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铅锌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刘扩龙,孙晓飞,季 春(陕西地矿区研院有限公司,陕西 咸阳 712000)摘 要:我国是铅锌矿产资源储量丰富的国家之一,全国现有铅锌储量1亿多吨,位列世界排名的亚军。
对铅锌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其矿床成因进行分析,有助于推动国内铅锌矿产的持续开发利用。
本文首先对目前国内的铅锌矿床分布和成因进行分析,研究了国内铅锌矿产成矿的优势和特点,对现有矿产的类型进行了说明。
之后对铅锌矿产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探讨了不同区域铅锌矿床的主要分布规律和特点。
最后以国内铅锌矿床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流体特征的具体状态特点。
关键词:铅锌矿床;成矿;流体特征;成因分析中图分类号:P6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20-0074-2Characteristics of ore-forming fluid in Pb-Zn deposit and analysis of its genesisLIU Kuo-long, SUN Xiao-fei, JI Chun(Shaanxi Geology and Mineral Research Institute Limited,Xianyang 712000,China)Abstract: China is one of the countries with rich reserves of lead and zinc mineral resources. The analysis of metallogenic fluid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sis of lead-zinc deposits is helpful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lead-zinc deposits in China.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distribution and genesis of lead-zinc deposits in China, studies the advan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ead-zinc deposits in China, and explains the types of existing minerals. After that, the distribution law of lead-zinc deposits is studied, and the main distribution law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ead-zinc deposits in different regions are discussed. Finally, the origin of lead-zinc deposits in China is analyzed and the specific state characteristics of fluid characteristics are put forward.Keywords: lead zinc deposit; mineralization; fluid characteristics; genetic analysis铅锌资源是世界资源领域比较丰富的种类,地球5大洲的50多个国家都蕴含丰富的铅锌资源。
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我国铅锌矿床虽然在各地质时代均有分布,但有相对集中分布的地质时代和成矿期。
据《中国有色金属矿山地质》(地质出版社,1991)统计的铅锌矿分布的地层时代:前震旦纪占19%、震旦纪占11%、寒武纪~志留纪占15%、泥盆纪~二叠纪占46%、三叠纪~白垩纪占8%、第四纪占1%。
