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规范知识题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10
语言文字规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穿流不息B. 再接再励C. 出奇不意D. 迫不及待2. “不假思索”中“假”的意思是()。
A. 假设B. 借用C. 依靠D. 假装3. “一言九鼎”中的“九鼎”最初指()。
A. 九个鼎B. 九个州C. 九个部落D. 九个朝代4. “不胫而走”中的“胫”指的是()。
A. 腿B. 脚C. 胫骨D. 胫部5. “不速之客”中的“速”的意思是()。
A. 速度C. 快速D. 迅速6. “不翼而飞”中的“翼”的意思是()。
A. 翅膀B. 翅膀的羽毛C. 鸟类D. 鸟类的翅膀7. “不以为然”中的“然”的意思是()。
A. 这样B. 正确C. 那样D. 错误8. “不卑不亢”中的“卑”和“亢”分别表示()。
A. 低、高B. 高、低C. 低、低D. 高、高9. “不耻下问”中的“耻”的意思是()。
A. 羞耻B. 耻辱C. 可耻D. 不以为耻10. “不寒而栗”中的“栗”的意思是()。
A. 栗子B. 颤抖D. 栗树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不劳而获”中的“劳”指的是____。
2. “不二法门”中的“二”指的是____。
3. “不打自招”中的“招”指的是____。
4. “不经之谈”中的“经”指的是____。
5. “不学无术”中的“术”指的是____。
6. “不卑不亢”中的“卑”和“亢”分别表示____和____。
7. “不耻下问”中的“耻”指的是____。
8. “不寒而栗”中的“栗”指的是____。
9. “不翼而飞”中的“翼”指的是____。
10. “不速之客”中的“速”指的是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解释“不以为然”的含义,并给出一个使用该成语的例句。
2. 描述“不寒而栗”的情境,并解释其比喻意义。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不耻下问”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知识考试试题单位:姓名:分数:1.2000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从起施行。
A.2000年11月1日B.2000年12月1日 C.2001年1月1日2.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
A.国家法定语言文字B.国家通用语言文字C.国家通行语言文字3.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
A.规范汉字B.通用汉字C.标准汉字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定。
A.积极、稳妥、逐步地推进语言文字工作B.要认真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C.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5.国家机关以为公务用语用字。
A.汉语和汉字B.普通话和规范汉字C.中文6.汉语文出版物以及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中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A.法律和规定B.方针和政策C.规范和标准7.公共服务行业以为基本的服务用字。
A.规范汉字B.通用汉字C.常用汉字8.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为服务用语。
A.普通话B.普通话和当地方言C.普通话和外国语9.依法对企业名称、商品名称以及广告的用语用字进行管理和监督。
A.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B.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语言文字工作部门C.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10.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
A.《汉语拼音方案》B.《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C.注音字母11.《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
A.人名和中文文献B.地名和中文文献C.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12.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
A.会说标准的普通话B.会说流畅的普通话C.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13.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影视话剧演员和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
A.教师、公共服务行业的员工B.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C.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公共服务行业的员工14.对外汉语教学应当教授。
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题姓名: ________成绩:__________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对应的答题卡里。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 B 。
A.汉语和汉字B.普通话和规范汉字C.国语和简化汉字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国家机关以 B 为公务用语用字。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A.汉语和汉字B.普通话和规范汉字C.普通话和汉字3.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B 。
A.义务B.权利C.责任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以A 为基本的播音用语。
A.普通话B.普通话、方言C.具有一定方言特点的普通话5.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或省级广播电视部门批准,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 A 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A.汉语文课程B.语文课程C.各种课程6.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指的是 C 。
A.北京市周围的语音B.北京市城区的语音C.北京话的语音系统7.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于1988年1月26日发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包括常用字和次常用字共 A 个。
A.3500B.4500C.55008.在我国境内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说明,应以 A 为基本的用语用字。
A.国家通用语言文字B.简化字和繁体字C.中文和英文9.因公共服务的需要,招牌、广告、标志牌等使用外国文字并同时使用中文的,应当使用C 。
