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

  • 格式:docx
  • 大小:20.96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毒性肝炎

定义: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

各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相似,以疲乏、食欲减退、厌油、肝功能异常为主。

甲型和戊型主要表现为急性感染,经粪口途径传播;乙型、丙型、丁型多呈慢性感染,主要经血液、体液等胃肠外途径传播。

【病原学】

【一】甲型肝炎病毒 HAV。嗜肝RNA病毒,有实心和空心两种颗粒,实心颗粒为完整的HAV,有传染性;空心颗粒为未成熟的不含RNA的颗粒,具有抗原性但无传染性。

【二】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嗜肝DNA病毒。HBV感染者血清中存在三宗颗粒①大球形颗粒,为完整的HBV颗粒,又名Dane颗粒,内含HBsAg和环状双股DNA及核心抗原,是病毒复制的主体②小球形颗粒③管型颗粒。后两种颗粒由HBsAg组成,不含核酸无感染性。一般情况下,血清中小球形颗粒最多,Dane颗粒最少。HBV基因组中4个开放阅读框(ORF)均位于长链,分别是S区,C区、P区、X区。S区又分为前S1,前S2及S三个编码区,分别编码前S1蛋白,前S2蛋白及HBsAg。C区由前C基因和C基因组成,编码HBeAg和HBcAg。P区是最长的读码框,编码多种功能蛋白,参与HBV复制。X基因编码X蛋白,其具有反之激活的作用。HBsAg阳性表示现症感染,阴性表示无HBV感染;抗HBs是一种保护性抗体,阳性表示对HBV有免疫力,见于乙肝恢复期、过去感染及乙肝疫苗接种后。抗HBc IgM

(6-18month)阳性提示急性期或慢性肝炎急性发作(急性感染标志物),IgG出现较迟,但可保持多年。HBeAg持续存在预示趋向慢性,其为复制活跃和传染性的标记,HBeAg消失而抗HBe产生称为血清转换;抗HBe阳转后,病毒复制多处于静止状态,传染性降低

乙肝两对半及意义(P25): ①、HBsAg即乙肝表面抗原:感染后最早出现,只有抗原性,无传染性;②、HBsAb即乙肝表面抗体:表面对HBV有免疫力,见于乙肝恢复期、过去感染及乙肝疫苗接种后;③、HBeAg即乙肝e抗原:一般仅见于HBsAg阳性血清。如果HBeAg 持续存在提示急性HBV感染趋向慢性,在慢性HBV感染时其存在提示患者处于高感染低应答期;④、HBeAb即乙肝e抗体:发生血清转换时出现,提示机体由免疫耐受转为免疫激活,此时常有病变活动的激化。HBeAb转阳后,病毒复制多处于静止状态,传染性低。部分病人仍有病毒复制,肝炎活动,称为HBeAg阴性慢性肝炎;⑤、HBcAb即乙肝核心抗体:HBV 感染者都可以检查出HBcAb,HBcAb阳性提示急性期或慢性肝炎急性发作;

【注】大三阳指HBsAg(+)HBeAg(+)HBcAb(+),提示病毒在体内大量复制,有很强的传染性;小三阳指HBsAg(+)HBeAb(+)HBcAb(+),提示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体内病毒复制,为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状态,通常由大三阳转变而来,是人体对E抗原产生一定程度的免疫力。

【三】丙型肝炎病毒。属RNA病毒,其基因组中5'非编码区最保守,在设计用于诊断HCV 感染的PCR引物时,此区段是首选部位。HCV RNA阳性时病毒感染和复制的直接标志。【四】丁型肝炎病毒,为缺陷病毒,但其核内的RNA无需HBV的辅助能自行复制,大部分情况是在HBV基础上引起重叠感染。抗HDV不是保护性抗体。

