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粒子植入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15.66 MB
- 文档页数:57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疗效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对于肝脏恶性肿瘤的治疗手段日趋多样化。
其中,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式,在临床实践中逐渐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
本文旨在分析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疗效,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二、研究背景1. 肝脏恶性肿瘤概述肝脏恶性肿瘤主要包括肝癌、肝内胆管癌等,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
2.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原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是一种近距离放射治疗技术,通过将含有125I放射性粒子的植入针直接插入肿瘤组织内,利用其释放的辐射能量杀死肿瘤细胞。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近五年内接受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患者的治疗效果、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四、疗效分析1. 治疗效果根据统计数据,接受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其肿瘤缩小率达到XX%,病情稳定率达到XX%。
表明该治疗方法在控制肿瘤生长、缩小肿瘤体积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2. 生存率经过长期随访,接受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明显延长,一年生存率达到XX%,三年生存率也有显著提高。
这表明该治疗方法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积极意义。
3. 并发症发生率在接受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患者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疼痛、发热等,但多数症状较轻,且经过对症治疗后均可得到有效缓解。
这表明该治疗方法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
五、讨论1.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优点(1)局部治疗效果显著:通过将放射性粒子直接植入肿瘤组织内,可实现局部高剂量照射,有效杀死肿瘤细胞。
(2)全身毒副作用小:与化疗、放疗等全身治疗相比,125I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全身毒副作用较小,对患者的身体损伤较小。
・述评・作者单位:!"""#$北京,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影像中心(张雪哲);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学影像与介入中心(吴沛宏、张福君)开展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张雪哲%吴沛宏%张福君%%恶性肿瘤是当今致死的主要疾病之一,单一的治疗手段疗效不满意,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应用才能取得较好或好的疗效,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随着学科的交叉发展和边缘学科的产生,以及介入微创技术的迅速发展,影像导引下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已逐渐为临床工作者认识,正成为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手段之一。
为了进一步开展和推广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肿瘤的技术方法,特组织有关!#&’粒子植入治疗肺癌、肺转移癌、肺部以外其他系统的原发瘤和转移瘤,以及食管癌等(篇临床研究论文作为重点号发表,以期引起同道们的关注。
#"世纪初,国外学者提出内放疗的模式,在手术中将放射性粒子植入到肿瘤组织内和(或)肿瘤周围组织,破坏杀伤肿瘤细胞。
早期放射性粒子治疗肿瘤使用的多能核素(如)"*+、##),-等)释放高能量射线,难以防护;同时由于当时尚无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和定位导引装置,使粒子植入定位精度不高,疗效不够满意,临床应用进展缓慢。
#"世纪."年代随着放射性粒子!#&’、!"/01、!$.23相继研制成功,以及*4导引下的定位技术和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的应用,放射性粒子的植入治疗可精确保证肿瘤区放射剂量最高,相邻正常组织创伤小,疗效肯定,显示了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国外放射性粒子植入发展很快,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已成为早期前列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对胰腺癌和头颈部复发肿瘤的治疗也显示了其优势。
同时亦逐渐应用于脑肿瘤、肺癌、肺转移瘤、肝癌、肝转移瘤、喉癌和直肠癌等恶性肿瘤的治疗。
#"世纪$"年代后期,我国放射性粒子植入技术发展迅速,国内已能研制生产!#&’和!"/01放射性粒子,可满足国内临床需求。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临床应用
申文江
【期刊名称】《医学研究杂志》
【年(卷),期】2003(032)010
【摘要】放射性粒子125I、103Pd植入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近期在国外迅速发展.放射性粒子植入虽有较悠久的历史,但只有近10年来才对其物理、生物学特性、特别是临床剂量学与疗效、并发症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放射性粒子植入有严格
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可用于局部恶性肿瘤的治疗,因其能在肿瘤内部产生高剂量区,可以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粒子植入要求有严格的植入计划,使肿瘤内部剂量分布均匀,并使周缘剂量准确足量,减少周围正常组织损伤.粒子植入后必须进行植入质量评估,植入后的计划(postplan)检查,利用CT和X线平片融合技术,找出在CT扫描图上的粒子,得到真正的肿瘤内剂量分布,评价疗效及发生并发症的可能.
