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记忆发展特点
- 格式:pptx
- 大小:3.89 MB
- 文档页数:11
3~6岁不同阶段儿童发展特点及教育者注意点3岁的儿童发展特点及教育者注意点:体能发展自己进食饮水,穿脱衣,无鞋带的鞋。
大肌肉发展较快,动作较协调。
上下楼梯,刚达三岁儿童,有的需双脚同时踏在楼梯上走,三岁半后,大都能双脚交替。
注意点在安全的范围内,让幼儿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给予鼓励和支持。
智能发展大部分已知自己姓名、性别和身体主要部分名称。
明白上下,旁边,大小长短概念,能辨别相同及不同的物件和说出几种颜色名称。
有时会运用一些与时间、数量有关的字,但对这些概念还未能完全掌握。
注意点多给幼儿进行一些分类的活动和数学方面的一些讯息,可以将生活经验融入教学当中。
语言发展基本能明白成人的指示;以简单的语言来表达感觉和需要;能专注聆听简单故事;喜欢唱儿歌;喜欢模仿成人所用词汇,甚至会运用几个字来组成简单的句子。
注意点多创造一些语言环境,教师讲故事,儿歌时声情并茂,让幼儿参与创编。
情绪发展仍自我,但较能接受成人的教导。
常有害怕焦虑的感觉,需要从成人那得到安全感。
想象力丰富,时常会自言自语。
注意点当幼儿自言自语时,不去打断或组织他们。
给予幼儿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让他们有安全感。
群性发展有规律,社交范围扩大。
由自我玩耍慢慢学会与别人分享玩具和遵守游戏规则。
但部分仍是“自我中心”,想要别人注意顺从他们,常有对抗行为,需成人辅导。
注意点经常带幼儿参与集体活动,多接触自然。
培养幼儿好的生活规律和习惯。
当幼儿有逆反行为时,给予正面积极引导,而不是一味的责罚。
感觉发展各种感觉迅速地完善。
能分辨红、黄、蓝、绿等颜色;可辨别各种声音;能通过手接触更多的物体,知道物体的温度、软硬等特征,仅能辨别上下方位。
注意点提供实物,让幼儿通过多感官进行认知。
注意发展儿童的注意力可连续集中3~5分钟。
颜色鲜艳,会动的玩具在适合他的需要和引起他的兴趣时,注意能维持更长的时间。
此时的儿童注意力不稳定,易分散。
注意点提供各种各样的玩教具,教学活动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教学方式多变,以游戏为主。
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单项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按顺序呈现“护士、兔子、月亮、救护车、胡萝卜、太阳”的图片让幼儿记忆,有些幼儿回忆时说:“刚才看到了救护车和护士、兔子和胡萝卜,还有太阳和月亮。
”这些幼儿运用的记忆策略是( )。
A.复述B.精细加工C.组织D.习惯性正确答案:C解析:组织策略即根据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地分类、整理与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
组织策略在幼儿阶段表现不明显,他们只是采用最初级的形式,如把两种有着某种共同点的东西联系在一起记忆。
知识模块:学前儿童发展2.下列最能体现幼儿平衡能力发展的活动是( )。
A.跳远B.跑步C.投掷D.踩高跷正确答案:D解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动作发展”部分的“目标1——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教育建议中指出,“利用多种活动发展幼儿的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
如:走平衡木,或沿着地面直线、田埂行走,玩跳房子、踢毽子、蒙眼走路、踩小高跷等游戏活动”。
知识模块:学前教育原理3.一般情况下,哪个年龄段的幼儿能结合情境理解一些表示因果、假设等关系的相对复杂的句子?( )A.托班B.小班C.中班D.大班正确答案:D解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倾听与表达”部分的“目标1——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中指出,“能结合情境理解一些表示因果、假设等相对复杂的句子”,是5~6岁幼儿能达到的目标。
知识模块:学前教育原理4.科学活动中,教师观察到某幼儿能用数字、图表来记录和整理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该幼儿最可能的年龄是()A.6岁B.5岁C.4岁D.3岁正确答案:A解析:这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的幼儿大班科学教育的科学目标,由幼儿的思维也可得出,用数字、图标记录与整理体现的是幼儿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
5.为了让幼儿在户外活动中能一物多玩,最适宜的方法是()A.教师集体示范B.幼儿自主探索C.教师分组讲解D.教师逐一训练正确答案:B解析:“一物多玩”属于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期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科学探索活动中适宜的做法是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而不是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
学前儿童是指3岁到6岁之间的儿童,这个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儿童经历了许多身体、认知、语言和情感上的变化和成长。
以下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的概述。
1.身体发展:学前儿童的体格逐渐长高,肌肉得到发展,运动能力提高。
他们开始掌握跳跃、奔跑等简单的动作技能,喜欢参与各种体育活动,能够持续集中精力进行活动。
2.认知发展: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在这个阶段得到迅猛发展。
他们开始学会观察和思考问题,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
他们喜欢提问、探索,并且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
3.语言发展:学前儿童的语言能力也在这个阶段迅猛发展。
他们开始能够运用简单的语句进行表达,并且能够理解更复杂的语言信息。
他们喜欢模仿成人说话的方式,通过语言和他人进行交流。
4.社交发展:学前儿童渴望与他人互动和合作,并开始建立和维护友谊关系。
他们逐渐学会分享和倾听他人的意见,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感受和观点。
他们也开始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要,并学会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
