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过洞庭》鉴赏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29.90 KB
- 文档页数:3
念奴娇过洞庭阅读赏析原文: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念奴娇·过洞庭字词解释:⑴洞庭:湖名,在湖南岳阳西南。
⑵风色:风势。
⑶琼:美玉。
⑷着:附着。
⑸扁舟:小船。
⑹素月:洁白的月亮。
⑺明河:天河。
明河一作“银河”。
⑻表里:里里外外。
此处指天上月亮和银河的光辉映入湖中,上下一片澄明。
⑼岭表:岭外,即五岭以南的两广地区,作者此前为官广西。
岭表一作“岭海”。
经年,经过一年。
⑽孤光:指月光。
⑾肝胆:一作“肝肺”。
冰雪:比喻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
⑿萧骚:稀疏。
萧骚一作“萧疏”。
襟袖冷:形容衣衫单薄。
⒀泛沧:青苍色的水。
⒁挹(yì):舀。
挹一作“吸”。
⒂西江:长江连通洞庭湖,中上游在洞庭以西,故称西江。
⒃北斗:星座名。
由七颗星排成像舀酒的斗的形状。
⒄万象:万物。
⒅扣:敲击。
扣一作“叩”。
啸:撮口作声。
啸一作“笑”。
⒆不知句,赞叹夜色美好,使人沉醉,竟忘掉一切(包括时间)。
念奴娇·过洞庭翻译: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浩瀚无垠,在这个中秋将至的时候,没有一丝风过的痕迹。
是玉的世界,还是琼的原野?三万顷明镜般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
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
体会着万物的空明,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
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胸襟仍像冰雪一样透明。
而此刻的我,正披着萧瑟幽冷的须发和衣袂,平静的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
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的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的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念奴娇·过洞庭阅读答案:试题:(1)“妙处难与君说”中“妙处”有怎样的内涵?联系上阕,简要分析。
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小题。
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洞庭青草”点出地点,照应题目;“无一点风色”营造了清幽、静谧的环境氛围。
B.“素月分辉,明河共影”,暗点月华星辉,明写波光水色,表现了上下通明的境地。
C.“肝胆皆冰雪”与上阕的“表里俱澄澈”互为呼应,象征词人胸襟坦白与人格高洁。
D.这首词在情与景的交融上有独到之处,物境与心境;昨日与今夕,和谐融会在一起。
16.全词蕴含了作者哪些丰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中,看似叙写作者练书法、品茗茶的悠闲,实际上却暗藏诗人无限感慨和牢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公孙丑上》中“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说明人才的重要性。
刘克庄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反问的手法也表达了这一观点。
(3)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上阕写出了元夕夜晚人们满城狂欢的景象,“_____”一句从听觉角度写出了乐器声四处回荡的热闹,“____________”一句则从视觉角度写出了人们彻夜狂欢的景象。
15.B16.(1)写洞庭湖的平静优美,表达对洞庭湖景色的喜爱之情;(2)写洞庭湖的浩淼和开阔,流露出作者以世间万物主人公自居的豪迈之情;(3)“无人可说”,表明作者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4)写月夜之景,流露出作者的悠然自得和坦荡旷达之情;(5)以孤月为伴,引清光自照,表现了不为人所了解也无须别人了解的孤高之情;(6)为人高洁而遭贬,流露出不改初衷的超然物外的自信与旷达之情。
念奴娇·过洞庭①宋张孝祥洞庭青草②,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疏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
尽吸西江③,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①这首词作于孝宗乾道二年。
当时,词人因谗言而被贬职,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
②青草:指与洞庭湖相连的青草湖。
③西江:长江连通洞庭湖,中上游在洞庭以西,故称西江。
19. 词的上片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来营造月下洞庭湖广阔清净、上下澄明的美好意境。
20. 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赏析。
【答案】19. (1). 比喻 (2). 夸张20. ①“孤光自照”,写出了词人不被人理解的孤独。
②“肝胆皆冰雪”,用比喻的手法表明自身的清白,表达了自己对高洁品质的坚守。
