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12
什么是逻辑学?逻辑学作为一门哲学学科,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
而随着现代科技与信息时代的到来,逻辑学也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
那么,什么是逻辑学?它又有哪些应用和价值呢?下面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一、逻辑学的概述逻辑学是研究推理、论证等一切思维活动的学科,它主要探讨如何正确地思考、推理,并构建系统化的思维框架。
逻辑学的核心在于推理。
推理是一种从已知到未知的过程,而逻辑学则是研究推理的正确性及其规则的学科。
逻辑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加系统地、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并剖析出思考、讨论和论证的正确方式。
逻辑学可以分为形式逻辑和实体逻辑两个方面,形式逻辑研究结构、规则和符号,而实体逻辑则研究具体的思考和论证内容。
二、逻辑学的应用1.科学研究:逻辑学在科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
科学家们需要进行严谨的逻辑分析和推理,才能更加准确地认识问题、研究实验数据,并得出准确的结论。
2.教育教学:逻辑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同时,逻辑学也可以指导教师课堂教学的展示方式和讲解方法。
3.公共管理:逻辑学的思考方式可以帮助管理人员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帮助政策制定者更加准确地制订政策。
三、逻辑学的价值1.提高思维能力:逻辑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深入、系统地思考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2.锻炼逻辑思考能力:逻辑学可以锻炼人们的逻辑思考能力,帮助人们更加理智地思考问题,并具备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表达能力:逻辑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更加恰当地使用语言,避免语言上的模糊和混乱。
4.防范谬误:通过学习逻辑学,我们能够理解什么是逻辑的错误和谬误,并能够避免在日常生活中犯下这些错误。
综上所述,逻辑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准确地认识世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逻辑学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可以应用于科学、教育教学、公共管理等领域。
因此,学习逻辑学是非常值得的。
逻辑学(完整)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和推理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人类思维活动的规律和方法,主要目的是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逻辑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由于逻辑的普遍性和实用性,逻辑学的研究一直延续至今天,并且在不同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逻辑学涉及到许多概念和原则,其中最基本的概念是命题。
命题是表述真假的陈述句,它要么是真的,要么是假的。
逻辑学认为,同一命题在不同上下文中的真假性是不变的。
逻辑学还研究命题之间的关系,例如包容关系、排斥关系、等价关系等等。
逻辑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推理。
推理是基于已知前提或综合其它信息得出结论的过程。
逻辑学要求推理具有必然性,即如果前提是真实的,那么推理的结论也应该是真实的。
逻辑学将推理分为演绎和归纳两种。
演绎是从前提中推断出必然的结论,归纳是从具体的信息中总结出一般规律。
逻辑学还研究推理的规则和方法,其中最著名的是三段论。
三段论是一种演绎推理方法,它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例如:所有人都会死,苏珊是一个人,因此苏珊将会死。
这种推理方法是有逻辑规律可循的,并且被广泛应用于语言、数学和科学等领域。
除了命题和推理,逻辑学还探究了许多其它概念和原则,如:真实性、合理性、有效性、一致性等等。
这些概念和原则都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思维素质和分析能力。
逻辑学在现代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科学领域,逻辑学可以帮助科学家进行严谨的推理和实验设计。
在商业领域,逻辑学可以帮助人们进行逻辑思维训练,以更好地解决问题和制定策略。
在教育领域,逻辑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思维和表达能力。
在法律领域,逻辑学可以帮助律师和法官进行论证和裁判,保障司法公正。
综上所述,逻辑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思维和推理能力,还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好处。
什么是逻辑学,我们如何理解逻辑学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和推理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命题、推理、证明、谬误等方面的问题。
逻辑学是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类思维和认识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逻辑学的概念和意义。
