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免疫抑制剂与高脂血症的关系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10
常用得免疫抑制剂得使用以及注意事项2015-03—09环抱素(CsA):新山地明、田可、赛斯平必作用机理属于钙神经蛋白抑制剂,可以选择性抑制免疫应答,通过破坏使T细胞活化得细胞因子得表达,阻断参与排斥反应得体液与细胞效应机制,防止排斥反应得发生.目前,市面岀售得环抱素A有两种:一种为进口得,为瑞士诺华制药(新山地明),其剂型主要就是胶囊;另一种为国产得,其剂型有口服液与胶囊。
国內已有华东医药(赛斯平)、华北制药(田可)等多家生产厂家。
药物得吸收与代谢环抱素A依靠胆汁排泄,肝功能障碍,胆汁淤积症或严重胃肠功能障碍都会影响环保素A得吸收与代谢.只有极少部分药物经肾脏排出,且不能经透析去除,所以对于肾脏功能不全者与需透析治疗得患者,均不需调整药物浓度。
新山地明受进食与昼夜节律得影响较山地明小,所以服药时间不必将用餐考虑在内。
副作用1、肾毒性:个体差异大,临床表现不典型,与其她原因引起得移植肾损塞很难鉴别。
且发生肾损蚩时,血药浓度可能正常,甚至偏低。
2、接近半数得患者会岀现肝脏毒性,其发生率与用药量密切相关.3、其她并发症得发生率高血压4 1%〜82%,高胆固醇血症37%高尿酸血症3 5%〜5 2 %,高钾血症55%,震颤1 2 %〜3 9%,牙龈增生7%〜43%,糖尿病2%-13%,多毛症2 9 %〜4 4 %。
用量联合用药时:初始剂量为6^8mg/kg/g,分两次服用,以后根据血药浓度调整。
注意事项1、严格按医嘱服药,禁忌自行调整用药剂量。
2、遵医嘱监测血药浓度。
3、药品储存在15〜3 0度室温中忌冷冻.4、定时服药,养成良好得定时服药习惯.5、环抱素有不同得剂型,不同得厂家,各药在同一患者体内得生物利用度不尽相同,故改换不同剂型、不同厂家得药物时一定要在医生得指导下进行,以免岀现排斥反应或药物中毒。
6、接受本药治疗得母亲不应授乳。
7、过敏体质者慎用注射液.&因硝苯毗味可引起齿龈增生,故在应用环抱素A期间,发生齿龈增生得患者应避免使用硝苯毗喘。
2012年11月第9卷第31期·综述·CHINA MEDICAL HERALD 中国医药导报血脂异常是器官移植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在心脏移植受者中超过80%,在肾移植受者中为60%~70%,肝移植受者中约为45%[1-2]。
器官移植受者中出现异常的脂肪种类比例并不相同;如心脏移植术后低密度脂蛋白(LDL )增加和三酰甘油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 )降低较为常见。
与移植术前相比,总胆固醇水平的增加幅度显著,在重症患者中尤其如此,并且如果不加以治疗还可能升得更高,尤其是在移植术后最初的3~6个月[2]。
人们注意到在移植术后1年内这一增加最为显著。
血脂异常的后果是血管硬化,一项7年移植后研究表明肾移植物衰竭与血脂异常有关[3]。
肾移植术后血脂异常的现象非常常见,除了普通人群共有的发病诱因外,肾移植受者血脂异常往往具有年龄较正常人提前、原因复杂,危险因素多等,其中,免疫抑制剂对肾移植受者血脂代谢有影响,已经成为公认的事实。
而当一组血脂异常,包括三酰甘油升高、HDL 降低和小颗粒LDL 颗粒增多时,很容易致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导致得冠心病的危险系数大大增加。
据报道,在移植患者中,能够导致血脂异常的风险因素有年龄、蛋白尿、肥胖、抗高血压治疗、强的松用量、移植术前高脂血症、CsA 治疗、男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和西罗莫司等[4]。
但是其中皮质类固醇激素的累积剂量作用最为明显。
皮质类固醇激素和CsA 联合治疗时,致病风险比单独用药时增加[5]。
对肝、肾移植受者的研究显示FK506治疗时血脂异常的风险降低[6]。
同时发现西罗莫司与血三酰甘油和胆固醇水平的显著升高有关[7]。
相反,MMF 是所有免疫抑制剂中唯一对血脂没有不良影响的药物,本文就目前最常应用的免疫抑制剂对移植术后血脂异常的研究作一综述。
1皮质类固醇激素致血脂异常的作用机制:皮质类固醇激素所致血脂异常与体重增加有关,因为这可以引起胰岛素抵抗、肝脏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增加、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增高[8]。
高甘油三酯血症(hypertriglyceridemia,HTG)高甘油三酯血症-简介人的血液中,血浆内所含的脂类称为血脂,包括胆固醇、胆固醇脂、甘油三脂、磷脂和未脂化的脂酸等数种。
当胆固醇、甘油三脂等均超过正常值时,则统称为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发病因素。
常因侵犯重要器官而引起严重的后果,如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意外、顽固性高血压及肾病综合症、胰腺炎、结石症、脂肪肝等。
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与血脂过高有着密切的关系。
高甘油三酯血症(hypertriglyceridemia,HTG)是一种异族性甘油三酯蛋白合成或降解障碍。
指血中的甘油三酯以乳糜微粒和前β-脂蛋白中含量最高,它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很大的的关系。
凡引起血浆中CM和/或VLDL 升高的原因均可导致高甘油三酯血症。
高脂血症是现代医学的病名,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因素。
祖国医学无此病名,也无类似记载。
但从多年的临床实践观察,与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和人体阴阳消长失衡而产生湿浊、瘀浊有关。
甘油三酯的升高与冠心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血清甘油三酯升高的价值比胆固醇为大,心肌梗塞尤为明显,82%的心肌梗塞者有高甘油三酯血症,而高胆固醇者仅有47%。
原发性高脂血症、肥胖症,动脉硬化、阻塞性黄疸、糖尿病,极度贫血、肾病综合症、胰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长期饥饿及高脂饮食后均可增高。
饮酒后可使甘油三酯假性升高。
据临床所见,以高脂血症而引发冠心病者比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所以治疗高脂血症对冠心病而言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于仅有血甘油三酯含量增高,而胆固醇含量正常的患者,应限制进食量,达到并维持标准体重;限制甜食,脂肪的摄入,禁酒,适当增加蛋白质及胆固醇。
高甘油三酯血症-疾病原因常见病因有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肥胖、饮酒、肾病综合征及服用某些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雌激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三苯氧胺、抗精神病药物及蛋白酶抑制剂等。
少见的原因包括肢端肥大症、糖原累积症、垂体功能减退症、先天性或获得性脂肪代谢障碍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简述临床治疗中的几类免疫调节剂摘要免疫系统在抗感染、抗肿瘤方面,免疫系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任何因素的异常都可引起免疫功能障,导致免疫病理反应。
免疫调节剂主要是通过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从而发挥作用。
影响免疫应答的药物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免疫抑制剂,临床主要用于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病的治疗;一类是免疫增强剂,临床主要用于免疫缺陷病、细菌或病毒感染的治疗。
