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语言文字法规常识
- 格式:ppt
- 大小:277.00 KB
- 文档页数:46
语言文字常识语言文字常识一、政策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自2001年1月1日起实行。
2.国家推行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纲第十九条3.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指:普通话和标准汉字。
4.我国语言文字的根本政策是: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标准汉字。
5.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是:“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6.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的总原那么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7.城市语言文字工作的明目标和要求:城市语言文字工作的目标是:2022年以前“初步普及”普通话,汉字社会应用“根本标准”。
8.城市语言文字工作的四大重点行业及作用:党政机关——龙头作用教育系统——根底作用宣传媒体——典范作用公共效劳行业——窗口作用9.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是: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10.推普周——经国务院批准,每年9月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第一届为1998年9月。
2022年9月14–20日是第18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宣传主题为“依法推广普通话,提升国家软实力。
”二、语言知识11.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的定义:普通话是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根底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标准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言。
12.那些场合应该说普通话?推广普通话的要求是工作场合和公共交际场合说普通话,大到联合国讲坛,小到基层信访办公室接待外地来访者,在这些场合说方言或不庄重,或有失政府形象。
13.推广普通话是要消灭方言吗?推广普通话并不是人为地消灭方言,主要是为了消除方言隔膜,以利于社会交际。
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
推广普通话是要求会说方言的公民还要会说普通话。
14.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等级划分〔三级六等〕普通话水平划分三个级别,每个级别内划分两个等次。
(完整word版)语言文字规范知识语言文字规范知识1.什么是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何时公布的?自何时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从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3.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是从哪一年开始实施的?定在每年的什么时候?1997 年下半年,国务院第134 次总理办公会议批准,自1998 年起,每年九月的第三周在全国开展“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
2016年9月第三周是全国第十九届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4.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5.什么是规范汉字?规范汉字是指符合国家颁布的规范标准的汉字。
规范汉字对于现代汉语来说,包括经过整理简化的字和未整理简化的字两部分。
经过整理简化的字是指经国务院或国家主管部门批准,以字表等形式正式颁布的现代规范汉字。
未整理简化的字是指历史流传下来的,沿用至今,未经过整理简化或不需要整理简化的传承字,如人、山、川、日、水、火等字。
6.什么是不规范汉字?所谓不规范的汉字是指书写已经淘汰的异体字,已经简化的繁体字,已经废止的“二简字”和错字、别字。
7.推广通用语言文字有什么重要意义?语言文字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的规范化程度是衡量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而且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经济基础和文化教育基础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使用全国通用的规范化的语言文字,才能在保证交际顺利,信息、政令畅通的基础上,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对于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经济、社会的信息化水平,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增进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流与沟通,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均具有重要意义。
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语言文字政策法规知识题1.1982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9条明确规定:(C)。
A.国家推广普通话B.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C.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2. 2000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从起实施。
(C)A. 2000年1月1日B.2000年12月1日C.2001年1月1日3.《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由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自起施行。
(B)A.2005年12月29日B.2006年3月1日C.2006年5月1日4.普通话和规范字是。
(B)A.国家法定语言文字B.国家通用语言文字C.国家通行语言文字5.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
(A)A. 规范汉字B. 通用汉字C. 标准汉字6.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B)A. 义务B. 权利C.责任7.国家为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
(B)A. 便利B. 条件C.培训8.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
(C)A. 语言文字工作部门B. 教育行政部门C. 有关部门9.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
(C)A. 法制建设B. 现代化建设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10. 实现语言文字工作奋斗目标,应发挥带头作用。
(B)A.教育B.党政机关C.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媒体11. 国家奖励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事业做出的组织和个人。
(B)A. 重大贡献B. 突出贡献C. 特殊贡献12.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C)A. 使用B. 发展C. 使用和发展13.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依据及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A)A. 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B. 宪法C. 民族区域自治法14. 国家机关以为公务用语用字。
语言文字工作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第一部分法律摘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使用的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使用的汉语文教材,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标准。
初等教育应当进行汉语拼音教学。
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别情况进行培训。
第二十条对外汉语教学应当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二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六条学校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可以用少数民话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三十七条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有条件的应当采取少数民族文字的课本,并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课;小学高年级或者中学设汉文课程,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五)《扫除文盲条例》:第六条扫除文盲教学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六)《幼儿园管理条例》:第十五条幼儿园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七)《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第十四条民族乡的中小学可以使用当地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同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第二部分文件摘录(一)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二)全面推进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各级种类学校特别是中小学、师范院校要继续把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知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第一部分法律摘录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第十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使用的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使用的汉语文教材,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标准。
