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学习任务单
- 格式:doc
- 大小:452.00 KB
- 文档页数:3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堂学习任务单班级姓名学号一、目标与方法1.达成目标:(1)理解并熟练运用面积公式正确解决问题,知道相乘的底和高必须是一一对应的。
(2)理解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并能灵活运用去解决问题。
(3)在问题情境中理解长方形变形成平行四边形时,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培养学生观察、概括的能力。
2.学习方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
二、学习任务㈠基础检测——我是学习小达人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2.下表中给出的是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算出每个图形的面积,填在空格里。
面积()()()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7米,面积是42平方米,它的高是米。
4.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720平方米,高是9米,这条高对应的底是米。
㈡进阶练习——开动脑筋我能行1.看图填空。
(单位:cm)高17对应的底是 cm,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cm²2.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的列式正确的是()A.5×4B.2.4×3C.2.4×4D.5×2.43.如图,长方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A.相等B.不相等C.不能确定4.下图中正方形的面积是18.25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5.(判断)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是24平方厘米,那么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底都是6厘米,高都是4厘米。
A.对B.错(三)协作学习——小组合作力量大用木条做成一个长方形框,长20厘米,宽16厘米,如果把它拉成一个以长为底,高是8厘米的平行四边形,①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②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③我发现了什么?(四)课堂小结(五)学生自我评价。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堂学习任务单班级姓名学号一、目标与方法1.达成目标:(1)理解并熟练运用面积公式正确解决问题,知道相乘的底和高必须是一一对应的。
(2)理解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并能灵活运用去解决问题。
(3)在问题情境中理解长方形变形成平行四边形时,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培养学生观察、概括的能力。
2.学习方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
二、学习任务㈠基础检测——我是学习小达人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2.下表中给出的是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算出每个图形的面积,填在空格里。
面积()()()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7米,面积是42平方米,它的高是米。
4.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720平方米,高是9米,这条高对应的底是米。
㈡进阶练习——开动脑筋我能行1.看图填空。
(单位:cm)高17对应的底是 cm,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cm²2.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的列式正确的是()A.5×4B.2.4×3C.2.4×4D.5×2.43.如图,长方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A.相等B.不相等C.不能确定4.下图中正方形的面积是18.25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5.(判断)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是24平方厘米,那么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底都是6厘米,高都是4厘米。
A.对B.错(三)协作学习——小组合作力量大用木条做成一个长方形框,长20厘米,宽16厘米,如果把它拉成一个以长为底,高是8厘米的平行四边形,①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②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③我发现了什么?(四)课堂小结(五)学生自我评价。
第16课麻雀
第一课时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一:朗读课文,自主预习
1.你见过麻雀吗?观察一下麻雀的外形。
2.朗读课文,圈画课文中的生字词。
3.本文的作者是国作家,译者。
4.读一读下面的词语,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嗅.到无奈.拯.救嘶哑
..庞.大
学习任务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5.故事中有哪些“人物”?谁和谁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6.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课文是的顺序写的。
事情的起因:。
事情的经过:。
事情的结果:。
7.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3.俄国屠格涅夫巴金
5.课文中共写了四个“人物”:“我”、猎狗、小麻雀、老麻雀。
6.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事情的起因:小麻雀从巢里掉下来,遇到猎狗。
事情的经过:老麻雀奋不顾身拯救小麻雀。
事情的结果:猎狗被老麻雀的勇气震撼而退缩。
7.本文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
《彩虹》第一课时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1.认识“虹、座、提、浇、洒、挑、兴、拿、镜、照、千、裙”12个生字,会写“到、那、高、兴”4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尝试读懂、读好长句子。
3.初步感受小女孩纯真的想象世界,体会小女孩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感。
【课前预习任务】
读一读:自主阅读课文,试着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课上学习任务】
1.读一读:读一读课文中的长句子、问句,理解第二自然段中小女孩几次问话的意思,感受小女孩的奇思妙想。
2.说一说:见到彩虹之后,小女孩都想到了谁?