A.简化汉字B.印刷体汉字C.规范汉字10.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异体字在以下所列的 C 中可以保留使用。
A.地名B.人名C.姓氏11.数目字“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的 C 。
A.繁体字B.异体字C.大写形式12.经国务院批准,从1998年起,每年9月份的第 C 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A.1B.2C.313.在普通话中,“赵钱孙李”这四个字的声调排列顺序是 A 。
A.去声、阳平、阴平、上声B.去声、阴平、阳平、上声C.上声、阴平、阳平、去声14.下列3个词,轻声和不轻声的意义不同的是 C 。
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竞赛试题100题1.2000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由江泽民主席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从 C 起施行。
A.2000年11月1日 B.2000年12月1日 C.2001年1月1日2.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 B 。
A.国家法定语言文字 B.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C.国家通行语言文字3.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 A 。
A.规范汉字 B.通用汉字 C.标准文字4.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B 。
A.义务 B.权利 C.责任5.国家为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 B。
A.便利 B.条件 C.培训6.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 C 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
A.语言文字工作部门 B.教育行政部门 C.有关部门7.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 C。
A.法制建设 B.现代化建设 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8.国家奖励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事业做出 B的组织和个人。
A.重大贡献 B.突出贡献 C.特殊贡献9.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各民族都有 B 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A.使用 B.发展 C.使用和发展10.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依据 A 及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A.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 B.宪法 C.民族区域自治法11.国家机关以 B为公务用语用字。
A.汉语和汉字 B.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C.中文12.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 B 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A.汉语文课程 B.语文课程 C.各种课程13.汉语文出版物以及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中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C 。
A.法律和规定 B.方针和政策 C.规范和标准14.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
需要使用外国语言为播音用语的,须经 B批准。
A.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 B.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 C.国务院外事工作部门15.公共服务行业以 A为基本的服务用字。
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测试题语言文字是人类交流和思维的重要工具,其规范化使用对于信息的准确传递、文化的传承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为了提高大家对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认识和应用能力,以下是一套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测试题,让我们一起来检验一下自己的水平吧!一、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按部就班风驰电掣开源节流相形见拙B 脍炙人口迫不及待诡计多端再接再厉C 瑕不掩瑜穿流不息心驰神往仗义直言D 破斧沉舟不胫而走世外桃源首屈一指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我不知道这条路是否能走通?但我仍然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B 他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
C “大桥就要通车了,”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请大家咬紧牙关,作最后的冲刺。
”D 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B 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峰顶。
C 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坑害顾客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应给以严厉打击。
D 马教授领导的科研组研制出能燃用各种劣质煤并具有节煤作用的劣质煤稳燃器,为节能作出了重大贡献。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这家企业改革的任务,_____是“减员”,更重要的是“增效”。
②预算即使制订得再_____,在执行过程中也难免发生变化。
③今年春节期间,山西某地发生了一起_____的假酒案。
A 不止正确耸人听闻B 不只正确骇人听闻C 不只准确骇人听闻D 不止准确耸人听闻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他在地主家当长工的时候,吃的是粗茶淡饭,住的是猪棚狗窝,干的是牛马活儿。
B 他是我最真诚的朋友,经常对我耳提面命,使我在工作中少犯许多错误。
C 李老师当班主任 20 年,勤勤恳恳,日理万机,积劳成疾仍坚持工作。
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题及答案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A.十八B.十九C.二十2. 2000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从( ) 起实施。
2000年1月1日年12月1日年1月1日3.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A.使用B.发展C.使用和发展4.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
