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水文地质测绘
- 格式:ppt
- 大小:12.32 MB
- 文档页数:36
供水水文地质规范篇一: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来源:发布时间: 2004-5-23 16:53:17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J27—88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施行日期:1988年10月1日关于发布《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的通知计标[1988]43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通知,由冶金工业部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TJ27—78,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修订后的《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GBJ27—88为国家标准,自1988年10月1日起施行。
原《供水文地质勘察规范》TJ27—78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冶金工业部管理。
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冶金工部武汉勘察研究院负责。
出版发行由中国计划出版社负责。
国家计划委员会1988年1月9日修订说明本规范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冶金工业部负责主编,具体由冶金工业部武汉勘察研究院会同有关勘察、科研和高等院校等10个单位组成修订组,对原《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TJ27—78进行修订而成的。
在修订过程中,修订组针对原规范在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及生产中提出的新的要求,结合近年来有关科研所取得的新成果,列专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召开了3次全国性技术会议和多次书面征求意见。
最后,由冶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9卓和5个附录。
修订的主要内容有:关于勘察阶段的划分和要求;有关影像判释与填图的要求;有关填粒过滤器填粒规格的要求;关于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精度要求。
并增补了报告书编写提纲,地层符号和图例符号3个附录的规定等。
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希望各单位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
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冶金工业部武汉勘察研究院《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国家标准管理组(武汉市青山区),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冶金工业部1988年1月主要符号B——计算断面的宽度(m)、越流系数;E——地下水的蒸发量F——含水层的面积、降水入渗面积(㎡);H——自然情况下潜水含水层的厚度(m);h——承压水含水层自顶板算起的压力水头高度,潜水含水层在抽水试验时的厚度、潜水含水层在降水前观测孔中的水位高度、水位恢复时的潜水含水层的厚度(m);h——潜水含水层在自然情况下和抽水试验时的厚度平均值(m);——潜水含水层在自然情况下的厚度H和抽水试验时的厚度h 的平方差(㎡);I——地下水的水力坡度;K——渗透系数(m/d);1——过滤器的长度(m);M——承压水含水层的厚度(m);mi——曲线拐点处的斜率;Q——出水量、地下水径流量、降水入渗补给量R——影响半径(m);r——抽水井过滤器的半径、观测孔至抽水井的距离(m);S——承压水含水层的释水系数;s——水位下降值、水位恢复时的剩余下降值(m);t——时间;V——潜水含水层的体积W(u)——井函数;W——地下水的储存量、弹性储存量△W——连续两年内相同一天的地下水储存量之差X——降水量(m);α——降水入渗系数;μ——潜水含水层的给水度。
精心整理水文地质勘察第一章:1.水文地质调查所采用的技术有五种: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勘探,水文地质实验,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室内试验分析。
2.中国的水文地质勘察分为:普查,详查和开采三个阶段。
3.设计书的编制应遵循接受任务,收集有关资料,现场踏勘和组织编写的程序进行4.设计书附图与附件的内容:(1):地质,水文地质研究程度图(2)(3)(4)(55.1.2.3.(2):4.56.7.8.9(1):(2)(3)(4)(5)(6)10.河水与地下水之间存在可渗透的介质时,当河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河水就补给地下水;相反,如果地下水位高于河水位,地下水补给河水第三章1物探方法:一般用来揭示地下含水层的岩性,厚度及其分布,了解基岩的里藏深度和岩性,确定影伏构造的位置,岩溶发育地段,寻找地下淡水,热水,测定地下水流速,流向,分析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2.热红外影响及雷达图像在水文地质调查中有特殊的作用。