从成矿期来看,据《中国内生金属成矿图说明书》统计的中国铅锌矿床成矿期:前寒武占6%、加里东占3%、海西占12%、印支占1.3%、燕山占39%、喜马拉雅占0.7%、多期占38%。
空间分布,超大型、大中型铅锌矿床和铅锌成矿区带,主要集中分布在滇川地区(特别滇西兰坪地区)、秦岭—祁连山地区、内蒙古狼山—渣尔泰地区和大兴安岭区带以及南岭地区。
我国铅锌成矿规律仍是目前矿床地质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从铅锌成矿区带的分布和矿床产出,除上述时空分布基本状况外,还有以下一些规律和特点:1)主要类型矿床(田)所处的成矿环境和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分布广泛、规模巨大的碳酸盐岩型矿床(田)的成矿环境,多数产于地台地区,少数分布于冒地槽区域里。
局限的沉积盆地较之开放的沉积盆地更有利于碳酸盐岩型铅锌矿的形成。
含矿地层,南方的含矿地层多为上震旦系、泥盆系、石炭系;东北地区的含矿地层多为中元古界及寒武系—奥陶系。
分布的地区,主要集中于湘、桂、粤、滇、川、黔、辽吉、塔里木西北及西南边缘。
泥岩-细碎屑岩型铅锌矿床(田),多数产于褶皱带中的冒地槽类复理式沉积环境中,而且出现的矿床具有成群成带和矿床规模较大的特点。
如内蒙古狼山元古宙冒地槽中的炭窑口、霍各乞、东升庙、甲生盘等矿床。
产于秦岭海西-印支冒地槽中的西成-凤太铅锌矿带,更是密集成群成带分布,如甘肃西成矿田中的密集分布的厂坝、李家沟、毕家山、邓家山、洛坝等超大型、大型及一批中小型铅锌矿床;陕西凤太地区的密集分布铅锌矿床:银洞梁(大型)、峰崖(中型)、手搬崖(中型)、铅硐山(大型,含东塘子大型)、八方山(大型,含二里河大型)、银母寺(中型)等一批大中型铅锌矿床。
SerialNo.612April2020现 代 矿 业MODERNMINING总第612期2020年4月第4期 张吉寿(1968—),男,高级工程师,硕士,665000云南省普洱市。
云南易田—新山铅锌银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远景张吉寿1 龙云翔2 章 鑫2 刘 彬2 饶兴会2(1.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五地质大队;2.云南环复地质矿业有限公司) 摘 要 研究区区域上位于兰坪—思茅中生代坳陷盆地南部。
景东—普洱—勐腊轴部深大区域性断裂纵贯盆地西缘,将评价区分成2个构造单元。
西部由大片上古生代地层出露构成复背斜,东部为下第三系含盐地层构成堑沟盆地。
结合该区地质工作成果,分别从地层、构造、岩浆岩等角度详细分析了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在此基础上,结合该区已有的物化探工作成果,对成矿远景进行了预测,划分的区域成矿远景区分别为易田铅锌成矿远景区(Ⅰ)、麻芋林铅锌成矿远景区(Ⅱ)、勐户铅锌成矿远景区(Ⅲ),新山—鱼塘山铅锌成矿远景区(Ⅳ)、黄连山—龙巴河小寨铜铅锌成矿远景区(V)、勐远铅锌成矿远景区(Ⅵ)。
通过分析各区地质特征并估算资源量,反映出各区找矿潜力良好,值得进一步开展工作。
关键词 铅锌银矿 区域地质背景 成矿远景 成矿潜力DOI:10.3969/j.issn.1674 6082.2020.04.012 研究区位于云南省勐腊县城北,直距33~50km。
行政区划属勐腊县易武乡、瑶区乡、勐仑镇、关累镇分别管辖。
地理座标为东经101°17′30″~101°32′30″,北纬21°40′00″~22°01′30″。
该区南北长40km,东西宽24km,面积960km2。
勐腊—江城、勐腊—易武主干公路分别从研究区东、西两侧通过;昆明至勐腊经磨憨口岸至老挝、泰国的国际大通道(规划中)从评价区西侧通过。
易田、麻芋林、勐户等矿床(点)均位于主干公路旁侧,常年可通行,其他矿点和异常区大部分也有乡村公路和主干公路相连,交通较方便。
探讨铅锌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摘要:会泽铅锌矿在我国算是大型的铅锌矿床了,也是国家主要生产铅锌矿之一。
本文通过对云南会泽铅锌矿矿区的特征和规律分析,阐述了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岩相古地理和成矿的基本条件和必要条件,认为矿床成因为多期次、多阶段、复成因的热水沉积一动力改造型迭加矿床。
