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运用工程--汽车使用性能量标
- 格式:ppt
- 大小:3.06 MB
- 文档页数:8
基本概念1. 汽车使用性能: 是指汽车能适应使用条件而发挥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
(包括汽车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安全性、通过性、机动性、容量利用、质量利用、使用方便性和乘坐舒适性。
)2. 汽车使用条件:是指影响汽车完成运输工作的各类外界条件,主要包括社会经济条件、气候条件、道路条件、运输条件和汽车安全运行技术条件等。
3. 制动侧滑:制动时汽车某一轴或两轴发生横向移动称为制动侧滑。
4. 制动跑偏: 汽车在制动时自动向左或向右偏离行驶方向称为制动跑偏。
5. 临界速度与特征车速:对于不足转向汽车,即横摆角速度增益最大稳定值时所对应的车速为其特征车速V ch 。
对于过多转向汽车,横摆角速度增益为无穷大时所对应的车速为其特征车速V ch 。
当汽车极其微小的前轮转向角δ都会产生极大的横摆角速度ω,失去操纵性,出现激转现象时的车速为其临界车速Vcr 。
(当车速为时,的称为临界车速。
)6. 汽车使用经济性:汽车使用经济性,是指汽车完成单位运输量所支付的最少费用的一种使用性能。
它是评价汽车营运经济效果的综合性指标。
7. 同步附着系数: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具有固定比值的汽车,使前、后车轮同时抱死的路面附着系数称为同步附着系数。
8. 附着系数:地面制动力与垂直载荷之比为制动力系数φb ,制动力系数也称附着系数。
指轮胎在不同路面的附着能力大小。
9. 汽车操纵稳定性:汽车抵抗力图改变其位置或行驶方向的外界影响的能力。
汽车操纵稳定性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部分,一是操纵性,二是稳定性。
操纵性是指汽车能够确切地响应驾驶员转向指令的能力;稳定性是指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具有抵抗改变其行驶方向的各种干扰,并保持稳定行驶而不致失去控制甚至翻车或侧滑的能力。
10. 汽车走合期:对新车、大修车以及装用大修发动机的汽车,在使用初期汽车各部件处于磨合阶段还不能承受全负荷,该阶段为走合期。
11. 汽车技术使用寿命:指汽车已达到技术极限状态,而不能用修理的方法恢复其主要使用性能的使用期限。
《汽车运用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三年制高职汽车类各专业的基础平台课程,更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核心基础平台课程之一。
在课程设计上,结合学生的实际工作岗位,完成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的设计。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以实际任务为载体,通过对任务的计划、实施、检查、评价来设计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出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一体化教学。
本课程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岗位技能的同时还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最终使学生具备完善的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
二、课程建设目标明确课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共同且又具专业特点的课程总体目标,包括知识教学目标、技能教学目标、素质教学目标等。