③“短发萧疏襟袖冷”,抒发了词人年华逝去的感叹和仕途失意的落寞、苍凉。
④词的后五句,运用想象,通过动作和心理描写抒发了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豁达和豪迈。
【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
常见的修辞包括比喻、反复、排比、反问、拟人、比拟、拟物、夸张等。
鉴赏时首先要准确指出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的具体运用,并指出其作用。
上片“玉鉴琼田三万顷”一句中,“玉鉴”就是玉镜;琼是美玉,“琼田”就是玉田。
把湖水比作“玉鉴琼田”,运用比喻的手法,形容湖水的平静、明净、光洁。
“三万顷”,运用夸张的手法,形容湖面广阔。
因此,作者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营造了月下洞庭湖广阔清净、上下澄明的美好意境。
【20题详解】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赏析诗词情感类的题目,首先要通读诗词,在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可以通过题目、作者、注释、意象特点、抒情的词句、抒情手法等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念奴娇·过洞庭赏析及习题【人教部编版必修下册】内容:【原文】【注释】【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精品习题及答案】【原词】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映,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注释】洞庭:湖名,在湖南岳阳西南。
风色:风势。
琼:美玉。
着:附着。
扁舟:小船。
素月:洁白的月亮。
明河:天河。
明河一作'银河'。
表里:里里外外。
此处指天上月亮和银河的光辉映入湖中,上下一片澄明。
岭表:岭外,即五岭以南的两广地区,作者此前为官广西。
岭表一作'岭海'。
经年,经过一年。
孤光:指月光。
肝胆:一作'肝肺'。
冰雪:比喻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
萧骚:稀疏。
萧骚一作'萧疏'。
襟袖冷:形容衣衫单薄。
泛沧:青苍色的水。
挹:舀。
挹一作'吸'。
西江:长江连通洞庭湖,中上游在洞庭以西,故称西江。
北斗:星座名。
由七颗星排成像舀酒的斗的形状。
万象:万物。
扣:敲击。
扣一作'叩'。
啸:撮口作声。
啸一作'笑'。
不知句,赞叹夜色美好,使人沉醉,竟忘掉一切(包括时间)。
【译文】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浩瀚无垠,在这个中秋将至的时候,没有一丝风过的痕迹。
是玉的世界,还是琼的原野?三万顷明镜般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
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
体会着万物的空明,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
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胸襟仍像冰雪一样透明。
而此刻的我,正披着萧瑟幽冷的须发和衣袂,平静的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
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的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的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作者】张孝祥(1132-1169),今安徽和县人,字安国,号于湖居士,绍兴年间进士,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
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诗歌鉴赏题《念奴娇·过洞庭》这首词真是让人一看就心潮澎湃。
想象一下,洞庭湖那样的美景,湖水一波接一波,像是跟人打招呼,波光粼粼,简直像撒了无数的银币。
这种画面让人忍不住想要跳进去,嘿,那可真是个“水乡明珠”啊。
张孝祥在这首词里,细腻地描绘了湖光山色,真是让人一看就想立马去游玩。
你看,词里提到的“孤舟蓑笠翁”,这画面太美了,简直像是电影里的场景。
一个老翁坐在小舟上,蓑衣一披,悠然自得,真是“随风而行”的大自在。
而且啊,张孝祥用“潇洒”这个词形容老翁,简直太贴切了。
你想想,生活中谁不想过得潇洒点呢?没事就出门,背个小包,去看美景,喝点小酒,日子过得可美滋滋。
再说了,老翁的那种随性,更是让人向往。
生活不就是要这么自在吗?不过,咱们的老翁可不是闲着,他的眼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那种情怀,听着就让人心里暖暖的,仿佛连风都变得柔和起来。
再看看湖边的景象,张孝祥的描绘让人忍不住想象那种氛围,湖面平静如镜,仿佛连鱼儿都在享受这份宁静。
你要是仔细听,可能还真能听到水波轻轻拍打岸边的声音,那感觉就像是大自然的低语,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温柔。
湖水映衬着远山,层层叠叠,像是给大地披上了一层薄纱,真是美得不要不要的。
这种美好啊,不光是眼睛能感受到,心里也能感受到,仿佛整个人都被这种氛围包围着。
老翁的孤独也是不容忽视的。
他虽身处美景之中,但心里却有种难言的寂寞。
