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植物观察与识别教材
- 格式:doc
- 大小:147.50 KB
- 文档页数:10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1.6《校园里的植物》教案一. 教材分析《校园里的植物》这一课时,是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第六课时。
在这一课时中,学生将通过观察和探究校园里的植物,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如根、茎、叶、花、果实等,以及植物的生长环境。
同时,学生还将学习如何对植物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分类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好奇心,他们对身边的植物并不陌生。
但是,对于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环境,以及如何对植物进行分类,可能还存在一定的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分类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校园里常见植物的名称,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如根、茎、叶、花、果实等,以及植物的生长环境。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探究,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环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分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热爱大自然,保护校园里的植物。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够说出校园里常见植物的名称,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如根、茎、叶、花、果实等,以及植物的生长环境。
难点:学生能够对植物进行分类,并了解分类的依据。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探究法、分类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分类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校园里的植物图片或实物,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
2.教师准备植物分类的资料,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学习。
3.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观察和分类的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校园里的植物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植物的名称,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基本特征,如根、茎、叶、花、果实等,并解释植物的生长环境。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环境。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植物进行分类,学生通过观察植物的特征,将其归类到相应的类别中。
第二节校园植物调查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了解校园植物,尝试对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2、知道这些植物在美化、绿化、净化校园环境中的作用和意义。
3、尝试校园绿化设计,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交流与合作能、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这次调查和设计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初步学会调查的方法,了解校园常见植物。
2、设计能力的尝试与培养。
教学难点:调查活动的组织,使活动能有目的的进行。
学生独立实践能力的培养。
课时1课时组织教学:我们的校园里,生长着许多种花草树木,同学们漫步于美丽的校园中看到花坛里盛开着各种鲜花,甬道两旁修剪整齐的绿篱和各种树木,倍感心旷神怡。
在这美丽的校园中,到底生长着多少种植物呢?什么样的植物可以称之为校园植物呢?校园植物的定义:用于美化、绿化和净化校园环境的植物。
我们校园里有多少种植物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调查。
调查注意事项:①不要乱采乱摘植物的枝、叶、花和果实②每发现一种植物,先编号,再仔细观察之物的茎叶花和果实等的主要特征,再记录③不仅观察它们的形态特点,还要注意这些植物的生活环境经过我的调查,校园里有迎春、柳树、紫荆、柏树、狗尾草、槐树、悬铃木、丁香、菊花、月季、玫瑰、龙爪槐、茉莉、爬山虎、合欢等。
我们把这些调查到的植物进行统计整理。
我们先来看看植物的分类——小词典练习:将这些植物分类。
不同植物的生活环境不同。
校园植物的作用:①产生氧气,吸收二氧化碳②遮阴,降低局部温度,增加温度湿度,阻滞尘埃,消除噪音、驱散污染等③观赏④杀菌——为了大力倡导植树造林,我国将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作业:能力测评。
校园常见植物识别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校园中常见的植物种类。
2. 培养学生对植物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校园植物的分类和特征。
2. 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态习性。
3. 植物的保护和利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校园中常见植物的识别和特点。
2. 难点: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态习性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校园中的植物,了解其形态特征。
2. 讲解法:对植物的分类、生长环境和生态习性进行讲解。
3. 实践法:让学生参与植物保护的实践活动。
五、教学准备:1. 校园植物资源调查报告。
2. 植物标本或图片。
3. 植物保护宣传资料。
4. 笔记本、望远镜等观察工具。
教案内容请参考下述示例:第一章:校园植物概述1.1 校园植物的分类1.2 校园植物的特点1.3 校园植物的分布第二章:被子植物2.1 被子植物的特征2.2 常见被子植物举例2.3 被子植物的观察与描述第三章:裸子植物3.1 裸子植物的特征3.2 常见裸子植物举例3.3 裸子植物的观察与描述第四章:蕨类植物4.1 蕨类植物的特征4.2 常见蕨类植物举例4.3 蕨类植物的观察与描述第五章:苔藓植物5.1 苔藓植物的特征5.2 常见苔藓植物举例5.3 苔藓植物的观察与描述六、植物的生长环境与生态习性6.1 植物的生长环境6.2 植物的生态习性6.3 校园植物的生长环境与生态习性分析七、植物的保护与利用7.1 植物的保护意义7.2 植物的保护方法7.3 校园植物的保护与利用策略八、植物观察实践活动8.1 植物观察实践活动目的8.2 植物观察实践活动步骤8.3 植物观察实践活动中注意事项九、植物保护宣传活动9.1 植物保护宣传活动目的9.2 植物保护宣传活动步骤9.3 植物保护宣传活动注意事项10.2 学生反馈与评价10.3 教学反思与改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解析:确保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理解认识校园中常见植物的重要性,以及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目标。
《校园里的植物》教案(精选3篇)《校园里的植物》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观察植物,并能描述出它的形状与特征。
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比较,掌握对比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意识到植物之间也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准备:1、教师在校园内选择一个观察地点,供学生观察。
