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导论(第三版)》-第1章 计算机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34
计算机导论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导论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科学,本文将深入探讨计算机导论第一章的内容,帮助读者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
一、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早期。
早期的计算机是巨型机,体积庞大,价格昂贵,只有少数的大型公司和政府机构才能承担得起。
到了六十年代,随着集成电路的出现,计算机开始逐渐变得小型化、便携化和价格亲民化,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二、计算机的基本结构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运算器和控制器。
输入设备用于将外部信息传输给计算机,如键盘、鼠标等;输出设备将计算机处理后的信息呈现给用户,如显示器、打印机等;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运算器负责进行数学和逻辑运算;控制器负责协调计算机各部分的工作。
三、计算机的语言与编程计算机只能理解二进制代码,即0和1。
高级语言如Java、Python等是人们使用最多的编程语言,它们通过编译器转换成二进制代码来运行。
编程语言的发展经历了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三个阶段。
四、计算机的应用领域计算机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辅助设计、人工智能、教育、娱乐等。
计算机的应用使得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五、计算机的未来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的未来发展充满了无限可能。
、量子计算、生物计算等领域的发展将给计算机科学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总之,计算机导论第一章讲述了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基本结构、语言与编程、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科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述主要知识点:(1) 计算机的概念、特点与分类(2)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3) 计算机系统的构成(4) 计算机的发展本章重点:计算机的概念与特点,计算机系统的构成本章难点:计算机的概念,计算机系统的构成教学时数:2学时思维导论:1.1 计算机的概念1.1.1 认识计算机1.无处不在的计算机计算机是信息社会必不可少的工具,它给人类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活方式上的改变,甚至给一些传统行业带来了颠覆性的改革,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并带动了全球范围的技术进步,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改善人们生活水平与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做出巨大的贡献。
2.计算机是什么一般对计算机的描述是:计算机是一种能够按照指令对各种数据和信息进行自动加工和处理的电子设备,擅长完成快速计算、大型数据库分类和检索等规模较大且重复性较强的任务,能够在现有指令的引导下有条不紊地完成各种各样的工作。
计算机的3大特征:(1)只有有限的能力。
(2)只能进行简单的工作。
(3)必须由指令来引导它完成工作。
3.计算机的特点(1)运算速度快。
(2)计算精度高。
(3)存储容量大。
(4)具有逻辑判断功能。
(5)自动化程度高。
(6)通用性强,使用容易。
4.计算机的局限性(1)不具备自己的思想。
(2)没有很好的直觉和想象能力。
(3)运算速度和存储容量依然不能满足需要。
1.1.2 计算机的类型1.不同数据表示方式的计算机类型根据计算机表示数据的不同,可以将计算机分为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和数模混合计算机3种类型。
2.不同应用范围的计算机类型根据应用范围可以将计算机分为通用计算机与专用计算机两大类型。
3.不同规模和性能的计算机类型通用计算机又可分为超级计算机(supercomputer)、大型机(mainframe)、服务器(server)、工作站(workstation)、微型机(microcomputer)和单片机(single-chip computer)6类,它们的区别在于体积、复杂度、功耗、性能指标、数据存储容量、指令系统规模和价格,如图1-2所示。
精心整理计算机导论课后习题答案汇编第一章一、简答题1、什么是计算机?计算机系统是一种能够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的对数据进行输入、处理、输出和存储的系统。
一个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
2、解释冯·诺依曼所提出的\存储程序\概念。
运算速度快`精度高4、计算机有哪些主要的用途?(1)科学计算(2)数据处理(3)实时控制(4)人工智能(5)计算机辅助工程和辅助教育(6)娱乐和游戏5、计算机发展中各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第一代计算机特征是采用电子管作为主要元器件第二代计算机特征是采用晶体管作为主要器件第三代计算机特征是半导体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第四代计算机特征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6信息化社会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建立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2·采用现金的信息技术3·建立广泛的信息产业4·拥有高素质的信息人才5·构建良好的信息环境7、信息化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素质和知识结构有哪些要求?在信息化社会中所需要的计算机人才是多方位的,不仅需要研究型、设计型的人才,而且需要应用型的人才;不仅需要开发型人才而且需要维护型、服务型、操作型的人才。