3.热红外影像用途:(1):反映因地下水露头或浅层地下水存在而导致的地物热异常。
(2):可利用热红外遥感技术有效地探测干旱地区地下水富集带的信息(3):用热红外遥感方法勘察地下热水资源的效果更佳4.电测探法:用以探测地下水的埋深或比较平缓的岩层的垂向分布电剖面法:用于探查水平方向地质情况的变化,用于寻找含水地段。
5.地面核磁共振找水技术是目前唯一可用于直接探测地下水的物探技术。
第四章1.水文地质钻孔的类型有:地质孔,水文地质孔,探采结合孔和观测孔2.水文地质钻探的特点:(1):水文地质钻孔的孔径较大(2):水文地质钻孔的结构复杂(3):水文地质钻探对所采用的冲洗液要求很严格(4):水文地质钻探的工序较复杂(5)34.(1)(2)(3)(4)(5)第五章1.(1)(2)(3)(4)(52.3.164.(1)(2)(3):下降漏斗的水文能稳定时,则稳定延续期不少于1个月(4):下降漏斗的水位不能稳定时,抽水时间延续至下一个补给期5.抽水试验所用的测水用具包括水位计,流量计,水温计6.室内资料整理包括:(1)绘制各种综合图表(2):计算水文地质参数(3):编写抽水试验报告7.压水试验成果主要用于评价岩体的渗透特性8.压水试验的试段长度一般为5m9.渗水试验最常用的方法有试坑法,单环法和双环法10.(1)试坑法优缺点:1.装置简单2.受侧向渗透的影响大,试验成果精度差(2):单环法优缺点:1装置简单2.没有考虑侧向渗透的影响大,实验成果精度稍差(3):双环法:1.装置较复杂2基本排除了侧向渗透的影响,试验成果精度较高11.连通试验用来查明岩溶地区以下方面:(1)地下水运动的方向,速度(2):地下河系的连通延展,分布情况(3):地表水和岩溶水转化关系(4):各孤立岩溶水点之间关系12.连通试验的方法可分为两类:水位传递法和指示剂法第六章1.气象,水文音速是影响潜水动态形成的主要因素2.对深层承压水来说,气象,水文因素对其动态形成的影响大为减弱,而地质因素的作用则显着增强3.4.5.在6.第七章1.2第8章12第九章1.2.3.4.(1):A(2):B级允许开采量是水源地勘探报告所要提交的允许开采量(3):C级允许开采量是水源地详查报告或区域水文地质详查报告所要提交的地下水资源量(4):D级允许开采量是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或水源地普查报告所要提交的地下水资源量(5):E级允许开采量是大面积的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估计的地下水资源量第十章1.水库渗漏:库水沿透水岩,土带向库外低地渗漏的现象。
水文水资源综合实习报告姓名:班级:水文10-01学号:人员:水文2010级实习队时间:2012.10.01目录第一部分前言第二部分第一篇地质构造填图1.1 区域地质概况1.2 地质填图说明书第二篇水文地质测绘2.1区域水文地质概况2.1.1 气象水文2.1.2 地形地貌2.1.3 社会经济2.1.4 交通位置2.1.5 区域地层与构造2.1.6 含水层与隔水层2.1.7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2.2 填土区水文地质说明书2.2.1 水文地质概况2.2.2 填图区地下水流场分析2.2.3 填图区水化特征及其分区2.2.4 填图区灾害、环境、工程地质第三部分实习总结及感想附录一宝泉水库下游河流断面记录表附录二宝泉水库下游河流断面剖面图附录三宝泉水库流量计算表附录四焦作周边地区地下水水质分析成果一览表附录五实习照片前言一、实习目的1.让学生充分了解本专业在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领域的基本情况,比较全面的了解本专业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2.巩固所学知识和基本理论,通过实践去充分检验和更进一步理解以前所学的知识,同时为更好地学习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3.通过实习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避免学生以后就业时易出现的眼高手低的现象;同时还能培养大家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二、实习性质本次实习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的综合实习,包括地质和水文地质的内容,是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实践课程。
该次实习属于生产性质的实习。
三、实习阶段第一阶段:8.20-8.22在学校期间的实习前准备工作;第二阶段:8.23-9.1在登封的构造地质实习:探勘、拉剖面、地质填图;第三阶段:9.5-9.7在辉县宝泉水库的水文地质实习;第四阶段:9.9-9.15在焦作区域内进行的水文实习;第五阶段:9.16-10.30在室内进行的资料整理、实测地层剖面、柱状图等图的绘制和实习报告的撰写工作。
四、实习内容和任务1.了解实习区域的地形、地貌,熟悉寒武系和五佛山群的各个组之间的关系,并学会描述各个组的岩性以及各个组的岩层划分等。
