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50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

C50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

C50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
C50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

1,设计依据及参考文献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J64-200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国内公路招标文件范本》之第二卷技术规范(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手册》——刘长俊主编,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确定钢纤维掺量:

选定纤维掺入率P=1.5%,

T0=(78.67*P)kg=78.67*1.5=118kg;

3,确定水灰比

取W/C=0.45 (水灰比一般控制在0.40-0.53);

4,确定用水量:

取W=215kg(用水量一般控制在180-220kg),施工中采用掺用UNF-2A型高效减水剂,掺量为水泥用量的1%,减水率达10%,但考虑钢纤维混凝土的和易性较差,且施工中容易结团,故在试配中不考虑其减水效果,在试拌过程中观察其坍落度及施工性能。

5,计算水泥用量:

C O=W O/(W/C)=215/0.45=478kg;

6,确定砂率:

取S P=65%(从强度和稠度方面考虑,砂率在60%-70%之间);

7,计算砂石用量:

设a=2

V S+G=1000L-[(W O/ρw+C O/ρc+T O/ρt+10L*a)]

=1000L-[(215/(1/L)+478/(3.1/L)+118/(7.85/L)+10L*2)]

=1000L-404L=596Lkg;

S O = V S+G * S P * ρs=596 * 0.65 * 2.67 = 1034kg;

G O = V S+G * (1-S P)*ρs = 596*0.35*2.67kg/L=557kg;

8,初步配合比:

C O:S O:G O:T O:W O:W外= 478 : 1034 : 557 : 118 : 215 : 4.78 kg/m3

= 1: 2.16 : 1.17 : 0.25: 0.45 : 1%

9、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

试拌材料用量为: 水泥:砂:碎石:钢纤维:水:减水剂

= 11: 23.76: 12.87:2.75:4.95:0.11 kg;

拌和后,坍落度为10mm,能符合设计要求。观察拌和物施工性能:

棍度:中;保水性:少量;含砂:多;

拌和物在拌和过程中比普通砼困难,较难搅拌,但经机械振捣易密实。

6、经强度检测(数据见试表),28天抗压符合试配强度要求,故确定该配合比为基准配合比,即:

水泥 : 砂 : 碎石 : 钢纤维: 水 : 减水剂

= 11 : 23.76 : 12.87 : 2.75 : 4.95 : 0.11 kg

= 1 : 2.16 : 1.17 : 0.25 : 0.45 : 1%

= 478 : 1034 : 557 : 118 : 215 : 4.78 kg/m3

现代混凝土配合比全计算法设计软件使用说明

现代混凝土配合比全计算法设计软件使用说明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材料科学和工程应用的基础。现代混凝土应包括高性能混凝土、高强混凝土、流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自密实自流平混凝土和商品混凝土等。以强度(水灰比定则)为基础的传统配合比设计方法不能满足现代混凝土的要求。作者提出的"全计算法"是以强度、工作性和耐久性为基础建立了体积相关数学模型,通过严格的推导得到用水量和砂率的计算公式。并且将其二式与水胶比定则相结合计算出混凝土各组分的配比和用量。因此称谓全计算法。全计算法的研究、应用和推广工作己近十年,广泛用于各种大型混凝土工程和近100个混凝土预拌站,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为了便于广泛应用现制作成计算机软件。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05SR00529 1.现代混凝土配合比全计算法设计模板(1) . 2.HPC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模板(2) 3..固定用水量法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模板(3) 4.卵石流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模板(4) 一. 模板使用说明 1..模板适用范围: 现代混凝土配合比全计算法设计模版(表1)适用于高性能混凝土(HPC)、高强混凝土(HSC)、流态混凝土(FLC)、泵送混凝土、引气混凝土和商品混凝土、自密实自流平混凝土,防渗抗裂混凝土、细砂混凝土、以及其他现代混凝土。 2.有关参数的变化范围: 模板(1)中红色的数值是使用者根据混凝土施工工程的设计要求和混凝土原材料的性能指标应输入的设计参数(共12项)。相关参数输入后,模板中自动生成混凝土系列配合比。 (1)..混凝土配制强度 fcu.p≥fcu.0+1.645σ 或 fco.p=fcu.0+10 (Mpa)

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质量控制

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质量控制 [摘要]钢纤维混凝土克服了普通混凝土抗拉强度低、极限延伸率小、脆性等缺点,具有优良的抗拉、抗弯、抗剪、阻裂、耐疲劳、高韧性等性能,通过在桥面铺装中的应用,总结了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方法,技术要求及有关注意事项,为钢纤维混凝土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经验。 [关健词]钢纤维配合比设计质量控制 钢纤维混凝土是以水泥净浆、砂浆或混凝土为基体,以金属纤维增强材料组成的水泥基复合材料。它是将短而细的,具有高抗拉强度、高极限延伸率、高抗碱性等良好性能的金属纤维均匀分散在混凝土基体中形成的一种新型建筑材料。 桥面铺装层作为桥梁的非主体结构,通常被设计和施工所忽视,长期车辆荷载的作用,是造成桥面开裂、损坏的主要原因,从而影响桥梁的使用质量,降低使用寿命,在桥面铺装层使用钢纤维混凝土将会有效地解决桥面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

一、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要求 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目的是将组成材料,即钢纤维、水泥、水、粗细集料及外掺剂合理配合,使配制的钢纤维混凝土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施工和工程使用要求。 (1)满足公路桥梁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要求,提高桥面的耐久性能; (2)使配制的钢纤维混凝土有较好的和易性,方便和满足施工要求; (3)充分发挥钢纤维混凝土的特点,合理确定钢纤维及水泥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成本。 二、原材料质量要求