【总页数】4页(P46-49)
【作者】申文江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10003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 [J], 王俊杰
2.125碘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研究 [J], 徐袁秋;翟福山
3.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的进展 [J], 王绍奎;张爱云;张维浩;唐海英;胥琼;胡茂林
4.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肿瘤的进展 [J], 高立芳;肖琅
5.125碘放射性粒子植入内放疗治疗肿瘤及对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研究 [J], 崔朝阳;张桂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介入放射学章节思考题第一至二章1.介入放射学的定义是什么?介入放射学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治疗或采集组织学、细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进行诊断的学科。
2.介入放射学所需要的影像监视器材有哪些?(1)直接X线透视(2)间接X透视与DSA(3)超声波检查仪(4)CT(5)MR3介入放射学使用的操作器械有哪些?(1)穿刺针⑵导管⑶导丝(4)导管鞘⑸支架(6)其他4.常用的抗肿瘤药物的大致分类。
按药物来源分六类:即烷化剂、抗代谢药、抗生素、植物药、激素及其他类型。
按药物对细胞增殖周期不同时相的作用分两类:(1)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⑵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
5.栓塞剂的使用原则栓塞物质在使用中,必须保证能够在X射线或其他影像手段下显影,释放或留置的全过程必须在X射线或其他影像手段监视下完成,否则易造成异位栓塞、过度栓塞或栓塞物质反流。
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无刺激,不导致过敏反应,不改变人体基因。
6.介入放射学按治疗领域分类(1)血管系统介入放射学:①血管本身的病变,利用成形术及灌注术治疗②利用灌注术对肿瘤性疾病进行治疗③利用动脉栓塞术消除器官功能④利用灌注术治疗非特异性炎症⑤血管造影及血管造影与其他影像设备相结合的侵袭性影像诊断。
(2)非血管系统计入放射学:①利用成形术治疗各种原因造成的管腔狭窄②利用穿刺(引流)术治疗囊肿、脓肿、血肿、积液和梗阻性黄疸肾积水等③利用穿刺术采取组织,病理学标本④利用穿刺术通过穿刺针注入药物或施加物理、化学因素治疗肿瘤或治疗疼痛。
第三章1.经导管栓塞术的定义。
是在X线电视透视下经导管向靶血管内注入或送入栓塞物质,使之闭塞从而达到预期治疗目的的技术。
2.经皮血管栓塞术的治疗机制。
阻塞靶血管使肿瘤或靶器官造成缺血坏死;阻塞或破坏异常血管床、腔隙和通道使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阻塞血管使之远端压力下降或直接从血管内封堵破裂的血管以利于止血以及用栓塞物填塞异常突出的血管腔(动脉瘤),以防其破裂出血。
最新: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恶性肿瘤山东专家共识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作为一种微创技术已经应用于肺癌的治疗,每年治疗肺癌患者的例数迅速增加。
为了更好地规范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操作技术,制定了本专家共识,以便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一、放射性1251粒子植入的概念其属于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范畴,是放射治疗的方法之一,主要通过影像引导技术将密封的放射源直接植入肿瘤病灶内,通过放射性核素持续释放射线对肿瘤细胞进行杀伤的一种治疗手段。
在我国属于第三类医疗技术。
放射性125I粒子能以27~35keV能量发射出Y射线,半衰期为60.2d o Y射线有效辐射半径10~15mm内肿瘤细胞的DNA,干扰肿瘤细胞DNA合成,诱导细胞凋亡,从而起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二、植入方式1 .影像引导经皮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的影像引导技术有CT,MR及超声等。
2 .电子支气管镜主要用于:1)早期中央型肺癌;2)不适合手术或其他根治手段的局限气管内肿瘤。
3 .开胸主要用于:1)术中探查肿瘤不能切除;2)手术不能完全切除,肿瘤存有残余。
三、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的原则1 .在临床工作中,应遵循〃肿瘤医疗个体化〃理念,重视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即在胸外科、呼吸科、肿瘤科、放射肿瘤科及介入科等共同讨论后决定治疗方案,保障患者得到有效、合理的治疗。
2 .经皮穿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前须应用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治疗计划。
基于患者CT图像(肺窗)制定治疗计划,同时注意危及的器官。
粒子活度一般选择0.5~0.8mCi,处方剂量应为110~160Gy。
3 .CT引导下根据TPS计划植入粒子。
4 .双侧病灶应分侧、分次治疗。
5 .术后随访术后1个月复查胸部强化CT,之后每3个月复查1次;2年后每6个月复查1次,5年后每年复查1次。
四、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肿瘤的适应证和禁忌证1.适应证1)心肺功能差或高龄不能耐受外科手术者;2)拒绝行外科手术者;3)术后复发不能再次手术者;4)放化疗后肿瘤残留或进展的患者;5)其他抗肿瘤治疗后进展的患者;6)功能状态评分(PS)≤2分,预期生存期N3个月。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疗效分析》篇一一、引言肝脏恶性肿瘤(Liver Malignant Neoplasm, LMN)是全球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也日渐增多。
近年来,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分析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来源本研究收集了近三年内在我院接受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2. 方法(1)治疗方法:采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及肿瘤大小、位置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疗效评价:根据患者治疗前后肿瘤大小、肝功能等指标的变化,以及生存期、生活质量等综合评价治疗效果。
三、疗效分析1. 肿瘤控制情况经过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大部分患者的肿瘤得到了有效控制。
治疗前后肿瘤大小比较,患者的肿瘤缩小率达到了XX%,其中完全缓解(CR)率为XX%,部分缓解(PR)率为XX%。
对于不可手术或术后复发的患者,125I粒子植入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缓肿瘤的进展,延长生存期。
2. 肝功能改善情况治疗前后对患者肝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有了明显的改善。
其中,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指标均有所下降,表明患者的肝功能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恢复。
3. 生存期与生活质量通过对患者的随访观察,发现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后,患者的生存期得到了明显延长。
同时,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了显著提高,疼痛程度减轻,食欲改善,活动能力增强等。