规范汉字 B. 通用汉字 C. 标准汉字5.《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四条规定: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A.义务B.权利C.责任6.《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三条规定:公共服务行业以规范汉字为。
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普通话为。
A.基本的服务用字/服务用语B.规定场合用字/特定场合服务用语C.公文用字/大型活动服务用语7.违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干涉他人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由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警告。
A.有关行政管理部门B.司法部门C.教育部门8.国家为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
(B) 便利 B. 条件 C.培训9.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题及答案。
法制建设 B. 现代化建设 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10.国家奖励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事业做出的组织和个人。
重大贡献 B. 突出贡献 C. 特殊贡献11.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依据及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 B. 宪法 C. 民族区域自治法12.国家机关以为公务用语用字。
汉语和汉字 B. 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C. 中文13.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A.汉语文课程B.语文课程C.各种课程14.汉语文出版物以及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中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语言文字规范知识测试题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以身作责B.专心至志C.提心吊胆2.“山”的笔顺是()A.竖、竖折、短竖B.竖折、竖、短竖C.竖折、短竖、竖3.根据《通用规范汉字表》,下列词组中用字全都符合规范标准的一组是()A.烟雨濛濛B.像雾像雨又像风C.天翻地复4.下列各组字中,全部是独体字的一组是()A.人、口、手、水B.工、农、而、庆C.门、也、习、杨5.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规范的是()A.家俱B.惟一C.成分D.陷井6.下列三组词语中用字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水天相联、对联、联欢B.连续、联合、连忙C.联跑带跳、联想、连累7.下列各组字中,每个字末笔都是“撇”的一组是()A.万、力、戈B.芳、乃、伤C.叨、匕、易8.下列三组中,“母”的笔顺完全正确的是()A.横折钩、竖折、点、横、点B.竖折、横折钩、点、横、点C.竖折、横折钩、横、点、点9.“标志”不要误写作“标识”,依据的规范标准是()A.《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B.《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10.下列成语用字正确的一项是()A.少壮不努力,老大徙伤悲B.一言既出,驷马难追C.失之东偶,收之桑榆D.前事不忘,后世之师1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必竟人是必需各自飞行的,彼此能看一眼已是一剎又已是千年。
B.这位老人看起来饱经风霜,面容苍桑。
C.理想若真人人唾手可得,世上也就无所谓烦恼和痛苦了。
D.他说了几句话,总算有个交待了。
12.向来甲班和乙班的篮球赛总是十分精彩,两班实力在()。
A.一发千钧B.上行下效C.伯仲之间D.杵臼之交。
13.“貂chán”是传说中的四大美女之一,她的名字的正确写法是()A.貂禅B.貂蝉C.貂婵14.“在这次抗震救灾工作中,‘非_____利组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横线处应该选用的字是()A.赢B.盈C.营15.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下列()情形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
教师语言文字规范知识试题及答案(请在正确的答案序号上打√)1.2000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从起施行。
A.2000年11月1日B.2000年12月1日C.2001年1月1日2.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
A.国家法定语言文字B.国家通用语言文字C.国家通行语言文字3.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
A.规范汉字B.通用汉字C.标准汉字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定。
A.积极、稳妥、逐步地推进语言文字工作B.要认真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C.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5.国家机关以为公务用语用字。
A.汉语和汉字B.普通话和规范汉字C.中文6.汉语文出版物以及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中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A.法律和规定B.方针和政策C.规范和标准7.公共服务行业以为基本的服务用字。
A.规范汉字B.通用汉字C.常用汉字8.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为服务用语。
A.普通话B.普通话和当地方言C.普通话和外国语9.依法对企业名称、商品名称以及广告的用语用字进行管理和监督。
A.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B.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语言文字工作部门C.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10.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
A.《汉语拼音方案》B.《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C.注音字母11.《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
A.人名和中文文献B.地名和中文文献C.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12.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
A.会说标准的普通话B.会说流畅的普通话C.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13.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影视话剧演员和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
