板书:猜。
二、共读故事,迁移策略。
(12分钟)1.回忆课文,说策略。
让学生说,(板书:预测)2.揭示课题。
边说边板书:一边读,一边3.回忆预测方法(学生说,课件出示,)4.师生共同预测《不留余地的狼》边预测,边回忆方法。
教师板书方法。
逐步形成板书。
5.不断出示实际内容进行验证。
6.出示第三四自然段。
验证,读。
小结:我们发现,我们的预测有时候和实际内容一样,有时候不一样,没有关系,预测没有对错,只要我们猜测有依据,猜出的故事就合理,也可以根据故事内容修正自己的想法。
顺着情节往下猜。
7.出示第四自然段。
学生验证。
8.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9.出示情节图,回忆故事。
10.看黑板总结方法。
总结方法:在阅读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像刚才一样,一边读,一边用()这些预测方法,只要我们有理有据,就能预测出合理的故事情节,我们还可以结合故事的发展修正自己的想法。
三、小组合作,运用策略。
(22分钟)(一)小组合作:小组快速商议选择预测喜欢的故事。
个人活动(5分钟):1.自己一边读,一边预测,填写在下面的情节图里。
2.练习:我用上()的方法,预测出了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局)是这样的()。
小组活动(8分钟):3.组长组织成员交流每个人预测的方法和内容。
4.做好小组展示的准备。
我们小组预测的故事是《》,我用了()的预测方法。
我预测故事是这样的()。
(二)求同比异出示三个故事,发现异同。
小结:我们可以用相同的方法预测不同的故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预测,这样的阅读才有意思。
四、推荐阅读,巩固策略。
(3分钟)1.师生看黑板进行形成完整的板书。
2.推荐阅读书目《语文同步阅读1+X》读本、《犟龟》、《活了一百万次的猫》。
板书:。
小学三年级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议题:故事情节的预测。
文本选用:主文:统编教材《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组文:语文同步阅读三年级上册1+X读本《爱德华——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田鼠太太的项链》,自选非连续性文本《小海螺与大鲸鱼》。
教学目标:1.运用预测方法猜想故事情节。
2.在猜、验、修正的阅读过程中,明晰方法、步骤。
3.感受边读边预测的好处和乐趣,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在猜、验、修正的阅读过程中,明晰方法、步骤。
上课年级:三年级教学流程:一、游戏激趣,揭示议题1.猜玩具小游戏。
师:你们喜欢玩游戏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玩具,谁愿意来摸一摸再猜一猜?你为什么这样猜?老师揭晓答案。
2.复习导入,回顾方法。
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回想一下我们是怎么一边读故事一边预测故事情节的呢?生反馈预测方法,师评价,引入课题。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从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导入新课。
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略读课文,将前一篇精读课文中习得的预测方法运用到学习之中。
对已学的预测方法进行梳理、回顾,既是学法的复习,也为本节课的预测夯实基础。
】二、因文而猜,明晰步骤1.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个故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前半段,猜一猜:胡萝卜先生可能在愁什么呢?学生对文段进行预测……师追问:你为什么这样预测呢?生答……师评价,出示原文比对验证。
2.(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自由读,预测一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生反馈……(胡子越变越长了)。
师:你为什么这样猜呢?生答,教师评价。
3.进入“预测挑战赛”,明确规则:自由读、猜。
生反馈;师出示第6自然段验证。
出示第7自然段,自由读、猜。
生反馈……师追问:你为什么这样猜?出示第8自然段验——修正。
4.出示原文结局。
【设计意图:先引导学生去发现“说猜想”“找依据”可以建立在文中几个关键词的理解基础上,再由教师结合板书梳理和丰富学生对预测的理解和认识。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三年级一、引言群文阅读是指通过学生合作阅读和讨论,培养他们对不同文本形式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拓展阅读广度和深度,提高识字量,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力。
本教学设计旨在为三年级学生设计一堂群文阅读课,以帮助他们培养对文本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群文作品,如童谣、诗歌、寓言故事等。
2.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通过讨论和分享,提高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提供学生与不同类型文本互动的机会,提升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各类群文阅读材料,包括童谣、诗歌、寓言故事等。
2. 班级分组名单。
3. 黑板、粉笔或白板、马克笔。
四、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今天的课程内容,解释群文阅读的概念,并激发学生对不同类型文本的兴趣。
2. 学生合作阅读(10分钟)将学生分组,并分发不同类型的群文阅读材料给每个小组。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合作阅读并理解所给材料。
3. 小组讨论(15分钟)要求学生围绕材料内容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并引导他们关注文本的语言特点和主题。