钢纤维:表面应洁净无锈无油,无粘结成团现象,保证钢纤维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尺寸和抗拉强度符合技术要求;单根钢纤维丝的最低抗拉强度800N/㎜ 2,掺加量不超过70㎏/M 3。 水泥:采用32.5级或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碎石:应采用石质坚硬、清洁、不含风化颗粒、表面粗糙,近立方体颗粒的碎石。 细集料:宜采用天然中粗砂或机制砂。细集料的洁净程度,天然砂以小于0.075㎜含量的百分比表示,机制砂以砂当量或亚甲蓝值表示,其质量必须满足规范的要求。 水:无污染的自然水或自来水。 外加剂:宜选用优质减水剂,对抗冻性有明确要求的钢纤维混凝土宜选用引气型减水剂。 三、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

l—2 钢纤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钢纤维混凝土虽已在各种工程领域得到较广泛的应用,但对钢纤维混凝土拌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尚未建立起合理而成热的设计方法。国外有关学者,曾介绍过关于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方面的资料,提出一些参考用表和经验配合比。国内有关单位”,曾提出要以抗折强度为指标进行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并通过试验,建立抗折强度与各主要影响因素之间量的关系,有利于配合比的设计。但多数仍按普通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以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确定拌合料的配合比,只是适当调整砂率、用水量和水泥用量。按此确定配合比时,为了获得较高的抗折强度,势必使抗压强度也相应提高,这是不必要的。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应根据对钢纤维混凝土的使用要求和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的特点进行合理的设计。 1-2-11-2-1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要求和特点 一、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要求 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目的是将其组成的材料,即钢纤维、水泥、水、粗细骨料及外掺剂等合理的配合,使所配制的钢纤维混凝土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满足工程所需要的强度和耐久性。对建筑工程一般应满足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的要求对路(道)面工程一般应满足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要求。 2.配制成的钢纤维混凝土拌合料的和易性应满足施工要求。 3.经济合理。在满足工程要求的条件下,充分发挥钢纤维的增强作用,合理确定钢纤 维和水泥用量,降低钢纤维混凝土的成本。 二、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特点 钢纤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与普通水泥混凝土相比,其主要特点是: 1.在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拌合料中掺入钢纤维,主要是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抗弯、抗拉、抗疲劳的能力和韧性,因此配合比设计的强度控制,当有抗压强度要求时,除按抗压强度控制外,还应根据工程性质和要求,分别按抗折强度或抗拉强度控制,确定拌合料的配合比,以充分发挥钢纤维混凝土的增强作用,而普通水泥混凝土一般以抗压强度控制(道路混凝土以抗折强度控制)来确定拌合料的配合比。 2.配合比设计时,应考虑掺人拌合料中的钢纤维能分散均匀,并使钢纤维的表面包满砂浆,以保证钢纤维混凝土的质量。 3.在拌合料中加入钢纤维后,其和易性有所降低。为了获得适宜的和易性,有必要适当增加单位用水量和单位水泥用量。 1-2-2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理与方法。 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方法是建立在钢纤维混疑土拌合料的特性及其硬化后的强度基础上的。其主要目的是根据使用要求,合理确定拌合料的水灰比,钢纤维体积率、单位用水量和砂率等四个基本参数,由此,即可计算出各组成材料的用量。 在确定基本参数时,既要满足抗压强度要求,又要符合抗折强度或抗拉强度要求,以及和易性、经济性要求。 试验表明,钢纤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抗拉强度与水泥标号;水灰比、钢纤维体积率和长径比、砂率、用水量等因素有关,其中水灰比和水泥标号对抗压强度影响最大,其他因素影响较小。即钢纤维体积率和长径比、水泥标号却对抗折强度和抗拉强度影响最大,砂率和用水量对和易性影响较大。因此,采用以抗压强度与水灰比,水泥标号的关系来确定水灰比,然后用抗折强度或抗拉强度确定

钢纤维及钢纤维混凝土的技术及规定

钢纤维及钢纤维混凝土知识 混凝土用纤维的分类: 所用纤维按其材料性质可分为:①金属纤维。如钢纤维(钢纤维混凝土)、不锈钢纤维(适用于耐热混凝土)。②无机纤维。主要有天然矿物纤维(温石棉、青石棉、铁石棉等)和人造矿物纤维(抗碱玻璃纤维及抗碱矿棉等碳纤维)。③有机纤维。主要有合成纤维(聚乙烯、聚丙烯、聚乙烯醇、尼龙、芳族聚酰亚胺等)和植物纤维(西沙尔麻、龙舌兰等),合成纤维混凝土不宜使用于高于60℃的热环境中。 钢纤维的性能和规格: 钢纤维是以切断细钢丝法、冷轧带钢剪切、钢锭铣削或钢水快速冷凝法制成长径比(纤维长度与其直径的比值,当纤维截面为非圆形时,采用换算等效截面圆面积的直径)为40~80的纤维。 因制取方法的不同钢纤维的性能有很大不同,如冷拔钢丝拉伸强度为800-2000MPa、冷轧带钢剪切法拉伸强度为600-900MPa、钢锭铣削法为700MPa;钢水冷凝法虽为380MPa,但是适合生产耐热纤维。 为增强砂浆或混凝土而加入的、长度和直径在一定范围内的细钢丝。常用截面为圆形的长直钢纤维,其长度为10~60毫米,直径为0.2~0.6毫米,长径比为50~100。为增加纤维和砂浆或混凝土的界面粘结,可选用各种异形的钢纤维,其截面有矩形、锯齿形、弯月形的;截面尺寸沿长度而交替变化的;波形的;圆圈状的;端部放大的或带弯钩的等。 钢纤维的规格:

钢纤维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混凝土增强材料。钢纤维混凝土是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入乱向分布的短钢纤维所形成的一种新型的多相复合材料。这些乱向分布的钢纤维能够有效地阻碍混凝土内部微裂缝的扩展及宏观裂缝的形成,显著地改善了混凝土的抗拉、抗弯、抗冲击及抗疲劳性能,具有较好的延性。 纤维混凝土的作用: 制造纤维混凝土主要使用具有一定长径比(即纤维的长度与直径的比值)的短纤维。但有时也使用长纤维(如玻璃纤维无捻粗纱、聚丙烯纤化薄膜)或纤维制品(如玻璃纤维网格布、玻璃纤维毡)。其抗拉极限强度可提高30~50%。 纤维在纤维混凝土中的主要作用,在于限制在外力作用下水泥基料中裂缝的扩展。在受荷(拉、弯)初期,当配料合适并掺有适宜的高效减水剂时,水泥基料与纤维共同承受外力,而前者是外力的主要承受者;当基料发生开裂后,横跨裂缝的纤维成为外力的主要承受者。 若纤维的体积掺量大于某一临界值,整个复合材料可继续承受较高的荷载并产生较大的变形,直到纤维被拉断或纤维从基料中被拨出,以致复合材料破坏。与普通混凝土相比,纤维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拉与抗弯极限强度,尤以韧性提高的幅度为大。 钢纤维主要用于制造钢纤维混凝土,任何方法生产的钢纤维都能起到强化混凝土的作用。 纤维的增强效果主要取决于基体强度(fm),纤维的长径比(钢纤维长度l与直径d的比值,即I/d),纤维的体积率(钢纤维混凝土中钢纤维所占体积百分数),纤维与基体间的粘结强度(τ),以及纤维在基体中的分布和取向(η)的影响。当钢纤维混凝土破坏时,大都是纤维被拔出而不是被拉断,因此改善纤维与基体间的粘结强度是改善纤维增强效果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 钢纤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加入钢纤维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拉伸强度、抗弯强度、冲击强度、韧性、冲击韧性等性能均得到较大提高。 1、具有较高的抗拉、抗弯、抗剪和抗扭强度 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钢纤维,其抗压强度提高10%~80%(C50以上混凝土提高幅度显著),抗拉强度提高50%~100%,抗弯强度提高50%~80%,抗剪强度提高50%~100%。试验表明,长度为5~15mm,长径比为10~30的超短钢纤维抗压强度提高幅度较短纤维大得多,但抗拉强度、抗折强度较短纤维低得多。 2、具有卓越的抗冲击性能 材料抵抗冲击或震动荷载作用的性能,称为冲击韧性,在通常的纤维掺量下,冲击抗压韧性可提高2~7倍,冲击抗弯、抗拉等韧性可提高几倍到几十倍。 3、收缩性能明显改善 在通常的纤维掺量下,钢纤维混凝土较普通混凝土的收缩值降低

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方案

钢 纤 维 混 凝 土 地 坪 施 工 方 案 北汽广州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项目 编制人: 审核人: 编制吋间: 一、编制说明

北汽广州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一期)建设项目(简称“海纳川(广州)项目”)位于广州市增城市石滩镇沙头村木棉仔,该建设项目包括车间A1 (自编号1栋)、车间A2 (自编号2栋)、车间A3 (自编号3栋)、食堂B1 (自编号4栋)、宿舍C1 (自编号5栋)共5栋建筑,由海纳川广州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勘察单位是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单位是北京市工业设计研究院,监理单位是北京京龙工程项目管理公司,由湖南天鹰建设有限公司承建。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蓝图及相关文件,针对本次工程所设定的范围,并结合我公司施工同类建筑的经验,拟订了钢纤维混凝土地坪施工方案。 二、工艺流程 施工流程:素土夯实—铺设碎石—使用压路机压实—支模—钢纤维地坪与墙、柱间的处理—浇筑钢纤维混凝土。 碎石的铺设:按照设计要求,碎石的厚度为30cm底层素土必须夯 实,压实系数要求在0.94 以上,铺设时,先控制好标高,虚铺石子高于标高3cm 左右,然后用振动碾进行压实,确保压实密度,并进行找平; 支模:支模时,必须用水平仪进行标高控制,模板两侧分别用钢筋棍和60 x 80cm的木方子进行固定; 钢纤维地坪与墙、柱间的处理:钢纤维地坪与墙、柱间采用厚度为10mm厚的泡沫板隔离,泡沫板必须高出预计地坪约2cm,地坪完成后去掉高出部分。 钢纤维混凝土的铺设: A .混凝土:使用合格的预拌混凝土,每立方掺加钢纤维20 公斤,控制搅拌时间 3 —5 分钟,保证钢纤维搅拌开并均匀;

常规C20,C25,C30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书

常规C20、C25、C30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之间的比例关系。混凝土配合比通常用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的质量来表示,或以各种材料用料量的比例表示(水泥的质量为1)。 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的基本要求: 1、满足混凝土设计的强度等级。 2、满足施工要求的混凝土和易性。 3、满足混凝土使用要求的耐久性。 4、满足上述条件下做到节约水泥和降低混凝土成本。 从表面上看,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只是水泥、砂子、石子、水这四种组成材料的用量。实质上是根据组成材料的情况,确定满足上述四项基本要求的三大参数:水灰比、单位用水量和砂率。 混凝土按强度分成若干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cu,k 划分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是立方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得百分率不超过5%,即有95%的保证率。混凝土的强度分为C7.5、C10、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等十二个等级。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水泥、水、砂、石)之间的比例关系。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以1立方米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用量,如水泥300千克,水180千克,砂690千克,石子1260千克;另一种是用单位质量的水泥与各种材料用量的比值及混凝土的水灰比来表示,例如前例可写成:C:S:G=1:2.3:4.2,W/C=0.6。 1常用等级: C20 水:175kg水泥:343kg 砂:621kg 石子:1261kg

