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配电课程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12 MB
- 文档页数:34
某学校供配电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供配电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电力系统组成、电力传输和配电的基本原理。
2. 使学生了解供配电系统中常用设备的功能、原理及运行维护要点。
3. 帮助学生掌握电力系统中电压、电流、功率等基本参数的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供配电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进行简单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和分析。
2.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能正确使用供配电设备,进行安全、高效的供配电线路搭建。
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计算机软件,进行供配电系统的模拟与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供配电领域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电力科学的精神。
2. 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供配电系统运行中的安全风险,并掌握预防措施。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使他们意识到供配电系统对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性。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课程内容紧密联系课本,注重实用性,旨在帮助学生奠定扎实的供配电理论基础,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安全意识。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以此为基础,确保学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课程目标,选择以下内容进行科学、系统的组织:1. 供配电系统概述:包括电力系统组成、电力传输与配电的基本原理,涉及课本第一章内容。
2. 供配电设备:介绍常用供配电设备的功能、原理及运行维护要点,如变压器、断路器、配电柜等,对应课本第二章。
3. 电力参数计算:讲解电压、电流、功率等基本参数的计算方法,包括单相和三相电路的计算,涉及课本第三章。
4. 供配电系统设计: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简单供配电系统设计和分析的能力,涵盖课本第四章内容。
5. 供配电线路搭建与操作:教授学生动手操作供配电设备,进行安全、高效的供配电线路搭建,涉及课本第五章。
6. 供配电系统模拟与优化: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计算机软件,进行供配电系统的模拟与优化,对应课本第六章。
供配电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供配电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供配电系统设计。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供配电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分类。
2.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参数和电力线路的传输特性。
3.掌握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4.熟悉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
5.能够进行供配电系统的初步设计。
6.能够进行电力线路的敷设和设备的选择。
7.能够进行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认识到供配电系统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2.培养学生热爱电力事业,积极向上的职业精神。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交流沟通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供配电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分类。
2.电力系统的基本参数和电力线路的传输特性。
3.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4.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
5.第一周:供配电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分类。
6.第二周:电力系统的基本参数和电力线路的传输特性。
7.第三周: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8.第四周: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通过讲解供配电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和运行过程。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熟悉电力线路的敷设和设备的选择。
4.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供配电系统设计》2.参考书:相关电力系统、电力线路的教材和资料3.多媒体资料: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和运行视频、图片等4.实验设备:电力线路敷设设备、电力设备模型等通过以上教学资源,我们将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供配电短篇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供配电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能够分析和解决简单的供配电问题。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了解供配电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原理;•掌握电压、电流、电阻等基本电学概念;•熟悉电源、负载、配电设备等的基本特性。
2.技能目标:•能够使用基本电学仪器进行电压、电流、电阻的测量;•能够分析简单供配电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性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供配电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供配电系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细致观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供配电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原理;2.电压、电流、电阻等基本电学概念及其测量方法;3.电源、负载、配电设备等的基本特性和选择;4.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管理;5.常见供配电故障的分析和处理。
