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6 评价法-信号检测论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2
信号检测论1 引言信号检测论是信息论的一个重要分支,1954年,美国心理学家W·P·Tanner和J·A·Swets 把它运用于人的知觉过程,使心理物理学方法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信号检测论不仅测定人对信号的反应,也测定人对噪音的反应,因此能够将人的感受性与其判断标准区分开,并且分别用不同的数量来表示,这是它优于古典心理物理学方法的地方。
信号检测论有三个基础实验程序,即有无法、评价法、迫选法,其中,评价法可以在相同的时间获得被试更多的信息。
因为评价法不仅要求被试对有无信号做出判断,还要求被试按规定的等级做出评价,即说明每次判断的把握有多大。
在信号检测论中,根据击中率与虚报率可以绘制ROC曲线,又称操作特征曲线、等感受性曲线,是以虚报率为横坐标,以击中率为纵坐标,可以形象的看出随着标准的变化,击中率与虚报率也相应地发生变化的情景。
本次实验使用的是有无法,目的是检验当呈现信号和噪音的先验概率发生变化时,对被试的辨别力(d’)和判定标准(β)是否都有影响,并学习绘制ROC曲线。
2 方法2.1 被试某大学本科生,女生一名,年龄20岁。
2.2 仪器两套数字卡片(SN和N),各100张,卡片正面写有1或2位的数字。
二个数字总体分布见表1。
表1 数字分布表A(N)B(SN)数字 f 数字 f20 1 24 119 1 23 118 3 22 317 6 21 616 12 20 1215 17 19 1714 20 18 2013 17 17 1712 12 16 1211 6 15 610 3 14 39 1 13 18 1 12 1n 100 100平均数14 18标准差 2 22.3 程序⑴确定五种SN呈现的先验概率,分别是10%、30%、50%、70%、90%,为了消除顺序效应。
⑵以先验概率为10%的实验为例,主试将100张SN洗匀,顺次抽取5张,再将总体N洗匀,顺次抽45张,组成50张的样本,最后将这50张样本洗匀即可。
实验题目评价法-信号侦察论实验课程实验心理学实验指导老师刘海涛学生姓名吴楚楚1208300045 试验班级心理121实验简介:信号检测论是人们在对刺激做判断时,对不确定的情况做出某种决定的理论。
信号检测论最早应用在雷达和通讯技术中,用来解决信号接受的正确概率问题。
后来信号检测论被广泛应用到感知觉过程的研究中。
通过信号检测论的实验方法可以对被试的感受性和反应倾向性进行有效的测量,克服被试的主观因素和噪音干扰对感受性的影响。
信号检测论不仅能测定人对信号的反应,也测定人对噪音的反应,因而能够将人的感受性与其判断标准区分开,并且分别用不同的数量来表达。
信号检测论有三个基础实验程序,即有无法、迫选法和评价法。
其中,评价法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内获得被试更多的信息。
在评价法中,不仅要求被试对有无信号作出判断,还要求按规定的等级作出评价,即说明每次判断的把握有多大。
这样,被试就有了几个判断标准,因而用一轮实验的结果就可以绘制出ROC曲线。
实验目的:通过图片再认,学习信号侦察论及其基础程序评价法。
实验器材:PsyKey心理教学系统实验被试:大学生一名,年龄21岁,性别女。
实验过程:本实验采用图片再认作为评价法的实验。
刺激共有两套:一套是识记过的图片,共60张(每个图片内容不同)作为信号SN;另一套是没有识记过的图片,共60张(每个图片也不同,但与相应的第一套相似),作为噪音N。
第一步,先让被试识记第一套图片,计算机屏幕随机呈现每张图片,60张图片连续呈现;第二步,把这60张识记过的图片与第二套60张图片混合在一起,仍按上述的方法呈现给被试,让被试判断是否是刚才识记过的,并按照规定的等级按键作出评价。
采用五等级评价的方法,其中1—0%,2—25%,3—50%,4—75%,5—100%。
让被试直接点击对应的数字按钮来进行反应。
实验结果:=====结果分数=====----------------------------------类型12345合计----------------------------------信号 3 1 9 10 37 60噪音24 6 16 6 8 60----------------------------------计算各标准下的击中率,虚报率,以及d和β判断标准C4 C3 C2 C1P(y/N) 0.61 0.78 0.93 0.94P(y/N) 0.13 0.23 0.50 0.60Z/SN -1.530 -0.261 0.858 0.933Z/N -0.614 -0.352 0.352 0.6140.124 0.386 0.276 0.259击中率的纵坐标0.331 0.375 0.375 0.331虚报率的纵坐标d 0.916 0.095 0.506 0.319β0.37 1.03 0.74 0.78 可对此表进一步处理,画出ROC曲线.实验结果分析:1.由数据可知,被试的感受性d值约为0.46。