配合比为:0.51:1:1.81:3.68 C25 水:175kg水泥:398kg 砂:566kg 石子:1261kg 配合比为:0.44:1:1.42:3.17 C30 水:175kg水泥:461kg 砂:512kg 石子:1252kg 配合比为:0.38:1:1.11:2.72 2 混凝土强度及其标准值符号的改变 在以标号表达混凝土强度分级的原有体系中,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用“R”来表达。 根据有关标准规定,建筑材料强度统一由符号“f”表达。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为“fcu”。其中,“cu”是立方体的意思。而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以“fcu,k”表达,其中“k”是标准值的意思,例如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时,fcu,k=20N/mm2(MPa),即立方体28d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0MPa。 水工建筑物大体积混凝土普遍采用90d或180d龄期,故在C符号后加龄期下角标,如C9015,C9020指90d龄期抗压强度标准值为15MPa、20MPa的水工混凝土强度等级,C18015则表示为180d龄期抗压强度标准值为15MPa。 3 计量单位的变化 过去我国采用公制计量单位,混凝土强度的单位为kgf/cm2。现按国务院已公布的有关法令,推行以国际单位制为基础的法定计量单位制,在该单位体系中,力的基本单位是N(牛顿),因此,强度的基本单位为1 N/m2,也可写作1Pa。标号改为强度等级后,混凝土强度计量单位改以国际单位制表达。由于N/m2(Pa),数值太小,一般以 1N/mm2=106N/m2(MPa)作为混凝土强度的实际使用的计量单位,读作“牛顿每平方毫米”或“兆帕”。

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

C50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 1,设计依据及参考文献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J64-200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国内公路招标文件范本》之第二卷技术规范(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手册》——刘长俊主编,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确定钢纤维掺量: 选定纤维掺入率P=1.5%, T0=(78.67*P)kg=78.67*1.5=118kg; 3,确定水灰比 取W/C=0.45 (水灰比一般控制在0.40-0.53); 4,确定用水量: 取W=215kg(用水量一般控制在180-220kg),施工中采用掺用UNF-2A型高效减水剂,掺量为水泥用量的1%,减水率达10%,但考虑钢纤维混凝土的和易性较差,且施工中容易结团,故在试配中不考虑其减水效果,在试拌过程中观察其坍落度及施工性能。 5,计算水泥用量: C O=W O/(W/C)=215/0.45=478kg; 6,确定砂率: 取S P=65%(从强度和稠度方面考虑,砂率在60%-70%之间); 7,计算砂石用量: 设a=2 V S+G=1000L-[(W O/ρw+C O/ρc+T O/ρt+10L*a)] =1000L-[(215/(1/L)+478/(3.1/L)+118/(7.85/L)+10L*2)] =1000L-404L=596Lkg; S O = V S+G * S P * ρs=596 * 0.65 * 2.67 = 1034kg; G O = V S+G * (1-S P)*ρs = 596*0.35*2.67kg/L=557kg;

8,初步配合比: C O:S O:G O:T O:W O:W外= 478 : 1034 : 557 : 118 : 215 : 4.78 kg/m3 = 1: 2.16 : 1.17 : 0.25: 0.45 : 1% 9、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 试拌材料用量为: 水泥:砂:碎石:钢纤维:水:减水剂 = 11: 23.76: 12.87:2.75:4.95:0.11 kg; 拌和后,坍落度为10mm,能符合设计要求。观察拌和物施工性能: 棍度:中;保水性:少量;含砂:多; 拌和物在拌和过程中比普通砼困难,较难搅拌,但经机械振捣易密实。 6、经强度检测(数据见试表),28天抗压符合试配强度要求,故确定该配合比为基准配合比,即: 水泥: 砂: 碎石: 钢纤维: 水: 减水剂 = 11 : 23.76 : 12.87 : 2.75 : 4.95 : 0.11 kg = 1 : 2.16 : 1.17 : 0.25 : 0.45 : 1% = 478 : 1034 : 557 : 118 : 215 : 4.78kg/m3

现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全计算法

现代混凝土土配合比设计------全计算法 传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如绝对体积法和假容重法),是以强度为基础的半定量计算方法,不能全面满足现代混凝土的性能要求,现代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方法是以工作性、强度和耐久性为基础建立数学模型,通过严格的数学推导的到混凝土的用水量和砂率的计算公式,并将此二式与水灰(胶)比定则相结合能计算出混凝土各组分(水泥、细掺料、砂、石、含气量、用水量和超塑化剂掺量等)之间的定量关系和用量。用于流态混凝土、高强混凝土、泵送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商品混凝土以及防渗抗裂混凝土等现代化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一)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全计算法设计高性能混凝土(HPC)与高强混凝土(HSC)和流态混凝土(FLC)最显著的差别就是混凝土配合比考虑工作性、强度和耐久性,其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是:(1)满足工作性的情况下,用水量要小;(2)满足强度的情况下,水泥用量少、细掺料多掺;(3)材料组成及其用量合理,满足耐久性及特殊性能要求;(4)掺多功能复合超塑化剂(CSP)改善和提高混凝土的多种性能。因此,HPC的配合比设计比HSC和FLC更为严格合理,图--1表示各种材料类型的混凝土配合比分区范围,无论采取什么方法设计,HSC、FLCHE和PLC(塑性混凝土)的配合比在一个范围之内,而HPC在AB线附近,由此证明HPC的配合比设计必须严格、精确和合理。 图1 混凝土配合比组成图 一、强度与水灰(胶)比的关系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材料学中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早在1919年Duff Abrams(D.艾布拉姆斯)就发表了混凝土强度的水灰比定则:“对于一定的材料,强度仅取决于一个因素,即水灰比。”这一定则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σc=a/b1.5(W/C) 式中:σ c----一定龄期的抗压强度

