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糖二磷酸钠并发急性高磷血症危象个案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3
果糖二磷酸钠联合高压氧(HBO)治疗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心肌损伤患儿的临床效果发布时间:2022-10-14T07:58:37.769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4期作者:张凯[导读] 目的:评价对CO中毒患儿应用果糖二磷酸钠钠联合高压氧治疗的应用价值。
张凯贵州省人民医院550002【摘要】目的:评价对CO中毒患儿应用果糖二磷酸钠钠联合高压氧治疗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因CO中毒导致心肌损伤的患儿82例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增加果糖二磷酸钠联合高压氧治疗,比较组间心脏功能状态和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CO中毒患儿应用果糖二磷酸钠钠联合高压氧(HBO)治疗能够改善患儿心脏功能状态,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CO中毒;高压氧;治疗效果含碳物质燃烧程度不同所产生的产物也有所不同,其不完全燃烧会产生CO[1]。
其能够通过人体呼吸道进入机体与氧原子发生竞争关系,其对血红蛋白的竞争力远远大于氧原子,导致血红蛋白无法正常发挥作用,机体供氧不足,加之对氧原子结合后形成的HbCO解离速度十分缓慢,所以当吸入过量的CO会导致机体会由于供氧不足出现窒息反应[2]。
有研究发现对CO中毒的患儿采用高压氧治疗可以修复受损的心肌器官,本研究通过对82例CO中毒患儿采用果糖二磷酸钠联合高压氧治疗的手段分析该种治疗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20年3月-11月CO中毒患儿82例,均分为两组。
观察组男女比例15:26,平均年龄为(8.13±2.06)岁,其中轻度中毒患儿15例,中度中毒患儿18,重度重度患儿8例。
对照组男女比例12:29,平均年龄为(7.21±2.66)岁,其中轻度中毒患儿11例,中度中毒患儿20,重度重度患儿10例。
组间患儿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纳入标准:(1)经确诊为CO中毒致心肌受损患儿;(2)患儿发病前各项生理指标正常排除标准:(1)患儿出现精神障碍(2)患儿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3)无法正常交流1.2方法对照组给予患儿常规吸氧治疗,实时动态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等指标变化情况,结合实际情况给予患者对症药物,如抗感染药物及降低患儿脑内压药物等。
高磷血症30例临床分析目的探讨高磷血症与疾病的关系,以防治高磷血症。
方法通过生化全自动分析仪,用磷铜酸紫外线法测定血磷,MTB比色法测定血钙,同时检测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等,并将疾病分类进行研究。
结果本组30例中血磷均大于2.3 mmol/L,平均为3.3 mmol/L。
高血磷的原因主要是细胞内磷释放、排泄不充分或摄入过多,肾功能不全时尤其容易发生高磷血症。
结论肾功能不全、细胞溶解及过量输入含磷药物可导致高磷血症。
标签:高磷血症;肾功能衰竭磷在生命过程中十分重要,体内重要的生命化学反应皆有磷的参与。
因此,对血磷的研究已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磷是维持骨和细胞正常代谢的重要成分,大约85%分布在骨骼,14%在软组织,1%在细胞外液,仅极少量(约总体重的0.03%)在血浆中。
磷在血浆中10%与蛋白质结合,56%为离子状态,34%与钙、镁、钠等形成复合物,后两者能被透析膜滤出体外。
正常成人每日摄取磷约1000~1800 mg,主要由小肠吸收。
磷的排出约70%由肾完成,剩余部分经粪便排出。
正常情况下血磷浓度为1.13 mmol/L,波动范围在0.8~ 1.60 mmol/L之间。
细胞内磷的释放、排泄不充分或摄取过多可能是造成高磷血症的原因[1]。
高磷血症是一种严重危及生命的电解质紊乱,可引起一系列相关的临床表现,现就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高磷血症30例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0年1月~2010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高磷血症患者30例,其中男22例,女8例;年龄22~84岁,平均(45±12)岁。
临床表现:30例高磷血症患者均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胸闷、心悸、发热、全身乏力、四肢肌肉酸痛或出现低钙抽搐,有2例出现嗜睡、癫痫发作等神经精神症状。
1.2 检测方法均于入院后次日晨空腹采集非抗凝血 2 ml,离心沉淀后提取血清备检。
采用浙江东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盒,通过本院检验科用Olympus Au400血生化自动分析仪,以磷钼酸紫外线测定血磷,MBT比色法测定血钙,IFCC推荐法测定碱性磷酸酶,同时检测心肌酶、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