6.第一课时:供配电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原理;7.第二课时:电压、电流、电阻的基本概念及其测量;8.第三课时:电源、负载、配电设备的基本特性和选择;9.第四课时: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管理;10.第五课时:常见供配电故障的分析和处理。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章节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供配电系统的组成、原理和应用;2.讨论法:分组讨论电压、电流、电阻的概念和测量方法;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供配电系统设计和运行案例;4.实验法:动手进行电压、电流、电阻的测量实验。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供配电系统设计与应用》;2.参考书:供配电系统相关论文和书籍;3.多媒体资料:供配电系统工作原理演示视频;4.实验设备: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等测量仪器。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供配电系统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供配电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电力系统的基本构成、电力传输和配电的基本原理。
2. 学生能够掌握供配电系统中常见的设备及其功能,如变压器、断路器、保护装置等。
3. 学生能够了解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维护原则,以及与电力系统稳定性和经济性相关的重要参数。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简单供配电系统的故障原因,并提出解决策略。
2. 学生能够设计基本的供配电系统图,并进行模拟计算,验证系统运行的合理性。
3. 学生通过案例学习和模拟操作,能够掌握供配电系统日常运行与维护的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供配电系统的复杂性,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耐心和细致。
2. 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发展团队协作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3. 学生能够认识到供配电系统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对电力工程职业的兴趣和敬业精神。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工程技术类专业的学生,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使学生不仅掌握供配电系统的基本知识,而且能够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工程素养为核心,旨在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电力工程技术人才。
二、教学内容1. 供配电系统概述- 电力系统的基本构成与功能- 供配电系统的分类与运行特点2. 供配电系统设备- 变压器:原理、分类、运行特性- 断路器:原理、结构、操作过程- 保护装置:功能、分类、配置原则3. 供配电系统运行与维护- 系统运行原则与要求- 常见故障类型及处理方法- 系统维护策略与操作流程4. 供配电系统设计基础- 系统设计原则与步骤- 设备选型与参数计算- 系统模拟与优化5. 案例分析与实训操作- 典型供配电系统案例分析- 实训操作:系统图绘制、模拟计算、设备操作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组织和系统安排,以教材为依据,结合实际工程案例,确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供配电技术大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供配电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供配电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掌握供配电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功能;–理解供配电系统的运行原理和运行维护方法;–熟悉电力系统中常用的设备和设施及其参数选择;–掌握电力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设计原则。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供配电系统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进行电力系统的负荷分析和设计;–能够进行电力系统的短路计算和保护设计;–能够进行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和运行维护。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电力系统的认识;–培养学生对供配电系统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供配电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电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维护。
具体内容包括:1.供配电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功能;2.供配电系统的运行原理和运行维护方法;3.电力系统中常用的设备和设施及其参数选择;4.电力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设计原则;5.电力系统的负荷分析和设计;6.电力系统的短路计算和保护设计;7.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和运行维护。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供配电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供配电问题的能力;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电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维护方法;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的实验方法和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供配电技术》作为主要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理论知识;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4.实验设备:准备相关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供配电技术实训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供配电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供配电系统中的实际问题。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供配电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技术,了解供配电技术的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供配电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具备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供配电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地位,增强对供配电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供配电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技术,供配电技术的发展趋势。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供配电系统的基本概念: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电力系统的电压等级,电力系统的负荷特性,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
