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终2)
- 格式:docx
- 大小:31.29 KB
- 文档页数:7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java程序设计实验项目实验二类和对象实验仪器PC、jdk、jcreator专业_______ _________班级/学号________ ___学生姓名_______ __________实验日期实验地点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李春强_____________return p;}int getPower(int q){return q;}}Lab2_2:public class TV {void play(){System.out.println("正在播放动物世界");}}public class Family {TV homeTV;void buyTV(TV tv){tv=this.homeTV;System.out.println("购买一台电视");}}public class MainClass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V haierTV=new TV();Family zhangsanFamily =new Family();zhangsanFamily.buyTV(haierTV);haierTV.play();}}Lab2_3:public class Land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Village.WaterAmount=200;System.out.println("水井中有水"+Village.WaterAmount+"升");Village v1=new Village();Village v2=new Village();int m=50;System.out.println("v1从水井中取水"+m+"升");v1.WaterAmount-=m;System.out.println("v2发现水井中有水"+Village.WaterAmount+"升");System.out.println("v2从水井中取水"+m+"升");v2.WaterAmount-=m;System.out.println("v1发现水井中有水"+Village.WaterAmount+"升");}}public class Village {public static int WaterAmount;}Lab2_4:import wukong.xiyou.*;public class SunRise{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SquraEquation sq=new SquraEquation();sq.getRoot(100);System.out.println("此数的平方根为"+"sq.getRoot()");}}package java.wukong.xiyou;public class SquraEquation{public double getRoot(double num){ return Math.sqrt(num);}}1.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要求由教师确定,实验前由教师事先填好,然后作为实验报告模版供学生使用;2.实验准备由学生在实验或上机之前填写,教师应该在实验前检查;3.实验过程由学生记录实验的过程,包括操作过程、遇到哪些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等;4.实验总结由学生在实验后填写,总结本次实验的收获、未解决的问题以及体会和建议等;5.源程序、代码、具体语句等,若表格空间不足时可作为附录另外附页。
霍尔效应的研究及利用霍尔效应测磁场实验报告指导老师:姓名:学号:实验日期:一、实验目的1、理解霍尔效应的原理,研究霍尔效应的应用;2、掌握DH4501N型三维亥姆霍兹线圈磁场实验仪的用法;3、利用霍尔效应法测量磁场大小,并且研究亥姆霍兹线圈的磁场分布规律;二、实验仪器DH4501N三维亥姆霍兹线圈磁场实验仪(仪器由信号源和测试架两大部分组成)A.仪器面板为三大部分,见下图(1) 。
(1)实验仪面板图1、励磁电流I M输出:前面板右侧,三位半数显电流表,显示输出电流值I M(A),直流恒流输出可调,接到测试架的励磁线圈,提供实验用的励磁电流。
2、霍尔片工作电流I S输出:前面板左侧,三位半数显电流表,显示输出电流值I S(mA),直流恒流输出可调,用于提供霍尔片的工作电流。
以上两组直流恒源只能在规定的负载范围内恒流,与之配套的“测试架”上的负载符合要求。
若要作它用时需注意。
提醒:只有在接通负载时,恒流源才有电流输出,数显表上才有相应显示。
3、V H、Vσ测量输入:前面板中部,三位半数显表显示输入值(mV),用于测量霍尔片的霍尔电压V H及霍尔片长度L方向的电压降Vσ。
使用前将两输入端接线柱短路,用调零旋钮调零。
提醒:I S霍尔片工作电流输出端与V H、Vσ测量输入端,连接测试架时,与测试架上对应的接线端子一一对应连接(红接线柱与红接线柱相连,黑接线柱与黑接线柱相连)。
励磁电流I M输出端连接到测试架线圈时,可以选择接单个线圈与双个线圈。
接双个线圈时,将两线圈串联,即一个线圈的黑接线柱与另一线圈的红接线柱相连。
另外两端子接至实验仪的I M端。
4、二个换向开关分别对励磁电流I M,工作电流I S进行正反向换向控制。
5、一个转换开关对霍尔片的霍尔电压V H与霍尔片长度L方向的电压降Vσ测量进行转换控制。
B. DH4501N三维亥姆霍兹线圈磁场测试架图(2)三维亥姆霍兹线圈磁场实验仪测试架本测试架的特点是三维可靠调节,见图(2)。
《c语⾔程序设计》实验报告(实验-2)《C语⾔程序设计》实验报告2013~2014学年第⼆学期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实验⼀实验项⽬名称:C程序的运⾏环境和运⾏C程序的⽅法所使⽤的⼯具软件及环境:Visual C++ 6.0⼀、实验⽬的:1.了解在Visual C++ 6.0环境下如何编辑、编译、连接和运⾏⼀个C程序;2.通过运⾏简单的C程序,初步了解C源程序的特点。
⼆、预习内容:教材《C语⾔程序设计教程》第1章。
三、实验内容:1. 在Visual C++ 6.0环境下输⼊并运⾏下⾯的程序:#includeint main( ){printf("This is a C program.\n");return 0;}2. 在Visual C++ 6.0环境下输⼊下⾯的程序(有语法错误),编译、连接、调试该程序,直⾄程序⽆语法错误,然后运⾏程序,并观察分析运⾏结果。
