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动的曲轴玩具》教学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18 MB
- 文档页数:19
《会摇的玩具》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会摇的玩具》这一主题,内容涉及教材第七章“物体的运动”第三节“振动与波动”。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振动的基本概念,探讨如何利用振动制作会摇的玩具,掌握基础的波动原理及其在玩具设计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振动的概念,并掌握影响振动的因素。
2. 学生能够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会摇的玩具,展示对波动原理的理解。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振动相关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波动原理在玩具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振动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会摇的玩具的设计与制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振动演示仪、波形展示板、会摇的玩具样品。
学具:塑料尺、橡皮筋、小纸片、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展示不同类型的会摇的玩具,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其工作原理。
提问:你们玩过会摇的玩具吗?它们是如何摇动的?2. 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振动的基本概念,通过振动演示仪展示振动的波形。
探讨影响振动的因素,如频率、振幅、质量等。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一个会摇的玩具的例子,讲解波动原理在玩具设计中的应用。
展示如何利用橡皮筋和纸片制作一个简单的会摇的玩具。
4.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一个会摇的玩具。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展示与评价(15分钟)各组展示制作的会摇的玩具,并解释其工作原理。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各组的玩具,提出改进建议。
六、板书设计1. 振动的概念2. 影响振动的因素3. 波动原理在玩具设计中的应用4. 会摇的玩具制作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会摇的玩具,并解释其工作原理。
答案:学生需提交设计图纸和制作过程的文字描述。
2. 拓展延伸:查找生活中应用振动原理的例子,并简要说明其原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振动的基本概念和波动原理在玩具设计中的应用。
《会摇的玩具》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劳动与技术》教材第四单元“动手动脑,创意无限”中的第二章“会摇的玩具”。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会摇的玩具的基本结构、制作原理及设计方法;学习并掌握基本的纸工技巧,如剪切、折叠、粘贴等;通过动手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会摇的玩具的基本结构、制作原理及设计方法,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2. 培养学生运用纸工技巧制作会摇的玩具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会摇的玩具的制作原理及设计方法。
教学重点:纸工技巧的运用,如剪切、折叠、粘贴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剪刀、胶水、直尺、圆规、彩纸等。
学具:每组一份剪刀、胶水、直尺、圆规、彩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各种会摇的玩具,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一个会摇的玩具?2. 例题讲解(1)介绍会摇的玩具的基本结构:底座、摇杆、连接部分。
(2)讲解制作原理:通过摇杆与底座的连接,使玩具产生摇摆动作。
(3)展示设计方法:以纸为例,介绍剪切、折叠、粘贴等技巧。
3. 随堂练习(1)分发彩纸,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会摇的玩具。
(2)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
(2)师生共同评价作品,从创意、技巧、美观等方面进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会摇的玩具2. 内容:(1)基本结构:底座、摇杆、连接部分(2)制作原理:摇杆与底座的连接(3)设计方法:剪切、折叠、粘贴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会摇的玩具2. 答案:(1)底座:圆形,直径10cm(2)摇杆:长20cm,宽2cm(3)连接部分:用胶水粘贴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了会摇的玩具的制作方法?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尝试用其他材料制作会摇的玩具。
《会动的曲轴玩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曲轴玩具的基本结构与作用,能够设计和制作简单的曲轴玩具。
2、分析曲轴玩具工作原理,思考身边哪些地方用到曲轴的原理,并能用手绘示意图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3、在设计与制作活动中积极思维,大胆探索。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曲轴玩具的基本结构与作用,能够设计和制作简单的曲轴玩具。
难点:研究曲轴工作的原理,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件会动的曲轴玩具。
课前准备教师:曲轴玩具实物、图片,汽车或火车车轮运动过程及曲轴工作原理的视频等。
学生:硬纸片、彩纸、细线、皮筋、、剪子、胶、一小截铁丝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导入:在我省民间流行着很多非常有趣的活动玩具,如会翻筋斗的小猴,会摔跤的双人(又叫二鬼摔跤)等。
这些玩具巧妙的利用皮筋、竹弓的弹性,使形象活动起来,加上滑稽可爱的动作,不仅深得孩子们的欢迎,就是成年人也爱不释手。
二、讲授新课曲轴玩具的关键部分是曲轴和连杆的制作。
曲轴的材料可以用铁丝、铝丝、铅丝、点线等既有韧性和一定硬度又容易弯曲成型的物体。
除了曲轴部分,还要考虑玩具的形象设计。
这一部分包括玩具的造型、色彩、装饰、材料等。
按照设计的方案思考制作步骤与方法:(1)先用硬纸片卷两个圆筒,长约7公分,直径为2公分。
(2)将圆筒用彩纸封起来,上下用纸团塞住,并用彩纸糊实。
(3)将圆筒粘贴或彩画成两个人物形象。
(4)用较硬的卡纸剪出两个上臂和四个下肢。
(5)上臂是两个人物共同的,要用细铁丝穿在两个人物身上,细铁丝的两端弯个圈,使上臂能自如活动,又不会脱落。
(6)将四个下肢分别装在两个人物身上,连接方法和上臂一样。
(7)用一根细线,最好是尼龙线,从上臂中间穿过,线的一端拴住小铁丝钩,另一端拴一根皮筋。
(8)玩的时候,把玩具一端的铁丝挂在一个固定的物品上,另一端的皮筋拿在手中,靠皮筋的弹性一拉一放,就会使两个玩具人摔跤了。
三、学生作业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画出草图,再根据草图进行制作。
教师巡视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