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安全知识培训资料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2
危险源辨识相关培训知识一、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的重要性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输入和动力。
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核心要素就是4.3.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也就是说: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至关重要;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的结果是体系的主要输入,即体系所有其他要素的运行均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结果作为重要的依据。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是建立和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各项决策的基础:所有的其它要素都是围绕危险源进行的,4.3.3目标、4.3.4管理方案不用说了,是建立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培训意识与能力,就是在辨识过程中发现人的意识与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需要通过不断的培训手段来提高作业员的技能;运行控制如此,控制的就是危险源;应急响应与准备,在辨识过程中发现会有异常情况的发生的可能,所以要进行应急准备。
总之其它要素都是围绕危险源开展的;能够确定计划的或现有的控制措施是否充分;便于在伤害之前控制风险;促进安全文化的形成;可为持续改进组织的绩效提供衡量基准;危险源控制得好了,安全有保证,组织的绩效肯定就会好。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是体系运行的动力。
如图所示,这个过程是没有穷尽的,因为4.3.1要求,用人单位应当定期或及时评审和更新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的信息。
维持管理是危险因素的辨识、评价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该过程也包括明确法律、法规的要求和组织自身业务发展、工艺更新、技术改造以及相关方要求等方面的影响。
二、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的基本原则,为什么要反复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组织在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时,原则上应:1 首先考虑消除危险源(如果可行的话);2 然后再考虑降低风险(降低伤害或损坏发生的概率或潜在的严重程度);3 最后考虑采用个体防护设备。
三、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基本步骤⑴划分作业活动:编制一份作业活动表,其内容包括厂房、设备、人员和程序,并收集有关信息。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培训稿件范文一、前言在现代社会,安全生产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为了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我们特地组织了这次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培训活动。
通过本次培训,希望大家能够更好地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掌握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方法,为企业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二、危险源辨识1.1 什么是危险源?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害、职业病、设备损坏或其他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物质、能量或环境因素。
它们可能来自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如设备故障、操作不当、化学品泄漏等。
了解危险源是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关键。
1.2 如何辨识危险源?(1)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情况,分析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2)进行现场调查,观察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可能导致事故的因素。
(3)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行业标准和法规要求,确保企业的生产安全符合规定。
(4)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潜在的危险源并采取措施加以整改。
三、风险评估2.1 什么是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通过对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确定其对人员、财产和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的过程。
通过风险评估,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2.2 如何进行风险评估?(1)明确评估目标,确定需要评估的风险因素。
(2)收集相关数据,包括生产工艺、设备状况、作业条件等。
(3)运用风险评估方法,如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等,对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
(4)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
四、结论与建议3.1 结论通过本次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估培训活动,大家对危险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一定的风险评估方法。
这对于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切实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
3.2 建议(1)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2)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并整改潜在的危险源。
(3)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危险源辨识安全知识培训三篇篇一:危险源辨识安全知识培训内容危险源是可能导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分类1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是伤亡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
于是,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2正常情况下,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受到约束限制,就不会发生事故。
当这些约束和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措施受到破坏或失效,则发生事故。