第十八条初等教育应当进行汉语拼音教学。
第十九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别情况进行培训。
第二十条对外汉语教学应当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十二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第六条学校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可以用少数民话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第三十七条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有条件的应当采取少数民族文字的课本,并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课;小学高年级或者中学设汉文课程,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五)《扫除文盲条例》: 第六条扫除文盲教学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六)《幼儿园管理条例》: 第十五条幼儿园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七)《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 第十四条民族乡的中小学可以使用当地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同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第二部分文件摘录 (一)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二)全面推进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各级种类学校特别是中小学、师范院校要继续把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知识导读:本文是关于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知识,希望能帮助到您!第一部分法律摘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使用的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使用的汉语文教材,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标准。
第十八条初等教育应当进行汉语拼音教学。
第十九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别情况进行培训。
第二十条对外汉语教学应当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二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六条学校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可以用少数民话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三十七条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有条件的应当采取少数民族文字的课本,并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课;小学高年级或者中学设汉文课程,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五)《扫除文盲条例》:第六条扫除文盲教学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六)《幼儿园管理条例》:第十五条幼儿园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七)《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第十四条民族乡的中小学可以使用当地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同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第二部分文件摘录(一)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二)全面推进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各级种类学校特别是中小学、师范院校要继续把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语言文字政策法规知识问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什么时间颁布的?于何时实施?答: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2001年1月1日起实施。
2.《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何时通过?何时施行?答: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在2014.02.27由河南省人民政府颁布。
3.什么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答: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4.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遵循哪三个“有利于”?答: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5.我国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实施怎样的政策?答:国家颁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管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支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研究,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丰富和发展。
6.国家对各民族语言实施怎样的政策?答:各民族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依据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实施。
7.在我国56个民族中,解放前后使用文字的民族各有多少种?答:解放前在我国56个民族中,使用文字的民族有21个,文字24种。
解放后,以汉语拼音为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基础,使我国各民族现行文字增加到40种。
8.实现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的意义?答:语言文字的运用是否合乎规范、标准,往往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
语言文字是人们的交际工具,是信息的载体。
加强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对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与交流和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都有重要意义。
9.哪些特定对象的汉字应用水平应当符合国家相应的规定?答: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教师、医务人员、编辑、记者、汉字字幕制作人员、校对人员、学生以及从事印章、牌匾、广告制作等工作的文案人员的汉字应用水平应当符合国家相应的规定。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学习资料1.什么时候普通话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答: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推广全国通用普通话”。
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从哪年开始颁布实施的答:2000年10月31日颁布,从2001年1月1日起实施。
3.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是什么答: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4.《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哪些情形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答:①文物古迹;②姓氏中的异体字;③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④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⑤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⑥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
5.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是什么答: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6.什么是普通话答: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7.什么是规范汉字答: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正体字、简化字和未经整理简化的传承字。
8.国务院规定从哪年起什么时间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答:从1998年起,每年9月份第三周为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9.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的形象代言人是谁答:央视节目主持人王小丫和着名演员王刚。
11.哪些岗位人员应以普通话为工作语言答:教师、公务员、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影视话剧演员。
12.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等级标准是怎样的答:普通话水平分为3级。
每一级别内部再划分为甲、乙两个等次,共三级六等。
13.推广普通话的法律依据是什么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多部法律都提出要推广、使用普通话。
更重要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于2001年1月l日起施行。
