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定滑轮的作用实验
- 格式:docx
- 大小:81.73 KB
- 文档页数:3
实验报告《定滑轮和动滑轮》《斜面》实验报告之一:定滑轮和动滑轮1.实验目的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了解滑轮的力学原理。
2.实验原理定滑轮是指滑轮固定在支架上,动滑轮是指滑轮可以自由移动在支架上。
滑轮的作用是改变物体所受的力的方向,从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实验器材和材料滑轮、重物、支架、绳子、测力计。
4.实验步骤(1)将定滑轮和动滑轮分别固定在不同的支架上。
(2)将绳子通过滑轮,一端绑在测力计上,另一端绑上重物。
(3)根据需要调整滑轮的位置,使绳子悬挂在空中,并保持平衡。
(4)用测力计分别测量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拉力。
5.实验数据记录实验条件:重物质量为100克,重力加速度为9.8m/s^2定滑轮实验数据:拉力(N):0.98负重(N):0.98动滑轮实验数据:拉力(N):0.98负重(N):1.966.实验结果分析由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定滑轮还是动滑轮,测力计所测得的拉力都等于重物的重力。
在定滑轮实验中,滑轮固定在支架上,只改变了力的方向,没有改变力的大小,因此拉力等于重力,负重也等于重力。
在动滑轮实验中,滑轮可以自由移动,在重物下方增加了一个附加的拉力,使得测力计所测得的拉力变大。
根据力的平衡原理,力的合力等于重力,所以负重等于重力+附加的拉力。
因此在动滑轮实验中,负重比重力大。
7.实验结论通过对定滑轮和动滑轮实验的比较,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在定滑轮实验中,滑轮只改变了力的方向,没有改变力的大小。
(2)在动滑轮实验中,滑轮增加了一个附加的拉力,使得测力计所测得的拉力变大,负重比重力大。
8.实验思考和改进在实验中可以考虑使用不同质量的重物进行测量,以观察不同质量对滑轮实验结果的影响。
另外,可以通过改变滑轮的数量和组合方式,来进一步研究滑轮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定滑轮和动滑轮》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认识他们的作用不同。
实验器材:铁架台、长线、滑轮、钩码、测力计实验步骤:一、研究定滑轮动滑轮作用实验表左边钩码的个数右边钩码的个数定滑轮的状态我们的发现 2 2 平衡定滑轮不能改变力的大小,但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3 2 不平衡 3 3 平衡二、研究动滑轮 1、组装一个动滑轮实验装置,用它提升重物,测量用了多大的力,记录数据,看看动滑轮有什么用?动滑轮作用实验表直接提升重物的力〔N〕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力〔N〕我们的发现 0.5 0.3 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大小。
1.0 0.5 1.5 0.8 实验结论:定滑轮不能改变力的大小,但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是可以改变力的大小,能省力。
具有美感的很棒的范文。
之前的视野确实很狭窄。
《定滑轮和动滑轮》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定滑轮和动滑轮》。
我这节课的说课流程是:一说教材二说教法和学法三说教学过程四说教学预测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p 】:《定滑轮和动滑轮》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第五课内容。
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杠杆原理、轮轴省力原理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本课中学生将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这两种机械,并分别通过观察和实验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这节课也是本单元重要内容之一。
2.【学情分析^p 】:对于农村六年级学生来说,定滑轮的位置较高,比拟隐蔽,真正见到过的不多,实际应用中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也常与吊钩组合在一起使用,因此学生对这类机械的感性认识是比拟缺乏的。
所以我在课前搜集了一些学生熟悉的滑轮图片,教学中从生活中的升国旗实例出发引出定滑轮,最后又让学生举例说明滑轮在消费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机械对消费生活的影响。
3.【教学目的】:在《科学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本课的知识构造和科学研究过程的一般规律,并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本课教学目的如下:〔1〕科学概念:1.知道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随物体的挪动而挪动。
实验报告单
组长班级组别年月日组员
实验名称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和作用
实验目的1探究定滑轮的特点和作用。
2探究动滑轮的特点和作用
实验材料定滑轮和动滑轮支架、钩码1盒、测力计、细线
实验过程
探究定滑轮的作用:
①用测力计测量你所提升的重物的力。
②组装__________,如图
③读出______的示数。
④观察物体运动的方向和手拉绳子的方向有何关系?探究动滑轮的作用:
⑤用测力计测量你所提升的重物的力。
⑥组装__________,如图
⑦读出______的示数。
⑧观察物体运动的方向和手拉绳子的方向有何关系?