3.写一写:把“到、那、高、兴”四个汉字规范、端正、整洁地写在语文书50页田字格处。
4.认一认:认识“虹、座、提、浇、洒、挑、兴、拿、镜、照、千、裙”12个生字。
【课后作业】
1.继续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复习巩固所学的认读字和会写字。
3.评一评自己写的字,找到优点和不足,练习书写。
【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无。
《桂林山水》课堂学习单
班级姓名总评:我一共得了☆
一、小练笔:☆☆☆☆☆☆☆☆☆☆
仿照课文二、三自然段,以马兰花为题材,试着写一写马兰花的美。
参考资料: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这句话运用“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三个结构相似的分句,构成一组排比句,从三个角度描写了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漓江水无比喜爱与赞美之情。
用排比句描写景物,有两个明显的作用:一是能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细致入微地描写景物,突出景物的特点;二是由于排比句结构紧凑,语势强劲,所以能够淋漓尽致地抒发作者的情感。
微课《恐龙世界》学习任务单
一、学习指南
1、课题名称:湘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第9课《恐
龙世界》学习活动二
2、达成目标:
⑴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学习表现不同特点的恐龙及其生活环境。
⑵学习泥塑的一些基本方法。
⑶用泥塑的方法制作自己喜爱的恐龙。
3、课堂学习形式预告:
⑴创设情境
⑵自主探究
⑶方法引导
⑷尝试制作
⑸作品欣赏
⑹作业评价
⑺课堂小结
二、学习任务
⑴通过观看微视频,了解恐龙的种类及形态特点。
⑵通过观看微课的泥塑恐龙制作方法,掌握一些泥塑基本方法。
⑶通过方法引导及作品欣赏,能够亲手制作一个自己喜爱的恐龙。
三、资源链接
微课
四、困惑与建议。
第1课草原第二课时学习任务单学习任务一:复习课文,引出话题。
回忆一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草原的?学习任务二:聚焦“喜迎远客”“主客联欢”场面,体会蒙汉情深。
1.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品读重点语句,边读边想象画面。
思考:蒙古族人民是怎样迎接客人的?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2.小组合作交流,感受蒙汉情深。
(1)“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着不放。
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2)“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
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
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
”(3)“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还要骑一骑蒙古马。
”小组合作交流,抓关键词,想象画面,品读上面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出了什么?3.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①怎样来理解这句诗的意思?②假如你们分别是主人和客人,你们会说些什么呢?4.生活中,你可能也有过与人惜别的经历,或是见过人与人惜别时的情景。
请你写一段话,表达分别时的那份依依不舍之情,写完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学习任务三:落实语文要素,关注表达方法1.聚焦阅读要素,掌握阅读方法(1)由题目想开去:读题目《草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所见所闻,想起很多草原上的趣事。
(2)由内容想开去:读课文,想草原有什么特点,蒙古族人的特点又是什么?(3)由文本想开去:品味语言,想草原的美景以及“我”当时的感受心情。
(4)由生活想开去: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想自己与人惜别的经历。
2.练一练:你最喜欢哪一处景物?动手写一写,注意运用情景交融法进行描写。
3.课外阅读,感受情景交融《林海》老舍大兴安岭这个“岭”字,跟秦岭的“岭”大不一样。
这里的岭确实很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境。
第8课灯光学习任务单学习任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前查阅资料,了解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王愿坚。
王愿坚是当代著名作家。
1945年参加八路军。
在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作了不少革命题材的小说。
他的作品有《闪闪的红星》《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等。
2.看图欣赏“灯光”,引导:夜幕悄然降临时,划破黑夜,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憧憬的便是灯光。
灯光下,人们在散步;灯光下,人们在享受天伦之乐;灯光下,人们在看书写字;灯光下,人们在快乐歌唱。
而在本文的作者心中,灯光是一段回忆。
3.引导质疑:我想知道课文中的灯光是什么样子的。
我想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想知道课文为什么以“灯光”为学习任务二:自读课文梳理结构1. 同桌互相读一读词语,互相纠正读音。
