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神经
膀胱逼尿肌收缩
阴部神经 感受器(+)
后尿道
尿潴留
尿道内括约肌 (-)
外括约肌 (-)
排尿
.
尿频
54
Na-K交换
顺电-化 K+
学梯度
.
34
• 泌H+与泌K+呈负相关 • 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要排出一不份 • 对不能进食的病人适当补K,以免低K血症。
• 思考:酸中毒时血钾升高还是降低?
.
35
第二节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
• 一、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 (一)肾血流量的改变 • 1.自身调节:不依赖肾外神经支配,肾血流
(一)肾小球滤过的物质基础—充足的肾血 浆流量
• 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当动脉血压为80~180mmHg时,肾血流量 和肾血浆流量可保持相对稳定,不随动脉 血压的变化而变化。
.
10
(二)肾小球滤过的结构基础—滤过膜及其通透性 1.结构
.
11
2.滤过膜的通透性特征
• 机械屏障
半径<2.0nm能自由通过 半径在2.0-4.2nm,滤过量逐渐降低 半径>4.2nm不能通过
.
16
.
17
.
18
(三)肾小球滤过率
• 肾小球滤过率: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 的量。
• 正常成人约为125ml/min。
.
19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小管液流经 肾小管和集合管时,水和溶质被上皮细胞 重新吸收入血的过程。
• 原尿和终尿的比较: • 原尿量
=125ml/min×60min/L×24h÷1000=180 L,终尿1.5L,约99%的水被重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