一、逻辑学的概念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和推理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命题、推理、证明、谬误等方面的问题。
逻辑学强调思维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主张用严密的逻辑方法来进行思考和推理,以此来探究真理和知识。
二、逻辑学的意义1. 推动人类思维和认识的发展:逻辑学研究思维和推理规律,推动人类思维和认识的发展,使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2. 帮助人们提高思维的合理性和正确性:逻辑学强调思维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帮助人们提高思维的品质和水平,使人们能够更好地处理和解决问题。
3. 促进人们发现和纠正思维的谬误和错误:逻辑学研究思维的谬误和错误,促进人们发现和纠正思维的谬误和错误,使人们能够更加客观地认识和理解世界。
4. 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规范:逻辑学建立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规范,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和指导,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5. 促进人类文化和精神的发展:逻辑学作为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人类文化和精神的发展,为人类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指导。
三、如何理解逻辑学1.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和推理规律的学科: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和推理规律的学科,它涉及到命题、推理、证明、谬误等方面的问题,强调思维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2. 逻辑学需要遵循科学的方法论和原则:逻辑学需要遵循科学的方法论和原则,强调用严密的逻辑方法来进行思考和推理,从而提高思维的品质和水平。
3. 逻辑学需要关注思维的局限性和问题:逻辑学需要关注思维的局限性和问题,需要注意到人类思维的局限性和偏见,从而进行适当的修正和调整。
4. 逻辑学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和融合:逻辑学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和融合,以更好地应用逻辑思维方法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逻辑学四大原理
逻辑学有四大基本原理,分别是:
1. 非矛盾律:一个陈述和它的否定陈述不能同时为真。
例如,如果说"今天是星期一"为真,那么"今天不是星期一"必定为假。
2. 排中律:对于任意的陈述,其本体和其否定二者必定有一个为真,而且只有一个为真。
例如,对于陈述"这杯水是冷的",
要么这杯水是冷的为真,要么这杯水不是冷的为真,二者必定有一个为真。
3. 含中律:对于一个复合陈述,如果它的某个组成部分为真,那么它本身就为真。
例如,如果有一个复合陈述"如果今天下雨,那么我就带伞",那么只要今天下雨,那么整个陈述就为真。
4. 归谬律:如果从假陈述出发,可以得出任何陈述,那么这个陈述是无效的。
例如,如果说"如果猫是哺乳动物,那么大象
可以飞",显然这是个错误的陈述,因为从假的前提无法得出
正确的结论。
这四大原理是逻辑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原理,它们为我们分析和推理事物的关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完整版)逻辑学教程逻辑学教程第⼀章导论第⼀节传统逻辑与现代逻辑⼀、“逻辑”的含义Logic在中国古代为“名学”、“辨学”、“理则学”、“论理学”1、含义:⑴指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⑵指某种特殊的理论、观点或者看问题的⑶⼈们的思维的规律性⑷指⼀门科学,即逻辑学、㈠、逻辑学的产⽣1、逻辑学发源地之⼀:古代中国“以名举定,以辞抒意,以说出故”2、逻辑学发源地之⼆:古代印度代表作:陈那《因明正确门论》商羯罗主《因明⼊正理论》3、逻辑学发源地之三:古希腊㈡、逻辑学的发展1、欧洲中世纪的逻辑学重演绎,轻归纳2、17世纪的逻辑学培根著作《新⼯具》3、18世纪到19世纪的逻辑学康德“形式逻辑”第⼆节逻辑学的研究对象⼀、认识与思维1、思维具有间接性2、思维具有概括性3、思维和语⾔密不可分⼆、逻辑形式与逻辑规律1、所有S都是P2、如果p,那么q3、所有的M都是P所有的S都是M所以,所有的S都是P4、如果p,那么qP所以,q三、演绎性与可靠性1、演绎推理的有效性:形式有效,前提真实2、归纳推理和类⽐推理的可靠性第三节逻辑与语⾔⼀、逻辑与语⾔(逻辑≠语⾔)逻辑是思维的内容,语⾔是思维的表达形式。
⼆、⾃然语⾔与⼈⼯语⾔⾃然语⾔:便于交流、沟通三、对象语⾔与元语⾔1、对象语⾔:作为讨论对象的语⾔2、元语⾔:⽤来讨论对象的语⾔四、学习逻辑学的意义1、逻辑学的性质:⼯具性、全⼈类性、基础性第⼆章概念第⼀节概念及其特征⼀、什么是概念1、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总是不全⾯的)2、属性是指事物的性质特点以及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3、事物与其属性是不可分离的,事物都具有⼀定的性质4、属性:⑴偶有属性⑵固有属性①⼀般属性②本质属性Ⅰ特有属性Ⅱ派⽣属性⼆、概念与语词、词项㈠、概念与词语之间的关系1、联系: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语词是概念的表达形式。
