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用嗓
- 格式:ppt
- 大小:215.00 KB
- 文档页数:25
正确的用嗓方法
1、掌握正确适当的发声方法。
平时发声要适量,避免过度用嗓,比比如大声喊叫及长时间讲话。
尽量限制其他说话时间,比如减少不必要的聊天、打电话等。
2、用嗓前后,记得润嗓或按摩。
用嗓前后应多喝温开水,保持咽喉湿润,用嗓后可自行用水蒸气雾化吸入,也可自行对喉部周围推拿按摩,放松喉部肌肉。
3、避免或少食刺激性食物。
注意饮食,避免或少食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品,炒货(瓜子、花生等),烧烤食品,过酸、过咸、过甜的食品,咖啡因饮料,生冷食物等。
4、戒烟酒。
避免烟酒内有害物质对咽喉、声带产生刺激。
第 1 页共1 页。
人体发声生理结构与科学用嗓优秀科研论文报告关键词: 发声生理结构呼吸科学用嗓一、人体发声的生理结构声音是由我们人体的呼吸器官、振动器官、共鸣器官和咬字器官共同协调工作产生的一种生理现象。
就像钢琴里的琴弦, 经过力的作用, 使弦振动发出它特有的声音, 所以在物理学上认为声音是振动源通过振动产生的。
人体中的各个器官通过密切的配合, 振动产生声音, 因此可以将人体看作是一件“乐器”。
1、呼吸器官呼吸器官:包括肺、气管、胸廓、横膈膜和腹肌, 这是产生发音动力的组件。
我们的气息从鼻、口吸入, 经过咽喉、气管、支气管到达肺部, 分布到左右肺叶的肺气泡之中, 氧气透过肺泡壁进入毛细血管内, 产生二氧化碳, 然后反方向再经过气道、咽喉从口鼻呼出。
2、振动器官振动器官就是能发出声音的器官即生源器官, 它包括喉部、声带。
通过喉内的声带振动而发出声音, 喉在发音运动中占主导地位, 声带振动是产生嗓音的关键。
喉头位于颈前正中部, 由软骨和韧带等肌肉组成。
声带位于喉头的中间, 由声带肌、声带韧带和粘膜三部分组成, 左右对称。
3、共鸣器官共鸣器官就是声腔器官, 主要包括胸腔、口腔、头腔三大共鸣腔体。
主要由喉腔、咽腔、口腔和鼻腔连成一个形似喇叭的声道, 产生共鸣。
此外, 胸腔、鼻腔也参与共鸣。
胸腔包括喉头以下的气管, 支气管和整个肺部;口腔包括喉、咽腔和口腔;头腔包括鼻腔、上颌窦、额窦、蝶窦等等。
(1)头腔共鸣:即高音共鸣, 包括鼻腔、鼻咽、鼻窦等, 用头腔共鸣能使声音明亮、丰满、富有金属性的色彩。
(2)口腔共鸣;为中音共鸣, 包括口腔、口咽腔及喉腔等, 使声音明亮清晰, 也是歌唱共鸣的主要器官。
其中, 喉腔不仅是发音器官, 同时也参与共鸣作用。
喉腔上提可缩短共鸣腔, 喉腔和喉室间腔则作为原始聲门音的转换器或滤波器。
声乐上要求歌唱时三种共鸣一起使用。
(3)胸腔共鸣:为低音共鸣, 包括气管、支气管及肺等, 能使声音洪亮、浑厚、有力。
科学用嗓美化声音(练习部分)(一)口腔肌肉操练: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如同舞蹈演员要长期艰苦的练习压腿,下腰,跳跃一样。
舞蹈老师汪洁曾告诉我,在舞蹈界有这样一句话:“你一天不练功,自己知道;一个星期不练功,同行知道;一个月不练功,观众知道。
”可见,练习基本功对一个专业的重要性。
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应该针对有关发声的肌肉进行持久的锻炼呢?主要是操练我们口腔咬字器官的,包括下颌,软腭,唇,舌都是我们重点锻炼的部位。
我们把口腔咬字器官肌肉练得发达、灵活,这样我们咬字清晰了,说话音量就不用很大,嗓子的负担就减轻了。
实践也证明了:早上起床后,你用几分钟活动口腔,将这几个部位的肌肉尽量伸张,收缩、喷弹,可以使你一天的咬字器官都达到较积极的状态。
下面介绍几项有关的训练方法供大家选练。
1、抬头张嘴、哈欠张嘴、惊吓张嘴。
(不要小看这些不出声的练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我们就是一点点在打造我们发声的武器)抬头张嘴:要领:首先在意念上把我们的嘴分成上嘴、下嘴两半,然后放松,用手固定着下巴,靠抬头的力量把上嘴打开,同时吸气,保持片刻后用低头的力量带动上口腔往下合拢。