5.情感发展:学前儿童的情绪经历了较大的起伏,他们可能会经历快乐、兴奋、沮丧、焦虑等各种情绪。
他们逐渐发展出一定的自我意识,能够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并表达出来。
他们也开始学会控制情绪,并建立自我价值感和自尊心。
6.注意力和记忆:学前儿童的注意力和记忆能力在这个阶段得到提高。
他们逐渐能够集中精力进行一件事情,并且能够记住一些简单的信息。
他们开始能够进行简单的计划和组织活动,并有较好的记忆力。
总体而言,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在这个阶段表现为身体、认知、语言和情感等多个方面的变化和进步。
他们逐渐发展出一定的自我意识和社交技能,并且开始形成一些基本的认知能力和记忆能力。
他们的情感也逐渐变得复杂和丰富。
这个时期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后续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学前儿童发展》考点强化练习最新版(二)1、单选题老师问一个 4 岁幼儿:“森林里有三只小兔,被老虎吃了一只,还剩几只?”孩子听完就大声哭起来。
这表明孩子对事物的理解_____A : 是对个别的理解而非对事物关系的理解B : 是简单的、表面的而不是复杂深刻的C : 依靠的是具体形象而非语词D : 是情绪性的而非客观的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
解析:儿童对事物的情感态度,常常影响他们对事物的理解。
这种影响在 4 岁前儿童尤为突出。
因此,儿童对事物的理解常常是不客观的。
故选 D。
2、单选题孩子从刚出生开始,就显出个人特点的差异,这主要是( )的差异。
_____A : 言语特征B : 记忆过程C : 思维特征D : 气质类型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
解析:气质类型是先天的,是刚出生时就有的。
3、单选题被动使用记忆策略的阶段大致出现在( )左右。
_____A : -2 岁B : 4~5 岁C : 5~7 岁D : 7~8 岁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被动使用记忆策略的阶段大致出现在 5~7 岁左右,是儿童记忆策略使用的转折期。
4、单选题婴儿注意人脸主要是注视脸的_____A : 中央B : 边缘C : 上部D : 下部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婴儿注意人脸主要是注视脸的边缘。
实际上,小于两个月的婴儿更多地将注意集中在对比度高的人脸边缘,而很少注意那些更能表明他们将人脸视为整体的有意义图形的内部特征 (如鼻子、嘴唇5、单选题在儿童的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等正常活动中,创设或改变某种条件,来引起并研究儿童心理的变化,这种方法称为_____A : 观察法B : 自然实验法C : 测验法D : 调查访问法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其语言、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征。
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单项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下雨天走在被车轮碾过的泥泞路上,晓雪问:“爸爸,地上一道一道的是什么呀?”爸爸说:“是车轮压过的泥地,叫车道沟。
”晓雪说:“爸爸脑门儿上也有车道沟(指皱纹)。
”晓雪的说法体现的幼儿思维特点是( )。
A.转导推理B.演绎推理C.类比推理D.归纳推理正确答案:C解析:转导推理是从一个具体的观察中形成一个具体的结论为基础的。
如孩子的推理过程:鱼会游泳,爸爸会游泳,所以爸爸是鱼。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推导即“演绎”,得出具体陈述或个别结论的过程。
归纳推理就是从个别性知识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
它是从特殊推向特殊的推理。
题干所述内容体现了幼儿最初的类比推理。
知识模块:学前儿童发展2.《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应制订合理的幼儿一日生活作息制度,两餐间隔时间不少于( )。
A.2.5小时B.3小时C.2小时D.3.5小时正确答案:D解析:《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十八条指出,“幼儿园应制订合理的幼儿一日生活作息制度,正餐间隔时间为3.5~4小时”。
知识模块:学前教育原理3.桌面上一边摆了三块积木,另一边摆了四块积木,教师问:“一共有几块积木?”从幼儿的下列表现来看,数学能力发展水平最高的是()A.把前三块积木和后四块积木放在一起,然后一个一个点数B.看了一眼三块积木,说出“3”,暂停一下,接着数“4,5,6,7”C.左手伸出三根手指,右手伸出四根手指,暂停一下,说出7块D.幼儿先看了3块积木,后看了4块积木,暂停一下,说出7块正确答案:D解析:幼儿“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从感知动作开始,幼儿计数,不但要用眼睛看,而且还要动手去数,A、B、C选项中都体现了幼儿动手数数的过程。
只有D选项进入到了数的概念,摆脱感知直接进行口头计算了,故D选项正确。
4.“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话反映了幼儿心理活动()。
3~6岁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1.短期记忆能力增强:3~6岁的幼儿可以短暂地记住一些事物,比
如在儿歌里听到过的词语或故事中的情节。
他们通常可以在短期内(几分
钟或几小时)重复这些信息,但不能长期记忆。
2.意象记忆发育:幼儿在这个阶段还会发展意象记忆,他们可以通过
感官质量来记忆事物,比如颜色、形状、质地、味道等。
他们的注意力和
观察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通过对刺激的记忆,反映儿童想象的发展。
3.自主记忆能力逐渐增强:3~6岁的幼儿渐渐具有自主记忆的能力,比如能够在玩具箱里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或者能够回忆起某个事件中发
生的事情。
4.固定习惯性记忆的形成:随着社会生活的增多,幼儿会形成固定的
日常生活习惯和活动习惯,在这些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幼儿习惯性地记忆
活动的顺序、方式、习惯等,形成了固定习惯性记忆。
5.单事件记忆和总和记忆同时进行:在3~6岁这个阶段,单事件记
忆和总和记忆同时进行。
单事件记忆是针对单一事物或事件的记忆,简单
而直接;而总和记忆是针对整体或复杂事件的记忆,更具象,更复杂。
总之,3~6岁幼儿的记忆发展是逐渐从片段、短暂、散乱的记忆向