#includeint main( ){int a,b,suma=3;b=4;sun=a+b;print(“%d+%d=%d\n”,a,b,sum);return 0;}四、实验结果:1. 运⾏结果(或截图):This is a C program.Press any key to continue2. (1) 改正后的源程序:#includeint main( ){int a,b,sum;a=3;b=4;sum=a+b;printf("%d+%d=%d\n",a,b,sum);return 0;}(2) 运⾏结果(或截图):3+4=7五、思考题:1. ⼀个C程序上机的步骤有哪些?答:上级输⼊与编辑源程序—对原程序进⾏编译–与库函数链接–运⾏可执⾏的⽬标程序。
2. 组成C程序的基本单位是函数,⼀个函数包括哪⼏个部分?答:⼀个函数包括两部分:分别为函数头或函数⾸部和函数体。
成绩指导教师签名实验⼆实验项⽬名称: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所使⽤的⼯具软件及环境:Visual C++ 6.0⼀、实验⽬的:1.掌握整型、实型与字符型这三种基本类型的概念;2.掌握常量及变量的使⽤⽅法;3. 掌握基本算术运算符及其表达式的使⽤⽅法;4. 掌握++、--运算符、赋值运算符及其表达式的使⽤⽅法。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标准实验报告(二)课程名称:电子雷达对抗实验姓名:张基恒学号:2011029180014指导教师:廖红舒、张花国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制表一、实验室名称:信息对抗系统专业实验室二、实验项目名称:典型模拟、数字通信信号调制识别三、实验学时:3学时实验原理:AM、FM模拟通信信号具有不同的包络特征、瞬时频率特征,BPSK、QPSK、FSK、MSK数字通信信号具有不同的频谱特征,如BPSK平方和四次方后的傅立叶变换出现单根离散谱线,QPSK四次方后才有单根离散谱线,而FSK的功率谱有两根离散谱线。
因此针对这些信号特征,可通过设置特征门限区分不同通信信号,达到信号调制识别目的。
因此可让学生通过实际上机Matlab编程实验,对上述通信信号的特征进行仿真验证,加深理解不同通信信号的调制识别方法。
五、实验目的:利用MATLAB软件编程提取通信信号的包络特征、瞬时频率特征和频谱特征,同时使用简单的分类方法进行调制信号的识别。
让学生通过实际上机实验,加深理解不同通信信号的特点。
六、实验内容:1.模拟信号(1) 包络特征把上次实验产生的AM、FM信号分别求取它们的复包络即幅度值(取abs),画包络图。
并利用HIST函数统计它们的分布情况。
取100点做统计,hist(q,100),q代表复包络q=abs(y)。
比较这两种信号的包络特征。
(2) 瞬时频率特征把上次实验产生的AM、FM信号分别求取它们的相位值,(取ANGLE,然后去缠绕UNWRAP),然后取差分,画出瞬时频率图。
并利用HIST函数统计它们的分布情况。
取100点做统计,hist(q,100),q代表瞬时频率,q=diff (unwrap(angle(y)))。
比较这两种信号的瞬时频率特征。
2.数字信号频谱特征把上次实验产生的BPSK和QPSK信号分别求取它们的功率谱、二次方谱和四次方谱,观察它们之间的差异。
七、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计算机、Matlab计算机仿真软件八、实验步骤:1、学习MATLAB软件的使用,并学习hist、unwrap、angle等Matlab软件函数的使用;2、在编写的信号源基础上,根据实验内容提取信号特征并进行调制识别。
实验报告(终2)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槐花中总黄酮含量的方法学验证(实验报告)实验日期温度相对湿度实验人员学号一、实验目的1、掌握比色法测定槐花药材中总黄酮含量的方法及原理2、掌握方法学验证并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的检测要求二、实验原理槐花药材的主要有效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其中芦丁的含量最高,所以槐花药材的鉴别及含量测定均以芦丁为指标成分。
黄酮类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与铝盐发生配位反应,生成红色的配位化合物,使得最大吸收波长红移至可见光区,且具有较高的吸收系数。
黄酮类与铝盐的配位反应是定量完成的,因此可采用比色法测定槐花药材中黄酮的含量,避免其他非黄酮成分对测定准确度的影响。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是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在建立药品质量标准时,分析方法需经验证。
本次实验所进行的是槐花总黄酮含量测定的方法学验证,验证内容包括线性、精密度、重现性、稳定性、准确度(回收率)。
三、仪器与试剂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玻璃比色皿,超声仪,25ml量瓶(15个),100ml量瓶(10个),150ml锥形瓶(6个),100ml量筒(2个),50ml烧杯(7个),洗耳球(2个),洗瓶(2个),胶头滴管(2支),药匙(2支),玻棒(2支),移液枪(2支),移液枪头(若干),长颈漏斗(4个),1ml吸量管(3支),2ml吸量管(2支),5ml吸量管(2支),10ml吸量管(2支),500ml烧杯(1个)试剂:槐花药材,芦丁对照品,5%亚硝酸钠溶液,10%硝酸铝溶液,氢氧化钠试液,甲醇,乙醇四、实验步骤1.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将槐花研碎,取粗粉约1g,精密称定,置于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60%(v/v)乙醇100ml,称定重量,超声30分钟,取出冷却至室温,用60%(v/v)乙醇补足失重,摇匀,过滤,取续滤液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芦丁对照品50mg,精密称定,置于25ml量瓶中,加甲醇适量,置水浴上微热时溶解,放冷,加甲醇至刻度,摇匀。
一、实验目的1、明确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原理;2、掌握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微生物计数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利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计数方法。
此法的优点是直观、快速。
该计数板(构造如图1所示),是一块特制的载玻片,其上由四条槽构成三个平台。
中间的平台又被一短横槽隔成两半,每一边的平台上各刻有一个方格网,每个方格网共分九个大方格,中间的大方格即为计数室,微生物的计数就在计数室中进行。
