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约束法评分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1
保护性约束技术操作
(一)目的
1、防止坠床。
2、避免患者抓脱有创置管,抓伤。
3、确保治疗有序的进行。
(二)注意事项
1、实施约束时,将患者肢体处于功能位,约束带松紧适宜,以能伸进一、二指为宜。
2、密切观察约束部位的皮肤状况。
3、保护性约束属制动措施,使用时间不宜过长,病情稳定或者治疗结束
后,应及时解除约束。
需较长时间约束者,每2h松解约束带1次,并活
动肢体,协助患者翻身。
4、准确记录并交接班,包括约束的原因、时间、约束带的数目,约束部
位,约束部位皮肤状况,解除约束时间等。
(三)约束的指征:
1、意识改变或烦躁不安影响患者治疗的安全的有效性。
2、可能造成病人的自我伤害; 造成操作困难,须临时制动。
3、为确保治疗的安全须临时制动者。
约束带使用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本文介绍了使用约束带的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
操作流程包括查对评估、告知、准备、实施、观察和记录等步骤。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患者的年龄、意识、活动能力等情况,全身和约束带部位的皮肤情况,以及患者/家属对使用约束带的认知和接受程度。
在准备阶段,需要准备好约束工具、棉垫、防护手套和手消毒凝胶等物品。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将患者肢体摆放于功能位,以棉垫包裹约束部位,套约束带于约束部位,系活结并固定约束带。
在观察和记录阶段,需要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一般状况、局部皮肤、肢体末梢循环情况及约束效果,并记录约束原因、部位、起止和间隔时间。
评分标准包括操作者的操作、态度沟通、整体计划、操作时间、提问等项目。
扣分内容包括未查对并评估患者情况、未评估全身和约束部位皮肤情况、未评估患者/家属接受程度、未告知患者及家属约束目的、时间、方法、未摆放功能位、固定位置不正确、固定松紧度不适合、翻身或需要搬动时未解约束带、未检查患者肢体活动程度及约束带的松紧度、未询问感
受、未交代约束后的注意事项、未观察末梢循环、未经常评估患者意识状态、未记录、态度不认真、沟通告知不详细准确、整体操作不流畅、无计划性、颠倒程序等。
每超时30分钟扣1分,回答错误扣5分。
患者约束第一节 患者约束技术【适用范围】自伤、可能伤及他人、躁动不安的患者以及过度活动、不配合治疗的患儿。
【目的】1.对自伤可能伤及他人的患者,限制其身体或者肢体活动,确保患者安全,保证治疗、护理顺利进行。
2.对躁动不安的患者约束其失控的肢体活动,以防意外损伤。
3.防止患儿过度活动,以利于顺利进行诊疗操作或者防止损伤肢体。
【操作重点强调】1.与患者家属有效沟通。
2.约束带松紧适宜,定时检查被约束部位皮肤色泽、温度及完整性。
3.准确记录并交班。
【操作前准备】1.用物准备:选择合适的约束具(1) 全身约束法:凡能包裹患儿全身的物品皆可使用,如大毛巾、毛毯、大单等; (2) 肢体、肩部约束法:专用约束带、保护带或纱布棉垫与绷带。
2.签署知情同意书。
3.护士:洗手,戴口罩,按要求着装。
4.患者:取舒适卧位,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肢体活动度、约束部位皮肤色泽、温度、完整性、约束肢体末梢循环;评估患者镇静镇痛情况。
5.环境:床边护栏安置,去除患者能拿到且易造成伤害的物品。
【操作流程】告知注意事项 整理床单位 正确方法约束 选择约束部位 确认有效医嘱解释,评估 核对,解释 准备用物 记录【操作步骤】1.确认有效医嘱。
2.评估需要使用约束具的种类和预见使用时间,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约束具使用的目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取得配合并签知情同意书,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肢体活动度,评估镇痛镇静情况,约束部位皮肤色泽、温度及完整性等。
3.根据需要准备用物,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姓名、住院号。
4.告知患者配合方法,协助取合适体位,根据患者情况选择约束部位,腕、踝关节、肩部或全身。
(1)肢体约束法:用专用约束带套在关节处,松紧适度,以伸二指为宜,对合搭扣后将系带系于两侧床缘;盖好被子(可用于固定手腕、踝部)。
(2)肩部约束法(两种方法):①肩部床单固定法:将床单斜折成长条,从胸前穿过腋窝,固定于病床缘或床头,不能系在床栏上,固定的结要隐蔽,不能使患者看到、摸到,盖好被子。
约束带的使用操作评分标准
患者约束法
(一)目的