信号检测论实验报告信号检测论实验报告引言信号检测论是一门研究如何在噪声背景下准确地检测和判断信号存在与否的学科。
在实际应用中,如雷达、通信系统等领域,信号检测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探究信号检测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验目的1. 了解信号检测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2. 掌握信号检测论中的常用指标和性能度量;3. 进行实际信号检测实验,验证理论与实践的一致性。
实验装置与方法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套基于噪声的信号检测系统。
该系统由信号发生器、噪声源、放大器、滤波器和信号检测器等组成。
我们首先设置信号发生器产生一定频率和幅度的信号,然后将信号与噪声源混合,经过放大和滤波后送入信号检测器。
信号检测器会根据预设的判决准则,判断信号是否存在。
实验过程1. 实验前,我们先了解了信号检测论中的基本概念,如信号和噪声的概率密度函数、信号和噪声的假设等。
2. 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两种常用的判决准则:最大似然准则和最小平均错误概率准则。
我们通过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以及噪声源的强度,来模拟不同的信号和噪声场景。
3. 针对每一种场景,我们记录了实验结果,包括判决准确性和性能度量指标,如误报概率和漏报概率等。
4.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对比了不同判决准则的性能差异,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一系列的实验结果。
在不同的信号和噪声场景下,最大似然准则和最小平均错误概率准则的性能表现有所差异。
在某些场景下,最大似然准则的误报概率较低,但漏报概率较高;而最小平均错误概率准则则相反。
这说明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选择合适的判决准则至关重要。
此外,我们还发现信号和噪声的强度对判决准确性有着重要影响。
当信号强度较弱或噪声强度较大时,判决的准确性会下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节信号和噪声的参数,以保证准确判断信号的存在与否。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信号检测论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实验方法。
信号检测论1 引言信号检测论又称现代心理物理学方法或SDT,是信息论的一个重要分支,1954年美国心理学家W.P.Tanner和J.A.Swets把它应用于人的知觉过程,使心理物理学方法发展到一定阶段。
信号检测论不仅测定人对信号的反应,也测定人对噪音的反应,因而能够将人的感受性与其判断标准区分开,并且分别用不同的数量来表达,这是它优于古典心理物理学方法的地方。
信号检测论有两种实验方法,分别是有无法和评价法。
有无法要求事先选定SN刺激和N刺激,并规定SN和N出现的概率,然后以随机方式呈现SN或N,要求被试回答,刚才的刺激是SN还是N。
评价法不仅要求被试对有无信号作出判断,还要求按规定的等级作评价,即说明每次判断的把握有多大。
本次实验使用的是有无法。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检测当呈现信号和噪音的先定概率发生变化时,对被试的辨别力(d’)和判定标准(β)是否都有影响,并学习绘制ROC曲线。
2 方法2.1 被试某大学本科生一名,男,20岁。
2.2 材料两个数字总体(SN和N)卡片正面写着1或2位的数字。
两个数字的总体分布见表1:2.3 程序①确定五种先验概率,分别为10%、30%、50%、70%、90%。
②主试将P(SN)=0.9,P(N)=0.1分别从总体SN和N中随机取样,形成一个n=50的样本。
抽取方法:将总体SN洗匀,顺次取出45张,再将总体N洗匀,顺次取出5张;最后将抽出的50张总体洗匀。
③让被试仔细研读表1数据。
在被试表示阅读充分后,进行试验:告诉被试,这轮试验的先验概率是10%,即50张卡片中有45张是噪音,5张是信号。