张孝祥用“孤舟”来表达这种情绪,感觉就像在说,虽然外面的世界再美丽,人心里的孤独感却难以摆脱。
你有没有过那种感觉?明明周围热闹非凡,心里却像是一片荒原。
人总是渴望被理解,但有时候又觉得谁都不懂。
老翁在湖上漂荡,虽说潇洒,但心里的那份惆怅,谁又能体会呢?再说词里的“月光”,这也是个让人感动的元素。
月亮总是那么皎洁,洒下的光辉仿佛是为了照亮每一个孤独的灵魂。
老翁看着月光,心中肯定是满满的思绪。
他或许在想,自己这一生,是否也像这湖水一样,总是流淌,却不知去向何方。
念奴娇·过洞庭赏析及习题【人教部编版必修下册】内容:【原文】【注释】【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精品习题及答案】【原词】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映,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注释】洞庭:湖名,在湖南岳阳西南。
风色:风势。
琼:美玉。
着:附着。
扁舟:小船。
素月:洁白的月亮。
明河:天河。
明河一作'银河'。
表里:里里外外。
此处指天上月亮和银河的光辉映入湖中,上下一片澄明。
岭表:岭外,即五岭以南的两广地区,作者此前为官广西。
岭表一作'岭海'。
经年,经过一年。
孤光:指月光。
肝胆:一作'肝肺'。
冰雪:比喻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
萧骚:稀疏。
萧骚一作'萧疏'。
襟袖冷:形容衣衫单薄。
泛沧:青苍色的水。
挹:舀。
挹一作'吸'。
西江:长江连通洞庭湖,中上游在洞庭以西,故称西江。
北斗:星座名。
由七颗星排成像舀酒的斗的形状。
万象:万物。
扣:敲击。
扣一作'叩'。
啸:撮口作声。
啸一作'笑'。
不知句,赞叹夜色美好,使人沉醉,竟忘掉一切(包括时间)。
【译文】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浩瀚无垠,在这个中秋将至的时候,没有一丝风过的痕迹。
是玉的世界,还是琼的原野?三万顷明镜般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
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
体会着万物的空明,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
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胸襟仍像冰雪一样透明。
而此刻的我,正披着萧瑟幽冷的须发和衣袂,平静的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
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的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的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作者】张孝祥(1132-1169),今安徽和县人,字安国,号于湖居士,绍兴年间进士,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映,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①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①岭表,指五岭以外的地区。
经年是指作者被贬担任广南西路经略抚使,在岭南过的一年。
1.下面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秋草无色,秋水无波,画面的空灵使中天的一轮皓月、湖上的一叶扁舟分外突出。
B.素月分辉,明河共映,表里俱澄澈的景与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的情交相呼应,交相融合。
C.诗人独以一颗心面对浩瀚水天,欣然领受大自然的慰藉,自信心怀坦荡,无惧两鬓已斑,前途坎坷。
D.这是一首豪放词,也是现实主义的词作。
这些特点在词中的描写和抒情中有明显的体现。
2.上阕和下阕的结尾,作者都采用了模糊表达的方式。
试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4分)
3.这首词和我们学过的《前赤壁赋》写的都是月下泛舟时的所见与所感,抛开文体的因素,你更喜欢哪部作品?为什么?请从思想内容或艺术手法的角度阐释。
(10分)
参考答案
1.D(不是现实主义,是浪漫主义。
)
2.①扩大词句的内涵。
②引起读者思考,吸引读者参与想象。
(两点4分,一点2分。
)
3.明确喜欢哪一部作品,简要说明原因,联系相关的诗句,从思想内容或艺术手法的角度具体阐释。
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______·过洞庭(南宋)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疏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10.从格式看,这首词的词牌是()。
A.念奴娇B.沁园春C.踏莎行D.雨霖铃11.对上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洞庭”句写秋高气爽、玉宇澄清的景色,是远眺洞庭的总印象。
B.“玉鉴”句写湖水明净而广阔,反衬出“扁舟一叶”的孤寂萧条。
C.“素月”句写水天辉映一片晶莹,展现光洁透明、表里如一的美。
D.“怡然”句写物境和心境融合的美妙体验,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
12.结合下阕内容,对“我”的形象加以赏析。
10.A11.B12.(1)“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孤光自照”,以孤月和清光之景衬托自己的孤高、清高。
