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知识培训资料
- 格式:pptx
- 大小:246.32 KB
- 文档页数:37
危险源辨识培训教材前言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环境污染和财产损失的物质、能量或行为。
因此,辨识危险源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工业、化工、建筑等领域。
本教材将介绍如何辨识危险源以及如何采取预防措施。
什么是危险源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环境污染和财产损失的物质、能量或行为。
危险源分为两类:•物理性危险源:如重物坠落、高温、高压、高速运动等。
•化学性危险源:如腐蚀性、毒性、易燃性等。
危险源的辨识方法辨识危险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直观法直观法是最简单也是常用的辨识危险源的方法。
通过观察工作环境中存在的物质、设备、人员活动等情况,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判断和辨识。
例如,在建筑工地,裸露的高空施工、落石、断裂的钢筋等都是直观辨识危险源的方法。
专业法是指利用专业知识和科学方法来辨识危险源。
通常需要进行专业评估、试验、检验等方法,通过科学的方法来确定危险源的性质、程度和范围。
例如,在环保行业,通过采集工业废水、废气等样品,进行实验分析,确定危险源的化学成分、浓度等,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类比法类比法是指通过类比现有的危险源来辨识新发现的危险源。
常用于新产品、新技术等领域的危险源辨识。
例如,一种新型电瓶能否起火,可以通过类比现有电池的防护措施来进行判断。
危险源的预防措施辨识出危险源后,应该立即采取预防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常用的预防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优化工艺优化工艺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改善工艺流程,减少或消除危险源。
例如,在化工生产中,可以优化工艺流程,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降低爆炸风险。
设备改造是指通过更换、更新、加装安全设施等方法,提高设备的安全性能,减少事故的发生率。
例如,在电力行业,可以对老化的输电线路进行改造,更换耐热、耐候的导线,提高输电线路的稳定性。
培训管理培训管理是指通过培训、教育和管理手段等,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变能力,使员工具有辨识危险源、预防事故的能力。
例如,在工业领域,可以进行安全管理培训,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避免发生危险事故。
危险源辨识安全知识培训三篇篇一:危险源辨识安全知识培训内容危险源是可能导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分类1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是伤亡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
于是,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2正常情况下,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受到约束限制,就不会发生事故。
当这些约束和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措施受到破坏或失效,则发生事故。
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包括:人的失误、物的故障、环境因素3伤亡事故发生是由于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一类危险源是伤亡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4危险源辨识简明提示单:在平地上跌倒;人员从高处坠落;工具、材料等从高处坠落;头上空间不足;与工具、材料等手提/搬运有关的危险源;与装配、试车、操作、维护、修理、拆卸装置有关的危险源;车辆危险源;火灾和爆炸;可吸入的物质;可伤害眼部的物质和试剂;可通过皮肤接触和吸收而造成伤害的物质;有害能源;由于经常性重复动作而造成的与工作有关的肢体损伤;不适当的工作环境;照明情况;易滑、不平坦的场地或地面;不适当的楼梯护栏或手栏;密闭空间;特种作业。
以上所列仅作参考,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查看。
5危险源辨识方法询问、交谈;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务中分析;安全检查表;故障分析等。
6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风险评价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或风险控制策划等。
篇二:危险源与隐患管理基础知识1.重大危险源基础知识(1)重大危险源的概念《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六条规定,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2)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组成重大危险源控制的目的,不仅是要预防重大事故发生,而且要做到一旦发生事故,能将事故危害限制到最低程度。
安全生产危险源辨识及安全隐患排查专题培训教材为了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需要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安全隐患进行排查,确保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避免发生事故和伤害。
一、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害、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财产损失等事件发生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物理因素:包括噪音、振动、辐射、电磁场等。
2. 化学因素:包括有毒有害物质、易燃易爆物质、腐蚀性物质等。
3. 生物因素: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4. 机械因素:包括高处作业、起重吊装、机械设备等。
5. 人为因素:包括职业行为、操作不当、意外决策等。
危险源的辨识是安全生产的基础,只有清晰地了解企业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确保安全生产。
二、安全隐患排查
安全隐患是指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因素,通常是由危险源引起的,因此安全隐患排查是对危险源辨识的具体细化,主要包括以下工作:
1. 制定安全隐患排查计划:确定排查时间、范围、人员、方式等,确保排查工作有条不紊、全面系统。
2. 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按照排查计划逐个检查各个环节,重点关注潜在危险源,注意发现隐蔽的、复杂的和交叉的安全隐患。
3. 安全隐患评估:对发现的隐患进行评估和分类,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严格执行整改进程并进行跟踪督促。
4. 安全隐患记录和报告:对发现的隐患进行记录并形成清单,汇总上报给企业领导和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确保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支持并协助整改工作。
以上工作是企业安全生产维护的重要环节,可以有效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员工的安全与企业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