2.供配电系统的基本原理:电力传输的基本原理,电力分配的基本原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电力系统的可靠性。
3.供配电系统的基本方法:供配电系统的规划方法,供配电系统的设计方法,供配电系统的运行方法,供配电系统的维护方法。
4.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技术: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管理,供配电系统的维护技术,供配电系统的故障处理,供配电系统的优化。
5.供配电技术的发展趋势:智能化供配电技术,绿色供配电技术,高效供配电技术,安全供配电技术。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和讨论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供配电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技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供配电系统的运行方法和维护技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深入理解供配电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常州大学供配电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供配电系统的基本原理、设备和运行维护方法,培养学生具备供配电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管理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掌握供配电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分类;(2)了解供配电系统的主要设备及其工作原理;(3)熟悉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维护方法和故障处理措施;(4)掌握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步骤。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供配电系统的基本参数和性能指标;(2)能够进行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和计算;(3)具备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管理和故障处理能力;(4)能够使用相关软件进行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和仿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使其能够认真对待供配电系统的工作;(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使其能够与他人共同完成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和运行任务;(3)培养学生持续学习的意识,使其能够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供配电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分类;2.供配电系统的主要设备及其工作原理;3.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维护方法和故障处理措施;4.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步骤;5.供配电系统的基本参数和性能指标的分析;6.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和计算方法;7.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管理和故障处理实践;8.使用相关软件进行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和仿真。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供配电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和运行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维护方法和故障处理措施;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熟悉供配电系统的主要设备及其工作原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供配电系统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2.参考书:推荐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供配电系统的相关知识点;4.实验设备:准备供配电系统的主要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学校供配电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学校供配电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电路构成、电力传输和分配等。
2. 掌握供配电系统中的主要设备及其功能,如变压器、断路器、保护装置等。
3. 了解我国电力系统运行的相关法规和标准,以及在学校供配电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阅读和分析学校供配电系统的电路图,并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计算。
2. 学会使用相关工具和仪器进行供配电设备的检查、维护和故障排除。
3. 能够针对学校供配电系统的实际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学校供配电技术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
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让他们明白安全操作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与他人有效沟通和合作。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培养具备一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技術人才。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学生和教师能够清晰地了解课程的预期成果,并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1. 学校供配电系统概述:介绍学校供配电系统的基本构成、工作原理及重要性。
- 教材章节:第一章 供配电系统概述- 内容列举:电路构成、电力传输与分配、学校供配电系统的特点。
2. 供配电设备及其功能:详细讲解变压器、断路器、保护装置等主要设备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 教材章节:第二章 供配电设备- 内容列举:变压器、断路器、继电保护、配电设备。