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关语言文字的专门法律,规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并对国家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和公共服务行业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出了明确规定。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学习资料1.什么时候普通话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答: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推广全国通用普通话”。
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从哪年开始颁布实施的?答:2000年10月31日颁布,从2001年1月1日起实施。
3.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是什么?答: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4.《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哪些情形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答:①文物古迹;②姓氏中的异体字;③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④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⑤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⑥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
5.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是什么?答: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6.什么是普通话?答: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7.什么是规范汉字?答: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正体字、简化字和未经整理简化的传承字。
8.国务院规定从哪年起什么时间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答:从1998年起,每年9月份第三周为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9.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的形象代言人是谁?答:央视节目主持人王小丫和着名演员王刚。
11.哪些岗位人员应以普通话为工作语言?答:教师、公务员、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影视话剧演员。
12.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等级标准是怎样的?答:普通话水平分为3级。
每一级别内部再划分为甲、乙两个等次,共三级六等。
13.推广普通话的法律依据是什么?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多部法律都提出要推广、使用普通话。
更重要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于2001年1月l日起施行。
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关语言文字的专门法律,规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并对国家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和公共服务行业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出了明确规定。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学习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学习资料1.什么时候普通话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答: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推广全国通用普通话”。
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从哪年开始颁布实施的答:2000年10月31日颁布,从2001年1月1日起实施。
3.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是什么答: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4.《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哪些情形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答:①文物古迹;②姓氏中的异体字;③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④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⑤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⑥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
5.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是什么答: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6.什么是普通话答: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7.什么是规范汉字答: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正体字、简化字和未经整理简化的传承字。
8.国务院规定从哪年起什么时间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答:从1998年起,每年9月份第三周为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9.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的形象代言人是谁答:央视节目主持人王小丫和着名演员王刚。
11.哪些岗位人员应以普通话为工作语言答:教师、公务员、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影视话剧演员。
12.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等级标准是怎样的答:普通话水平分为3级。
每一级别内部再划分为甲、乙两个等次,共三级六等。
13.推广普通话的法律依据是什么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多部法律都提出要推广、使用普通话。
更重要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于2001年1月l日起施行。
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关语言文字的专门法律,规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并对国家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和公共服务行业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出了明确规定。
语言文字知识复习材料(政策法规知识)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于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
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2.国务院决定自1998年起每年9月份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3.《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三条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4.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指的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5.机关公文应当使用规范汉字。
6.《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机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
7.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8.当前国家推广普通话的方针是:“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9.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要以学校为基础,以党政机关为龙头,以新闻媒体为榜样,以公共服务行业为窗口。
10.普通话的具体含义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11.通过推广普通话,要逐步使普通话成为哪四种用语:校园用语、公务用语、宣传用语、社会服务用语。
12.推广普通话是促使公民普遍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在正式场合和公共交际场合说普通话。
13.在下列情形下可以使用方言:(1)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执行公务时确需使用的;(2)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或省级广播电视部门批准的播音用语;(3)戏曲、影视等艺术形式中需要使用的;(4)出版、教学、研究中确需使用的。
14.规范汉字是指现在通行的规范汉字。
即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正体字、简化字和未经整理简化的传承字。
具体标准可参照国家公布的《简化字总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新旧字形对照表》《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表》。
15.不规范汉字指的是:(1)已简化的繁体字。
(2)已淘汰的异体字。
(3)已淘汰的旧字形。
(4)已废止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的简化字。
语言文字规范知识在日常的语言交流中,正确并规范地使用语言文字是非常重要的。
语言文字规范知识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正确使用、规范应用以及相应的规则和标准的认识和了解。
掌握语言文字规范知识有助于提高沟通交流的准确性和效果,并能展现一个人的修养和素养。
本文将从语法、词汇、标点符号和书写规范等方面介绍几个重要的语言文字规范知识。
一、语法规范语法是语言中最基本的规则之一。
正确运用语法规范有助于准确表达思想并避免歧义。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语法规范:1. 主谓一致:主语与谓语动词的数要保持一致。
例如:“他喜欢读书。
”而不是“他喜欢读书们。
”2. 时态一致:句子中的动词时态要与句子的时态保持一致。
例如:“他昨天编写了一篇文章。
”而不是“他昨天编写了一篇文章写。
”3. 代词使用准确:代词要与其所代替的名词在数、格和性上保持一致。
