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运用工程---第1章 汽车使用条件及性能指标
- 格式:ppt
- 大小:1.33 MB
- 文档页数:25
条件,运输条件和安全运行条件等。
这些外界条件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并影响汽车使用效果。
在寒冷地区,发动机起动艰难,运行油耗增加,机件磨损量增大;风窗玻璃容易结霜,结冰;冰雪道路易发生交通事故。
在炎热地区,发动机容易过热,工作效率低,燃料消耗增加。
在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大气压力低,水的沸点下降,且昼夜温差大,由此使发动机的混合气过浓,真空点火提前调节失效,冷却水易沸腾,气压制动系统气压不足,使驾驶员体力下降。
车运用的因素。
汽车结构,汽车运行工况,汽车技术状况都与汽车运行的道路条件密切相关。
汽车运行对道路的要求是:在充分发挥汽车速度特性的情况下,保证车辆安全行驶;满足该地区对此道路所要求的最大通行能力;车辆通过方便,乘客有舒适感;车辆通过此道路的运行材料消耗量最低,零件损坏最小。
道路条件对汽车运行速度,行驶平顺性及装载质量利用程度的主要影响来自道路等级和道路养护水平。
高速运输对汽车的动力性,制动性,控制稳定性,加速性,舒适性的要求更加严格。
( 1 )高速公路行驶的安全条件:为避免追尾事故,汽车之间应保持一定的间距。
当车速为 100 ㎞/h 时,行车间距应为 100m;当车速为 70 ㎞/h 时,行车间距应为 70m。
在潮湿路面上行驶时,应保持上述间距的2 倍以上。
当有风,雨,雾或者路面积雪,结冰时,应以更低的速度行驶,以保证安全。
(2)中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最低车速不得低于70 ㎞/h,最高车速不得超过 120 ㎞/h。
有的高速公路或者路段最高车速限制为 100 ㎞/h, 80 ㎞/h, 60 ㎞/h。
( 3 )高速公路行驶应注意的安全事项:①.严格遵守交通法规,按规定速度行驶。
②在进入高速公路行驶之前,应对汽车的燃料,润滑油,冷却液,转向器,制动器,灯光,轮胎等部位及汽车的装载和固定情况进行子细检查,使车况处于最佳状态。
③进入高速公路后,应保持车速在 50 ㎞/h 以上。
进入主车道之前,应在不妨碍其他车辆行驶的情况下在加速道提高车速,驶入主车道。
第一章汽车使用条件及性能指标1. 汽车使用性能在一定的使用条件下,汽车以最高效率工作的能力,称为汽车使用性能。
它是决定汽车利用效率和方便性的结构特性表征。
2. 指出汽车的主要使用性能名称容量、使用方便性(操纵方便性、出车迅速性、乘客上下车和货物装卸方便性、可靠性和耐久性、维修性、防公害性)、燃料经济性、速度性能、越野性、机动性、安全性(稳定性、制动性)、乘坐舒适性(平顺性、设备完备)。
3. 汽车使用条件及内容汽车使用条件主要是指影响汽车完成运输工作的各类外界条件。
主要包括气候条件、道路条件、运输条件和汽车运行技术条件。
4. 举例说明气候条件对汽车使用性能的影响在寒冷地区,发动机起动困难,运行油耗增加,机件磨损量增大;在炎热气候条件下,汽车发动机容易过热,工作效率低,燃料消耗增加;在气候干燥、风沙大的地区,汽车及其总成的运动副易因风沙侵入而加剧磨损……5. 汽车使用的道路条件道路条件是指由道路状况决定的,并影响汽车运用的因素。
6. 道路分哪些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7. 公路养护水平有哪些评定指标?公路养护水平的两个评定指标是“好路率”和“养护质量综合值”。
8. 说明公路养护水平与汽车油耗、维修费用和大修间隔里程的关系1)油耗bxaeQ-=s式中:sQ——定车速下汽车的百千米油耗,L/100km;x——路面分值;a,b——回归系数。
2)车辆维修费用xy ln1586.02265.0-=式中:y——每千米维修费用,元/km;x——道路养护综合值。
3)车辆大修里程xy6374.0909.29+=式中:y——汽车大修里程,410km;x——好路率(%)。
9. 什么是运输条件运输条件是指由运输对象的特点和要求所决定的,影响车辆运行的各种因素。
10.货运条件包括哪些内容?货物类别、货物运量、货运距离、装卸条件、运输类型、组织特点。