2、观察记录纸。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是在上节课了解了有生命物体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生命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展开研究。
本课的编排始终围绕植物的形态进行。
通过对植物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获取有关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的外部形状等方面的信息,渗透了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活动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入手,利用“说说认识的校园里的植物”的活动,让学生的思维聚焦在“植物”上,同时也为认识植物的多样性寻找一个“增长点”。
本课的主体活动是对植物进行观察。
在观察的基础上概括出植物有哪些共同特征。
教学过程:一、从整体认识植物1、了解学生事先观察到的校园植物:说说你认识的校园里的植物有哪些。
(可说名称,也可描述外形。
)师生交流。
2、指导如何观察,提出观察要求:下面我们要到校园里去观察这些植物。
出示表格,讲解要求。
我认识的校园生长环境里的植物名称……(可以写也可以画)(按由矮到高顺序排出)生长特点高矮排队3、学生实地观察,教师随时指导。
4、汇报交流。
5、小结:植物的外部形状是各种各样的。
二、从局部认识植物1、提出观察任务:我们要去观察不同植物的相同部位,有树皮、树叶和花。
2、讲解如何观察树皮:先摸,有什么感觉?再拓树皮,看拓下来的图案有什么不同?3、讲解如何观察树叶:在树枝的一个节上看叶子是怎样长的?把它画下来。
4、讲解如何观察花:比较两种花形状的不同,也把它画下来。
5、师生观察后交流。
6、提出问题,进行思考:我们观察到的植物有哪些相同点?(集中在都有根、茎、叶、花、种子等结构特点上,都需要水分、空气、阳光等生命需求上,都能长大,都要呼吸……)三、认识植物多样性,给植物分类1、看教科书第17页,提问:你认识这些植物吗?还认识哪些植物?2、谈话:我们来给它们分类,说说你想怎样分类。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1.6《校园里的植物》教案一. 教材分析《校园里的植物》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校园中常见的植物,通过观察和描述,让学生对植物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和生长特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以生动有趣的图片和浅显易懂的文字,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身边的植物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的认识。
他们好奇心强,喜欢观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植物,培养他们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校园中常见的植物,知道它们的名称、形态特征和生长环境。
2.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植物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校园中常见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和生长特点。
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植物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校园中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和生长特点。
2.描述法:让学生用语言描述他们观察到的植物。
3.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植物的生长环境与形态特征之间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了解校园中的植物,收集相关图片和资料。
2.学生准备:观察校园中的植物,记录下自己喜欢的植物。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忆校园中他们所熟悉的植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校园中的各种植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植物的名称。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每种植物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和生长特点。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植物,让学生上台展示并描述它们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和生长特点。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校园中的植物?学生自由发言,提出建议。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重要性。
第二节校园植物调查教学设计(一)一、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是一节以调查活动为主的活动课。
课前教师应对要进行调查的区域内的植物进行周密的考察,对调查区域内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生活环境和用途等有清楚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教学时,可以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完成实地调查活动;第二课时完成资料的分析和整理。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调查植物的一般方法,学会做调查记录。
2.描述身边常见植物的外部形态结构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
能力目标尝试植物调查的一般方法。
情感目标关注身边的植物,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好习惯。
三、重点难点重点:植物调查的一般方法。
难点:植物的调查方法、记录方法和资料整理方法。
四、教学媒体植物调查所需的工具(放大镜、照相机、记录表等)五、课时建议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准备:教师课前对要调查的区域进行周密的调查,对所要调查的区域中的植物做到心中有数。
另外,要充分做好组织纪律、交通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并对所带物品(包括笔、调查记录表、放大镜等),对所穿的衣物提出要求。
有条件的学校最好准备几架照相机,以便真实地记录第一手资料。
课前注意教育学生爱护校园里或调查区域中的植物,不乱采乱摘,更不要乱吃野果等。
教学过程:教师可将学生分组对学校或附近的预定调查地点进行调查,可以安排每个小组负责一片区域的调查。
小组长要充分赴起责任,对整个小组的成员的行动做到管理,并组织小组中的成员对校园植物进行调查,填写调查记录表。
小组长还要负责组织学生在调查完成之后将学生领到预定地点集合。
小组在调查过程中遇到的植物如果不认识,可以用相机拍下,或取适当的标本,但不可乱采。
学生集合之后,教师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调查所得的资料汇总在一起并妥善保管,以备下一节课应用。
第二课时这节课主要对第一课时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完成对课本后半部分的教学。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调查记录表”的记录进行统计整理,对校园植物进行分类。
分类完成后,可以将学生获得的照片贴在对应植物旁边,做成图文并茂的统计表。
冀少儿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校园植物观察》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校园植物观察》是冀少儿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的一篇教材内容,主要介绍了如何在校园中进行植物观察的方法和步骤,以及观察植物的重要性和好处。