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以抗压强度为主控的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一、基本要求: 1、钢纤维直径为0.35~0.70mm,长径比50~80,适宜体积掺量为1.0%~2.0%,掺量低于0.5%时增韧效果不明显,掺量过高时纤维难分散、混凝土流动度变差、成本高。钢纤维参数选择参照表5-19、表5-20; 2、每立方米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400~500kg,水泥用量宜在300~400kg之间,水泥强度等级不宜低于42.5级,砂率一般为45%~60%,配合比参数参照表1; 3、粗骨料粒径不宜大于20mm; 表5-19 钢纤维类型[2] 表5-20 钢纤维几何参数采用范围[2]

二、钢纤维增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1,2] 4 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 4.0.1混凝土配制强度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当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小于C60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cu,0cu,k 1.645f f σ≥+ (4.0.1-1) 式中,f cu,o —钢纤维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 f cu,k —钢纤维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这里取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MPa ; 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 2.当设计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60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cu,0cu,k 1.15f f ≥ (4.0.1-2) 4.0.2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应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1.当具有近1个月~3个月的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资料时,其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应按下式计算: σ= (4.0.2) 式中,f cu ,i —第i 组的试件强度,MPa ; m f cu —n 组试件的强度平均值,MPa ; n —试件组数,n 值应大于或者等于30。 对于强度等级不大于C30的混凝土:当σ计算值不小于3.0MPa 时,应按照计算结果取值;当σ计算值小于3.0MPa 时,σ应取3.0MPa 。对于强度等级大于C30且不大于C60的混凝土:当σ计算值不小于4.0MPa 时,应按照计算结果取值;当σ计算值小于4.0MPa 时,σ应取4.0MPa 。 2.当没有近期的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混凝土强度资料时,其强度标准差σ可按表4.0.2取值。

C50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

C50钢纤维砼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一、 设计目的: 该配合比适用于k75+500-k94+900段桥梁伸缩缝等的施工。 二、 设计说明: 1、 设计依据 ① 《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 ②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③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④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⑤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082 ⑥ 《公路工程水泥及混凝土试验规程》 ⑦ 《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 ⑧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⑨ 《通用硅酸盐水泥》 ⑩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11) 《建设用卵石、碎石》 (12) 《混凝土外加剂》 (13) 《钢纤维混凝土》 2、 配合比设计公式选用 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砼试配强度R 下式确定: JGJ 55-2011 GB/T 50080 GB/T 50081 JTGE30-2005 JTGE41-2005 JTGE42-2005 GB175-2007 JTG/T F50----2011 GB/T 14685-2011 GB8076-2008 JG/T 472-2015 JTG/T F50— 2011

Feu, o二f eu, k+1.645 a 其中值按下表选用: 三、C50砼配合比计算 1、原材料: ①水泥:柳州鱼峰水泥厂P .0 52.5普通硅酸盐水泥。 ②砂:贝江砂场河砂,细度模数2.72,表观相对密度2.654g/cm3。 ③碎石:神龙石场5?20mm,表观相对密度2.678g/cm3。采用 4.75-9.5mm碎石和9.5-19mm碎石按照30:70的比例进行掺配。 ④钢纤维:河北衡水鑫归机械加工厂,按照设计图纸每方掺量为60Kg ⑤水:饮用水 ⑥外加剂:郑州市邦基建材有限公司BJ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减水率为28%,掺量为1.0%。 ⑦设计坍落度:130?170mm 2、试配强度: f eu, o=f cu,k+1.645 (T =50+1.645 8=59.9 Mpa 3、水泥强度:(富余系数取1.0) f ee=52. 5Mpa 4、确定水灰比: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新法(全计算法)-陈建奎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新法-全计算法 北京工业大学陈建奎教授 一.现代混凝土概念或理念 二.配合比全计算法设计的数学模型 三.砂率和用水量计算公式 四.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五.配合比设计工程应用实例 六.结论 一.现代混凝土概念或理念现代混凝土是由水泥、矿物细掺料、砂、石、空气、水和外加剂等组成的多相聚集体,并能满足“高工作性、高早强增强和高耐久性”的基本要求。现代混凝土应包括高性能混凝土、高强混凝土、流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自流平自密实混凝土、防渗抗裂混凝土、水下浇筑混凝土和商品混凝土等。以强度为基础的传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不能满足现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要求。 综合考虑工作性、强度和耐久性。其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是: (1)满足工作性的情况下,用水量要小; (2)满足强度的情况下,水泥用量少,多掺细掺料; (3)材料组成及其用量合理,满足耐久性及特殊性能要求; (4)掺多功能复合超塑化剂(CSP),改善和提高混凝土的多种性能。

配合混凝土配合比组成图二. 图1 比全计算法设计的数学模型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材料科学和工程应用中最基混即假 定容重法和(的问题。以强度为基础的传统配合比设计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要求。现代混)绝对体积法凝土配合比“全计算法”设计是以“工作性、强度和耐久性”为并推导出混凝土用水量和砂率的计算基础建立的普适数学模型,比定则相结合就能实现混凝土配(灰)公式。进而将此二式与水胶全计算法的创建和推广合比和组成的全计算,故称谓全计算法。应用几近十年,受到广泛的关注,取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近“现代混凝土配合期在总结混凝土工程应用实践的基础上编制了国 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号比全计算法设计软件”(。这样使“全计算法”更加实用化、科学化和智能2005SR00529)化。全计算法不仅适用于所有现代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和计算,而且能检验和验证其它配合比的正确性。 2 1.现代混凝土的数学模型现代混凝土组成复杂,其中包括水泥、矿物细掺料、砂、石、空气、水和外加剂等7个组分。最简单处理方法是用多项式表示: F(x)=a+bx+cx+fx+gx+hx+ix+jx 7412635(1)