计数室的刻度一般有两种规格,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16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25个小方格;另一种是一个大方格分成25个中方格,而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
所以无论是哪种规格的计数板,每一个大方格中的小方格数都是相同的即共有400个小格。
每一个大方格边长为1㎜,则每一大方格的面积为1㎜2,盖上盖玻片后,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的高度为0.1㎜,所以计数室的容积为0.1㎜3。
其计算方法如下:设5个中方格中的总菌数为A,菌液稀释倍数为B1.16×25的计数板计算公式细胞数/ml=(A/5)×16×10000×B=32000AB个2.25×16的计数板计算公式细胞数/ml=(A/5)×25×10000×B=50000AB个三、实验器材(1)菌悬液:酵母菌悬液(2)其他物品:血球计数板,显微镜,盖玻片,无菌毛细管等。
四、实验步骤1.稀释:将酵母菌悬液进行适当稀释,菌液如不浓,可不必稀释。
(一般样品稀释度要求每小格内约有5—10个菌体为宜)2.镜检计数室:在加样前,先对计数板的计数室进行镜检。
若有污物,则需清洗后才能进行计数。
3.加样品:将清洁干燥的血球计数板盖上盖玻片,再用无菌的细口滴管将稀释的酵母菌液由盖玻片边缘滴一小滴(不宜过多),使菌液沿缝隙靠毛细渗透作用自行进入计数室,静置5—10分钟即可计数。
4.显微镜计数:将血球计数板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先用低倍镜找到计数室所在位置,然后换成高倍镜进行计数。
实验报告总结(15篇)温馨提示:本文是笔者精心整理编制而成,有很强的的实用性和参考性,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套用。
实验报告总结第1篇:课程学习和实验的操作诚然是一门专业课必须要去做的, 能够使很多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上桌面GIS的功能与菜单操作以及对地形分析等等的实验操作的提升, 同时又是一门辩思课, 给了我很多思, 给了我莫大的空间。
同时, 设计专题地图和数据处理让我感触很深。
使我对抽象的.理论有了具体的认识。
经过这次课程实验学习, 我掌握了专业软件件的简单运用;掌握了地图专题制作的不一样方法, 地图匹配, 属性修改, 数据处理, 地形分析, 缓冲区分析和网络分析以及如何提高地图质量, 地图美观, 也掌握了制图方法和技术, 也懂得了很多的专业术语和知识。
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与应用的实验资料主要包括专题地图的制作, GIS的矢量化分析, 数据误差校正, GIS数据格式转换, 空间内插等等。
每一步都需要大家仔细的揣摩研究, 并且需要有清晰的思路, 思路确定了, 也就在整体上把握住方向, 接下来, 就是把它细化, 一步一步完成每一个实验模块。
可是这个过程曲折可谓一言难尽。
整个半天都是对着电脑, 不然就是翻阅书本。
再此期间我失落过, 因为自我不懂的地方还很多。
在做GIS实验的点点滴滴让我回味无穷, 好多数据都是一边做一边为后面的操作打基础的, 如果出现误差或者错误, 就会导致后面的一些实验操作无法正常的开展和完成, 这更是使我体会到了仅有耐心细心和恒心, 才能做好事情。
本次的这些实验加强了我们动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本事, 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了我对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提高了综合运用本课程所学的知识和对知识的加强理解。
培养了我查阅资料的本事和独立思考, 解决问题的本事。
经过实际操作, 应用软件的分析方法, 并培养了严认真的工作作风, 在制作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有些问题不是很理解, 但当我做完了这些实验后, 有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实验报告总结(精选15篇)实验报告总结(精选15篇)实验报告总结(一):一个长学期的电路原理,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从最开始的什么都不懂,到此刻的略懂一二。
在学习知识上头,开始的时候完全是教师讲什么就做什么,感觉速度还是比较快的,跟理论也没什么差距。
可是之后就觉得越来越麻烦了。
从最开始的误差分析,实验报告写了很多,可是真正掌握的确不多,到最终的回转器,负阻,感觉都是理论没有很好的跟上实践,很多情景下是在实验出现象以后在去想理论。
在实验这门课中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必须要先弄清楚原理,在做实验,这样又快又好。
在养成习惯方面,最开始的时候我做实验都是没有什么条理,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
比如说测量三相电,有很多种情景,有中线,无中线,三角形接线法还是Y形接线法,在这个实验中,如果选择恰当的顺序就能够减少很多接线,做实验应当要有良好的习惯,应当在做实验之前想好这个实验要求什么,有几个步骤,应当怎样安排才最合理,其实这也映射到做事情,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当都要想想目的和过程,这样才能高效的完成。
电原实验开始的几周上课时间不是很固定,实验报告也累计了很多,第一次感觉有那么多实验报告要写,在交实验报告的前一天很多同学都通宵了的,这说明我们都没有合理的安排好自我的时间,我应当从这件事情中吸取教训,合理安排自我的时间,完成应当完成的学习任务。
这学期做的一些实验都需要严谨的态度。
在负阻的实验中,我和同组的同学连了两三次才把负阻链接好,又浪费时间,又没有效果,在这个实验中,有很多线,很容易插错,所以要异常仔细。
在最终的综合实验中,我更是受益匪浅。
完整的做出了一个红外测量角度的仪器,虽然不是异常准确。
我和我组员分工合作,各自完成自我的模块。
我负责的是单片机,和数码显示电路。
这两块都是比较简单的,可是数码显示异常需要细致,由于我自我是一个粗心的人,所以数码管我检查了很多遍,做了很多无用功。