(一)总目标本课程主要学习汽车使用过程中的基本常识,包括:燃、润料的基本知识,轮胎的基本知识,各条件下的正确使用,汽车日常维护的基本内容以及汽车使用过程的系统管理等,为后续的整车维护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具体目标1.素质教学目标(1)具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2)具有互助合作精神,能正确评价自我,豁达大度,积极乐观。
(3)具有理性的就业观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4)具有安全、文明生产以及环境保护意识。
(5)具有一定的人际交流能力和服务客户意识。
(6)具有积极进取及创新精神。
(7)具有适应职业的身体素质。
2.知识教学目标(1)熟悉汽车分类的原则;(2)熟悉汽车VIN代码的编制规则;(3)熟悉汽车使用说明书的主要功能;(4)了解汽车使用性能的主要评价指标;(5)熟悉汽车在特定条件下的合理使用原则;(6)熟悉汽车燃料的合理使用原则;(7)熟悉汽车润滑材料的合理使用原则;(8)熟悉汽车轮胎的合理使用原则;(9)掌握汽车的日常清洁的基本操作方法;(10)掌握汽车工作介质的检查和补充方法;(11)掌握汽车运行安全部件的检查方法;(12)掌握汽车使用基础管理和过程管理的方法。
3.能力教学目标(1)会辨别汽车类型;(2)会识别汽车VIN代码;(3)会解读汽车使用说明书;(4)会评价汽车使用性能;(5)会在特定条件下的合理使用汽车;(6)会合理使用汽车燃料;(7)会合理使用汽车润滑材料;(8)会合理使用汽车轮胎;(9)会汽车的日常清洁的基本操作;(10)会汽车工作介质的检查和补充;(11)能对汽车运行安全部件的检查;(12)会汽车管理的基本操作。
808汽车运用工程考试内容范围
一、考试目的
考察学生掌握汽车运用工程领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深度和广度,以及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1.汽车使用条件及性能指标
包括汽车使用中的气候条件、道路条件、运输条件,汽车运行工况,汽车使用性能指标等内容。
2.汽车动力性
包括汽车行驶阻力,汽车驱动系统,汽车动力性分析,汽车行驶的基本条件等内容。
3.汽车使用经济性
包括汽车燃料经济性评价指标,经济性实验方法、计算方法,提高经济性的政策性措施、结构方面措施,润滑材料合理使用等内容。
4.汽车行驶安全性
包括汽车的制动性能、操纵稳定性能,汽车被动安全性能等内容。
5.汽车的公害
包括汽车尾气排放、噪声、电波公害,其产生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等内容。
6.汽车的通过性及平顺性
包括汽车通过性参数及影响因素分析,汽车行驶平顺性评价指标及影响因素分析等内容。
7.汽车在特殊条件下的使用
包括汽车在走合期、高温、低温、高原、山区条件下的合理使用等内容。
8.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
包括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规律及原因,汽车使用性能的变化等内容。
9.汽车使用寿命
包括汽车使用寿命的评价指标,更新时刻的确定方法等内容。
三、参考书目
《汽车运用工程》(第三版),高延龄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
《汽车运用工程》(2011),陈焕江、胡大伟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
四、考试题型
名词解释、分析题、综述题、计算题。
欢迎共阅汽车运用基础试题一、名词解释1.汽车使用性能:汽车能适应使用条件而发挥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
2.侧偏力:汽车行驶过程中,因路面侧向倾斜、侧向风或曲线行驶时离心力等的作用,车轮中心沿Y轴方向将作用有侧向力Fy,在地面上产生相应的地面侧向反作用力FY,使得车轮发生侧偏现象,这个力FY 侧偏力。