2、区别:⑴概念具有全民性,语词具有民族性⑵所以的概念都必须通过语词来表达,但不是所以语词都表达概念(如虚词不表达概念)⑶同⼀个概念可以⽤不同语词来表达(同义词)⑷同⼀个语词可以表达不同概念㈡、词项1、词项是现代逻辑的⼀个基本概念,它是概念和词形的统⼀,即表达概念的语词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1、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属性、是什么)2、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对象、有哪些)3、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4、概念的外延是⼀个类,同⼀类的对象叫做“类”,把从属于“类”的每个对象叫做“分⼦”,把⼀个“类”中包含的⼩类叫做“⼦类”第⼆节概念的种类⼀、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外延个数)1、单独概念是外延仅有⼀个单独对象的概念2、普遍概念是外延有2个或2个以上的概念3、从语⾔⾓度看,⽤专有名词和摹状词表达单独概念;同时⽤普遍名词、形容词、动词表达普遍概念※摹状词:通过对某⼀个别事物某⽅⾯特征的描述⽽泛指该事物的语词⼆、集合概念和⾮集合概念1、集合概念就是以事物的群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2、⾮集合概念就是不以事物的群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反映事物的类)3、⑴集合概念和⾮集合概念的判定要依据⼀定的语境⑵集合概念拥有的属性个体不⼀定具有;⾮集合概念所拥有的属性个体也必须具有⑶集合概念不具有传递性,在三段论中不能做中项三、正概念和负概念1、是否具有某种属性,具有则为正概念,不具有则为负概念例:正概念—⿊⾊负概念—⾮⿊⾊3、论域=相应的正概念+负概念四、实体概念和属性概念1、反映对象的是实体概念;反映属性的是属性概念第三节概念间的关系全同关系真包含关系属种关系相容关系真包含关系交叉关系概念间关系不相容关系反对关系全异关系⽭盾关系第四节概念间的限制和概括⼀、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1、具有属种关系的两个概念其内涵和外延之间具有反变关系,即:⼀个概念的外延越⼤、内涵越⼩;反之,外延越⼩、内涵越⼤⼆、概念的限制和概括1、定义:概念的限制是通过增加概念内涵以缩⼩概念的外延,由⼀个较⼤的概念过渡到⼀个外延较⼩的概念2、规则:(1)必须由属概念推衍到种概念(2)单独概念不能再限制三、概念的概括1、定义:概念的概括是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以扩⼤概念的外延,由⼀个外延较⼩的概念过渡到⼀个外延较⼤的概念2、规则:(1)由种关系推衍到属概念(2)哲学范畴不能再概括,如:物质、意识第五节定义⼀、定义及定义的结构1、定义是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法2、⼀个完整的定义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即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3、定义项通常由“是”、“就是”、“即”、“称为”、“是指”等语词来表达4、定义的公式是:Ds就是Dp⼆、定义的种类及下定义的⽅法1、真实定义(也叫属加种差⽅法)(1)公式:被定义项=种差+邻近属概念(2)具体步骤:第⼀,找到属概念第⼆,找到种差(即可以将被定义项所反映的对象与包含在同⼀属中其他种事物区别开来的特有属性或本质规定)第三,⽤种差限制邻近属概念以构成定义项第四,⽤适当的定义项联项将被定义项和定义项联结,形成⼀个完整的定义(3)不同的种差,从不同⾓度去揭⽰事物的特有属性(发⽣定义、性质定义、功⽤定义、关系定义)2、语词定义(1)说明的语词定义是对某个语词的已有的、并得到社会承认的意义作出解释、说明的定义【对字⾯意思作出解释】(2)规定的语词定义是⼈们通过约定对某个原有的或新出现的词赋予特定意义的定义三、定义的规则1、定义概念的外延和被定义概念的外延必须完全相等【定义过宽、定义过窄】2、定义不能循环【同语反复:定义项中直接包含被定义项(圆就是圆形的曲线);循环定义:定义项中间接地包含了被定义项(⽣命是有机体的新陈代谢)】3、定义应当⽤肯定的语句形式和正概念【定义离题】5、定义必须明确,不可以⽤⽐喻代替定义【定义含混:使⽤的语词含混不清;以⽐喻代定义:定义中运⽤了⽐喻】第六节划分⼀、划分及划分的结构1、划分就是以对象的⼀定属性为标准,将⼀个属概念分成若⼲个种概念,以明确其外延的逻辑⽅法2、划分由三部分构成:划分的母项、划分的⼦项和划分的根据3、母项:被划分的概念;⼦项:划分后得到的概念;根据:把母项划分为⼦项所依据的标准⼆、划分的类型1、⼀次划分和连续划分⼀次划分:只有母项和⼦项两层连续划分:把⼀个母项划分划分为若⼲个⼦项,再对⼦项进⾏划分2、⼆分法划分标准:以对象有⽆某种属性→【划分出来的是正概念和负概念】三、划分的规则1、划分所得各⼦项的外延之和必须全同于母项的外延→【⼦项和母项外延是全同关系】【划分不全、多出⼦项】2、每次划分的标准必须同⼀【多标准划分】3、划分的各⼦项之间必须互不相容→【划分出来的⼦项外延具有全异关系】【⼦项相容】?【多标准划分必与⼦项相容同时出现】四、划分、分解与列举1、分解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分解后的部分不具有整体的属性;划分后母项和⼦项是属种关系,⼦项具有母项的属性2、单独概念不能再划分,但可以再分解3、列举是划分的省略形式,是⼀种特殊的划分4、列举的规则:⑴每次列举的标准只能是⼀个⑵列举的各⼦项外延之间互不相容第三章命题逻辑第⼀节命题和推理概述⼀、命题及其特征1、命题:⽤语句来反映事物情况的思维形式2、命题的特征:(1)任何命题都有所陈述→【断定性】(2)任何命题都有真假→【真假性】→【主要特征】⼆、命题与判断1、区别(1)命题只是对事物情况的陈述,⽽判断是对事物情况的断定,也就是对陈述事物情况的命题的断定(2)命题⽐判断的外延要⼴,包括已被断定的命题——判断和未被断定的命题——⾮判断【命题⽐判断的外延⼤,命题具有主观性】三、命题与语句1、虽然命题都通过语句来表达,但并⾮所有语句都表达命题⼀般来说,陈述句直接表达命题,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不直接表达命题(反问句也是表达命题)2、同⼀命题可以⽤不同的语句来表达3、同⼀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命题4、命题是描述事件的语句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命题属于思维范畴,语句是⼀种符号】四、命题形式及种类1、命题形式:⑴所有的⾦属都是导体→【所有的S都是P】⑵法律与道德是相联系的→【a与b有R关系】⑶他或者是医⽣,或者是教师→【P或者q】⑷如果明天不下⾬,那么我们就组织学⽣去博物馆参观→【如果P,那么q】2、命题形式的种类?