11.货运量在汽车运输中,完成或需要完成的货物运输数量称为货运量,通常以吨(t)为计量单位。
第一章 汽车使用条件及性能指标第一节 汽车使用条件汽车使用条件是指影响汽车完成运输工作的各类外界条件,主要包括气候条件、道路条件、运输条件和汽车运行技术条件。
汽车是在复杂的外界条件下工作的。
这些外界条件是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的,并影响汽车使用效果。
汽车效率的发挥取决于驾驶人操作水平、汽车性能以及汽车对外界的适应性,即汽车使用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也随外界条件而变化。
在汽车运行过程中,汽车需要不断地调节自身的使用性能以适应外界条件的变化。
例如,在恶劣的道路条件下,驾驶人通过换入低挡降低汽车行驶速度。
另外,汽车的运行速度、燃料经济性、各总成和轮胎可靠性、耐久性以及驾驶人疲劳程度等都与汽车使用条件有关。
一、气候条件中国大陆幅员辽阔,各地气候条件差异大。
整个国家有高原寒冷和干燥地区、北方寒冷和干燥地区、南方高温和潮湿地区等。
大多数地区一年四季温差和湿度差别很大。
例如,东北最北部地区冬季最低气温可达-40℃以下,南方炎热地区夏季气温最高可达40℃以上,西北、西南地区的气候条件变化又极为复杂。
环境温度对汽车,特别是对汽车发动机的热工况影响很大。
在寒冷地区,发动机起动困难,运行油耗增加,机件磨损量增大;风窗玻璃容易结雾、结霜和结冰;在冰雪道路上行车,汽车的制动和操纵条件不良,易引发道路交通事故。
在寒冷气候条件下,为了保证驾驶人处在适当的工作条件、乘客的舒适和安全、货物的防冻和防损需对汽车采取相应结构措施。
在炎热气候条件下,汽车发动机容易发生工作过热现象,工作效率降低,燃料消耗率增加。
汽车电气系统的元器件、燃料供给系组件、汽车轮胎等易因过热导致故障。
环境温度过高,若散热不良或燃料品质不佳,容易在燃料供给系形成气阻或气湿,影响发动机正常工作。
高温可能造成润滑脂溶化,被热空气从密封条件不良的缝隙挤出。
高温也会逐渐烘干里程表、雨刷器等机件中的润滑脂,增加机件磨损,导致这些机构出现工作故障。
高温还会导致制动液粘度下降,在液压制动系中可能形成气阻,导致汽车制动效能降低甚至失效。
汽车运用工程章节知识整理第一章汽车使用条件及性能指标1. 汽车使用性能在一定的使用条件下,汽车以最高效率工作的能力,称为汽车使用性能。
它是决定汽车利用效率和方便性的结构特性表征。
2. 指出汽车的主要使用性能名称容量、使用方便性(操纵方便性、出车迅速性、乘客上下车和货物装卸方便性、可靠性和耐久性、维修性、防公害性)、燃料经济性、速度性能、越野性、机动性、安全性(稳定性、制动性)、乘坐舒适性(平顺性、设备完备)。
3. 汽车使用条件及内容汽车使用条件主要是指影响汽车完成运输工作的各类外界条件。
主要包括气候条件、道路条件、运输条件和汽车运行技术条件。
4. 举例说明气候条件对汽车使用性能的影响在寒冷地区,发动机起动困难,运行油耗增加,机件磨损量增大;在炎热气候条件下,汽车发动机容易过热,工作效率低,燃料消耗增加;在气候干燥、风沙大的地区,汽车及其总成的运动副易因风沙侵入而加剧磨损……5. 汽车使用的道路条件道路条件是指由道路状况决定的,并影响汽车运用的因素。
6. 道路分哪些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7. 公路养护水平有哪些评定指标?公路养护水平的两个评定指标是“好路率”和“养护质量综合值”。
8. 说明公路养护水平与汽车油耗、维修费用和大修间隔里程的关系1)油耗bxaeQ-=s式中:sQ——定车速下汽车的百千米油耗,L/100km;x——路面分值;a,b——回归系数。
2)车辆维修费用xy ln1586.02265.0-=式中:y——每千米维修费用,元/km;x——道路养护综合值。
3)车辆大修里程xy6374.0909.29+=式中:y——汽车大修里程,410km;x——好路率(%)。
9. 什么是运输条件运输条件是指由运输对象的特点和要求所决定的,影响车辆运行的各种因素。
10.货运条件包括哪些内容?货物类别、货物运量、货运距离、装卸条件、运输类型、组织特点。
11.货运量在汽车运输中,完成或需要完成的货物运输数量称为货运量,通常以吨(t)为计量单位。
