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第16章16.国际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共93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1014.00 KB
- 文档页数:47
国际贸易与直接投资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格局中,国际贸易与直接投资已成为推动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塑造着世界经济的面貌。
国际贸易,简单来说,就是各国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这种交换基于各国的资源禀赋、生产能力和市场需求的差异。
例如,一个国家可能在农产品生产方面具有优势,而另一个国家则在高科技产品制造方面领先。
通过国际贸易,各国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生产效率,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直接投资则是指一个国家的投资者将资本直接投入到另一个国家的生产领域,以获取长期的经济利益。
直接投资可以是在国外建立新的企业,也可以是并购现有的企业。
直接投资不仅带来了资金,还往往伴随着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渠道的转移。
国际贸易与直接投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首先,直接投资可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当企业在国外进行直接投资建立生产基地时,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往往会在当地采购原材料和零部件,同时将生产的产品销售到全球市场。
这既增加了中间产品的贸易,也扩大了最终产品的出口。
比如,一家汽车制造企业在某国投资建厂,会从当地采购钢铁、橡胶等原材料,同时将生产的汽车出口到其他国家。
其次,国际贸易也为直接投资创造了条件。
当一个国家的某种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企业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降低生产成本,可能会选择在消费市场所在国进行直接投资,实现本地化生产和销售。
例如,某服装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大受欢迎,为了更好地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缩短供应链,可能会在主要市场国家投资设立工厂。
国际贸易与直接投资相互促进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贸易保护主义就是其中之一。
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采取加征关税、设置贸易壁垒等措施,这不仅阻碍了国际贸易的正常进行,也会影响到直接投资的决策。
因为贸易壁垒的增加会提高企业跨国经营的成本和风险,降低直接投资的积极性。
汇率波动也是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需要面对的风险之一。
汇率的变动会影响到商品的价格和投资的收益。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第九讲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教学要求通过本讲学习,使学生在掌握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相互关系的理论问题的基础上,加深理解国际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并根据贸易与投资相辅相成的关系在中国的实践分析,进一步领会和掌握中国的外资政策与战略措施。
教学内容一、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二、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相互关系的理论溯源三、国际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四、中国对外贸易与外商直接投资互动关系的实践分析五、中国对外投资及“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六、中国外贸外资政策的调整第一节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关系的理论一、国际直接投资发展概况(一)国际直接投资(FDI)增长先扬后抑20世纪90年代是FDI增长最为活跃的时期,2001年以后FDI流动明显降温。
(二)跨国购并是FDI流动的主导方式20世纪90年代后期,跨国并购成为跨国公司对外扩张的主要方式,其交易额急剧增长,在世界FDI流出和流入总额中的比例迅速上升。
近年随着国际FDI的下降,跨国并购也随之大幅减少。
但是从跨国并购所占比重来看,并未改其在FDI中占有的主导地位。
(三)FDI流动多数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从70年代以来,世界FDI的地理格局日趋“三极化”,即无论其流出和流入都主要在美、欧、日三者之间进行。
按照2000年《世界投资报告》的统计,“三极”合计流出额占世界的82%,流入额占世界的71%。
(四)FDI流动主要集中在服务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90年代中期以前的跨国投资主要集中在传统制造业。
但近年来,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发展,各国服务贸易领域的市场开放度越来越大,服务贸易领域的跨国投资越来越多,已占到投资总额的50%以上。
二、对外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相互关系的理论溯源(一)传统贸易理论关于资本流动与商品贸易的相互替代说芒德尔(Mundell 1957)提出了著名的贸易与投资替代模型理论。
该理论是建立在两个产品和两种生产要素的标准国际贸易模型基础之上的。
国际贸易与直接投资简介国际贸易与直接投资是两个紧密相关的概念,它们在全球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国际贸易指的是不同国家之间的货物和服务的交换。
直接投资则是指企业或个人在不同国家之间投资和经营的行为。
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可以从多个方面来看。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通过贸易可以使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贸易可以扩大市场规模,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进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国际贸易还可以促进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增进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直接投资的重要性直接投资在国际经济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直接投资可以促进跨国公司的发展和壮大。
通过在不同国家设立子公司或合作企业,跨国公司可以更好地利用各国的资源和市场,提高竞争力。
直接投资还可以促进技术和知识的传播。
通过投资并经营在不同国家的企业,跨国公司可以将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入到其他国家,帮助其提升产业水平和创新能力。
直接投资还可以促进就业和提高生活水平,为各国经济带来更多的机会和福利。
国际贸易与直接投资的联系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有着密切的联系。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直接投资的发展。