(1)根据命题是否有模态词→(可能、应该、则、必须等)命题模态命题⾮模态命题(2)划分关键是逻辑变项逻辑变项是概念→简单命题逻辑变项是命题→复合命题简单命题性质命题关系命题命题复合命题联⾔命题假⾔命题选⾔命题负命题五、推理及其分类1、推理是⼀个命题序列,它从⼀个或⼏个已知命题推出⼀个新命题的思维形式2、推理的结构:P,所以,Q ?【前提,逻辑标志“所以”,结论】3、推理的分类:(1)前提和结论之间是否有蕴涵关系:必然性推理(演绎推理、完全归纳推理);或然性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类⽐推理)(2)思维进程⽅向的不同:演绎推理→【从⼀般到特殊】归纳推理→【从特殊到⼀般】类⽐推理→【从特殊到特殊】*(3)前提数量的不同: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第⼆节联⾔命题及推理⼀、联⾔命题1、联⾔命题是陈述若⼲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命题2、形式:p并且q(p、q都表⽰命题) ,也可表⽰为合取式:p∧q(p合取q)⼆、联⾔推理(⼀)分解式公式:(p∧q)→p(⼆)组合式公式:(p,q)→p∧q第三节选⾔命题及其推理★既然命题反映情况,那么选⾔命题是反映若⼲事物中⾄少⼀种情况存在的命题⼀、相容选⾔命题⼀个⼆肢的相容选⾔命题的形式是:p或者q,也可表⽰为析取式:p∨q⼆、相容选⾔推理1、否定肯定式:蕴涵式:(p∨q)∧┐p→q※⽆效的推理形式即肯定否定式2、析取附加式:蕴涵式:p→p∨q【两条规则】①否定⼀部分选⾔⽀,就要肯定另⼀部分选⾔⽀②肯定⼀部分选⾔⽀,不能否定另⼀部分选⾔⽀三、不相容选⾔命题★陈述若⼲事物情况中有且仅有⼀个为真的命题【排斥同真】⼀个⼆肢的不相容选⾔命题的形式是:p要么q,也可表⽰为析取式:p q(p 不相容析取q)四、不相容选⾔推理★不相容选⾔推理是前提有⼀个是不相容选⾔命题,并且根据不相容选⾔命题的逻辑性质进⾏的推理。
绪论第一节传统逻辑与现代逻辑1、逻辑: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某种特殊的理论、观点或看问题的方法;思维的规律、规则;逻辑学。
2、逻辑的分类:传统(形式)逻辑、现代逻辑。
3、传统逻辑的产生:发源地有古代中国(明辨之学)、印度(因明)和希腊(主要诞生地,亚里士多德在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演绎..逻辑系统)。
演绎是指必然性推理,正确的前提、形式必然推出正确的结论。
3、传统逻辑的发展:培根提出了归纳法“真正的归纳法”;1662年《波尔·罗亚尔逻辑》;康德“形式逻辑”。
第二节普通逻辑的对象1、“思维”就是人在脑子中运用概念以作判断和推理的功夫。
2、思维的逻辑形式就是不同内容的命题和推理自身所具有的共同结构,即内容的形式。
例:所有(常项)S(变项)都是(连接项)P(变项)任何逻辑形式都包含两个组成部分:逻辑常项、变项。
第三节推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1、在一个演绎推理中,当所有的前提为真时,其结论必然为真。
这样的演绎推理形式就是有效的,否则便是无效的。
2、推理的有效性,指的是推理形式的有效或无效,它只是与推理形式有关,而与推理前提的内容的真或假是无关的。
第四节逻辑与语言1、自然语言是在社会长期发展中形成的、人们日常使用的语言,如汉语、英语等各民族语言都是自然语言。
2、人工语言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在自然语言的基础上人工构造的表意符号系统,又称为符号语言。
3、普通逻辑是一门具有较高抽象性的科学,在这一点上,它和语法很相似。
普通逻辑的抽象性质使它与数学更相似。
简单命题的基本要素——概念第一节概念及其特征一、什么是概念1、概念的定义:是对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是思维的细胞,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终点。
2、概念的形成: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经过验证、阶段性成立、发展(客观事物的变化也会带来概念的发展变化)。
二、概念与语词、词项1、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二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但概念和语词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①任何概念都必须要通过语词来表达,但并不是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如虚词不表达概念。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思维规律、思维方法和论证的科学。
论述一:逻辑逻辑是英语logic的音译词,它起源于古希腊文λογοδ(逻各斯),原意为思想、言辞、理性、规律性等。
到了近代,欧洲用“逻辑”一词来指称研究推理或论证的学科,一直沿用至今。
在现代汉语中,“逻辑”是个多义词,语义大致有如下几种:(1)指客观事物的规律、规律性。
例如,我们要研究中国建设的逻辑。
(2)专指思维的规律、规则。
例如,说话写文章要讲逻辑。
(3)指某种特别的理论或观点(往往含贬义)。
例如,明明是侵略,却说成是友谊,这是强盗逻辑。
(4)指逻辑学。
例如,各个专业的大学生都应当学习逻辑。
论述二:思维思维与人的认识活动密切相关。
人的认识活动,即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人的认识发展,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程。
感觉、知觉与表象,属于形象思维与感性认识的阶段;概念、判断与推理,属于抽象思维与理性认识的阶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它是最初级的认识过程。
例如,当苹果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时,我们通过视觉可以反映它的颜色;通过味觉可以反映它的味道;通过嗅觉可以反映它的气味;同时,通过触觉可以反映它的质感。
人正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各种感觉认识到事物的各种属性。
感觉不仅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且也反映我们身体各部分的运动和状态。