果糖二磷酸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分析发表时间:2019-09-10T17:20:26.703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7期作者:尹芝琳[导读] 果糖二磷酸钠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效果确切,可更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且不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攸县人民医院,湖南攸县 412300【摘要】目的观察果糖二磷酸钠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并分析该疗法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选取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
对照组接受基础治疗,并给予尿激酶、肝素、阿司匹林等药物对症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治疗及对症治疗基础上,再给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两组在治疗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数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后的心功能指标数值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果糖二磷酸钠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效果确切,可更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且不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果糖二磷酸钠;急性心肌梗死;不良反应;心功能急性心肌梗死作为心血管危重疾病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1],病情发展迅猛、病死率高,对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均造成较大的威胁。
该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缺血、缺氧所致,进而引起心肌坏死,最终导致血流灌注量降低、血液微循环异常、心功能下降等,需及时给予溶栓治疗、抢救可逆缺血组织、改善心功能。
而目前临床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方法较多,如何在保证临床疗效的前提下不影响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已经成为临床的探讨热点。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种、所用药物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用龙血竭胶囊内粉末配75%的酒精调成糊状敷至患处,用砂布包扎,外裹保鲜膜保湿2次/d,每次敷药前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洗患处。
对照组用50%硫酸镁浸湿纱块敷盖患处,3次/d。
1.3疗效观察疗效判定标准:治愈:局部皮肤红肿、疼痛、灼热症状及沿静脉走向的条索状红线消失;显效:灼热、疼痛消失,红、肿胀面积消退≥80%,条索状红线变软;有效:用药后灼热、疼痛减轻,红肿消退面积﹤80%;无效:治疗后无明显改善。
2结果见表1。
表1两种治疗方法结果比较(例,%)组别例治愈未愈合计治愈率(%)平均治愈时间(d)观察组282622892.93对照组14861457.15合计3484281.0注:χ2=5.5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讨论3.1化疗药物注入静脉后,对静脉管壁造成较大的刺激,血管内膜受到损伤,引起静脉炎发生。
柔红霉素,长春新碱,阿霉素,阿糖包苷等均为较强的刺激药物,药物外渗刺激静脉及皮下组织造成无菌性炎症,药物外渗后一些活化因子如5-羟色胺等,游离至组织间隙,刺激末梢神经,造成局部疼痛及肿胀[1]。
发生静脉炎时,在化疗药物的静脉注射部位附近,出现沿静脉径路走行的烧灼样疼痛或伴有硬结,周围皮肤出现红、肿、热、痛,严重者可出现大水泡或成簇泡疹,甚至出现紫斑、溃疡、坏死造成肢体功能障碍。
3.2采用传统方法50%硫酸镁溶液湿敷,利用硫酸镁的高渗作用虽有一定的消肿止痛效果,但其易析出结晶使纱布变硬不易紧贴皮肤而影响药液吸收,起效慢。
龙血竭胶囊是以传统名贵中药百合科植物剑叶龙血树的木材提取的龙血竭为原料的单味中药制剂,具有活血化淤、消肿止痛、软坚散结、敛疮生肌等显著功效[2]。
表1结果显示龙血竭外敷化疗静脉炎效果显著,可促进局部皮肤红肿,疼痛,灼热症状及沿静脉走向的条索状红线消失。
因其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疗效好,在临床上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然芦丁羟乙基化而得,反应产物为多种混合物,同时部分注射剂中可能还含有蛋白质或生物大分子物质,易成为抗原而引起过敏反应,所以在临床使用前,应询问患者过敏史,对于过敏体质和有哮喘病史等的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
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注意病人的病情变化,一旦发生变态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液并给予相应的抢救措施。
同时,使用药物剂量不宜过大,浓度不宜过高,以减少药源性毒性反应的发生。
减少与多种药物,尤其是成分复杂易发生过敏的药物合用。
另外,在用药过程中,尽量使用同一生产厂家的药,不随意更换厂家。