矿区水地质、工程地质勘查作业指导手册目录第一章矿区水文、工程地质勘查设计编制 (146)第二章区域和矿区水文地质测绘 (147)第三章矿区工程地质测绘 (149)第四章矿区环境地质调查 (150)第五章矿区水文、工程地质钻探 (152)第七章矿区坑道和竖井工程地质编录和水文地质工作 (157)第九章矿区地表水和地下水动态观测 (159)第十章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 (160)第一章矿区水文、工程地质勘查设计编制第一节要求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和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应与矿产地质勘查工作阶段相适应,分为普查、详查和勘探三个阶段。
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区,勘查阶段可简化或合并。
但提供矿山建设设计作依据的地质勘查报告均应达到勘探阶段的要求。
第二节勘探工作基本任务1.查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和矿床充水因素,预测矿坑涌水量。
对矿床水资源综合利用进行评估,提出供水水源的方向。
2.查明矿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露天采矿场岩体结构和边坡的稳定性,或井巷围岩的岩体结钩和稳固性,预测可能发生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3.评述矿区的地质环境质量,预测矿床开发可能引起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防治建议。
第三节设计前准备工作1.收集与勘探区相关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气象和遥感资料,了解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的基本情况。
2.在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初步确定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的富水空间特征,将充水矿床初步定为孔隙充水矿床、裂隙充水矿床和岩溶充水矿床等三种类型中的一类。
如果是岩溶充水矿床,又可分为以溶蚀裂隙为主,以溶洞为主和以暗河为主等三个亚类。
3.根据主要矿体与当地侵蚀基准面的关系,地下水的补给条件,地表水与主要充水含水层水力联系密切程度,主要充水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的富水性、导水性等,将各类充水矿床勘探的复杂程度初步划分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中等和复杂三型。
第四节设计内容根据矿区勘探程度及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参照GB12719—1991规范中4.2勘探程度要求、4.3勘探工程布置原则及工程量、4.4勘探技术要求等确定矿区勘探的设计内容。
《水文地质勘查》试题库绪言1.水文地质勘查?2.水文地质勘查的任务?3.水文地质勘查研究内容?4.水文地质勘查理论与技术方法在哪些方面还需加强研究?第一篇水文地质调查方法第一章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概况1.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任务?2.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按其目的、任务和调查方法的特点分为三类:、、。
3.区域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任务、比例尺?4.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任务、比例尺?5.水文地质调查工作阶段划分的必要性?6.我国不同部门对供水水文地质调查阶段的划分?7.划分水文地质调查阶段的具体要求?8.最基本的水文地质调查所使用的手段(或称工作种类)有六种:、、、、和。
9.水文地质勘探包括、和,其中最主要的是,其次是。
10.水文地质野外试验包括、、、、等。
11.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的项目一般包括、、、等。
12.区域性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质普查)使用的调查手段(工作种类):以为主,配合少量的和工作。
13.水文地质初步勘探阶段使用的调查手段(工作种类)为:、、、。
14.水文地质详细勘探阶段使用的调查手段(工作种类)以和为主,以及地下水动态观测和室内分析、实验。
15.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一般程序?16.水文地质调查设计书编写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第二章水文地质测绘1.水文地质测绘?2.水文地质测绘的目的?3.水文地质测绘是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在水文地质普查阶段,主要进行。
4.水文地质测绘通常在比例尺的地质图上填水文地质图。
若没有地质底图,则要同时进行地质图,水文地质图的填图,这时称为综合性地质—水文地质测绘,此种测绘所用的地形底图比例尺,一般要求比最终成果图的比例尺大倍。
5.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任务和调查内容?6.水文地质测绘的成果主要有、水文地质剖面图、各种地下水点和地表水体的调查资料,以及水文地质测绘报告。
7.水文地质图的主要内容?8.水文地质测绘中对岩性观察研究的主要内容?9.水文地质测绘中调查研究地质构造的目的?10.地貌调查在水文地质测绘中的意义?11.调查是水文地质测绘工作的核心工作。
