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8
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健康教育
(一)疾病简介
病毒性肝炎是产科常见的传染病,对母婴的影响均较大。
妊娠期间孕妇容易感染病毒性肝炎。
也易使原有的肝病加重。
病毒性肝炎是好妮期妇女肝脏疾病和黄疸最常见的原因。
其中乙型肝炎最为常见。
(二)健康指导
1.加强营养,多摄取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的食物。
2.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体力劳动。
3.按照医务人员的要求定期产检,防止交叉感染。
并每天自我监测胎动。
若有异常及时到医院就诊。
4.急性重症肝炎需遵医嘱给予保肝药物治疗。
注意保证大便的通畅,并观察有无性格、行为异常,扑翼样震颤等肝性脑病的前驱症状。
5.产后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出血情况,若出血超过月经量及时告知医务人员。
6.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勒换内衣内裤。
7.阻断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新生儿出生后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
8.不宜母乳喂养者,可口服生麦芽冲剂或乳房外敷外芒硝退
奶。
妊娠合并肝炎的护理诊断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种疾病都是因为自己引起的。
如果我们平时不注意饮食习惯,喜欢大吃大喝不节制,那就可能会患上肝炎。
对于孕妇而言,肝炎的危害更是比较大,很有可能会还影响到胎宝宝的健康。
接下来,我们来看下妊娠合并肝炎的护理诊断吧。
什么是妊娠合并肝炎肝炎是指由多种致病因素,如病毒、细菌、寄生虫、化学毒物、药物、酒精、自身免疫因素等使肝脏细胞受到破坏,肝脏功能受损,从而引起一系列全身不适症状的疾病。
妊娠合并肝炎是妊娠期常见疾病之一,其中以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危害较大。
病毒性肝炎是妊娠妇女肝病和黄疸的最常见原因,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庚型和输血传播型肝炎7个类型。
妊娠合并肝炎的原因妊娠合并甲型肝炎主要以粪-口途径传播,冬春季节常是甲肝发病的高峰期。
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是散发性发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水和食物的传播,特别是水生贝类如毛蚶等是甲型肝炎爆发流行的主要传播方式。
患过甲型肝炎或感染过甲型肝炎病毒的人可以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妊娠合并甲型肝炎不能通过胎盘传播,孕期不用人工流产或引产,但是妊娠晚期患病,在分娩过程母体血液受粪便污染可使新生儿感染。
妊娠合并乙型肝炎是我国当前流行最为广泛、危害性最严重的一种疾病。
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医源性传播,忽视乙肝病毒,导致随着病毒的增加使乙肝病毒携带者转化为乙肝;长期过度劳累,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而引起乙肝病毒。
妊娠合并乙型肝炎可宫内传播,产时可通过母血、羊水、阴道分泌物或母血进入胎儿体内感染,接触母乳及母体唾液感染。
以上就是妈网百科介绍有关妊娠合并肝炎的护理诊断的相关内容了。
总之,妊娠合并甲型肝炎症状与非孕期相同,发病较急,除有消化道症状及黄疸外,血清学检查中抗HAV-IgM 阳性则可确诊。
其他类型的肝炎临床表现与乙型肝炎类似,症状或轻或重。
希望本文可以帮助到大家。
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摘要】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病原主要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及戊型5种肝炎病毒,以乙型肝炎病毒常见。
可发生在妊娠的任何时期。
孕妇患肝炎的发生率约为非孕妇的6倍;而患暴发性肝炎则为非孕妇的66倍。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发生约为0.025%~0.08%。
急性病毒性肝炎多发生肝坏死,而且重症肝炎多发生在妊娠晚期,死亡率极高。
【关键词】妊娠急性病毒性肝炎护理[妊娠对病毒性肝炎的影响]1.孕妇新陈代谢增加,营养消耗增多,肝负担加重,易感染病毒性肝炎;并使原来病情加重,而发展为重症肝炎。
2.妊娠晚期合并妊高征者,全身小动脉痉挛,肝血流减少,肝受损以致发生肝坏死。
3.孕妇患肝炎后,易转变为慢性肝炎。