A.教师、公共服务行业的员工B.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C.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公共服务行业的员工14.对外汉语教学应当教授。
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竞赛试题100题1.2000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由江泽民主席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从 C 起施行。
A.2000年11月1日 B.2000年12月1日 C.2001年1月1日2.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 B 。
A.国家法定语言文字 B.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C.国家通行语言文字3.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 A 。
A.规范汉字 B.通用汉字 C.标准文字4.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B 。
A.义务 B.权利 C.责任5.国家为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 B。
A.便利 B.条件 C.培训6.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 C 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
A.语言文字工作部门 B.教育行政部门 C.有关部门7.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 C。
A.法制建设 B.现代化建设 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8.国家奖励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事业做出 B的组织和个人。
A.重大贡献 B.突出贡献 C.特殊贡献9.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各民族都有 B 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A.使用 B.发展 C.使用和发展10.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依据 A 及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A.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 B.宪法 C.民族区域自治法11.国家机关以 B为公务用语用字。
A.汉语和汉字 B.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C.中文12.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 B 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A.汉语文课程 B.语文课程 C.各种课程13.汉语文出版物以及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中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C 。
A.法律和规定 B.方针和政策 C.规范和标准14.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
需要使用外国语言为播音用语的,须经 B批准。
A.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 B.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 C.国务院外事工作部门15.公共服务行业以 A为基本的服务用字。
语言文字规范知识测试题1. 请问以下词汇中,哪个是正确的?a) 苦闷b) 苦門c) 苦悶d) 苦闷2. “等一段时间”该如何正确书写?a) 等一段时间b) děng yí duàn shíjiānc) 等一个时间d) 等一阵子3. 请问以下句子中,哪个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a) 我买了水果,蔬菜和面包。
b) 他们约好下午见,可是他让我等了两个小时。
c) 你最喜欢的食物是什么?d) 老师说:同学们好,请做好作业。
4. 以下哪个短语使用不正确?a) 错误百出b) 自由自在c) 辛辛苦苦d) 逐渐递增5. 请问以下句子中,哪个词语使用不正确?a) 我们明天一起去游泳吧。
b) 那只猫很乖,是我的宠物。
c) 她向我请教了一些问题。
d) 没有他的帮助,我们就完不成这个项目。
6. “请把书递给我。
”在这句话中,适合使用哪个动词?a) 带b) 拿c) 给d) 送7. 请问以下哪个字的读音例外?a) 茶b) 车c) 孩d) 画8. 请问以下两个句子哪个使用了正确的语序?a) 今天我去了超市买菜。
b) 去了超市我买了菜今天。
9. 以下哪个词语拼写正确?a) 适当b) 适當c) 适當的d) 适当的よ10. 请问以下句子的语法错误在哪里?a) 我爱吃苹果。
b) 学生们正在上课。
c) 他们每天运动。
d) 我们看了电影。
语言文字规范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对于正确使用语言和书写文字来传达思想和信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检验对于语言文字规范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下是一些与该主题相关的测试题。
1. 正确答案是 a) 苦闷。
这是一个由汉字组成的词汇,表示感到痛苦和忧愁的状态。
2. 正确答案是 a) 等一段时间。
这是使用汉字来表示的正确写法,用于描述一个时间段的长度。
3. 正确答案是 a) 我买了水果,蔬菜和面包。
这句话需要使用逗号来分隔列举的物品。
其他选项中的标点符号用法都是正确的。
4. 正确答案是 d) 逐渐递增。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及语言文字规范知识竞赛题目1.2000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从起施行。
(答案C)A.2000年11月1日B.2000年12月1日C.2001年1月1日2.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
(答案B)A.国家法定语言文字B.国家通用语言文字C.国家通行语言文字A.规范汉字B.通用汉字C.标准汉字4.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答案B)A.义务B.权利C.责任5.国家为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
(答案B)A.便利B.条件C.培训6.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理应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
(答案C)A.语言文字工作部门B.教育行政部门C.相关部门7.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理应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
(答案C)A.法制建设B.现代化建设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8.国家奖励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事业作出的组织和个人。