关键词:铅锌矿;地层特征;矿床成因1 地质概况会泽铅锌矿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的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
其东部受昭通——曲靖隐伏断裂所限,西部为小江断裂。
该区在晋宁——澄江运动后,结束了地槽历史,小江断裂以东出现了大范围的不均匀沉降,形成了以NE向褶皱断裂为主的构造带,该区自此进人了相对稳定的地台阶段。
中生代期间,该区属于南北地洼区川滇地洼系的一部分和云贵地洼区西北部的一部分。
区内铅锌矿床主要分布于扬子准地台康滇东部边缘隆起带——昭通——牛首山隆起带北段及其与滇黔台坳接触带附近,总体上呈NNE向带状展布,从空问位置上看,会泽铅锌矿恰好位于滇川黔成矿带之中部。
区内各时代地层发育较为齐全,主要由一套海相碳酸盐、碎屑岩组成。
区域断裂构造主要有小江断裂带、北东构造带和垭都一紫云断裂带,控制了该区铅锌矿床的发育、分布和地层厚度变化、岩相古地理及区内岩浆岩活动。
区域岩浆活动主要为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广泛分布于该地区。
2 矿区地层特征矿床的形成离不开层积岩的堆积,矿床自然也就形成层叠式(见图1)。
矿区内保留有一整套完整的碳酸岩沉积建造,出露地层主要有震旦系上统灯影组,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泥盆系的海口组和宰格组;石炭系地层从老到新有大塘组、摆佐组、威宁组和马坪组一整套完整的地层;还有下二叠统梁山组、栖霞一茅口组及上二叠统峨嵋山玄武岩,各地层之间均呈整合接触或假整合接触关系。
另外,在矿区沿山坡和沟谷还分布有第四系地层的冲积、洪积砂粒粘土层。
其中下石炭统摆佐组(C1b) 是该区主要的赋矿层位,厚约60 m.最厚可达276.5 m。
岩性为灰白色一红褐色中至粗晶白云岩.中间偶夹有灰岩或硅质灰岩薄层,两者呈渐变过渡关系,蚀变特征明显。
铅锌矿资源地质特征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我国铅锌矿床虽然在各地质时代均有分布,但有相对集中分布的地质时代和成矿期。
据《中国有色金属矿山地质》(地质出版社,1991)统计的铅锌矿分布的地层时代:前震旦纪占19%、震旦纪占11%、寒武纪—志留纪占15%、泥盆纪—二叠纪占46%、三叠纪—白垩纪占8%、第四纪占1%。
从成矿期来看,据《中国内生金属成矿图说明书》统计的中国铅锌矿床成矿期:前寒武占6%、加里东占3%、海西占12%、印支占1.3%、燕山占39%、喜马拉雅占0.7%、多期占38%。
空间分布,超大型、大中型铅锌矿床和铅锌成矿区带,主要集中分布在滇川地区(特别滇西兰坪地区)、秦岭—祁连山地区、内蒙古狼山—渣尔泰地区和大兴安岭区带以及南岭地区。
我国铅锌成矿规律仍是目前矿床地质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从铅锌成矿区带的分布和矿床产出,除上述时空分布基本状况外,还有以下一些规律和特点:1)主要类型矿床(田)所处的成矿环境和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分布广泛、规模巨大的碳酸盐岩型矿床(田)的成矿环境,多数产于地台地区,少数分布于冒地槽区域里。
局限的沉积盆地较之开放的沉积盆地更有利于碳酸盐岩型铅锌矿的形成。
含矿地层,南方的含矿地层多为上震旦系、泥盆系、石炭系;东北地区的含矿地层多为中元古界及寒武系—奥陶系。
分布的地区,主要集中于湘、桂、粤、滇、川、黔、辽吉、塔里木西北及西南边缘。
泥岩-细碎屑岩型铅锌矿床(田),多数产于褶皱带中的冒地槽类复理式沉积环境中,而且出现的矿床具有成群成带和矿床规模较大的特点。
如内蒙古狼山元古宙冒地槽中的炭窑口、霍各乞、东升庙、甲生盘等矿床。
产于秦岭海西-印支冒地槽中的西成-凤太铅锌矿带,更是密集成群成带分布,如甘肃西成矿田中的密集分布的厂坝、李家沟、毕家山、邓家山、洛坝等超大型、大型及一批中小型铅锌矿床;陕西凤太地区的密集分布铅锌矿床:银洞梁(大型)、峰崖(中型)、手搬崖(中型)、铅硐山(大型,含东塘子大型)、八方山(大型,含二里河大型)、银母寺(中型)等一批大中型铅锌矿床。
