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纳的发现学习与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异同教学文案
- 格式:docx
- 大小:13.51 KB
- 文档页数:2
接受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比较分析摘要:布鲁纳认为发现式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教学方式,奥苏贝尔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发现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各有各的优点与缺点,不管是接受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都要以有意义的学习为基础,两种都是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学习方式,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两种学习方式的优缺点从而取长补短,综合运用。
关键词:机械性接受式学习;被动性接受式学习;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发现式学习一、接受式学习的相关论述1.接受式学习的基本含义所谓接受式学习,是指学生通过教师呈现的材料来掌握现成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也就是通过教师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学生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方式。
在这种学习模式中,老师通过将已经归纳好的结论传授给学生,学生不需要主动去发现问题,不需要主动去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只需要接受老师所传来的讯息和理解所学到的内容。
接受式学习又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机械性接受式学习、被动性接受式学习和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
机械性接受式学习是指学生不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按照教师所给的材料所表现的形式采用多次重复的方法进行学习。
其特点是,学生只是靠听从而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而不是通过自己思考所得出来结论,机械的模仿套用,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得到的是一堆孤立的知识,无法把知识活灵活现,无法形成新旧知识的一个连接,无法转化为自己内在的知识体系。
这是一种没有“内化”、没有“活性”的学习、学生不能迁移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不能将所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的学习,学生从中不仅得不到智力上的开发,更感受不到精神上的愉快。
被动性接受式学习是指学生由于缺乏学习的需要、动机、兴趣和能力而进行的非主动性的学习,学习过程由学习者之外的因素发起的叫被动学习。
其特点是学生不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或者不能积极主动地把自己的学习引向深入,或者不去全面地把握知识内容,而只是满足于那些含糊的、似是而非的、肤浅的观念。
发现学习理论与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较(⼀)内容摘要: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和奥苏贝尔的意义接受学习理论是两⼤重要的学习理论。
通过分析⽐较得知,这两⼤理论在对学习的指导上都有重要意义,但把这两⼤理论运⽤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时都有⼀定的不⾜。
我们可以取长补短,综合运⽤这两种理论来更好地完成教学活动。
关键词:发现学习意义接受学习⽐较改⾰启⽰⼤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对学习理论的探究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且对我们当今的基础教育改⾰有深刻的启⽰。
⽽作为四⼤学习理论之中的发现学习理论和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然成了⼈们研究的焦点.⼀.发现学习与意义接受学习的实质(⼀)发现学习的实质发现学习是美国⼼理学家布鲁纳(J.S.Bruner)提倡的。
布鲁纳认为教师应该提供问题情景,以促使学⽣亲⾝发现教材的结构。
为了把握发现的本质必须弄清“发现”的涵义。
布鲁纳指的发现是再发现,是在校⼉童凭⾃⼰的⼒量作出的发现,它不是原原本本地沿着科学的原发现过程⽽进⾏的,⽽是学⽣以⼩科学家的⾝份在教师的帮助下迅速⽽有效地主动探求未知世界的过程。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是⼀个积极主动的过程,不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
布鲁纳认为,认知结构是指由⼈过去对外界事物的感知,概括的⼀般⽅式和经验所组成的观念系统。
认知结构可以看成是编码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有:“⼀套感知的类⽬”,“⽐较抽象的概念”,“主观臆测”。
学习就是类⽬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并认为是⼀切知识都是按编码系统排列和组织的。
①总⽽⾔之,教师不应该将学⽣置⾝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是为学⽣提供⼀定的材料,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独⽴发现和解决问题,从中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知识结构。
(⼆)意义接受学习的实质接受学习理论是美国⼼理学家奥苏贝尔(D.P.Ausubel)所提倡的。
他认为在:“在绝⼤多数的学术性的学科中,学⽣主要是通过对呈现的概念,原理及信息的意义接受学习来获得教材的。
奥苏贝尔接受学习与布鲁纳发现学习的异同(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奥苏贝尔接受学习与布鲁纳发现学习的异同在教育心理学中,奥苏贝尔和布鲁纳的学说都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虽二者对于学习方式的主张不同,但不能笼统地说二者的观点是相反的,二者既有相同也有不同。
