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这个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的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片荒芜、 破落、毫无生气的荒原。只有很少的人在这儿过着冷漠、孤独的 生活。有一个牧羊人,他一边牧羊,一边每天都种100棵橡树。 由于气候不好,种十万棵树,最终只有一万棵长成大树。尽管如 此,牧羊人没有气馁,没有沮丧,依然坚持每天种树。森林的规 模不断扩大,渐渐地,这个地区有了雾气、水分、溪水、村庄、 泉水、笑声,整个地区都活了起来。作者为老人的见识、胸怀、 坚持而感动,于是写下了这篇文章以做纪念。
3、牧羊人让大狗看着羊群,然后爬到我站的地 方。我以为他要来说我,嫌我一直跟着他。可是,他 没有。这本来就是他要走的路。他还说,如果我没事, 可以和他一起去。
体现了牧羊人平易近人的性格特点。
4、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两百米。他停了下来, 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 再仔细盖上泥土。
走近作者
让·乔诺(1895~1970) 法国作家、电影编剧。他 经历了残酷的第一次世界 大战,遭受了严重的精神 创伤,由此成为坚定的和 平主义者。
代表作有《屋顶上的骑兵》 《人世之歌》《庞神三部 曲》和《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
背景
本文是作者于1953年应美国一本杂志专题“你曾经见 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约稿而写的。编辑收到这 篇让人震撼的故事后,调查得知在普罗旺斯山区的小镇巴农 的养老院没有死过名叫布菲的人,稿子就被退了回来。第二 年在美国《Vogue》杂志上发表,之后在十多个国家翻译发 表。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主人公的精神鼓舞了很多人,为世 界各地的森林再生做出了贡献。
“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 难!”“我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 民,感到无限的敬佩。”……穿插于故事内容之间的这些 议论,升华了文章的主题,表达了对植树老人的赞扬敬佩 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