在每次看到一张卡片时被试就必须判断它是SN还是N。
主试记下被试的回答。
④在本轮结束后,让被试休息2分钟,进行下一轮实验。
⑤主试依照前面的程序,进行先验概率分别为30%、50%、70%、90%的实验。
3 结果在本次实验中依照计算公式:击中率P(y/SN)=击中次数/(击中次数+漏报次数);虚报率P(y/N)=虚报次数/(虚报次数+正确否定次数),计算五次实验的击中率和虚报率。
信号检测论名词解释
信号检测论 (Signal Detection Theory,简称 SDT) 是一种用于分析人们在噪声背景中检测信号的心理物理学理论。
它最初应用于通信工程中,但后来被引入心理学实验中,成为了心理学领域中重要的理论之一。
SDT 的基本思想是,人类感知系统的性能可以通过概率论和统计学的方法来描述。
在噪声背景中检测信号的过程,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决策过程。
决策者需要根据已知的信号和噪声的概率分布,以及检测阈值等因素,做出最佳的决策。
SDT 中涉及到两个重要的参数:辨别力指标 d"和判断标准。
辨别力指标 d"是指被试对刺激的感受性的度量,它反映了被试对信号的敏感度。
判断标准是观察者反应偏向的度量,常用似然比标准或报告标准 C 来进行衡量。
似然比标准是一种基于概率论的标准,它可以比较准确地衡量观察者的决策是否正确。
报告标准 C 则是基于反应时间的标准,它可以帮助观察者更好地控制反应时间,从而提高检测效率。
SDT 还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实际领域,例如医学、心理学、通信工程等。
它在研究人类感知系统的性能、决策过程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SDT 也为许多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例如在信号检测和识别、图像处理、语音识别等领域的研究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信号检测论实验报告《信号检测论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探究信号检测论的相关原理并验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器材:1.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不同的模拟信号,模拟实际应用场景中的信号。
2.扬声器:用于产生人耳可察觉的声音。
3.示波器:用于显示信号波形和频谱。
4.计算机:用于存储和处理实验数据。
5.实验线路:将信号发生器、扬声器和示波器连接在一起。
实验步骤:1.首先,设置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幅度和波形等参数,产生一个标准信号。
2.将信号发生器输出的信号连接到示波器,观察并记录信号的波形和频谱。
3.将示波器的输出信号连接到扬声器,通过扬声器播放信号并听取。
4.重复以上步骤,产生不同类型和频率的信号,并记录相关数据。
5.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信号的特征和检测性能。
6.根据信号检测论的理论知识,计算并验证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不同频率和类型的信号具有不同的波形和频谱特征。
当信号频率较低时,波形比较平稳;当信号频率较高时,波形趋于纤细并呈现高频振动。
同时,通过听觉感知,我们发现不同信号产生的声音也有明显差异,一些高频信号可能无法被人耳察觉。
通过对信号检测论的理论计算和实验数据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结果基本符合理论预期。
信号检测论提供了一些关键指标,如信噪比、误判概率等,可以用于评估信号的质量和检测性能。
我们在实验中通过计算这些指标,发现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了信号检测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信号检测论的相关原理,并通过实际操作验证了该理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结果表明,信号的波形和频谱特征与其频率和类型密切相关,同时信号检测论指标可以有效评估信号的质量和检测性能。
这些结论对于信号处理与通信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信号检测论的理论知识。