新疆乌恰县乌拉根铅锌矿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新疆乌恰县乌拉根铅锌矿矿床是一个富含锌、铅、银的矿床。
本文旨在对该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进行研究。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该矿床的地质背景。
该矿床位于天山造山带北缘的巴颜喀拉山脉西南侧。
区域构造以古特提斯洋的反转而成,形成了以北向南倾斜的花岗岩质板块内的矿床。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该矿床的成因。
该矿床的成因可以归纳为热液成因。
矿床主要分布在花岗岩和斑岩中的裂隙中。
花岗岩主要为二长花岗岩和透辉石二长花岗岩。
矿物主要包括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其中以黄铜矿最为丰富。
通过对矿体中各种矿物的地球化学测试,发现其中的硫、铅、锌等元素成分相当丰富。
矿床的基性程度较高,表明矿床热液来源为来自地幔的热水。
而其成矿温度一般在200℃左右,成矿压力为100-200MPa。
在该矿床的形成过程中,热液的渗透力和浸染作用扮演了关键作用。
在地壳应力的影响下,热液从深部地层中渗入到矿床所在的花岗岩和斑岩中的裂隙中。
在渗透过程中,热液带来了丰富的硫化物和其他金属离子,这些金属离子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还原,并沉淀下来形成矿物。
而矿床周围盖层的缓冲作用,在热液流动的过程中形成了渗透层和交代作用层,促进矿物的沉淀和丰富。
综上所述,新疆乌恰县乌拉根铅锌矿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表明,该矿床形成于中新世早期,归纳为热液成因,矿床具有较高的基性程度,矿物成分丰富,与花岗岩和斑岩形成的矿床相关。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还应该进一步探究该矿床的地质演化历史,以及矿床成因中的微观机制。
在新疆乌恰县乌拉根铅锌矿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中,我们需要进行大量数据分析,以更好地了解该矿床的性质和成因。
首先,我们需要分析矿石中的元素成分。
通过分析矿石样品中的硫、铅、锌等元素含量,可以发现该矿床中硫的含量较高,多数样品中的硫含量超过3%,表明该矿床的成因和富硫化物矿床有关。
铅、锌含量均相对较高,其中铅含量平均为2.27%,锌含量平均为7.61%。
50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浅谈新疆西昆仑地区铅锌矿成矿特征及成矿规律何小敏,蒲仕平,邓正永(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0二地质队,四川 成都 611743)摘 要:新疆昆仑地区是新疆西南部重要矿区带,迄今为止发现的铁矿、铜矿、铅锌矿等成矿位置多处。
本文将基于前人工作的成果,探究新疆西昆仑地区铅锌矿成矿的基本特征,同时对成矿的地质背景、成矿的分布规律等作出阐述,明确预测矿区的基本要素,为后期找矿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新疆西昆仑;铅锌矿成矿;特征;规律中图分类号:P61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0)22-0050-2 收稿日期:2020-11作者简介:何小敏,男,生于1988年,四川阆中人,汉族,本科,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
新疆西昆仑地区的铅锌矿成矿区域相对较为集中,根据目前勘探与开采的铅锌矿矿区而言,主要在塔里木盆地西南边缘,该地区从行政划分角度将,属于库斯拉甫乡和阿克陶县克孜勒乡,是十分典型的铅锌矿矿区,但是其规模相对较小。