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与奥苏泊尔有意义学习理论的比较语教112李佩珏27号摘要:布鲁纳和奥苏伯尔都是当代认知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
在学习理论上,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和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在心理学领域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者都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新组织,但是二者的观点又有所不同: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强调人学习的主动性;奥苏伯尔强调学生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本文在此基础上粗略比较二者学习理论的异同。
关键词:布鲁纳、奥苏伯尔、学习理论一.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布鲁纳,美国当代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主要研究知觉、思维以及儿童心理发展问题。
(一)学习就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在布鲁纳的著作中,所谓认知结构,就是表征。
实际上,表征或表征系统,是人们知觉和认识世界的一套规则。
在人类智慧生长期间,有三种表征系统在起作用,这就是“动作表征、肖像表征和符号表征”———即通过动作或行动、肖像或映象,以及各种符号来认识事物。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的知识经验进行加工改造并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在学习中,新的知识经验不是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同化),就是引起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改组(顺应),从而产生新的认知结构。
这个过程不是被动产生的,而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
(二)认知学习过程包含着同时发生的三个过程。
布鲁纳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
学生的学习包括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1)获得新信息。
(2)转换信息,使其适合于新的任务。
(3)评价、检查加工处理信息的方式是否适合于该任务。
所谓新的知识是指与已往所知道的知识不同的知识,或者是已往知识的另一种表现方式。
(三)强调对各门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
布鲁纳认为,任何知识都可以用一种简单明了的形式呈现出来,使每个学生都能理解。
任何一门学科也都有它的基本的知识结构。
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该门学科基本的知识结构,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或编码系统。
奥苏贝尔的接受学习(一)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关系1、奥苏贝尔关于学习的观点恰好与布鲁纳的发现法相反,认为学习应该是通过接受而发生,而不是通过发现。
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的材料是经过仔细考虑的、有组织的、有序列的完整的形式,因此学生接受的是最有用的材料,他把这种强调接受学习的方法叫做“讲解教学”,这种学习主要是适于有意义的言语学习,或者称为言语信息的学习。
2、他像布鲁纳一样主张人们通过把新的信息组织进行编码系统进行学习。
他把在编码系统中最顶部的一般概念称之为归类者,因为所有的其他概念都归在它底下。
3、但他同布鲁纳不同的是他主张学习应该通过演绎的过程,即从对一般的理解到特殊,布鲁纳则主张由特殊发现一般。
他认为人们得到的概念原理等是别人提供给他们,而不是自己发现的,越是组织得好、有意义,他们学得越好,越是明白意义,因而呆读死记是最无效的学习策略。
讲解学习,至今在实际中仍是影响最大的方法,既便宜又好接受,能从所给予的注意程度使讲者得到强化,学生也得到强化。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之间的区别并不难理解。
在接受学习中,学习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
对学生来讲,学习不包括任何发现,只要求他们把教学内容加以内化(即把它结合进自己的认知结构之内),以便将来能够再现或派作他用。
发现学习的基本特征是,学习的主要内容不是现成地给予学生的,而是在学生内化之前,必须由他们自己去发现这些内容。
换言之,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发现,然后便同接受学习一样,把发现的内容加以内化,以便以后在一定场合下予以运用。
所以,发现学习只是比接受学习多了前面一个阶段——发现,其他没有什么不同。
奥苏贝尔反复强调,认为接受学习必然是机械的,发现学习必然是有意义的,这种观点毫无根据。
在他看来,无论是接受学习还是发现学习,都有可能是机械的,也都有可能是有意义的。
如果教师教学得法,并不一定会导致学生机械的接受学习;同样,发现学习也并不一定是保证学生有意义学习的灵丹妙药。
布鲁纳和奥苏贝尔学习理论的异同不同点:一:布鲁纳认为知识的学习是类目化的过程,通过类目化活动讲新的知识与原有的类目编码希同联系起来,发展新的编码系统,也就是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从具体的包摄水平较低的类目到一般的包摄水平较高的类目自下而上,即‘一般-特别’。
奥苏贝尔认为学生能否学习新信息,主要取决于知识结构中已有的观念,通过新信息与学生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的相互作用得以发生,这种相关作用导致新旧知识的有意义的同化,通俗就是学习过程是自上而下的,即从‘特别—一般‘的过程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主要是演绎学习,学生不是被动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工作者;而奥苏贝尔的认为是归纳学习。