例如,我们可以感觉到双手在举起,感觉到身体的倾斜,以及感觉到肠胃的剧烈收缩等等。
感觉虽然是一种极简单的认识过程,但它在我们的生活实践中却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了感觉,我们才可以分辨外界各种事物的属性,才能分辨颜色、声音、软硬、粗细、重量、温度、味道、气味等,才能了解自身各部分的位置、运动、姿势、饥饿、心跳,有了感觉,我们才能进行其它复杂的认识过程。
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例如,当苹果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时,我们认识到的不只是某种颜色,而是一个具有颜色、香味、硬度...的苹果,这就是知觉。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逻辑学的对象一、逻辑一词的来源逻辑一词是英文单词“logic”的音译,英文“logic”源于希腊文“λογοδ”(逻各斯),其原意是思想、言辞、理性、规律等。
二、逻辑一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里,逻辑是个多义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可以表达以下四种含义:(1)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2)某种特殊的理论、观点或看问题的方法;(3)思维的规律;(4)指逻辑学这门科学。
三、逻辑学的定义广义: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和逻辑方法的科学;狭义:研究推理形式的有效性的科学。
四、思维的形式结构思维是认识的理性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概念,并用其构成判断(命题)、推理和论证。
三种基本的思维形式:概念——命题——推理思维的形式结构:又称为思维的逻辑形式,是指思维在抽象掉具体内容之后具有的共同结构。
思维的形式结构是思维内容的存在方式、联系方式,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组成。
逻辑常项是指思维形式中的不变部分,它决定思维的逻辑内容,是区分不同种类的逻辑形式的唯一依据。
逻辑变项是指思维形式中的可变部分,它容纳思维的具体内容。
例如:所有金属是导电的。
所有大学生是公民。
所有鲸是哺乳动物。
思维内容不同但具有共同的思维形式结构所有S 是P (常项)(变项)(常项)(变项)第二节逻辑、思维、语言一、逻辑、思维、语言三者的关系逻辑语言思维二、自然语言与人工语言自然语言: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日常使用的语言,如汉语、英语等。
特点:语义的丰富性和模糊性。
人工语言:人为构造的表意符号系统,即符号语言。
特点:语义的单一性和精确性。
如:自然语言“如果天气好,那么我们就去爬山。
”可用人工语言“p→q”表示。
传统逻辑用自然语言,现代逻辑用人工语言。
三、对象语言与元语言对象语言:作为讨论对象的那种语言。
对象语言一般指称客观事物。
元语言:用来讨论对象语言的那种语言。
常指称语言本身。
例如:一本用汉语写的英语语法或日语语法书。
逻辑学入门88个逻辑学常识1. 逻辑学是研究推理的科学。
2. 推理是一种根据已知的事实或命题推出未知的结论或命题的过程。
3. 逻辑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但它也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4. 逻辑学中的命题是一个陈述性语句,可以被判断真或假。
5. 逻辑学中的推理分为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两种。
6. 演绎推理是从一些已知前提出发,通过逻辑规则推出一些新的命题。
7. 归纳推理是从已知的一些例子或情况中推出一般性结论。
8. 逻辑学中的关键词包括命题、真值、命题连接词、量词、谓词等等。
10. 真值是除了命题真假本身以外的事实真假,即某个命题在给定的情境中的真假情况。
11. 命题连接词是用于连接两个或多个命题的词语,例如“与”、“或”、“非”等等。
12. 量词是用于表达命题涉及的对象数量的词语,例如“全部”、“存在”等等。
14. 逻辑学中的推论规则包括假言推论、模态三段论、单取式三段论等等。
15. 假言推论是根据一个条件语句的真值和另一个命题的真值推出一个结论的推论规则。
16. 模态三段论是基于模态逻辑的推论规则,用于推出一个含有模态词的命题的真值。
18. 逻辑学中的演说规则包括排中律、矛盾律、归谬规则等等。
19. 排中律是一个经典逻辑原理,它指出任何命题或它的否定必然为真。
21. 归谬规则是一个演化规则,用于判定一个推理是否归于谬误。
22. 逻辑学中的一些常见谬误包括陈词滥调、非真正二选一、虚假假设、拉格朗日中间情况等等。
23. 陈词滥调是一种无意义的语言形式,常常用于误导听众。
24. 非真正二选一是一种谬误,通常用于在两种不同的选择之间强制进行选择。
25. 虚假假设是一种谬误,它基于一个无法证明的假设来推导结论。
26. 拉格朗日中间情况是一种谬误,它指出两种事物之间的中间情况是基于一个假设的,这个假设并没有得到充分证明。
27.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不仅包括语言推理,还包括非语言推理。
28. 非语言推理是指不使用语言的思维方式,如图像推理和空间推理。
逻辑学概述一、逻辑学渊源和定义逻辑学的三大源头:古希腊的形式逻辑、中国先秦时期的“名学”以及印度佛教中的“因明”。
逻辑是一门研究思维形式和规律的科学。
原名“薛明”、“辨薛”、“论薛”。
逻辑一词主要有三个应用领域,它们之间有着潜在的概念上的统一性。
首先是语言和语言的领域,包括发言、演说、描述、陈述、(用语言表达的)论证等等;其次是思想和思维过程的领域,包括思考、推理、解释、说明等等;第三是世界,即我们所言说、所思想的对象,包括构造原理、公式、自然法则等等。
二、逻辑分支逻辑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学科群,其分支主要包括如下:1.传统逻辑: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
2.经典逻辑:二值的命题演算与谓项演算。
3.扩展的逻辑:模态逻辑、时态逻辑、道义逻辑、认识论逻辑、优选逻辑、命令句逻辑、问题逻辑。