通过这篇教材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对植物的兴趣,并了解植物的特点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过程,掌握进行植物观察的方法和步骤。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整理植物观察结果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植物的爱护意识,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敏感性。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熟练掌握进行植物观察的方法和步骤。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植物观察结果进行记录和整理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问答的方式,回顾学生对植物的基本认识,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特点和重要性。
•引导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植物吗?–植物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你们平时有没有观察过校园中的植物?2. 新课讲解(10分钟)通过课件和板书的形式,向学生介绍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过程,以及进行植物观察的方法和步骤。
•植物的基本特征包括:有机体为绿色,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具有细胞壁等。
•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植株成熟等。
•进行植物观察的方法和步骤:1.选择观察对象。
2.观察植物的外部特征。
3.观察植物的生长环境。
4.记录观察结果。
3. 学生实践操作(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植物进行观察,并按照讲解中的方法和步骤进行实践操作。
老师可以亲自指导部分小组进行操作,并及时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4.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15分钟)让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向全班分享他们观察的植物和记录的结果。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补充观察结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5. 植物观察报告撰写(15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结果撰写一份植物观察报告。
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观察日期和地点•观察对象的名称和特征描述•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相关观察结果•学生对这次植物观察的感受和体会6. 总结和反思(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你对这次植物观察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植物观察有哪些重要的意义?五、课堂延伸1. 植物观察展示活动可以在学校内举办植物观察展示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植物观察结果和报告展示出来,加深同学们对植物观察的理解和兴趣。
校园里的植物教案校园里的植物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校园里的植物作为教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植物的认识,并培养学生对植物的保护意识。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校园里的常见植物的名称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植物的观察能力,学会观察植物的特征。
3. 提高学生对植物的保护意识,培养保护植物的责任心。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熟悉校园里常见的植物的名称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植物进行详细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校园里的常见植物名称和特点介绍。
2. 学生观察和描述植物的活动。
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1. 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
2. 通过图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校园里的常见植物,并进行名称和特点的介绍。
3. 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外观、形状、颜色等特征。
4. 提醒学生保护植物的重要性,培养对植物的保护意识。
学生活动:1. 听教师的介绍,认真观察展示的植物,并记录名称和特点。
2. 分小组进行植物观察活动,观察校园里的其他植物,并描述植物的特征和特点。
3. 将观察结果进行展示和交流。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评价学生对植物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2. 学生互相评价小组展示的结果。
六、教学延伸活动:1. 带领学生参观学校的花坛和园林,进一步了解不同种类的植物。
2. 组织学生种植小型植物,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养护和保护能力。
3. 进行植物科普知识的学习,扩大学生的植物知识面。
七、教学资料:1. 校园里常见植物的图片或实物。
2. 学生笔记本、铅笔等写作工具。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学生可以对校园里的植物进行观察和描述,提高对植物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同时,通过延伸活动,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养护和保护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实验一校园植物观察与识别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校园植物的观察、调查、研究,让学生熟悉观察、研究区域植物及其分类的方法,以便学生以后自主学习和研究。
2、让学生了解本校园内的植物类型及其科目和各种特性。
3、增长学生的见识,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加深对本专业的理解。
二、实验器材
照相机、笔记本、笔、检索表及相关工具书、采集袋
三、实验方法
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到校园一角听老师进行现场讲解,学生边听边记录下各种植物名称和特性,还要安排学生负责拍摄记录植物的形态,和采集讲解过得植物。
老师讲解完后,让学生辨认采集到的植物,加深记忆。
最后整理和对照植物照片,还可以在网上适当扩充对植物的了解。
四、实验结果
校园常见植物及其生活型一览表
四、实验心得
这次实验中,我领略到了植物世界的丰富多彩,不禁为植物学的广博深深倾倒。
在陈蔚辉主任的带领下,我们在校园的一角认识了一百来种植物。
再加上课后在网上的学习,我大概知道了每种植物的科目和属,以及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用途等等。
我想不到就这么一个小角落竟然隐藏了如此种类繁多的植物;我更想不多的是,这些平时经常见到的植物很多竟然都可以入药。
例如,烦人的鬼针草竟然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消肿的功效;平凡无奇的水蜈蚣竟然可以疏风解表、清热利湿、止咳化痰、祛瘀消肿。
想不到一些平时见惯不怪的植物竟然有毒,例如花叶万年青。
想不到本身有毒的植物居然还可以解毒,例如犁头尖。
我不禁感叹大自然实在是太神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