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结构分析优秀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14.00 KB
- 文档页数:25
专题三: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结构分析一、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的分析美国的保罗·韦地博士,在对9万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后,归纳出学生心目中好教师的12种素质:(1)友善的态度。
“课堂如一个大家庭一样”。
(2)尊重课堂内每个人,“不会把你在他人面前戏弄”。
(3)有耐心,“决不放弃一个人,直到你做到为止”。
(4)兴趣广泛,“带给学生课堂以外的观点”。
(5)良好的仪表,“语调和笑容,使入舒畅”。
(6)公正,“没有丝毫偏差”。
(7)幽默感,“欢乐而不单调”。
(8)良好的品性,“从不发脾气”。
(9)对个人的关注,“帮助认识自己”。
(10)伸缩性,“说出自己之错”。
(11)宽容,“装作不知道我的愚蠢”。
(12)有方法,“我完成任务,竟然没有觉察到这是因为他的指导”。
华东师范大学的著名学者叶澜教授,在肯定了教师职业的专业性的基础上,将教师专业素质结构分为“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的能力结构” 三个方面。
三个方面综合的结果称之为“教育智能”。
一、教师的专业情意包括哪几个方面?教师的“专业情意”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中,情感领域是与认知、动作技能相提并列的三个领域之一。
据此,教师的专业情意可分为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和专业自我四方面:(1)专业理想、教师的专业理想包括高尚的职业道德观念和职业道德精神。
教师的专业理想是教师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工作者的向往和追求,它为教师提供奋斗目标,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并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
教师的专业理想,即师德,其核心是对学生的爱,包括诸如事业心、责任感和积极性等方面内容。
(2)专业情操、第一,良好的职业道德态度。
第二,高尚的职业道德行为①知识传授上的道德性②人格发展上的道德性③思想品德教育上的道德性教师的专业情操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带有理智性的价值评价的情感体验,它是构成教师价值观的基础,是构成优秀教师个性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
中小学班主任专业素养结构图谱评量体系一、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的发展脉线班主任通过学习、实践、培训和自我培训达到班主任专业水平的过程,就叫班主任专业化。
班主任专业化实际是以教师专业化标准为基础,逐步掌握德育与班主任工作的理论知识,经过长期培养训练形成班级德育和班集体建设与管理的能力和技巧,提高自身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地位,全面有效地履行班主任职责。
对班主任专业化问题进行研究由我国的教育特色决定,这一问题在国外很少有研究。
因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没有明确设置班主任岗位,虽然也存在着一部分教师承担的职责类似于我国的班主任,但由于没有从行政职能的角度对他们的角色进行明确界定,所以对这部分教师的研究通常与教学研究结合在一起。
中国的班主任研究则从1952年设置班主任工作岗位就开始了,1952年3月我国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暂行规程(草案)》规定,“每班设班主任一人”,这标志着我国中小学已从级任制转向班主任制,从此,班主任开始以其专业特质活跃在教育舞台。
1963年3月中共中央颁布的《全日制中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对班主任的职责都有了一些规定。
1997年11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劳动总局发出的《关于在普通中学和小学公办教师中试行班主任津贴的通知》,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班主任专业性很强的复杂劳动的肯定,标志着班主任专业地位的进一步提高和专业职责的进一步明确。
班主任专业化问题的研究是对传统的班主任研究的延续和超越,新课程改革是这一研究问题得以提出的重要背景和原因。
2002年10月,全国第11届班集体建设理论研讨会,首次使用了“班主任专业化”这一概念。
2003年11月,在广西柳州举行的全国第12届班集体建设理论研讨会的主题就被确定为“现代班集体建设与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研究”。
专题三: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结构分析一、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的分析一名优秀的、成功的中小学教师,其专业素质应该包括哪些?各项素质之间结构是否合理,对于教师自身专业能否自觉发展、以及能否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的制约作用。
在当前,之所以教师的素质着重于关注的是其专业素质,强调的是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是中小学教师专业性凸显的必然要求。
因此,本章在借鉴和分析教师专业素质结构一般理论的基础上,深入把握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的合理构成,并进而从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角色与专业情意、专业知识与实践知识、专业技能三大素质构成角度来探讨教师专业素质的合理结构,以期促进教师专业的不断发展、并逐渐建设成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一、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的分析美国的保罗·韦地博士,在对9万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后,归纳出学生心目中好教师的12种素质:(1)友善的态度。
“课堂如一个大家庭一样”。
(2)尊重课堂内每个人,“不会把你在他人面前戏弄”。
(3)有耐心,“决不放弃一个人,直到你做到为止”。
(4)兴趣广泛,“带给学生课堂以外的观点”。
(5)良好的仪表,“语调和笑容,使入舒畅”。
(6)公正,“没有丝毫偏差”。
(7)幽默感,“欢乐而不单调”。
(8)良好的品性,“从不发脾气”。
(9)对个人的关注,“帮助认识自己”。
(10)伸缩性,“说出自己之错”。
(11)宽容,“装作不知道我的愚蠢”。
(12)有方法,“我完成任务,竟然没有觉察到这是因为他的指导”。
著名学者查有梁教授等人在其合著的《教育人才素质研究》一书中,呈示了三份对学生、家长以及校长和教师的“优秀教师素质调查结果表”,较好地反映丁人们心目中好教师形象的说明:1)此项调查在四川省成都市、自贡、大竹县等地进行。
2)调查表中列举40项教师素质内容,要求被调查对象从中选出10项他们认为优6教师应首先具备的重要素质。
那么,作为中小学教师,究竟应该具备哪些专业素质,各项素质之间呈现一种何样的结构和样态,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