一、水文地质学:研究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物理及化学性质、运动规律、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科学。
其学科包括:普通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专门水文地质学;水文地球化学。
二、水文地质勘察概念:通过各种现代手段、方法,查明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地下水水量、水质水量、水质的评价,并结合社会经济环境需求对发展趋势作出预报的工作过程。
三、水文地质勘察基本任务:(1)查明勘察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地下水管理与保护状况,包括地下水污染情况;(2)对地下水储藏量(包括可供开采量)、水质状况进行评价与风险预测;(3)对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安全利用和安全管理与保护提出具体建议。
以上工作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否则就不可能说是全部完成任务。
四、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内容:根据地下水动态特征发生的变化,可将勘察区分为一般地区与开采地区。
(1)一般地区:指地下水动态基本受自然因素控制,包括未开采区和少量开采区,其工作内容包括: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物探,水文地质钻探,水文地质试验,地下水动态监测等有步骤分阶段的内容。
(2)开采地区:指地下水动态主要受人为因素(开采)控制,并出现了与地下水开采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的地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工作内容,一般包括:开采状态调查、补给条件调查、地下水污染调查,环境地质调查,勘探与试验,地下水动态与均衡观测。
(3)在对一般地区和开采地区进行针对性的上述工作后,还应该进一步进行参数计算、水量、水质等评价、预测工作,最后编写勘察报告,提出合理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保护的建议。
五、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程序:是指从接受任务、确定工作方案、编制勘察纲要、野外作业、资料整理、提出报告到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等各个阶段及其先后次序。
勘察工作程序可分四个步骤:(1)勘察前组织工作:接受任务-指令性任务、用户委托任务-明确任务要求;划分阶段-普查阶段、初勘阶段、详勘阶段、开采阶段-确定工作量;明确管理范围-院管、队管-全面质量管理;确定负责人-行政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现场指挥(2)编写勘察纲要:准备工作-研究任务委托书、熟悉工程有关资料、搜集资料、现场踏勘;编写勘察纲要-文字说明、勘察工作布置图、经费预算;签订勘察合同(3)外业作业(4)内业作业六、在下述情况下勘察阶段可简化或合并:1)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工作量不大,或条件较复杂,但仅有一个水源地可选;2)需水量不大;3)根据已有资料,就可以作出水文地质结论和确定水源方案的地区;4)当拟建水源与已建水源有类似的水文地质条件,可据此确定水源方案的地区。
第二章地下水资源调查第一节地下水资源调查的目的、任务及工作步骤一、地下水资源调查的目的与任务地下水资源调查又称水文地质调查,其目的是查明天然及人为条件下地下水的形成、赋存和运移特征,地下水水量、水质的变化规律,为地下水资源评价、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以及环境问题防治提供所需的资料。
虽然地下水资源调查的任务,视不同的用途和不同的精度要求而定,但都应查明地下水系统的结构、边界、水动力系统及水化学系统的特征,具体需查明下面3个基本问题:1)地下水的赋存条件。
查明含水介质的特征及埋藏分布情况。
2)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查明地下水的运动特征及水质、水量变化规律。
3)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不仅要查明地下水的化学成分,还要查明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条件。
地下水资源调查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其复杂性是由地下水自身特征所确定的。
地下水赋存、运动在地下岩石的空隙中,既受地质环境制约又受水循环系统控制,影响因素复杂多变,因此地下水资源调查需要采用种类繁多的调查方法,除采用地质调查方法之外,还要应用各种调查水资源的方法,调查工作十分复杂。
地下水资源调查又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其成果为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及工程项目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生态和环境保护服务,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这就要求地下水资源调查人员既要掌握地下水的基本理论并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又要熟练掌握地下水资源调查的基本方法,还要熟悉一些非专业的技术在地下水资源调查中的应用方法。