因为孕期需要营养物质增加,肝糖原储备不足,不利于疾病的恢复;尤其是妊娠和分娩均可加重肝的损坏;孕期产生大量内源性雌激素,均在肝内灭活,肝病时则影响雌激素的代谢,使雌激素体内潴留,进一步加重肝负担,影响肝炎治愈过程而转为慢性。
早在1996年Haemmerli报道的887例妊娠合并肝炎,其病死率高达10.4%,可见妊娠期病毒性肝炎易于加重。
[护理措施]1.妊娠期①作好卫生宣教,讲授卫生防病知识,注意公共卫生及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人,预防肝炎的发生。
已患肝炎的育龄妇女应避孕,根据病情,在医师指导下待肝炎痊愈后至少半年,最好2年再妊娠。
②加强围产保健,重视孕期监护,向孕妇及家属讲解肝炎与母婴的相互影响及利害关系,以及隔离可以避免传染他人的重要意义,取得孕妇及家属的理解与配合,消除孕妇因患传染病而产生的顾虑及自卑心理。
因此,为预防交叉感染,应为肝炎患者备有专用的检查设备,检查完毕后,需用l‰过氧乙酸浸泡检查者双手5分钟。
对各种治疗及预防注射均应实行一人一针一管。
③定期产前检查,必要时与传染科共管。
轻者,给予适当休息,补充足够的营养,使孕妇及家属理解药物治疗及调配营养具有同等重要性;增加食物的摄入量有保护肝及促进胎儿生长发育的作用,鼓励孕妇摄入足够的热量。
妊娠期合并病毒性肝炎1.妊娠期间孕妇容易感染病毒性肝炎,也易使原有的肝病加重。
2.病毒性肝炎对妊娠的影响(1)孕早期——加重妊娠反应,晚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增高,易发生产后出血。
(2)围生儿患病率及死亡率高。
易发展为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
3.辅助检查(1)肝功能检查:尿胆红素阳性对病毒性肝炎有诊断意义。
(2)血清病原学检测及意义①甲型病毒性肝炎:急性期病人血清中抗HAV-IgM阳性有诊断意义。
②乙型病毒性肝炎HBsAg——HBV感染的特异性标志,见于慢性肝炎,病毒携带者;抗HBs——机体曾经感染过HBV,但已具有免疫力;HBeAg——肝细胞内有HBV活动性复制,具有传染性;抗HBe——血清中病毒颗粒减少或消失,传染性减低;抗HBc-IgM——HBV在体内复制,肝炎急性期;抗HBc-IgG——恢复期或慢性感染。
③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中检测出HCV抗体,多为既往感染,不可作为抗病毒治疗的证据。
4.治疗原则:原则上不宜妊娠。
增加休息,加强营养,积极保肝治疗,预防感染。
(1)重型肝炎——预防及治疗肝性脑病的发生,限制蛋白质的摄入,每日应<0.5g/kg。
(2)妊娠末期,积极治疗24小时后,以剖宫产结束妊娠。
5.急性肝炎应于痊愈后半年,最好2年后在医师指导下妊娠。
6.阻断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妊娠中晚期HBV DNA载量≥2×106IU/ml,在与孕妇和家属充分沟通,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可于妊娠24~28周开始给予替诺福韦、替比夫定或拉米夫定期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减少HBV母亲传播。
建议于产后3个月停药,停药后可以母乳喂养。
7.严禁肥皂水灌肠。
严密观察肝性脑病前驱症状。
预防产后出血,产前4小时及产后12小时内不宜使用肝素治疗。
8.临产前1周开始服用维生素K、维生素C。
9.乳汁中HBV-DNA阳性不宜哺乳。
母血HBsAg、HBeAg及抗-HBc三项阳性及后两项阳性产妇均不宜哺乳。
10.新生儿已接受免疫,母亲为携带者(仅HBsAg阳性),建议母乳喂养。
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妇女的护理要点解答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以肝实质细胞变性坏死为主要病变的传染性疾病,病毒性肝炎在孕妇中较常见,是妊娠期妇女肝病和黄疸最常见的原因。
肝炎病毒包括甲型(HAV)、乙型(HBV)、丙型(HCV)、丁型(HDV)、戊型(HEV)等,其中以乙型最常见,我国约8%的人群是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妊娠合并重症肝炎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妊娠、分娩对病毒性肝炎的影响妊娠期某些生理变化可使肝脏负担加重或使原有肝脏疾病病情复杂化,从而发展为重症肝炎。
1.妊娠本身并不增加肝炎病毒的易感性,但妊娠期由于早孕反应,母体摄入减少,体内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相对不足;孕妇新陈代谢率增高,营养物质消耗增多,肝内糖原储备降低,故使肝脏抗病能力下降。
2.妊娠期孕妇体内产生的大量内源性雌激素需经肝脏灭活,胎儿代谢产物也需经母体肝内解毒,从而加重肝脏的负担。
3.妊娠期某些并发症,分娩时体力消耗,酸性代谢产物增多和产后出血等均可进一步加重肝损害。