信号检测论的评价法实验报告(福州大学应用心理系福建福州350001)摘要:信号检测论是现代心里物理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本实验使用了信号检测论的基本方法评价法考察了被试对图片再认的准确性和判断标准。
通过本实验来了解信号检测论的一些观点和评价法的具体实施方法、步骤。
关键词:信号检测法范式、评价法、感受性、判定标准一、引言科学主义要求心理学的量化和精确性。
心理物理学的发展在信号检测论出现之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被习惯称为现代心里物理学。
信号检测论被引入到心理学实验中,是对传统心理物理学的重大突破。
信号检测论(Signal Detector Theory)原是信息论的一个分支,研究的对象是信息传输系统中信号的接收部分【1】。
信号检测论主要包括有无法和评价法两种实验方法。
国内运用信号检测论实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记忆领域,在注意、知觉、表象、內隐学习以及社会认知领域的研究也日渐增多[2]。
本实验运用了信号检测论的评价法来考察被试对图片再认的准确性和判断标准。
二、实验方法1、实验目的:(1)掌握信号检测论的基本理论,学会计算信号检测论指标d’、C、β;(2)学习绘制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了解信号检测论的用途;(3)了解评价等级对再认回忆的影响。
2、实验仪器与材料:本实验的仪器为计算机和Psykey系统中的信号侦查论---评价法。
实验材料为两套图片:一套是识记过的图片,共60张(每个图片内容不同)作为信号SN;另一套是没有识记过的图片,共60张(每个图片也不同,但与相应的第一套相似),作为噪音N。
3、被试:福州大学应用心理学系2012级学生一名,性别男,矫正后视力正常。
4、实验程序:(1)准备工作打开并登录计算机里的psykey软件系统,找到里面的信号检测论——评价法实验,并开始实验。
(2)正式实验被试阅读指导语:“请你来做一个记忆实验,先看60张图片,要求你尽量记住这些图片,电脑播放这些图片的速度是没一秒钟一张。
关键词信号检测论评价法ROC曲线辨别力判断标准1 前言随着阈限理论和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种新的心理物理法——信号检测论诞生了。
信号检测论是信息论的一个分支,研究的对象是信息传输系统中信号的接受部分。
它最早用于通讯工程中,即借助于数学的形式描述“接受者”在某一观察时间将渗有噪音的信号从噪音中辨别出来。
1950年,人们开始把信息量概念引用于雷达信号检测中来,提出一系列综合最佳雷达系统的新观念。
其基本特点是理想接受机能从信号和噪音混合波形中提取最多的有用信号。
从50年代起,人们在广泛运用现代数学工具基础上,建立了比较系统的信号检测理论。
信号检测论为什么能用于心理学?这是由于人的感官,中枢分析综合过程可看作一个信息处理系统,因此有可能应用信号检测论中的一些概念和方法对它进行分析。
信号检测论还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加深人们对感受系统的理解。
通常把刺激变量看作是信号,把刺激中的随机物理变化或感知处理信息中的随机变化看作是噪音。
这样,人作为一个接受者对刺激的辨别问题便可等效于一个在噪音中检测信号的问题。
显然噪音的统计特性确定后,便可应用信号检测论处理心理学实验结果。
于是,坦纳和斯韦茨等人最早在密西根大学的心理学研究中把信号检测论应用于人的感知过程,并取得了可喜的结果。
本次实验尝试用信号检测论—评价法,来比较不同被试对图片再认的准确性和判定标准,并学习信号检测实验的基础程序之一----评价法。
2 方法2.1 被试两名被试,被试甲和被试乙,女,年龄分别为21岁,20岁;2.2 实验材料本次实验在电脑上操作;2.3 实验程序2.3.1 调整至进行测试的界面,让被试坐好;2.3.2 主试指导语如下:“请你来做一个记忆实验,我先给你看60张图片,要求你尽量记住这些图片,电脑播放这些图片的速度是每一秒钟一张”;2.3.3 图片呈现结束后,主试指导于语如下:“现在电脑会呈现120张图片,其中一半是你刚才看过的,另外一半是新的图片。
评价法-信号检测论XXX 应用心理学X班摘要通过本实验的操作,学习实验基础程序。
信号检测论将个体的感受性和主观动机,反应偏好加以区分。
评价法可以在相同时间内获得被试更多信息。
通过对本实验数据的处理,计算其辨别力d′和判定标准β,并绘制出ROC曲线。
关键词信号检测论评价法1.引言概念界定信号检测论应用于心理学中的基本原理是:将人的感官、中枢分析综合过程看作是一个信息处理系统,应用信号检测论中的一些概念、原理对它进行分析。