通过贸易,投资者可以更好地了解目标国家的市场和环境,并为进一步的投资做出决策。
直接投资可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投资企业可以通过直接投资的形式在目标国家设立生产基地或销售网络,从而增加贸易的规模和效益。
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还可以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推动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国际贸易与直接投资是现代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两个要素。
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全球化和经济的发展。
通过加强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的合作与交流,我们可以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促进全球经济的繁荣。
国际贸易与直接投资国际贸易与直接投资前言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是现代经济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相互关联并且对全球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国际贸易与直接投资的关系,分析其对经济增长和全球化的作用。
国际贸易的概念和特点国际贸易指的是不同国家之间的货物和服务的相互交流。
它是各国经济联系最密切的一种形式,体现了国家间的互惠关系和互利合作。
国际贸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跨国界性:国际贸易涉及多个国家之间的交流,跨越国界进行。
- 利益互惠:各国通过国际贸易可以互相获取所需的资源和产品,实现利益互惠。
- 外汇收支平衡:国际贸易可以促进商品和服务的流动,实现各国的外汇收支平衡。
- 政策影响:国际贸易受到各国政府政策的影响,如关税、配额等。
直接投资的概念和形式直接投资是指跨国公司将资金和资源投入到其他国家的实体经济中,以参与经营和管理的方式进行。
直接投资可以通过设立子公司、合资企业、收购股权等形式实现。
直接投资的形式包括以下几种:1. 绿地投资:跨国公司在外国新建工厂、办公室等设施,从而进入新的市场。
2. 收购并购:跨国公司通过收购、合并其他公司的股权来获得对方的资源和市场份额。
3. 联营合资:跨国公司与外国公司合作成立合资企业,共同经营一项业务。
4. 股权投资:跨国公司通过购买外国公司的股票或股权来参与对方的经营和管理。
国际贸易与直接投资的关系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是紧密相关的,它们相互促进并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
首先,国际贸易为跨国公司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贸易机会,使得跨国公司能够通过国际贸易将产品和服务出口到其他国家,实现业务的扩张和利润的增加。
这进一步激发了企业的投资热情,促使跨国公司进行直接投资,从而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和利润。
其次,直接投资可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跨国公司通过直接投资在其他国家设立生产基地或销售网络,可以更便捷地与当地企业进行贸易往来。
这种贸易往来可以带动商业活动的增加,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国际贸易与直接投资的关系国际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具有密切的联系。
一方面对外直接投资既可以替代也可以促进贸易;另一方面贸易政策的改变在一定宏观条件下又会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原因。
贸易与投资的关系最初是由Mundell(1957)提出的。
他认为贸易与投资之间具有替代性,即贸易障碍会产生资本的流动,而资本流动障碍会产生贸易。
贸易与投资之间的这种替代关系从“关税引致投资”的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20世纪80年代初,Markuson等(1983)和Svensson(1984)对要素流动和商品贸易之间的相互关系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资本要素的国际流动者直接投资与商品贸易之间不仅存在替代性,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存在互补关系。
80年代期以后,Bhagwati(1987)和Dinopoulos(1991)等经济学家又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对贸易与投资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
他们将不是为了绕过关税壁垒而是为了化解潜在的贸易保护威胁进行的投资叫做“补偿投资”(quidproquoinvestment)。
这种理论模型对于80年代中期日本对美国直接投资的大规模增加做了解释。
一、国际贸易与直接投资之间的替代性Mundell对贸易与投资之间相互替代关系的研究是建立在两个国家、两个产品和两种生产要素的标准国际贸易模型基础之上的。
利用标准的国际贸易模,他考察了贸易和投资相互替代的两种极端情况,即禁止性投资如何刺激贸易,以及禁止性贸易如何刺激投资。
在生产要素不能在两个国家之间自由流动,而同时又不存在任何贸易障碍的情况下,只要存在资源禀赋的相对差异,两个国家之间就必然会发生贸易,贸易的结果会达到世界均衡并实现商品进而是要素价格的均等。
假如由于某种外部原因使得资本在两个国家之间的流动障碍全部消除,而同时贸易障碍引起资本边际收益的差异,资本的国际流动就必然会产生。
资本的流动同样会达到世界均衡并导致资本要素价格和商品价格的均等化。
因此,Mundell实际上是使用要素比例理论解释商品的国际流动,而用资本边际产量的差异解释资本的国际流动。
摘要 (2)ABSTRACT (3)一、对外直接投资的概念、特点及其形式 (3)二、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关系的理论分析 (3)三、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关系的效应分析 (4)(一)对投资国的效应 (4)(二)对东道国的效应 (5)四、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关系的实例分析 (6)(一)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关系 (5)(二)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关系 (7)五、中国海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关系 (7)(一)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的发展与现状 (7)(二)中国海外投资的动因 (9)(三)中国海外投资对贸易的影响 (12)结论 (14)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16)本文首先运用了以芒德尔为代表的相互替代关系理论和以小岛清为代表的相互补充关系理论来论证了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关系。
其次,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和对投资国的效应。
最后,回顾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此方面的实践,并着重结合我国海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实际情况,分析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替代或互补关系。