三:布鲁纳发现学习主要强调学生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而奥苏贝尔主要强调学生因该自己探索也就是发现学习四:从意义上分析:发现学习理论的好处在于锻炼了学生的发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并且既注重知识的理解,又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相反,它不好的地方在于过分强调了学生的主动发现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遗漏许多应当知道的知识点,而会抹杀部分性格内向或者思维缓慢的学生。
而意义学习理论在于这是一种最经济、最快捷、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所以也是目前采用地最多的教学方式,但同时因为单纯的讲授,使部分积极思考的学生的创造力丧失,也会使学生的技术能力水平降低。
相同点:一布鲁纳和奥苏贝尔都属于认知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在教育心理学都有着重要的地位,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布鲁纳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动性,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奥苏贝尔理论中有些也这么认为。
三:奥苏贝尔指出: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承的关系,绝非一种单向性的关系。
具体地说,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学习活动本身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利用动机驱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奥苏贝尔特别强调认知驱力这一内在动机的作用。
其它两个内驱力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布鲁纳也强调内不需要和学习动机,只不过具体内容上不同。
奥苏贝尔的接受学习(一)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关系1、奥苏贝尔关于学习的观点恰好与布鲁纳的发现法相反,认为学习应该是通过接受而发生,而不是通过发现。
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的材料是经过仔细考虑的、有组织的、有序列的完整的形式,因此学生接受的是最有用的材料,他把这种强调接受学习的方法叫做“讲解教学”,这种学习主要是适于有意义的言语学习,或者称为言语信息的学习。
2、他像布鲁纳一样主张人们通过把新的信息组织进行编码系统进行学习。
他把在编码系统中最顶部的一般概念称之为归类者,因为所有的其他概念都归在它底下。
3、但他同布鲁纳不同的是他主张学习应该通过演绎的过程,即从对一般的理解到特殊,布鲁纳则主张由特殊发现一般。
他认为人们得到的概念原理等是别人提供给他们,而不是自己发现的,越是组织得好、有意义,他们学得越好,越是明白意义,因而呆读死记是最无效的学习策略。
讲解学习,至今在实际中仍是影响最大的方法,既便宜又好接受,能从所给予的注意程度使讲者得到强化,学生也得到强化。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之间的区别并不难理解。
在接受学习中,学习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
对学生来讲,学习不包括任何发现,只要求他们把教学内容加以内化(即把它结合进自己的认知结构之内),以便将来能够再现或派作他用。
发现学习的基本特征是,学习的主要内容不是现成地给予学生的,而是在学生内化之前,必须由他们自己去发现这些内容。
换言之,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发现,然后便同接受学习一样,把发现的内容加以内化,以便以后在一定场合下予以运用。
所以,发现学习只是比接受学习多了前面一个阶段——发现,其他没有什么不同。
奥苏贝尔反复强调,认为接受学习必然是机械的,发现学习必然是有意义的,这种观点毫无根据。
在他看来,无论是接受学习还是发现学习,都有可能是机械的,也都有可能是有意义的。
如果教师教学得法,并不一定会导致学生机械的接受学习;同样,发现学习也并不一定是保证学生有意义学习的灵丹妙药。
奥素贝尔“接受学习”与布鲁纳“发现学习”的比较【摘要】在教育领域,合理的学习方式是接受学习还是发现学习,历来是有争议的问题。
本文认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只是在形式上对立,而在教育过程中是互补的,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两种教学方法都是合理有效的。
在教学中应该把这两种学习方法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布鲁纳奥苏贝尔接受学习发现学习布鲁纳(J.S.Bruner)是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
他提出了“发现学习”的模式和理论,引导学生像处在科学研究前沿的科学家那样探求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
戴维·奥苏贝尔(D.P.Ausubel)是美国当代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他创造性地吸收了同时代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布鲁纳等人的认知同化理论和结构论思想,提出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同化、先行组织者等学习论思想。
他们的学习理论对世界的教学和教学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教育领域,合理的学习方式是接受学习还是发现学习,历来是有争议的问题。
一、长期的争论1.认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是对立的。
奥苏贝尔等人就坚持,“就个人的正式教育来说,教育机构主要是传授现成的概念、分类和命题,而发现教学法几乎不能成为一种高效的传授学科内容的基本方法。
”。
奥苏贝尔几乎将“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对立起来。
他认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各自在智力发展和功能上所起的主要作用也是有差别的,大量的教材知识多半是通过接受学习而获得的,反之,日常的生活问题则是通过发现学习来解决的。
也就是说,在概念、分类和命题学习中,奥苏贝尔认为只能以接受学习的方式进行,而发现教学法几乎不能成为一个高效率的传授学科知识的基本方法。
他甚至坚持大多数课堂教学都是按照接受学习的路线组织起来的,而且在发展的任何阶段,“学习者要理解和有意义地应用某些原理,完全不必独立地发现这些原理。
”另外,奥苏贝尔对布鲁纳从事认知结构的分析基本上持否定的态度。