要求计算机人才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8、9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范畴主要包括哪些?第二章一简答题1什么是数制?3个特点?按进位的原则进行计数称为(2)最大的数字比基数小1(2(1乘法运算法则0*0=00*1=01*0=01*1=13十进制整数转换为非十进制证书的规则是什么?(1)十进制整数转换为非十进制整数除基取余,先余为低,后余为高。
(2)乘基取整,先整为高,后整为低。
4将下列的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5如何采用\位权法\将非十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把各非十进制数按权展开,然后求和,便可得到转换的结果。
6、将下列各数用位权法展开:(5678.123)10,(321.8)10,(1100.0101)2,(100111.0001)2答:(5678.123)=5×10+6×10+7×10+8×10+1×10+2×10+3×10103210?1?2?3(321.810=3×10+2×10+1×10+8×10)2101(1100.0101)2=1×2+1×2+1×2+1×232521224(100111.0001)=1×2+1×2+1×2+1×2+1×2047将下列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8二进制与八进制之间如何转换?左向右分别按每3位为一组(不足3为对应的1位八进制数,只要把每194位为一组,不足44位二进制数转换为对应的1位十六进制数,即得1位十六进制数转换为对应的4位二进制数即可。
第1章计算机概述一、单项选择题A B D B C C D B A D二、简答题1. 根据计算机所采用的电子逻辑元件可将计算机的发展划分为4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所采用的元器件分别为: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2. 冯·诺依曼计算机主要由4部分组成: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输出设备。
3. 衡量计算机性能的指标主要有5个,分别为:字长、主频、存储容量、运算速度和存取周期。
4. 计算机的特点:1)能自动连续、高速度地运算;2)运算速度快;3)运算精度高;4)具有超常的记忆能力;5)具有可靠的逻辑判断能力。
按运算规模,计算机可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和工作站。
第2章计算机中的数据一、单项选择题A ABC B二、计算题1.(1)7 (2)511 (3)40762.(1)766O (2)201O (3)265O3.(1)251O (2)6272O (3)64361363O4.(1)0.1B (2)≈101.01B (3)110011B三、简答题1. 计算机采用二进制表示数据主要有以下4个原因:1)二进制物理上易于实现;2)二进制运算法则简单;3)二进制编码机器可靠性高;4)二进制通用性和逻辑性强。
2. 在计算机中,所有数值型数据都用二进制编码来表示,这串二进制编码称为该数据的机器数,数据原来的表现形式称为“真值”。
一个进制中数码的个数称为“基数”。
3. 带符号整数常用的编码形式有3种,分别为原码、反码和补码。
1)原码表示法为:最高位是符号位(0表示正,1表示负),其余各位表示数的绝对值大小。
2)反码表示法为:最高位是符号位(0表示正,1表示负),正数的反码与原码相同,负数的反码是在其原码的基础上,除符号位外各位求反。
3)补码表示法为:最高位是符号位(0表示正,1表示负),正数的补码与原码相同,负数的补码是在该数反码的最低位加1。
4. 要表示文本,必须先对每个可能出现的字符进行表示。
《计算机导论》课程教案第⼀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1 计算机概述第⼀台电⼦计算机ENIAC于是1946年在美国研制成功。
这台计算机⾮常庞⼤,⽽且不具有存储功能。
但它标志着第⼆次⼯业⾰命的开始。
1.1.1计算机的发展简史1.1.1.1计算机的分代电⼦计算机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代历史:第⼀代:1946——1958年,电⼦管计算机;第⼆代:1959——1964年,晶体管计算机;第三代:1965——1970年,中、⼩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MSIC、SSIC);第四代:1971——现在,⼤规模、超⼤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LSIC、VLSIC)。
1.1.1.2微型计算机的发展简史第⼀代:1971年推出第⼀台微机MCS-4,4位机(微处理器为4004)第⼆代:1972——1977年,8位机(8080)第三代:1978——1984年,16位机(8086,80286)第四代:1985——现在,32位机(80386,80486,Pentium,PentiumⅡ,PentiumⅢ等)说明:⑴微型计算机属于第四代电⼦计算机。
⑵微处理器(PC机的核⼼)是采⽤⼤规模集成电路⼯艺把运算器和控制器制作在⼀块半导体芯⽚上。
⑶微处理器于1971年研制成功。
⑷到⽬前为⽌,各种计算机(巨、⼤、中、⼩、微)都满⾜冯·诺依曼计算机模型,即:①由五⼤功能部件组成(类似⼈脑的五⼤功能部件);②采⽤⼆进制形式表⽰指令和数据;③按“存储程序的原理”⼯作。
1.1.2计算机的特点1、运算速度快;2、精确度⾼;3、具有存储和逻辑判断能⼒;4、⾃动完成各种操作和运算。
1.1.3计算机的⽤途1.数值计算(也称科学计算)它是指解决科学研究和⼯程技术中所提出的数学问题,其特点是计算量⼤、复杂,要求精确度⾼。
2.数据处理(也称信息处理)数据处理的特点是计算公式⽐较简单,数据量⼤、但时间性强。
⑴数据:指数字、符号、⽂本、图形、图像、声⾳等。
⑵数据处理:指利⽤计算机对原始数据进⾏分类、排序、合并、统计、打印、存储等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