关键字:药物药理免疫系统免疫调节剂AbstractImmune syste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nti-inflammation and anti-tumor. However, any abnormal factors could lead to immune dysfunction, result in immune pathological reactions. Immunomodulator acts through influencing immune response. It consists of two types: one is immunosuppressive drug,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autoimmune disease and the rejection in organ transplant; the other one is immunostimulatant,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and infection. Keywords: drug pharmacology immune system immunomodulator概述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如胸腺、淋巴、脾和扁桃体)、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和免疫因子(如抗体和细胞因子)。
在抗感染、抗肿瘤和排异方面,免疫系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瑞舒伐他汀和普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高脂血症是指人体血中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等异常升高的状态,严重者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危及生命健康。
瑞舒伐他汀和普伐他汀作为二代地中海贫血药物,是目前临床用于治疗高脂血症的主要药物,但瑞舒伐他汀和普伐他汀的使用方法、疗效等问题仍需进一步探讨,这篇文章通过对瑞舒伐他汀和普伐他汀的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分析了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和药物相互作用。
一、瑞舒伐他汀与普伐他汀的药理特点及作用机制瑞舒伐他汀和普伐他汀是二代地中海贫血药物,是世界上最常用的降低血脂的药物之一。
瑞舒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同属于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类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途径的速率,来降低人体内胆固醇的合成量,从而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起到降低血脂的治疗作用。
瑞舒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在作用方式上存在一定差异,具体如下:1. 瑞舒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属于广谱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以明显降低血清总胆固醇、LDL-C和三酰甘油含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
瑞舒伐他汀的药物学研究表明,该药可以同时作用于HMG-CoA还原酶和溶酶体LDL受体,综合作用效果更好,安全性较高。
瑞舒伐他汀可用于治疗通常的高胆固醇和高胆固醇/三酰甘油血症。
建议的起始剂量为10mg/日,维持剂量在4-20mg/日之间。
在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一些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2. 普伐他汀的应用三、药物相互作用的注意事项瑞舒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均为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类药物,因此,在应用药物时需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的问题。
具体注意事项如下:1. 禁忌症瑞舒伐他汀和普伐他汀的禁忌症主要包括肝功能不全、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合并使用免疫抑制剂、生育期妇女禁用等情况。
2. 药物相互作用瑞舒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在应用过程中,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避免与其他药物进行联用。
一些严重的不良反应也可能发生,如搏动性头痛,腹泻,恶心,肝功能损害等。
肾病内科肾病综合征的免疫治疗方法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其特点是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及高脂血症。
免疫治疗作为一种非特异性治疗方法,近年来在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肾病综合征的免疫治疗方法及其应用。
1. 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免疫抑制剂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免疫治疗方法之一。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环孢素A等。
糖皮质激素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及免疫细胞功能,减轻免疫活性,从而达到控制病情的目的。
环磷酰胺可抑制淋巴细胞增殖,降低免疫反应;环孢素A可通过抑制免疫细胞产生IL-2,抑制淋巴细胞的活性。
这些免疫抑制剂在控制免疫反应、减少蛋白尿及改善肾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 调节免疫平衡的治疗方法目前,调节免疫平衡的治疗方法在肾病综合征的免疫治疗中也得到了重视。
调节免疫平衡的治疗方法包括免疫调节剂的应用、免疫吸附和细胞因子等。
免疫调节剂可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平衡体内免疫失调状态,改善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情况。
免疫吸附通过去除体内的免疫复合物、抗体等,减轻免疫反应,达到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目的。
细胞因子在调节免疫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免疫细胞的调控,改善肾脏损伤,控制病情的进展。
3. 免疫修复治疗免疫修复治疗通过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修复免疫系统的损伤,达到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目的。
免疫修复治疗包括免疫调节剂、干细胞治疗等。
干细胞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通过输注干细胞,重建免疫系统,修复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免疫抗病能力,从而达到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效果。
4. 其他免疫治疗方法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免疫治疗方法在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中应用。
例如,重组人蛋白A(rPlA)通过特异性结合免疫球蛋白G (IgG),清除体内的免疫复合物,减轻免疫反应,改善肾功能。
人免疫球蛋白(HIG)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减轻病情,改善肾病综合征患者的预后。
总之,肾病综合征的免疫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免疫抑制剂、调节免疫平衡的治疗方法、免疫修复治疗等。
高血脂联合用药方案高血脂是指血液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水平升高的疾病。
不加以控制的高血脂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为了有效地降低高血脂的水平,联合用药方案成为常用的治疗策略之一。
以下是几种常见高血脂联合用药方案。