目的:拉伸牙关,放松下巴,养成讲话时下巴不用力,让上口帮助说话的习惯。
注意:下巴千万不能跟着上嘴的动作一起扬起,每次张嘴都要张到极限,下巴一定是放松的,不要把下巴练硬了。
还要注意舌头的放松,不要张嘴的动作舌头也跟着蜷缩起来,要懒洋洋的平躺在下口腔。
(建议每天练习十到二十分钟,可分多次来练,练到能大幅度打开又能完全放松,每天可以只练五分钟,再加上以下的练习。
)哈欠张嘴:更向里面锻炼了。
要领:自然打一个哈欠,在你自然打哈欠,当你软腭上举达到最佳状态的时候,你保持住,悬挂起来,这时候你的气息是保持的,不吸也不呼,但你要想着吸气的那种感觉,我们吸气时呼吸的通道,也就是共鸣通道是打开的,呼气时关闭,只要你保持那种吸气的状态,就能保证腔体的通畅,开放。
目的:练你软腭的上举,共鸣腔的打开。
科学用嗓小妙招
1.预热嗓子:在演讲前,做几分钟的嗓子预热,可以通过深呼吸、喉咙放松等方式来达到效果。
2. 控制呼吸:在演讲过程中,不要过度呼吸,保持自然呼吸,尽量避免喘气或大口呼吸,以免嗓子发紧。
3. 平稳说话:在演讲过程中,尽量保持语调平稳,不要大声喊叫或过度使用嗓子,以免伤害声带。
4. 喝温水:喝温水有助于保持喉咙湿润,避免喉咙干燥或发紧。
5. 注意休息:在演讲过程中,间歇性地休息,让嗓子得到休息,恢复呼吸以及声带的状态,以免出现嗓子疲劳或声音嘶哑的情况。
- 1 -。
科学用嗓的基本原则
1、清晰:在大多数情况下,科学用嗓的首要原则就是清晰。
一定要把自己的声音抑
制到最低限度,避免出现抖音、嘶哑等情况;
2、定位:在讲话时,需要注意节奏的定位,即节奏要均匀,速度要稳定,给人的感
觉是要讲一个完整的理念;
3、语音:在科学用嗓时,力求语音轻柔,避免砰砰的重音,以给听众更好的欣赏性;
4、语调:在科学用嗓时,要尽量避免语调过高或过低,尽量使得语调较为平稳,否
则容易打扰气氛;
5、语气:科学用嗓时,要把语气做到温和,给听众一种自然、真诚的感觉,不要做
出过分的表演;
6、思路:科学用嗓时,思路要清楚,不能乱入,给听众一种从容自然的感觉。
7、口型:科学用嗓时,要控制口型,使之合适,以便于充分表达出意思;
8、眼神:科学用嗓时,要注意眼神,要维持一种积极,自信,真诚的视觉接触,以
给予听众更多的信心;
9、体态:科学用嗓时,要注意自己的体态,保持端正的姿势,给人一种自信、淡定
的感觉,加强说话的效果。
以上就是科学用嗓的基本原则。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可以有效的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以及对知识的融合和理解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发展。
科学的用嗓方法1、针对错误用嗓(1)放慢讲话的速度,让呼吸顺畅才可降低音量及音调,每七到十个字稍微停顿,换一口气,闭上嘴巴,用鼻子吸气,一句话不要拉得太长。
如果一时改不过来,可以试着边嚼口香糖边说话,或是嘴巴含着东西说话,虽然不太雅观,却是降低说话速度的好方法。
(2)保持轻松自然的姿势说话,放松嘴巴、舌头、下巴、喉部、肩膀和胸口的肌肉,采用腹式呼吸发音发声,不要弯腰驼背,同时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把小舌头(咽部方带凹型的部份)往后翘;二是上下大牙尽量张开(但下巴不要用力),使口腔空旷通透,避免把力量用到声带上,使发声更轻松;三是注意把气息往鼻腔送,形成鼻腔共鸣,声音听起来饱满圆润。
练习时先深吸一口气,腰部和小腹略使一点劲,同时送气发“啊”声,口形如上所说并保持,体会发声的轻松程度,周而复始使口形固定下来并保持习惯就好了。
(3)说话音调不宜太低或过高。
不要说悄悄话和不要大声喊叫一样重要,而且每一句话的重音不要放前缀。
刻意压低音量反而更伤声带,因为声带的用力方式不对会造成充血。
2、针对用嗓过度(1)限制工作之外的说话时间,减少不必要的长时间聊天或打电话。
(2)长时间讲话时,应多喝温开水保持咽喉湿润。
(3)应避免用力清喉咙、咳嗽等动作。
(4)声带或咽喉已充血的禁止大声或用力说话,避免加重症状。