这些改善在统计学上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四、讨论1.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优势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具有以下优势:首先,该治疗方法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特点,可以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其次,根据肿瘤的大小和位置进行个性化治疗,提高了治疗的精确性和针对性;最后,通过持续的放射线照射,可以有效地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医疗医务标准化标准化护理在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恶性肿瘤中的应用效果■ 葛 影 周慧赟 谢 波(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摘 要:目的:分析对接受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应用标准化护理的效果。
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恶性肿瘤患者,均接受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随机均分为两组,参照组36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36例采取标准化护理干预,分析患者护理满意度、心理状态与生存质量等指标。
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更高,心理状态与生存质量等较优,与参照组相比,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结论:对接受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标准化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提升生存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护理效果,标准化护理,恶性肿瘤,生存质量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4.06.055Application Effect of Standardized Nursing in Iodine-125 Radioactive Particle Implant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Malignant TumorsGE Ying ZHOU Hui-yun XIE Bo(The First Affi liated Hospital of Bengbu Medical University)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standardized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tumors treated by iodine-125 radioactive particle implant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72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tumors admitted to the First Affi liated Hospital of Bengbu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January 2022 to December 2023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36 patients in the reference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and 36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standardized nursing.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psychological state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After nursing,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and quality of lif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and the results were signifi 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of the reference group (P<0.05). Conclusion: Standardized nursing for malignant tumor patients receiving iodine-125 radioactive particle implantation can reduce the psychological pressure of patient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improve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Keywords: iodine-125 radioactive particle implantation for treatment, nursing effectiveness, standardized nursing, malignant tumors, quality of life基金项目:本文受蚌埠医学院人文社科重点项目“恶性肿瘤患者碘125粒子植入治疗时负性情绪及干预研究”(项目编号:2021byzd266sk)资助。
术中植入125Ⅰ放射性粒子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杨洋;隋铁泉;张秀强;张志伟【期刊名称】《实用医学杂志》【年(卷),期】2014(000)010【摘要】放射性粒子植入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方法。
笔者自2010年5月至2012年10月对42例无法接受标准肺癌根治切除的非小细胞癌患者(non 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进行了术中直视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42例,其中鳞癌27例,腺癌15例。
男30例,女12例,年龄46~78岁,中位年龄54.7岁。
右肺上叶肺癌12例,右肺下叶肺癌8例,左肺上叶肺癌8例,左肺下叶肺癌14例。
【总页数】2页(P1679-1680)【作者】杨洋;隋铁泉;张秀强;张志伟【作者单位】300450 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胸外科;300450 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胸外科;300450 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胸外科;300450 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胸外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125I放射性粒子术中组织间植入在胸部肿瘤治疗中的可行性 [J], 何庚戌;李海英;周峰;濮仁富;刘颖;孙燕;刘俊堂;王松柏2.术中植入125Ⅰ放射性粒子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 [J], 刘胜中;曾富春;冯刚;甘崇志;丛伟3.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J], 张强;郝延璋4.TPS术中指导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中的价值 [J], 于华;柳炳吉;戴锦朝;李进英;李杰;冯梅5.^(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肺癌TPS术中优化临床应用价值 [J], 柳炳吉;孔宁宁;李进英;朱文茹;戴锦朝;于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碘125放射性粒子治疗肺癌的临床应用与体会喻永龙朱永东宁国市人民医院【摘要】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国外开展较早,近10年来国内发展迅速。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癌有较严格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主要用于中晚期肺癌,可以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
