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
- 格式:ppt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36
2024年职业危害申报制度1、申报职业危害时,应当提交《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和下列有关资料:(1)生产经营单位的基本情况;(2)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的情况;(3)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和强度的情况;(4)作业场所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数及分布情况;(5)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6)对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从业人员的管理情况;(7)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资料。
2、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采取电子和纸质文本两种方式,将《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加盖公章并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后,连同有关资料一并上报所在地相应的金沙县煤炭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3、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每年申报一次。
生产经营单位下列事项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当按照本条规定向原申报机关申报变更:(1)进行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或者技术引进的,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____日内进行申报;(2)因技术,工艺或者材料发生变化导致原申报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的,在技术、工艺或者材料变化之日起____日内进行申报;(3)生产经营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的,在发生变化之日起____日内进行申报。
4、生产经营单位终止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在生产经营活动终止之日起____日内向原申报机关报告并办理相关手续。
5、职业危害管理档案应当包括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地点个数,职业危害因素种类、行业及地区分布,接触人数、防护设施的配备和职业卫生管理状况等内容。
6、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7、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对职业危害申报材料审查以及监督检查中,涉及生产经营单位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的,应当为其保密。
违反有关保密义务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8、《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回执》的内容和格式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统一制定。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十六条第二款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存在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的危害因素的,应当及时、如实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危害项目,接受监督。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第二条用人单位(煤矿除外)工作场所存在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的危害因素的,应当及时、如实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危害项目,并接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本条规定向原申报机关申报变更职业病危害项目内容:(一)进行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或者技术引进建设项目的,自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申报;(二)因技术、工艺、设备或者材料等发生变化导致原申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的,自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三)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的,自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四)经过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发现原申报内容发生变化的,自收到有关检测、评价结果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
第九条用人单位终止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自生产经营活动终止之日起15日内向原申报机关报告并办理注销手续。
二、违法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七十一条第一项未按照规定及时、如实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产生职业病危害的项目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第十四条用人单位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及时、如实地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五条用人单位有关事项发生重大变化,未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申报变更职业病危害项目内容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申报程序1.注册。
登录网站,在主页“快速通道”里选择“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与备案管理系统”模块,选“企业”点击“注册”进入“企业注册”界面。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2填表说明【法定代表人】不具备法人资格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填写单位负责人。
职工总数50人以上的企业,必须填写【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和【职业卫生负责人】。
【行业分类】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GB/T4754-2002)填报。
【填报类别】是指第一次申报还是变更申报。
如是变更申报,需要填写【变更原因】。
【在岗职工人数】、【在岗女工人数】等需要填写数字的栏目,数据统计范围为上一年度。
【主要原辅材料】主要指化学性毒物。
【副产品】包含废气、废液、废渣等废品。
【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确定。
【职业病危害因素来源】是指产生或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序或装置名称。
【设备状态】是指产生或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设备的密闭情况,分为全密闭、半封闭、敞开式。
【操作方式】指存在或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设备或工序的自动化、机械化程度等情况,分为自动化、机械化、手工操作。
【浓(强)度】填写近1年内的最新检测结果。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管理情况汇总表】填写近1年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参加职业卫生培训和职业健康体检的情况。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回执申报登记号:年度第号 (单位):你单位提交的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表及相关材料共件,现已接收,如你单位相关申报内容发生变化,请按规定及时进行变更申报。
申报人(签字):联系方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专用印章)经办人:年月日注:本回执共两联,第一联存档,第二联交申报单位。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回执申报登记号:年度第号 (单位):你单位提交的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表及相关材料共件,现已接收,如你单位相关申报内容发生变化,请按规定及时进行变更申报。
申报人(签字):联系方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专用印章)经办人:年月日注:本回执共两联,第一联存档,第二联交申报单位专项归档资料目录第二十二卷:环境管理(一)主要管理要求:1.应针对存在的环境因素,结合文明施工管理要求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并按程序要求进行报审、备案。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指导手册一、申报流程登陆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网站主页/,进入“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与备案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申报系统),进行申报。
具体申报工作流程为:1.申报单位登陆申报系统注册;2.申报单位在线填写《申报表》并上传提交;3.安全监管部门网上审查;4.通过安全监管部门网上审查后,申报单位打印纸质《申报表》,加盖单位公章后报送相应的安全监管部门;5.安全监管部门收到申报单位上报的纸质《申报表》后,当场开具《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回执》,并将《申报表》归入职业健康管理档案。