例如:“我看到他和他的妹妹。
”而不是“我看到他和他的妹妹们。
”二、词汇规范词汇是语言文字的基本组成部分,合理选择和使用词汇可以使表达更加准确和丰富。
以下是几个词汇规范的要点:1. 避免中式英语:在使用英语时,应尽量避免直译中文的表达方式,而要使用符合英语习惯的词汇和短语。
2. 使用准确词语:在表达时,应注意选择准确的词汇,避免使用模糊、含糊或不准确的词语。
3. 注意词性和词形变化:要熟悉词汇的词性和词形变化规则,正确使用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词性和它们的复数、时态、比较级和最高级等变化形式。
三、标点符号规范标点符号是书写和阅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能指示句子的结构和表示语气。
以下是几个标点符号的应用规范:1. 逗号:逗号用于分隔并列成分,如词语、短语或句子。
例如:“他喜欢读书,写作和旅行。
”2. 句号:句号用于句子的结束。
例如:“我正在读一本好书。
”3. 问号和感叹号:问号用于疑问句,感叹号则用于表示强烈的情感或感叹。
例如:“你去哪里?”、“多么美丽的花啊!”四、书写规范书写规范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包括字母大小写、字间距和字母形状等方面。
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学习资料1.什么时候普通话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答: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推广全国通用普通话”.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从哪年开始颁布实施(de)答:2000年10月31日颁布,从2001年1月1日起实施.3.国家通用(de)语言文字是什么答:普通话和规范汉字.4.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哪些情形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答:①文物古迹;②姓氏中(de)异体字;③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④题词和招牌(de)手书字;⑤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de);⑥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de)特殊情况.5.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de)基本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是什么答:普通话和规范汉字.6.什么是普通话答: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de)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de)现代汉民族共同语.7.什么是规范汉字答: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de)正体字、简化字和未经整理简化(de)传承字.8.国务院规定从哪年起什么时间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答:从1998年起,每年9月份第三周为推广普通话宣传周.9.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de)形象代言人是谁答:央视节目主持人王小丫和着名演员王刚.11.哪些岗位人员应以普通话为工作语言答:教师、公务员、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影视话剧演员.12.普通话水平测试(de)等级标准是怎样(de)答:普通话水平分为3级.每一级别内部再划分为甲、乙两个等次,共三级六等.13.推广普通话(de)法律依据是什么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de)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多部法律都提出要推广、使用普通话.更重要(de)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于2001年1月l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关语言文字(de)专门法律,规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de)法律地位,并对国家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和公共服务行业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出了明确规定.14.新时期我国推广普通话工作(de)12字方针是什么答: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15.国家推广全国通用(de)普通话,并不是要消灭方言,方言将在一定领域和指定地区内长期存在,普通话和方言将处在一个不断融合丰富(de)过程中,这句话对吗答:对.16.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语言文字与普通话和规范汉字(de)关系是什么答:国家坚持各民族语言文字地位平等(de)基本原则和政策.17.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de)监督管理部门是什么部门答: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18.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是什么答: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现设在教育部.20.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由哪个部门颁布答: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21.城市公共场所设施和招牌、广告用字违反规定(de)应如何处理答: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de),予以警告,并督促其限期改正.2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应当做到三个“有利于”.这三个“有利于”指什么答: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23.对于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de)违法行为(de)管理途径有哪些答:有3条管理途径:一是社会共同管理,二是责任人所在单位管理,三是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管理.25.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de)社会应用监督管理职责是什么答: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de)教育教学用语用字进行管理和监督,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de)规范化、标准化使用列入学习督导、检查、评估和考核(de)内容.26.有关部门不履行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社会应用进行监督管理职责(de),由哪个部门予以处罚答: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语言文字工作会处罚.27.推广普通话(de)基本措施有哪三项答:推广普通话(de)基本措施有:1.目标管理、量化评估;2.普通话水平测试;3.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28.说出几部你知道(de)有关推广普通话(de)法律法规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de)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三条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扫除文盲工作条例、幼儿园管理条例、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经、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都提出要推广使用普通话.29.新时期我们国家语言文字工作(de)奋斗目标是什么答:新时期我们国家语言文字工作(de)奋斗目标是:在2010年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普及,汉字(de)社会应用基本规范,汉语拼音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建立起有效(de)中文信息处理(de)管理制度.30.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分为几个等级答:国家级示范校、省级示范校和市级示范校.31.汉语有多少种方言答:汉语有七大方言,即:⑴北方方言;⑵吴方言;⑶赣方言;⑷湘方言;⑸闽方言;⑹粤方言;⑺客家方言.32.什么是汉字(de)标准化答:汉字(de)标准化是在对现行汉字进行全面、系统、科学整理(de)基础上,做到现行汉字(de)“四定”,即定量、定形,定音、定序.33.什么是不规范汉字呢答:所谓不规范(de)汉字是指书写已经淘汰(de)异体字,已经简化(de)繁体字,已经废止(de)“二简字”和错字、别字.34.国家对各民族语言实施怎样(de)政策答:各民族有使用和发展自己(de)语言文字(de)自由.少数民族语言文字(de)使用依据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他法律(de)相关规定实施.35.在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中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吗答:可以.36.对教师和国家公务员(de)普通话达标要求是有年龄界限(de),对哪一年以前出生(de)教师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可不作硬性规定,但也要鼓励他们在教学和公务活动中使用普通话答:1954年1月1日以前出生.37.在少数方言复杂(de)地区,特别是农村(de)教师及相关毕业生(de)普通话水平达标要求是否相应放宽答:是(de),他们(de)普通话水平可暂时放宽到不低于三级甲等.38.国家语委规定,什么时间实现普通话在全国初步普及、汉字社会应用基本规范(de)目标答:2010年.40.普通话等级证书由什么机构颁发答: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语委办颁发.41.什么是“三纳入一渗透”答:所谓“三纳入一渗透”就是要求学校“把普及普通话(de)要求纳入培养目标,纳入管理常规,纳入教师基本功训练,渗透到德、智、体、美和社会实践等各项教育活动中”.42.社会用字中禁止使用哪些不规范用字答:⑴已经简化(de)繁体字;⑵已经淘汰(de)异体字;⑶自造(de)简化字,已经废止(de)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de)字;⑷已经淘汰(de)旧字形;⑸已经更改(de)生僻地名和旧译计量单位名称用字.43.“普通话”这个词语最早是有谁在哪一年提出来(de)答:朱文熊于1906年首次提出(de).44. 2010年推普周(十三届)活动时间:2010年9月12---9月18日,活动主题: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