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40.30 KB
- 文档页数:7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12.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一. 教材分析《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即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这一性质是几何中的基本概念,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几何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引入角的平分线,引导学生探究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角的概念、线段的概念以及一些基本的几何性质。
但是,对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引导、探究、实践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能够运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2.难点:如何运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设疑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2.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总结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3.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PPT、几何模型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笔记本、尺子、圆规等学习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的课题,如:“在平面上有两个点A和B,如何找到一点C,使得AC=BC?”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运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一)教学目标1、应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识,解释角平分线的原理.2.会用尺规作一个已知角的平分线.教学重点利用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教学难点角的平分线的作图方法的提炼.教学过程Ⅰ.知识回顾问题1:三角形中有哪些重要线段.问题2:你能作出这些线段吗?Ⅱ.合作探究思考:右图是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其中AB=AD,BC=DC.将点A放在角的顶点,AB和AD沿着角的两边放下,沿AC画一条射线AE,AE就是角平分线.你能说明它的道理吗?要说明AC是∠DAC的平分线,其实就是证明∠CAD=∠CAB.∠CAD和∠CAB分别在△CAD和△CAB中,那么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就可以了.看看条件够不够在△ABC和△ADC.因为所以△ABC≌△ADC(SSS).所以∠CAD=∠CAB.即射线AC就是∠DAB的平分线.这种平分角的方法告诉了我们一种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
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已知:∠AOB.求作:∠AOB的平分线.作法:(1)以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OA、OB于M、N.(2)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MN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OB 内部交于点C.(3)作射线OC,射线OC即为所求.议一议:1.在上面作法的第二步中,去掉“大于MN的长”这个条件行吗?2.第二步中所作的两弧交点一定在∠AOB的内部吗?总结:1.去掉“大于MN的长”这个条件,所作的两弧可能没有交点,所以就找不到角的平分线.2.若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MN的长为半径画两弧,两弧的交点可能在∠AOB•的内部,也可能在∠AOB的外部,而我们要找的是∠AOB 内部的交点,•否则两弧交点与顶点连线得到的射线就不是∠AOB的平分线了.3.角的平分线是一条射线.它不是线段,也不是直线,•所以第二步中的两个限制缺一不可.4.这种作法的可行性可以通过全等三角形来证明.思考如图,任意画一角∠BAC,做出∠BAC的角平分线AP,在AP上任取一点O,过点O画出OA,OB的垂线,分别记垂足为E,D。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会用尺规作一个角的平分线,知道作法的合理性.2.探索并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3.能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解决简单问题.二、教学重难点:1、探索并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2、证明以文字命题形式给出的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下图是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其中AB =AD,BC =DC,将点A 放在角的顶点,AB和AD沿着角的两边放下,沿AC画一条射线AE,射线AE就是∠DAB 的平分线.你能说明它的道理吗?师生活动:教师启发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释平分角的仪器的工作原理.(二)合作探究,形成知识问题1 从利用平分角的仪器画角的平分线中,你受到哪些启发?如何利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的平分线?师生活动:师生分别在黑板和练习本上利用直尺和圆规作∠AOB的平分线.教师与学生共同归纳,得出利用尺规作角的平分线的具本方法.如果学生没有思路,教师可作如下提示:1.在用平分角的仪器画角的平分线时,把仪器放在角的两边,仪器的顶点与角的顶点重合,且仪器的两边相等(AB=CD),怎样在作图中体现这个过程呢?2.在平分角的仪器中,BC=DC,怎样在作图中体现这个过程呢?追问:你能说明为什么射线OC是∠AOB的平分线吗?师生活动:学生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明确作图的理论依据.小组合作:将角AOB对折,再折出一个直角三角形(使第一条折痕为斜边),然后展开,观察两次折叠形成的三条折痕,你能得到什么结论?问题2 利用尺规我们可以作一个角的平分线,那么角的平分线有什么性质呢?首先思考下面的问题:1.操作测量:任意作一个角∠AOB,作出∠AOB的平分线OC,在OC上任取一点P,分别过点P 作PD⊥OA,PE23.通过以上测量,你发现了角的平分线的什么性质?师生活动: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思考,然后汇报自己的发现.