二、变更申报说明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原则上每年申报一次,一般于每年1月底前完成相关申报。
发生下列情况的,向原申报机关申报变更:1.进行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或者技术引进的,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申报;2.因技术、工艺或者材料发生变化导致原申报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的,在技术、工艺或者材料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3.申报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的,在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进行申报;4.申报单位终止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在生产经营活动终止之日起15日内向原申报机关报告并办理相关手续。
三、注册说明◆申报主体1.有产生或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单位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申报职业病危害。
其中:作业场所较长时期由其它固定单位(队伍)进行作业的,此类作业场所统一由作业场所所属单位进行申报。
独立成建制的专业维护、安装、检修、施工等单位,为其它不特定单位提供短期内服务的,由单位本身(非作业场所所属单位)作为申报主体。
除上述情况外,有外协合同约定的,按职业安全健康责任条款进行。
如外协输入单位、外协输出单位均未进行申报的,由外协输入单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2.市直接监察单位如有多个作业场所且跨区(县)的,或者有多个作业场所在同一区(县)不同位置的,以单个申报主体合并申报。
3.非市直接监察单位有多个作业场所且跨区(县)的,以多个申报主体分区(县)申报;多个作业场所在同一区(县)不同位置的,以单个申报主体合并申报。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及申报工作流程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及申报工作流程一、什么是作业场所职业危害?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是指劳动者在工作环境中所面临的因职业性因素引起的安全、健康等方面存在的危害。
如工作中的粉尘、有害气体、噪声、放射性等。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往往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严重时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职业病,这对于职业人群有着极大的威胁。
因此,为了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我们需要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进行有效的管控。
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及申报工作流程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管理需要进行职业危害申报。
职业危害申报是指企业在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职业危害时,应按照相关规定,向相关部门进行报备的行为。
在申报职业危害时,我们需要进行以下的管理工作流程:1.确定申报目标申报职业危害的首要步骤是明确申报目标。
我们需要对工作流程进行完整性分析与评估,针对危险因素对职工的健康危害进行分类与定级。
根据目标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申报管理机构和方式。
2.明确申报内容根据申报目的和所涉及的职业危害,明确申报的内容,包括危害的名称、位置、状况、工艺流程、危害评价、控制措施等信息。
申报所需材料包括评价报告书、监测报告、理论分析、实验数据等。
3.申报材料准备申报主体需准备完整的申报材料,包括危害评价报告、监测报告、事故记录等。
同时,我们还需要对相关文件进行编制、审批等工作,确保材料的格式规范、内容完整。
4.申报内容审核职业危害申报材料送交职业危害专家组进行审核和评估。
专家组根据申报材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合理性等方面,对申报内容进行审查和评估,并给出初步的审核结果。
5.初审结果反馈申报人收到初审结果信息后,进行详细阅读,了解审核结果。
如果初审结果有些问题,我们需要完善并进行修改,然后再次提交申报材料;如果初审结果依然不合格,我们需要进行详细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方案进行改进。
6.建议意见整理职业危害申报的评估主体需要对申报材料进行评估,对于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危害进行说明;对于相关措施提出建议意见,并制定一系列改进措施。
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制度(一)总则1.为保障职工的安全和职业健康,防治职业危害,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特制订本制度。
2.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各部门、班组。
3.在安全生产中凡涉及职业危害的场所和工作地点必须严格执行本制度。
(二)申报____公司各部门均可申报提交有利于防治职业危害和保护从业人员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上报公司领导。
2.各生产班组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或察觉有粉尘、毒物等有害因素释放、泄漏时,第一时间必须上报主管领导,书面申请上级部门检测,检测后,方可继续生产。
3.行政人事处是主管职业危害申报的部门,每年向所在区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申报一次本单位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危害。
4.申报职业危害时,应当提交《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和有关资料:4.1本单位的基本情况;4.2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和材料情况;4.3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及其浓度或强度情况;4.4作业场所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数及分布情况;4.5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个体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4.6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作业人员的管理情况;4.7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资料。
5.下列事项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当按照本条规定向原申报机关申报变更:5.1、进行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或者技术引进的,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日起____日内进行申报;5.2因技术、工艺或者材料发生变化导致原申报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的,在技术、工艺或者材料变化之日起____日内进行申报;5.3生产经营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的,在发生变化之日起____日内进行申报。
(三)附则1.本办法解释权归行政人事处2.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制度(2)是指一个组织或企业用于管理和监控职业危害的程序和规定。
该制度旨在保护员工的安全与健康,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8-1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管理办法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条[目的] 为了规范职业病危害的申报工作,加强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的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的定义]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是指劳动者职业活动中可能在作业场所接触到的粉尘、化学性毒物、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职业有害因素。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确定。
第三条[适用范围] 凡存在或者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本办法的规定,及时、如实申报,并接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
本办法不适用煤矿企业职业病危害申报。
第四条[申报管理] 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辖区内用人单位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申报工作。
用人单位应当向单位所在地辖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申报。
中央企业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向所在地级(市、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