参考文献1 陈新谦,金有豫.新编药物学.第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4082 刘安祥,顾以华.复方丹参、曲克芦丁致过敏反应3例.药学实践杂志,2001,19(3):1893 候志萍.曲克芦丁、复方丹参合用致过敏性休克1例.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3,76:1504 陈凤彩,李美华,庄桂莲.静脉滴注维脑路通致双眼过敏反应2例.山西临床医药杂志,2001,10(5):3895 范燕侠,余剑波.静注维脑路通致过敏反应一例报告.中国航天医药杂志,2001,3(4):736 张惠芳.曲克芦丁注射液致过敏性喉头水肿1例.医药导报,2000, 19(4):4007 张跃,曲奇.维脑路通注射液引起过敏反应1例报告.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3,94:678 庄岚,李桂芝.静滴维脑路通致过敏反应1例.临床军医杂志,1999, 27(3):129 戴华.曲克芦丁注射液致肝功能异常.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3,5(3):20210 张少武,狄海青.曲克芦丁诱发哮喘发作1例.临床荟萃,2004,19(21):124511 郑德泉,李朝虹.大剂量维脑路通致小脑出血1例报告.实用新医学,2000,2(7):66612 乔正贵.曲克芦丁致异样头痛2例.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2,4(6): 41213 赵计国,孟繁富,王汝良,等.静脉滴注维脑路通引起排尿障碍2例报道.中国厂矿医学,2001,14(6):52014 蒙冠云.静滴曲克芦丁致脑梗死病情加重1例.新医学,1998,29(12):64915 赵子英.羟乙基芦丁致过敏性哮喘死亡1例.临床误诊误治,1997, 10(2):109果糖二磷酸钠的不良反应X贾俊骅,刘 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四医院,天津 300142)关键词 果糖二磷酸钠,药物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978.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687(2005)05-0035-03 果糖二磷酸钠(FDP)是葡萄糖代谢过程的重要中间产物。
4 奥沙利铂王瑞明[4]报道1例,女,53岁。
因直肠癌给予奥沙利铂150mg +5%葡萄糖液500ml 静滴,10min 后患者出现颜面潮红,四肢肿胀麻木,喉头痉挛水肿,呼吸困难,即停药,高流量吸氧,予地塞米松5mg 静推,10min 后症状逐渐缓解。
5 替硝唑李贤[5]报道1例,女,28岁。
因胎儿宫内窘迫行剖腹产术,给予替硝唑0.4g 静滴,约3min 患者出现胸闷、憋气、呼吸困难,明显闻及喉部哮鸣音,即停药,给予对症治疗,2h 后上述症状消失。
作者提示,用药前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用药史,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避免发生严重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1] 顾世祥,谢启才.洛美沙星致严重过敏反应喉头水肿1例[J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6,15(1):62.[2] 郭萍,胡光熙.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致喉头水肿[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6,8(2):104.[3] 宋秀杰.头孢吡肟致喉头水肿[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6,8(3):209.[4] 王瑞明.静滴奥沙利铂致过敏性喉头水肿1例[J ].海峡药学,2006,18(1):178.[5] 李贤.静脉滴注替硝唑过敏致喉头水肿1例[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3):2577.收稿日期:2006-11-06;修回日期:2006-12-08 责任编辑:李新志果糖二磷酸钠不良反应郭萍1,李成建1,田玉琴2作者单位:1.解放军第四O 一医院,山东青岛266071;2.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主题词】 果糖二磷酸钠/副作用【中图分类号】 R97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6647(2007)03-0659-01 果糖二磷酸钠是辅助治疗药物,广泛用于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肌缺血及急性脑梗死等所致的脑缺血缺氧等症。
近年国内有文献报道其不良反应,摘录如下。
1 过敏反应黄璞[1]报道1例,男,59岁。
静滴果糖二磷酸钠致昏迷1例报告果糖二磷酸钠(FDP)对多种器官和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临床常用于心肌缺血、心力衰竭及慢性呼衰的辅助治疗,该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常见不良反应有局部疼痛、口唇麻木,偶有头晕、恶心、胸闷及过敏性皮疹等,但在临床上本院收治一例窦性心律过缓的患者在运用FDP治疗过程中致昏迷1例,较为罕见,现报告如下。
标签:果糖二磷酸钠副作用1 病例报告患者,何某某,女,66岁,2012年8月因“反复气促,胸闷半年,加重2天来我院就诊,既往无高血压、药物、食物过敏史,查体:T 36.7℃、R 24次/分、P 52次/分、BP 140/90mmHg,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界不大,心率52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正常,下肢无水肿,入院查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过缓,WBC:6.7ⅹ109/L、N:0.72、C:0.28、Hb:112g/L,空腹血糖4.6mmol/L、肝肾功能正常。