总结:电路原理实验最终给我留下的是:严谨的学习态度。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实验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实验的过程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参加了本次实验课程。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实验过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实验方法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1. 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2. 培养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严谨性;3. 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 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实验原理及设备介绍;2. 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3. 数据记录与分析;4. 实验结果讨论。
四、实验过程1. 实验原理及设备介绍:在实验开始前,我们首先了解了实验的原理和所使用的设备。
通过学习,我们掌握了实验的基本原理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2. 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
同时,我们还注意以下几点:(1)确保实验环境的整洁,防止实验事故的发生;(2)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实验规程,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3)实验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及时与同学和老师沟通,共同解决。
3. 数据记录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认真记录了实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实验结果与预期相符,验证了实验原理的正确性。
4. 实验结果讨论:在实验结束后,我们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讨论内容包括:(1)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2)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实验方法的改进与优化。
五、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2.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严谨、规范地操作,培养了良好的实验习惯;3. 通过数据记录与分析,我们提高了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团队协作,共同完成了实验任务。
六、体会1. 实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2. 实验过程中,我们要严谨、规范地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 团队协作在实验中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学会与他人沟通、合作,共同完成任务;4. 实验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的过程,我们要敢于尝试,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卸荷回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各类中位机构(如H、M)的结构、工作原理;2、了解卸荷回路在工业中的应用和原理;3、了解PLC的编程和应用;4、了解电器元件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二、实验器材1、液压实验台2、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3、油缸(参数:行程200mm,活塞直径 40mm 杆径20mm)4、接近开关及其支架5、溢流阀6、油管,压力表7、液压泵三、实验原理与管路、电路图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是依靠电磁铁改变阀芯方向,以改变油路方向。
三位电磁换向阀位于中位状态,油液直接回油箱,使液压泵卸荷。
回路的功能:保持系统压力再合适的范围内,保证仪器与人员安全。
管路部分:卸荷阀为常闭阀,正常工作于常闭状态,不起卸荷作用。
当油路中压力达到设定压力值时,如6MPA,卸荷阀开启,使主油路直接与油箱接通,达到回油卸荷并保护管路的问题。
通过电路部分控制电磁换向阀不同磁极的通断,以选择换向阀中接入管路的腔体。
当YA1与YA2都不通电时,P与T直接相连,主油路直接连接油箱回油,作动筒不运动。
当YA1通电时,AP,BT接通,液压缸左腔进油,右腔回油,作动筒右移。
当YA2通电时,AT,BP接通,液压缸右腔进油,左腔回油,作动筒左移。
电路部分:该电路是由两个压力继电器换向回路并联后组成的接近开关控制继电器换向回路。
通过接近开关SQ1与SQ2感触信号,控制YA1与YA2的得电与否,使管路部分的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实现换向,促使作动筒进行移动。
四、实验步骤1、按照本实验的要求,按液压回路接好回路;2、依照电路图接好电路图。
3、启动泵前,先检查搭接的油路和电路是否正确,溢流阀(溢流阀做安全阀用)是否完全打开,经测试无误后方可开始试验;4、启动泵,调节溢流阀,确定在安全压力范围内(<6MPa),压力值从压力表上读取;5、接近开关SQ1感触信号,3位四通电磁换向阀YA1得电换向,液压缸快速伸出。
接近开关SQ2感触信号,3位四通电磁换向阀YA2得电换向,液压缸快速收回。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班级: 12050641姓名:谢昌辉学号: 1205064135实验一 抽样定理实验一、实验目的1、 了解抽样定理在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性。
2、 掌握自然抽样及平顶抽样的实现方法。
3、 理解低通采样定理的原理。
4、 理解实际的抽样系统。
5、 理解低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对抽样信号恢复的影响。
6、 理解低通滤波器的相频特性对抽样信号恢复的影响。