(答案B)A.重大贡献B.突出贡献C.特殊贡献9.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答案C)A.使用B.发展C.使用和发展10.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依据及其他法律的相关规定(答案A)。
A.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B.宪法C.民族区域自治法11.国家机关以为公务用语用字。
(答案B)A.汉语和汉字B.普通话和规范汉字C.中文12.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答案A)A.汉语文课程B.语文课程C.各种课程13.汉语文出版物以及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中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理应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答案C)A.法律和规定B.方针和政策C.规范和标准14.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
需要使用外国语言为播音用语的,须经批准。
(答案B)A.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B.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C.国务院外事工作部门15.公共服务行业以为基本的服务用字。
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应付B. 买菜C. 行驶D. 察言观色2.下列词语中,没有使用正确的词性的一项是:A. 快乐的笑B. 飞快地跑C. 晚饭吃饱D. 高高兴兴3.下列标点符号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喜欢吃鱼;你呢?B. 姐姐说:“我要出去玩。
”C. 回家了,书包在桌子上。
D. 今天是个好天气,我们一起去郊游。
4.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正确的语法结构的一项是:A. 他昨天买了本新书。
B. 我昨天去了图书馆借书。
C. 妈妈买了一个新包包给我。
D. 我们一起去了电影院看电影。
5.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正确的语序的一项是:A. 对不起,请问这里有餐馆吗?B. 昨天他来我家吃了晚饭。
C. 我们每天早上都去锻炼身体。
D. 在学校里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二、填空题1.下列短文中,使用了错误标点符号的一项是:(换行为|)早上我们去|公园放风筝|风吹得风筝在空中飞翔|我们跑着去找飞走的风筝|2.下列句子中,使用了错误的词性的一项是:我很|喜欢/吃/苹果|因为它/营养/丰富|而且/味道/香甜|3.请将以下句子按照正确的语序排列:A. 书包里有我的钢笔。
B. 昨天我去了公园。
C. 今天早上我吃了早饭。
答案:B->C->A4.请将以下短语按照正确的词序排列:A. 很高兴B. 你好C. 见到你答案:B->C->A三、改错题请找出以下句子中的错误,并进行改正:1. 我|们昨天去了|学校游泳池|改正后:我们|昨天去了学校游泳池| 2. 他常常低着|头不说|话|改正后:他常常低着头|不说话|3. 这本书我可是|花很多钱|才买到的|改正后:这本书我可是花很多钱|才买到的|四、解答题请用正确的标点符号来补全以下句子:1. 爸爸说:“明天我们一起去钓鱼”补全后:爸爸说:“明天我们一起去钓鱼。
”2. 妹妹对我说:“哥哥,你能帮我写作业吗”补全后:妹妹对我说:“哥哥,你能帮我写作业吗?”总结:语言文字规范化是保持语言文字正确、通顺、标准的重要要素。
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一百道题一、填空题(12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写进了(“ ”)的条文,使推广普通话有了法律依据。
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指()。
3.《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
4. ()应当加强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的领导,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为本行政区域内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正常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进行指导、管理和监督。
5. 省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以上;市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普通话水平应为()以上;县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普通话水平应为()以上;影视话剧演员普通话水平为()以上。
6. 1954年1月1日以后(含1月1日)出生的教师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以上,其中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和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不得低于();县级人民政府驻地以外的乡镇、村的教师可以为()以上,其中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不得低于()。
7.普通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通话水平为()以上,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专业以及与口语表达密切相关专业的学生不得低于()。
8.公共服务行业的播音员、话务员、导游员、解说员等特定岗位人员的普通话水平为()。
9. ()对出版物的用语用字进行管理监督;()对广播电视的用语用字进行管理监督;()对企业名称、商品名称及广告等用语用字进行管理监督。
10.人事、民政、建设、交通等其他行政部门以及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的用语用字进行管理监督。
11. 标点符号是()的符号,是()的有机组成部分。
用来表示()、()以及()。
常用的标点符号有()种,分()和()两大类。
12.()是字形不同、但字音相同、字义相同的字。
二、判断题(26题)1.人事部与教育部、国家语委联合发文原则上要求1954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公务员普通话水平达到三级甲等以上。
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题姓名: ________成绩:__________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对应的答题卡里。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 B 。
A.汉语和汉字B.普通话和规范汉字C.国语和简化汉字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国家机关以 B 为公务用语用字。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A.汉语和汉字B.普通话和规范汉字C.普通话和汉字3.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B 。