因为该地区缺少便利的交通,并且由于地壳运动形成的切割作用使得地形陡峭,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阶段才正式开展初期矿床勘探工作,截止到近些年,才发现该地区的矿化属于十分典型的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成矿特点,同时为地球化学研究以及成矿地质特征研究提供依据。
1 新疆西昆仑地区铅锌矿成矿背景库斯拉甫——他龙铅锌矿化带所处的位置是塔里木地台的西南边陲,紧密放入连接昆盖山——恰尔隆——库尔良晚古生代裂陷槽。
在这个区域,因为亿万年地质作用,赋存火山容矿的块状硫化物型铜多金属矿化[1]。
在晚古生代,因为受到古特斯裂解的作用影响,该地区的大陆板块沿着库地断裂,呈现出从南到北方向俯冲,继而发展成为晚古生代弧后裂古性盆地。
断裂位置西南界为库地北断裂,东南界新生代地层覆盖较为模糊。
伴随着古特提斯洋日渐消亡,库斯拉甫——他龙晚古生代裂谷盆地在二叠纪时期的末期阶段便闭合。
广西大新县弄屯铅锌矿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分析广西大新县弄屯铅锌矿床是该地区最大的铅锌矿床之一,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的大新县境内。
该矿床分为西部矿区和东部矿区,目前已探明的矿情点位超过30个,其中铅锌资源储量达到2.2万吨左右。
该文将从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地质特征1. 地质构造特征弄屯铅锌矿床所处的区域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属于广西钦北地块与广西南岭地块之间的交界处的活动构造带。
该矿床主要受藏托构造和弧陷构造的影响,斑岩中存在有多种形态的嵌入体,如线状、网状和斑晕状等。
经地质勘探结果分析,该区域内还存在着多种构造特征明显的地质断裂带。
2. 矿物组成特征弄屯铅锌矿床中的矿物主要由方铅矿、闪锌矿和白云石等组成,其中方铅矿的占比最高,约占总矿石的50%以上,而闪锌矿和白云石的分布相对较分散,数量比例略低。
矿石中常常伴生着少量的含铜、银、锡等稀有金属元素。
3.沉积岩特征研究发现,该矿床沉积岩为古元古代炭岩和灰岩,属于白云岩系。
其中,炭岩呈灰色或黑色,质地坚硬,含有丰富的铁、铬和钛等元素,灰岩则呈灰白色,质地相对较松软,容易受到侵蚀作用的影响。
二、成矿规律1. 成矿前后有对比矿床的成矿作用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该矿床的成矿前后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对比,成矿前主要以灰岩为主,而成矿后则以白云石和铅锌矿为主。
2. 成矿活动受岩浆侵入影响正是由于地质构造变化的影响,形成了弄屯铅锌矿床。
在漫长的地质变迁中,接触-变质成矿作用、斑岩交代和结晶分异作用等多种成矿作用起到重要的作用。
研究发现,该矿床为一种典型的岩浆侵入型铅锌矿,成矿活动主要受岩浆侵入的影响,邻近的玄武岩组成、大规模的岩浆侵入等都是该矿床成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3. 成矿作用持续时间较长弄屯铅锌矿床的成矿作用是相对漫长的过程,现在探明的矿情点位大多数采用露天开采的方式。
露天开采不仅可以降低开采成本,而且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矿体的形态和成分,并且有一定的环保效益。
湖南祁东清水塘铅锌矿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湖南祁东清水塘铅锌矿是一座富铅富锌的矿床,位于湖南省祁东县清水塘镇。
该矿床具有一定的银、金等贵金属含量,是祁东县最大的铅锌矿床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
矿床地质特征该矿床位于深部断裂控制的区域,主要由二叠系泥盆系的灰岩和白云质灰岩组成,矿体沿着断层、变形带、褶皱等构造赋存。
矿床主要由铅锌硫化物矿物组成,其中以黄铅矿、闪锌矿为主要矿物。
矿床赋存方式有层状赋存、脉状赋存和斑状赋存等多种类型。
其中,层状赋存的矿体沿着砂岩和灰岩的接触带分布,矿体展布规模较大、品位较高;脉状赋存的矿体呈放散状展布,品位相对较低,易变形,但是含矿量较大;斑状赋存的矿体露头较小,但矿体内部含金属元素丰富,品位也较高。