入院诊断为窦性心律过缓,给予增加心率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同时加用改善心肌代谢药物果糖二磷酸钠10g,每日一次静滴(注:海口奇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11105 、50ml/5g/瓶、有效期2年)10分钟时即感头晕,胸闷,汗出,继之出现昏迷,查体T 36.7℃、R 24次/分、P 68次/分、BP 140/90mmHg,呈昏迷状,呼之不应,平卧位,呼吸无异味,双侧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反射存,口唇不发绀,颈软,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界不大,心率68次,律齐,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神经系统生理征存,病理征未引出。
初步诊断:双果糖不良反应。
处理:立即给氧,肌注非那根50mg,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mg,地塞米松50mg,继续用0.9%生理盐水250ml,加能量合剂给予维持。
同时急查血糖,提示:血糖 5.2mmol/L,约1小时后都仍未苏醒,其生命体征同前波动不大,在治疗上保持电解质的平衡的同时加用纳络酮0. 8mg静滴,约3小时后患者苏醒,各项生命体征恢复正常。
新生儿输注果糖二磷酸钠外渗的1例报告目的总结新生儿静脉输注激性药液发生外渗时的护理经验。
方法对1例新生儿输注果糖二磷酸钠外渗的患儿临床资料和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在使用舒康博G水凝胶敷料及薄型泡沫敷料(爱立敷)6h后,触摸患部患儿无哭闹;17h后,肿胀完全消退,皮肤弹性恢复,皮温正常;5d后皮肤颜色恢复至正常肤色,痊愈。
结论新生儿静脉输液渗出或外渗的原因涉及临床护理技术的多个环节,任何一项危险因素都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
因此,护理人员坚持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加强日常教育训练,严格输液管理,掌握渗出或外渗的正确处置流程,对于主动预防、早期干预和减轻药物渗漏或外渗具有积极作用。
对于减轻患儿痛苦和患儿经济负担,提高患儿抢救和治疗效率,防止护理不良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新生儿;外渗;护理NICU病房的新生儿,由于患儿活动度大,如输液管理疏忽,得不到及时合理的处置,在静脉输液治疗时容易出现药液渗出,特别输注刺激性药液时出现外渗,会造成局部肿胀、疼痛明显,甚至皮下组织坏死,不仅给患儿带来痛苦,影响抢救和治疗,而且会产生纠纷,给医院带来负面影响[1]。
因此,在新生儿静脉输注刺激性药液时,加强输液管理,及时准确处置输液外渗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现对我科1例新生儿输注果糖二磷酸钠外渗的患儿临床资料和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儿,女,于2014年5月6日13:15剖腹产娩出,因37w 双胎之大,生后2h于2014年5月6日14:00入院。
2014年5月9日在右下肢静脉输注果糖二磷酸钠时发生外渗。
1.2临床表现刚发现输液外渗时右下肢仅轻微肿胀,皮肤颜色无异常,无皮温升高,予拔针,继续观察,未做其他处理。
4h 后,发现患儿右下肢红肿明显,范围12cm×10cm,皮肤颜色呈紫红色,皮温较对侧肢体高,皮肤无皮损,穿刺口无渗液,触摸右下肢红肿部位哭闹剧烈,关节活动正常。
果糖二磷酸钠并发急性高磷血症危象2例
富小红;吴华;毛永辉;王松岚;汤天清;徐中武
【期刊名称】《中国血液净化》
【年(卷),期】2004(3)12
【摘要】急性高磷血症危象是一种严重危及生命的电解质紊乱,可以引起一系列相关的临床表现,国内外资料较少.我科近期收治了2例患者均在应用果糖二磷酸钠后出现急性高磷血症危象,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688-689)
【作者】富小红;吴华;毛永辉;王松岚;汤天清;徐中武
【作者单位】100730,北京,卫生部北京医院肾内科;100730,北京,卫生部北京医院肾内科;100730,北京,卫生部北京医院肾内科;100730,北京,卫生部北京医院肾内科;100730,北京,卫生部北京医院肾内科;100730,北京,卫生部北京医院肾内科【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9.5
【相关文献】
1.果糖二磷酸钠致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并发急性高磷血症1例 [J], 段华鹏
2.二磷酸果糖注射液致急性高磷血症及肾功能衰竭19例文献分析 [J], 王丽媛;李彩霞
3.注射果糖二磷酸钠致高磷血症1例 [J], 卢海景;粘少硕;王佳稳
4.苦碟子注射液联合果糖二磷酸钠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J], 刘艳玲;张臣臣;卢波
5.果糖二磷酸钠联合丹参多酚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血浆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J], 杨爱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期使用果糖二磷酸钠口服液致婴儿碱性磷酸酶升高一例卢金淼;李琴;李智平
【期刊名称】《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年(卷),期】2018(018)012
【摘要】1例2.5岁男性患儿,连续2年服用果糖二磷酸钠口服液,导致碱性磷酸酶(ALP)升高至3.5倍正常值上限.长期口服果糖二磷酸钠可能导致血液钙离子含量降低,破骨细胞将骨转化为钙和磷酸,骨细胞的过分活跃产生了过量的ALP.儿童长期使用果糖二磷酸钠有风险,应注意监测其血液指标.