1. 辅酶A-脱氢酶抑制剂(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 快速释放型烟酸制剂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肝内胆固醇合成酶的活性,降低胆固醇的产生,并增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表达,促进胆固醇代谢。
烟酸则通过影响脂肪酯代谢,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合成,减少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
这两种药物的联合应用可以改善血脂谱,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的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
2. 他汀类药物 +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液凝固来预防心血管事件。
他汀类药物可以改善血脂谱,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这种联合用药方案适用于高血脂患者伴有相关心血管风险的情况。
3. 他汀类药物 + 风险特异性的药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心血管风险水平,可以选择联合应用一些风险特异性的药物。
例如,对于高三酸甘油酯血症患者,联合使用他汀类药物和纤维酸类药物可以更有效地降低甘油三酯;对于高胆固醇患者,联合使用他汀类药物和胆酸螯合剂可以有效地降低胆固醇。
4. 他汀类药物 + 纤维酸类药物纤维酸类药物通过增加胆固醇的排出和抑制肝内胆固醇合成来降低血脂水平。
他汀类药物则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酶来减少胆固醇的合成。
这两种药物可以协同作用,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的水平。
5. 他汀类药物 + 胆酸螯合剂胆酸螯合剂可以与胆汁中的胆酸结合,阻止其被再吸收,促使其从体内排出,从而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
与他汀类药物联合应用可以提高胆固醇的清除和胆固醇的合成抑制效果,进一步降低血脂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在联合用药方案中,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建议,并进行定期的血脂监测。
同时,患者应注意合理饮食,限制高脂、高胆固醇的食物摄入,合理控制体重,适度进行有氧运动,戒烟限酒,以全面控制高血脂的风险因素。
临床药师免疫抑制剂不合理用药典型案例解析陈泉金1,沈钦勇2,倪政彪1,宋洪涛2∗(1.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药剂科,福州350007;2.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药学科,福州350025)[摘㊀要]㊀目的:通过对门诊处方和住院医嘱审核中发现的免疫抑制剂不合理使用典型案例进行解析,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通过查阅药品说明书㊁相关的指南及文献,对门诊处方及住院医嘱审核中发现的免疫抑制剂不合理使用典型案例进行详细的解析.结果:免疫抑制剂门诊处方和住院医嘱审核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是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与他汀类药物㊁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㊁质子泵抑制剂㊁利福平㊁五酯胶囊以及唑类抗真菌药物等之间的药物相互作用问题.结论:免疫抑制剂中的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与多种药物之间存在有临床意义的相互作用,是免疫抑制剂不合理处方的常见问题,应该作为药师审核处方(医嘱)时的关注重点.[关键词]㊀免疫抑制剂;处方审核;钙调磷酸酶抑制剂;药物相互作用[中图分类号]㊀R 979.5,R 969.3㊀㊀㊀[文献标志码]㊀A㊀㊀㊀[文章编号]㊀1671G2838(2020)06G0446G05D O I :10.5428/pc a r 20200611A n a l y s i s o f t y p i c a l c a s e s o f i r r a t i o n a l u s e o f i m m u n o s u p pr e s s a n t s C H E N Q u a n j i n 1,S H E N Q i n y o n g 2,N IZ h e n g b i a o 1,S O N G H o n g t a o 2∗(1.D e p a r t m e n to fP h a r m a c y ,F u z h o uS e c o n d H o s pi t a l A f f i l i a t e d t oX i a m e nU n i v e r s i t y ,F u z h o u350007,C h i n a ,2.N o .900H o s p i t a l o f J o i n tL o g i s t i c sS u p p o r tF o r c e ,F u z h o u350025,C h i n a)[A B S T R A C T ]㊀O b je c t i v e :T oa n a l y z et h et y p i c a l c a s e sof i r r a t i o n a lu s eo f i m m u n o s u p p r e s s a n t s i nt h er e v i e w o fo u t p a t i e n t p r e s c r i p t i o n s a n d i n p a t i e n tm e d i c a l o r d e r s ,s o a s t o i m p r o v e r a t i o n a l u s e o f d r ug s i n th e h o s pi t a l .M e t h o d s :B y r e f e r r i n g t od r u gi n s t r u c t i o n s ,r e l e v a n t g u i d e l i n e sa n dl i t e r a t u r e ,t y p i c a lc a s e sf o u n di no u t p a t i e n t p r e s c r i p t i o n sa n di n p a t i e n tm e d i c a lo r d e r s c o n c e r n i n g i r r a t i o n a l u s e o f i m m u n o s u p p r e s s a n t sw e r e a n a l y z e d i nd e t a i l .R e s u l t s :T h em a i n p r o b l e m s i d e n t i f i e d i n t h e r e v i e wo f o u t p a t i e n t p r e s c r i p t i o n s a n d i n p a t i e n tm e d i c a l o r d e r s o f i m m u n o s u p p r e s s a n t d r u gsw e r e t h e i n t e r a c t i o n s b e t w e e n c a l c i n e u r i n i n Gh i b i t o r s a n d s t a t i n s ,m a c r o l i d e a n t i b a c t e r i a l s ,p r o t o n p u m p i n h i b i t o r s ,r i f a m p i n ,W u z h i c a p s u l e sa n da z o l ea n t i f u n g a l a g e n t s .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 c l i n i c a l i n t e r a c t i o n sb e t w e e nc a l c i n e u r i n i n h i b i t o r sa n dav a r i e t y o fd r u g sa r ec o m m o n p r o b l e m s i ni r r a t i o n a l p r e s c r i p t i o no f i m m u n o s u p p r e s s a n t s a n d s h o u l db e t h e f o c u s o f p h a r m a c i s t sw h e n t h e y r e v i e w p r e s c r i pt i o n s a n dm e d i c a l o r d e r s .