A.义务B.权利C.责任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以A 为基本的播音用语。
A.普通话B.普通话、方言C.具有一定方言特点的普通话5.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或省级广播电视部门批准,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 A 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A.汉语文课程B.语文课程C.各种课程6.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指的是 C 。
A.北京市周围的语音B.北京市城区的语音C.北京话的语音系统7.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于1988年1月26日发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包括常用字和次常用字共 A 个。
A.3500B.4500C.55008.在我国境内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说明,应以 A 为基本的用语用字。
A.国家通用语言文字B.简化字和繁体字C.中文和英文9.因公共服务的需要,招牌、广告、标志牌等使用外国文字并同时使用中文的,应当使用C 。
A.简化汉字B.印刷体汉字C.规范汉字10.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异体字在以下所列的 C 中可以保留使用。
A.地名B.人名C.姓氏11.数目字“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的 C 。
A.繁体字B.异体字C.大写形式12.经国务院批准,从1998年起,每年9月份的第 C 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A.1B.2C.313.在普通话中,“赵钱孙李”这四个字的声调排列顺序是 A 。
A.去声、阳平、阴平、上声B.去声、阴平、阳平、上声C.上声、阴平、阳平、去声14.下列3个词,轻声和不轻声的意义不同的是 C 。
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竞赛试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A.十八B.十九C.二十2.2000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从()起施行。
A.2000年11月1日B.2000年12月1日C.2001年1月1日3. 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工作内容是()A.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B.防止方言泛滥和推行标准汉字C.推广国语和推行国文4.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A.使用B.发展C.使用和发展5.《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四条规定: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A.义务B.权利C.责任6.《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九条规定,国家机关以()为公务用语用字。
A.普通话和规范汉字B.普通话和汉字C.汉语和汉字7.《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三条规定:公共服务行业以规范汉字为()。
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普通话为()。
A.基本的服务用字/服务用语B.规定场合用字/特定场合服务用语C.公文用字/大型活动服务用语8.违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干涉他人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由()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警告。
A.有关行政管理部门B.司法部门C.教育部门9. 经国务院批准,自1998年起每年()月的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A.10 月B.9月C.3月10.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普及普通话”、“汉字的社会应用基本规范”是我国()语言文字的工作目标。
A.2010年以前B.2020年以前C.21世纪中叶11.我国是从()年起,着手对城市语言文字工作实施评估的。
A.1999年B.2000年C.2001年12.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的重点包括四个方面,即()。
A.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新闻媒体B.党政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公共服务行业C.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报纸、影视13.要充分发挥教育的( )作用、国家公务员的( )作用、新闻媒体的( )和主要服务行业的( )作用,以带动整个城市用语用字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
教师语言文字规范知识试题姓名:一、填空题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和()。
2.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
3.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4.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和()有利于()和()有利于()和()。
5. 公共服务行业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的()。
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普通话为()。
二、单项选择题1.2000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从起施行。
A.2000年11月1日 B.2000年12月1日 C.2001年 1月1日2.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
A.国家法定语言文字 B.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C.国家通行语言文字3.国家机关以为公务用语用字。
A.汉语和汉字 B.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C.中文4.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
A.《汉语拼音方案》 B.《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C.注音字母5.《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将普通话水平划分为三个级别,每个级别内再划分为两个等次,其中最高级等和最低级等分别为。
A.一级甲等和三级乙等 B.一级乙等和三级甲等 C.一级甲等和三级甲等6.经国务院批准,每年9月份第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A.一 B.二 C.三7.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为语法规范。