实验记录表格一:探究定滑轮的特点和作用
直接用手提重物的力(牛)
使用定滑轮提升重物的拉力
表格二:探究动滑轮的特点和作用; 直接用手提重物的力(牛)
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拉力
实验结论1使用定滑轮________(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_________(改变/不改变)方向;
2使用动滑轮________(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但_________(改变/不改变)方向;
注意事项使用钩码时候注意,避免掉落。
读数前,认清测力计的_________ 和__________。
注意每次使用测力计前,要注意将指针位置对齐_________
使用测力计时候,要沿着_________方向拉,避免产生卡壳,造成读数不准确。
注意用测力计拉着物体匀速上升或静止时候,记下测力计的读数。
《定滑轮和动滑轮》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章第5节的教学内一,从教材体系上看,前面已学过简单机械、杠杆、轮轴等知识,跟前面的杠杆、轮轴相比,本课内容难度小,学生容易认识,为今后学习更为复杂的机械打下基础,起到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而且这一部分内容也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学习本节课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学情分析定滑轮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不是太熟悉。
因为它的位置比较高,比较隐蔽,真正见到过的为数不多,动滑轮也常与吊钩组合在一起,也不易看到,所以学生对机械的感性认识是比较缺乏的。
我在课前搜集一些滑轮的图片,学生先观察滑轮图片,对滑轮有个初步的认识。
由于六年级学生思维敏捷,敢于大胆猜想,并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能通过实验现象得出基本的实验结论,所以对于滑轮的作用的学习,采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一猜想一实验证明一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来进行教学。
三、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2.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3.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科学探究目标:通过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科学态度目标: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进一步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学生了解机械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了解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四、重点难点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情,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认识滑轮的作用。
五、教法学法《新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了解与小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一些基本科学知识”,所以在课堂上通过科学实验活动让学生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及原理,把学生引向滑轮组的探索中。
《定滑轮和动滑轮》这节课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享受探究的乐趣。
滑轮组实验报告单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档/双击可除滑轮组实验报告单篇⼀: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报告单探究实验报告单篇⼆:研究动滑轮和滑轮组的学⽣实验报告单研究动滑轮和滑轮组的实验报告【器材】:铁架台,单滑轮2个,两定、两动滑各⼀,钩码(100g)6个,弹簧测⼒计,⽶尺实验1、动滑轮【实验步骤】:1、⽤弹簧测⼒计测量2个钩码重g物和动滑轮重g动,数据计⼊表格。
2、如图1组装动滑轮。
3、平衡时⽤弹簧测⼒计测量绳⼦⾃由端的拉⼒F,数据计⼊表格。
4、⽤刻度尺测量钩码上升距离h,同时测量绳⼦⾃由端距离s,分别计⼊表格。
表格⼀动滑轮实验2、⼀定、⼀动滑轮组实验步骤:1、⽤弹簧测⼒计测量3个钩码重g物和动滑轮重g动,数据计⼊表格。
2、如图2组装滑轮组3、⽤弹簧测⼒计测量绳⼦⾃由端的拉⼒F,数据计⼊表格。
4、⽤刻度尺测量钩码上升距离h,同时测量绳⼦⾃由端距离s,分别计⼊表格。
表格⼆⼀定、⼀动滑轮组实验3、两定、两动滑轮组实验步骤:1、⽤弹簧测⼒计测量5个钩码重g物和动滑轮重g动,数据计⼊表格。
2、如图3组装滑轮组3、⽤弹簧测⼒计测量绳⼦⾃由端的(转载⾃:博旭范⽂⽹:滑轮组实验报告单)拉⼒F,数据计⼊表格。
F图1图2篇三:滑轮实验报告实验⼀:研究定滑轮的作⽤1、⽤弹簧秤测出钩码的重量。
2、将⼀个滑轮挂在⽀架上,线绳穿过滑轮,线绳⼀端勾上钩码,⼀端勾上弹簧秤。
(制作⼀个定滑轮)3、⽤⼿匀速拉弹簧秤,匀速拉动,边拉边读,记录读数。
(注意:每次使⽤弹簧秤前,都需先将弹簧秤指针调到零刻度后再测。
)。
《定滑轮和动滑轮》实验报告英文回答:The objective of this experiment was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cal advantage, efficiency, and applications of fixed and movable pulleys. We hypothesized that the mechanical advantage of a fixed pulley would be 1, while the mechanical advantage of a movable pulley would be 2. We also hypothesized that the efficiency of a fixed pulley would be 100%, while the efficiency of a movable pulley would be less than 100% due to friction. Additionally, we expected