1. 对自伤、可能伤及他人的患者限制其身体或肢体活动,确保患者安全,保证治疗、护
理顺利进行。
2. 防止患儿过度活动,以利于诊疗操作顺利进行或者防止损伤肢体。
(二)指导要点
1. 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实施约束的目的、方法、持续时间,使患者和家属理解使用保护具的重要性、安全性,征得同意方可使用。
2. 告知患者及家属实施约束中,护士将随时观察约束局部皮肤有无损伤、皮肤颜色、温度、约束肢体末梢循环状况,定时松解。
3. 告知患者及家属在约束期间保证肢体处于功能位,保持适当的活动度。
(三)注意事项
1. 实施约束时,将患者肢体处于功能位置,约束带松紧适宜,以能伸进一到二根手指为原则。
2. 密切观察约束部位的皮肤状况。
3•保护性约束属制动措施,使用时间不宜过长,病情稳定或者治疗结束后,应及时解除约束。
需较长时间约束者,每2h松解约束一次并活动肢体,并协助患者翻身。
4. 准确记录并床边交接班。
包括约束的原因、时间,约束带的数目,约束部位,约束部位皮肤状况,解除约束时间等。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
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患者约束法一、操作流程二、评分标准酒精擦浴一、操作流程二、评分标准协助患者由床上移至平车(患者搬运法)一、操作流程二、评分标准1、酒精擦浴的禁忌部位包括()。
A.后颈B.心前区C.腹部D.足底E.会阴F.背部2、酒精擦浴后应隔()分钟复测体温。
A.30B.60C.120D.153、酒精擦浴的酒精浓度是()。
A.10%~20%B.15%~25%C.25%~30%D.25%~35%4、穿衣裤时先对侧后近侧,先患侧后健侧。
A.对B.错5、脱衣裤时先对侧后近侧,先患侧后健侧。
A.对B.错6、禁用于新生儿、血液病和对酒精过敏的患者。
A.对B.错7、酒精擦浴时患者出现寒颤、面色苍白、脉搏呼吸异常,应立即停止,给予保暖等相应措施,必要时通知医生。
A.对B.错8、搬运患者时挪动法适用于()。
A.儿科或体重较轻者B.能自行活动或体重较重者C.病情危重者D.合作能力较强的患者E.颈腰椎骨折者9、搬运患者时四人法适用于()。
A.儿科或体重较轻者B.能自行活动或体重较重者C.情危重者D.合作能力较强的患者E.颈腰椎骨折者10、搬运患者时以下描述正确的时()。
A.挪动法:平车与床平行紧靠、固定,协助患者挪上身、臀部、下肢至平车B.一人法:平车与床尾成钝角、固定,协助患者屈膝,一臂由腋下伸至肩外侧,一手伸入大腿下,患者双臂交叉于操作者颈后移动过床C.两人法:平车与床尾成钝角、固定,二人站于床同侧,一人托颈肩、腰,一人托臀、下肢,合力移动过床D.三人法:平车与床尾成钝角、固定,三人站于床同侧,一人托头、肩,一人托背、臀,一人托腘窝、小腿,合力移动过床E.四人法:平车与床平行紧靠、固定,在患者腰、臀下铺中单,一人站床头托头、颈肩部,一人站在床尾托两腿,另两人站床及平车两侧,紧握中单四角,合力抬起,轻放于平车,返回时反向移动。
患者约束法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修订时间2011.01 评分者日期患者约束法操作程序一、操作准备1.护士准备。
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2.用物准备。
①全身约束法:凡能包裹患儿全身的物品皆可使用,如大毛巾、毛毯、大单等;②肢体、肩部约束法:保护带或纱布棉垫与绷带。
二、操作要点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肢体活动度、约束部位皮肤色泽、温度及完整性等。
2.评估需要使用保护具的种类和时间:向患者和家属解释约束的必要性,保护具作用及使用方法,取得配合。
3.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
4.肢体约束法:暴露患者腕部或者踝部;用棉垫包裹腕部或踝部;将保护带打成双套结套在棉垫外,稍拉紧,使之不松脱;将保护带系于两侧床缘;为患者盖好被,整理床单位及用物。
5.肩部约束法:暴露患者双肩;将患者双侧腋下垫棉垫;将保护带置于患者双肩下,双侧分别穿过患者腋下,在背部交叉后分别固定于床头;为患者盖好被,整理床单位及用物。
6.全身约束法:多用于患儿的约束。
具体方法:将大单折成自患儿肩部至踝部的长度,将患儿放于中间;用靠近护士一侧的大单紧紧包裹同侧患儿的手足至对侧,自患儿腋窝下掖于身下,再将大单的另一侧包裹手臂及身体后,紧掖于靠护士一侧身下;如患儿过分活动,可用绷带系好。
7.记录约束带使用的时间及观察情况,洗手。
三、指导患者1.告知患者及家属实施约束的目的、方法、持续时间,使患者和家属理解使用保护具的重要性、安全性,征得同意方可使用。
2.告知患者和家属实施约束中,护士将随时观察约束局部皮肤有无损伤、皮肤颜色、温度、约束肢体末梢循环状况,定时松解。
3.指导患者和家属在约束期间保证肢体处于功能位,保持适当的活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