豫皖苏围歼倚着郝副营长憧憬黑魆魆千钧一发璀璨2.借助课文语境,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漫步围歼战歼灭聚精会神交通沟憧憬千钧一发璀璨3.整体感知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作者以()的描写为线索?(2)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3)朗读课文,根据下面提示给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2):“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听到“多好啊”的欢叫,引起了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3-11):“我”回忆起的往事——郝副营长关于灯光的事。
第三节(12):“我”想起“往事”,抒发作者对战友的缅怀之情。
学习任务三:精读课文,感悟灯光(一)天安门广场的灯光-2自然段,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说说作者的感受。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我心头微微一震,是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来着?噢,对了,那是很久以前了。
于是,我沉入了深深的回忆。
作者看到宏伟的天安门,产生幸福感、自豪感,感到光明、温暖。
(二)感悟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
第3课花之歌学习任务单学习任务一:汇报预习1.自主学习生字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孕.育()苍穹.()摇曳.()婆娑.()(2)同桌互相读一读下面的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苍穹:冠冕:旖旎:馥郁:硕大无朋:婆娑:学习任务二:整体感知课文1.默读课文,一边思考一边批注: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2.通过“我”是花的描写,你发现了什么?学习任务三:精读课文,感受想象的奇特自主学习,默读课文,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想象的独特?做上批注。
1.作者由花的动作想开去,用分号把并列的行为连接起来,让我们不得不感叹作者想象的独特。
2.作者由花的各个方面想开去,赋予了它独特的名称,让我们不得不感叹作着想象的独特。
3读句子: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点拨:联系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领悟作者其实是在借花表达自己积极向往和追求光明的人生态度。
学习任务四:拓展阅读,感受想象的奇特1.小组合作,多种形式朗读“阅读链接”中的《杨柳与水莲》全诗。
(1)找到文中想象奇特的地方。
(2)同桌交流:说说这段文字与课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全班交流:说说你学到了什么。
2.面对同样的夜,杨柳的感受是();水莲的感受是()。
3.小结:杨柳和水莲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同,所以感受不同。
作者借此表达:用充满爱和希望的态度对待生活,生活才会美好。
参考答案:学习任务一:1.yùn qióng yè suō(2)苍穹:天空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
这里泛指帽子。
旖旎:柔和美好。
馥郁:形容香气很浓。
硕大无朋:形容无比的大。
朋:伦比。
婆娑:盘旋舞动的样子。
学习任务二:略学习任务三:示例:(1)名称:“大自然的话语”“星星”“诸元素之女”“礼品”“冠冕”“祭献”,作者由花的各个方面想开去,赋予了它独特的名称,让我们不得不感叹作着想象的独特。
(2)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第一单元语文园地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一:交流平台
1.学了本单元的课文,你对“读文章,想画面”有些哪些阅读体验和收获?
学习任务二:词句段运用
2.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和同学交流。
读“”这个词语,我想到了。
读“”这个词语,我想到了。
3.选一个事物,用上以两个加点的词语描述它,再写下来。
学习任务三:书写提示
4.抄写下面的句子,比一比谁写得好。
书写提示:
(1)字的中心要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
(2)字距要差不多,标点符号和字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3)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养成提笔就练字的习惯。
学习任务四:日积月累
6.朗读古诗,完成下面的练习。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山水田园派代表诗人。
与孟浩然并称“”。
(2)理解古诗大意,边读边想象画面。
(3)背诵古诗。
参考答案:
6.唐代诗人王维诗佛王孟。
《机械与人》单元复习课堂学习任务单
一、杠杆
例1 :请画出下列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例2:图10-2甲是果农修剪树枝的情景,图10-2乙是图甲剪刀部分的简化图,F1是剪刀受到的动力,B是阻力的作用点。
请在图10-2乙中标出支点O的位置,并作出阻力F2和动力臂l1。
1图 10-3
巩固练习1. 节约用水是每个人的责任,如图甲所示是小亮洗手后及时关闭水龙
头的情景.如10-3图乙所示,水龙头手柄可看作一个杠杆,F
1为动力,F
2
为阻力,
请分别画出动力臂l
1和阻力臂l
2
.
例3.如图所示是拉杆式旅行箱,请在图中画出
作用在A点处使旅行箱保持静止的最小力F的示意
图.
巩固练习2.图10-5甲是打开的汽车后备箱盖,它被液压杆支撑(不计后备箱盖重)。
关箱盖时,它可看作一个杠杆,图10-5乙是其简化图,O是支点,F
2
是液压杆作用在A点的阻力。
请在图10-5乙中画出:
①阻力臂l
2
;
②在B点关上后备箱盖的
最小动力F
1及其力臂l
1。
巩固练习 3.如图所示,小明需要停放共享单车,在将
前轮放入车槽后,需要把后轮略微抬起,点O为支点,现在小明可以在A、B、C、D四个作用点上施加力的作用,请你在图中画出小明将后轮抬起所用的最小力F 及其力臂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