成矿规律从地质背景上看,该矿床是在区域构造运动早期形成的。
地区整体处于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断层应力差异大,使得断层会产生剪切滑移的现象,形成了多条断层构造带。
断层构造之间形成的横向和纵向涡流空间对流动的热液产生了良好的导和扩散作用,从而形成了矿床。
此外,富含铅锌的矿床与区域变质作用有关。
地壳变质作用会释放出大量的热液、气体、水蒸汽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在地下运动,岩浆在流动过程中也能够将铅锌等金属元素带出来。
这些物质在达到合适的温度、压力条件时,就会沉淀在地下水透水性较强的断层带、岩浆侵入体等部位形成矿床。
总之,清水塘铅锌矿床是在构造运动早期形成的,矿体赋存于深部断裂和变形构造带中。
首先,低品位矿体在断层和变形带中形成,然后在后期的热液活动和矿化作用下,高品位矿体得到沉积和成长。
矿化过程中的岩浆流动、热液运移和地下水对富含铅锌矿石的交代出现,为清水塘铅锌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条件。
对于清水塘铅锌矿,以下是其主要的相关数据:1. 矿床规模:清水塘铅锌矿是祁东县内规模较大的铅锌矿床之一,已探明矿床储量达到175万吨,金属含量分别为:铅1.67%,锌4.35%,银37.03g/t,金1.24g/t。
铅锌矿矿床成矿规律与找矿方法刘力博(甘肃金徽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甘肃 陇南 742300)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工业行业不断的发展与提高,导致我国在铅锌矿开采领域的技术也在不断地改进创新,进一步的提高了铅锌矿的采矿水平与效率,进而拓展了铅锌方面的市场。
通常情况下,铅锌矿大多分布在地势平坦的地区,山地丘陵地区仅仅存在少量的铅锌矿床;此外,由于铅锌矿床的起源相对复杂,矿石存储量较多,吸引了大量的研究人员对其进行研究,不断的对铅锌矿床的成矿规律以及寻找矿床的方法进行改进探索,以此来推进我国矿产行业的发展与进步,下面,主要就我国湘西北地区的铅锌矿床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
关键词:铅锌矿矿床;成矿规律;找矿方法中图分类号:P61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19)07-0073-2收稿日期:2019-07作者简介:刘力博,男,生于1990年,甘肃庆阳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铅锌矿矿床成矿规律与找矿方法。
1 分析铅锌矿床的地质特点1.1 分析矿床矿石的结构、类型以及成分等通常情况下,如我国湘西北地区铅锌矿床的矿石成分与结构相对简单,大多仅包含方铅矿、辰砂以及闪锌矿等几种;同时,在矿床的硫镉矿中还存在少量的辉锑矿、黄铜矿、黄铁矿、脆硫锑铅矿、以及雄黄等;而矿石的结构大多以晶体结构的填充与交代为主,以溶体分离、压碎性以及胶状等结构为辅,不过,在不同类型的矿床中,由于储存矿石的条件不同,导致矿床内部矿石的结构也是不同类型的。
除此之外,还有部分矿床的矿石结构呈球粒团块状、变胶状以及致密块状等类型[1]。
1.2 分析矿体的规模、产状以及形态等据相关研究表明,湘西北地区铅锌矿床的矿体大多数表现为层状到似层状的类型,仅仅小部分表现出透镜、脉状或不规则状等特点;同时这些矿床的矿体规模不一,具体表现在,大部分的矿体对受容矿层内部的层体构造具有较为明显的控制能力,多数情况下都与矿体围岩的产状相符;由于部分矿床内部不规则矿体出现数量的增多,导致该矿床产量收到了较大的影响,大大降低了矿床的生产效率与生产规模,极大地阻碍了我国铅锌矿床开发的水平与效率。
甘肃省肃北大东沟铅锌矿地质特征与成矿模式分析一、引言甘肃省肃北大东沟铅锌矿位于甘肃省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南部,是我国西部的重要金属矿产资源之一。
该矿床具有丰富的铅、锌等金属矿产资源,对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深入了解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及其成矿模式,本文将对大东沟铅锌矿进行地质特征和成矿模式的分析,以期为矿床的综合利用提供依据。