4.反常逻辑:多值逻辑、直觉逻辑、量子逻辑、自由逻辑。
5.归纳逻辑。
6.思辨逻辑。
三、逻辑学的演变1.“同中辩异”的认识方法,就是指认识一类事物的共性到认识一类事物之间的差异性或者个别特殊性的推理方法,是一种演绎推理的思维形式。
2.“善譬”实际上是由已知者向未知者论证的一种演绎推理方法,已知者对甲乙两种事物的共性是已知的,而未知者则只知甲不知乙,因而已知者才有可能用已知的甲来喻未知的乙,使未知者也知道乙。
这是我国古代学者在论证中常用的一种推理证明形式。
3.“二难推论”,是辩论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方法,特点是把二难推理的各种形式作为确立己见、反驳他人主张的工具。
4.“杀盗非杀人”。
盗贼也是人,杀死盗贼怎么不是杀人呢?推理形式,“或、假、效、辟、侔、援、推”等。
侔式推理的五种情况,即“是而然”、“是而不然”、“不是而然”、“一周一不周”、“一是一非”,并对这五种情况分别作了分析。
“杀盗非杀人”就属于“是而不然”。
5.“矛盾之说”主要是针对具有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具有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不能同真,而不是在说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只能一真一假。
逻辑学16个公式肯定前件论式(p →q) ; p ├q 如果p 则q; p; 所以, q否定后件论式(p →q) ; ¬q ├¬p 如果p 则q; 非q; 所以,非p假言三段论式(p →q) ; (q →r) ├(p →r) 如果p 则q; 如果q 则r; 所以,如果p 则r选言三段论式(p ∨q) ; ¬p ├q 要么p 要么q; 非p; 所以, q创造性二难论式(p →q)∧(r →s) ; (p ∨r) ├(q ∨s) 如果p 则q; 并且如果r 则s; 但是要么p 要么r; 所以,要么q 要么s破坏性二难论式(p →q)∧(r →s) ; (¬q ∨¬s) ├(¬p ∨¬r) 如果p 则q; 并且如果r 则s; 但是要么非q 要么非s; 所以,要么非p 要么非r简化论式(p ∧q) ├p p 与q 为真; 所以,p 为真合取式p, q ├(p ∧q) p 与q 分别为真; 所以,它们结合起来是真增加论式p ├(p ∨q) p 是真; 所以析取式(p 或q)为真合成论式(p →q) ∧(p →r) ├p →(q ∧r) 如果p 则q; 并且如果p 则r; 所以,如果p 是真则q 与r 为真德·摩根定律(1) ¬(p ∧q) ├(¬p ∨¬ q) (p 与q)的否定等价于(非p 或非q)德·摩根定律(2) ¬(p ∨q) ├(¬p ∧¬ q) (p 或q)的否定等价于(非p 与非q)交换律(1) (p ∨q) ├(q ∨p) (p 或q)等价于(q 或p)交换律(2) (p ∧q) ├(q ∧p) (p 与q)等价于(q 与p)结合律(1) p ∨(q ∨r) ├(p ∨q) ∨r p 或(q 或r)等价于(p 或q)或r结合律(2) p ∧(q ∧r) ├(p ∧q) ∧r p 与(q 与r)等价于(p 与q)与r分配律(1) p ∧(q ∨r) ├(p ∧q) ∨(p ∧r) p 与(q 或r)等价于(p 与q)或(p 与r)分配律(2) p ∨(q ∧r) ├(p ∨q) ∧(p ∨r) p 或(q 与r)等价于(p 或q)与(p 或r)双重否定律p ├¬¬p p 等价于非p 的否定换位律(p →q) ├(¬q →¬p) 如果p 则q 等价于如果非q 则非p实质蕴涵律(p →q) ├(p ∨q) 如果p 则q 等价于要么非p 要么q实质等价律(1) (p ↔q) ├(p →q) ∨(q →p) (p 等价于q) 意味着,要么(如果p 是真则q 是真)要么(如果q 是真则p 是真)实质等价律(2) (p ↔q) ├(p ∧q) ∨(¬q ∧¬p) (p 等价于q) 意味着,要么(p 与q 都是真)要么(p 和q 都是假)输出律(p ∧q) →r ├p →(q →r) 从(如p 与q 为是真则r 是真)我们可以证明(如果q 是真则r 为真的条件是p 为真)。
逻辑学的基本概念
逻辑学是一个哲学分支学科。
其是对思维规律的研究。
逻辑和逻辑学的发展,经过了具象逻辑—抽象逻辑—具象逻辑与抽象逻辑相统一的对称逻辑三大阶段。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学科。
所有思维都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思维内容是指思维所反映的对象及其属性;思维形式是指用以反映对象及其属性的不同方式,即表达思维内容的不同方式。
从逻辑学角度看,抽象思维的三种基本形式是概念,命题和推理。
逻辑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逻辑学指:研究推理的科学,即只研究如何从前提必然推出结论的科学。
广义的逻辑学指:研究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的逻辑方法的科学。
广义逻辑学研究的范围比较大,是一种传统的认识,与哲学研究有很大关系。
整个逻辑学科的体系非常庞大复杂,如:传统的、现代的和辩证的、演绎的、归纳的和类比的、经典的和非经典的,等等。
但是,它再庞杂也有相通的地方,例如:构建判断的方法;进行必然性推理;认同逻辑真理或逻辑规律等。
逻辑学作为一门科学的逻辑,是既古老又年轻的。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它有三大源泉:古希腊的形式逻辑,中国先秦的名辩逻辑,古印度的因明。
简介逻辑学的定义和作用逻辑学是一门科学研究推理、论证和思维规律的学科。
它以分析和评估推理形式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为核心内容,以及研究正确思考和有效沟通所必须的基本规则。
逻辑学的作用在于帮助人们加深对真理和谬误的理解,并提供一种系统的工具和方法,用于推理、分析和解决问题。
1. 逻辑学的定义逻辑学是一门关于推理思维规律的科学,它研究的对象是思维和推理的结构、形式和功能。
逻辑学考察逻辑原则和逻辑关系,帮助人们理清思维中的逻辑细节,从而使思考更加准确和有效。
逻辑学起源于古希腊时期,一直以来都是哲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2. 逻辑学的作用逻辑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术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逻辑学的几个主要作用:2.1 推理和论证的准确性逻辑学帮助人们分析和评估推理和论证的准确性。