他认为,合适的结构确实能顾及到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以及学生对教材理解的程度,但布鲁纳对结构的描述太复杂了,这种结构所起的障碍作用比促进作用更大些,对教师合适的结构,对学生并不合适。
滨州学院教案2012 ~2013 学年第一学期系(院)部教育科学系姓名周盼盼(201210041)年级2010级,2012跨校课程名称教育心理学(05121005)授课对象10学前本1,12跨学前1-2 教材名称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二〇一二年十月十五日滨州学院教案第5次课第13-15学时章节第三章学习理论及其解释课题第三节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目的要求1. 理解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2. 掌握发现学习、有意义学习和接受学习,了解加涅学习的八个阶段和九大教学事件。
重点难点重点:布鲁纳、奥苏贝尔、加涅的学习理论难点:发现学习、有意义学习和接受学习。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评课案例:山东某幼儿园中班教学活动《颜色对对碰》:教学过程:1.教师用蓝色颜料和黄色颜料混合,引导儿童观察实验结果,教育幼儿识别蓝色、黄色、绿色,利用色卡展示并强化实验结果。
2.教师指导任选幼儿两种不同的颜色,进行混合,锻炼儿童的动手能力。
3.教师指导幼儿识别混合新形成的颜色,帮助幼儿回忆混合过程,利用色卡展示来强化实验的结果。
4.教师引导认识并联想生活中的色彩,让幼儿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更好地了解各种色彩,并强调多种色彩的重要性。
5.教师提问幼儿喜欢的颜色以及原因引导儿童发散性思维。
评课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颜料进行混合后,幼儿不能很好地回忆混合前颜料颜色的种类,建议教师提供三个杯子,分别盛装原来的颜料和混合颜料,帮助幼儿记忆混合前后的颜料颜色。
并且给每个幼儿发1张白纸、两支颜料画笔,把混合前和混合后的颜色用画笔涂在白纸上,可以更好的进行观察和认识;【动作性表征】2.建议老师给幼儿发一张空白简笔画,例如小房子、草地等,让幼儿用刚刚自己调配出来的颜色给简笔画上色,轻松自然的掌握颜色的运用,例如草地为绿色、天空是蓝色,选用具体形象思维来丰富幼儿的经历,提升能力。
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一、有意义的学习奥苏贝尔提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这一论断既给有意义学习下了明确的定义,也指出了划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两条标准。
1.接受学习奥苏贝尔关于学习的观点恰好与布鲁纳的发现法相反,认为学习应该是通过接受而发生,而不是通过发现。
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的材料是经过仔细考虑的、有组织的、有序列的完整的形式,因此学生接受的是最有用的材料。
2.认知结构同化论奥苏贝尔认为,认知结构同化是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
其核心是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由于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
二、奥苏贝尔学习理论的局限性1.奥苏贝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不全适用于解释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如言语技能、操作技能、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学习过程。
建立在该理论基础之上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适用于课堂知识教学,而在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等方面的教学上却显不足。
2.奥苏贝尔只注意到学生的课堂接受学习和教师的课堂讲授教学,而忽略了学生的读书学习和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指导。
他没有提出读书学习的方法和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
3.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只谈知识的学习和知识的教学,避而不谈对学生的智力开发和各种能力的培养。
4.奥苏贝尔对学习迁移的研究和论述只注重具体知识地迁移,而忽略了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迁移。
学习的实践经验表明,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迁移比具体知识内容所产生的迁移更普遍,意义更大。
三、奥苏贝尔学习理论的启示1.运用同化理论优化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有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比记住大量具体繁杂的事实更为经济省力且便于应用。
从纵向看,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一个由高至低的认知结构,先学习那些概括性和包容性知识,再安排那些概括程度依次降低的知识,遵循“逐渐分化”的原则,便能帮助学生轻松地将新知识纳入到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去,使内容有效地得以缩减;从横向看,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不同知识之间的潜在的共同特征和貌似相同的知识内容之间的不明显的区别,使学生抓住本质,从而牢固地把握新学习的内容,也为后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布鲁纳和奥苏贝尔的认知学习理论——教学设计作业(一)第四小组:安素芳郭放邹艳✧引导语: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内在心理结构的形成、丰富或改组的过程,而不是刺激-反应联结的形成或行为习惯的加强或改变。
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理论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格式塔学习理论托尔曼的认知——符号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同化理论一、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一)认识布鲁纳布鲁纳(J.S.Bruner,1915-)在众多领域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究,是一位在西方教育界和心理学界都享有盛誉的学者。