二、地质特征大东沟铅锌矿床位于甘肃省西北部,属于祁连山造山带。
矿区内主要岩性为变质岩,包括片麻岩、硅卡岩及大理岩等。
矿区内出露着不同程度的褶皱、断裂等构造地质现象,形成了多个矿化体。
在地质构造方面,大东沟铅锌矿区位于一条明显的NE向断裂构造带上,与褶皱构造有关。
在成岩作用方面,大东沟铅锌矿床经历了变质作用和矿化作用,形成了丰富的铅锌矿产资源。
三、找矿特征1. 地质构造特征大东沟铅锌矿床的地质构造特征主要表现为褶皱、断裂等构造。
在区域构造方面,矿区处于祁连山造山带上,受多次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了复杂的地质构造特征。
局部构造表现为NE向断裂构造及次生断层等,这些构造对后期的矿化作用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2. 矿体特征大东沟铅锌矿床的矿体主要呈层状分布,矿体厚度不一,可达数米至数十米不等。
矿石主要以黏土矿物为基质,内部包含着大量的黏土状铅锌矿,呈脉状、片状或块状分布。
大东沟铅锌矿床的矿化特征主要表现为硅化、石英化、碳酸盐化等。
在岩石内部可见明显的硅化蚀变,石英脉的形成和石英化现象比较普遍。
矿化作用还导致了矿区内部分岩石的碳酸盐化,形成了丰富的碳酸盐矿化体。
四、成矿模式分析大东沟铅锌矿床的成矿作用主要与地质构造、岩石成因、热液作用等多种因素有关。
矿床的形成主要经历了断裂构造活动、岩浆活动和热液活动等过程。
1. 矿床的形成与断裂构造活动有密切关系。
随着区域构造的调整,形成了一系列次生断裂和韧性剪切带,这些构造对后期的岩浆热液作用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断裂构造还为热液流体提供了通道,促进了矿化物的富集和沉积。
铅锌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
论文结合笔者实际的工作研究经验,以某处铅锌矿床的成因、流体包裹体与成矿规律等为研究内容,以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性的建议,论文中的观点为笔者研究所得,其中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批评指正。
标签:铅锌矿床地质成矿规律
1引言
铅锌矿是重要的矿产资源,对社会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而随着资源开采的速度加快,资源稀缺导致的发展成本不断上升,而更加深入的研究铅锌矿床的成因、流体包裹等方面的内容,可以为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利用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从而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并且更好的保护自然环境,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稳定性的保障。
2铅锌矿矿床的地质特征
(1)地层:本文研究的铅锌矿矿床位于柴达木盆地的北缘,该地区的出露地层的分布为下元古界达肯大板群、上奥陶统滩间山群、上泥盆统阿木尼克组、下石灰统城墙沟组,其中下元古界达肯大板群的岩性为斜长片麻岩、白云石英片岩、二云片岩等深变质岩系;上奥陶统滩间山群为浅海相基性-酸性火山喷发熔岩,有少量碳酸盐岩和碎屑岩夹沉积;上泥盆统阿木尼克组为断续式的分布,岩性为细砾岩夹砂岩透镜体和紫红色复成份砂岩;下石灰统城墙沟组为黄色、红色粉砂岩,细砂岩夹泥质灰岩。
(2)矿床地质特征:铅锌矿床位于柴北缘构造带的三级盆地内,在盆地的下部发育一系列同生断裂,滩涧山群包括火山岩沉积组和紫红色砂岩组,其中上部和下部都为火山岩沉积组,而中部为紫红色砂岩组,而岩性的组成与变质程度也是有所不同的,分别成型与岛弧火山环境和弧后盆地环境,火山岩的构造环境也有较大的差异,铅锌矿为一套富含碳质、石英绢云母片岩等,总体是以层状赋存于下部火山岩组的大理石中,大理石以厚层状为主。
(3)矿体特征:矿体的走向为连续型的。
其总体的趋势由北西向东南,规模是由大至小,探明的矿体超过了120个,参加储量计算的接近90个。