【五】戊型肝炎病毒,RNA病毒,抗HEV IgM阳性时近期HEV感染的标志。

【流行病学】一、甲肝无病毒携带状态,吃出来的肝炎,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

二、乙肝传播途径有母婴传播、血液和体液传播等,易感人群为抗HBs阴性者。

三、丙型主要通过肠道外传播:输血及血制品、注射针刺器官移植骨髓移植和血液透析、生活密切接触、性传播和母婴传播。人群对其普遍易感。

四、丁型肝炎,人群普遍易感。

五、戊型肝炎。暴发流行均由于粪便污染水源所致,隐形感染多见。

【发病机制】1、甲型肝炎。早期细胞免疫发挥重要作用,感染后期体液免疫也可能通过免疫复合物机制使肝细胞受损。

2、乙型肝炎。慢性HBV感染的自然过程一般分三段:第一阶段为免疫耐受阶段,这一阶段HBV复制活跃,患者临川表现无症状可维持数十年。第二阶段为免疫清除阶段,这一阶段免疫活跃,肝细胞炎症坏死。第三阶段为非活动或低(非)复制阶段,这一阶段HBeAg阴性,又称为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感染的年龄越轻,慢性化的可能性越高。肝细胞病变主要取决于机体的免疫应答:当机体处于免疫耐受状态,多为无症状携带者;当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多表现为急性肝炎;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可导致慢性肝炎;当机体处于超敏反应时,则会导致重症肝炎。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启动和激发了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了肝细胞的损伤。初次感染HBV的年龄越小,慢性携带率越高。

【临床表现】(一)急性肝炎。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急性无黄疸型肝炎。①急性黄疸型肝炎可分为三期:黄疸前期→起病较急,可有低热、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尿色逐渐加深,平均5~7日。黄疸期→自觉症状好转,发热减退,但尿色继续加深,巩膜、皮肤出现黄染,约于1~2周内达高峰。可有梗阻性黄疸表现,肝肿大,有充实感,压痛叩击痛。部分病例轻度脾肿大,持续2~6周。恢复期→黄疸和症状逐渐消失,肝脾回缩,肝功能恢复正常。②急性无黄疸型肝炎,除无黄疸外,其他表现与黄疸型相似。

(二)慢性肝炎,病期超过半年,分轻、中、重三度。轻度:起病隐匿,症状多轻微,一般无黄疸,可有肝脾肿大,血清转氨酶可波动。中度:介于轻、重之间。重度:症状明显,肝肿大,可有蜘蛛痣、肝掌或肝病面容,进行性或持续性脾肿大,肝功能持续异常。白蛋白降低,免疫球蛋白可升高。

(三)重型肝炎或称肝衰,表现为一系列肝衰竭的表现:极度乏力、严重消化道症状、神经精神症状(嗜睡、性格改变、烦照不安、昏迷),有明显出血现象,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0%.黄疸进行性加深,血总胆红素每天上升>=17.1μmol/L或大于正常10倍。可出现中毒性鼓肠,肝臭,肝肾综合症等,可见扑翼样震颤及病理反射,肝浊音界进行性缩小。胆酶分离,血氨升高等。①急性重型肝炎,发病2周内出现以II度以上肝性脑病为特征的肝衰竭症状②亚急性肝衰竭,发病15天-26周内出现肝衰竭的症状③

慢加急性肝衰竭,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急性肝功能失代偿④慢性肝衰,在肝硬化基础上,以腹水或门脉高压、凝血功能障碍和肝性脑病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肝功能。

(四)淤胆型肝炎,主要表现为肝内淤胆,梗阻性黄疸表现:如皮肤瘙痒、粪便颜色变浅。(五)肝炎性肝硬化,可分为两型。①活动性肝硬化:乏力和消化道症状明显,ALT高,黄疸,白蛋白下降。PLT低,腹壁、食管静脉曲张,腹水、肝缩小质地变硬,脾进行性增大,门、脾静脉增宽

②静止性肝硬化:无或轻肝炎表现。根据病理和临床表现又分为:1.代偿性肝硬化(早期肝硬化):Child-Pugh A 级。TBIL<35umol/L, ALB>35g/L,PTA>60%,但无腹水、肝性脑病或上消化道大出血。2.失代偿性肝硬化(中、晚期肝硬化):Child-Pugh B、C级。TBIL>35umol/L, ALB<35g/L,PTA<60%,但有腹水、肝性脑病或上消化道大出血。

【实验室检查】①血常规:急慢性肝炎可正常。肝炎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者可有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减少的“三少”现象。

②尿常规:急慢性无黄疸性肝炎可正常;尿胆原升高为主:溶血性黄疸。尿胆红素升高为主:梗阻性黄疸。两者阳性:肝细胞性黄疸。

③肝功能检查,ALT和AST表示肝细胞破坏情况,升高2倍以上时有诊断价值,重症肝炎患呈胆酶分离现象。

④TB,肝细胞损伤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