信号检测论在心理学具体应用时,常把刺激变量当作信号,把对刺激变量起干扰作用的因素当噪音,这样就可以把人接收外界刺激时的分辨问题等效于一个在噪音中检测信号的问题,从而便可以应用信号检测论来处理心理学中的实验结果。
2 对象与方法2.1 被试教师教育学院应用心理学班2班同学1名,矫正视力正常,左右手正常。
2.2 仪器实验仪器为计算机,PsyKey实验平台,1号反应盒。
2.3 实验材料本实验用图片再认来做评价法实验,一套识记过的图片,共60张,作为信号SN,一套为未识记过的图片,共60张,作为噪音N。
2.4 程序先让被试识记第一套图片,60张图片连续呈现;然后把这60张识记过的图片与第二套60张图片混在一起,仍按上述方法呈现给被试,让被试判断是否为刚才识记过的,并按照规定的等级按键作出评价。
3.结果表1 结果分数类型 1 2 3 4 5 合计信号 16 2 0 2 40 60噪音 49 2 0 3 6 60表2 不同判定标准作出反应的累计次数反应 1+2+3+4+5 2+3+4+5 3+4+5 4+5 5信号 60 44 42 42 40噪音 60 11 9 9 6表3 不同先定概率下d’和B项目 y/SN y/N d’ BP 0.67 0.1 1.72 2.065 Z 0.439 -1.281O 0.3623 0.17564+5 P 0.7 0.153+4+5 Z 0.524 -1.036 1.26 1.49 O 0.3478 0.2333P 0.73 0.182+3+4+5 Z 0.612 -0.915 1.527 1.26 O 0.3308 0.26254 分析与讨论由ROC曲线P坐标图分析得,曲线基本是平滑,在横坐标0.15前上升较快,在0.15之后基本平缓上升,是一条减速的曲线。
信号检测论的实验方法信号检测论,听上去是不是有点高深?其实说白了,就是在判断和识别信息的过程。
想想看,我们每天都在进行这种“信号检测”,就像是找春天的第一缕阳光,或者在闹市中寻找那个熟悉的声音。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信号检测论的实验方法,保证让你听得津津有味。
首先呢,信号检测论可不是个冷冰冰的概念。
它其实是在说,当你面对一个信息的噪音环境,如何在杂乱中找到关键的信号。
比如说,在嘈杂的派对上,你想听到朋友的声音,这就是信号检测的实际应用。
你会怎样去做呢?可能是侧耳倾听,可能是靠近一些。
这里面就有个小技巧,叫做“灵敏度”。
越敏感的人,越能在喧闹中捕捉到微弱的信号。
想想看,像那些警觉的猫,总能在暗处听到细微的动静。
实验方法方面,咱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想象你正在进行一个听力测试。
研究人员会给你一些音频信号,其中有的很清晰,有的则相对较弱。
你的任务就是判断每个信号的存在与否。
这就需要一个心理过程:你得评估信号的强度,判断自己是否能听到。
对吧?这就像在喝汤,得先尝一口才能知道味道如何。
没错,这个过程就叫做“响应偏差”。
有的人可能会偏向于认为信号存在,而有的人则会更加保守,只在非常确定的情况下才做出反应。
说到这里,当然不能不提“噪声”这个家伙。
噪声就像是生活中的那些烦心事,时不时就冒出来打扰你。
为了得到更准确的结果,研究者通常会在实验中设置一些随机噪声。
这样一来,测试的难度就上升了。
想想你在打游戏的时候,敌人总是藏在各个角落,真是让人头疼。
为了应对这些噪声,研究者会使用不同的信号强度,让参与者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检测。
这样能帮助我们了解,人在各种干扰中是如何作出判断的。
有一个叫做“ROC曲线”的东西,真是个好帮手。
它可以帮助我们评估不同的信号检测表现。
简单来说,ROC曲线就像是一个成绩单,告诉你在不同情况下的检测能力。
高分的同学总是能轻松地识别出那些信号,就像是考试时能一眼看出哪道题最简单。
但在真实世界中,往往不是一帆风顺。
评价法信号检测论实验报告
本次实验是在对法信号检测论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实验验证和分析。
整个实验过程严谨、有条不紊,实验数据的质量也十分可靠,以下是对该实验的评价。
首先,在实验准备方面,实验的器材和实验环境选择得非常合适,能够充分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实验过程中实验者操作流程也比较规范,能够有效降低误操作的风险,提高实验效率。
在此基础上,实验组组织合理,任务分工明确,分工合理有利于提高实验的完成效率。
其次,在实验方法方面,本次实验所采用的法信号检测论方法较为经典和成熟,适用于各种人类感官模拟实验,具有极高的精度和实用性。
在实验细节处理方面同样也设计周到,观察数据的分析结果有一定的说服力,所以结果也更加准确。