[K E Y W O R D S ]㊀i m m u n o s u p p r e s s a n t ;p r e s c r i p t i o n r e v i e w ;c a l c i n e u r i n i n h i b i t o r ;d r u gi n t e r a c t i o n [P h a r m C a r eR e s ,2020,20(6):446G450]作者简介㊀陈泉金(男),药师.E Gm a i l :f u z h o u c q j@163.c o m ∗通信作者(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u t h o r ):宋洪涛,E Gm a i l :s o h o t o @v i p.163.c o m ㊀㊀根据四查十对 原则,药师在审方时应重点关注药品的适应证㊁用法用量㊁禁忌证及特殊人群用药,但是对于免疫抑制剂中的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 a l c i n e u r i n i n h i b i t o r s ,C N I s),除了关注以上几点,还需要特别关注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C N I s 是一类通过抑制钙调磷酸酶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的药物,包括环孢素和他克莫司等.通过查阅相关数据库和文献,发现与环孢素存在显著相互作用的药物达138种,与他克莫司存在显著相互作用的药物达255种.药物相互作用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是医师容易忽略的薄弱环节,但却是药师可以有所作为的环节.本文通过分析在门诊处方和住院医嘱审核中发现的不合理用药问题,探讨如何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1㊀门诊处方审核发现的典型不合理用药问题1.1㊀问题处方1 环孢素与他汀类药物之间的药物相互作用㊀患者,男,53岁,诊断为肾病综合征[特发性膜性肾病(I MN )],医师开具的药物如下:环孢素软胶囊(商品名新山地明)25m g ,b i d ,p o ;氟伐他汀钠缓释片(商品名来适可)80m g ,睡前服用1次,p o ;坎地沙坦酯片(商品名必洛斯)4m g,睡前服用1次,p o ;甲泼尼龙片(商品名美卓乐)20m g ,早上服用1次,po .1.1.1㊀解析1㊀该患者诊断为肾病综合征.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可以概括为 三高一低 ,即:(1)大量蛋白尿(尿蛋白>3.5g /d );(2)低白蛋白血症644 药学服务与研究㊀P h a r m C a r eR e s ㊀2020D e c ;20(6)陈泉金,等.免疫抑制剂不合理用药典型案例解析(人血白蛋白<30g/L);(3)水肿;(4)高脂血症.该患者病理类型属于肾病综合征中的I MN.I MN患者保守治疗无效,通常单用糖皮质激素效果不佳,需同时联用免疫抑制剂.根据相关的专家共识和指南[1G2],I MN的初始治疗方案有以下两种:(1)糖皮质激素+烷化剂(首选环磷酰胺);(2)糖皮质激素+C N I s.该患者使用的是糖皮质激素+C N I s方案.㊀㊀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原则和方案如下:(1)起始足量㊀常用药物为泼尼松1m g k g-1 d-1,口服8周,必要时可延长至12周;(2)缓慢减药㊀足量治疗后每2~3周减原剂量的10%,当减至20m g/d左右时症状易反复,应更加缓慢减量;(3)长期维持㊀最后以最小有效剂量(10m g/d)再维持半年左右.当水肿严重㊁有肝功能损害或泼尼松疗效不佳时,可更换为甲泼尼龙p o或i v g t t.㊀㊀环孢素的使用原则和方案为:建议使用环孢素总疗程为1~2年.初始治疗:环孢素给药剂量3.0m g k g-1 d-1,q12h,p o,后续根据血药浓度调整剂量,推荐环孢素稳态谷浓度为100~150n g/m l.维持治疗:根据K D I G O肾小球肾炎临床治疗指南(2012年)中对I M N的论述,其中提及若C N I s治疗6个月未获得完全或部分缓解,建议停止继续使用.若达到持续缓解且无C N I s治疗相关的肾毒性出现,建议C N I s剂量按每4~8周的间期逐渐下调至起始剂量的50%,且至少维持12个月[3].1.1.2㊀结论1㊀根据相应的专家共识和指南,治疗I MN,环孢素的初始剂量建议为3m g k g-1 d-1.该患者体质量为65k g,需给予约195m g的环孢素,血药浓度维持在100~150n g/m l,维持剂量可以逐渐下调至起始剂量的50%.该处方信息有限,无法明确患者处于初始治疗还是维持治疗阶段,也无法明确该患者在低剂量环孢素治疗下症状是否得到缓解,因此仅能判断环孢素和甲泼尼龙使用的适应证合理,但给药剂量方面需要结合患者病情进行综合评估.1.1.3㊀解析2㊀通过查阅相关数据库,发现环孢素与他汀类药物之间存在药物相互作用.环孢素能够显著提高他汀类药物的血药浓度,易致肝功能损伤㊁肌病及横纹肌溶解的风险增加,而横纹肌溶解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对环孢素与他汀类药物联用的建议见表1.1.1.4㊀结论2㊀根据表1,与环孢素联用时氟伐他汀剂量不应超过40m g/d.该患者的用药剂量是80m g/d,剂量偏大,易导致肝功能损伤㊁肌病及横纹肌溶解的风险增加,从而可能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表1㊀环孢素与他汀类药物联用的建议T a b l e1㊀S u g g e s t i o n s f o r t h e c o m b i n a t i o no f c y c l o s p o r i n e a n d s t a t i n s他汀类药物与环孢素联用的建议阿托伐他汀在阿托伐他汀与环孢素必须联用的情况下,阿托伐他汀的剂量不应超过10m g/d瑞舒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药品说明书的禁忌项中明确写到本品禁用于同时使用环孢素的患者匹伐他汀匹伐他汀药品说明书的禁忌项中明确写到对于正在服用环孢素的患者禁止给予匹伐他汀洛伐他汀当环孢素与洛伐他汀联用时,可导致后者的A U C升高5~8倍,应尽量避免环孢素与洛伐他汀联用辛伐他汀辛伐他汀与环孢素联用时,辛伐他汀剂量不应超过10m g/d普伐他汀普伐他汀与环孢素联用时,普伐他汀起始剂量为10m g/d,建议不超过20m g/d氟伐他汀氟伐他汀与环孢素联用时,氟伐他汀剂量不应超过40m g/d㊀㊀A U C: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1.2㊀问题处方2 环孢素与大环内酯类药物之间的药物相互作用㊀患儿,男,8岁,诊断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㊁呼吸道感染,医师开具的药物如下:甲泼尼龙片(商品名美卓乐)24m g,早上服用1次, p o;环孢素软胶囊(商品名新山地明)25m g,b i d, p o;克拉霉素片(商品名京新)0.25g,b i d,p o;碳酸钙D3颗粒(商品名朗迪)3g,中午服用1次,冲服; LG谷氨酰胺呱仑酸钠颗粒(商品名麦滋林S)670m g,早上服用1次,冲服.1.2.1㊀解析1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 T P)主要发病机制是由于患者对自身抗原的免疫失耐受,导致免疫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增多和免疫介导的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不足.阻止血小板过度破坏和促进血小板生成是治疗I T P的重要方面.㊀㊀关于儿童I T P的治疗,相关指南中提及一线和二线治疗方案,一线治疗方案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甲泼尼龙)㊁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I V I G)及抗D免疫球蛋白(a n t iGDi m m u n o g l o b uGl i n);二线治疗方案包括:脾切除㊁利妥昔单抗治疗(上述方案可诱导长期缓解),及免疫抑制剂㊁高剂量地塞米松㊁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 P OGR A s)治疗(上述药物可用于维持治疗)[4].