钢纤维混凝土

钢纤维混凝土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和公路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城市道路和国道干线公路上的车辆荷载及密度越来越大,行驶速度越来越快,致使路面的损坏也日趋严重起来。特别是对损坏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而言,它不仅翻修投资大,且施工周期较长,严重影响交通畅通及行车安全。如用普通水泥混凝土修复路面虽有强度高,板块性好,有一定的抗磨性及承受气象作用的耐久性好等特点,但它的最大缺陷是脆性大、易开裂、抗温性差,路面板块容易受弯折而产生断裂,所以就要求路面面板应有足够的抗弯、抗拉强度和厚度。用钢纤维混凝土修筑路面,就是意将钢纤维均匀地分散于基体混凝土中(与混凝土一起搅拌),并通过分散的钢纤维,减小因荷载在基体混凝土引起的细裂缝端部的应力集中,从而控制混凝土裂缝的扩展,提高整个复合材料的抗裂性。同时由于混凝土与钢纤维接触界面之间有很大的界面粘结力,因而可将外力传到抗拉强度大、延伸率高的纤维上面,使钢纤维混凝土作为一个均匀的整体抵抗外力的作用,显着提高了混凝土原有的抗拉、抗弯强度和断裂延伸率。特别是提高了混凝土的韧性和抗冲击性。 实践证明,采用钢纤维混凝土这一新型高强复合材料对路面修理,既可提高路面的抗裂性、抗弯曲、耐冲击和耐疲劳性,而且可改善路面的使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从而减少老路开挖,对节省工程造价等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提高道路补强与改造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1、基本要求 1.1钢纤维混凝土材料 钢纤维混凝土就是在一般普通混凝土中掺配一定数量的短而细的钢纤维所组成的一种新型高强复合材料。由于钢纤维阻滞基体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不但具有普通混凝土的优良性能,而且具有良好的抗折、抗冲击、抗疲劳以及收缩率小、韧性好、耐磨耗能力强等特性。可使路面厚度减薄50%以上,缩缝间距可增至15m~30m,不用设胀缝和纵缝。钢纤维混凝土用钢纤维类型有圆直型、熔抽型和剪切型钢纤维。其长度分为各种不同规格,最佳长径比为40~70,截面直径在0.4mm~0.7mm范围内,抗拉强度不低于380mpa.在施工时钢纤维在混凝土中的掺入量为1.0%~2.0%(体积比),但最大掺量不宜超过2.0%。水泥采用425#~525#普通硅酸盐水泥,以保证混合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磨性能。钢纤维混凝土用的粗骨料最大粒径为钢纤维长度的23.不宜大于20mm.细集料采用中粗砂,平均粒径0.35mm~ 0.45mm,松装密度1.37g/cm3.砂率采用45%~50%。 1.2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 钢纤维混凝土混合料配合比的要求首先应使路面厚度减薄,其次是保证钢纤维混凝土有较高的抗弯强度,以满足结构设计对强度等级的要求即抗压强度与抗折强度,以及施工的和易性。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基本按以下步骤进行。 (1)根据强度设计值以及施工配制强度提高系数,确定试配抗压强度与抗折强度;钢纤维混凝土抗折强度设计值的确定:fftm=ftm(1+atmpflf/df) 式中fftm――钢纤维混凝土抗折强度设计值;ftm――与钢纤维混凝土具有相同的配合材料、水灰比和相近稠度的素混凝土的抗折强度设计值;atm――钢纤维对抗折强度的影响系数(试验确定);pf――钢纤维体积率,%;lf/df――钢纤维长径比,当ftm<6.0n/mm2时,可按表1采用。 (2)根据试配抗压强度计算水灰比;

钢纤维混凝土

1.原材料配比方面的质量控制 1.1 单位水泥用量 在保持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单位体积混凝土拌合料中,如水泥浆用量愈多,拌合料的流动性愈好,反之,较差。在钢纤维混凝土拌合料中,除必须有足够的水泥浆填充的空隙外,还需要有一部分水泥浆包裹骨料和钢纤维的表面形成润滑层,以减少骨料和钢纤维彼此间的摩擦阻力,使拌合料有更好的流动性。 1.2 水泥 水泥品种对混凝土的可泵性也有一定影响。一般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以及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但均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 1.3 钢纤维 在一定范围内,钢纤维增强作用随长径比增大而提高。钢纤维长度太短起不到增强作用,太长则施工较困难,影响拌合物的质量,直径过细易在拌合过程中被弯折,过粗则在同样体积率时,其增强效果较差。 1.4 粗集料 粗集料的级配、粒径和形状对于混凝上拌合物的可泵性影响很大。级配良好的粗骨料,空隙率小,对节约砂浆和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起很大作用。因而泵送混凝土应用较多的国家,对粗集料的级配都有规定。 1.5 细集料 又称细骨料,用于填充碎石或砾石等粗骨料的空隙并共同组成钢纤维混凝土的骨架。在保证钢纤维混凝土强度相同时,粗砂需要的水泥用量较细砂为少。显然,当水泥用量相同时,用粗砂配制的混凝上强度要比用细砂配制的混凝土强度为高。 1.6 减水剂 减水剂可分为普通减水剂和高效减水剂。普通减水剂是一种对规定和易性混凝土可减少拌和用水量的外加剂,这种减水剂一般为可溶于水的有机物质。它可以改变新拌和硬化混凝土的性能,特别是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1.7 其它掺合料 除去水、水泥、粗细集料、粉煤灰等材料外,在搅拌时还可加入其它掺合料,如矿渣、超细粉等。 2.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方面控制 2.1 泵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泵送混凝土的连续不间断地、均衡地供应,能保证混凝土泵送施工顺利进行。泵送混凝土要按照配合比要求、拌制得好,混凝土泵送时则不会产生堵塞。因此,泵送施工前周密地组织泵送混凝土的供应,对混凝土泵送施工是重要的。 泵送混凝土的供应,包括泵送混凝土的拌制和泵送混凝土的运送。泵送混凝土宜采用预拌混凝土,在商品混凝土工厂制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送至施工现场,这样制备的泵送混凝土容易保证质量。泵送混凝土由商品混凝土工厂制备时,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预拌混凝土》的有关规定,在交货地点进行泵送混凝土的交货检验。 拌制泵送混凝土时,应严格按混凝土配合比的规定对原材料进行计量,也应符合《预拌混凝土》中有关的规定。 混凝土搅拌时的投料顺序,应严格按规定投料。如配合比规定掺加粉煤灰时,则粉煤灰宜与水泥同步投料。外加剂的添加时间应符合配合比设计的要求,且宜