“肝胆皆冰雪”,以晶莹洁白的冰雪比喻自己坦荡的襟怀(心地纯洁、光明磊落)。
(2)“短发萧疏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短发萧疏”,肖像描写,头发稀疏短少,“襟袖冷”是诗人的感觉,有萧条与冷落之意。
但“溟空阔”,自己安稳地泛舟于浩淼的洞庭之上,心神没有一点动摇,展现出诗人雄伟的气魄。
(3)“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诗人想象自己汲尽西江之水以为酒,举北斗星当酒杯慢慢斟酒来喝,邀请天地万物为宾客一同饮酒。
通过动作描写,展现出诗人自信、豪迈、博大、宏伟的形象。
(4)“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扣舷”敲着船舷打拍子,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
【分析】10.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本题考查的内容是词牌知识。
根据同一词牌句数以及相同位置上字数相等的原则,背诵学过的词牌名句加以对照即可。
比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第一段: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过洞庭①张孝祥(宋)洞庭青草②,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③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①张孝祥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
这首词是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张孝祥被谗言落职,从桂林北归,过洞庭湖所作。
②青草:湖名,在岳阳西南面,和洞庭相通,总称洞庭湖。
③岭表:五岭山以南,今广东、广西地区。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首三句,词人不仅是以简明之笔点明地点、时令、气候,而且层层递进,将读者引入佳境:洞庭近中秋之际,风儿无影,水波不兴。
B.“三万顷”与“扁舟一叶”,是茫茫宇宙与渺小自我的和谐统一。
词人置身于浩瀚澄明的背景之中,个体虽渺小,意兴亦豪迈。
C.“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运用想象、排比、夸张等手法,把词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表现了词人大无畏的浪漫主义精神。
D.词人结尾时偏说“不知今夕何夕”,与起首“近中秋”既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又写出了自己此时的陶醉之态,个中滋味,值得玩味。
16.简要概括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五、情景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周邦彦《苏幕遮》中,写诗人归心似箭,梦中都乘舟回到魂牵梦萦的西湖边的诗句是:____,_______。
(2)《长亭送别》(端正好)中“____?______”两句,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把泪水和霜林贯穿起来,使无情的树木带上了感情色彩。
(3)《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闲居小楼写字品茶消磨时光的闲适生活,暗含诗人有志难为的苦闷。
15.C16.①对洞庭美景的喜爱之情。
②光明磊落、无愧于天地的高尚情怀。
③时光易逝年岁不与功业无成的哀伤。
④潇洒超脱的豪迈之情。
《念奴娇·过洞庭》精品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班级:姓名:说明:精心整理了四个方面的习题——赏析辨识选择题、理解性默写、赏析简答题、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资料。
【习题】一)选择题:1.下面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草无色,秋水无波,画面的空灵使中天的一轮皓月、湖上的一叶扁舟分外突出。
B.素月分辉,明河共映,表里俱澄澈的景与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的情交相呼应,交相融合。
C.诗人独以一颗心面对浩瀚水天,欣然领受大自然的慰藉,自信心怀坦荡,无惧两鬓已斑,前途坎坷。
D.这是一首豪放词,也是现实主义的词作。
这些特点在词中的描写和抒情中有明显的体现。
2.下面对这首宋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项是()A.“玉鉴琼田”形容湖水的明净光洁。
“三万顷”是指湖面的广阔。
三四句点出了在这秋草无色,秋水无波,美玉一般的空灵画面上,中天的一轮皓月、湖上的一叶扁舟分外突出,真似仙境。
B.月下的洞庭湖,妙不可言:风平浪静,碧波万顷,洁白如玉,水天一色。
景象清疏淡远、湖水澄静宽广;月色皎洁,水天相印。
作者泛舟湖上,内心澄澈,只感受到洞庭风光妙不可言。
C.“肝胆皆冰雪”一句中,作者以“冰雪'自喻,肝胆如冰雪一般晶莹洁白,表达了对理想的坚定追求。
忠贞高洁的品质和坦荡磊落的胸怀。
D.“素月分辉,明河共映,表里俱澄澈”的景与“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的情交相呼应,交相融合。
“表里俱澄澈”是写洞庭湖景色的透明。