to observe that fixed pulleys change the direction of the applied force, while movable pulleys reduce the amount of force required to lift an object.To test our hypotheses, we conducted the following experiments:In the fixed pulley experiment, we suspended a weight from a string that was passed over a fixed pulley. Wemeasured the force required to lift the weight and compared it to the weight of the object. We repeated this experiment with different weights and observed that the mechanical advantage was always 1. This means that the fixed pulley did not reduce the amount of force required to lift the object, but it did change the direction of the applied force.In the movable pulley experiment, we suspended a weight from a string that was passed over a movable pulley. We measured the force required to lift the weight and compared it to the weight of the object. We repeated this experiment with different weights and observed that the mechanical advantage was always 2. This means that the movable pulley reduced the amount of force required to lift the object by half. However, we also observed that the efficiency of the movable pulley was less than 100% due to friction.Our results supported our hypotheses. The fixed pulley had a mechanical advantage of 1 and an efficiency of 100%, while the movable pulley had a mechanical advantage of 2and an efficiency of less than 100%.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fixed pulleys are useful for changing the direction of an applied force, while movable pulleys are useful for reducing the amount of force required to lift an object.In addition to the experiments described above, we also investigated the applications of fixed and movable pulleys in everyday life. We found that fixed pulleys are used in a variety of applications, such as flagpoles, clotheslines, and window blinds. Movable pulleys are used in a variety of applications, such as cranes, elevators, and hoists.中文回答:定滑轮和动滑轮实验报告。
《定滑轮和动滑轮》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验,探究它们在物理学中的作用和原理。
实验材料,定滑轮、动滑轮、绳子、各种重物、测量工具等。
实验步骤:1. 将定滑轮和动滑轮分别固定在实验台上。
2. 将绳子穿过滑轮,一端固定在定滑轮上,另一端挂上不同重物。
3. 通过施加力,使滑轮转动,观察重物的运动情况。
4. 测量不同重物下的滑轮转动速度和重物的加速度。
实验结果:1. 定滑轮的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并不影响力的大小,使得施加力的方向与重物的运动方向相反。
2. 动滑轮的作用是改变力的大小,使得施加的力变小,但不改变力的方向。
3. 通过实验测量得出,定滑轮和动滑轮在物理学中的作用符合相关原理,验证了它们的作用。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定滑轮和动滑轮在物理学中的作用和原理。
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而动滑轮可以改变力的大小,两者结合可以使得施加的力方便地传递到重物上,从而实现各种机械运动。
这对于我们理解物体运动和机械原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自查报告:在实验中,我们按照实验步骤进行了操作,测量了相关数据,并得出了结论。
但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
比如在测量重物的加速度时,由于仪器的精度限制,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会更加注意数据的准确性,提高实验操作的精度。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定滑轮和动滑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希望在今后的实验中能够更加认真地进行操作,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榆林高新二小科学教案(六上)
课题定滑轮和动滑轮主备教师耿波帆课时 1 日期9.5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2.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3.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相同。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发展探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重点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难点通过实验来验证定滑轮不省力,动滑轮省力。
