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冷源
- 格式:pptx
- 大小:1.25 MB
- 文档页数:30
冷源的种类及应用冷源是指能够提供冷量的设备或系统,其种类和应用非常广泛。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冷源及其应用。
1. 压缩机制冷机组压缩机制冷机组是最常见的冷源之一。
它通过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然后通过冷凝器散热变成高压液体,再通过膨胀阀降温变成低温低压液体,最后通过蒸发器吸收热量变成低温低压气体,循环往复完成制冷过程。
这种冷源广泛应用于空调、冷库、冷藏车、制冷设备等领域。
2. 吸收式制冷机组吸收式制冷机组是通过热量驱动制冷的一种冷源。
它由吸收器、发生器、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组成。
其中,发生器和冷凝器是核心部件,它们通过热量驱动制冷剂的吸收和放出来达到制冷目的。
吸收式制冷机组具有无震动、无噪音、可靠性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化工、酒店、食品加工等领域。
3. 螺杆式冷水机组螺杆式冷水机组是一种高效节能的冷源。
它通过两个相互螺旋且相互啮合的螺杆进行工作,实现压缩和膨胀过程,从而实现制冷过程。
螺杆式冷水机组具有高效、稳定、噪音低、可靠性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商业建筑、工业制冷、医疗机构等领域。
4. 离心式冷水机组离心式冷水机组是通过离心式压缩机驱动制冷剂进行制冷的冷源。
它具有制冷量大、效率高、适应范围广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空调、工业冷水供应、制冷设备等领域。
5. 涡旋式冷水机组涡旋式冷水机组是通过涡旋式压缩机进行制冷的一种冷源。
涡旋式冷水机组具有体积小、噪音低、运行稳定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制冷、电子制造、医疗、商业建筑等领域。
6. 吸附式制冷机组吸附式制冷机组是利用吸附剂与制冷剂之间的吸附和解吸过程来实现制冷的一种冷源。
它具有无动力驱动、环保、可靠性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天然气等非传统能源领域。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冷源及其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冷源的种类和应用还将不断涌现和变革,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更加舒适、便利和高效的冷藏、制冷和空调条件。
不同类型的冷源系统的介绍,包括其原理、优缺点和使用场合水冷系统是一种常用的空调制冷系统,通过循环水来吸收热量,实现空调和制冷效果。
在水冷系统中,冷源系统是核心部分,它提供冷却水来冷却空调设备或制冷设备。
以下是对不同类型的冷源系统的介绍,包括其原理、优缺点和使用场合:1. 螺杆式冷水机组:原理:通过螺杆压缩机将冷媒气体压缩,产生高压高温的气体,然后通过冷凝器散热,冷却成液体,再通过膨胀阀降压,形成低温低压的冷媒,从而实现冷却效果。
优点:高效、稳定、噪音低。
缺点:设备体积较大、初投资较高。
使用场合:商业建筑、工业厂房等大型空调系统。
2. 离心式冷水机组:原理:通过离心式压缩机将冷媒气体压缩,产生高压高温的气体,然后通过冷凝器散热,冷却成液体,再通过膨胀阀降压,形成低温低压的冷媒,从而实现冷却效果。
优点:高效、运行稳定、适用于大范围负荷变化。
缺点:设备体积较大、噪音较高。
使用场合:商业建筑、工业厂房等大型空调系统。
3. 吸收式冷水机组:原理:利用溶液中溶质和溶剂之间的吸收和解吸作用,通过吸收剂吸收冷凝剂的蒸汽,从而降低冷凝剂的压力和温度,实现制冷效果。
优点:无机械运动部件、节能、环保。
缺点:效率较低、初投资较高。
使用场合:商业建筑、工业厂房等大型制冷系统。
4. 祺块化水冷式冷水机组:原理:利用祺块化技术,将冷媒分散在微小的块状结构中,通过块之间的传热和传质来实现制冷效果。
优点:高效、紧凑、可靠。
缺点:初投资较高。
使用场合:商业建筑、工业厂房等大型空调系统。
5. 涡旋式冷水机组:原理:利用涡旋压缩机的离心力将气体压缩,产生高压高温的气体,然后通过冷凝器散热,冷却成液体,再通过膨胀阀降压,形成低温低压的冷媒,从而实现冷却效果。
优点:高效、运行稳定、噪音低。
缺点:初投资较高。
使用场合:商业建筑、工业厂房等大型空调系统。
6. 活塞式冷水机组:原理:通过活塞式压缩机将冷媒气体压缩,产生高压高温的气体,然后通过冷凝器散热,冷却成液体,再通过膨胀阀降压,形成低温低压的冷媒,从而实现冷却效果。
冷源系统的冷机工作原理冷源系统是一种利用机械或热力学原理,将热能从一个物体或空间传递到另一个物体或空间的系统。
其中,冷机是冷源系统中的核心设备,它通过一系列的工作过程将热能从低温物体或空间吸收,然后将热能传递到高温物体或空间,从而实现冷却效果。
冷机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到热力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根据这两个定律,冷机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四个基本过程: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
首先是压缩过程。
冷机中的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吸入,然后通过增加压力和温度,将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