(二)病毒性肝炎对妊娠、分娩的影响1.对孕妇的影响①病毒性肝炎发生在早期可使早孕反应加重,妊娠晚期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增高,可能与体内醛固酮的灭活能力下降有关。
②孕产妇的死亡率高,分娩时因肝功能受损致凝血因子合成功能减退,易发生产后出血。
同时重症肝炎的发生率高,为非孕妇女的66倍,在肝功能衰竭的基础上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如发生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等,极易诱发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
2.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①围生儿患病率及死亡率增高:妊娠早期患病毒性肝炎、胎儿畸形发生率高于正常孕妇的2倍。
肝功能异常的孕产妇流产、早产、死胎、死产和新生儿死亡率明显增加。
近年来研究表明,病毒性肝炎与唐氏综合征(Downsyndrome)的发生密切相关。
②慢性病毒携带状态:妊娠期内,胎儿由于垂直传播而被肝炎病毒感染,以乙型肝炎病毒多见。
围生期感染的婴儿,部分将转为慢性病毒携带状态,容易发展为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
病毒性肺炎试题
一、单选题
1重型病毒性肝炎孕妇口服广谱抗生素的主要目的是
A控制肝炎发展 B清除体内病毒
C预防产后出血 D防止DIC E预防肝昏迷正确答案E
2病毒性肝炎孕妇,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在妊娠中、晚期预防产后出血的主要措施是
A立即剖宫产 B引产终止妊娠
C高蛋白饮食增加营养 D用维生素K、C
E用对羧基苄胺
正确答案D
3病毒性肝炎对妊娠的影响,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妊娠早期患肝炎致畸率增加
B妊娠早期患肝炎易发展为急性、亚急性肝炎
C妊娠晚期发病易并发妊高症
D妊娠中晚期发病易诱发DIC
E妊娠期发生病毒性肝炎致围生(产)儿死亡率增加
正确答案B
4正常妊娠时肝功能的变化错误的是
A由于血液稀释血清总蛋白降低
BALT和AST多在正常范围
C AKP在妊娠7个月后可达非妊娠时的2倍
D妊娠晚期血浆纤维蛋白原可增加50%
E孕晚期血清总胆红素值﹥171umol/l
正确答案E
5妊娠晚期及分娩期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对产妇威胁最大的是
A易合并妊高症 B易发生产后出血、DIC
C易发生宫缩乏力产程延长 D易发生早产,围产死亡率增加E易发展成重型肝炎,孕产妇死亡率增高
正确答案E
6下述何项不属于乙型病毒性肝炎母婴传播途径
A粪—口传播途径 B娩出时接触母亲产道分泌液或血液C母婴垂直传染 D乳汁传染 E密切生活接触传染正确答案A
7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分娩期的处理哪项是错误的
A配血备血 B产前注射维生素K
C及时注射宫缩剂减少产后出血
D注意防止发生产后DIC E以剖宫产结束分娩为宜正确答案E
8妊娠期合并肝炎对母儿的影响
A发生于妊娠早期时刻加重早孕反应
B孕早期患病毒性肝炎的胎儿畸形发生率约增高2倍
C孕晚期患急性乙型肝炎者,约70%发生胎儿感染
D母亲HBsAg阳性,由于母婴传播,新生儿大多为阳性
E产后出血率高
正确答案:E
9产妇,28岁,患慢性乙型肝炎,40周妊娠剖宫产1男婴,家属欲确定此新生儿是否感染肝炎病毒,需行那种检查确诊
A甲型肝炎抗体测验 B血ALT测定
C胆红素测定 D乙型肝炎抗原抗体测定 E肝脏B超检查正确答案:D
10孕妇,32周妊娠,3周前使用未煮熟的毛蚶后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正、小便深黄色。
140/80mmHg,子宫底高度30cm,胎心144次/分,怀疑孕妇患有病毒性肝炎,首选以上哪种化验。
A甲型肝炎抗体测验 B血ALT测定
C胆红素测定 D乙型肝炎抗原抗体测定
E肝脏B超检查
正确答案:A
11女,28岁,初孕,孕36周,近三,四天感乏力,恶心,食欲差,血压16/11kpa,查SGPT为256单位,应予高度重视,其最重要原因是由于
A易发展为重度妊高症 B容易发展成重度病毒性肝炎
C易发生重度胆汁淤积症 D可能发生急性妊娠脂肪肝
E妊娠肝最易致胎儿缺血缺氧
正确答案:B
12风湿性心脏病,病情稳定,心功能Ⅱ级产妇临产入待产室,医生在考虑对她的处置时,下列何项应不列入考虑之列
A临产及应用抗生素,至少维持产后一周
B可适当应用镇静剂
C若非病变需要,不主张常规使用洋地黄预防心衰
D产程进展慢,估计有头盆不称可能时,早作剖宫产
E产后流血较多时,尽量避免输血
正确答案:E
13对HbsAg(+)母亲的新生儿在出生后多少小时内尽早注射HBIG 及乙型肝炎疫苗
A24小时 B36小时 C48小时 D72小时 E一周正确答案:A
14重症肝炎产妇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是
A子宫收缩乏力 B软产道裂伤 C胎盘粘连
D胎盘植入 E凝血功能障碍
正确答案:E