3. 供配电系统设计及计算:学习如何进行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和计算。
- 教材章节:第三章 供配电系统设计- 内容列举:电路设计、设备选型、短路计算、负荷计算。
4. 供配电系统运行与管理:了解学校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管理、维护保养及故障排除。
- 教材章节:第四章 供配电系统运行与管理- 内容列举:运行管理、维护保养、故障排除、安全操作。
5. 案例分析与实践:分析学校供配电系统实际案例,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某学校供配电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部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供配电系统的基本概念、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供配电系统的运行原理和维护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供配电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能够进行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力系统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供配电系统安全、高效、可靠运行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供配电系统的基本概念、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供配电系统的运行原理和维护方法。
1.第一部分:供配电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供配电系统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第二部分: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发电机、变压器、线路、开关设备等。
3.第三部分:供配电系统的运行原理,包括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电压调节、无功补偿等。
4.第四部分:供配电系统的维护方法,包括设备的检查、维修、故障处理等。
三、教学方法本章节的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方式。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供配电系统的基本概念、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供配电系统的运行原理和维护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原理和维护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章节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1.教材:选用国内知名出版社出版的供配电系统教材,保证知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生动形象地展示供配电系统的运行原理和维护方法。
4.实验设备:准备供配电系统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主要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保证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现代供配电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现代供配电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电力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2. 掌握电力变压器、高低压开关设备、保护装置等关键设备的构造和工作原理;3. 了解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维护、故障处理及安全操作规程。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供配电系统的基本电路,并进行简单的设计计算;2. 学会使用供配电设备进行实际操作,具备初步的设备检查、维护和故障排除能力;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供配电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进行评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现代供配电技术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电力科学领域的热情;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在实际操作中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现代供配电技术课程的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从事电力系统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的基本素质,为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输送合格人才。
二、教学内容1. 电力系统概述:介绍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其功能,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五个环节。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力系统概述内容: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
2. 供配电设备原理:讲解电力变压器、高低压开关设备、保护装置等关键设备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教材章节:第二章 供配电设备原理内容:变压器的构造与原理、高低压开关设备、保护装置及其功能。
3. 供配电系统设计:学习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原则、设计流程及主要设计内容,进行简单的设计计算。
教材章节:第三章 供配电系统设计内容:供配电系统设计原则、设计流程、主要设备选型及计算。
4. 供配电系统运行与维护:介绍供配电系统的运行维护、故障处理及安全操作规程。
教材章节:第四章 供配电系统运行与维护内容:运行维护的基本要求、常见故障处理、安全操作规程。
供配电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章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供配电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了解供配电系统的组成和运行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供配电问题的能力。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1)理解供配电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供配电系统的组成和运行方式;(3)了解供配电系统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2.技能目标:(1)能够分析供配电系统的基本参数和性能指标;(2)能够绘制供配电系统的简单电路图;(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供配电系统的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供配电系统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关注供配电系统的安全和环保意识;(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供配电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供电、配电的定义,供配电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性能指标。