3、病理性嗓子问题如果持续沙哑超过两周以上,最好找耳鼻喉科医师检查与治疗。
一般而言,禁声休息是治疗声音沙哑的最佳方法,至于声带长茧也并非一定要开刀,可先做语言治疗,当结节过大或语言治疗无效时,才必须接受喉内视镜显微手术。
三、声带保健1、生活习惯保健(1)增强咽喉保护意识。
(2)应避免用力清喉咙、咳嗽等动作。
(3)充足的睡眠,就寝之前不要吃太多东西。
(4)要注意坚持室外活动,以增强肌体对疾病的防御能力,避免咽炎、喉炎的发生。
常保持心情愉快与放松。
(5)其次是养成咽喉部卫生习惯。
饭前饭后要作咽部清水含漱,平时多喝茶,保持咽部清洁。
科学用嗓小妙招
1.喝温水:喝温水可以保持喉咙的湿润,减少喉咙疼痛和发音困难。
2.使用腹式呼吸:腹式呼吸可以帮助练习者更好地控制呼吸,从而更加自然地发音。
3.练习发音时要放松:放松身体和喉咙,可以减少发音错误和喉咙疼痛。
4.注意语调和节奏:语调和节奏是影响语音表达效果的重要因素,练习者应该注重练习。
5.多读多练:通过阅读和练习,可以改善发音和提高语音表达能力。
6.使用录音设备:通过录音设备可以听到自己的发音,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
7.避免嗓子干燥:嗓子干燥容易导致喉咙疼痛和发音困难,要注意多喝水和少吃辛辣食物。
- 1 -。
怎么用喉咙发声的基本方法我们在唱歌时都会使用喉咙发声,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用喉咙发声才能够保护自己的喉咙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用喉咙发声的方法,一起来看看吧!用喉咙发声的方法唱歌和很多体育运动有类似的一点,就是发声系统需要通过适度运动,达到一定的兴奋点,才能进入最佳的状态。
赛前的热身运动(如短距离急速跑或者按摩等积极运动),就是要让身体机能达到最佳状态,给参与活动的肌肉群一定的良性刺激。
同样,唱歌也需要这种良性刺激,让身体及神经通过刺激达到兴奋,进入最佳唱歌状态。
您可能会问,总不能进K厅唱歌前大家还得一起开始练声吧?“mimimi,mamama”,那响彻云霄的吊嗓子练发音的声音,会很搞笑。
您放心,这么“艰难”的娱乐方式,我们绝不推荐。
记得在前面的内容中,有朋友说饮酒后嗓子很快就打开了,这种方式,其实就是使用了外在的因素刺激声带及人体神经,让声带适度兴奋,进入歌唱工作状态。
其实我们每个人在走进KTV时,大都带着一种愉悦甚至兴奋的心情,在精神状态上,已经达到了唱歌的部分要求。
加上一点儿洋酒兑绿茶,声带也被刺激。
外部条件似乎已经满足,但您一到K厅就点唱《黄土高坡》《青藏高原》,相信也很难完成。
这个时候点唱一些音域相对较窄、抒情的歌曲,或者作为活跃气氛突显开场主题,来两首大家的合唱,慢慢地,您的嗓子就会打开,并进入最佳的歌唱状态了。
正确发音的嗓子保护方法1.平时注意讲课方式,学会科学发音。
发声时,根据音的高低适度打开口腔,下腭和舌根放松,软腭自然抬起,使共鸣位置抬高,声音脱离开喉部而到达头上的共鸣腔。
2.注意室内清洁和空气流通。
3.出现嗓子疼、声音嘶哑时要及时就诊。
4.女教师月经期不要过度用嗓。
5.不抽烟喝酒,少吃辛辣食物,养成上课饮水的习惯。
6.如果本来就有慢性鼻炎、鼻窦炎等经常鼻塞的疾病,那要及时治疗,因为张口呼吸粉尘也能加重这两种疾病,引起慢性咽炎。
7.计数呼吸训练法。
吸气时默念“123”,呼气时默念“4567”,呼气阶段数字量要多于吸气阶段,数字之间均匀间隔。
科学发声技巧长时间说我们的嗓子都会非常的嘶哑,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要有一些非常科学的发声技巧,那么你们知道哪些科学发声及练习技巧?下面是店铺!就让小编给大家一些方法吧,希望能对你们有帮助!科学发声技巧一:练气息、甩舌头、调语速要想学会用歌唱的嗓音说话,就要接受一套正确的科学发声训练,主要内容是练气息、甩舌头、调语速。
训练前,先要做准备工作,具体方法是:深吸一口气,然后嘴巴微微张开呈半圆形,使气流缓缓流出声门,同时发出规律的气泡音。
发气泡音的作用是活动声带黏膜,为发声预热。