二、地下水资源调查工作的步骤地下水资源调查工作一般分三步进行,即准备工作、野外工作和室内资料整理工作。
(一)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包括组织准备、技术准备及物资后勤管理工作准备,而其核心是技术准备工作中调查设计书的编写。
1.地下水资源调查设计书的定义设计书是调查工作的依据和总体调度方案,是完成地下水资源调查工作的关键环节,在编写设计书之前应充分收集、整理、研究前人资料,如水文、气象、地理、地貌、地质及水文地质等资料,根据现有资料,确定调查区的研究程度,对调查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存在问题有初步认识。
水文地质测绘工作方法
水文地质测绘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对于水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灾害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进行水文地质测绘工作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和步骤,以确保测绘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进行水文地质测绘工作需要充分了解测绘区域的地质和水文特征。
这包括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下水位、地下水流动状况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对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特征的分析,可以为后续的测绘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
其次,选择合适的测绘方法和技术。
水文地质测绘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包括地质钻探、地球物理勘探、水文地质剖面测绘等。
根据测绘的具体目的和测绘区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测绘方法和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在进行测绘工作时,需要严格遵循测绘规范和标准。
这包括测绘设备的校准、测量数据的准确记录、测绘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等方面。
只有确保测绘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才能为后续的工程设计和水资源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最后,对测绘结果进行分析和综合。
通过对测绘结果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测绘区域的地质和水文特征,为水资源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水文地质测绘工作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它需要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态度。
只有通过科学的测绘方法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才能获得准确可靠的测绘结果,为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撑。
水文地质测绘技术的应用方法与操作流程概述:水文地质测绘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地质勘察方法,可以在工程建设、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预防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水文地质测绘技术的应用方法和操作流程。
一、水文地质测绘技术的应用方法水文地质测绘技术主要包括地面测量、水文测量和地下测量三个方面的内容。
1. 地面测量是水文地质测绘技术的基础,主要通过地面勘测仪器和测量方法获取地质地形数据。
2. 水文测量是指对地下水位、水体流动速度、水量等参数进行测量的一种方法,可以通过水井、水位计、水流量计等仪器设备进行。
3. 地下测量是通过地下勘测仪器和测量方法获取地下地质信息的一种方法,可以通过探地雷达、重力仪器、电磁法等手段进行。
二、水文地质测绘技术的操作流程水文地质测绘技术的具体操作流程包括勘测准备、测量操作、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四个步骤。
1. 勘测准备:在进行水文地质测绘之前,需要进行细致的勘测准备工作。
包括确定测绘区域范围、分析地质地貌特征、评估测量风险等。
2. 测量操作:根据勘测准备的结果,选择合适的仪器和测量方法进行水文地质测绘。
地面测量可以使用全站仪、GPS等设备,水文测量可以使用水位计、流量计等设备,地下测量可以使用探地雷达、电磁法等设备。