2.供配电系统的组成和运行方式:包括供配电系统的电路组成,电源、负载、线路、变压器等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和运行方式。
3.供配电系统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包括供配电系统中的故障分析、保护装置的作用和原理、系统的优化和节能措施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章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供配电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供配电系统的运行方式和常见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供配电系统的基本参数测定方法和设备运行原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章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的供配电系统相关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一些相关的专业书籍,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供配电系统课程设计1. 系统概述供配电系统是指向用户供电的系统,主要由变电站、配电站、分支箱、电缆、开关柜、配电变压器等组成。
一个完善的供配电系统需要满足以下要求:•可靠性高:保证供电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经济性好:降低电力输配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安全性强:确保供电设备和人身安全本课程设计将围绕以上几个方面展开,从设计角度出发,探讨如何设计一个合理、稳定、经济的供配电系统。
2. 设计方案2.1 变电站变电站是供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将高压电力转换成低压电力,向各个用户供电。
变电站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选址:变电站应该选在电力负荷密集区域,同时考虑安全因素,避免选在易受灾区域。
•配置:根据具体负荷情况,配置变电站的容量和数量。
•设备选型:根据电力需求和运行成本,选择高效、耐用的变电设备。
2.2 配电站配电站是将变电站输送的低压电力,再次分配到用户终端的场所。
配电站的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选址:配电站应该选在电力负荷密集区域,与变电站的选址有所不同。
•配置:根据具体负荷情况,配置配电站的容量和数量。
•设备选型:根据电力需求和运行成本,选择高效、耐用的配电设备。
2.3 电缆和开关柜电缆和开关柜是供配电系统的连接部分,将电力从变电站和配电站输送至用户终端。
它们的选型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材料:电缆和开关柜的材料应该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行业规范。
•安全性:电缆和开关柜的接线应该牢固、稳定,确保安全可靠。
•维护成本:考虑到电缆和开关柜的维护和更换成本,需要选择质量稳定、易于维护的型号。
2.4 配电变压器配电变压器是将变电站的电力输出调整为用户需要的电压,是最后一环供电系统的关键部分。
配电变压器的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容量:根据不同需要电力调压的负载,确定配电变压器的容量。
•稳定性:选择稳定性好的配电变压器,确保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
•经济性:尽量选择经济性好的配电变压器,提高供电系统的经济效益。
某学校供配电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供配电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电路元件、电力系统组成及其功能。
2. 使学生了解供配电系统中常用的设备及其工作原理,如变压器、断路器等。
3. 帮助学生理解电能的传输与分配过程,掌握电力负荷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供配电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设计简单供配电系统的能力,能够进行基本的电路图绘制和设备选型。
3. 使学生掌握供配电系统运行与维护的基本技能,具备安全操作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供配电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3. 增强学生节能环保意识,认识到供配电系统在节能减排方面的重要性。
本课程针对某学校供配电课程设计,结合学生年级特点和教学要求,旨在让学生掌握供配电系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他们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中不断提高,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供配电系统基础知识:包括电路元件、电力系统组成及其功能,对应教材第1章。
- 电路元件:电阻、电感、电容等基础元件特性。
- 电力系统组成:发电机、变压器、线路、负荷等。
2. 常用供配电设备:介绍变压器、断路器、接触器、继电器等设备工作原理及选用,对应教材第2章。
- 变压器:原理、类型、运行特性。
- 断路器:原理、结构、操作过程。
3. 电力传输与分配:讲解电能传输、分配过程及电力负荷计算,对应教材第3章。
- 电能传输:线路参数、电压损失、功率损失。
- 电力负荷计算:负荷类型、计算方法。
4. 供配电系统设计:培养学生设计简单供配电系统的能力,对应教材第4章。
- 电路图绘制:元件符号、连接方式。
- 设备选型: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设备。
5. 供配电系统运行与维护:介绍系统运行原理、安全操作及维护方法,对应教材第5章。
- 系统运行:保护装置、自动化设备。
- 安全操作与维护:操作规程、故障处理、定期检查。
供配电区域供电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供配电系统的基础知识,掌握电力传输、变压、配电的基本原理。
2. 掌握供配电系统中各种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其功能。
3. 了解供配电系统的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操作的基本要求。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供配电系统中的电路图,并进行简单电路的计算。