首先,要像歌唱家那样用“丹田气”发声。
具体做法是:说话时身体直立,挺胸收腹,头部平直,下颌内含,颈部伸直。
说话前,先深吸气,感觉吸到丹田(在肚脐下4指)时,再发声。
发声时,小腹保持微微膨胀感。
然后做“衣、啊、乌”三个音的发声练习,每天练习15分钟。
梅祥胜说,晚上8时~10时是一天中嗓子生理功能较强的时段之一,此时进行发声训练,效果最好。
其次,甩舌头是为了放松舌根,减少声带压迫。
具体做法:双手叉腰,头低下。
吸气后,舌体伸出口腔外,靠摇头带动舌头甩动,同时发“ai”音,每天练习15分钟。
梅祥胜主任说,有声带疾病的人舌根大多紧张,甩舌头训练可使舌根和喉部肌肉一起放松,减少声带的压力和淤血状态,经常练习有助于病情恢复。
甩舌头还能锻炼舌头的灵活度,对于学生学外语效果不错。
最后,调语速是为了减缓声带压力,语速要比正常说话慢一些,能收到字正腔圆、吐字清晰的效果。
调语速最好的办法就是朗诵唐诗,每天练习15分钟。
先深吸一口气,然后用“丹田气”发声,每呼吸一口气慢慢地朗读一句,尽量使每个字的发音清晰响亮。
这样做的目的是建立用气息发声的习惯,避免声带自相摩擦而导致声带疾病。
科学发声技巧二:胸腔、咽腔、口腔首先要从形体开始煅练:五句话,十个字:稍息、提肛、垂闾、收腹、挺胸。
成为自已的习惯动作后,再进行下一步的训练,大约需要20天左右。
人用于发声共五个腔体,腹腔,力量的源泉。
科学用嗓学会“假声”歌唱初中学生已经步入青春期,生理机能逐步健全,正处于变声的关键时期。
他们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并提高自己感受音乐、表现音乐、鉴赏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也需要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之中,值得注意的是还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嗓音保护问题。
为了避免过度疲劳用嗓,减少学生歌唱中大喊大叫,因此需要学习歌唱的方法,掌握“假声”来学习唱歌和歌唱。
所谓“假声”是指演唱时通过有意识的控制,而只使部分声带发生振动所发出来的声音,这种声音比由整个声带都振动的“真声”要高要弱,而且音色有一种晶亮透明的感觉。
人们日常说话的声音为真声,与之不同的发声状态所发出的声音为假声。
一般说来,假声比较缺乏力度,但在必要时也可将假声转换成一种半真半假、半嘶半哑的叫喊。
下来我们就谈谈换声点的过渡,也就是“假声”歌唱的方法。
一、歌唱的呼吸歌唱的呼吸是比较深的腹式呼吸法,即气要吸到腰的周围,然后利用呼气肌和吸气肌的对抗,找到用力的支点。
唱歌时要一直保持这种状态,声音完全由气息来控制,这就是人们说的“声靠气传”。
下面介绍几种有效的练习呼吸的方法:1、吸气。
想象自己处于一个美丽的花园之中,想深深地闻一下鲜花的异香:这就是歌唱的吸气,这样吸得才深。
吸气以后,像打喷嚏之前那样短暂的一憋,体会一下腰周围的扩张、膨胀的感觉,找到这种感觉是歌唱的关键。
2、呼气。
呼气的方法就是利用横膈膜的力量,把腰圈扩张的感觉一直保持住,呼气要均匀、舒缓。
各位可以准备一张10平方厘米大小的薄纸片,放在墙上,距离它4—6公分,用口吹气使之不落地,半分钟以上便为合格。
3、训练横膈膜的力量。
横膈膜的力量对气息的保持和声音的力度都很重要。
传统的训练方法有:(1)数数字:深吸一口气,利用腰圈的力量保持住,从1开始数,数到60为合格。
数数要均匀,有节奏,不能偷气。
(2)吹灰:深吸一口气,然后像要吹掉桌上的灰尘一样往前吹气,一慢二快,体会横膈膜的力量。
教师科学用嗓护嗓学习心得体会第一篇:教师科学用嗓护嗓学习心得体会!彭老师从气息、音质、音色、字音、表达等方面提出了教师用嗓的常见病,例举了很多生动的发声例子,非常有趣,让人非常受益。
听了这堂课很受启发。
为什么有些老师很认真的备课,教学环节也不错,可是学生总是不能坚持认真听?也许声音就是原因之一。
想想自己,突然听到一个好听的声音,会忍不住去寻那声音的源头,对说话声音好听的人总能不由自主认真地听他讲话。
学生每天都听老师讲课,如果老师的声音不好听,不厌烦才怪呢。