在此,我们不得不强调海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性,不仅对我国的对外贸易,而且对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提升中国的产业都意义重大。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出口贸易互补替代AbstractThis paper firstly demonst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DI and trade by means of using the mutually substituted theory represented by Robert A. Mundell as well as the mutually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theory which serves as the masterpiece of Kiyoshi Kojima. Secondly,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effect of FDI on the host country and the investing country. Finally, it reviews the practice of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erms of this respect and focuses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alternative or complementary relations between FDI and trade. In this paper, we have to put empha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FDI,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nd vital importance not only fo r China’s foreign trade, but also for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 particularly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enterprises to enhance the industries of China.Key Words: FDI Export trade Complementary & Alternative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对外贸易一直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参与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当时由于资本的国际流动存在各种障碍,对外直接投资并未兴起。
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理论随着经济世界化的发展、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相融的趋势日渐明显,人们逐渐发现,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实际上是同一行为主体的不同选择,两者应该有一个共同的决定基础。
所以,研究和探索相关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两种理论在新形势下的融合,并建立起一个融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于一体的理论分析框架,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回顾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过程,我们不难发现这两者都是国际分工的结果,所以,用国际分工的思想作为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共同基础,是本文研究的一个切入点。
一、两种理论的研究溯源与现状(一)传统理论上的不相容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规模报酬不变。
国际贸易产生的直接原因在于各国生产同种商品的价格差异,而价格差异则是由成本差异造成的,成本的不同是因各国生产要素的价格不同所致,生产要素的价格则是由各国生产要素的丰裕水准决定的。
正是因为各国生产要素丰裕水准的不同,决定了各国在生产不同产品时所具有的比较优势或价格优势。
所以,一国将出口较密集地使用其丰裕的生产要素制造的商品,进口较密集地使用稀缺的生产要素制造的商品,国际贸易的格局也就由各国的资源优势所决定。
由此可见,在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分析框架中,没有给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留下任何生长的空间。
现代跨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产生和发展,恰好否定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假设——完全的自由竞争导致完全的市场结构。
传统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认为,市场的不完全性,尤其是技术和知识市场的不完美,才是导致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原因。
正是因为市场的非完美性,跨国企业才有可能使用组织的效率,发挥它在获得资本、劳动、技术和知识等要素方面的有利条件,在世界市场上与当地企业竞争。
跨国企业在市场、生产、规模经济以及诸多方面的垄断优势是确保跨国生产有利可图的必要条件,也是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的基础。
可见,这个分析框架与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分析框架是完全不相容的。
国际贸易与直接投资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成为了国际经济合作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而直接投资则是将资本投入到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中。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国际贸易与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一、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的区别与联系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都是国际经济合作中的重要方式,但它们在本质上有所不同。
国际贸易主要是通过出口和进口商品和服务来实现利益的交换。
它可以促进各个国家之间的互补性产业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而直接投资则是指企业通过购买或设立海外子公司,直接投入到其他国家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中。
这种方式可以帮助企业拓展市场,获取更多的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并增强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尽管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有着不同的方式和目的,但它们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产业链的全球化,即各个国家之间通过互相贸易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而直接投资则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进而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的关系。