A.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 B.典范的白话文著作 C.典范的现代文学著作8.《汉语拼音方案》包括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以及共5部分。
A.声调表、隔音符号 B.声调符号、隔音符号 C.声调表、注意事项9.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的目标是年以前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普及普通话”“汉字的社会应用基本规范”。
A.2010 B.2020 C.205010.《汉语拼音方案》是1958年2月11日由 ________批准的。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三、多项选择1.下列情形,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A.广播、电影、电视用语用字。
语言文字规X化知识题:________成绩:__________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对应的答题卡里。
1.《中华人民XX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B 。
A.汉语和汉字B.普通话和规X汉字C.国语和简化汉字2.根据《中华人民XX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国家机关以B 为公务用语用字。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A.汉语和汉字B.普通话和规X汉字C.普通话和汉字3.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B 。
A.义务B.权利C.责任4.《中华人民XX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以A 为基本的播音用语。
A.普通话B.普通话、方言C.具有一定方言特点的普通话5.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或省级广播电视部门批准,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A 教授普通话和规X汉字。
A.汉语文课程B.语文课程C.各种课程6.普通话以语音为标准音,指的是C 。
A.市周围的语音B.市城区的语音C.话的语音系统7.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于1988年1月26日发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包括常用字和次常用字共A 个。
A.3500B.4500C.55008.在我国境内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说明,应以A 为基本的用语用字。
A.国家通用语言文字B.简化字和繁体字C.中文和英文9.因公共服务的需要,招牌、广告、标志牌等使用外国文字并同时使用中文的,应当使用C 。
A.简化汉字B.印刷体汉字C.规X汉字10.依据《中华人民XX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异体字在以下所列的C 中可以保留使用。
A.地名B.人名C.姓氏11.数目字“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的C 。
A.繁体字B.异体字C.大写形式12.经国务院批准,从1998年起,每年9月份的第C 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A.1B.2C.313.在普通话中,“赵钱孙李”这四个字的声调排列顺序是A 。
A.去声、阳平、阴平、上声B.去声、阴平、阳平、上声C.上声、阴平、阳平、去声14.下列3个词,轻声和不轻声的意义不同的是C 。
语言文字规范知识题(一)单项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 C )。
A.国家推广普通话B.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C.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2.2005年9月11日至17日是第八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本届活动的宣传主题是(C )A.“推广普通话,迎接新世纪”B.“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C.“实现顺畅交流,构建和谐社会”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各民族都有( C )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A.使用B.发展C.使用和发展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以( B )为基本的播音用语。
A.现代汉语B.普通话C.汉语5.依据《汉语拼音方案》,普通话的声调有( A )。
A.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B.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轻声C.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6.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是( A )。
A.中文、英文、法文、俄文、阿拉伯文和西班牙文B.中文、英文、法文、俄文、阿拉伯文和德文C.中文、英文、法文、俄文、阿拉伯文和日文D.中文、英文、法文、俄文、阿拉伯文和马来文7.《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将普通话水平划分为( B )A.三级三等B.三级六等C.三级九等8.标点符号分点号和标号两类,下列标点符号属于点号的( A )。
A逗号(,) B.省略号(……) C.着重号(.)9.“标志”不要误写作“标识”,依据的规范标准是( B )。
A.《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B.《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C.权威词典10.当前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是( B )A.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B.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11.经国务院批准,自1998年起,每年9月份的( C )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A.第一周 B.第二周 C.第三周 D.第四周12.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从( C )起施行。
A.2000年11月1日B.2000年12月1日C.2001年1月1日13.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指出“汉语统一的基础已经存在了,这就是以( A )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A.北京语音B.汉语拼音C.北方语音14.1985年12月16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改名为( C )。