这些铅锌矿主要存在于大理岩边部或大理岩中,按照矿体的分布和结构形状等特点,可以将硫化矿体分为层状矿体和非层状矿体,其中层状矿体具有过渡性质,且随着矿体和大理岩等地质体的方向呈明显的分带状;而非层状矿体分布在深部,与层状矿体的郏县大体在29线附近,产于厚层大理岩中,与层状矿体有明显的不用矿床地质特征。
(4)铅锌矿石的组成和类型特征:铅锌矿石的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白铁矿、金银矿等形式,其中矿物的主要载体是方解
石和少量绢云母,并有少量的石英存在,其中换铁矿多分布于非层状矿体的外侧,块状磁黄铁矿长哟脉状分布的不规则黄铁矿,脉体宽约2cm左右,中间保留款1mm左右的方解石细脉,主要呈胶状或雾状。
方铅矿的断面为铅灰色,解理面为白色,常为半自形,粒度多介于0.05mm至9mm之间,硬度为2.73,比重介于7.23-7.47之间,呈稠密浸染和团块状的分布。
闪锌矿呈棕黑色、黑色,呈半透明状,其比重测量值为3.88-3.92,平均为3.90,闪锌矿的硬度为3.6-4,大多呈现为浸染状和细粒团块状,常与方铅矿和黄铁矿嵌生。
黄铁矿呈现为草黄绿色和金黄色,呈晶粒桩,粒度在0.4-0.9mm之间,最大的可以达到1.2厘米左右。
(5)铅锌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特征:岩相学特征:岩石中石英包裹体非常多样,分布非常杂乱,包裹体细小,主要是气液体包裹,气液比的大小不一,其中主要的类型为25左右,大气液比包裹体一般较少,与中、小气液比包裹体共存,说明可能存在着流体的沸腾,存在多期次叠加的强烈热液运动。
层状矿体中与金属矿物的流体包裹丰富,其个体体积相对较大,包裹体的气液比变化大,有20%-30%、5%、超过50%的情况,并且多叠加共生,流体发生沸腾作用,形成密密麻麻的包裹群体,其特征和管道流体非常接近,显微镜下观察到个别较大的气液比的气泡,类似于CO2的包裹体,但实际并不存在CO2包裹体。
非层状矿体与闪锌矿、方铅矿和黄铁矿等密切共生,包裹体较少,其分布的形态比较规则,以孤立状为主,个体较大,包裹体的气液比一般介于5%-10%.显微镜观察:本文中的研究矿床总的网脉状蚀变岩的石英流体包裹温度范围为112摄氏度至467摄氏度,包裹体冷冻的温度范围为0-19摄氏度,盐度平均值为9.34%。
3铅锌矿床的成矿规律
3.1矿床组成和演变
成矿物质包括硫同位素、铅同位素等元素,是矿床的基本组成元素,对矿床的表现有直接的影响。
而矿床的演变有多种形式,如非层状矿体的成矿流体-近喷口相,空间位置靠近,有剧烈的热液活动,温度为中-高温;网脉状蚀变岩成矿流体-喷流沉积,具有多期次的流体叠加和剧烈的热液活动,与管道流体非常接近,在430摄氏度发生沸腾;层状矿体的成矿流-沉积相,层状的包裹体和非层状的非常相似,形状丰富,具有强烈的热液活动特征,温度为中-高温,矿体液相表明与低温海水进行了混合,改变了流体的物理化学特性。
3.2成矿规律
铅锌矿床的成矿规律主要表现为集中形式:其一,成矿环境和分布具有规律性,规模大的碳酸盐岩矿多数在地台地区,含矿地层上多为石炭系、泥盆系、上震旦系等;其二,区域性断裂和断陷盆地明显控制铅锌矿带、矿床和矿田的分布,泥岩、细碎屑矿床呈线性分布,受区域性断裂控制;其三,矿床元素的组合复杂,单一的铅或锌矿床较少;其四,褶皱构造的分布比较普遍,有85%的矿床赋存于背斜构造中。
4结束语
我国的铅锌用量居世界前列,并且近年来呈现大规模开发利用的态势,但资源的有限性制约了其开采能力,因而要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角度去考虑资源的利用问题,研究铅锌矿床的成因、流体包裹体与成矿的规律对于有效的开发勘探铅锌矿产具有积极的意义,而此类的研究方法可以推广到其他地质矿产资源的研究中去,以便为拓展地质矿产资源的勘查利用提供借鉴性的理论方法。
参考文献
[1]祝新友,邓吉牛.锡铁山铅锌矿床网脉状蚀变岩管道相的识别与研究[J].地球化学.2007,36(1):37-38.
[2]张德会.矿物包裹体液相成分特征及其矿床成因意义[J].中国地址大学学报.17(6):677-688.
[3]张志坚,夏卫华,张文淮.锡铁山铅锌矿床有机包裹体及其研究意义[J].地球化学.1995,20(1):225-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