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工业革命的新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1.39 MB
- 文档页数:33
高考历史第二次工业革命专题训练及答案2017《第二次工业革命》是高考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我们需要做一些专题训练来巩固这个知识点。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欢迎大家阅读。
第二次工业革命专题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1851年5月,在英国伦敦一座水晶宫内,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展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成果。
下列发明中可能参展的有 ( )A.蒸汽机B.电灯C.飞机D.汽车2.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发展是 ( )A.轻工业部门得到快速发展B.推动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C.发展进程从一国到多国D.内燃机发明并运用于交通运输工具3.就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而言,第二次工业革命最主要的成就是 ( )A.电的发明和应用B.内燃机的发明和利用C.通讯技术的新发明D.交通运输工具的新发明4. 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这一材料说明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 ( )A.海洋国家比大陆国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B.地缘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C.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D.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5.以下工业革命成就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发明创造的是 ( )① ② ③ ④A. ①②B. ②③C.③④D.①②④6. 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新问题”。
这段叙述从“因为”到“所以”之间,至少要增加哪一段论述,才能使前后因果关系完整 ( )A.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的影响B.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兴起C.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意愿D.新型工厂制度产生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地理知识不再局限于一个地区、一块大陆或半球。
整个地球的外形首次被确定和绘入地图。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课程标准】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知识梳理】一、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主要含义:19世纪中后期,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很多科学研究成果都应用于生产,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人们把这一历史进程成为。
在这次工业革命中,和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1、条件:(1)科学家的努力:(2)生产的应用:(3)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2、主要成就:(1)电的广泛使用:1866年德国人研制发电机成功。
电的广泛使用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由此进入。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问世。
其效率远远大于。
内燃机的发明大大提高了工业部门的生产力,特别是迅速推动了领域的革新。
(3)化学工业:从等原材料中,提炼出多种化学物质,并以此为工业原料,制成多种化学合成材料,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生活。
(4)传统工业的进步:钢铁工业---由于炼钢技术的改进,钢产量大幅度提高,人们越来越多的使用取代原来的木材和铁。
3、历史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体现为、、的出现。
由此看出,人类社会变革的基础是。
二、垄断组织的出现(影响)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随着新发明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诞生了、和汽车工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也推动了纺织、钢铁及造船等传统工业部门的巨大进步;第二次工业革命促成了整个工业生产结构的巨大变化。
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且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对资本的需求日益庞大;生产的趋势也日益加强。
2、形成:为了适应资本主义生产的要求,一些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的大企业一定程度上放弃了原则,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
3、影响:很快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
三、世界市场的发展1、原因:(1)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更为广泛、迅速,在多个国际几乎所有的同时展开,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为紧密。
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爱迪生:①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放映机等②在纽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火力发电机和输电网时代:“电气时代”内燃机:①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一台煤气内燃机②1883年,德国戴姆勒研制成汽油内燃机③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汽车:①19世纪89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汽油发动机的汽车②1913年,美国人福特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汽车制造业革命化学:①19世纪60—80年代,人们使用新方法生产产品,成本低,性能好②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现代炸药③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现代塑料工业诞生④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次日凌晨2点20分沉没。
下列对于当时情况的场景设置中,符合史实的是( B )A.船上装有以核能为动力的发动机B.嘹望员抓起话筒高喊“正前方有冰山”C.船长拿起手机拨打报警电话求救D.游客纷纷通过互联网向家人发送电子邮件5.[2016·湖南永州] 拜伦(1788年—1824年)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他生活的时代,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是( B )A.他在报纸上看到有关黑人奴隶买卖的广告B.他与欧洲大陆的朋友用电话交流写作心情C.他听说拿破仑当上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D.他乘坐轮船到欧洲大陆各国旅游了解国情1.英国学者安德鲁·波特说:“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
那将是世界大国命运的又一次兴衰消长。
”引起“又一次兴衰消长”的主要原因是( D )A.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B.经济危机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市场的争夺C.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D.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2.马克思曾预言:“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