2. 能够正确使用供配电设备,进行模拟操作,解决实际问题。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供配电系统的故障进行排查和处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电气工程,关注供配电技术的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供配电项目中与他人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3. 树立安全意识,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操作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结合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在掌握供配电知识的同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具有一定电气基础知识的初中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动手能力强,但安全意识相对较弱。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安全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供配电系统基础知识:包括电力系统概述、电力传输线路、变压器、配电装置等,对应教材第一章。
- 电力系统概述:理解发电、输电、变电、配电过程。
- 电力传输线路:掌握线路参数,了解线路损耗和电压降的计算。
- 变压器:学习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类型及其在供配电系统中的应用。
- 配电装置:了解常见配电装置的结构、原理及功能。
2. 供配电系统设备及其操作:包括开关设备、保护装置、控制设备等,对应教材第二章。
- 开关设备:学习断路器、隔离开关、负荷开关等设备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
- 保护装置:了解过电流保护、短路保护等基本保护原理及配置。
- 控制设备:掌握控制电路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3. 供配电系统安全知识及操作规范:对应教材第三章。
供配电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供配电技术的基本原理,理解电力系统中的配电设备和线路的构成及功能。
2. 使学生了解供配电系统中的主要参数及其相互关系,能够分析简单供配电网络的基本特性。
3. 引导学生掌握电力系统中短路计算及保护配合的基本方法,能够进行基本的供配电系统设计。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供配电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对供配电系统进行简单设计和优化。
2. 提高学生运用相关软件工具进行供配电系统仿真的技能,增强实际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就供配电技术问题进行有效讨论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供配电技术领域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2. 引导学生关注供配电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培养实践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3. 教育学生遵循职业道德,树立安全意识,养成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供配电技术基础知识,提高实际操作和工程应用能力,同时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电力行业的发展需求。
二、教学内容1. 供配电技术基本原理:包括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供配电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电力系统中的主要电气设备。
- 教材章节:第一章 供配电技术概述- 内容:电力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供配电系统各级电压等级、主要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
2. 供配电系统参数及特性分析:涉及电压、电流、功率、阻抗等参数的计算及相互关系,简单供配电网络的特性分析。
- 教材章节:第二章 供配电系统参数及特性- 内容:参数计算方法、网络特性分析、功率分配与损耗计算。
3. 短路计算与保护配合:短路故障分析、短路电流计算方法、保护装置的选择与配合。
- 教材章节:第三章 短路计算与保护- 内容:短路故障类型、短路电流计算、保护装置参数选择、保护配合原则。
供配电工程课程设计任务及执行计划适用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践名称: 供配电工程课程设计学时: 2周学分: 2教研室: 电气教研室学期: 第六学期一、设计目的及要求《供配电工程》课程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课程, 电力工程课程设计是学生接受专业培养的一个教学环节, 是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一次培养训练和检验。
本课程设计主要针对用户供配电系统进行。
通过本课程设计, 使学生熟悉用户供配电系统初步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基本内容、设计程序、设计规范等, 锻炼学生工程设计、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工程计算、工具书使用等能力, 并使学生了解供电配电系统前沿技术及先进设备。
二、设计基本内容及任务供电配电系统设计, 一般只能进行模拟设计, 即真题假作或假题真作, 选题提供资料如下: 用户总平面布置图、用户生产任务、负荷情况、负荷性质、供用电协议、用户自然条件等。
设计题目可以是总降压变电所的电气设计、高压配电所设计, 也可以是车间变电所设计, 也可以是车间动力或照明设计。
在确定选题并提供资料的基础上, 指导教师可根据设计时间合理选择设计份量。
设计基本内容包括:1.用户负荷计算及无功补偿计算;2.确定用户总降压变电所、总配变电所或车间变电所的所址和型式;3.确定主接线方案(要求从两个比较合理的方案中优选);4.确定主变压器型式、容量和数量;5、短路计算, 并选择、校验一次设备(尽量列表);6.选择用户电源进线及用户高压配电、低压配电线路;7、选择保护装置及其整定计算;8、防雷保护及接地装置的设计。
三、设计成果在完成设计计算任务的基础上, 要求写出下列资料: 1)设计说明书1份2)主接线电路图1张。
供配电系统设计报告课题某加工厂供配电系统设计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完成时间任务书一.负荷情况某厂变电所担负三个车间、一个办公楼和一个食堂的供电任务,负荷均为380/220V负荷。
各部门电气设备、负荷情况如下:(一)一号车间一号车间接有下表所列用电设备(二)二号车间二号车间接有下表所列用电设备(三)三号车间三号车间接有下表所列用电设备(四)办公楼办公楼接有下表所列用电设备负荷(五)食堂食堂接有下表所列用电设备负荷二、供用电协议(1)从电力系统的某66/10KV变电站,用10KV架空线路向工厂馈电。
该变电站在工厂南侧1km。
(2)系统变电站馈电线的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的整定时间s t op 2=,工厂总配变电所保护整定时间不得大于。
(3)在工厂总配电所的10KV 进线侧进行电能计量。
工厂最大负荷时功率因数不得低于。
(4)系统变电站10KV 母线出口断路器的断流容量为200MVA 。
其配电系统图如图1。
(5)供电贴费和每月电费制:每月基本电费按主变压器容量计为18元/kVA ,动力电费为元/kW·h ,照明电费为元/kW·h 。
此外,电力用户需按新装变压器容量计算,一次性地向供电部门交纳供电贴费:6~10kV 为800元/kVA 。
区域变电站图1 配电系统图三.工厂负荷性质生产车间大部分为一班制,少部分车间为两班制,年最大有功负荷利用小时数为4000h ,工厂属Ⅲ级负荷。
四.工厂自然条件(1)气象资料:本厂所在地区的年最高气温为38o C ,年平均气温为23 o C ,年最低气温为-8 o C ,年最热月平均最高气温为33 o C ,年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6o C ,年最热月地下处平均温度为25 o C 。
当地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年雷暴日数为20。
(2)地质水文资料:本厂地区海拔60m ,底层以砂粘土为主,地下水位为2m 。