钢纤维混凝土添加方法

钢纤维混凝土添加方法 一、地基及地坪施工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钢纤维混凝土整体地坪应铺设在均匀密实的地基土上,对淤泥,淤泥质土,回填土及杂填土的软弱地基,应根据地面使用要求,活荷载大小,地基地质情况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的有关规定利用与处理,并应严格按照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对地基处理的要求进行施工,即 -本项目由调试涂装联合厂房、车体联合厂房、预处理厂房、组装联合厂房4部分组成,采用钢纤维混凝土面层,地坪厚 度为200mm。钢纤维掺量分别为: -预处理厂房:25kg/m3 -车体联合厂房:25kg/m3 -组装联合厂房:25/kgm3 -调试涂装联合厂房:20kg/m3 - 地基夯实,压实系数大于0.92。 二、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 SD75型钢纤维掺量:每立方混凝土25公斤,混凝土标号: C25。初估钢纤维混凝土面层厚0.20m。基层选用水泥或石灰粉煤

灰稳定粒料,厚0.20m。垫层为基配碎砾石,厚0.18m。钢纤维参量为25kg/m3,钢纤维长度60mm,直径0.75mm。路面板平面尺寸选为宽4.5m,长5.0m。纵缝为设拉杆的启口缝,横缝为设传力杆的假缝。 其余水泥,砂,骨料和水的用量由施工单位制定。混凝土强度需达到设计要求,建议在浇筑前用试块做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 三、添加钢纤维步骤及其要求: 为避免在添加钢纤维时发生接团的事情发生,在添加钢纤维时需要和骨料同时运送进搅拌机,保证搅拌充分,使成排钢纤维充分分散,在混凝土当中分散均匀,最终在地坪达到技术要求。 注:施工人员要随时观察取样钢纤维的分散情况,以确定合理的控制时间。根据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料罐的不同而添加数量的不同。 四、检测钢纤维在混凝土当中分布情况: 根据钢纤维掺量在每立方分米中的数量判断添加后是否符合要求,即: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幻灯片1 ●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单位体积的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的质量比例。确定这种数量比例关系的工作,称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必须达到以下四项基本要求,即: (1) 满足结构设计的强度等级要求; (2)满足混凝土施工所要求的和易性; (3)满足工程所处环境对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 (4)符合经济原则,即节约水泥以降低混凝土成本。 ● 国家标准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55-2000 于2001.4.1施行 幻灯片2 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基本参数确定的原则 水灰比、单位用水量和砂率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三个基本参数。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确定三个参数的原则是:在满足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基础上,确定混凝土的水灰比;在满足混凝土施工要求的和易性基础上,根据粗骨料的种类和规格确定单位用水量;砂率应以砂在骨料中的数量填充石子空隙后略有富余的原则来确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以计算1m3混凝土中各材料用量为基准,计算时骨料以干燥状态为准。 幻灯片3 二、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基本原理 (1)绝对体积法 绝对体积法的基本原理是:假定刚浇捣完毕的混凝土拌合物的体积,等于其各组成材料的绝对体积及混凝土拌合物中所含少量空气体积之和。 1 01.00 =++ + + αρρρρw w s so g g c c m m m m 式中 ρc ——水泥密度(kg/m3),可取2900~3100 kg/m3。 ρg ——粗骨料的表观密度(kg/m3); ρs ——细骨料的表观密度(kg/m3); ρw ——水的密度(kg/m3),可取1000 kg/m3; α ——混凝土的含气量百分数,在不使用引气型外加剂时,α可取为1。 幻灯片4 (2)重量法(假定表观密度法)。 如果原材料比较稳定,可先假设混凝土的表观密度为一定值,混凝土拌合物各组成材料的单位用量之和即为其表观密度。

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方案

一、依据标准: 1、EN 14889-1:2006 - 纤维混凝土 - 第一部分:钢纤维—定义,规范以及规则; 2、UNI EN 14845-2:2007 - 纤维混凝土的试验方法 - 第二部分:混凝土的有效性; 3、EN 14651-2005 - 金属纤维混凝土试验方法 - 弯曲抗拉强度测试(比例限制(LOP),残余) 4、UNI–EN 10016 “用于拉伸或冷盘的非合金盘条—第一部分:一般要求” 5、UNI - EN 10218-1: 1995 - 钢丝和钢丝产品 - 常规 - 第一部分:测试方法 6、UNI 11037:2003 - Fibre d’acciaio da impiegare nel confezionamen –to di conglomerate cementizio rinforzato; 7、UNI 11039:2003 钢纤维混凝土-第一部分:定义、分类、规范和规则;第二部分:确定早期开裂强度和韧性指数的方法; 8、ASTM A820-01:纤维混凝土中钢纤维标准; 9、CNR - DT 204/2006 - Istruzoni per la pro gettazione, I’Esecuzione ed il Controllo di strutture di Calcestruzzo Fibroriforzato; 10、RILEM, 2001 - “钢纤维混凝土的测试和设计方法:钢纤维混凝土的单轴拉伸测试”,RILEM TC 162-TDF 推荐,材料和结构。

