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炎症影像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1.20 MB
- 文档页数:38
卡氏肺囊虫性肺炎(PCP)影像学诊断卡氏肺囊虫性肺炎(PCP)影像学诊断卡氏肺囊虫性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 PCP)是一种由卡氏肺囊虫引起的肺部感染病症。
该病主要发生在免疫抑制患者,如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患者等。
影像学在PCP的诊断和疾病发展监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卡氏肺囊虫性肺炎的影像学特点及其诊断方法。
影像学表现卡氏肺囊虫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多样,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包括:1. 毛玻璃样影像毛玻璃样影像是卡氏肺囊虫性肺炎最常见的影像学表现之一。
在胸部CT扫描中,肺实质呈现出灰白色、细密的浑浊纹理,类似于毛玻璃样改变。
这种表现是由于卡氏肺囊虫感染导致肺泡内的渗出物增多所致。
2. 浸润性阴影卡氏肺囊虫性肺炎还可以表现为肺实质的浸润性阴影。
这种阴影通常呈片状分布在肺野的一侧或者双侧。
浸润性阴影的程度和范围往往与患者的免疫状态有关,免疫抑制程度越高,阴影范围越大。
3. 磨玻璃样影像磨玻璃样影像是卡氏肺囊虫性肺炎的另一种常见影像学表现。
在胸部CT扫描中,肺实质呈现出不规则的磨砂玻璃样密度增高区域。
磨玻璃样影像通常与肺泡炎症病变有关,可能是卡氏肺囊虫引起的肺泡炎症导致的。
4. 气胸温和压性肺破裂在一些情况下,卡氏肺囊虫性肺炎还可能浮现气胸温和压性肺破裂。
这是由于肺部感染导致肺组织破坏,导致气体从肺组织进入胸腔中。
影像学诊断方法卡氏肺囊虫性肺炎的影像学诊断主要依靠胸部CT扫描。
胸部CT扫描可以显示肺泡内渗出物的情况,进而判断是否存在卡氏肺囊虫感染。
除了胸部CT扫描外,还可以利用其他影像学方法辅助诊断。
例如,胸部X线摄影可以显示肺部的浸润性阴影,但对于早期病变的检测能力较差。
肺部超声检查也可以用于评估肺泡炎症温和胸的存在。
,经导管支气管镜结合肺组织活检是一种确诊卡氏肺囊虫性肺炎的可靠方法,可以直接观察和获取感染部位的组织样本。
结论卡氏肺囊虫性肺炎的影像学诊断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该病具有重要意义。
肺部感染的影像诊断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
可由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致病微生物,以及放射线、吸入性异物等理化因素引起。
根据引起肺炎的原因,分为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真菌性肺炎、非典型病原体肺炎、其它肺炎。
按解剖部位可分为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
按病程分为急性肺炎、迁延性肺炎、慢性肺炎。
影像表现极其复杂多变,从影像表现诊断病原菌难度很大,但随着精准医学影像的发展,一切都成为可能,影像诊断无限接近病理也是我们的追求目标。
肺部基本病变影像常见表现如下:1、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多表现为双肺纹理增粗紊乱。
2、小叶性肺炎或支气管肺炎,主要可见沿着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斑点及斑片影。
3、如果是肺部感染,一般表现为肺部斑片影。
4、如果是间质性改变,通常会表现为小叶间隔增厚、牵拉的支气管扩张、肺部磨玻璃影,或者是蜂窝肺等表现。
5、如果是肺部恶性肿瘤,一般表现为肺部结节影,或者大于3cm 者称为肺部肿块影。
6、如果是肺结核,常见于双肺上叶或下叶背段,见到斑片影等表现。
7、如果是肺部肺栓塞,多会表现三角形楔形影。
肺部影像常见的6大基本病变:1渗出与实变实变是指肺泡、细支气管内的气体被渗出物(液体、蛋白、纤维素、细胞等)或病理组织所替代。
多见于各种炎症、浸润性肺结核、肺水肿、肺出血和真菌病等。
最常见的是炎性渗出。
由于病理性液体可沿着肺泡孔向邻近肺泡扩散,因而病灶呈逐渐移行状态,与正常肺组织分界不明显。
当病灶处于渗出性病变时可见单发或多发斑片状、云絮状磨玻璃样稍高密度影,大小不等,密度不均,边缘模糊。
当病灶进展至实变期时,密度较高且均匀。
大片实变的肺组织内可见含气支气管影,称之为空气支气管征或支气管气像。
MRI上由于肺泡内的气体被液性物质所取代,故在T1WI呈较低信号,T2WI呈较高信号。
临床上渗出与实变常见于肺炎、肺结核、肺出血、肺水肿等。
图1 渗出性病变X线及CT图像胸部X线正位片(a)示左肺纹理增多、模糊;CT肺窗(b)和纵膈窗(c)示两下肺片状高密度影,边缘模糊。
过敏性肺炎影像诊断图文过敏性肺炎是一种过敏反应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咳嗽、喘息、胸闷等症状。
其病因多为过敏反应,如对花粉、灰尘、霉菌、动物毛发等过敏原的暴露。
本文将通过影像诊断的角度,介绍过敏性肺炎的相关病理特征及诊断方法。
影像表现高分辨CT(HRCT)•等密度斑片影:病变区密度较正常区稍高,颗粒大小不等,呈点状、斑片状、结节状等形态。
一般呈弥漫性分布,重症患者病变范围较广泛且密度较高。
•薄壁小囊变:病变区密度较正常区稍高,呈多个或单个小囊状,直径一般在2mm以下。
常规CT难以检出。
•支气管血管束增粗:病变区多呈线状高密度影向周围放射状分布。
放射学诊断•病变呈弥漫性分布,且周围肺野多有轻度炎症反应。
•支气管血管束增粗,病变区多呈高密度。
•小叶中央淋巴结增大,但无组织机化表现。
•毛玻璃影常见,但并不一定存在。
病理特征光镜下表现•炎症细胞浸润: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沿肺泡间隔分布。
•肺泡上皮细胞增生:部分患者肺泡上皮细胞增生,肺泡壁变厚,通气及换气能力受损。
•钙化灶常见:在病变早期,干酪样坏死区形成后可见到钙化灶。
免疫组织化学•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病变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数目明显增多,常达到或超过炎症细胞的比例。
CD3和CD20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均阴性。
诊断方法临床表现过敏性肺炎的典型症状为慢性、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以及呼吸急促。
常伴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等症状。
影像检查HRCT检查可发现炎症以及炎症引起的肺实变、结节、小叶中央淋巴结肿大、支气管壁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增粗等表现。
实验室检查过敏性肺炎的免疫调节异常与特异性免疫反应发挥重要作用。
检查ASTO、抗体、特异性免疫胶体金、C反应蛋白等指标有助于诊断。
过敏性肺炎是一种常见的病理生理机制不明的肺部疾病,由于患者的免疫功能异常导致肺部组织受到炎症反应损害。
影像学是诊断过敏性肺炎的重要手段之一,HRCT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和评估病变的分布和程度,而且可以实现较早的诊断和更好的病情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