3.地面制动力:汽车制动时,地面作用于车轮与行驶方向相反的使汽车制动减速行驶的外力称为地面制动力。
4.汽车制动性能:行驶中的汽车能在短距离内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稳定,以及在下长坡是能控制一定车速的能力。
5.滑动(移)率:描述制动过程中轮胎滑移成份的多少。
全部运动阻力所消耗的功率。
8、影响汽车的燃料消耗的因素概括起来有汽车技术状况和汽车使用因素。
9、在良好的路面上,汽车在一定车速范围内,既可以用最高档行驶,也可以用次高档行驶,应选用最高档行驶。
10、变速器设置超速档的目的是降低油耗;所以超速档又称节能档。
11、目前扩大选用柴油机已成为汽车的发展方向之一。
柴油机之所以具有高于汽油机的经济性能,最主要的原因是压缩比大。
12、制动效能的稳定性包括抗水衰退、抗热衰退。
13、汽车制动全过程由驾驶员行动反应阶段制动系统协调阶段制动最大效能阶段14、汽车制动距离随制动初速度的增加、车重的增加、和附着系数的减小而增长。
15、汽车在制动过程中丧失方向稳定的情况有跑偏、侧滑、失去转向能力三类。
16、汽车的地面制动力取决于制动器制动力,同时要受到地面附着系数条件的限制。
17、当汽车车轮作纯滚动时,滑移率S= 0 ;当汽车车轮抱死时,滑移率S=1。
18、评价汽车制动效能的最基本指标是制动距离和制动减速度19、汽车噪声主要由发动机噪声、传动系噪声、车胎噪声、车身干扰空气及喇叭声等。
20、间隙失效可分为顶起失效、触头失效、托尾失效等。
21、通过性的几何参数主要有最小离地间隙、接近角、离去角、纵向通过角、转弯通过圆、横想通过半径、最小转弯半径、车轮半径等。
1.汽车使用条件: 影响汽车完毕运送工作的各类外界条件。
重要涉及气候条件、道路条件、运送条件和汽车安全运营技术条件等。
道路条件的重要特性指标: 1. 道路等级1)按使用任务与交通量分类: (1)高速公路(4车道、6车道、8车道)(2)一级公路(3)二级公路(4)三级公路(5)四级公路2 公路技术特性3. 道路养护水平4.路面养护水平对汽车使用性能的影响车运用水汽平:驾驶员的操作水平、运送组织管理水平、汽车保管水平、汽车维修水平、汽车运用材料供应水平。
2.汽车使用性能指标定义: 在一定使用条件下, 以最高效率工作的能力—汽车的使用性能。
它是决定汽车运用效率和方便性的结构特性表征汽车容载量, 就是汽车一次所可以装载货品的数量或乘坐旅客的人数。
汽车容载量与汽车的装载质量、车厢尺寸、货品密度、座位数和站立乘客的地板面积等有关。
比装载质量、装载质量运用系数表征了汽车结构对各种货品需要的适应能力。
它决定了某车型装载何种货品可以装满车厢, 或充足地运用汽车的所有装载能力。
质量运用系数(或整备质量运用系数) 评价汽车质量运用的优劣紧凑性是评价汽车外形尺寸合理运用的指标。
它影响汽车操纵轻便性、机动性、受约束条件下通过性以及停车面积等。
重型载货汽车、大型客车较其它车辆规定有较好的紧凑性。
紧凑性的重要评价指标是汽车长度运用系数、汽车外形面积运用系数以及比容载量面积和体积汽车的机动性评价参数要涉及前外轮最小转弯半径、车辆转弯宽度A.突伸距a和b。
3.汽车燃料经济性的评价指标定义: 汽车以最少的燃料消耗完毕单位运送工作的能力。
指标: 单位行程的燃料消耗量/100km单位运送工作的燃料消耗量/100t·km平均运营消耗特性, ——有效载荷量反映: 车型, 道路, 交通, 装载, 气候。
汽车燃料经济性的实验方法1. 不控制的道路实验2. 控制的道路实验3. 道路循环实验4. 汽车测功机4.润滑油的作用及性能作用:滑润、冷却、洗涤、密封以及防锈发动机润滑油可分为: 汽油机润滑油(汽油机油)和柴油机润滑油(柴油机油)内燃机机油质量等级的选用, 重要根据内燃机的工作条件来选择。
汽车性能评价指标1.动力性能:动力性能是衡量汽车加速和行驶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以0到100公里/小时的加速时间来衡量。
短时间内达到较高速度的汽车通常具有更好的动力性能。
2.操控性能:操控性是衡量汽车驾驶者对车辆操作的便捷性和精确性的指标。
它包括转向响应、悬挂系统和减震器的表现等。