主要研究知觉与思维方面的认知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他自己的教学理论。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受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维果斯基、格式塔学派和托尔曼等人的影响,从哲学的角度看,受皮尔斯、詹姆斯和杜威实用主义的影响、尤其是杜威的影响。
但是他有着自己独特的观点。
与前面的学派的观点不同,布鲁纳认为:要想了解儿童的学习行为,就必须到教室去研究他们,不能以在实验室内研究老鼠或鸽子的学习现象,去推论儿童的心理。
(二)主要观点:1、认知表征与认知生长认知表征cognitive-representation:人类会通过知觉将外在事物、事件转换成内在的心理事件。
布鲁纳认为,认知生长(或者说智慧生长)的过程就是形成认知表征系统的过程。
认知表征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的阶段。
1)动作性表征(Enactive-Representation)指3岁以下的幼儿靠动作来了解周围的世界。
动作是他们形成对事物的认知表征以及再现认知表征的中介和手段。
这一阶段大致相当于皮亚杰的感知运动阶段。
例如,儿童在动作上知道怎样去骑自行车。
只是看到大人的动作,并没有在大脑中形成一种概念。
2)映象性表征(Iconic-Representation)是指用图形或表象来再现知识经经验的一种方式,以此来表现他们的世界中所发生的事物。
他们能记住过去发生的事件,并能借助想象力来预见可能再发生的事情。
专家带你认识奥苏贝尔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我们在进行教育心理学学习的时候,会给奥苏贝尔贴上有意义学习、接受学习的标签,而与之相对应的布鲁纳则会称他为发现学习的倡导者。
但事实不是这么简单,奥苏贝尔对学习的分类也包括发现学习,他的思想也有发现学习的成分,二者的学说思想经常会让学习者混淆不清,因此中公教育资深讲师姬溪曦跟大家一起探究下二者的发现学习究竟有什么不同之处。
我们先来介绍一下奥苏贝尔。
奥苏贝尔众所周知的理论是有意义学习,揭示了学生知识学习的最本质的特征之一,即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对新的概念中所表述的内容的理解,来掌握新知识的。
这种通过对语言文字所表述的知识内容的理解,奥苏贝尔称为“同化”,即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就是奥苏贝尔另一个被人广泛接受的认知同化理论。
在这个理论中,他也使用了“发现学习(discovery learning)”去解释他的理论过程。
我们再来看一下布鲁纳的学说形成过程。
在布鲁纳看来,学生的心智发展,虽然有些受环境的影响,并影响他的环境,但主要是独自遵循他自己特有的认识程序的。
教学是要帮助或形成学生智慧或认知的生长。
他认为,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是要把知识转换成一种适应正在发展着的学生的形式。
由此,他提倡使用发现学习的方法,主动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
那么二者的发现法有什么不同呢?首先,布鲁纳强调知识的基本结构,是从具体事例中归纳出一般原理,即进行上位学习;奥苏泊尔强调的教学过程与布鲁纳正好相反,他认为让受教者自己发现学科的结构是不可能的,因此他提倡由教一般的、范围广的概念到具体而详细的例证,即进行下位学习。
所以二者在学习的心理过程中观点不同。
其次,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让学生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而非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
不论是认识一种样式、掌握一个概念、解决一个问题,还是发明一个科学理论,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学习者通过把新获得信息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进而积极地构成他的知识体系; 奥苏泊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PK奥苏贝尔接受学习理论在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里面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和奥苏贝尔接受学习理论都是需要掌握的重要考点,今天主要就这两人的理论来进行PK区分:(1)对学习实质的认识布鲁纳受皮亚杰的影响,强调认识活动中的认知结构。
他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认知结构形成后是进一步学习和理解新知识的重要内部因素和基础。
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以符号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联系的过程。
(2)对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观点:布鲁纳认为学生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一连串的新知识,每一知识的学习都要经过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布鲁纳强调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的探究者。
奥苏贝尔称自己的学习理论为“同化论”。
奥苏贝尔强调由教师安排层次结构使学生接受的是教学,不太需要学生主观能动性。
(3)实施条件:布鲁纳强调学习应注意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
同时他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学生的独立思考,强调内在动机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具备以下三个前提条件: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
一、布鲁纳——认知发现说或认知—结构论布鲁纳是一位在西方教育界和心理学界都享有盛誉的学者。
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因此,他的理论常被称为认知—结构论或认知发现说。
主要掌握两观:1、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2、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态度和方法。