学生互相补充,教师指导,一起猜想出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追问1:通过动手实验、观察比较,我们猜想“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你能通过严格的逻辑推理证明这个结论吗?1.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已知:一个点在一个角的平分线上.结论:这个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学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已知:如图,∠AOC=∠BOC,点P在OC上,PD⊥OA,PE⊥OB,垂足分别为点D、E.求证:PD=PE.3.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证明:∵PD⊥OA,PE⊥OB (已知)∴∠PDO= ∠PEO=90°(垂直的定义)在△PDO和△PEO中∴△PDO≌△PEO(AAS)∴PD=P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符号语言:∵∠AOC=∠BOC,PD⊥OA,PE⊥OB,垂足分别为点D、E,∴PD=PE.追问2:由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证明过程,你能概括出证明几何命题的一般步骤吗?师生活动:师生共同概括证明几何命题的一般步聚:1.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学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3.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追问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作用是什么?师生活动:学生回答,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作用主要是用于判断和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与以前的方法相比,运用此性质不需要先证两个三角形全等.【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实践发现、分析概括、推理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体会研究几何问题的基本思路.以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证明为例,让学生概括证明几何命题的一般步聚,发展他们的归纳概括能力.而反思性质,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证明两条线段相等时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比先证两个三角形全等更简捷.(三)巩固提高如图,△ABC中,∠B =∠C,AD 是∠BACAB CDE F的平分线, 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求证:EB =FC在此题的已知条件下,你还能得到哪些结论?活动: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派代表回答,教师适时点拨,并板演证明过程.【设计意图】通过有梯度的训练,提高学生运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小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2.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为我们提供了证明什么的方法?在应用这一性质时要注意哪些问题?【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知识内容和学习过程两个方面总结自己的收获,并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五)布置作业作业:1.利用尺规作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平分线. 你发现什么?2.习题12.3 第2题。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2.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教学设计
ABC的平分线BD交AC于D,若CD=3cm,则点D到AB的距离DE是多少?
课件展示证明过程。
【过渡】通过刚刚的练习,希望大家能够牢记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在应用时需要满足的条件。
【过渡】在了解了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之后,我们就会有这样的疑问,将性质反过来是否同样成立呢?
我们先来看课本思考的内容。
要在S区建一个集贸市场,使它到公路,铁路距离相等且离公路,铁路的交叉处500米,应建在何处?(比例尺1:20 000)
【过渡】看到这个问题,我们自然就会想到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两边的距离相等。
那么这个市场必然是在角的平分线上。
但是在实际上,我们不可能真的能够画出平分线,然后再选择地点。
这样大家就会去想如果我选择一点,到公路和铁路的距离相等,那么它是不是在角平分线上呢?我们一起通过数学语言来证明一下这个想法是否正确。
已知:如图,PD⊥OA,PE⊥OB,点D、E为垂足,PD=PE.
求证: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
课件展示。
【过渡】通过证明,我们得到了我们想要的结论,而这个也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逆定理:
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过渡】通过这个逆定理,我们可以去判断是否是角的平分线。
学习了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之后,我们一起来看课本的例题。
课件展示过程。
【过渡】这个例题的结论告诉我们一个事实: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这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这个也是很有用的结论,希望大家能牢记。
【知识巩固】
1.如图,△ABC中,∠C=90°,AC=BC,AD 是∠CAB的平分线,DE⊥AB于E.已知
AC=6cm,则BD+DE的和为()
A. 5cm
B. 6cm
C. 7cm
D. 8cm
2、如图,在△ABC中,AQ=PQ,PR=PS,PR⊥AB于R,PS⊥AC于S,则三个结论①AS=AR;
②QP∥AR;③△BPR≌△QSP中()
A. 全部正确
B. 仅①和②正确
C. 仅①正确
D. 仅①和③正确
3.如图,O是△ABC内一点,且O到三边
AB.BC.CA的距离OF=OD=OE,若∠BAC=70°,∠BOC= .
4.如图,OC是∠AOB的角平分线,P是OC上点.PD⊥OA交OA于D,PE⊥OB交OB于E,F是OC上的另一点,连接DF,EF.求证:
DF=EF.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