优秀的操控性能意味着驾驶者能更好地控制汽车,使其更安全且易于驾驶。
3.刹车性能:刹车性能是指汽车在紧急刹车时的制动表现。
刹车距离较短的汽车通常具有更好的刹车性能。
刹车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汽车的安全性。
4.舒适性能:舒适性能主要包括悬挂系统对路面的缓冲效果以及座椅、空调、音响系统等对驾乘者的舒适程度的影响。
优秀的舒适性能可以增加驾乘者的舒适感,减少长途驾驶的疲劳感。
5.燃油经济性:燃油经济性是指汽车在单位里程下的油耗情况。
燃油经济性好的汽车可以节省燃油,降低使用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6.静音性能:静音性能是指汽车内部和外部噪音的控制情况。
优秀的静音性能可以提升驾乘者的驾驶舒适性,减少对外界噪音的干扰。
7.安全性能:安全性能是评价汽车安全性的重要指标。
它包括被动安全性能(例如车身结构、气囊等)和主动安全性能(例如ABS防抱死系统、车道保持辅助系统等)。
具有优秀安全性能的汽车可以提供更好的保护驾乘者的能力。
8.内外空间:内外空间是指车内乘坐空间和行李储存空间。
宽敞和舒适的内外空间可以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9.可靠性:可靠性是指汽车在使用期间的故障率和维修难度。
可靠性好的汽车可以减少故障率和维修费用,提升用户信任度。
10.环保性能:环保性能是指汽车在排放废气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方面的表现。
符合国际排放标准,具有低污染排放的汽车被认为是环保性能好的。
综上所述,汽车性能评价指标涵盖了动力性能、操控性能、刹车性能、舒适性能、燃油经济性、静音性能、安全性能、内外空间、可靠性和环保性能。
通过评价这些指标,可以得到全面的汽车性能评价结果,帮助消费者做出更好的购车决策。
1.汽车运用水平主要包括:驾驶员操作技术水平汽车运输组织管理水平汽车保养维修管理水平汽车运行材料供应水平。
2.汽车使用性能的评价指标:●容载量额定装载质量,单位装载质量●动力性最高车速,加速能力,爬坡能力,平均行驶速度●燃油经济性百公里最低燃料消耗量,百公里平均最低燃料消耗量●制动性制动效能,制动效能恒定性,制动方向稳定性●操作稳定性操纵轻便型,回正性,纵向横向侧翻条件●乘座舒适性震动频率,震动加速度及变化率,振幅●通过性几何参数最小离地间隙,接近角,离去角,最小转弯半径,转弯通道圆●环保性噪声,排放,电磁干扰3.汽车行驶阻力: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度阻力和加速阻力4.滚动阻力:车轮在路面滚动时,轮胎与路面之间的互相作用和相应变形所产生的阻力。
它主要由轮胎与路面变形所产生的能量损失引起。
5.空气阻力:汽车直线行驶时受到的空气作用力在行驶方向上的分力。
空气阻力分为压力阻力与摩擦阻力两部分6.形状阻力占压力阻力的大部分,形状阻力占58%,干扰阻力占14%,内循环阻力占12%,诱导阻力占7%,摩擦阻力占9%7.汽车坡度阻力:汽车重力沿坡道的分力表现为(计算题:求坡度阻力角度大小)8.动力特性图动力因数计算公式9.制动距离:汽车速度为U0时,从驾驶员开始操纵制动装置(制动踏板)到汽车完全停止为止所驶过的距离。
10.制动减速度:制动时车速对时间的导数11.制动距离的分析:图代表的意义,各部分距离的求法12.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维持直线行驶或按预定弯道行驶的能力13.制动跑偏:制动时汽车自动向左或向右偏驶14.侧滑:制动时汽车的某一轴或两轴发生横向移动15.制动时汽车跑偏的原因有两个:汽车左右车轮,特别是前轴左、右车轮(转向轮)制动器的制动力不相等制动时悬架导向杆系统与转向系统拉杆在运动学上的不协调。
16.同步附着系数的计算方法:p6817.汽车操作稳定性:在驾驶员不感到过分紧张、疲劳的条件下,汽车能遵循驾驶者通过转向系统及转向车轮给定的方向行驶,且当遭遇外界干扰时,汽车能抵抗干扰而保持稳定行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