㊀㊀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I T P常用的一线治疗药物,对于新诊断为I T P的儿童患者,泼尼松的常规给药剂量为1~4m g k g-1 d-1,持续1~2周,期间维持剂量或减少剂量均可.免疫抑制剂中的硫唑嘌呤㊁环磷酰胺㊁环孢素㊁西罗莫司和吗替麦考酚酯曾用于儿童慢性I T P的治疗,然而因缺乏证据,不推荐这些药物用于儿童I T P的治疗.1.2.2㊀结论1㊀根据相应指南,I T P一线治疗方案744药学服务与研究㊀P h a r m C a r eR e s㊀2020D e c;20(6)陈泉金,等.免疫抑制剂不合理用药典型案例解析泼尼松推荐剂量为1~4m g k g-1 d-1,该患者体质量为35k g,给药剂量宜为35~140m g/d,换算为甲泼尼龙剂量为28~112m g/d,而环孢素不推荐用于儿童I T P的治疗,因此对于该患者,建议单用甲泼尼龙并适当增加给药剂量,如果疗效不佳可换用二线治疗方案,如利妥昔单抗㊁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艾曲泊帕等治疗.1.2.3㊀解析2㊀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发现环孢素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存在药物相互作用,其中提及:除了阿奇霉素外,所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都是C Y P3A4的中等强度抑制剂,可以减缓C N I s类药物(如环孢素㊁他克莫司)和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如西罗莫司)的代谢,其中红霉素和克拉霉素影响最大,联用时会显著增加上述免疫抑制剂的血药浓度或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A U C)3至10倍,应尽量避免联合应用.大部分的体外和体内研究数据表明,阿奇霉素和上述免疫抑制剂之间不存在药动学相互作用[5].因此,当使用环孢素的同时要用到大环内酯类药物抗感染治疗,可考虑将阿奇霉素作为首选.1.2.4㊀结论2㊀该患者使用环孢素的同时联用克拉霉素,而克拉霉素是C Y P3A4的中等强度抑制剂,可以减缓C N I s类药物的代谢,升高环孢素的血药浓度,应尽量避免联用,可选的替代药物为阿奇霉素.1.3㊀问题处方3 他克莫司与质子泵抑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㊀患者,女,44岁,诊断为轻度系膜增生(I g M肾病),胃溃疡,医师开具的药物如下:盐酸贝那普利片(商品名洛汀新)10m g,早上服用1次, p o;骨化三醇胶丸(商品名罗盖全)0 25μg,晚上服用1次,p o;醋酸泼尼松片12 5m g,早上服用1次, p o;艾司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商品名莱美舒)20m g, b i d,p o;他克莫司胶囊(商品名普乐可复)0 5m g, b i d,p o.1.3.1㊀解析1㊀该患者诊断为轻度系膜增生(I g M 肾病),属于非I g A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关于I g M肾病是否是一种单独的疾病,目前仍存在争议.I g M肾病目前尚无特定的治疗方案,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给予糖皮质激素中长程疗法,但具体用量及疗程目前尚无明确方案.有文献报道仅有1/3的患者对激素敏感,其余对激素抵抗㊁依赖或复发等难治性肾病患者可考虑加用环磷酰胺或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I g M肾病病程长,对激素治疗反应差,常反复发作,多数发展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少数可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6G7].1.3.2㊀结论1㊀关于I g M肾病的治疗方案目前缺乏明确的循证医学证据推荐,多为经验性治疗.该处方中泼尼松联合他克莫司治疗I g M肾病在适应证方面合理,在给药剂量方面目前无推荐方案,需要医师结合患者病情进行综合评估.1.3.3㊀解析2㊀查阅相关数据库和文献,有资料表明给予健康受试者2m g他克莫司,同时联用兰索拉唑30m g/d,连用4d,对于C Y P2C19基因突变型和野生型受试者,他克莫司的A U C分别升高81%和29%,其他质子泵抑制剂(P P I s)如奥美拉唑㊁艾司奥美拉唑和兰索拉唑也存在类似现象,而泮托拉唑和雷贝拉唑与环孢素或他克莫司之间无明显药物相互作用.绝大多数P P I s主要通过C Y P2C19代谢,如果该酶的基因型发生突变,则C Y P3A4成为主要的代谢途径,与他克莫司竞争代谢途径,减少他克莫司的清除率,可增加他克莫司的血药浓度.有研究报道C Y P2C19突变型∗2和∗3等位基因在中国人群中的发生率分别为32.1%和6.6%[8],发生突变的频率较高,因此需要关注C Y P2C19基因突变的患者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时对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影响[9].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与他克莫司的相互作用,抑酸治疗方案可考虑选择的质子泵抑制剂有泮托拉唑或雷贝拉唑.1.3.4㊀结论2㊀对于C Y P2C19基因突变型患者,艾司奥美拉唑与他克莫司联用可能会显著升高后者的血药浓度,如果患者未检测基因型,为了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可考虑选择泮托拉唑或雷贝拉唑作为替代药物.1.4㊀问题处方4 C N I s与唑类抗真菌药物之间的药物相互作用㊀患者,男,45岁,诊断为二次肾移植术后.医师开具的药物如下:西罗莫司片(商品名雷帕鸣)1m g,中午服用1次,p o;他克莫司胶囊(商品名普乐可复)1m g,b i d,p o;伏立康唑胶囊200m g,b i d,p o.1.4.1㊀解析㊀上述患者是肾移植术后伴发肺部真菌感染,出院后门诊复查给予伏立康唑序贯口服治疗.关于伴发感染的肾移植患者免疫抑制剂调整方案比较复杂,需平衡感染和排异的风险,仅凭有限的信息,作者无法对处方中的免疫抑制剂使用方案进行评价,但是需要考虑这3种药物之间是否存在药物相互作用.㊀㊀通过查阅伏立康唑(商品名威凡)药品说明书,其中提及 西罗莫司与伏立康唑联用时西罗莫司(单剂2m g)的c m a x和A U C分别升高6.6倍和11倍,因此禁止两者联用 .通过查阅相关数据库和书籍,发现他克莫司或环孢素与唑类抗真菌药物之间均存在显著的药物相互作用[5],两者联用的建议见表2.844 I S S N1671G2838㊀C N31G1877/R㊀P h a r m C a r eR e s㊀药学服务与研究㊀2020D e c;20(6)h t t p://p c a r j o u r n a l.z g k w.c n㊀EGm a i l P h a r m C R@v i p.163.c o m㊀P h n/F a x86G21G65519829㊀P h n021G31162330㊀㊀㊀㊀㊀表2㊀他克莫司或环孢素与唑类抗真菌药物联用的建议T a b l e2㊀S u g g e s t i o n s f o r t h e c o m b i n a t i o no f c y c l o s p o r i n e o r t a c r o l i m u s a n da z o l e a n t i f u n g a l a g e n t s唑类抗真菌药物他克莫司环孢素氟康唑如果使用氟康唑剂量ȡ200m g/d,建议他克莫司初始剂量降低40%对于治疗全身性真菌感染的氟康唑剂量(如用于治疗隐球菌病或念珠菌病使用到400m g/d),建议环孢素初始剂量降低25%伏立康唑建议他克莫司初始剂量降低66%建议环孢素初始剂量降低50%伊曲康唑伊曲康唑通常能升高他克莫司的血药浓度达2~3倍,至少将他克莫司初始剂量降低50%一般将环孢素初始剂量降低33%泊沙康唑建议他克莫司初始剂量降低66%建议环孢素初始剂量降低29%㊀㊀综合来看,唑类抗真菌药物对他克莫司的影响程度大于对环孢素的影响程度,因此联用时他克莫司剂量下调的幅度更大.1.4.2㊀结论1㊀西罗莫司与伏立康唑联用时西罗莫司(单剂2m g)的c m a x和A U C分别升高5.56倍和10.14倍,因此禁止两者联用.1.4.3㊀结论2㊀他克莫司与伏立康唑联用时他克莫司剂量应比原来降低66%,药师发药时应询问患者既往他克莫司的使用剂量,同时提醒患者使用上述两种药物期间应密切监测他克莫司的血药浓度.2㊀住院医嘱审核发现的典型不合理用药问题㊀㊀患者,男,32岁,62k g,7个月前因 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 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术后恢复良好.