7、 理解带通采样定理的原理。
二、实验器材1、 主控&信号源、3号模块 各一块2、 双踪示波器 一台3、 连接线 若干三、实验原理1、实验原理框图保持电路S1信号源A-outmusic抽样电路被抽样信号抽样脉冲平顶抽样自然抽样抽样输出抗混叠滤波器LPFLPF-INLPF-OUTFPGA 数字滤波FIR/IIR译码输出编码输入3# 信源编译码模块图1-1 抽样定理实验框图2、实验框图说明抽样信号由抽样电路产生。
将输入的被抽样信号与抽样脉冲相乘就可以得到自然抽样信号,自然抽样的信号经过保持电路得到平顶抽样信号。
平顶抽样和自然抽样信号是通过开关S1切换输出的。
抽样信号的恢复是将抽样信号经过低通滤波器,即可得到恢复的信号。
这里滤波器可以选用抗混叠滤波器(8阶3.4kHz 的巴特沃斯低通滤波器)或FPGA 数字滤波器(有FIR 、IIR 两种)。
反sinc 滤波器不是用来恢复抽样信号的,而是用来应对孔径失真现象。
要注意,这里的数字滤波器是借用的信源编译码部分的端口。
在做本实验时与信源编译码的内容没有联系。
四、实验步骤实验项目一抽样信号观测及抽样定理验证概述:通过不同频率的抽样时钟,从时域和频域两方面观测自然抽样和平顶抽样的输出波形,以及信号恢复的混叠情况,从而了解不同抽样方式的输出差异和联系,验证抽样定理。
1、关电,按表格所示进行连线。
源端口目标端口连线说明信号源:MUSIC 模块3:TH1(被抽样信号) 将被抽样信号送入抽样单元信号源:A-OUT 模块3:TH2(抽样脉冲) 提供抽样时钟模块3:TH3(抽样输出) 模块3:TH5(LPF-IN) 送入模拟低通滤波器2、开电,设置主控菜单,选择【主菜单】→【通信原理】→【抽样定理】。
一、实验任务利用LM2596可调稳压电源,输出电压在3—4.5V之间,可调最大电流3A,控制小四轴飞行器升降。
二、实验目的1、掌握整流,稳压的电路结构及其原理;2、掌握LM2596可调稳压电源的原理和应用;3、理解四轴飞行器飞行原理以及直流电机的工作;4、锻炼焊接工艺。
三、实验基本原理1.LM2596可调电压电路,可获得+3.3V、+5V输出电压。
(1) LM2596系列是德州仪器(TI)生产的3A电流输出降压开关型集成稳压芯片,它内含固定频率振荡器(150KHZ)和基准稳压器(1.23v),并具有完善的保护电路、电流限制、热关断电路等。
利用该器件只需极少的外围器件便可构成高效稳压电路。
提供的有:3.3V、5V、12V及可调(-ADJ)等多个电压档次产品。
此外,该芯片还提供了工作状态的外部控制引脚。
(2)LM2596系列开关稳压集成电路的主要特性如下:①输出电压:3.3V、5V、12V及(ADJ)等,最大输出电压37V②工作模式:低功耗/正常两种模式。
可外部控制③工作模式控制:TTL电平相容④所需外部组件:仅四个(不可调);六个(可调)⑤器件保护:热关断及电流限制⑥封装形式:5脚(TO-220(T); TO-263(S))(3)利用以下的公式来选择适当的电阻值:这里的VREF=1.23V R1选择1KΩ。
低阻值使敏感的反馈脚的噪声容限降到最小(选用精度为1%金属膜电阻,可以使温度系数降低,随时间的稳定度最好)。
因为输出调节范围的要求为3.3V—4.5V,且变位器阻值10KΩ,带入公式计算可知,需并联和串联3.3KΩ的电阻。
2.四轴飞行原理(1)垂直运动图(a)中,因有两对电机转向相反,可以平衡其对机身的反扭矩,当同时增加四个电机的输出功率,旋翼转速增加使得总的拉力增大,当总拉力足以克服整机的重量时,四旋翼飞行器便离地垂直上升;反之,同时减小四个电机的输出功率,四旋翼飞行器则垂直下降,直至平衡落地,实现了沿z轴的垂直运动。
实验3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性能测试实验目的:1 掌握三级管的工作区域的判断条件2 掌握电路参数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3 掌握放大电路动态参数的计算和测量方法,,实验内容:1 测量三级管的工作区域,观察三极管从截止区到放大区、从放大区到饱和区的VBB的值。
VBB0v0.1v0.3v0.5v0.7v0.9v 1.0vVce11.99V11.99V11.99V11.98V10.45V 4.336V 1.148V数据分析:在Vbb在0-0.5时,Vbb小于0.7,三极管工作在截至区,Vbb在0.7V-1V时,Vbb小于Uce,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Vbb大于1V时,Uce小于Vbb,工作在饱和区。
2 测量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2.1 在其它参数不变,改变参数RB1的大小,观察RB1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R B1U B U C U E I B I C U BE U CE 33K 2.6747.842 1.894V15.2uA 1.26mA0.78V 5.948V 25K 3.287 6.525 2.519.81uA 1.659mA0.787V 6.525V 20K 3.84 5.334 3.048V23.99uA 2.020mA0.792V 2.286V2.2 在其它参数不变,改变参数RC的大小,观察RC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R C U B U C U E I B I C U BE U CE3.3K 2.6747.842 1.89415.2µA 1.26mA0.78 5.9482.5K 2.6748.848 1.89415.2µA 1.261mA0.78 6.9542.0K 2.6749.477 1.89415.2µA 1.262mA0.787.5832.3 在其它参数不变,改变参数VCC的大小,观察VCC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VCC U B U C U E I B I C U BE U CE 10V 2.234 6.79 1.46111.89µA0.9726mA0.773 5.329 12V 2.6747.842 1.89415.2µA 1.26mA0.78 5.948 15V 3.3349.415 2.54620.16µA 1.692mA0.788 6.869数据分析:(1)在其它参数不变,改变参数RB1的大小,基本无影响, 随RB1的减小逐渐增大,随RB1的减小先增大后减小(2)在其它参数不变,改变参数RC的大小:基本无影响,基本无影响,随RC减小逐渐增大(3)在其它参数不变,改变参数VCC的大小:基本无影响,随VCC增大而增大,随VCC增大而增大3 在上面静态工作点稳定的工作状态下,测量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动态参数,其中U oo是空载情况下测得的输出电压。
pH试纸检测尿液的酸碱度的实验报告---体教11001班第一组黄典 201000276 一:试验名称晨尿酸碱度检测二:试验目的掌握pH试纸检测尿液酸碱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试验基本了解尿液的成分,进一步分析测试前24小时训练和饮食对尿液酸碱度的影响并进一步指导实践。