资源准备 1、为每组学生准备:1个铁架台、35厘米长的线、1个滑轮、1盒钩码、1个测力计。
2、为全班学生准备:1个铁架台、50厘米长的线、2个钩码、1个测力计、1个滑轮。
教学流程设计复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首先我请同学们先欣赏一段视频(播放视频)。
这是我们学校每周一举行的升旗仪式。
你注意到了吗?画面。
小实验—— 探究滑轮的特点知识点链接: 滑轮实验人: 王新宇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两块用线绑着的石块、滑轮、绳子、吸盘、两个刻度尺、贴有瓷砖的墙(为了固定吸盘)、水(使吸盘在墙上时更好的密封)、线实验步骤:1. 把弹簧测力计调零。
2. 用弹簧测力匀速拉动石块一上升5CM,并记录测力计读数,即为石块一重力。
(一)定滑轮实验1. 组装好定滑轮,并穿上绳子。
2. 在绳子的一端固定好石块一。
3.用弹簧测力计在绳子的另一端竖直向下匀速拉动绳子,使石块一匀速上升5CM,观察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及测力计运动的距离。
4. 改变测力计方向,匀速拉动测力计使石块一上升5CM,并观察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及测力计运动的距离。
(二)动滑轮实验1. 组装好动滑轮,并穿上绳子。
2.用弹簧测力计在绳子的另一端匀速拉动绳子,使动滑轮一匀速上升5CM,测出动滑轮自身重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因为动滑轮在上升过程中不稳定,上升时在动滑轮上挂上石块二,时它与动滑轮整体的重心降低,达到稳定状态。
3.在动滑轮上挂上石块一和石块二,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匀速拉动绳子,使滑轮石块整体上升5CM,观察测力计的读数及测力计运动的距离。
4. 再用弹簧测力计改变拉动滑轮的方向,观察测力计读数的变化。
实验过程照片:实验数据:实验结论:1.在定滑轮上无论向哪个方向拉动,所需的力都等于石块一的重力,都不省力,但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在定滑轮上,向竖直向上的个方向拉动,所需的力最少,且都等于石块一的重力的二分之一,但改变力的方向,所需的力会变多,但是拉动的距离会变小。
在这里,聆听一线草根教师的教育心声!潘书朋:中学物理教师,扎根乡村教育24年,任教毕业班16届,山东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教育科研方法专题工作坊主持人,《校长principal》执行总编,北京睿师育人教育科技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全国本真教育研究会核心成员、先进个人,《当代教育家》个性教师,烟台市初中物理学科德育专家,多次获市优质课、示范课,地级优质课,曾获市教学能手,市教学工作先进个人,市先进教研组长,山东省远程研修优秀学员、优秀研修组长等荣誉称号。
设计人:李有航审核人:_______________ 序号:d11-3-2
班级:_______________ 组名: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实验目的:
会组装定滑轮,并会利用弹簧测力计来判断定滑轮是否省力,并判断绳子自由段
与物体上升距离的关系
实验器材:
滑轮一个,测力计二个,钩码,细绳及支架
实验步骤:
1、取一单滑轮固定在方座支架上,构成一个定滑轮,用细绳跨过滑轮,细绳的一段挂上钩码,
作为阻力,钢绳的另一端挂测力计(如图所示),用手竖直向下匀速拉测力计,使滑轮匀速转动,观察测力计读数
2、改变测力计拉力的方向(水平、斜向下、向下),当滑轮平衡时,记下各次测
力计的读数
3、改变所挂钩码重,重复上述实验,并记下各次测力计的读数
2、S、h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 .
3、使用定滑轮 _____ (省力/不省力),但是____ (可以/不可以)
改变力的方向•
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学科长评价:
小组长评价:学术助理评价:教师评价:
设计人:李有航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 序号:d11-3-3
班级:_____________ 组名: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
实验目的:会组装定滑轮,并会利用弹簧测力计来判断定滑轮是否省力,并判断绳子自由段与物体上升距离的关系
实验器材:
滑轮一个,测力计二个,钩码,细绳及支架
实验步骤:
1、如图所示,取一细绳跨过滑轮,细绳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另一端系在测力
计的挂钩上。
2、在滑轮的钩上挂钩码,使滑轮两边的两根细绳在竖直方向上,手通过测力计
拉住绳子的一端。
当滑轮和它下面的钩码一起匀速提
升,记下测力计的读数。
序号
钩码重
力(G/N)
使用动滑轮
竖直向上的
拉力(F/N)
绳子自由段移动的
距离(S/cm)
物体移动的距离
(h/cm)
分析与论证:1、从这个实验中发现F1、F2、F3、G的关系是
2、S、h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 .
3、使用动滑轮(省力/不省力),但是____ (可以/不可以)
改变力的方向•
评估与交流:1、在实验中,我发现测力计的示数偏大,这是为什么呢?
2、动滑轮是杠杆,那么这个杠杆的支点在哪里呢?
3、试通过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分析动滑轮的省力情况
设计人:李有航审核人: ___________ 序号:d11-3-4
班级:_______________ 组名: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实验目的:会组装动滑轮,并会利用测力计来判断定滑轮是否省力实验器材:滑轮组测力计二个钩码细绳及支架
1、将两个单滑
轮按图甲那样,通过细绳组装成最简单的滑轮组。
手通过测力计拉住绳子的一端,当钩码与动滑轮一起匀速提升时,记下测力计的读数
2、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推测到,如果有n股绳子吊着动滑轮,
那么绳子自由段的动力F与G物、G动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那么绳子自由段上升的距离S与h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学科长评价:
小组长评价:学术助理评价:教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