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中国古代数学家杨辉西师大版
- 格式:ppt
- 大小:886.50 KB
- 文档页数:11
我国南宋数学家杨辉用三角形二项和的乘方规律
杨辉1984年出生于西南地区的一个普通家庭,拥有着雄厚的数学天赋,14岁时便成功解决了几何学中普通三角形的库伦算法。
后来,他发展了一种普遍有效的数学方法-三角形二项和的乘方规律,为我国数学家研究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杨辉的研究历时10多年,他的乘方规律也被称为“杨辉定理”,该算法是数学界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发现,并据此研究丰富完善了四角形的报色算法。
三角形二项和的乘方规律即杨辉定理,是指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斜边的平方和等于其底边的平方。
杨辉定理的推导依赖多边形解析几何学上的基本知识,是一种知识和技术性比较强的数学原理,早在古代就已有诸多学者提出这一原理,杨辉定理是这些研究的综合,它比其他的原理更加完善,系统,更加准确的描述了几何知识。
三角形二项和的乘方规律广泛应用于众多学科,并助力科研。
从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到心理学,杨辉定理都发挥着无可取代的作用。
以物理学研究为例,三角形二项和的乘方规律可以用于研究光传播系统,指导显微镜、太阳能镜和其他光学仪器的设计,有效改善用于测量距离、角度、角动量等的几何精度。
杨辉用三角形二项和的乘方规律的研究,无疑推进了我国的数学发展,为全球数学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电子课本目录(义务教育教科书)_
---------------------------------------
一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
你知道吗中国古代数学家杨辉
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面积和面积单位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面积单位的换算
三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四旋转、平移和轴对称
旋转与平移现象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你知道吗建筑中的对称
五小数的初步认识
小数的初步认识
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你知道吗小数点的由来
六简单的统计活动
综合与实践一天用的纸
七总复习
感谢阅读,欢迎大家下载使用!。
我国南宋数学家杨辉三角形解释二项和的乘方规律
杨辉三角形是中国古代数学中著名的图形。
它是由数列构成的一个三角形,其中每个数字等于它上方的两个数字之和。
数学家杨辉在南宋时期发现了这个特殊的数列,因此得名杨辉三角形。
杨辉三角形不仅仅是一个有趣的数学现象,而且还有很多实际的应用。
其中一个重要的应用就是解释二项式系数的乘方规律。
二项式系数是指在二项式展开式中,某一项的系数,例如(a+b)^3展开后,其中的a^2b的系数为3。
这个系数可以用杨辉三角形来解释。
首先,我们可以将二项式(a+b)^n展开为
(a+b)(a+b)(a+b)...(a+b)的形式,其中有n个(a+b)相乘。
然后,我们可以将每个(a+b)展开成两个数a和b,并将它们排列在杨辉三角形的下一行。
对于第一行,我们将a和b排列在两端,然后在它们中间加上一个0,表示这一行的数字总数为3。
接着,我们通过依次将上一行的相邻数字相加得到下一行的数字,直到得到第n+1行为止。
这个构造的过程可以用图示表示。
例如,当n=3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的杨辉三角形:
1
1 1
1 2 1
1 3 3 1
在这个杨辉三角形中,第n+1行的数字对应着二项式系数中的系
数。
例如,对于(a+b)^3展开式中的a^2b项,它的系数为3,对应着杨辉三角形的第四行中的数字3。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求出任意二项式系数的值。
这不仅为数学家们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工具,而且也让人们更好地理解了杨辉三角形这个有趣的数学现象。
杨辉三角简介
中国古代数学家在数学的许多重要领域中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中国古代数学史曾经有自己光辉灿烂的篇章,而杨辉三角的发明确实是十分精彩的一页、杨辉,字谦光,北宋时期杭州人、在他1261年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辑录了如下所示的三角形数表,称之为“开方作法本源”图、
上图表示的是两个未知数和的幂次方运算后的系数问题,比如〔x+y〕=x2+2xy+y2,如此系数确实是1、2、1,这确实是上图中的1行、立方,4次方,n次方的运算只要看看上图中的各项的系数,就特别容易得到结果、上图确实是杨辉三角,也叫贾宪三角,在外国被称为帕斯卡三角、它与我们现在的学习联系最紧密的是2项式乘方展开式的系数规律、
杨辉三角最本质的特征是:它的两条斜边基本上由数字1组成的,而其余的数那么是等于它肩上的两个数之和、。
数学家杨辉三角的故事
杨辉三角,也被称为贾宪三角或帕斯卡三角形,是二项式系数在三角形中的一种几何排列。
在中国古代,数学家杨辉在南宋时期(1261年)的著作《详解九章算法》中首次描绘了这一三角形,并称之为“开方作法本源”图。
在欧洲,法国数学家帕斯卡在1654年也发现了这一规律,因此这个表在欧洲也被叫做帕斯卡三角形。
杨辉三角的发现是中国古代数学的杰出研究成果之一。
这个三角形把二项式系数图形化,把组合数内在的一些代数性质直观地从图形中体现出来,是一种离散型的数与形的优美结合。
杨辉三角的每个数等于它上方两数之和,这一性质使得其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组合数学中,杨辉三角可以用来计算组合数;在代数中,它可以用来展开二项式;在概率论中,它可以用来计算某些事件的概率等。
此外,杨辉三角还与一些数学游戏和问题有关,如“堆垛术”问题、纵横路线图问题等。
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杨辉三角来找到解决方案。
总之,杨辉三角是一个在数学中有着广泛应用和深远影响的数学概念,它的发现和应用展示了中国古代数学的卓越成就和独特魅力。
古代数学家杨辉的故事
宋、元数学四大家之一的杨辉是世界上第一个排出丰富的纵横图和讨论构成规律的数学家.
说起杨辉的这一成就,还得从一件偶然的小事说起.一天台州府的地方官杨辉坐轿出外巡游,半路上被一个在路中间算题的孩童拦住道路不能通过.杨辉一看来了兴趣,连忙下轿,抬步来到前面.
杨辉摸着孩童的头说:“为何不让本官从此经过?”
孩童答道:“不是不让经过,我是怕你们把我的算式踩掉,我又想不起来了.”
“什么算式?”
“就是把1到9九个数字分三行排列,不论直着加、横着加还是斜着加,结果都是等于15.我们先生说下午一定要把这道题做好.我正算到关键之处.”
杨辉连忙蹲下身,仔细地看孩童的算式,觉得这个算式在哪儿见过,仔细一想,原来是西汉学者戴德编纂的《大戴礼》中所写的文章中提及的.杨辉和孩童两人连忙一起运算起来,直到天过午,两人才舒了一口气,结果出来了,他们又验算了一下,结果全是15,这才站了起来.结果如图1所示:
杨辉回到家中反复琢磨,一有空闲就在桌上摆弄这些数字,终于发现了其中的规律,按照类似的规律,杨辉又得到了“花16图”——把从1到16的数字排列在四行四列的方格中,使每一横行、纵行、斜行四数之和均为34.后来,杨辉又将散见于前人著作和流传于民间的有关这类问题加以整理,得到了“五五图”“六六图”“衍数图”“易数图”“九九图”“百子图”等许多类似的图.杨辉把这些图总称为纵横图,于1275年写进自己的数学著作《续古
摘奇算法》一书中,并流传后世.
但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它当做纯粹的数学游戏,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随着近代组合数学的发展,纵横图显示了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在图论、组合分析、对策论、计算机科学领域中都找到了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