这个过程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通常来自外部的电力。
接下来是冷凝过程。
经过压缩后,制冷剂进入冷凝器,通过与外界的冷却介质(通常是水或空气)接触,释放热量并冷却,使制冷剂从气态变为液态。
在冷凝过程中,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都会下降。
然后是膨胀过程。
制冷剂从冷凝器出来后,进入膨胀阀(也叫节流阀),通过膨胀阀的作用,制冷剂的压力急剧下降,同时也降低了制冷剂的温度。
这个过程中,制冷剂从液态变为气态。
最后是蒸发过程。
制冷剂进入蒸发器,与外界的低温物体或空间接触,吸收热量并蒸发,使制冷剂从气态再次变为液态。
在蒸发过程中,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都会升高。
通过这四个过程的循环,冷机能够不断地将热量从低温物体或空间吸收,然后传递到高温物体或空间,从而实现冷却效果。
整个过程中,制冷剂在不同的热力学状态下变化,通过吸热和放热的过程来实现热量的传递。
冷机的工作原理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如空调系统、制冷设备等。
通过合理设计和运行参数的选择,冷机可以提供稳定的冷却效果,并有效地调节温度。
冷机的工作原理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活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冷源系统中的冷机通过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等基本过程,将热能从低温物体或空间吸收,并传递到高温物体或空间,实现冷却效果。
冷机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热力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合理设计和运行参数的选择,可以提供稳定的冷却效果,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冷源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冷源系统是一种用于制冷和空调的设备,其主要功能是提供制冷效果。
冷源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可以概括如下:
### 组成:
1. **压缩机:** 压缩机是冷源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负责压缩低温低压的制冷剂,使其升高温度和压力。
2. **蒸发器:** 蒸发器是制冷循环中的热交换器,用于吸收热量,使制冷剂从液态变成气态。
这个过程吸收环境或被制冷物体的热量,实现降温。
3. **冷凝器:** 冷凝器将制冷剂从气态变成液态,释放吸收的热量。
通常与蒸发器相对应,是制冷循环的另一热交换器。
4. **膨胀阀:** 膨胀阀用于调节制冷剂的流量,将高压液态制冷剂通过膨胀阀迅速放大,从而降低温度和压力。
### 工作原理:
1. **压缩阶段:** 制冷剂从蒸发器进入压缩机,被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
2. **冷凝阶段:** 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通过冷凝器,散发热量,冷凝成高压液体。
3. **膨胀阶段:** 高压液体通过膨胀阀迅速膨胀,压力和温度急剧下降。
4. **蒸发阶段:** 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进入蒸发器,吸收外部环境或被制冷物体的热量,从而蒸发成低温气体。
这个循环不断重复,使得室内空气或被制冷物体的温度得到降低。
整个系统通过这一系列阶段实现了对热量的吸收和释放,从而达到制冷的效果。
不同的制冷系统可能采用不同的工质和循环方式,但基本原理类似。
一、常规电制冷空调系统目前使用较多的空调形式,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制冷主机的形式多种多样,具有制冷效率高等的优点,它有如下特点:(一)优点1、系统简单,占地比其它形式的稍小。
2、效率高,COP(制冷效率)一般大于5.3。
3、设备投资相对于其它系统少。
(二)不足之处1、冷水机组的数量与容量较大,相应的其它用电设备数量、容量也增加,运动设备的增加加大了维护、维修工作量。
2、总用电负荷大,增加了变压器配电容量与配电设施费。
3、所使用电量均为高峰电,不享受峰谷电价政策,运行费用高。
4、在部分地区拉闸限电时,出现空调不能使用的状况。
5、运行方式不灵活,在过渡季节、节假日或休息时间个别区域供冷,需要开主机运行,形成大马拉小车,浪费了机组的配置能力,增加了运行费用。
二、冰蓄冷空调系统冰蓄冷空调是在常规水冷冷水机组系统的基础上,减小制冷主机容量增加蓄冰装置,利用夜间低谷低价电力时段,将冷量通过冰的形式储存起来,白天需要供冷时释放出来。
该技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应用于美国,在七十年代能源危机中得到发达国家的大力发展。
从美国、日本、台湾等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情况来看,冰蓄冷已经成为中央空调的发展方向。
比如,日本超过5000㎡的建筑物,就在设计时考虑采用冰蓄冷空调系统。
很多国家都采取了奖励措施来推广这种技术,比如美国转移1KW高峰电力,一次性奖励五百美元。
中国也加大对蓄能技术的推广力度,国家计委和经贸委特地下达《节约用电管理办法》,要求各单位推广蓄能技术,并逐步加大峰谷电差价。