第课工业革命新发展(对应学生用书第3页)*一、内燃机的创制1.创制:内燃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另一标志性的动力机,它的创制和应用,把由电机兴起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2.影响(1)汽车和飞机作为新型交通工具和产业部门迅速崛起。
(2)内燃机最终取代蒸汽机成为现代动力机中的主力军。
二、汽车的出现1.出现(1)前提条件:内燃机技术为汽车提供了理想的驱动机。
(2)发明者:1885年,德国工程师本茨和戴姆勒分别成功地将内燃机用于驱动车辆,并率先生产出首批作为商品出售的汽车,现代汽车工业由此起步。
2.发展:以福特公司为代表的美国汽车工业迎头赶超,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商。
3.影响(1)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大大扩展了人们的活动半径。
(2)深刻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出行方式乃至社会生活的内涵。
三、莱特兄弟和飞机1.时间:1903年底。
2.发明者:美国人莱特兄弟成功地驾驶自行设计制造的安装有机械动力的载人飞行器升空飞行。
3.地位:航空是20世纪人类最值得骄傲的成就之一,飞机是人类发明的最便捷的交通工具。
4.影响(1)宣告了航空新时代的到来。
(2)飞机的广泛使用,使人们的活动扩大了空间、缩短了时间,地球变得更“小”了。
(对应学生用书第3~4页)探究一交通工具创制的意义阅读下列材料:*【问题导学】1.为什么说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答案: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创制,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信息传递工具的发明,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本茨、莱特兄弟、爱迪生等发明家的成就说明了什么?答案:一个人的成功既要有个人因素,如敏捷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活跃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也需要社会条件的支持与保护,如社会生产与生活的需要、相对先进的技术支持、社会舆论与社会制度对发明创造的鼓励与保护等。
【小贴士】内燃机取代蒸汽机的原因:蒸汽机虽比人力、畜力的力量大,速度快,载荷量大,但是它的体积太大,又是专以煤炭为燃料,使用起来有很多欠缺和难以实用的地方。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说课稿:第5课《第二次工业》一. 教材分析《第二次工业》这一课,主要介绍了第二次工业的发生、发展及其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材从科技、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展示了第二次工业的伟大成就,同时,也揭示了这一时期科技进步背后的历史规律。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第一次工业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第二次工业的发生、发展及其影响,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理解第二次工业。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第二次工业的发生、发展过程,掌握其主要成就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理解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第二次工业的发生、发展过程。
2.第二次工业的主要成就和影响。
3.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了解第二次工业的基本情况。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第二次工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事例,使学生深入理解第二次工业的特点。
4.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第二次工业的成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第一次工业,引出第二次工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详细讲解第二次工业的发生、发展过程,展示其主要成就和影响。
3.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第二次工业的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4.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事例,深入理解第二次工业的特点。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6.布置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第二次工业一、发生、发展1.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2.地点:欧美各国二、主要成就1.电力应用:照明、交通、通讯等领域2.内燃机:汽车、飞机的发明3.钢铁工业:产量的大幅提升4.化学工业:化肥、农药的研制5.科技发展:推动了科技的快速发展6.经济变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7.社会进步: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8.殖民扩张:加剧了殖民地的剥削和压迫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第二次工业的发生、发展过程的掌握程度。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课堂笔记第二次工业革命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上工业化最为迅速的时期。
本课我们来了解一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特点以及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一、背景(1)科技革命的推动。
19世纪末,有机化学、电学、热学、机械学等学科得到迅速发展,电力工业的出现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2)资本主义的更替。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带来了贸易和资本的膨胀,这促使资本家寻找新的道路来获取财富。
(3)国际竞争的加强。
欧洲的工业化已发展到顶峰,各国都在积极寻找新的发展方向。
为了争取更大的财富和更高的地位,各国都努力推动工业的发展。
二、特点(1)机器的普及。
机器操作成为生产的主要方式,电力工业的出现使得机器更加高效。
(2)大企业的出现。
企业不再局限于小规模作坊,而是向更广泛的市场扩展。
(3)化学工业的进步。
颜料、肥料、塑料等化学产品的产生,推动了许多行业的发展。
(4)交通运输的改进。
铁路、轮船等交通工具的发展,使得人员、物资的流动和交换更加方便快捷。
(5)农业的现代化。
化学肥料和机械化农业的出现使得农民们的生产成本降低,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提升。
三、影响(1)经济迅猛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世界各国带来了产业的新发展,经济成为国人国家之间争夺力量和地位的核心。
(2)对农业的影响。
机械化使得农业提高了效率,同时也推动了化学肥料和杀虫剂的出现。
(3)对城市的影响。
大企业和工厂的迅猛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农民涌向城市,城市化的进程加快。
(4)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出现了很多便利的产品和服务,如汽车、电视、电话、新闻、广告等,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5)对政治格局的影响。
工业化和技术革新的不断推进,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和国家之间开始竞争。
在我们回顾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特点和影响后,我们不难发现其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通过了解、学习和运用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当今社会的变化趋势,为自己的未来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