门诊复查肾功能提示:尿素氮11.45m m o l/L㊁肌酐417μm o l/L.他克莫司血药浓度2.90n g/m l.移植肾彩超提示: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大,实质回声增强,肾动脉血流速度减慢,阻力指数升高.以 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 收入院.患者半个月前于结核病医院诊断为肺结核,规律服用利福平㊁异烟肼㊁乙胺丁醇和吡嗪酰胺治疗,效果良好.该患者入院前用药方案如下:他克莫司胶囊2.0m g,b i d,p o;吗替麦考酚酯胶囊0.5g,b i d,p o;甲泼尼龙片8m g,q d, p o;五酯胶囊22.5m g,b i d,p o;利福平胶囊0.45g, q d,p o;异烟肼片0.3g,q d,p o;乙胺丁醇片0.75g, q d,p o;吡嗪酰胺片0.5g,t i d,p o.㊀㊀该患者肾移植术后7个多月,测得他克莫司血药浓度为2.90n g/m l,明显低于参考值(4~10n g/m l)[10],引起他克莫司血药浓度下降的原因是什么呢?由于该患者饮食㊁服药均规律,之前他克莫司血药浓度一直维持在正常范围内,自从服用抗结核药物后血药浓度出现了明显降低,因此首先从药物相互作用角度去查找原因.该患者使用的是经典的四联抗结核方案.由于利福平是C Y P450酶诱导剂,会使免疫抑制剂的血药浓度显著下降,疗效降低,从而增加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根据«肾移植受者K D I G O临床实践指南»[11],使用利福平时必须增加2~3倍C N I s类药物的剂量.体外和体内研究表明,利福霉素类药物对酶的诱导作用大小是:利福平>利福喷丁>利福布汀.㊀㊀另外,该指南[11]参考资料部分还提及,使用无利福平的方案治疗移植术后结核病有成功的案例.在这些案例中,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替换利福平,与异烟肼㊁乙胺丁醇㊁吡嗪酰胺联合使用2个月,之后停用乙胺丁醇和吡嗪酰胺,继续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和异烟肼10~12个月,成功率达100%.㊀㊀综上所述,该患者有以下两种治疗方案可选: (1)逐步增加他克莫司给药剂量直至达到目标浓度范围,并观察临床指标是否好转;(2)将利福平换成利福布汀或氟喹诺酮类药物.由于该患者经济条件欠佳,而且本院无利福布汀,因此综合考虑后建议医师将利福平更换为左氧氟沙星片治疗.㊀㊀该患者使用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是:他克莫司胶囊+吗替麦考酚酯胶囊+甲泼尼龙片,除此之外,还联用了五酯胶囊.根据五酯胶囊药品说明书中所列适应证,本品可用于慢性㊁迁延性肝炎丙氨酸转氨酶升高者.根据文献报道,五酯胶囊能够显著增加他克莫司的血药浓度,但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在肾移植患者的研究中发现,联用五酯胶囊6个月后,他克莫司剂量降低34.%(95%置信区间为25.4%~42.6%),谷浓度升高100.5%(95%置信区间为60.9%~140.1%),谷浓度/剂量比值升高220.7%(95%置信区间为167.1%~274.4%)[12].目前,肾移植患者联合使用他克莫司和五酯胶囊的用药方案越来越常见,该方案虽然属于超药品说明书用药,但国内有充足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属于合理的联合用药.联用五酯胶囊可以降低他克莫司的给药剂量,减少药费支出,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但是使用前期要密切监测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变化情况.3㊀讨㊀论㊀㊀免疫抑制剂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应该成为药师重点关注或研究的内容,也是处方审核时需要特别关注的方面,其中C N I s是免疫抑制剂中与其他药物存在有临床意义的相互作用较多的品种,944药学服务与研究㊀P h a r m C a r eR e s㊀2020D e c;20(6)陈泉金,等.免疫抑制剂不合理用药典型案例解析尤其需要重视.㊀㊀一般来说,免疫抑制剂与其他药物联用时受到影响最大的是免疫抑制剂的血药浓度,但是与他汀类药物联用时,对环孢素的血药浓度无影响,但是影响他汀类药物的血药浓度,联用不当可使他汀类药物血药浓度升高,导致肌病甚至横纹肌溶解的风险增加.环孢素禁止与瑞舒伐他汀㊁匹伐他汀联用,应尽量避免与洛伐他汀联用.与阿托伐他汀㊁辛伐他汀㊁普伐他汀和氟伐他汀联用时需要注意调整他汀类药物的剂量.㊀㊀环孢素还与大环内酯类药物(除阿奇霉素外)之间存在有临床意义的相互作用,尤其是红霉素和克拉霉素对环孢素的血药浓度影响最大,因此应该尽量避免与环孢素联用,可以选择阿奇霉素作为替代药物.㊀㊀C N I s中的他克莫司由于其疗效高于环孢素,而且药品不良反应(A D R s)较环孢素少,成为国内外指南优先推荐的品种.由于器官移植患者围手术期需要使用P P I s预防应激性溃疡,而大多数P P I s是C Y P2C19的底物,对于C Y P2C19基因突变的患者,P P I s与他克莫司竞争代谢途径,减少他克莫司的清除,导致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升高,其中泮托拉唑和雷贝拉唑与他克莫司之间无明显的相互作用.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与他克莫司的相互作用,抑酸治疗方案可考虑选择的P P I s有泮托拉唑和雷贝拉唑.㊀㊀五酯胶囊用于提升他克莫司的血药浓度方案为我国首创,国内研究的资料比较多,循证医学证据较充足,虽然属于超药品说明书用药,但联用合理,可以降低他克莫司的给药剂量,减少药费支出,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不过使用前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变化情况.㊀㊀需要注意的是抗感染药物中的唑类抗真菌药物和利福平对环孢素和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均有影响.唑类抗真菌药物对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影响程度大于对环孢素的影响程度,两者联用时他克莫司的剂量需要下调更多;而利福平属于C Y P450酶诱导剂,能够显著降低C N I s类药物的血药浓度,当与利福平联用时,C N I s类药物剂量需要增加2~3倍,或者可以考虑将利福平更换为利福布汀或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总之,免疫抑制剂尤其是C N I s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应该作为药师在审核免疫抑制剂相关处方或医嘱时关注的重点.ʌ参考文献ɔ[1]㊀中国成人肾病综合征免疫抑制治疗专家组.中国成人肾病综合征免疫抑制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4,30(6):467G474.E x p e r t G r o u p o nI m m u n o s u p p r e s s i v e T h e r a p y f o r C h i n e s eA d u l t N e p h r o t i c S y n d r o m e.E x p e r tc o n s e n s u so ni m m u n oGs u p p r e s s i v et h e r a p y f o r C h i n e s e a d u l t n e p h r o t i cs y n d r o m e[J].C h i n JN e p h r o l,2014,30(6):467G474.I nC h i n e s e.[2]㊀王学东,吴永贵.安徽省成人肾病综合征分级诊疗指南(2016年版)[J].安徽医学,2017(5):523G536.WA N G X u e d o n g,WU Y o n g g u i.G u i d e l i n e s f o rd i a g n o s i sa n dt r e a t m e n t o f a d u l t n e p h r o t i c s y n d r o m e i nA n h u i P r o v i n c e[J].A n h u iM e d J,2017(5):523G536.I nC h i n e s e.[3]㊀K D I G OB o a r d.K D I G Oc l i n i c a l p r a c t i c e g u i d e l i n e f o r g l o m e r uGl o n e p h r i t i s[J].K i d n e y I n t S u p p l,2012,2(2):139G274.