第五条[申报内容] 用人单位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时,应当提交《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申报表》及有关材料,申报内容应当包括:(一)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二)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或材料;(三)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或强度;(四)作业场所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数及分布;(五)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配备情况;(六)个体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七)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的管理情况;(八)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其它应当申报的资料。
provides venture platform, makes many youth round has venture dream, for national solution has important of employment problem. Relevant departments units carefully to discover, cultivate tal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ongping, contradiction of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ersonnel shortages. Currently facing the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nd transform and upgrade traditional industries, is the development of new industries such as tourism, logistics, e-commerce, we still lack a large number of capital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alents, the lack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echnology transfer, produ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ourism services and other high-level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Especially with theIndustryfurther develops, the demand is growing. We must stand in the global and strategic height, with a high degree of political responsibility and historical mission, counties implement talent strategies as a major and pressing task to seize good, practical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as industrial counties of the country. Departments at all levels mustfirmly establish the "talent is wealth, talent is competitive, talent is creativity" concept, fully aware of the extreme importance of talent,the real talent working on the agenda, the primary task of the primaryresources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talent. 2 the construction of enterprisers '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第六条[申报受理] 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项目,应当在竣工验收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申报;其他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用人单位,应当在本办法颁布后1年内向辖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1. 前言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是指在作业场所进行工作时,针对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特定时期必须向劳动保障部门进行申报的管理制度。
该管理办法的制定旨在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预防和减少职业疾病的发生,在劳动安全保障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2. 适用范围本管理办法适用于所有的作业场所,并包括从事下列活动的单位:- 高空作业; - 爆炸性、易燃性物质处理; - 化工、制药业生产; - 采掘、冶炼等金属行业; - 热力、供水、供气、供热等公用事业; - 焊接、钎焊、电弧切割等工艺的作业场所。
3. 申报程序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的申报程序如下:3.1 申报准备作业场所的负责人应当在作业场所内建立作业危害申报档案。
在申报前,应当对作业场所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调查,分析作业场所的危害因素和程度,并制定预防和治理措施。
申报前还应完成下列工作: - 设立申报人员; - 编制职业危害申报报告; - 编制职业危害治理方案; -进行职工健康体检。
3.2 报告提交作业场所负责人和职业危害申报人员应当在申报前将相关报告提交给劳动保障部门。
报告应当包括作业场所名称、地址、批准文号、经营者、负责人、申报人员等基本信息,并列出作业场所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治理方案、职业健康检查报告等信息。
3.3 监督检查劳动保障部门应当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治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以确保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得到有效治理并持续改善。
监督检查的频率由劳动保障部门根据作业场所的特点和治理情况进行确定。
4. 职业危害治理针对作业场所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应当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
治理方案应当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包括以下内容:4.1 危害防止措施制定必要的危害防控措施,如采用有害物质的代用品或替代材料,安装排风设备等。
4.2 全员培训对作业场所的职工进行有关职业危害的培训,以提高职工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使之自觉遵守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治理的措施和规定。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与备案管理一、背景介绍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是指在作业场所中,由于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等因素而危及到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的健康和安全的各种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化学危险品、物理因素、生物危害、人因危害等。
为了保障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进行申报与备案管理至关重要。
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分类作业场所职业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类:1.化学危害:如有毒气体、化学品接触等。
2.物理因素:如噪声、振动、辐射等。
3.生物危害:如病原微生物、动植物毒素等。
4.人因危害:工作强度大、劳动时间长、作业方式不当等。
三、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1. 申报程序•整理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清单:对作业场所中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进行清单整理。
•开展职业危害评估:对作业场所中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进行评估,确定是否需要进行申报。
•填写申报表:根据评估结果填写职业危害申报表,包括危害类别、影响范围、应急预案等内容。
•提交申报:将填写完整的申报表提交至相关部门,进行申报。
2. 申报要求•及时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应在发现问题后及时进行,不得拖延。
•完整性:申报表的填写需要详尽完整,不能遗漏关键信息。
•准确性:申报内容需要真实准确,不能虚报或隐瞒真相。
四、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备案管理1. 备案程序•接收申报表:相关部门接收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表。
•备案审核:对申报表进行审核,核实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备案登记:审核通过后,将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纳入备案管理范围,进行备案登记。
•备案归档:建立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备案档案,妥善保管相关资料。
2. 备案要求•备案组织:建立专门的备案管理组织,负责职业危害备案管理工作。
•备案教育培训:开展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备案管理相关培训,提升管理水平。
•备案监督检查:定期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备案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五、总结与建议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与备案管理是保障从业人员健康安全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