3.下面对这首宋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项是()A.“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中,'尽挹西江”是说汲尽西江之水以为酒。
“细斟北斗”是说举北斗星当酒器慢慢斟酒来喝。
词人欲舀尽西江水,慢慢倒入北斗这个酒勺中,来招待天地万物。
这种豪情是宠辱皆忘之豪情,这种境界是物我两忘之境界。
B.选取“西江”“北斗”“万象”等宏大的意象,凸显豪放之气。
运用奇特的想象,使诗歌气魄宏大。
词人化身为万物之神,把西江水作美酒,把北斗星作酒器,以天下万物为宾客,体现出天人合一的超然境界。
五、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
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14.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是作者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上片侧重描绘洞庭湖月下的优美景色,下片着重抒写自己内心的情感,将情与景完美地融为一体。
B.“近中秋”看似平淡,却有多重作用:交代节令时间,为后文写月做铺垫;此时月明,又呼应下阙“孤光自照”之意。
C.这首词与杜甫的《登岳阳楼》都描绘了洞庭湖的景色,但是两位作者的观察角度有所不同:杜甫是登楼俯瞰,张孝祥是荡舟平视。
D.“不知今夕何为”与《赤壁赋》里的“不知东方之既白”都写了诗人饮醉后宠辱皆忘之状,皆有曲终奏雅之效。
15.“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16.《念奴娇·过洞庭》与杜甫的《登岳阳楼》,各自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六、句子默写17.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层峦耸翠,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2)斧斤以时入山林,__________。
(《寡人之于国也》)(3)春水碧于天,___________。
(韦庄《菩萨蛮》)(4)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
(苏轼《定风波》)(5)_________,尽西风,季鹰归未。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14.D“宠辱皆忘之状”错,本词没有“宠辱偕忘”的情感,而是“坚守内心的澄澈、高洁”。
15.三万顷明镜般的湖水;载着我一叶小小的扁舟(或小船),描绘出一幅广阔、澄澈(或洁白、明亮)的画面。
16.①《念奴娇▪过洞庭》抒发作者光明磊落、胸怀坦荡、坚守高洁的信念。
②《登岳阳楼》抒发杜甫感时伤怀、忧国忧民的情感。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映,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①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①岭表,指五岭以外的地区。
经年是指作者被贬担任广南西路经略抚使,在岭南过的一年。
1.下面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秋草无色,秋水无波,画面的空灵使中天的一轮皓月、湖上的一叶扁舟分外突出。
B.素月分辉,明河共映,表里俱澄澈的景与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的情交相呼应,交相融合。
C.诗人独以一颗心面对浩瀚水天,欣然领受大自然的慰藉,自信心怀坦荡,无惧两鬓已斑,前途坎坷。
D.这是一首豪放词,也是现实主义的词作。
这些特点在词中的描写和抒情中有明显的体现。
2.上阕和下阕的结尾,作者都采用了模糊表达的方式。
试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4分)
3.这首词和我们学过的《前赤壁赋》写的都是月下泛舟时的所见与所感,抛开文体的因素,你更喜欢哪部作品?为什么?请从思想内容或艺术手法的角度阐释。
(10分)
参考答案
1.D(不是现实主义,是浪漫主义。
)
2.①扩大词句的内涵。
②引起读者思考,吸引读者参与想象。
(两点4分,一点2分。
)
3.明确喜欢哪一部作品,简要说明原因,联系相关的诗句,从思想内容或艺术手法的角度具体阐释。
《念奴娇·过洞庭》选择题、赏析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映,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一、选择题:1.下面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草无色,秋水无波,画面的空灵使中天的一轮皓月、湖上的一叶扁舟分外突出。
B.素月分辉,明河共映,表里俱澄澈的景与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的情交相呼应,交相融合。
C.诗人独以一颗心面对浩瀚水天,欣然领受大自然的慰藉,自信心怀坦荡,无惧两鬓已斑,前途坎坷。
D.这是一首豪放词,也是现实主义的词作。
这些特点在词中的描写和抒情中有明显的体现。
2.下面对这首宋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项是()A.“玉鉴琼田”形容湖水的明净光洁。
“三万顷”是指湖面的广阔。
三四句点出了在这秋草无色,秋水无波,美玉一般的空灵画面上,中天的一轮皓月、湖上的一叶扁舟分外突出,真似仙境。
B.月下的洞庭湖,妙不可言:风平浪静,碧波万顷,洁白如玉,水天一色。
景象清疏淡远、湖水澄静宽广;月色皎洁,水天相印。