冰蓄冷中央空调有如下特点:(一)优点1、减少冷水机组容量(降低主机一次性投资),总用电负荷少,减少变压器配电容量与配电设施费。
2、冷主机制冷效率高(COP大于5.3),同时利用峰谷荷电价差,大大减少空调年运行费,可节约运行费用35%以上(与热泵和溴化锂空调形式比可以节约40%以上)。
3、减少建筑的配电容量,节约变配电的投资,节约约30%(空调的配电投资);免双线路的高可靠性费用,节约投资。
冷源的自动控制原理及应用1. 引言冷源作为现代空调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提供冷却效果的关键作用。
为了实现对冷源的自动控制,可以确保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本文将介绍冷源的自动控制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情况。
2. 冷源的自动控制原理冷源的自动控制基于以下原理实现:2.1 温度传感器通过安装在冷源附近的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冷源周围的温度变化。
温度传感器将收集到的数据传输给控制系统。
2.2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冷源自动控制的关键组成部分。
它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温度传感器数据,判断冷源的工作状态,并进行相应的控制调节。
2.3 控制策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运行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控制策略对冷源进行自动控制。
常见的控制策略包括:恒温控制、变送控制和优化控制等。
3. 冷源自动控制的应用3.1 工业领域在工业领域中,冷源的自动控制可以应用于制冷设备,如制冷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等。
通过自动控制,可以实现对制冷设备的运行状态的监测和调节,达到稳定的制冷效果和节能的目的。
3.2 商业建筑在商业建筑中,冷源的自动控制用于中央空调系统。
通过自动控制,可以实现对冷却塔、冷冻机组和水泵等设备的自动运行和调节。
这样可以优化整个空调系统的性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3 能源管理系统在大型建筑物或工业厂房中,冷源的自动控制可以与能源管理系统相连接,实现对冷源的远程监控和操作。
这样可以通过网络集中管理和调节冷源,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和节能性能。
4. 冷源自动控制的优势4.1 节约能源冷源的自动控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实时进行控制调节,避免了冷源长时间运行而浪费能源的情况。
通过优化运行策略,可以节约大量的能源开支。
4.2 提高效率自动控制可以根据冷源实际情况进行调节,提高冷源运行的效率。
通过准确的监测和控制,可以避免过度或不足的制冷,提高整个空调系统的运行效果。
4.3 实时监控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冷源的运行状态,并及时发出警报信号。
1.空调冷热源的选择原则1)热源应优先采用城市、区域供热或工厂余热。
2)热源设备的选用应按照国家能源政策并符合环保、消 防、安全技术规定。
3)若当地供电紧张,有热电站供热或有足够的冬季供暖 锅炉,应优先选用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作为冷源。
锅炉 应优先选用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作为冷源 4)当地供电紧张,且有燃气供应,可选用燃气锅炉、直 , 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作为冷、热源。
5)若当地无上述的区域供热或工厂余热,也没有燃气供 5)若当地无上述的区域供热或工厂余热 也没有燃气供 应时,可采用燃煤、燃油锅炉供热,电动压缩式制冷机 组供冷,或选用燃油型直燃式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作为 组供冷 或选用燃油型直燃式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作为 冷热源。
1.空调冷热源的选择原则 1 空调冷热源的选择原则6)若当地供电不紧张时,空调冷源应优先选用电力驱动的制 6)若当地供电不紧张时 空调冷源应优先选用电力驱动的制 冷机。
7)根据建筑物全年空调负荷分布规律和制冷机部分负荷下的 调节特性系数,合理选择制冷机的机型、台数和调节方式, 提高制冷系统在部分负荷下的运行效率,以降低全年总能耗。
8)选用风冷型制冷机组还是水冷型制冷机组需因地制宜,因 工程而异。
9)冷水机组一般选用2~4台,中小型的工程2台,较大型 的3台,大型的4台。
10)具备多种能源的大型建筑,可采用复合能源供冷、供热。
1.空调冷热源的选择原则 1 空调冷热源的选择原则11)夏热冬冷地区、干旱缺水地区的中、小型建筑,可采用空 气源热泵或地下埋管式地源热泵冷(热)水机组供冷、供热。
12)当有天然水等资源可利用时,可采用水源热泵冷(热)水 机组供冷、供热。
13)在峰谷电价差较大的地区,利用低谷电价时段蓄冷(热) 有显著经济效益时,可采用蓄冷(热)系统供冷(热)。
14)积极发展集中供热、区域供冷,供热站和热、电、冷联产 集 技术。
15)保护大气臭氧层,避免产生温室效应,积极采用HFC以及 保 大气臭氧 避免产生 室效应 极采 HCFC类替代制冷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