而掌握学科的结构,应该是学习知识方面的最低要求。
学生如果掌握了“学科基本结构”,就能更好地掌握整个学科。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与奥苏伯尔的意义接受理论的异同区别: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进行加工活动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过程是类目化(概括化)的过程。
学习者通过这种类目化的活动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类目编码系统联系起来,不断形成或发展新的类目编码系统。
新知识学习的环节:①知识的获得;②知识的转化;③对知识的评价。
奥苏伯尔的意义接受理论:有意义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的过程。
有意义学习的过程: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即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
具体过程:①学生从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找到对新知识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即寻找一个同化点;②将新知识置入到认知结构的合适位置,并与原有观念建立相应的联系;③对新知识与原有知识进行精细的分化;④在新知识与其他相应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观念体系,继而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发展。
共同点: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构造认知结构,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
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学习者的独立思考与内在动机、强调学习的认知过程与认知结构的形成。
启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重视学科的基本结构。
重视发现法教学模式:指导思想:教师为学生提供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地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发现规律、获得知识,形成发展认知结构。
模式特点:①教学是围绕一个问题情境展开,不是围绕一个知识项目展开;②教学中以学生的“发现”活动为主,教师起引导作用;③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
基本步骤:①提出和明确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②让学生对问题体验到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以激发探究;③提供解决问题的各种材料和线索;④协助学生分析材料和证据,提出可能的假设帮助学生分析、判断;⑤协助、引导学生审查假设得出的结论。
教师的任务:①鼓励学生产生“发现”的自信心;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之产生求知欲;③帮助学生寻找新问题与已有经验的联系;④训练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⑤协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⑥启发学生进行对比。
有意义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比较与运用作者:刘小林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第48期刘小林(宁夏大学教育学院,宁夏银川750021)摘要:有意义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作为两种基本的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两种基本教学方式,不可厚此薄彼。
通过文献分析与归纳总结,立足于教育现状,认为在教学中需要对两者进行整合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有意义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应当互相补充,相互依靠。
携手发现学习与接收学习和谐共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有意义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整合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8-0138-02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未来教育对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要求将进一步提高,教育对教学的要求需更加合理和全面。
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作为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其划分标准则是根据知识的获得途径不同而决定的,即知识是学习者通过自己独立学习获得的,还是接受他人的思想形成的不同教学方式,这两种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各有其独自的特点。
当前的教育对怎样将这两种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和整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一、有意义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基本特征1.有意义接受学习的特征:“有意义接受学习”这一概念由奥苏贝尔提出,他认为每一个学生都必须依据周围世界的观察与发现,依据接受学习来获得知识信息。
他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知识的来源和学习过程的性质将学习划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在接受学习中,学习的内容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学习者以同化的过程将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并且使认知结构发生变化。