结合我本人的情况,我觉得我以下几条对上号了:气息过强,缺丹田气;音量过大;纯真声,很僵硬;废字堆积。
彭老师教的那个呼息的方法瑜咖里也有,非常有用,不过得每天坚持练习几分钟,怕自己坚持不了啊!人的嗓子是说话、交流的“工具”,是人的“第二张脸”。
教师职业的特点之一是依靠嗓子进行工作。
因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主要是通过讲授来完成的,需要借助大量的语言表达,把科学知识和信息传递给每一个学生。
教师优美动听的声音,生动感人的语言,富有感染力的表达,不仅能够使课堂气氛相对活跃,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课堂学习的任务,对学生来说是一种享受,当然也更有助于教与学这一过程的顺利实施。
因此,科学、规范的语言运用在教学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听了《教师发声用嗓的常见毛病》的课以后,我深受感触。
从事教师工作比从事其他职业的用嗓频率都要高,更容易出现用嗓不当或用嗓过度,造成声音嘶哑,声带小结及嗓音疾病。
很多老师都存在着或多或少,或重或轻的咽喉疾病。
我们教师用嗓真的很危险,加上我们用嗓不科学,有时我们嗓门很响,有时说话时间过长,有时说话过多,用嗓环境不好,生活习惯差等等。
这都是导致我们嗓子损坏的原因。
“精神畅快、心平气和、饮食有节、寒暖当心、起居以食、劳逸均衡、练嗓保嗓、都贵有恒、由低到高、量力而行、五音饱满、唱出剧情。
”这是我国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保养嗓子的方法的经典概括。
听高树昱老师科学用嗓有感慢性咽炎是教师行业比较普遍的职业病,我患此病已经十余年,很多时候靠润喉片清嗓,而润喉片吃得越多,咽炎病越难好,确实令人苦恼。
很幸运此次参加国培,听专家讲座后,我豁然开朗,原来慢性咽炎这种教师职业病其实是教师用嗓不当的结果,是完全能够避免的。
教师嗓子普遍不好,除了课时量多用嗓过多对声带造成损伤外,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缺乏护嗓知识,不懂得科学爱护自己的嗓子,经常是讲话过多,时间过长,太大声,这极易造成声带损伤。
我给自己制定了适合自己的护嗓方案,并按照护嗓方案实行了一系列的训练。
一.要树立良好用嗓习惯。
要一改靠喉腔大声说话的习惯,尽可能说的轻一些,多练习,多找感觉,找到适合我自己的最合适的共鸣的位置,靠共鸣腔体的扩大音量,准确使用嗓音。
这样发出的声音,既响亮又有一定的厚度。
学生听上去会更舒服,而且给嗓子减轻负担,一举两得,何乐不为?二.减轻嗓子负担。
语言的种类有很多不但指声音,还包括眼神交流、肢体语言等。
我们教师在课堂中除了能够使用声音语言外,还能够借助肢体语言,有时候同样能够达到教育的目的。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控制用声时间和声音高低强弱,尽可能地使用手势、眼神等非声音语言信号的协助,让嗓子得以见缝插针地休息休息,以减轻嗓子的负担。
三.经常锻炼嗓子早上醒来时,发“咯咯”气泡音按摩自己的嗓子,让自己的嗓子慢慢放松开来。
平时一有空,如果旁边没人,就用“吐舌头”的方法锻炼声带,让声带变得更有韧性。
每天抽时间用“打嘟噜法”放松喉头,让自己的喉头处于一种放松不紧张的状态。
坚持用科学合理的方法锻炼嗓子,并努力练习找到准确合理地用共鸣腔体辅助发音的方法,相信嗓子会越变越健康。
五.科学合理安排饮食生活好嗓音离不开一个好的身体。
所以,合理地安排饮食生活习惯也十分重要。
平时,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给自己安排充足适量的睡眠时间。
嗓子休息充分了,自然就更加健康。
平时,我们也要增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也是预防咽喉疾病的一个有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