3. 数据处理:收集到的测量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整理。
包括数据的清洗、校正、配准等工作。
可以使用GIS软件、地质软件等工具进行数据处理。
4. 结果分析: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水文地质的相关参数和结论。
通过比较不同时间段、不同区域的数据,可以得出地下水位变化、水体流动趋势等结果。
三、水文地质测绘技术的应用案例水文地质测绘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下面以一些具体的案例来说明。
1. 水资源调查:通过水文地质测绘技术可以对水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估,为水资源管理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2. 地下水勘察:通过水文地质测绘技术可以获取地下水位、水质和水层分布等信息,为地下水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测绘是水文地质勘察的基本工作方法之一,是其他工作的基础。
水文地质测绘具有综合性质,与地质测绘同时进行,又称综合性地质、水文地质测绘。
在有较大或相同比例尺的地质图、地貌图时,可只进行水文地质测绘。
(一)、测绘比例尺及工作量测绘比例尺,一般在规划阶段为1:5万~1:10万;初勘阶段为1:2.5万~1:5万;详勘阶段为1:5000~l:2.5万。
测绘观测路线,宜垂直岩层(岩体),构造线走向和沿地貌变化显著的方向布置。
水文地质观测点宜布置在具有控制性的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点、地下水人工补给点和污染点、自然地质现象发育处。
水文地质观测点和路线长度按表12-7布置。
表1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点数和路线长度测绘比例尺测绘中利用同位素方法可查明地下水起源、形成、补给、水位、流向、流速、污染范围和途径。
(二)、测绘工作的内容水文地质测绘需研究区域地质构造、岩性、地貌、第四纪地质、自然地质现象、气象、水文、植被、人类活动、地下水天然露头和人工露头。
1. 地貌、地层、地质构造(1) 地貌地貌是一个地区内外力综合作用的历史产物,对地下水的补给。
径流、排泄、水质水量变化有相当大的控制作用。
不同地貌单元地下水富集情况不同,研究河流阶地、古河床、古冲沟、古风化壳,古岩溶等区地下水富集情况,对找寻地下水有实际意义。
因此应查明地貌的形态、成固类型及各种地貌单元的界线和相互关系,判明含水层分布和地下水富集与地貌形态的关系。
(2)地层岩性对于沉积岩地区,分析受地壳运动、海陆变化控制的沉积旋回特征与沉积环境,才能了解沉积岩性的垂直与水平方向的变化,才能了解含水层的分布情况. 对于第四纪地质的研究,在平原区、山前区研究第四纪沉积物的年代及成因类型、接触关系,对地下水补给、径流、含水层富水性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应查明地层岩性、成因类型、时代、层序及接触关系,从而判明各个不同时期岩层的富水性、含水层厚度和稳定程度。
水文地质测绘简述摘要:水文地质测绘是整个水文地质调査工作的开始。
其成果质量是布置各种水文地质勘探、试验、动态观测等工作是否合理、正确的关键。
本文简述了水文地质测绘的目的与任务、测绘方法、测绘内容。
关键词: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测绘是整个水文地质调査工作的开始。
其成果质量是布置各种水文地质勘探、试验、动态观测等工作是否合理、正确的关键。
一、水文地质测绘的目的与任务水文地质测绘的目的是:通过对调査区内地质、地貌、第四纪地质、地质构造、地下水露头和地表水状况的观察分析,了解岩性、构造、地貌以及水文、气象与地下水的关系,通过综合分析研究,初步确定主要含水层的位置和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及排泄的关系。
水文地质测绘的任务是:(1)查明勘探区地质、地貌、水文、气象等基本资料。
(2)确定各时代地层岩石的含水性质,地下水的基本类型。
(3)查明工作区内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的地质、地貌条件以及地下水动态的一般特征。
(4)根据含水层的分布状况,初步判明含水层的富水性和地下水资源概况。
(5)从含水层岩性、地下水径流条件、含水层之间初步阐明地下水的化学特征及形成条件。
二、水文地质测绘的方法水文地质测绘方法就是水文地质填图,分为几个步骤:确定控制性剖面、路线测绘及水文地质编图。
进入工作区开始填图之前,应从工作区有代表性和控制性的典型剖面開始工作,这样就可以在填图之前,就某些基本问题统一认识和工作方法,确定重点调查的目标。
控制性剖面的研究方法,在基岩裸露的山区,可以通过实测露头来完成。
在第四纪冲积物发育地区,根据已有钻孔、水井及物探资料来解决。
路线测绘是水文地质测绘成图的重要阶段,路线测绘方法的实质就是在工作区范围内布置一定数量的观测线,由这些观测线控制测绘范围,并填绘此范围内的水文地质平面图。
编图是水文地质测绘的最后一道工序,也叫地质测绘的内业整理,是体现测绘成果的重要阶段,因而非常重要,一般都在现场进行,以便在需要补充或修正时进行实地调査,本阶段应编绘的主要图件有:(1)地质图。
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工作方法
水文地质测绘是一种通过实地考察、测量和记录地表及地下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地下水露头、泉点分布、土壤性质等地质水文现象,来研究地下水形成、分布、补给、排泄条件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的基础工作。