[4]㊀J a n g JH,K i mJY,M u nY C,e t a l.M a n a g e m e n to f i m m u n e t h r o m b o c y t o p e n i a:K o r e a ne x p e r t sr e c o m m e n d a t i o ni n2017[J].B l o o dR e s,2017,52(4):254G263.[5]㊀B l u m b e r g EA,D a n z i g e rGI s a k o vL,K u m a rD,e t a l.F o r e w o r d:G u i d e l i n e s3[J].A mJT r a n s p l a n t,2013,13(S u p p l4):1G2.[6]㊀熊建琼,杜晓刚.I g M肾病的研究现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9(8):1429G1432.X I O N GJ i a n q i o n g,D U X i a o g a n g.T h e c u r r e n t r e s e a r c hs t a t u so f I g M n e p h r o p a t h y[J].C h i nJ C l i n i c i a n s(E l e c t r o n E d),2015,9(8):1429G1432.I nC h i n e s ew i t hE n g l i s ha b s t r a c t.[7]㊀C o n n o rT M,A i e l l oV,G r i f f i t h M,e t a l.T h en a t u r a l h i s t o r y o f i m m u n o g l o b u l i n M n e p h r o p a t h y i na d u l t s[J].N e p h r o lD i a lT r a n s p l a n t,2017,32(5):823G829.[8]㊀张爱玲,杨莉萍,胡㊀欣.亚洲健康人群C Y P2C19等位基因发生率的合并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13(12):1431G1439.Z H A N G A i l i n g,Y A N GL i p i n g,HU X i n.A l l e l e f r e q u e n c i e s o fC Y P2C19g e n ei n h e a l t h y A s i a n p o p u l a t i o n s:a s y n t h e t i ca n a l y s i s[J].C h i n J E v i dGb a s e d M e d,2013,13(12):1431G1439.I nC h i n e s ew i t hE n g l i s ha b s t r a c t.[9]㊀W e d e m e y e rR S,B l u m e H.P h a r m a c o k i n e t i cd r u g i n t e r a c t i o n p r o f i l e s o f p r o t o n p u m p i n h i b i t o r s:a nu p d a t e[J].D r u g S a f,2014,37(4):201G211.[10]㊀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临床应用技术规范(2019版)[J].器官移植,2019,10(3):213G226.O r g a n 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 B r a n c ho fC h i n e s e M e d i c a lA s s o c i aGt i o n.T e c h n i c a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so f c l i n i c a l 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i m m uGn o s u p p r e s s i v e a g e n t s i no r g a nt r a n s p l a n t a t i o n(2019e d i t i o n)[J].O r g a nT r a n s p l a n t,2019,10(3):213G226.I nC h i n e s e.[11]㊀K i d n e y D i s e a s e:I m p r o v i n g G l o b a l O u t c o m e s(K D I G O) T r a n s p l a n tW o r kG r o u p.K D I G Oc l i n i c a l p r a c t i c e g u i d e l i n e f o r t h e c a r e o f k i d n e y t r a n s p l a n t r e c i p i e n t s[J].A mJT r a n s p l a n t,2009,9(S u p p l3):S1GS155.[12]㊀X I N H u a w e n,L I Q i n g,WU X i a o c h u n,e ta l.E f f e c t s o f S c h i s a n d r a s p h e n a n t h e r a e x t r a c to nt h eb l o o d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o f t a c r o l i m u si nr e n a lt r a n s p l a n tr e c i p i e n t s[J].E u rJ C l i nP h a r m a c o l,2011,67(12):1309G1311.[收稿日期]㊀2020G02G19㊀㊀㊀[修回日期]㊀2020G11G21[本文编辑]㊀虞燕霞㊀阳凌燕054 I S S N1671G2838㊀C N31G1877/R㊀P h a r m C a r eR e s㊀药学服务与研究㊀2020D e c;20(6)h t t p://p c a r j o u r n a l.z g k w.c n㊀EGm a i l P h a r m C R@v i p.163.c o m㊀P h n/F a x86G21G65519829㊀P h n021G31162330㊀㊀㊀㊀㊀。
常见免疫抑制剂与高脂血症的关系牛冬梅综述,张春妮审校0引言免疫抑制剂通过影响机体免疫应答和免疫病理反应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现已广泛应用于器官移植抗排斥反应。
现临床上主要有5大类免疫抑制剂:肾上腺素皮质激素、化学合成抗代谢药和烷化剂、生物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类以及新型免疫抑制剂如FTY720等。
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明显提高了移植患者的存活率,但各类免疫抑制剂具有不同程度的肝毒性、肾毒性和神经系统毒性等,患者长期服用会出现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或代谢性骨病等多种并发症。
高脂血症是器官移植后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肾上腺素皮质激素、环孢素(Cyclosporine A,CsA)、他克莫司(Tacrolimus)和雷帕霉素(Repamycin)等可引起高脂血症。
现就免疫抑制剂与高脂血脂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肾上腺素皮质激素该类药物作为免疫抑制剂用于临床的历史已久,此类药物有:泼尼松、泼尼松龙(强的松龙)、氢化可的松等,其免疫抑制作用已得到充分认可,与脂质代谢紊乱、高脂血症的关系也早已得到证实,因此,最近国内外的相关报道和文献较少。
以往研究发现,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移植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水平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浓度显著下降,并且高脂血症的发生率与药物的剂量、累计用量密切相关。
药物剂量减少,肾移植患者血清TC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降低,而HDL-C水平增加,停药后HDL-C浓度更是大幅增高。
糖皮质激素主要通过以下机制导致高脂血症:①本身能通过增加游离脂肪酸的产生而促进肝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②诱导机体增强胰岛素耐受性,使血胰岛素水平增高,刺激VLDL合成增加。