【总页数】3页(P1725-1726,1728)
【作者】卢金淼;李琴;李智平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临床药学部,上海 201102;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临床药学部,上海 201102;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临床药学部,上海 201102【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7
【相关文献】
1.果糖二磷酸钠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J], 宋国芳
2.果糖二磷酸钠致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并发急性高磷血症1例 [J], 段华鹏
3.HPLC法测定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中果糖二磷酸钠的测定 [J], 滕艳坤;阚微娜
4.果糖二磷酸钠口服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效果的观察 [J], 严军平;徐之良
5.注射果糖二磷酸钠致高磷血症1例 [J], 卢海景;粘少硕;王佳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果糖二磷酸钠并发急性高磷血症危象个
案分析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作者:付朝华,吕辉启,李平,张四军
【关键词】果糖二磷酸钠;急性高磷血症;分析
急性高磷血症危象是一种严重危及生命的电解质紊乱,可以引起一些相关的临床表现。
本科近期收治1例应用果糖二磷酸钠后出现了急性高磷血症,现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68岁。
因“胆囊切除术后4天,无尿2天”由普外科转入本科。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5年,冠心病4年。
术前查肾功能正常,手术过程较顺利。
术后应用果糖二磷酸钠(国瑞药业公司)静脉滴注10g bid,共用5次,于术后第6天出现少尿,无尿,伴恶心、呕吐、腹泻、手足抖动、胸闷以及视力明显下降,急查肾功能:Cr 556.7μmol/L, BUN 27.26mmol/L, Ca 1.3mmol/L, P 6.9mmol/L,WBC 1.6×109/L,PLT 96×109/L,诊断为急性高磷血症并急性肾功能不全。
予以血液透析治疗3天,血磷降至正常,1周后尿量逐渐增多,但肾功能
无明显好转,血清Cr 347.75~721.25μmol/L。
2周后一般情况好转,赴武汉同济医院行肾脏穿刺活检术,病理诊断为急性肾小管间质肾病。
2 讨论
果糖二磷酸钠是人体内的细胞代谢产物,可以调节葡萄糖代谢中各种酶的活性。
其T1 2约为12~15min,水解形成无机磷及果糖,无机磷90%经肾排出,10%经肠道排出。
高磷血症可发生于多种疾病,常见于肾排磷减少或外源性磷摄入过多,如肾功能不全、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
高磷血症临床上多与全身性疾病相混淆,本例术前肾功能正常,但年龄较大及手术、高血压史、冠心病史多年,具有潜在肾功能障碍可能。
应用果糖二磷酸钠后出现排泄障碍而血磷急剧升高,发生了急性高磷血症危象。
急性高磷血症往往伴有血钙明显降低,最严重的症状和体征多为低钙血症表现。
血钙、磷高于正常,致软组织转移性钙化,组织缺血缺氧,肾内钙化,肾间质炎症,肾小管萎缩,小管功能不全,甚至肾衰。
其临床表现有:(1)恶心,呕吐,腹泻,便秘,腹痛,吞咽困难等消化系统表现;(2)感觉异常,手足抽搐,癫痫样症状等神经肌肉症状;(3)焦虑,不安,抑郁及定向失常等精神症状;(4)窦性心动过速,心脏停搏,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系统表现;(5)喉头水肿,急性呼吸衰竭,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症状;(6)少尿,无尿,氮质血症,急性肾衰及原有肾功能不全加重;(7)视力下降甚至失明;(8)血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等血液系统表现。
急性高磷血症的治疗主要包括限制高磷食物,药物摄入,补液(含糖液如胰岛素),利尿,纠正酸中毒及使用磷结合剂,小剂量多巴胺增加肾脏血流促进肾脏排泄,纠正低钾、低镁血症,而最有效措施为血液透析。
果糖二磷酸钠引起高磷血症危象虽然罕见,但提醒广大医生在临床上对于肾功能不全、高龄、有潜在肾功能障碍者,应用含磷药物需要慎重,注重监测血磷水平,防止急性高磷血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