4. 学生展示(10分钟)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讨论的结果。
其他小组可以提问或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并引导他们不断提出新的问题。
5. 整合总结(1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整理学生的讨论要点,并对学生表现出色的地方予以表扬。
教师还可以分享自己的想法,并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
6. 拓展延伸(5分钟)鼓励学生在这堂课后继续阅读不同类型的群文作品,并向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
五、教学评价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对他们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评价。
可以进行口头评价或书面评价,鼓励学生互评和自评。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生合作阅读和讨论,促进了学生对群文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培养。
三年级上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该能够实现以下目标:1. 掌握群文阅读的基本概念;2. 了解不同类型的群文作品;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4.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审美情操。
二、教学内容和重难点1. 教学内容:群文阅读概念、群文阅读的重要性、不同类型的群文作品。
2. 重难点:学生对群文阅读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选择播放一段与群文相关的视频或音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群文阅读的好奇心。
)2. 概念讲解(教师可以通过问答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群文阅读的概念,并解释其重要性。
)3. 分类讲解教师介绍不同类型的群文作品,如神话、传说、寓言、童话、诗歌等,让学生了解每种类型的特点,并展示相关的作品给学生观看。
4. 阅读训练(教师可以选取一篇与群文相关的短文,让学生进行阅读,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5. 文学鉴赏(教师选取一些经典的群文作品,如《白蛇传》、《小红帽》等,以及一些经典的群文诗歌,让学生进行欣赏和鉴赏。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6. 创作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群文创作活动,比如让学生编写一个神话故事、创作一首群文诗歌等,通过亲身参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7.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并进行反思,学生可以就本次学习提出问题或感想。
四、教学评价1. 观察评价: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参与情况、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进行观察和评价。
2. 表现评价:可以通过学生的口头表达、讨论成果、创作产物等进行评价。
3. 作品评价:学生可以进行群互评和自评,评价他人和自己的作品。
五、板书设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展示的板书内容,可以是群文阅读的定义、分类,也可以是本课学习的关键词等。
)六、教学资源准备1. 视频或音频资源:与群文相关的视频或音频材料。
2. 书籍:包括不同类型的群文作品的阅读材料。
一边读一边猜——《总也倒不了的老屋》1+X主题阅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田鼠太太的项链》、《不留余地的狼》、《公主的猫》。
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初步学习根据题目、故事中的人物等进行预测的基本方法2能根据故事中的人物,在读文的过程中进行大胆预测。
在边读边猜的过程中总结出预测的基本方法。
3.学会用预测策略,阅读课外的文章《田鼠太太的项链》、《不留余地的狼》、《公主的猫》三篇文章,体验预测之外的惊喜。
教学重难点:根据故事中的人物,在读文的过程中进行大胆预测。
在边读边猜的过程中总结出预测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猜谜语。
咱们班的同学特别善于思考,老师想用一则谜语考考大家。
吐出细银丝,织成天罗网,摆下八卦阵,专捉飞来将。
(打一动物)2.这位同学能抓住关键词、联系生活猜出谜底。
今天我们就用“猜一猜”这种好玩的方式,来读几个有趣的童话故事。
二、回顾课文,梳理故事情节。
1.快速的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老屋在文中反复说的一句话。
2.思考:(1)老屋为什么说了三次同样的话?(2)老屋说完这句话以后真的到下了吗?请你大胆的猜测一下(用“我猜…因为…”句式回答。
)(3)小猫、老母鸡、小蜘蛛分别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在文中找一找。
(4)老屋答应了它们的请求了吗?请你大胆的猜测一下(用“我猜…因为…”句式回答。
)(5)再读课文,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老屋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6)聪明的小蜘蛛用讲故事的方法让老屋总也没有倒下。
请同学们猜测一下故事的结局:①还会来什么动物吗?②到现在老屋倒下了吗?3.全班交流,完成情节梯。
三、总结方法。
回顾一下:1.我们是怎么读这个故事的?(像这样一边读一边猜的阅读方法也叫——预测)2.在一边读一边预测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自己的预测可能和故事一样,也可能不一样。