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也比较准确、系统,能够有效地呈现实验的结论,在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最后,在实验结果方面,本次实验得到了较为准确和明确的结论,实验数据与期望结果之间的差距比较小,可以说是比较准确的。
同时,实验的结论也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和实用性,对于深入研究法信号检测论,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综合来看,本次实验在实验准备、方法论、结果处理和结论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和表现,实验的可靠性、实用性和说服力都相对较高,从而有助于提高我
们对法信号检测论的认识和理解,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心理学实验报告实验组次执笔者时间成绩
分析与讨论1.分析本实验所得的ROC曲线
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又称等感受性曲线(本实验由于精度误差不能完全做到理想上的等感受性),即在以虚报率为横轴、击中率为纵轴所组成的坐标图中,由被试在特定刺激条件下(如不同的先定概率)由于采用不同的判断标准得出的不同结果画出的曲线。
本实验中即采用不同的先定概率作为不同的刺激条件,从图中可看出:(1)随着先定概率的增加,被试(同一人)的判断标准β呈现出减小趋势,这与人们的一般决策习惯相一致,但变化幅度严重不均(尤其是先定概率为0.1时β值很大),这与理论不完全相符,这可能是由于实验的随机误差和实验所使用材料的限制;(2)曲线倾斜度和位置大体符合理论预期,说明被试参与性及其自身练习、疲劳等干扰因子控制较好,但并未以大致P=0.5的感受性曲线为距离随机斜线最远的重心形成对称分布,这同样可能是本实验使用材料上的随机误差所致;(3)本实验中的辨别力指数d’并不完全恒定,而是随着先定概率的增加,被试的辨别力指数呈微减趋势,除去随机误差的影响,这可能是因为为随着先定概率的增加,被试的记忆任务越来越重因而影。
信号检测论评价法实验报告
通过对不同信号检测方法进行模拟实验,评价它们的性能和适用场景。
实验原理:
信号检测是一种通过分析信号特征来识别信号存在和类型的技术。
常用的信号检测方法包括能量检测、匹配滤波和相关检测等。
能量检测是通过计算信号的能量来判断信号是否存在。
匹配滤波是将信号与一个已知模板作卷积,通过比较卷积输出与预设的阈值来判断信号是否存在。
相关检测是通过将信号与已知的参考信号进行相关运算来判断信号是否存在。
实验步骤:
1. 模拟生成不同类型的信号(正弦信号、方波信号、噪声信号等)。
2. 对不同信号检测方法分别进行模拟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3. 分析实验结果,评价各种信号检测方法的性能和适用场景。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不同信号检测方法在不同场景下表现不同。
对于具有较高信噪比的信号,能量检测方法得到的检测结果较为准确且可靠;对于具有固定周期的信号,匹配滤波方法能够得到较好的检测结果;而对于具有较强随机性的信号,相关检测方法更适用。
实验结论:
1. 不同类型的信号需要选择不同的信号检测方法进行检测,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2.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信号检测方法。
评价法信号侦察论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制作评价法信号侦察实验报告,展开详细描述信号侦察的过程和结果。
实验步骤:1. 实验背景介绍:在实验报告的开篇,介绍信号侦察的概念、背景和应用领域。
说明信号侦察的重要性以及对军事和民用领域的影响。
2. 实验目标和假设:明确实验的目标和假设,说明要侦察的信号类型和侦察范围。
描述假设是否基于已有的实验结果或理论模型,并说明实验的可行性。
3. 实验设计:详细描述实验的设计和操作过程。
包括实验所需的设备、程序和数据采集方法等。
确保实验设计具有可重复性和准确性。
4. 数据采集和分析:描述实验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
说明如何对信号进行侦察、分析和分类。
可使用适当的图表、曲线或数据表格来展示实验结果。
5. 结果和讨论:解释实验结果的意义和重要性。
讨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挑战和限制,并提出改进措施。
比较实验结果与假设的一致性,并探讨实验结果对实际应用的影响。