三:试验原理pH试纸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pH的反应原理试基于p H指示法,目前,一般的尿液p H分析试纸中含有甲基红[pH4.2(红)—6.2(黄)],溴甲酚绿[pH3.6(黄)—5.4(绿)],溴百里香酚蓝[pH6.7(黄)—7.5(蓝)],这些混合的酸碱指示剂适量配合可以反映尿液p H4.5—9.0的变异范围。
在使用试纸时,我们撕下一条,放在平整的玻璃器上。
然后用一支干燥的玻璃棒或滴管从玻璃容器中蘸取一滴溶液滴到pH试纸的中下部,从它的颜色变化中可以知道溶液的酸碱度。
通过试纸变化的颜色与标准的比色卡的颜色进行对照,我们大致可以知道溶液的的pH值。
检测尿液的酸碱度,我们采用的是每个人早晨起床的第一次的尿液,以便我们检测的值会比较准确。
四:试验器材1个玻璃杯、3根棉签棒、3张pH试纸、标准比色卡、清洁剂、手机秒表、卫生纸、笔、本子、桌子六:试验时间2013-4-18 上午6点40七:试验地点五教305八:注意事项1、放置过久细菌分解尿液成分可导致尿液pH值改变;2、在测定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将检查尿液的试纸变化,时间过长,尿液pH值呈减低趋势;3、试验中保持周围环境的干燥,特别是检查玻璃杯。
九:试验步骤1、早上六点四十我们组组员在五教305集合,并由组长冯菲菲点名及分组分组,安排这次试验分组的先后顺序并强调注意事项;2、我和李应军一组,我先被测,李应军负责记时并记录结果;3、检查玻璃杯是否干燥完好,去卫生间用玻璃杯收集自己的尿液后,端到桌上,拿到pH试纸、标准比色卡、棉签棒;4、李应军拿着手机准备计时,当他说开始时我用棉签棒蘸的尿液滴到pH试纸上,半分钟后通知我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
《大学计算机基础Ⅰ》课程实验报告手册\实验教师(签字)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计算机基础教育系年月日一、实验说明本课程实验分为一般性实验(验证和简单设计)和综合性实验(课程设计)两部分。
从第3周开始参考实验任务书(本报告中的五部分)完成每周规定的实验,并根据进度按要求认真填写本实验报告中的六、七部分,此实验报告将作为实验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
本课程实验从开课学期第3周开始实习,每周2学时,16周结束,共28学时。
除统一安排的时间外,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适当安排课余时间上机。
上机内容参见本报告中的“五、实验任务书”部分。
二、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能够学会知识的运用与积累,能够举一反三,具备一定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培养学生熟练地使用常用软件的能力及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要求1、每次实验课将考勤,并作为实验成绩的重要依据。
2、每次实验前学生必须充分准备每次的实验内容,以保证每次上机实验的效果。
实验过程中必须独立完成。
3、学期结束时,每位同学应将自己的《实验报告》交各专业班长或学习委员,由班长或学习委员以专业为单位、按学号从小到大排列好统一交给实验指导老师,否则无实验成绩。
四、实验报告要求一共要求填写3个阶段性实验报告、1个综合性实验报告和1份学期总结,与每份实验报告对应产生的电子文档交由实验老师指定的位置,该电子文档也将作为实验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
五、实验任务书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实验参考书:《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实验一:指法练习、汉字录入实验目的:1.掌握鼠标和键盘的使用及正确的操作指法。
2.掌握微型计算机的打开和关闭操作3.熟悉键盘指法和文字录入4.了解中英文切换,全半角的切换实验任务:1.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1-1中的[任务1](7页)2.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1-1中的[任务3](7页)实验二: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文件管理操作实验目的:1.掌握Windows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2.掌握“Windows资源管理器”和“我的电脑”的使用实验任务:1.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2-1中的全部任务(14页)2.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2-2中的全部任务(18页)实验三:控制面板与任务管理器的使用实验目的:1.掌握磁盘格式化的方法2.掌握控制面板的使用3.掌握任务管理器的基本操作4.掌握磁盘碎片整理程序等实用程序的使用5.了解系统配置实用程序的使用6.了解注册表的原理及会简单的使用注册表实验任务:1.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1-1中的全部任务(94页)2.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1-2中的全部任务(99页)3.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1-5中的[任务1](107页)4.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1-6中的[任务1](109页)5.(选做)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1-5中的[任务2](107页)6.(选做)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1-6中的[任务2]和[任务3](109页)7.(选做)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1-7中的全部任务(110页)8.(选做)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1-8中的全部任务(112页)实验四: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和排版实验目的:1.