第一章:汽车运用基础1、汽车运用条件:影响汽车完成运输工作的各类外界条件,主要包括气候、道路、交通、运输和汽车安全运行技术条件等。
2、公路5个等级:高速公路、一、二、三、四级公路。
3、汽车运用水平:主要包括驾驶员操作技术水平、汽车运输组织管理水平、汽车保养维修管理水平及汽车运行材料供应水平等。
4、汽车运行工况:运行过程中汽车各部分的状态参数。
参数主要包括:车速、变速器挡位、发动机转速、油门开度、制动频度等。
5、汽车运行工况主要调查内容包括:选择能够反映汽车运行工况的代表性路线,并取得道路资料和交通状况的调查数据;同步测试汽车车速、发动机转速、油耗、节气门开度及挡位使用和变化情况;在调查路线内的累积停车次数和累积制动次数等。
必要时记录交通流情况,如交通量、交通构成等。
6、汽车容载量:汽车能够装载货物的数量或乘坐的旅客人数。
7、汽车质量利用系数:汽车装载质量与整备质量之比。
8、汽车的使用寿命:汽车从出厂开始使用,直至注销为止的总使用时间(或行程)技术使用寿命:汽车运行到完全不可用的状况,在技术上无法恢复(不含更换基础件)其工作能力时总的使用延续期或总行程。
第二章:汽车主要使用性能9、动力性:汽车以最大可能的平均行驶速度运送货物或旅客的能力。
评价指标: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最大爬坡度发动机参数:最大功率和最大转矩汽车比功率:发动机最大净功率与汽车最大允许总质量之比。
10、燃料经济性:汽车以最少的燃料消耗完成单位运输工作量的能力。
11、制动性评价指标:制动效能(制动距离和制动减速度)制动效能的恒定性(抗热衰退性能)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制动时不发生跑偏、侧滑和失去转向能力的性能)。
12、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与附着力之间的关系地面制动力Fxb首先取决于制动器制动力Fu,同时又受地面附着条件的限制,当Fxb=Fφ时,Fxb为最大值,因此只有汽车具有足够的制动器制动力,同时地面又能提供高的附着力时,才能获得足够的地面制动力。
汽车运用工程第一章汽车使用条件及性能指标1.汽车使用条件:指影响汽车完成运输工作的各类外界条件,主要包括气候条件、道路条件、运输条件和汽车运行技术条件。
2.公路的技术特性:在水平面内是曲线段的平曲线半径;在纵断面内是纵坡、纵坡长度、竖曲线半径;在横断面内是车道宽度、车道数和路肩宽度等。
3.公路养护水平的两个评定指标是“好路率”和“养护质量综合值”。
4.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道、子干道、支路。
5.货物:从接受承运起到送交收货人止的所有商品或物资。
6.货物按装卸方法可分为堆积、计件和罐装。
7.货物按运输保管条件分类,可分为普通货物和特殊货物。
8.按一次托运货物的数量,可分为小批和大批货物。
小批货物又称为零担货物,如食品、邮件和行李等个别少量运输的货物。
大批货物指大批量运输的货物,又称大宗货物。
9.货运量可分为零担和整车两类。
10.汽车运行工况:为了研究汽车与运行条件的适应性,通常采用多参数描述汽车运行工况。
11.汽车运行工况的研究方法:测试统计方法和计算机仿真方法。
12.汽车运行速度分布特征的特点:A车速分布具有统计规律;B交通流密度是常用车速的分布范围和均值的重要因素C常用车速偏低,反映出车辆的动力利用率不高,造成车辆使用效率下降D按时间统计,公路行驶车辆的高挡利用率可达到92%~96%,低挡只占1%~2%E 汽车行驶的道路条件越好,功率利用率越低。
13.汽车使用性能:在一定使用条件下,汽车以最高效率工作能力。
14.汽车工作效率的指标是汽车的运输生产率和成本,基于运输生产率、成本与汽车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确定汽车的主要使用量标。
15.汽车容载量就是汽车能够装载货物的数量或乘坐旅客的人数。
16.比装载质量、装载质量利用系数表征了汽车结构对各种货物需要的适应能力。
17.汽车使用方便性是汽车的一项综合使用性能。
它用于表征汽车运行过程中,驾驶员和乘客的舒适性和疲劳程度,以及对保证运行货物完好无损和装卸货物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