作者泛舟湖上,内心澄澈,只感受到洞庭风光妙不可言。
C.“肝胆皆冰雪”一句中,作者以“冰雪'自喻,肝胆如冰雪一般晶莹洁白,表达了对理想的坚定追求。
忠贞高洁的品质和坦荡磊落的胸怀。
D.“素月分辉,明河共映,表里俱澄澈”的景与“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的情交相呼应,交相融合。
“表里俱澄澈”是写洞庭湖景色的透明。
3.下面对这首宋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项是()A.“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中,'尽挹西江”是说汲尽西江之水以为酒。
“细斟北斗”是说举北斗星当酒器慢慢斟酒来喝。
词人欲舀尽西江水,慢慢倒入北斗这个酒勺中,来招待天地万物。
这种豪情是宠辱皆忘之豪情,这种境界是物我两忘之境界。
《念奴娇·过洞庭》鉴赏试题及答案《念奴娇·过洞庭》是南宋文学家张孝祥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词人借洞庭夜月之景,抒发了自己的高洁忠贞和豪迈气概,同时隐隐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念奴娇·过洞庭》鉴赏试题及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①洞庭青草②,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界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③,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①张孝祥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
这首词作于孝宗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当时,词人因谗言而被贬职,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
②青草:湖名,与洞庭湖相连,在湖南岳阳市西南,总称洞庭湖。
③表:即五岭以外的地区。
经年:指作者被贬担任广南西路经略使,在岭南过的一年。
14.下面对这首宋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一句,描写已经临近中秋,浩瀚的湖面水波不兴,皓月当空、玉宇澄澈的景色,是纵目洞庭总的印象。
B.“玉鉴琼田”形容湖水的'明净光洁,“三万顷”是指湖面的广阔,点出了在这美玉一般的偌大湖面上,扁舟一叶,真似仙境。
C.“肝胆皆冰雪”一句中,作者以“冰雪"自喻,肝胆如冰雪一般晶莹洁白,表达了忠贞高洁的品质和坦荡磊落的胸怀。
D.“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一句中,"尽挹西江”,是说汲尽西江之水以为酒。
“细斟北斗”,是说对着北斗星慢慢斟酒来喝。
E.这是一首豪放词,笔势雄奇,大气磅礴,同时也是现实主义的词作。
这些特点在词中的描写和抒情中有明显的体现。
15.“表里俱澄澈”即使上阕写景的总结,也与下阕的抒情遥相呼应,请结合全词说说你的理解。
(6分)试题答案:14.(5分)DE(选D得3分,选E得2分)【解析】D项,“对着北斗星慢慢斟酒来喝”错,“细斟北斗”是说举北斗星当酒器慢慢斟酒来喝。
念奴娇·过洞庭阅读答案附赏析念奴娇过洞庭①张孝祥洞庭青草②,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③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
尽挹④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①这首词作于孝宗乾道二年,当时,词人因谗言而被贬职,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
②青草:湖名,与洞庭湖相连,在湖南岳阳市西南,总称洞庭湖。
③岭海:一作岭表。
即岭南,两广之地。
北有五岭,南有南海,故称岭海。
④挹:舀。
妙处难与君说中妙处有怎样的内涵?联系上阕,简要分析。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一句是如何表现豪迈气概的?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①景象清疏淡远、湖水澄静宽广;月色皎洁,水天相印。
②作者泛舟湖上,内心澄澈,物我合一。
①选取西江北斗万象等宏大的意象,凸显豪放之气。
②运用奇特的想象,使诗歌气魄宏大。
词人化身为万物之神,把西江水作美酒,把北斗星作酒器,以天下万物为宾客,体现出天人合一的超然境界。
【解析】试题分析:秋草无色,秋水无波,画面的空灵使中天的一轮皓月、湖上的一叶扁舟分外突出。
诗人独以一颗心面对浩瀚水天,欣然领受大自然的慰藉,自信心怀坦荡,无惧两鬓已斑,前途坎坷。
虽然在政治上饱受挫折,但他仍能泰然自若,物我两忘,融入到广阔浩渺的自然美景中。
大自然的宁静、澄澈令词人陶醉,他气宇轩昂,豪爽坦荡,化身为万物之神,威然挺立于天地之间,成为宇宙的主宰,进入了天人合一的超然境界。
在这种境界中,一切人间烦恼都烟消云散。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试题分析: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尽舀西江之水酿美酒,高举北斗七星作酒杯,邀万物豪饮,与天地狂欢。