掌握应用程序的启动与退出方法2.掌握Word文档的建立、保存和打开3.掌握文档的基本编辑与排版操作4.掌握页面设置的基本操作实验任务:1.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4-1中的全部任务(33页)2.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4-2中的全部任务(39页)实验五:Word文档的修饰、视图、样式、模板及邮件合并实验目的1.掌握分栏、项目符号和编号的使用方法2.掌握视图的切换方法及页眉和页脚的设置方法3.掌握样式和模板的使用实验任务:1.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4-3中的全部任务(45页)2.(选做)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2-1中的全部任务(115页)3.(选做)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2-2中的任务(118页)实验六:Word中的表格处理与图文混排实验目的:1.掌握表格的基本编辑、录入与基本格式设置操作2.掌握表格计算与排序操作3.掌握图片、艺术字等图形对象的插入与编辑;4.掌握图文混排的基本操作实验任务:1.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4-4中的全部任务(51页)2.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4-5中的全部任务(57页)实验七: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和格式化实验目的:1.掌握Excel工作簿建立、保存与打开2.掌握工作表中数据的输入与编辑操作3.掌握公式和函数的使用4.掌握工作表的编辑与格式化操作实验任务:1.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5-1中的全部任务(66页)2.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3-2中的全部任务(129页)实验八:数据图表化实验目的:1.掌握嵌入图表和独立图表的创建2.掌握图表的整体编辑和对图表中各对象的编辑操作3.掌握图表的格式化操作实验任务:1.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5-2中的[任务1]和[任务2](73页)2.创建以姓名和各科成绩为数据区的内嵌式簇状柱形图,并设置主要刻度间隔为20,设置X轴上的姓名格式为“蓝色、粗体、14磅”实验九:数据管理实验目的:1.掌握数据列表的排序、筛选及分类汇总操作2.掌握数据透视表的操作3.了解数据有效性设置和圈释无效数据的方法4.了解数据追踪分析方法实验任务:1.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5-2中的[任务3][任务4]和[任务7](73页)2.(选做)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3-1中的全部任务(125页)3.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3-3中的全部任务(130页)4.(选做)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3-4中的全部任务(131页)实验十:演示文稿的建立实验目的:1.掌握演示文稿建立的基本过程2.掌握演示文稿格式化和美化的方法3.掌握幻灯片母版和配色方案的使用4.掌握应用设计模板的使用方法实验任务: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6-1中的全部任务(82页)实验十一:幻灯片的动画、超链接和多媒体实验目的:1.掌握幻灯片的动画技术2.掌握的超链接技术3.掌握在幻灯片中插入多媒体对象的方法4.掌握放映演示文稿的不同方法5.掌握交互式功能的设置实验任务:1.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6-2中的全部任务(89页)2.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4-2中的全部任务(138页)实验十二:Internet服务实验目的:1.掌握浏览器的使用方法、网页的下载和保存2.掌握搜索引擎或搜索器的使用3.掌握邮件软件的使用4.了解IE浏览器中的常用的安全设置方法实验任务:1.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3-3-1中的全部任务(198页)2.利用Outlook或Foxmail发送一封邮件,并收取邮箱中的邮件3.(选做)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3-2-2中的全部任务(187页)实验十三:多媒体软件的使用实验目的:1.掌握Windows中各种多媒体播放软件的使用2.掌握常用数据压缩软件的使用实验任务:1.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6-1中的全部任务(149页)2.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6-2中的全部任务(152页)3.(选做)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3-5-1中的全部任务(219页)4.(选做)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3-5-2中的全部任务(221页)综合设计性实验:综合设计目的在于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本课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具体实验题目、任务和要求由各任课老师说明(以制作演示文稿为主线)。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槐花中总黄酮含量的方法学验证(实验报告)实验日期温度相对湿度
实验人员学号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比色法测定槐花药材中总黄酮含量的方法及原理
2、掌握方法学验证并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的检测要求
二、实验原理
槐花药材的主要有效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其中芦丁的含量最高,所以槐花药