15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时,昏迷前期口服新霉素是为了
A预防感染 B减少游离氨及其他毒素的形成
C消除肠道内感染灶致病菌 D控制重症肝炎进展
E抑制需氧菌和厌氧菌
正确答案:B
二、多选题
1以下哪些情况考虑重型肝炎
A消化道症状严重
B血清总胆红素﹥171umol/l,或黄疸迅速加深
C凝血功能障碍
D肝脏缩小,肝功能明显异常
E肝性脑病或肝肾综合征
正确答案:ABCDE
2以下哪些方面有助于妊娠合并重型肝炎与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LEP)的鉴别
A ALEP的肝炎标志物一般为阴性
B ALEP常出现上腹痛,而重型肝炎相对少见
C ALEP患者的尿酸水平明显升高,尿胆红素阴性,而重型肝炎尿胆红素阳性
D肝脏B型超声与MRI检查有助于鉴别
E有条件时可行肝穿刺组织学检查
正确答案:ABCDE
3对甲型肝炎病毒描述正确的是
A主要经消化道传播
B感染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C不造成慢性的携带状态
D母婴传播常见
E主要经血行传播
4有关乙肝母婴传播正确的说法是
A HBV母婴传播途径包括宫内传播、产时传播和产后传播
B新生儿产后感染主要与密切接触母亲的唾液和乳汁有关
C产后新生儿联合使用乙肝疫苗和HBIG,可以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DHBsAg阳性母亲分娩的新生儿经主、被动联合免疫后,可以接受母乳喂养
E有证据表明剖宫产可降低母婴传播几率
正确答案:ABCD
5以下对丙型肝炎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通过输血、血制品、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
B重型肝炎多见
C易发展为慢性肝炎
D可能进展为肝硬化、肝癌
E单项HCV抗体阳性多为既往感染,不可作为抗病毒治疗的依据正确答案:ACDE
6对乙肝产时感染不正确的说法是
A产时感染是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
B其感染几率与HBV DNA含量无关
C与产程长短无关
D目前还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剖宫产可降低母婴传播风险
E不会经产道传播
7对“乙肝两对半”检测指标意义正确的是
A HBsAg是HBV感染的特异性标志
B HBsAb是保护性抗体,表示机体有免疫力
C HBeAg阳性通常被视为存在大量病毒的标志,滴度高低反映传染性的强弱
D HBeAb阳性表示血清中病毒颗粒减少或消失,传染性减弱
E HBcAb分为IgM和IgG型,IgM型阳性见于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及慢性肝炎急性活动期,IgG型阳性见于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恢复期和慢性HBV感染
8丁型病毒性肝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单独存在
B需依赖HBV的存在而复制和表达,伴随HBV引起肝炎
C需同时检测血清中HDV抗体和乙肝两对半
D需依赖HAV的存在而复制和表达
E需依赖HCV的存在而复制和表达
正确答案:BC
9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A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B HELLP综合征
C妊娠剧吐
D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
E妊娠期糖尿病
正确答案:ABCD
10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
A妊娠早期合并急性肝炎易发生流产
B妊娠晚期合并肝炎易出现胎儿窘迫、早产、死胎
C新生儿死亡率增高
D对胎儿无影响
E不能传染给新生儿
正确答案:ABC
三、简答题
4.怎样对HBV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进行免疫阻断
答:产后新生儿联合使用乙型肝炎疫苗和HBIG,可以有效阻断HBV 母婴传播,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最好在出生后12小时内)注射HBIG,剂量100—200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ug种族酵母或20ug 乙型肝炎疫苗,在1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再次接种第2针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016方案)
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
常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