6. 实验结论:总结实验结果并给出对信号侦察领域的重要性的结论。
展望未来可能的改进和研究方向。
7. 参考文献:列出实验报告中引用的参考文献,确保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注意事项:1. 确保实验报告的结构清晰、逻辑严谨。
2. 使用准确的术语和专业名词,确保报告的专业性和准确性。
3. 实验报告中的数据和结果应该可重复,确保其他人可以根据报告的描述进行同样的实验。
4. 在实验报告中展示实验过程的详细描述,包括实验的设计、操作和数据分析等。
5. 结果和讨论部分应该具有合理的推理和解释,确保与实验目标和假设的一致性。
这里提供的是一个简要的实验报告框架和指导,具体的实验内容和结果分析需要根据实验设计和数据采集的情况进行展开详细描述。
实验1-6:信号检测论评价法目的:通过比较被试对汉字再认的准确性和判断标准,学习信号检测论的评价法。
掌握信号检测论的评价法在心理学实验中的应用。
简介:评价法是信号检测论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在有无法的实验中,只要求被试回答是否有信号,被试只有一个判断标准,而在评价法的实验中,不仅要被试回答是否是信号,而且还要回答肯定或否定的程度,即有多大把握肯定是信号,通常我们把被试作答的肯定程度分为五个等级:1、100﹪~80﹪肯定是SN ,即肯定是信号2、80﹪~60﹪肯定是SN ,即可能是信号3、60﹪~40﹪肯定是SN ,即可能是信号,也可能是噪音4、40﹪~20﹪肯定是SN ,即可能是噪音5、20﹪~0﹪肯定不是SN ,即肯定是噪音被试在实验时,根据以上五个等级对呈现的刺激作出是信号和噪音的判断。
在实际判断时依据的是四个判断标准,根据被试的以上五种反应的次数,分别计算四个判断标准下被试的击中率SN y P /和虚报率N y P /,并计算出相应的辨别力d ’和判断标准β,根据SN y P /和N y P /或转换后的SN Z 和N Z 绘制ROC 曲线。
ROC 曲线又叫等感受性曲线。
当各轮实验中被试的感受性没有变化,而且两个感觉分布的标准差相等时,ROC 曲线是一个平滑的、对称的曲线,对角线为几率线。
根据击中率和虚报率转化为Z 分数绘制的ROC 曲线,对角线仍为几率线。
实验数据绘制的曲线与负对角线相交的点上的Z 分数值即为被试的感受性d ’,当被试的感觉分布的标准差相等时,这两条直线垂直。
实验方法1. 被试全班同学,每四人一组。
2. 实验仪器与实验材料2.1 实验仪器计算机、SDT 评价法实验程序2.2 实验材料汉字词材料或图片材料3. 实验设计与实验过程控制本实验的实验材料总数量为200个,信号的先验概率为0.5,评价等级为五等级评价。
(1) 制作实验材料:在“编辑实验材料”菜单中选择“给定汉字材料”,在出现的窗体中对实验参数进行定义,具体包括信号的先验概率、信号与噪音的总数量,并提取和生成实验材料,保存实验材料文件退出。
实验6 评价法-信号检测论
实验目的:通过图片再认,学习信号侦察论及其基础程序评价法。
简介:信号侦察论不仅测定人对信号的反应,也测定人对噪音的反应,因而能够将人的感受性与其判断标准区分开,并且分别用不同的数量来表达,这是它优于古典心理物理法的地方。
信号侦察论有三个基础实验程序,即有无法、迫选法和评价法。
其中,评价法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内获得被试更多的信息。
在评价法中,不仅要求被试对有无信号作出判断,还要求按规定的等级作出评价,即说明每次判断的把握有多大。
这样,被试就有了几个判断标准,因而用一轮实验的结果就可以绘制ROC曲线。
方法与程序:
本实验用图片再认来做评价法实验。
刺激有两套:一套是识记过的图片,共60张(每个图片内容不同)作为信号SN;另一套是没有识记过的图片,共60张(每个图片也不同,但与相应的第一套相似),作为噪音N。
第一步,先让被试识记第一套图片,计算机屏幕随机呈现每张图片2s,间隔1s,60张图片连续呈现;第二步,把这60张识记过的图片与第二套60张图片混在一起,仍按上述的方法呈现给被试,让被试判断是否是刚才识记过的,并按照规定的等级按键作出评价。
主试指导被试认真阅读指示语,解释五等级评价的方法,让被试直接点击对应的数字按钮来进行反应。
被试明白后开始做实验。
结果与讨论:
结果数据中分别统计了信号和噪音的反应情况:
反应 1 2 3 4 5 合计
信号60
噪音60
请自行整理成下表:
反应1+2+3+4+5 2+3+4+5 3+4+5 4+5 5
信号
噪音
请对此表进一步处理到可以画ROC曲线,请分别画出两种ROC曲线(P坐标和Z坐标)。
参考文献:
杨博民主编心理实验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42-6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