材的鉴别及含量测定均以芦丁为指标成分。
黄酮类化合物在碱性条件下与铝盐发生配位反应,生成红色的配位化合物,使
得最大吸收波长红移至可见光区,且具有较高的吸收系数。
黄酮类与铝盐的配位
反应是定量完成的,因此可采用比色法测定槐花药材中黄酮的含量,避免其他非
黄酮成分对测定准确度的影响。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是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检测要求,在
建立药品质量标准时,分析方法需经验证。
本次实验所进行的是槐花总黄酮含量
测定的方法学验证,验证内容包括线性、精密度、重现性、稳定性、准确度(回
收率)。
三、仪器与试剂
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玻璃比色皿,超声仪,25ml量瓶(15个),100ml量瓶(10个),150ml锥形瓶(6个),100ml量筒(2个),50ml烧
杯(7个),洗耳球(2个),洗瓶(2个),胶头滴管(2支),药匙(2支),玻棒
(2支),移液枪(2支),移液枪头(若干),长颈漏斗(4个),1ml吸量管(3支),2ml吸量管(2支),5ml吸量管(2支),10ml吸量管(2支),500ml烧杯
(1个)
试剂:槐花药材,芦丁对照品,5%亚硝酸钠溶液,10%硝酸铝溶液,氢氧化
钠试液,甲醇,乙醇
四、实验步骤
1.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将槐花研碎,取粗粉约1g,精密称定,置于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60%(v/v)
乙醇100ml,称定重量,超声30分钟,取出冷却至室温,用60%(v/v)乙醇补
足失重,摇匀,过滤,取续滤液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芦丁对照品50mg,精密称定,置于25ml量瓶中,加甲醇适量,置水浴上微
热时溶解,放冷,加甲醇至刻度,摇匀。
精密量取10ml,至于100ml量瓶中,
加水至刻度,摇匀,即得浓度为0.2mg/ml的芦丁对照品溶液。
3.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1.0ml、2.0ml、3.0ml、4.0ml、5.0ml、6.0ml,分别置于6个25ml量瓶中,各加水使成6.0ml,精密加5%亚硝酸钠溶液1ml,摇匀,放置6分钟,再加10%硝酸铝溶液1.0ml,摇匀,放置6分钟,加氢氧化钠试液10.0ml,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15分钟,不加对照溶液同法配制空白溶液,按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500nm波长处测定各溶液的吸光度,以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注曲线并采用二元线性回归方法求出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
(判断依据r>0.999)
4.测定法:
精密量取3.0ml,置25ml量瓶中,按照标准曲线制备项下的方法,自“加水使成6.0ml”起,同法测定吸光度,由标准曲线计算出供试品溶液中芦丁的含量。
槐花按干燥品计算,含总黄酮以芦丁(C27H30O16)计,槐花不得少于8.0%,槐花米不得少于20%。
5.方法学验证
5.1线性关系的考察
芦丁对照品线性关系考察结果
对照品称取量:
吸光值(A)
1
2
3
4
5
6
标准曲线的绘制:
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
取标准曲线的制备实验中已配置好的含有4.0ml 对照品溶液的样品在500nm 处重复测定6次,并计算RSD%,RSD%应小于等于2.0%。
精密度试验
试验次数 1 2 3 4 5 6 均值 RSD% 吸光度
5.3重复性试验
同一个人取同一批次槐花粗粉约1g 六份,按照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和测定法项下操作,计算含量和RSD%,RSD%应小于等于2.0%。
重复性考察
编号 1 2 3 4 5 6 均值 RSD%
称取量(g ) 吸光度(A ) 含量(mg/g )
含量的计算:
公式:A=aC+b C=
含量(%)= C ×D ×100%
C 为检测液浓度(mg/ml )、
D 为稀释体
积(ml )、W 为称取量 W
样品1含量(%)=
样品2含量(%)=
样品3含量(%)=
样品4含量(%)=
样品5含量(%)=
样品6含量(%)=
含量%平均值: RSD%:
A —b
a
取标准曲线的制备实验中已配置好的含有3.0ml对照品溶液的样品在500nm处,分别在0、15、30、45、60、75min后进行测定,计算RSD%,RSD%应小于等于2.0%。
稳定性试验
时间(min)0 15 30 45 60 75 均值RSD% 吸光度
5.5槐花样品含量测定
由重复性试验的结果可得:
样品含量测定
编号 1 2 3 4 5 6 均值RSD% 称取量(g)
吸光度(A)
含量(mg/g)
(标准规定:槐花按干燥品计算,含总黄酮以芦丁(C27H30O16)计,槐花不得少于8.0%,槐花米不得少于20%。
)
5.6加样回收率试验
5.6.1标准曲线的制备
按实验步骤3,重新制备标准曲线。
标准曲线的绘制
对照品称取量:
吸光值(A)1
2
3
4
5
6
标准曲线的绘制:
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
5.6.2加样回收试验
精密称取已知含量的槐花粗粉约0.5g,9份,分别置于9个150ml锥形瓶中,分为高、中、低三组,按高、中、低质量浓度分别加入芦丁对照品,高浓度组加入0.5g槐花粉末所含总黄酮质量的120%;中浓度组加入0.5g槐花粉末所含总黄酮质量的100%;低浓度组加入0.5g槐花粉末所含总黄酮质量的80%,接着按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和测定法项下操作,计算数据,一般回收率应为98%—102%,RSD%应小于等于2.0%。
加样回收试验
样品序号吸光度
A
槐粉本
底量
/mg
加入量
/mg
测得量
/mg
回收率
(%)
平均回
收率(%)
RSD%
高浓度120% 样品1 样品2 样品3
中浓度100% 样品4 样品5 样品6
低浓度80% 样品7 样品8 样品9
回收率公式:
样品1回收率(%)=
样品2回收率(%)=
样品3回收率(%)=
样品4回收率(%)=
样品5回收率(%)=
样品6回收率(%)=
样品7回收率(%)=
样品8回收率(%)=
样品9回收率(%)=
平均回收率: RSD%:
回收率(%)=
测得量—本底量 ×100%
加入量
五、实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