)3.预测的一样不一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预测一定要有依据。
文本一:可笑的狼有一天,狼发现山脚下有个大洞,各种动物由此通过。
狼非常高兴,它想,守住山洞就可以捕获各种猎物。
于是,它堵上洞的另一端,单等动物来送死。
第一天,来了一只羊。
狼追上前去,羊拼命地逃。
突然,羊找到了一个可以逃生的小洞,仓皇逃脱。
狼气急败坏地堵上那个小洞,心想,再也不会功败垂成了吧?第二天,来了一只兔子。
狼奋力追捕,结果,兔子从更小一点的洞口逃脱了。
于是,狼把类似大小的洞全堵上。
狼心想,这下万无一失,别说羊、兔子,就连鸡、鸭等小动物也都跑不了。
第三天,来了一只小松鼠。
狼飞奔过去,追得松鼠上蹿下跳。
最终,松鼠从洞顶上的一个口儿逃脱了。
狼非常气愤,于是,它堵上了山洞里所有的窟窿,把整个山洞堵得水泄不通。
狼自己非常得意。
第四天,来了一只老虎。
狼吓坏了,拔腿就跑。
老虎穷追不舍。
狼在山洞里跑来跑去,由于没有出口,无法逃脱,最终,被老虎吃掉了。
文本二:不会写字的狮子狮子不会写字,为了向母狮子表达爱意,他决定找其他动物帮忙写信。
狮子让猴子帮他写信给母狮子。
猴子写完,念给他听:“可爱的女孩儿,你愿意跟我一起爬到树上去吗?我有香蕉,好吃得不得了!狮子敬上。
”“不对不对不对!我才不会这么写呢!”狮子遇到屎壳郎,让他帮忙写信。
屎壳郎写完,念给他听:“可爱的女孩儿,你愿意跟我一起爬到土堆上吗?我有粪便,好吃得不得了!狮子敬上。
”“不对不对不对!我才不会这么写呢!”狮子看见河马,请求河马帮忙。
河马帮狮子写信:“可爱的女孩儿,你愿意跟我在河里游泳,寻找水草吗?水草好吃得不得了!狮子敬上。
”果然,狮子最后被母狮子拒绝了。
文本三:友好的森林一个小女孩在森林里迷路了。
她又冷,又饿,又害怕,忍不住哭了起来。
“不要哭,也不要怕,”一个厚实的、令人放心的声音说,“因为你是在一座友好的森林里。
”女孩擦掉眼泪,东张西望,却怎么也看不见是谁在说话。
“呵呵,是我,松树啊!”那个声音又说道。
女孩惊奇地转过身,原来说话的竟是她一直背靠着的大松树。
《陶罐和铁罐》——边读边猜激发兴趣,边猜边读提高能力发布时间:2021-03-29T11:03:48.03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2月下作者:姚佳[导读] 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陶罐和铁罐》哈尔滨市一曼小学校姚佳 150006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陶罐和铁罐》教学目标:1.通过猜读法引领学生进行文本阅读,抓住描写神态、语言的不同词句来了解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特点,通过分角色朗读和个性化朗读感受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有礼”。
2.通过质疑问难、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奚落”和“相提并论”。
通过有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对话等方式体会“傲慢、谦虚、轻蔑、懦弱”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并能概括课文的内容。
3.领悟寓言故事蕴含的寓意,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不和短处,正确看待人和事物。
4.核心素养点:提高语言建构和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感。
教学重点:通过猜读法引领学生进行文本阅读,抓住描写神态、语言的不同词句来了解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特点,用多样的朗读形式来表现陶罐和铁罐的形象。
教学难点:领悟寓言故事蕴含的寓意,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不和短处,正确看待人和事物。
教学流程:一、导课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一个寓言故事《陶罐和铁罐》。
板书,齐读课题。
猜一猜,看到这个题目,你觉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预设:1.我觉得就是讲两个罐子的事。
2.我觉得可能是陶罐和铁罐打仗的故事。
3.我觉得可能是陶罐和铁罐玩耍的故事。
二、猜测出示: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
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1.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大胆猜测。
预设:“奚落”是什么意思呢?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2.师过渡:那么在课文中铁罐是怎样来奚落陶罐的呢?出示:1——9自然段。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三年级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本教学设计是为三年级学生设计的群文阅读教学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扩大他们的阅读视野,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以及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准确度。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4. 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对各类文学作品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将以多种不同的文学作品为主要教学素材,包括童话、寓言、俗语、谜语等。
学生将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这些文学作品,提高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习的内容,以检查学生对前面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创造一个轻松活泼的氛围,通过一个有趣的小游戏或故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程中来。