基本工作方法包括:①地形地貌测绘,描绘河流、沟谷、坡度等;②地质点测绘,记录岩石类型、地质构造信息;③地下水出露点调查,测量泉水流量、水质,确定潜水位;④利用地球物理勘探、钻探资料补充测绘;⑤综合分析,制作水文地质图件,揭示含水层结构及地下水系统特征。
任务一水文地质测绘四、水文地质测绘观测路线观测点布置一、观测路线、观测点观测路线:野外调查组拟(或实际)行走的路线观测点:野外调查组行走过程中拟(或实际)驻足仔细观测、描述、记录,并按规定的颜色、符号标注到底图上的点。
(二)布置野外观测路线、观测点1、观测路线的布置原则:(野外调查路线)以最少的工作量揭露最多的内容。
沿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变化最大的方向布置观测路线,并尽可能地穿越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泉、暗河出口等)和人工露头(井、孔等)以及关键性的水文地质段。
观测路线的布置方法有三种:穿越法:垂直或大致垂直于地质界线、地质构造线、地貌单元、含水层走向的方向布置观测路线。
该方法在小比例尺测绘时多用。
追索法:沿着地质界线、地质构造线、地貌单元界线、不良地质周界等进行追索。
该方法能详细地查明地质界线和地质现象的分布但工作量较大,主要用大比例尺水文地质测绘。
综合法(又称均匀布点法、全面勘查法):1)采用穿越法和追索法相结合的方法布置观测线。
在地质构造简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地段采用穿越法,对重要地质构造、含水带、不良地质现象采用追索法,详细查明其分布特征。
(2)等间距均匀布点形成测绘网,在第四纪地层广泛分布的平原地区,基岩露头少,进行面状控制。
2、观测点的布置原则:观测路线上的观测记录、上图的点(地质体和水文地质体、环境地质现象等)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点有:地质点、地貌点、水文地质点地质点:应布置在地层界线、断裂带、褶皱变化剧烈部位、裂隙岩溶发育部位和各种接触带。
(又分为岩性点、构造点)地貌点:应布置在地形控制点、地貌成因类型控制点、地貌分界线点以及物理地质现象发育点。
水文地质点:应布置在泉、井、钻孔和地表水体;主要含水层和含水断裂带的露头处;地表水渗漏地段;水文地质界线上;反映地下水存在与活动的各种自然地理和物理地质现象等标志处;已有取水、排水工程。
观测路线和观测点的工作量根据工作精度(比例尺),必须满足相应的规范。
专门水文地质学复习知识重点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专门水文地质学复习知识点一、地下水资源的特点:系统性、流动性、可恢复性、可调节性二、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1.查明地下水的形成、赋存和运移特征;2.查明地下水水量、水质的变化规律;3.为地下水资源评价、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以及环境问题防治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三、水文地质调查的任务:1查明地下水的赋存条件;2查明地下水的运动特征;3查明地下水的动态特征;4查明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四、水文地质调查的方法常用的方法:1.水文地质测绘(地下水资源地面调查);2.水文地质钻探;3.水文地质物探;4.水文地质(现场)试验;5.地下水动态观测;6.室内分析、鉴定、模拟试验和实验。
新技术与新方法(1)遥感技术(2)同位素技术(3)GIS技术(4)核磁共振技术五、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类型:区域水文地质调查、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六、区域水文地质调查(1)目的:掌握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与地下水基本特征,为区域水资源规划、综合利用、水环境保护等奠定基础,为国民经济远景规划或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提供具体的水文地质背景资料。
(2)任务:查明区域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各类地下水埋藏分布条件,地下水的水量与水质形成条件,地下水资源的概括数量,地下水与区域地表水的关系,以及与区域环境条件的关系。
(3)调查方法的特点:小比例尺(一般小于l:10万),注重以地下水资源与流域及行政区域单元结合划界,应用区域地质、水文、气象、遥感、GIS等技术和资料,采用均衡法进行地下水量概算。
七、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1)目的:为某项具体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提供所需要的水文地质资料,同时也可以为地下水某方面研究提供依据。
(2)任务:详查水文地质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某个专门项目或具体亟待解决问题的调查,提供工程项目设计所要求的水文地质资料。
(3)调查方法的特点:比例尺根据工作任务而定,一般要求大于1: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