酣畅淋漓的语言,超越时空的意境,抒写了南宋爱国词人张孝祥的满腔豪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练习题答案及翻译赏析此词意象鲜明,意境深邃,结构严谨,想象瑰丽,真正做到了“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舒云卷”,是首表现浩然正气的绝妙好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念奴娇·过洞庭》的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一起看看吧。
《念奴娇·过洞庭》练习题1. 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请结合本词的上片分析二者景物描写有何不同?(5分)2. 南宋学者魏了翁评价张孝祥的词集时说,词人“有英姿奇气……洞庭所赋,在集中最为杰特。
”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这首词中词人的形象特点。
(6分)答案1. (5分)范诗“衔远山”等句描写白天洞庭湖的动态之景。
“衔远山、吞长江”写出洞庭湖的汹涌奔流;“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写出洞庭湖湖面广阔、水势浩淼的壮观景象。
(2分)本词上片主要描写月下的洞庭湖静态之景。
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辽阔的洞庭湖风平浪静,万顷碧波,如洁白明净的玉界琼田,水天一色。
“表里俱澄澈”描绘了天地间空明的坦荡景象。
(3分)2. (6分) ①人格高尚,光明磊落,心无纤尘,如月下的大江表里澄澈;(2分)②胸坦荡怀,忠肝义胆,如同晶莹的冰雪;(2分)③境界高远,气魄豪迈,身处逆境而从容沉稳,身心与博大的宇宙融为一体。
(2分) 《念奴娇·过洞庭》翻译洞庭湖边静立着的纤草,在这个中秋将至的时候,没有一丝风过的痕迹。
是玉的世界,还是琼的原野?三万倾明镜般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
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银河,在这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她们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
体会着万物的空明,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
感怀这一轮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岭海之间,胸襟仍象冰雪一样透明。
而此刻的我,正披着萧瑟幽冷的须发和衣袂,平静的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
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的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的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念奴娇·过洞庭》赏析张孝祥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
(封面)
《念奴娇·过洞庭》鉴赏试题及答案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①洞庭青草②,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界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银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③,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①张孝祥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
这首词作于孝宗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当时,词人因谗言而被贬职,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
②青草:湖名,与洞庭湖相连,在湖南岳阳市西南,总称洞庭湖。
③表:即五岭以外的地区。
经年:指作者被贬担任广南西路经略使,在岭南过的一年。
14. 下面对这首宋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一句,描写已经临近中秋,浩瀚的湖面水波不兴,皓月当空、玉宇澄澈的景色,是纵目洞庭总的印象。
B.“玉鉴琼田”形容湖水的明净光洁,“三万顷”是指湖面的广阔,点出了在这美玉一般的偌大湖面上,扁舟一叶,真似仙境。
C.“肝胆皆冰雪” 一句中,作者以“冰雪"自喻,肝胆如冰雪一般晶莹洁白,表达了忠贞高洁的品质和坦荡磊落的胸怀。
D.“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一句中,"尽挹西江”,
是说汲尽西江之水以为酒。
“细斟北斗”,是说对着北斗星慢慢斟酒来喝。
E.这是一首豪放词,笔势雄奇,大气磅礴,同时也是现实主义的词作。
这些特点在词中的描写和抒情中有明显的体现。
15.“表里俱澄澈”即使上阕写景的总结,也与下阕的抒情遥相呼应,请结合全词说说你的理解。
(6分)
试题答案:
14.(5分)DE (选D得3分,选E得2分)
【解析】D项,“对着北斗星慢慢斟酒来喝”错,“细斟北斗”是说举北斗星当酒器慢慢斟酒来喝。
E项,“现实主义的词作”错,应为“浪漫主义”。
15.(6分)“表里俱澄澈”概括了天上银河璀璨,湖面波光粼粼,月华星辉与波光水色,上下通明,浑然一体的景象,是对上阕写景的总结;(3分)此外,“表里俱澄澈”与下阕的“肝胆皆冰雪”呼应,表达了自己因谗言而被贬职到岭南的那段时间里,虽遭困境,但依然保持高洁品德,连肝胆都如冰雪般晶莹,胸怀坦荡,光明磊落。
(3分)。