五.设计任务书1.计算车间、办公楼、食堂用电计算负荷2.计算全厂的计算负荷3.确定厂变电所变压器台数、各变压器容量4.供电方式及主接线设计5.短路计算及设备选择6.高压配电系统设计7.保护及接地防雷系统设计六.设计成果1.设计说明书(设计报告),包括全部设计内容,并附有必要的计算及表格。
2.电气主接线图(3号图纸)。
3.继电保护配置图(3号图纸)。
4.总降压变电所平面布置图(3号图纸)。
目录第一章负荷计算和无功补偿 (5)负荷计算的目的和方法 (5)全厂负荷计算的过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无功功率补偿 (9)第二章变电所的选择及主变压器的选择 (9)变电器容量的选择 (9)变压器台数与型号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总降压变电所电气主接线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短路电路的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短路的形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短路的原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短路的危害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项短路电流的计算 (14)第四章导线型号及截面的选择 (17)第五章高低压电气一次设备的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气设备选择原则 (18)高压一次设备的选择 (20)变电所低压一次设备的选择 (21)第六章接地与防雷设计防雷保护的措施 (22)防雷装置的接地 (23)第七章变电所二次回路方案选择及继电保护整定 (24)二次回路方案选择 (24)主变压器的继电保护装置 (24)总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负荷计算和无功补偿负荷计算的目的和方法1、负荷计算的内容和目的(1)求计算负荷,是选择确定建筑物报装容量、变压器容量的依据;(2)求计算电流,是选择缆线和开关设备的依据;(3)求有功计算负荷和无功计算负荷,是确定静电电容器容量的依据。
2、负荷计算的方法(1)需要系数法——用设备功率乘以需要系数和同时系数,直接求出计算负荷。
用于设备数量多,容量差别不大的工程计算,尤其适用于配、变电所和干线的负荷计算。
(2)二项式系数法——应用局限性较小大,主要适用于设备台数较少且容量差别较悬殊的的场合。
(3)利用系数法——采用利用系数求出最大负荷区间内的平均负荷,再考虑设备台数和功率差异的影响,乘以与有效台数有关的最大系数,得出计算负荷。
适用于各种范围的负荷计算,但计算过程稍繁。
全厂负荷计算的过程本设计各车间计算负荷采用需要系数法确定。
主要计算公式有: 有功计算负荷(kW ):dC C K P P = 无功计算负荷(kvar ):ϕtan C C P Q =视在计算负荷(kVA ):22CC C Q P S +=计算电流(A ):NC C U S I 3/=设计原则与要求1、工厂供电设计必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令,标准和规范,执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以保证做到节约能源、节约有色金属等经济政策。
2、工厂供电设计必须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按照不同的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工程特点和地区供电条件,合理确定不同的设计方案。
3、工厂供电设计要做到安全、可靠、经济、优质。
应采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效率高、能耗低、性能先进的电气设备。
工厂供电设计必须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按照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工程特点和地区供电条件,合理确定设计方案。
4、工厂供电设计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和发展规划,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做到远近期结合,以近期为主,适当考虑扩建的可能性。
关于负荷性质,按照GB50052-95《供电系统设计规范》规定,根据电力负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及中断供电在政治、经济上造成的损失或影响程度,电力负荷分为以下三个等级(1)一级负荷 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亡,将在政治、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者,例如重要交通枢纽,大型体育场等。
(2)二级负荷 中断供电将在政治、经济上造成较大损失者,例如主要设备损坏、大量产品报废、重点企业大量减产等,例如交通枢纽、通信枢纽等用电单位中的重要负荷。
(3)三级负荷 不属于一、二级的电力负荷。
对于一级负荷和二级负荷,因为其再政治经济上的特殊性,应该有两个供电电源,当一个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个电源不应同时受到损坏。
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的负荷,除有两个电源供电外,尚应增设应急电源,并严禁将其它负荷接入应急供电系统。
对于二级负荷,应该有两回路供电。
在负荷较小或地区供电条件困难时,二级负荷可由一回路6KV及以上专用架空线或电缆线供电。
当采用架空线时候,可为一回路架空线供电。
当采用电缆线时,当由两根电缆组成的线路供电,其每根电缆应能承受100%的二级负荷。
各部门负荷计算按照需要系数法计算各部门的有功计算负荷(P)、无功计算负荷(Q)、视在计算负荷(S)和计算电流(I)。
(1)一号车间将负载尽可能均衡的分配到三相电线上,(2)二号车间将负载尽可能均衡的分配到三相电线上,(3)三号车间将负载尽可能均衡的分配到三相电线上,(4)办公楼办公楼电气设备用电为220V单相交流电。
(5)食堂得到各部门负荷计算表如下:序号部门名称负荷类型计算负荷P/ KW Q/ Kvar S/ KV·A I/ A1一号车间Ⅲ2二号车间Ⅲ3三号车间Ⅲ4办公楼Ⅲ5食堂Ⅲ工厂总负荷各部门总负荷的计算无功补偿计算按照计算结果,未进行无功补偿时,工厂总功率因数题目要求工厂最大负荷时功率因数不得低于。
根据有关规,配电电压为6-10KV 时,要求总功率因素不低于.故需要在低压侧并联电容器进行无功功率补偿,使功率因数提高到。
并联的电容器总容量计算如下:第二章变电所的选择及主变压器的选择变压器容量的选择变压器容量不应小于补偿后的总视在计算负荷S=·A事实上,考虑变压器应有一定的过载能力,以及应对工厂未来5—10年可能的电力负荷增长。
此外,温度高出平均气温,变压器容量也会减小。
所以变压器容量的选择应留有余量,常取S=,S=·A,及变压器总容量可取为200KV·A.变压器台数与型号的选择2.2.1变压器类型选择联结组别:Yyn0接线方式的电力变压器一相高压熔丝融化时另两相电压基本不受影响,可减小故障时的停电范围; Dyn11接线:具有输出电压质量高、中性点不漂移、防雷性能好等特点。
工厂为三级负荷,允许短时停电,故选择Dyn11联结组别更好。
注:并行的电力变压器联结组别应当相同绝缘与冷却方式:常见有油浸式、干式、充气式等。
考虑控制成本、方便维护和变压器应具有一定的过载能力,本项目选择油浸式变压器2.2.2 变压器台数选择变压器台数选择原则①应满足用电负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
对供有大量一、二级负荷的变电所应采用两台变压器,对只有二级负荷,而无一级负荷的变电所,也可只采用一台变压器,并在低压侧架设与其他变电所的联络线。
②对季节性负荷或昼夜负荷变动较大的工厂变电所,可考虑采用两台主变压器。
③一般的三级负荷,只采用一台主变压器。
③考虑负荷的发展,留有安装第二台主变压器的空间。
④车间变电所中,单台变压器容量不宜超过1000kVA具体到本项目,提出两种方案:方案一:使用一台江苏彭变S9-M-200-10/三相电力油浸式变压器给工厂所有单位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