步骤二:阅读文学作品1. 准备一些简短有趣的文学作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作品。
2. 将文学作品分发给学生,要求他们默读并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
3. 鼓励学生在阅读后提出问题,解答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疑惑。
步骤三: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所阅读的文学作品。
2. 指导学生提出问题,互相交流,并就作品的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展开讨论。
3. 教师适时介入小组讨论,指导学生在讨论中深入思考,引导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步骤四:语言表达1. 鼓励学生根据他们所学到的知识,用口头或 written 形式表达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看法。
2. 分享学生的表达,鼓励他们互相倾听和交流意见。
3. 教师需要提供积极的反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指导他们在表达中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步骤五:反思总结1. 结束本次课程之前,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所学内容,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要点。
2. 鼓励学生提出对本节课程的反思和意见,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
四、教学评估1. 通过观察学生在阅读、讨论和语言表达环节的参与程度,判断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小学三年级语文《一边读,一边猜》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边读,一边猜作品教学年级:小学三年级上册选文篇目:七只瞎老鼠、XXX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三只小狼和一只大坏猪等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建立起主动预测的意识,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趣味和快乐。
2.提炼出推测故事情节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
3.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主动地进行预测的惯。
教学重难点:在一边读一边猜的过程中,提炼出推测故事情节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
教学过程:1.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老师:大家喜欢听故事吗?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几个有趣的故事,想不想听?2.共读《七只瞎老鼠》,提炼预测的方法。
老师:这个怪东西是什么呢?谁来猜一猜?学生:猜猜。
老师:等上完这堂课我们再揭晓答案。
3.共读《不留余地的狼》,提炼预测的方法。
一)对题目进行预测。
老师:出示题目,大家猜一猜,故事会写什么呢?学生:猜测故事情节。
二)读第一段,了解故事的起因。
老师:出示第一段,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学生:交流。
(出示关键词:洞、堵上另一端、送死)三)预测第一个情节。
老师:出示文子,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请大家猜猜。
学生:预设羊被狼吃或羊从洞中逃脱。
老师:相机点评,你的猜测是合理的,你的猜测也是有依据的。
4.共读其他故事,继续提炼预测的方法。
老师:出示其他故事,大家继续猜测。
5.结束语。
老师:通过这种好玩的方式,我们学会了用课上学到的预测策略,阅读课外的文章,并养成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主动地进行预测的惯。
故事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来看一下第二自然段。
生说,师梳理并出示第一个情节。
接着,师要求学生预测后面的情节。
学生根据起因和前面的情节图,猜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并将猜测填进情节图里。
小组分享自己的猜测,并交流猜测的依据。
接着,全班交流,指名上台展示自己的情节图,并交流自己的猜测以及这样猜测的依据。
教师相机点评学生的猜测。
接下来,学生读故事的后面部分,借助情节图梳理后面的情节,并对比一下自己的猜想哪些和故事一样,哪些不一样。
小学三年级语文《一边读,一边猜》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一边读,一边猜
一边读,一边猜
爱德华——世界上
最恐怖的男孩
三只小狼和一只大
坏猪
1、珍视学生初始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建立起主动预测的意识;通过
预测之后的验证,会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趣味和快乐。
2、在一边读一边猜的过程中,提炼出推测故事情节的基本方法,培养
学生的预测能力。
3、学会用课上学到的预测策略,阅读课外的文章,并养成在阅读过程
中不断主动地进行预测的习惯。
在一边读一边猜的过程中,提炼出推测故事情节的基本方法,培养学教学重难点
生的预测能力。
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平常,大家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想不想听?