二、工程概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钢纤维混凝土整体地坪应铺设在均匀密实的地基土上,对淤泥,淤泥质土,回填土及杂填土的软弱地基,应根据地面使用要求,活荷载大小,地基地质情况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的有关规定利用与处理,并应严格按照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对地基处理的要求进行施工,即本项目首钢冷轧厂罩式退火工程Ⅱ标段,采用钢纤维混凝土施工。 1、首钢冷轧地坪Ⅱ约2835m2 混凝土等级:C25 混凝土厚度:300mm 钢纤维:Wirand FF3 掺量:20kg/m32 2、首钢冷轧地坪Ⅲ约2513m2 混凝土等级:C25 混凝土厚度:250mm 钢纤维:Wirand FF3 掺量:20kg/m3 三、钢纤维混凝土简介 (1)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 Wirand FF3钢纤维掺量:每立方混凝土20公斤,混凝土标号: C25,

钢纤维混凝土

钢纤维混凝土(SFRC)的设计施工与应用 摘要本文结合钢纤维混凝土性能特点,通过介绍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运输,浇筑、养护和质量控制,以工程实例说明钢纤维混凝土在土木工程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钢纤维混凝土设计与施工应用 1 引言 用均匀分散的短钢纤维增强的普通混凝土即钢纤维混凝土(Steel Fiber R einforced Concrent. 简称SFRC),是一种由水泥、粗细集料和随机分布的短钢纤维组合而成的复合材料。它通过在混凝土中乱向分布的钢纤维,使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产生质的变化,从而大大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和抗冲击性能,使原本脆性的混凝土材料呈现很高的延性和韧性,以及优良的抗冻、耐磨性能。SFRC 最早出现于20世纪初期,在美、英、德、日、俄、意、西、比等发达国家的军事设施、桥梁等领域得以推广并应用。我国于20世纪70 年代后期开始研制钢纤维,先后在黑龙江大庆、浙江金华、北京、重庆、四川、上海、广东等地的公路路面、机场跑道、旧桥加固中进行试验性的应用,后推广至土木工程各领域。 2 钢纤维混凝土的性能特点 钢纤维混凝土中乱向分布的短纤维主要作用是阻碍混凝土内部微裂缝的扩展和阻滞宏观裂缝的发生和发展。在受荷(拉、弯)初期,水泥基料与纤维共同承受外力,当混凝土开裂后,横跨裂缝的纤维成为外力的主要承受者。因此钢纤维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具有一系列优越的物理和力学性能。 (1)有优越的经济性。 强度和重量比值增大是钢纤维混凝土具有优越经济性的重要标志。 (2)具有较高的抗拉、抗弯、抗剪和抗扭强度。 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钢纤维,其抗拉强度提高25%~50%,抗弯强度提高4 0%~80%,抗剪强度提高50%~100%。 (3)具有卓越的抗冲击性。 材料抵抗冲击或震动荷载作用的性能,称为冲击韧性,在通常的纤维掺量下,冲击抗压韧性可提高2~7倍,冲击抗弯、抗拉等韧性可提高几倍到几十倍。 (4)具有明显收缩性。 在通常的纤维掺量下,钢纤维混凝土较普通混凝土的收缩值降低7%~9%。 (5)具有显著抗疲劳性。

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方案70468

北汽广州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项目 (一期) 钢 纤 维 混 凝 土 地 坪 施 工 方 案

编制人: 审核人: 编制时间: 一、编制说明 北汽广州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一期)建设项目(简称“海纳川(广州)项目”)位于广州市增城市石滩镇沙头村木棉仔,该建设项目包括车间A1(自编号1栋)、车间A2(自编号2栋)、车间A3(自编号3栋)、食堂B1(自编号4栋)、宿舍C1(自编号5栋)共5栋建筑,由海纳川广州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勘察单位是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单位是北京市工业设计研究院,监理单位是北京京龙工程项目管理公司,由湖南天鹰建设有限公司承建。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蓝图及相关文件,针对本次工程所设定的范围,并结合我公司施工同类建筑的经验,拟订了钢纤维混凝土地坪施工方案。 二、工艺流程 施工流程:素土夯实—铺设碎石—使用压路机压实—支模—钢纤维地坪与墙、柱间的处理—浇筑钢纤维混凝土。 碎石的铺设:按照设计要求,碎石的厚度为30cm,底层素土必须夯

实,压实系数要求在0.94 以上,铺设时,先控制好标高,虚铺石子高于标高3cm 左右,然后用振动碾进行压实,确保压实密度,并进行找平; 支模:支模时,必须用水平仪进行标高控制,模板两侧分别用钢筋棍和60×80cm 的木方子进行固定; 钢纤维地坪与墙、柱间的处理:钢纤维地坪与墙、柱间采用厚度为10mm厚的泡沫板隔离,泡沫板必须高出预计地坪约2cm,地坪完成后去掉高出部分。 钢纤维混凝土的铺设: A.混凝土:使用合格的预拌混凝土,每立方掺加钢纤维20 公斤,控制搅拌时间3—5 分钟,保证钢纤维搅拌开并均匀; B.钢纤维的投放和搅拌:钢纤维在搅拌站加入,应注意在料斗里还没有放其他材料前,不能首先将钢纤维投入搅拌,搅拌3 分钟后检查钢纤维是否搅拌均匀,若有两根钢纤维黏结在一起的现象,应继续搅拌直至钢纤维完全分散成单根为止。为保证钢纤维搅拌均匀,应注意钢纤维的投料速度每分钟不应超过两包; C.混凝土浇筑方法:商品砼的拌和根据设计的配合比拌制,落度要严格控制在进场时160~180mm。由混凝土罐车运至厂房内,将混凝土自卸入模,出料及铺筑时卸料高度必须控制在1.5米以内,以免产生离析,若发现离析,应重新搅拌。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对钢纤维混凝土进行振捣,以保证混凝土密实,并且增强混凝土和钢纤维之间的锚固。钢纤维混凝土表面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