通过学习逻辑学,我们能够识别错误的推理方式,避免被不正确的论证所误导。
逻辑学让我们能够运用正确的推理方法和论证结构,增强我们的说服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2 分析和解决问题逻辑学也教会人们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
它提供了一种系统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的本质,并从中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
逻辑学关注问题的逻辑结构和关系,帮助我们立足于事实、逻辑和合理性,辅助我们做出明智的决策。
2.3 批判性思维的提升逻辑学的学习也有助于培养人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逻辑学的训练,我们能够辨别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能够更好地评估观点和论据的有效性。
这使得我们能够不受不合理论证的误导,培养独立和理性的思考能力。
2.4 沟通和表达的清晰度逻辑学对于沟通和表达的清晰度有重要的影响。
学习逻辑学可以使我们更加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思维的连贯性,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并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思维过程。
逻辑学训练还可以帮助我们避免歧义和混淆,确保我们的观点和意图能够准确地传达给他人。
3. 结论逻辑学的定义和作用对于我们全面提升推理和思维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沟通技巧具有重要意义。
它是一门实用且普遍适用的学科,无论是在学术研究、日常生活还是职场中,逻辑学的理论和方法都能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帮助。
逻辑学第一章徐伦易逻辑与逻辑1。
现代汉语中逻辑的共时意义在不同的语境中有许多含义(1)指(一些)理论和观点(2)指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3)指人类主观思维的规律(4)指(作为一门学科)逻辑科学的例子:(1)在一些人看来,杀害占领他国领土的人是他们为解放这个国家的人民而必须付出的代价,杀害占领国人民的反抗是一种恐怖主义,这真是奇怪的逻辑(2)制造麻烦,失败,再制造麻烦,再失败,然后死去。
这是反动派的逻辑。
(3)你没有在辩论中击败你的对手,不是因为你观点的逻辑性不强,而是因为你的发言不清楚。
(4)文化工作者应该学会一些逻辑(5)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中国革命的逻辑发展。
(6)列宁讲话中的逻辑似乎是一根万能的触须,从四面八方用钳子夹住你,使你无法逃脱。
你要么投降,要么彻底失败。
虚构和夸张是文学创作的必要手段,但它们从未脱离现实生活的逻辑。
他们的目的是更普遍、真实和典型地表达事物的本质(8)普及逻辑应关注大面积大数量的中学生他们年轻,精力充沛,记忆力强,善于接受。
2.逻辑的研究对象1)(一般意义)逻辑的研究对象:思维形式的结构、思维规律和一些思维方法2)思维:理性工具①思维作为一个符号信息系统,具有两种功能:规则(逻辑)处理和交换系统本身的信息,作为传递信息的工具(语言);②思维特征: 概括性、间接性,离不开语言3。
逻辑科学,形式逻辑,普通逻辑,传统逻辑1)逻辑科学数学逻辑(数理逻辑)辩证逻辑2)形式逻辑:传统逻辑的演绎部分及其现代形式逻辑传统演绎逻辑3)普通逻辑的数理逻辑基础知识部分简单归纳逻辑4。
逻辑本身的功能并不能直接解决任何实际问题。
任何理性的思考和表达都离不开逻辑(1)逻辑的认知功能例:经验法则知识的形成①理解某些事物的某些性质并判断它是否能扩展到所有事物(2)运用归纳形成普遍理解(3)区分普遍知识是偶然性还是必然性(4)广义应用理论的演绎解释(2)逻辑表达:证明和反驳例1:命题所有的藤蔓都是落叶公式:所有的阔叶植物都是落叶,所有的藤蔓都是阔叶植物,所有的藤蔓都是落叶例2:诡辩命题狗可以是羊|关于199公式:羊是四足动物,所以狗可以是羊。
如何学好逻辑(1)理解逻辑的特点,把握形式结构的核心,处处从形式的角度思考问题(2)掌握各部分的基本概念,深入思考这些概念的意义和功能,以及与其他概念和内容的联系(3)必须记住主要的逻辑规则,理解这些基本的逻辑知识。
(4)要掌握逻辑的方法,逻辑方法总是与逻辑的应用最密切相关,所以我们应该在应用和实践中学习。
所有名词都可以用作主语。
(2)所有商品都有使用价值(3)所有生物都必须进行新陈代谢所有的都是PSP。
常数二项式逻辑的起源1。
逻辑的词源:希腊语(1)希腊语λ?γο?(徽标):法律、理念?意思是(2)西塞罗(BC106?ABC43)是第一次被使用吗?λλλλχλ指论证(3)亚历山大是第一个在3世纪使用它的人?“λ ι γ ι χ ν”指的是逻辑(4):逻辑的现代翻译。
这种翻译命名法的名字起源于希腊,是逻各斯的一个转折。
标志有一个名字和两个意思。
记住,“出口”这个词是以它命名的。
理论是学习理论,本研究的逻辑是学习一切规律的方法,而对一切研究的研究都可以被称为其深刻而广泛的意义,这就是名称翻译。
、伊织、薛智树也是严复的《目乐铭学》2。
人类历史上逻辑的一般起源推理的意义:人与人之间的一方,通过一个象征性的表达过程,使另一方能够根据他们所生活的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协议,自主地形成一种命题态度。
不同的推理方式: 令人信服,不令人信服,简洁,复杂,正式和非正式?-?-3。
古希腊逻辑的起源(1)古希腊的历史环境(2)?辩证法?+/-1)智者派的出现和发展(公元前5-公元前4世纪智者派《尤利西斯》(2)赫拉克利特(公元前530-公元前470)?辩证法?至于矛盾的本体论,它使用了矛盾的表达③柏拉图(公元前427-公元前347)?辩证法?分类方法概念定义方法矛盾二分法例子:狄俄尼索斯诡辩你说你有一只狗,对吗?是的,克里西佩斯说,有一只邪恶的狗他有一只小狗吗?是的,小狗就像他一样。
这条狗是他们的父亲吗?是他说,我看见他和小狗的妈妈在一起不是你的吗?是的,他真的是我的?他是一个父亲,他又是你的,所以他是你的父亲,小狗是你的兄弟。