A.中央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B.汉字简化方案审订委员会C.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以( B )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A.汉语和汉字B.普通话和规范汉字C.现代汉语和通用汉字16.《汉语拼音方案》是1958年2月11日由( A )批准的。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国务院C.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17.自古以来,汉字的书报是竖排的。
1955年1月1日,有一家报纸首先实行横排。
这家报纸是( B )。
A.《人民日报》 B.《光明日报》 C《中国青年报》 D.《工人日报》18.1986年6月24日,国务院批准废止了( B )。
A.《简化字总表》 B《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C.《汉字简化方案》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 A )。
A.规范汉字 B.通用汉字 C.标准汉字20.下列三个成语中,“好”字不读hǎo的是( A )。
A.好为人师B.好事多磨C.好自为之21.下列三组标点中,全部都是点号的一组是( B )。
A.逗号、书名号、顿号B.句号、分号、冒号C.书名号、引号、叹号22.下列四个词语中,“塞”字读音标注错误的是( B )。
A.边塞(sài)B.梗塞(sāi)C.敷衍塞(sè)责D.活塞(sāi)23.下列三个字中,笔画数判断正确的是( C )。
A.“像”字14画 B.“婢”字12画 C.“嚓”字17画24.下列四组成语中,填入下文空白处正确的一组是( A )。
中国女排取得了好成绩,队领导希望她们。
心里急于成功的他一觉醒来,才发现自己刚才做的是。
A.再接再厉黄粱美梦B.再接再砺黄粱美梦C.再接再厉黄梁美梦D.再接再励黄梁美梦25.下列三组词语中,所有韵母都是后鼻音韵母的一组是( B )。
A.长沙郑重天堂成长B.方凳当兵生灵钟声C.庆功丧钟闪亮温床26.书写下列字时,末笔全是“撇”的一组是( B )。
A. 万、力、勿、我B. 芳、乃、伤、另C. 叨、匕、易、才27.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①发布《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②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③开展第一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
正确的是( B )。
A.①②③B.③②①C.③①②2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信息处理和信息产品中使用通用语言文字应当符合( B )。
A. 个人习惯B.国家的规范和标准C. 语言文字专家的研究成果29.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的标准音指的是( A )。
A.北京话的语音系统B.北京城区的语音C.北京人的语音30.在普通话中,“血”字在下列三组词语中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A )。
A.热血沸腾血案B.血缘血淋淋C.便血血浆31.下列三组词语中,用字正确的一组是( C )。
A.松驰按语连锁商店B.松弛案语联锁商店C.松弛按语连锁商店32.普通话里的轻声是一种特殊的变调现象,( B )一个独立的调类。
A.是B.不是C.在有些词里是,在有些词里不是33.在普通话中,下列三组词语里面每个字的声母都是卷(翘)舌音的一组是( B )。
A.承认、受挫、战士、展示B.失声、招数、入神、盛产C.如实、滋生、注视、珠算34.下列三组词语中,数字使用符合《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的一项是( B )。
A.白发三千丈、四十挂零、公元前五世纪B.48岁、550名、正月十五元宵节C.今年的九月11日、五卅惨案、总共有10几天35.下列四个词语中,用字有错误的是( D )A.薄利多销B.薄礼C.厚此薄彼D.对薄公堂36.符合以下三个成语正确用字的一组字是( B )。
不能自、趋之若、洁白无A.己骛瑕 B已鹜瑕 C.已骛暇 D已鹜暇37.下列三组词语中,韵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B )。
A.进行、亲近、清新、信心B.风筝、奉承、升腾、逞能C.轰动、冷冻、生动、工农38.下列四个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句是( D )。
A.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B.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兼备,充满生机。
”C.她看上去只有三、四十岁,与她的实际年龄相去甚远,简直让人不敢相信。
D.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他,怎么会不愿意和他亲近呢?39.汉语人名是“姓在前、名在后”。
在外事公务中用汉语拼音拼写人名“王晓立”时,以下三种处理办法中正确的一种是( A )。
A.按西方“名在前、姓在后”的习惯,拼作Xiǎolì Wánɡ。
B.《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法则》和《联合国秘书处关于采用“汉语拼音”的通知》的规定,拼作Wánɡ Xiǎolì。
C.根据个人习惯拼写。
40.依据《汉语拼音方案》,下列四个词语中,隔音符号使用错误的是( D )。
A.平安(pínɡ’ān) B.公安(gōnɡ’ān)C.企鹅(qǐ’é)D.成人(chénɡ’rén)41.下列关于“凹”字的四种说法中,正确的一种是( B )。
A.笔画是6画。
B.笔画是5画。
C.笔画是7画。
D.笔画是4画。
42.“咬文嚼字”“味同嚼蜡”等中的“嚼”字不应读jué,而应读jiáo,依据的国家规范标准是( C )。
A. 权威词典B.《汉语拼音方案》C.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43.下列三组词语中,带点的字声母相同的一组是( B )A.策略;虐待;您好;男女; B.抓住;拽住;转变;注意C.花衣;挂画;佛教;开会44.不能构成同义词的一组是( C )A.严肃——严厉惊疑——惊讶 B.清秀——清丽阻挠——阻碍 C.晴明——晴朗滋味——意味45.普通话水平测试将普通话水平划分出的最高等级是( A )。
A.一级甲等B.一级一等C.三级甲等46.下面这段话中共有( C )个别字、异体字、繁体字等不规范字。
五一放长假,有些同学就正天上网玩逰戏,连吃饭都无遐顾及,弄得头昏眼花,以致出现計算机综合征。
A.5个B.3个C.4个二、根据要求改错47.更正下列成语中带点的字:爬山涉水(跋);别出新裁(心);脖然大怒(勃);不径而走(胫);48.找出下列词语的拼音错误并改正:A.处理(chù) chǔ;B. 似的(sì) shì;C.没齿难忘(méi) mò; D. 炽热(shì) chì;E.迸裂(bèn)bènɡ;F. 惩(chěn)chénɡ ;G.家眷(jǖàn)juàn; H. 截获(jíe)jié;I.解剖(po) pōu; J. 嗜好(sì) shì49.选出正确的词组填空:①这个简单的(实验)主要是测试人的(反应)速度;②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们越来越丰富的营养(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③云能够帮助我们(识别)阴晴风雨,预知天气变化,这对工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实验、试验;反映、反应;哺育、抚育;识别、分别。
三、简答题50.写一个由方言引出的笑话:例如:上政治经济课,广东籍老师反复讲“西游记”,同学们摸不着头脑,后见教师板书,方知他说的是“私有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