粒子植入要求有植入计划系统,尽可能使肿瘤内部剂量分布均匀,并使平均外周剂量准确足量,减少周围正常组织损伤。
粒子植入后还要进行植入质量评估,重新CT扫描,得到真正的肿瘤内剂量分布,评价疗效及发生并发症的可能。
我科始于2005年开展此项目,共治疗100多例患者,并发症少而轻,取得了较好疗效。
精确的放射治疗是中晚期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传统的外放射治疗作为恶性肿瘤治疗的有效手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但受到最高耐受剂量的限制,而且常常造成不同程度的放射损伤,在靶区剂量与正常肺组织损伤之间存在矛盾;三维适形治疗,在提高靶区剂量等方面有了很大改善,但仍存在杀灭肿瘤的最大剂量与正常组织的最高耐受剂量之间难以平衡的缺陷[1]。
放射性粒子治疗可以将放射线的剂量全部放入肿瘤组织之内,而周围的组织受到很好的保护,剂量非常低。
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癌,是指通过经皮肺穿刺方式将具有一定活度的微型密封的碘125粒子,在CT引导下,植入肺部肿瘤瘤体内,利用其低剂量率持续照射的特点杀灭肿瘤细胞,为中晚期肺癌患者提供了一种创伤小、易操作、患者耐受性好且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1.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的历史和现状1901年,Pirre Curie为Danlos特制了植入肿瘤的镭管;1917年JAMA报道纽约纪念医院Barringer用手指肛诊指引,经会阴刺入导针,行前列腺放射性核素治疗,虽疗效很好,但有晚期排尿困难。
1974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首创使用碘125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25例上皮恶性肿瘤,取得了良好的局部控制率。
2001年1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王俊杰教授在我国实施了首例前列腺癌放射性粒子植入术[2]。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疗效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已成为肝脏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
其中,125I放射性粒子因其独特的物理和生物特性,在肝脏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分析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本研究收集了近一年内接受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2.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治疗前后的影像学检查、治疗剂量及随访数据等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
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的肿瘤大小、患者生存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评估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疗效。
三、疗效分析1. 肿瘤大小变化经过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后,患者的肿瘤大小明显缩小。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肿瘤的平均直径缩小了约30%-50%,且缩小程度与治疗剂量呈正相关。
2. 生存质量改善治疗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
疼痛、食欲减退、乏力等临床症状得到缓解,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数(QOL)明显提高。
同时,患者的肝功能也得到了改善,血清转氨酶和胆红素水平下降。
3. 并发症发生率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并发症主要包括放射性粒子的移位、局部感染等。
本研究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仅为5%左右。
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患者的并发症得到了有效控制,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
四、讨论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缩小肿瘤、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其优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精确性高:125I放射性粒子具有较小的半衰期和较低的能量,能够精确地照射肿瘤组织,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2. 局部控制效果好:通过将放射性粒子直接植入肿瘤组织内,实现对肿瘤的局部高剂量照射,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3. 副作用小:与传统的放疗和化疗相比,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副作用较小,患者的耐受性较好。
2021年1月第11卷第2期·综 述·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张 强 郝延璋▲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山东滨州 256600[摘要]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是肿瘤内放疗的一种,自21世纪初引入中国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3D打印模板引导植入的出现,使得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因其具有较为广泛的适应证在肿瘤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其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现状报道较少。
本文分别就放射性粒子植入技术的适应证及其在各类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现状进行总结和分析。
[关键词]125I放射性粒子;恶性肿瘤;肿瘤综合治疗;近距离放疗[中图分类号] R730.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21)02-0062-04癌症是世界范围内死亡的主要死亡原因[1]。
而放疗是目前效率比率最高的癌症治疗手段,而且放射治疗的花费在所有肿瘤治疗花费中占比小于5%。
另外,对于失去手术机会的肿瘤患者,放疗可以减轻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2]。
而放射性粒子植入作为一种新兴的一种近距离放疗手段因其广泛的适应证、操作简单方便、创伤小等优点在众多癌种的治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治疗往往并非依靠单一的抗肿瘤治疗手段,肿瘤的综合治疗仍是目前的主流。
放疗作为目前主流治疗手段之一,常与其他抗肿瘤治疗联合。
虽然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已广泛应用,并且在提高肿瘤治疗的效果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前景,但是关于应用现状的报道较少。
现本文就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1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的临床适应证及禁忌证放射性粒子植入指征:①手术和外照射治疗后复发,拒绝手术和外照射,肿瘤大小≤7 cm;②病理诊断;③适用的穿刺路径;④无出血倾向或高凝血倾向;⑤身体状况总体良好(KPS>70分);⑥放射性粒子植入耐受性;⑦预期寿命≥3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