(3)亚里士多德(BC384-BC322)工具论的创立著作“工具论”、“范畴章”、“解释章”、“章前分析”、“章后分析”、“论证章”和“诡辩章”包括:①范畴:实体、数量、性质、关系、活动、痛苦、地点、时间、姿势、情境2命题:真或假句子简单、复合、肯定、否定、单一、完整、模态3三段论:如果所有的阔叶植物都是落叶的,所有的藤蔓都是阔叶的那么所有的藤都是落叶的(经过分析98b5-10)图式:如果所有的B都是A,所有的C都是B,那么所有的C就是A④模态三段论的一个例子:所有的B都必须是A,所有的C都必须是B,那么所有的C都必须是A⑤证明亚里士多德的信念,即一个事实的科学知识只有当我们知道事实的真正原因并且事实本身是不可避免的时候才是可用的这里的前提一定是真的⑥矛盾思维规律的基本规律:在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同一事物不能有也没有一定的属性。
(形而上学1005b18-21)两个矛盾的命题不能同时成立(形而上学1011b13-14)排除中间法则:如果我们必须肯定或否定任何东西,那么肯定和否定都不能是错误的。
(形而上学1005b18-21)⑦归纳法简单列举法“论证”完全归纳法“分析前篇”显然我们必须通过归纳法知道最初的前提,因为通过知觉产生共同相的方法是归纳法(后分析中的100b3-5)逻辑起源于亚里士多德。
在他看来,这是一门已经完成的科学。
康德(4)工具论在古希腊的发展(1)逻辑理论证伪,麦哲伦学派(公元前3世纪)和芝诺(公元前336-公元前264)的命题选择,(2)伊壁鸠鲁主义(公元前341-公元前270)“规范”:真命题的构成和真理标准的研究(3)欧几里德(公元前330-公元前275)“几何元素”4。
中国古代逻辑的起源(1)百家争鸣历史时期名与实的关系探讨(2)儒家专有名词概念(3)著名艺术家公孙紫龙的思想(约公元前325-公元前250) ①作品:白马篇、物论、通变论、白坚论、名实论、迹楼②论文:白马非马,故名白色,故名色也名字和数字不是名字和颜色。
因此,据说白马不是马。
如果你想要一匹马,你可以得到一匹黄色的黑马。
对于白马来说,黄黑马不行(4)墨家的逻辑思想(1)著作:《墨经》(墨家论辩):《经上》、《经下》、《经上》、《经下》、《大曲》、《小曲》(2)义: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形式逻辑体系已确定5。
印度古代逻辑的起源和发展(1)印度逻辑的来源:李政①背景:婆罗门教,婆罗门教,六大哲学流派(2世纪),密曼查经,密曼查经,奥义书,吠檀多,数论经,数论经,瑜伽经,圣伦经,圣伦经,李征经,李征经,李征经,16句义(16真理)(1)指对事物的理解,有呈现量(知觉)、具体量(推理)、声音量(类比)和隐喻量(证言)(2)指知识的对象,我、身体、根、环境、睡眠、意义、作业、烦恼、有、果、苦、解脱十二种(3)疑问它指的是怀疑,当事物的本质没有被清楚地认识时的心理状态。
(4)使用指消除疑虑,即理解的目的。
(5)隐喻引用一个实例(6)斯坦指宗彝主义、学派或个人(7)分行指的是五种实践,即由五个方面组成的推理形式:案例(话题)、原因(原因)、隐喻(例子)、组合(应用)和结论(结论)(8)思考与选择反证法推理,即通过指出假设对立的悖论来表明主题的正确性。
(9)决定指对事物本质的确定(10)上指基于逻辑规则的主题讨论。
(十一)争议的含义它指为了坚持自己的话而进行的诡辩。
(12)坏意思指只反驳对方的论点,而不提出自己的论点的辩论。
(13)可能原因有五种似是而非的理由:不确定的、相反的、类似的问题、类似的立法、过时的等等。
(14)困难和困难它指的是故意曲解对方的话,使反驳变得困难。
(15)上指利用错误的理由得出错误的结论来反对和消灭辩论中的敌人(16)坠落它指的是导致辩论失败的各种情况。
(2)尹铭出现的背景(1):佛教(2)的含义:因为:建立一个主题的原因和理由如下:知识,五个学科:宣言,巧工,药方,尹铭和内明。
三种逻辑的发展1。
传统演绎逻辑的发展中世纪逻辑的缓慢发展(15世纪)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成为证明上帝存在的工具彼得·阿贝尔德(1079-1142)罗伯特·阿贝尔德(1193-1280)威廉·奥康(?-1349)等。
命题范畴词、意义、实质指称(相当于指称的词)和形式指称(相当于使用的词)、推理关系、命题逻辑推理及其规律的发现2。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归纳逻辑的创始人1,《学习大复兴的新工具论》(16XXXX提出的不完全定理),标志着数理逻辑的基本理论,即一阶逻辑的基本理论问题,都已解决。
逻辑演算、证明理论、公理、集合论、递归理论模型理论3)数学逻辑不同于传统逻辑的特点(1)将思维、推理归结为数学演算②建立符号语言(人工语言)来代替自然语言来表达逻辑规律③公理完整性研究方法④数学方法、理论和知识的初等数论、集合论4。
辩证逻辑| (1991)黑格尔(1770-1831)思辨逻辑:形式本体论客观逻辑:本体论主观逻辑:形式逻辑和认识论2)马克思辩证逻辑3)当代发展中的辩证逻辑第二章概述概念1。
概念的含义:思维形式(1)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2)作为主观思维对象的客观事物(2)思维对象的属性:性质和关系(3)本质属性:决定这种事物为什么是这种事物而不是另一种事物的属性(有区别和确定性)(二元性:一个对象可能具有或不具有的属性)(固有属性:一个对象必须具有但不是唯一的属性)儿童已经学习了一些概念狗是一个大概念。
黑狗和黄狗是较小的概念。
他家的黄狗是具体的人,这个概念抛弃了很多东西,男人和女人的区别,只有其他动物的区别除了张三和李四,谁见过其他人没有人能看到房子的概念,只有水泥房子,天津的外国建筑和北京的四合院。
(《毛泽东建国以来手稿》,第1卷,第492页)2。
概念和单词,术语(1)含义概念: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单词:语言中的单词和短语(术语:逻辑结构中的概念)(2)联系: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3)区别:①所有概念都必须通过单词来表达。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词都能表达概念内容词的意思。
表达概念的虚词只有语法功能,没有实际意义。
他们不表达概念②同一个单词可以表达几个不同的概念(一词多义)。
例如,成人、小人、朋友和逻辑③同一种概念可以用同一种民族语言中不同民族语言之间的不同词语来表达。
例如,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土豆,土豆,土豆蛋;死亡,思考:不同国家的语言,或同一国家的语言,能在不同的领域或不同的思想体系中被理解吗?对概念内涵与词义关系的两种理解(1)不同于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