一、齐读课题,导入新课。
(三)预测第一个情节
狼的如意算盘会不会成功呢?我们接着往下读——
1、出示文字:第一天,来了一只羊……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请大家猜一猜。
生说。
预设:
羊被狼吃
羊从洞中逃脱
……
师相机点评:
你根据生活经验和常识做了这样的猜测,你的猜测是合理的。
你联系前面的内容,做出了大胆合理的猜测,真不错!
你能借助以往的阅读经验来进行猜测,你的猜测也是有依据的。
……
2、验证。
故事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故事第二自然段。
请大家默读这段文字,看看和你刚才的猜测是不是一样。
(1)读了故事,你知道了什么?生说,师梳理并出示第一个情节。
(见情节图)
故事起因
、
羊
逃脱
堵上
(2)和你刚才的猜测是否一样呢?我来采访采访两位同学。
点拨:其实,和故事内容猜得是不是一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猜测一定要有依据。
1、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分别来了谁?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接着往下猜测。
出示预测提示:
①根据起因和前面的情节图,猜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②想想为什么会这么猜?然后将你的猜测填进情节图里。
生对后面的情节进行预测并完成情节图。
交流
全班交流。
指名上台展示自己的情节图,并交流自己的猜测以及这样猜测的依据。
师相机点评:
你联系生活经验和常识进行猜测,你的猜测有自己的依据,不错!
你能借助以往的阅读经验来进行猜测,真棒!
你结合前面的内容,顺着往下进行猜测,不错。
你能借助题目来猜测故事的结局,你的猜测真不错!
……
2、验证。
故事是怎样的呢?请大家拿出故事,默读3-5自然段,看看自己的猜想哪些和故事一样,哪些不一样。
生读。
交流:
(1)读了故事的后面部分,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借助情节图梳理后面的情节。
师出示完整的情节图。
故事起因
、
羊
逃脱堵上逃脱堵上
(五)提炼方法
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怎么读这个故事的?(一边读,一边猜)像这样一边读,一边猜的阅读方法也叫——预测(板书:预测)。
出示预测提示:
题目起因
羊狼》送死
逃脱
堵洞
花母鸡
谷子谷子
别看年纪小,胡子可不少
小山羊
小组交流自己的预测以及预测的依据。
生读,思考
(1)读了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题目起因
羊
狼》送死
逃脱
堵洞
花母鸡
谷子谷花子生
《公主
的猫》
指名说。
1、出示故事前面部分,师生共读。
第二张、第三张《寻猫布告》是怎
测?
生读。
(1)读了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题目起因
《不留洞、
松鼠
羊
余地的另一端、
狼》送死
逃脱
堵洞
花母鸡
谷子谷花子生
大眼睛,会上树
还会捉老鼠
小山羊
(2)你的预测哪些和故事一样,哪些不一样?指名说。
四、回顾过程,比较发现。
今天,咱们读了三个故事——齐读题目。
在一边读一边预测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
◎我发现一边读,一边预测,然后验证自己的预测,会让我们的阅读变得十分有趣!
◎我发现我们的预测可以和故事一样,也可以不一样,但是我们的预测一定要有依据。
◎预测的时候,我发现借助题目、插图、前面的内容、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以及以往的阅读经验进行预测,可以让我们的预测更加合理。
……
五、回顾拓展运用
(一)到了揭晓答案的时候了——
七只瞎老鼠发现的这个怪东西到底是什么呢?出示大象图片。
(二)给大家推荐几个有趣的故事。
出示故事封面:
《爱德华——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
《三只小狼和一只大坏猪》
……
和小伙伴一起读一读吧!注意要一边读,一边预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哦,相信这样读下去,你的阅读之旅一定会妙不可言!
板书设计:
预测
阅读经验
预测是一种自然存在的阅读心理。
儿童在阅读的时候,都会无意识地运用这一策略。
本组群文阅读旨在是引导学生将这种无意识的阅读心理,转变为一种有意识的阅读策略,并能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主动地进行预测;同时通过这组群文的学习,还要引导学生提炼出预测的
基本方法,提高自己的预测能力,并能将课上学到的预测策略主动运用到课外的阅读中去。
基于以上想法,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