③促进糖异生,抑制组织对糖的利用,引起血糖升高。
血糖含量升高,促使肝TG及VLDL的合成,导致血中TG、VLDL升高。
糖代谢紊乱又加强了体内低密度脂蛋白(LDL)的糖基化及氧化过程,导致修饰LDL水平增高。
④加重高糖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其作用机制与影响胰岛素信号蛋白的磷酸化及蛋白表达等因素有关。
体内胰岛素功能下降时,肝合成VLDL亢进,脂蛋白脂肪酶活性降低,乳糜微粒(CM)、VLDL的分解量减少,LDL升高不明显,但易形成小而致密的B型LDL,HDL-C水平下降。
高浓度的VLDL导致高三酰甘油血症,转化为中间密度脂蛋白和LDL后则导致高胆固醇血症,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2CsACsA属生物免疫抑制剂,20世纪80年代国内开始使用,对移植术后患者的血脂水平有一定影响。
患者接受CsA治疗后,血清TC、TG 和LDL-C水平普遍升高。
Kimak等观察了12例患者(同时设定了13例对照)肾移植使用CsA后不同时间段血脂水平的变化,发现服药10~29个月后,TC、TG和NHDL-C明显增加,且有统计学意义,其他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包括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CⅢ、apoCⅢnonB和apoB/apoCⅢ等也显著增加。
服药时间延长至73~122个月后,上述指标增加更加显著。
同时Spinelli等发现,肾移植后持续的高胆固醇血症与移植者血CsA浓度正相关。
但停药后血清TC和TG水平往往会降低,6例肝移植患儿(3~16岁)停用CsA 2年后,TC和TG浓度分别降低了18%和23%(P<0.05) 。
CsA影响血脂水平的可能机制是:①CsA是脂溶性药物,在血浆中的转运主要依赖于HDL和LDL颗粒,CsA与LDL结合后可使LDL清除受限,使血中LDL-C浓度增加。
②CsA与LDL受体结合,改变TC 合成的反馈机制,导致LDL清除减少。
③CsA通过抑制2α2羧化酶的活性及胆汁酸的合成,使TC通过肠道排出减少,血中浓度增加。
Hulzebos等发现,停用CsA 2年后,6例肝移植患儿血浆鹅去氧胆酸盐和胆酸盐的合成速度增加(分别增加了38%和21%,P<0.001和P<0.05),且胆酸盐的合成速度与TC和TG水平呈负相关(r=-0.82,P<0.01;r=-0.62,P<0.05)。
④CsA通过影响激素在肝的代谢,减少激素清除,同时干扰细胞色素P450系统,增强激素的不良反应。
⑤CsA能抑制胰岛细胞合成及释放胰岛素,诱导外周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
⑥CsA增加肝脂酶活性,降低脂蛋白脂酶的活性,从而使VLDL与LDL 的清除减少。
3他克莫司他克莫司亦属生物免疫抑制剂,是一种钙调蛋白抑制剂。
他克莫司引发糖尿病的不良反应大于CsA,但它致高脂血症的发生率较CsA低。
他克莫司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导致血脂水平增高:①增强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的活性,促进胆固醇的转运。
②通过抑制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的活性,减少脂质的降解。
③引起胰岛素信使核糖核酸(mRNA)复制障碍,从而使胰岛B细胞合成与分泌功能下降。
动物实验证明,给动物使用他克莫司后4h,胰岛素合成功能即开始下降,48h后胰岛素分泌开始减少,从而使血糖升高。
糖代谢紊乱又促进了脂质代谢紊乱。
尽管在不同报道中个别血脂指标的结果不尽相同,但大量的病例研究表明,他克莫司对各种器官移植患者血脂的影响明显小于CsA。
Badiou等研究了62例肾移植患者,其中23例使用CsA,30例接受他克莫司治疗,他克莫司组TC(P=0.001)、LDL-C(P=0.0O4)、NHDL-C(P=0.009)、HDL-C(P=0.03)、apoB(P=0.008)和apoCⅢ(P=0.002)等血脂或脂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CsA组。
Deleuze等对76例使用他克莫司、126例使用CsA治疗的肾移植患者进行了研究,发现用药12个月后,他克莫司组的血清TC和LDL-C水平明显低于CsA组,分别为(1.64±1.37)mmol/L vs (5.28±1.32)mmol/L(P<0.05)和(3.26±1.03)mmol /L vs (3.98±1.05)mmol/L(P<0.05),他克莫司组新发生的高胆固醇和高LDL-C血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CsA组(为8%vs 28%和31%vs65%,P<0.001)。
但两组的TG和HDL-C水平无显著差异,两组高三酰甘油血症的发生率也无显著差异。
Kobashigawa等对67例心脏移植患者长达5年的跟踪观察显示,两种药物对血脂影响的差异主要在于TG,他克莫司组TG水平明显低于CsA组[(1.10±0.38)mmol/L vs(1.98±1.16)mmol/L,P=0.011]。
另有一些研究分析了CsA改用他克莫司后患者血脂水平的变化。
Manzarbeitia等在这方面作了细致地研究。
他们观察了21例肝移植患者,由服用CsA改为他克莫司后多项血脂指标的变化,发现改药1个月、3个月后TC浓度从6.50mmol/L,分别降至5.23mmol/L(P<0.001)和5.02mmol/L(P<0.001);TG浓度从3.40mmol/L降至2.34mmol/L(P=0.011)和2.30mmol/L(P<0.01);LDL-C也显著降低(P=0.013);VLDL在改药3个月后明显降低(P=0.005);但HDL-C无显著改变。
Roy 等将13例出现脂质代谢紊乱的肝移植患者,由服用CsA改为他克莫司。
6个月后,TC浓度平均减少了0.61mmol/L(P=0.017),虽然HDL-C无明显改变,但TG/HDL-C比值平均降低了0.87mmol/L(P=0.001);apoB 持续显著地降低,6个月降低0.15g/L(P=0.031)。
因此,由CsA换用他克莫司,改进了移植患者的脂谱,能有效降低患者高脂血症并发症的发生率。
若将CsA改用他克莫司时,应在CsA停药24h后再用为妥。
4雷帕霉素雷帕霉素与他克莫司结构相似,但药理和不良反应与其不同。
雷帕霉素与常规的免疫抑制剂(包括他克莫司)相比有诸多优点,如无肾毒性和神经毒性,很少引起糖尿病和高血压等。
雷帕霉素最初用于肾移植患者,最近也作为肝移植的主要免疫抑制剂,用于控制肝移植患者的免疫排斥。
高脂血症是雷帕霉素主要的不良反应,高胆固醇和高三酰甘油血症发生率一般为11%~34%和33%~75%。
Johnston等追踪了110例肝移植患者(移植前血清TC浓度均正常,服药0.1~17.9年(平均3.9年),发现48例患者(44%)TG浓度高于5.0mmol/L。
最近的另一项研究也发现,雷帕霉素可引起约40%的肝移植患者高血脂。
长期接受雷帕霉素治疗后,不仅TC、TG浓度升高,含apoB100的脂蛋白如VLDL、LDL等浓度均相应增高。
肾移植后持续的高胆固醇和高三酰甘油血症与移植者血雷帕霉素浓度呈正相关。
但有一项研究显示,患者的血脂水平不因雷帕霉素剂量的降低、停用或使用抗脂药物而有所改善。
雷帕霉素通过与他克莫司不同的信号转导途径而发挥作用,其重要生物功能包括:抑制T细胞、成纤维细胞增殖和纤维化等。
雷帕霉素引起高脂血症的主要机制可能是减少血脂降解。
有研究发现,使用雷帕霉素治疗后,患者体内的apoCⅢ浓度大幅升高,阻止脂蛋白脂酶降解血脂,减少进入细胞的血脂量。
另外,雷帕霉素可能通过胰岛素依赖的信号通路诱导高三酰甘油血症。
有文献报道,雷帕霉素能诱导血中游离脂肪酸增加,加强肝TG合成,显示与胰岛素相反的作用,并能增强激素敏感的脂酶活性,降低脂蛋白脂酶活性。
5联合用药移植排斥反应非常复杂,而免疫抑制剂作用又有限,即使最大剂量的单一药物也不可能完全防止或抑制所有的免疫应答。
例如,T细胞早期激活抑制剂对已存在的抗体超急性排斥反应没有作用;细胞因子抑制剂可减轻排斥反应的临床表现,却掩盖了潜在的异常反应。
所以,一般都采取联合用药。
联合用药的原则为选择作用机制互补,而无毒性叠加或潜在不良相互作用的药物。
20世纪90年代初,以激素+CsA+硫唑嘌呤为标准三联方案,然后又出现了激素+CsA+雷帕霉素。
雷帕霉素与CsA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可有效预防移植排斥反应,临床上常将雷帕霉素与CsA、激素联用。
但目前有研究称,CsA、激素可能对雷帕霉素引起的高脂血症也有协同作用。
王长希等对雷帕霉素联合CsA和皮质类固醇三联疗法治疗的22例肾移植患者进行随访研究(6~12个月),分析了服药后不同时间段血脂水平的变化。
发现血清TC和TG浓度与雷帕霉素浓度呈正相关(分别为r=0.383,P<0.001和r=0.28,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