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包括:人的失误、物的故障、环境因素3伤亡事故发生是由于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一类危险源是伤亡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4危险源辨识简明提示单:在平地上跌倒;人员从高处坠落;工具、材料等从高处坠落;头上空间不足;与工具、材料等手提/搬运有关的危险源;与装配、试车、操作、维护、修理、拆卸装置有关的危险源;车辆危险源;火灾和爆炸;可吸入的物质;可伤害眼部的物质和试剂;可通过皮肤接触和吸收而造成伤害的物质;有害能源;由于经常性重复动作而造成的与工作有关的肢体损伤;不适当的工作环境;照明情况;易滑、不平坦的场地或地面;不适当的楼梯护栏或手栏;密闭空间;特种作业。
以上所列仅作参考,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查看。
5危险源辨识方法询问、交谈;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务中分析;安全检查表;故障分析等。
6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风险评价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或风险控制策划等。
篇二:危险源与隐患管理基础知识1.重大危险源基础知识(1)重大危险源的概念《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六条规定,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2)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组成重大危险源控制的目的,不仅是要预防重大事故发生,而且要做到一旦发生事故,能将事故危害限制到最低程度。
安全知识培训(危险源)(一)、定义与术语1、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2、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依据国家标准GB18218-2000进行辨识。
4、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5、风险评价: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二)、危险源辨识的方法:询问和交流;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务分析。
危险源的辨识应包括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的活动、工作场所的设施及组织活动的三种时态和三种状态下的各种潜在的危险源,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及环境、管理的因素。
(三)、新的法律、法规要求;1、企业自身业务发展、设备改造、工艺更新、原材料替代、新产品试制、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设计、施工、投产等;2、相关方的要求;3、外审、内审中发现未被识别的危险源;4、事故、事件的发生。
”(四)、危险源控制1、控制措施的选择原则:消除风险、降低风险、个体防护。
2、拟定风险控制的具体要求3、对评价为Ⅲ、Ⅳ、Ⅴ级的危险源,各单位要保持或改进原有控制措施;4、对评价为Ⅰ、Ⅱ级的危险源,各单位必须制定改善型方案或管理型措施加强控制,降低现有风险;5、对C值大于15的危险源,各单位还必须制定相关的应急措施来控制或减轻潜在的事故影响。
6、风险控制措施应组织评审7、危险源的控制措施是否能将风险降至可接受。
8、危险源的控制措施是否可操作、具有实用性,是否产生了新的危险源。
9、选定成本效益最佳的解决方案。
”(五)、风险控制和检查1、各级危险源均要求落实到岗位控制,落实到具体责任者。
各管理层面必须将危险源风险控制措施监控纳入检查计划,编制检查表,逐级进行监督检查。
2、分级检查要求,分公司重点关注Ⅰ级危险源的控制,厂、部重点关注含Ⅱ级以上危险源的控制,分厂(车间)重点关注含Ⅲ级以上危险源的控制,作业区要全面检查危险源控制措施落实情况。
危险源辨识及管控安全培训概述为了保障员工的安全健康,企业应当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并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
本次培训将介绍危险源的辨识方法、管控措施以及员工应当注意的安全事项。
危险源辨识危险源指可能对人员、设备或环境造成伤害、破坏或安全事故的对象或情况。
在工作场所,危险源通常可以分为人的因素、机械设备因素、化学物质因素和物理环境因素四类。
1. 人的因素人的因素主要指员工自身存在的安全隐患,如工作疲劳、精神状态不佳、缺乏安全意识等。
对于这类危险源的管控措施主要包括培训、安全意识提高、健康管理等。
同时,企业应当尽可能地为员工提供合理的工作环境和人性化的工作方式,以减少人的因素对工作安全的影响。
2. 机械设备因素机械设备因素通常是指设备自身存在的安全隐患,如设备老化、缺乏维护保养、操作不当等。
对于这类危险源的管控措施主要包括定期维护保养、设备更新、操作规程制定等。
同时,员工应当接受相关的操作规程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从而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3. 化学物质因素化学物质因素通常是指工作中存在的有害物质、危险品等,如化学品、毒物、放射性物质等。
对于这类危险源的管控措施主要包括化学品管理、安全操作规程的制定和实施、工作现场的通风换气等。
同时,员工应当定期接受化学品安全知识的培训,掌握正确的安全操作方法,提高化学品作业的安全性。
4. 物理环境因素物理环境因素主要指工作场所内各种物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如噪音、振动、电磁辐射等。
对于这类危险源的管控措施主要包括对潜在危险源进行检测,如噪声测量、辐射检测等,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护和消除。
同时,员工应当定期接受相关知识的培训,掌握正确的防护措施。
危险源管控危险源的辨识是为管控提供基础,通过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使危险源对人员和环境的影响得以最小化。
1. 人员配备人员配备是危险源管控的首要保障。
企业应该对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进行评估,并合理安排人员,以保证工作安全。
2. 管控设施管控设施通常是指用于保护员工安全的设备和措施,如防护设施、安全警示标志、应急设备等。
危险源辨识安全知识培训内容
危险源是可能导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分类
1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是伤亡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
于是,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2正常情况下,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受到约束限制,就不会发生事故。
当这些约束和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措施受到破坏或失效,则发生事故。
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包括:人的失误、物的故障、环境因素
3伤亡事故发生是由于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一类危险源是伤亡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4危险源辨识简明提示单:
在平地上跌倒;
人员从高处坠落;
工具、材料等从高处坠落;
头上空间不足;
与工具、材料等手提/搬运有关的危险源;
与装配、试车、操作、维护、修理、拆卸装置有关的危险源;
车辆危险源;
火灾和爆炸;
可吸入的物质;
可伤害眼部的物质和试剂;
可通过皮肤接触和吸收而造成伤害的物质;
有害能源;
由于经常性重复动作而造成的与工作有关的肢体损伤;
不适当的工作环境;
照明情况;
易滑、不平坦的场地或地面;
不适当的楼梯护栏或手栏;
密闭空间;
特种作业。
以上所列仅作参考,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查看。
5危险源辨识方法
询问、交谈;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务中分析;安全检查表;故障分析等。
6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
风险评价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或风险控制策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