长期、自主、有序和整体性的记忆发展的转变。
在这个阶段,教师和家长
应该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游戏,促进幼儿记忆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良
好的记忆习惯。
学前儿童的记忆发展是他们认知发展的重要部分,对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简述3-6岁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1. 记忆容量增加3-6岁是学前儿童记忆容量增加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的大脑正在快速发育,记忆容量不断增加。
他们能够记住更多的信息,包括文字、图片、声音等各种形式的信息。
2. 记忆时间延长随着芳龄的增长,学前儿童的记忆时间也在不断延长。
在3-4岁时,孩子们的记忆时间大约在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之间,而到了5-6岁,他们的记忆时间能够达到半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
3. 意象性记忆开始发展在3-6岁这个阶段,学前儿童开始发展意象性记忆,即通过视觉或其他感官印象来记忆某个事件或对象。
他们能够通过构建意象来记忆各种事物,这种记忆方式相对抽象,但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记忆和理解。
4. 语言记忆能力提升随着语言能力的提升,学前儿童的语言记忆能力也在不断增强。
他们能够更准确地记忆语言信息,理解和表达更多的含义。
这对于他们的学习和交流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5. 情景记忆逐渐丰富在3-6岁这个阶段,学前儿童的情景记忆逐渐丰富。
他们能够记忆和回忆起一些特定的情境和事件,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经历和活动,这种记忆能力对于他们的生活自理和社交能力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6. 记忆专注力增强学前儿童的记忆专注力在3-6岁这个阶段也在不断增强。
随着芳龄的增长,他们能够更加集中注意力来记忆信息,并且能够保持更长时间的专注度,这对于他们的学习和记忆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总结起来,3-6岁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主要包括记忆容量增加、记忆时间延长、意象性记忆开始发展、语言记忆能力提升、情景记忆逐渐丰富以及记忆专注力增强等。
这些特点反映了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整体特征,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家长和教师更好地指导和促进学前儿童的记忆发展。
学前儿童的记忆发展不仅仅是一段时间内的单一特点,它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发展,包括感知、认知、语言能力等。
在3-6岁这个阶段,学前儿童的大脑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记忆的特点和表现也各具特色。
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学前儿童是指3-6岁的儿童,这个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期。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会行为都在不断发展和变化。
了解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助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一、身体发展学前儿童身体发展的特点是快速和稳定。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身体各系统的发展都比较完善,身高体重增长迅速,大脑发育迅速。
此时的儿童需要充足的睡眠、良好的营养和适度的运动,以保证身体发育健康。
二、智力发展学前儿童智力发展的特点是快速和显著。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记忆力、创造力等都在不断发展。
儿童开始学习认知和语言,掌握基本的数学和逻辑概念,开始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环境。
因此,为了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需要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和游戏环境,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情感发展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特点是丰富和复杂。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产生情感需求,如安全感、归属感、信任感、自尊心等。
同时,他们也开始体验到情感,如喜怒哀乐、爱恨情感等。
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儿童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充分的爱和关注,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社会行为发展学前儿童社会行为发展的特点是初步和不成熟。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与周围的人和世界互动,学习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
同时,他们也开始发展自己的社会行为能力,如交往、合作、分享等。
因此,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需要为儿童提供适当的社交机会和环境,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能力。
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是多方面的,需要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和支持。
通过合理的教育和培养,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发展和成长,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