奥苏贝尔所说的“有意义接受学习”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的知识建立起非人为的、非任意的实质性和非字面的联系。
非人为的联系是指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发生作用,实质性联系是指联系不仅仅存在于字面,而是存在于学习者真正理解了学习内容的意义中。
奥苏贝尔与布鲁纳学习理论之比较
奥苏贝尔与布鲁纳都属于认知学派,在学习理论上有些相同之处,又有些不同。
具体表现在:
(一)相同之处
1.两者都强调原有认知结构的重要性,认为新学的知识都是建立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之上的。
2.两者在学习方式上都赞同意义学习,反对机械学习。
他们都强调新学习的知识都要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3.两者都吸收了皮亚杰的理论。
认为同化和顺应学习机制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主张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引起量的变化,在将新知识理解引起质的变化。
4.在教学原则上,奥苏贝尔强调学习的程序性,主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渐进过程。
从布鲁纳的理论中也可以看出,他的教学方式也是渐进的。
并且他们都主张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二)不同之处
1.在学习实质方面,布鲁纳受皮亚杰影响,强调认知活动中的认知结构,他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
2.对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布鲁纳认为学生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一连串的新知识,每一学习都要经过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奥苏贝尔在学习过程上主张“同化”。
他强调由教师安排层次结构使学生接受是教学,不太需要学生的主管能动性。
3.在实施条件上,布鲁纳强调学习应注意各门学科的结构,同时他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强调内在动机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学习材料之间的逻辑意义;学习者必须就具备有意义学习心向;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
这就是布鲁纳和奥苏贝尔观点上的异同。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与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异同?
相同点:
(1)都属于认知结构范畴;都注重原有知识结构的作用;都强调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建立。
(2)都强调在学习中,老师起到辅助,推动的作用,主动权在学生手中。
(3)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都是教学中的有效方法,关键是看学习的具体条件和目的。
(4)都注重学习前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构建。
学生不是机械的学习,发现学习
学生主动构建认知结构,接受学习学生主动地将所学内容加以内化,形成自己的
认知结构。
(5)教师在教材讲解过程中都遵循程序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不同点:
(一)学习实质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主动地进行加工活动形成认知结构,即个体过去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概括的一般方式或经验所组成的观念结构,它可以给经验中的规律以意义和组织,并形成一个模式的认知结构。
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的过程。
(二)学习结果
布鲁纳:形成与发展认知结构,即形成各学科领域的类别编码系统。
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结果是形成认知结构,即个体头脑中已形成的,按层次组织起来的,能使新知识获得意义的概念系统。
(三)学习过程
布鲁纳:学习过程是概括化的过程。
即学习者通过这种概括化的活动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类目编码系统联系起来,不断形成或发展新的类目编码系统。
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
(四)促进学习的条件
布鲁纳:知识的呈现方式,动作再现表象、图象再现表象、符号再现表象;学习的内在动机。
奥苏贝尔: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义,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的适当观念。
(五)理论比较
(1)布鲁纳的学习理论是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即是在先前学习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又是理解和学习新知识的重要的内部因素和基础。
布鲁纳重视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对已有的认知结构的了解。
并提倡发现学习。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学习的认知过程,重视认知结构和学生的独立思考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这些观点有力地反对了机械论的学习观点。
他把学习理
论的研究重点转移到学生的知识学习和课堂教学中,这对学习理论的研究和课堂教学实践都有重大的意义。
(2)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是学生在学校学习语言符号所代表的系统知识的主要方式。
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
奥苏贝尔认为,只有满足这三个条件,才有可能进行有意义学习,使学习的材料的逻辑意义转化为学习者的潜在意义,最终使学习者达到对新知识的理解,获得心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