二、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的优势与挑战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的发展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国际贸易可以帮助各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贸易可以使得各国按照自己的优势生产,然后进行交换,形成利比较优势,提高整体福利水平。
其次,国际直接投资可以帮助企业拓展市场,获取更多的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与利润。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外商直接投资还可以带来技术引进和管理经验的传递,促进经济结构升级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然而,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使得国际贸易面临着严重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一些国家采取限制性的贸易政策,导致全球贸易环境不稳定,给企业的投资和合作带来困扰。
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理论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格局中,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还对全球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要深入理解这两个领域,我们需要探讨相关的理论,这些理论为我们解释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现象、原因以及其带来的影响。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古典贸易理论中的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他认为各国应该专注于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通过贸易互通有无,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福利的增加。
例如,如果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上所需的劳动投入比其他国家少,那么该国在这种商品的生产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大卫·李嘉图进一步发展了古典贸易理论,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该理论指出,即使一个国家在生产所有商品上都没有绝对优势,但只要在生产不同商品上的相对劳动生产率存在差异,就能够通过生产并出口相对成本较低的商品,进口相对成本较高的商品,从而实现贸易互利。
新古典贸易理论则引入了生产要素的概念。
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
一个国家会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生产的商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生产的商品。
比如,劳动力丰富的国家会倾向于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资本丰富的国家则会更多地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现代贸易理论中,克鲁格曼的规模经济贸易理论强调了规模经济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企业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可以降低平均成本,从而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即使两个国家在生产要素和技术方面相似,规模经济也能促使它们进行产业内贸易。
国际贸易为各国带来了诸多好处。
它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有效配置,使得各国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提高生产效率。
消费者也能够享受到更多种类、更低价格的商品和服务,提升了生活水平。
同时,国际贸易还推动了技术的传播和创新,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国际投资理论同样丰富多样。
论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关系的理论————————————————————————————————作者:————————————————————————————————日期:论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关系的理论-旅游管理论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关系的理论国际经济环境的不断变迁和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贸易与投资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的同时也越来越复杂,本论文从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替代关系、互补关系、权变关系、投资关系的未来与展望进行阐述,为中国的国际贸易的理论研究提供一下理论依据。
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不断变迁和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贸易与投资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的同时也越来越复杂。
一国宏观层面的贸易和投资政策往往相互牵制,中观层面(产业)的贸易和投资在发展中互动,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微观企业也面临着贸易和投资战略的选择,所有这些都引发了对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关系的进一步思考与探索。
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关系主要经历了替代关系阶段、互补关系阶段和权变关系阶段。
一、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替代关系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Mundell)(1957)是最早研究国际贸易与要素流动之间关系的经济学家,他在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基础上得出国际贸易与资本流动替代关系的结论,并进一步推断:对国际贸易的阻碍会促进资本的流动,而对资本流动的限制则会促进国际贸易。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具体到贸易与直接投资的关系,这里研究的是“投资阻碍”与“贸易产生”的关系,不同于后期经济学家所研究的“投资产生”对贸易的替代关系。
弗农认为跨国经营是产品生命周期在特定阶段演进的结果,第一次基于比较优势动态转移的视角将产品生命周期分为创新期、成熟期和标准化时期三个阶段。
在创新阶段,发明国垄断产品的生产,满足国内外消费者的需求;在产品成熟尤其是标准化以后,企业应该以国际直接投资的方式将生产转移到工资低和成本小的国家或地区。
1974年,弗农把产品生命周期的三阶段重新界定为发明寡占阶段、成熟寡占阶段和老化寡占阶段,补充发展了这一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